研究课教案反思我们的小缆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小缆车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第九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为一
1.科学概念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意识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小车、细绳、钩子(回形针)、垫圈若干。
教师材料:课件,学生用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图片(马车、手推车、汽车、缆车),提问:这几种车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的?(马的拉力、人推的力、发动机的力,刚缆绳的拉力)
2、出示缆车的图片
介绍缆车的结构:各种缆车都有钢缆绳拉着,想一想,这钢缆绳起什么作用?缆车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
3、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由于时间关系放在课前安装)
(1)大家想不想亲手来安装一个小缆车呢?
(2)出示教具车。想一想组装一个小缆车还需要什么材料?
(3)教师边演示组装,边提示引导学生解决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
①“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关吗?”将细绳拴在哪里比较好?
②“细绳的长短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有关吗?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4)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
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是什么力拉动了小车?
当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小车的运动有什么变化?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对小车运
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
(1)师:这辆小缆车我们给它一个拉力,它就运动起来了,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省些力气,让它自己动起来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我们下节课来交流。
[设计意图:一节课以问题开始,同样也以新的问题结束,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中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
(2)学具整理
现在请大家把小车等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到袋子里,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研究小车。(学生整理实验材料下课)(整理实验材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的习惯。)
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作为一个单元的第一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思维起点或是零碎的,或是错误模糊的,或是浅显的,学生的不同也意味着他们对于知识的前概念也不同,不同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的基础上,设置系列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矛盾,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加以联系和整合,课堂才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当学生回答出小缆车运动起来是由于拉力,拉力来自垫圈,教师提出垫圈自身是否能够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学生思维产生矛盾,这时便可以顺势引入重力的概念。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制作一辆小缆车,需要研究小车的运动速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因此,在上课前,得准备小车和铁垫圈。还好学校前几天刚配了一批,但是却发现实验并非我想象中那么简单。铁垫圈的大小不一,我有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来把一样大小的垫圈选出来。
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在课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1、在几次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让学生介绍实验方案及注意点,我总是担心学生不会答而自己把实验要求讲得尽量详细清楚,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让学生汇报,我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等等。其实,在科学课堂教学
中,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洁科学,如果简洁性不强,对问题的重复叙述较多,实际上就是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因此,只有“无言”或“少言”才能换得学生自主实验后的“多言”,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2、在几次课堂教学中,我较关注的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而对学生的问题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但由于我的“功底”不厚,变得措手不及。在这课上,有一个小组得出的答案是“用三个回形针就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在分析数据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距时,他们小组中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可能是我们小组操作不当造成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有价值,遗憾的是我怕时间不够,没有及时“抓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熄灭了。如果我在教学中善于随机应变、及时“抓彩”,适时的点拨“那你说说你们哪儿操作不当?” 那么在下面的环节中,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科学实验操作就会更加规犯,科学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因为这些预设外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才能让科学课堂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3、本堂课的学生方面,由于我和他们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也就从开学到现在一个月零20天,总是感觉到,我的很多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而却最主要的是我还不能够清晰的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科学课的认识),也不知道他们把科学课当做是什么?对于学生的思维和了解我到现在做的还不足。由于每周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有限,而从班主任那里得到的信息有时候总和我看到的不一样,让我在把握学生上出现了很大的差错。
总的来说,本堂课的教学,预期目标达成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更深的问题,如何去了解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如何去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是多少?
2012年10月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