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师版导学案

合集下载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3、品味作品中的情感,感悟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学习重点: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一、 课前预习 1、 了解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 震川,苏州昆山人。

明代散文家。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利, 8岁丧母,23岁娶妻,29岁时丧妻。

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2、关于题目(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2)关于项脊轩:“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 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3、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4、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疑难问题可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1)识记重要实词:①旧时栏楯③庭中始为篱(2)辨识特殊句式: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余自束发读书轩中(3)我的疑问:二、研习文本(一)自主学习:知内容 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作者身处项脊轩中的感受?2、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3、小屋修缮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者身处其中是何感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合作探究:品细节 1、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项脊轩志导学案 【完整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 【完整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情感的技巧。

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1、解释加点字室始洞然亦遂增胜垣墙周庭迨诸父异爨比去,以手阖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而母立于兹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2、翻译句子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吾儿,就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二、深入探究1.本文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可敬的人围绕这些人写了哪些可敬的事?作者通过哪个语句把全文零散的材料恰到好处的组织在一起?这种悲喜之情与“项脊轩”有什么关系?清朝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文章:“振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

却自风韵疏淡。

”请问:“不要紧”三字怎样理解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一些蕴含着深切情感的“不要紧之题,不要紧之语”,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外链接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①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②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③;入城则缉纑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⑤。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⑥。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⑦,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⑧。

------《先妣事略》归有光注释:(1)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

(2)延画工画:请来画工(为死去的母亲)画象(3)木棉:棉花(4)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5)问遗(wèi):馈赠。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

【学习难点】1、积累重点词语“得、然、凡”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写法。

3、赏析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学习过程】温馨提示:用双色笔(红黑笔)勾出预习中的重要知识,并加以识记一、作者及背景简介1、作家作品: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丧母,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

姚鼐谓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一.课题:《项脊轩志》(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6课)二.教学目标: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

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贵情真,真挚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铁路时艰难的攀援,是晚自修过后妈妈递过来的那一杯热牛奶,是遇到困难时爸爸那热情的鼓励,是遇到委屈时爸爸妈妈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

二.课前自主【知人论世】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著名古文家。

九岁能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他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论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自然,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在文学上,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反对一味拟古,提倡唐宋古文。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项脊轩”介绍】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11.28均安中学《项脊轩志》(教师版)含学习目标

11.28均安中学《项脊轩志》(教师版)含学习目标

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学会体验生活、珍惜眼前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一、预习检测。

单选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渗漉.(lù)老妪.(ōu)珊.珊可爱(shān)B.修葺.(qì)栏楯.(dùn)万籁.有声(lài)C.先妣.(pǐ)阖.门(hé)冥然兀.坐(wù)D.垣.墙(yuán)偃.仰(yǎn)呱.呱而泣(gū)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室仅方丈..而是(到处)..(一丈见方)B.墙往往C.余久卧病无聊..女郎也(太像)..(精神空虚)D.大类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雨泽下.注②东犬西.吠③乳.二世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执此以朝.⑥使不上.漏A.①④⑤∕②③⑥B.①②④⑥∕③⑤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②⑥∕③④⑤4、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5、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妪每.谓余曰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执此以.朝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三顾.茅庐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三五..”(农历每月十六日)..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B.“妪,先大母..”(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C.余自束发..之年”(指三十岁)..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7、选出对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景)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 了解《项脊轩志》及其作者韩愈的背景和文学成就;2. 掌握《项脊轩志》的一些核心思想和文学特点;3. 能够通过阅读《项脊轩志》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导师向学生介绍《项脊轩志》的书名、作者、出版年代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快速了解此篇文学作品。

然后询问“什么是《项脊轩志》?这篇文章描述了什么?”2. 自学环节:让学生在班级内独立阅读《项脊轩志》,并做好读书笔记。

强调让学生关注细节和作者的思想感悟。

3. 学习互动环节:在学生阅读完《项脊轩志》之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至少分享一篇笔记,其他学生需要听取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思考问题。

导师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并挖掘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文学特点。

4. 生动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学写作活动。

让他们以《项脊轩志》为蓝本,写下一篇文章,分享自己关于生活、爱、文学等方面的个人体验和思考。

导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思考,多体验,多反思,多尝试。

有些学生可能会写下真实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如何把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融入到文学中。

5. 总结环节:通过生动实践环节,让学生增加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

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总结,让他们知道如何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

导学案评价:《项脊轩志》是一篇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文章,可以用来培养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个导学案的设计,学生会更好地掌握《项脊轩志》的核心思想,理解作者韩愈的文学成就,从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从写作中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这个导学案的全过程较为灵活,可根据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需要进行些许调整。

相信这个导学案会为高中生的文学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本导学案以《项脊轩志》为主题,通过多个环节的设计,带领高中生深入阅读、分析和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年级:高二编写:王瑞敏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时间:2014/1/3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

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字词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文言虚词的积累一、导-------约3分钟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

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二、思-------约13分钟(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2、解题“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

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存疑)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命名的几种解释。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二)知识积累1、自读全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项脊(jǐ) 尘泥渗漉(shènlù) 修葺 (qì) 垣墙周庭(yuán)旧时栏楯(shǔn 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无声迨(dài) 诸父异爨(cuàn) 逾(yú)庖而宴家有老妪(yù)先大母婢(bì)也先妣(bǐ) 呱呱而泣(gū)以手阖(hé)门象笏(hù) 令人长号(háo) 不自禁(jīn)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项脊轩,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座小楼,也是他思考创作的地方。

苏轼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与苏轼同样优秀的教师,他就是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

导学案一:名师引领学海优秀的教师相比普通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名师。

在他的课堂上,不会出现单调枯燥的讲解,而是充满着生动活泼的讨论和互动。

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学案二: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

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光芒。

导学案三:关注实际操作除了在课堂上展现出色的教学能力,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还注重实际操作。

他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正是如此。

他不仅有着高尚的师德,还会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

他的言行举止都深受学生喜爱和尊重,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导学案五:用心教育,成就未来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优秀的教师需要用心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教师。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优秀的教师如同项脊轩一样,引领着学生探索未知的海洋,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未来栋梁。

人教版选修《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三课时 教师版

人教版选修《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三课时 教师版

必修4:第六单元《项脊轩志》(第1课时)课程标准: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三维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学习难点:1、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2、掌握本文通过抓典型细节叙述生活琐事来追忆亲人的写作技巧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

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明代散文家。

仕途不顺,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人。

其后20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60岁)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隆庆四年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

著有《震川文集》。

归有光是明代第三个致力于描写家庭生活和日常琐事的作家。

他的小品文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感染力极强,正体现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2.《项脊轩志》简介本文选自《震川集》,有删节。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有追念祖先之意。

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

作者借一阁以睹三代的遗迹,睹物怀人,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极浓挚,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文章随事曲折,绘影绘声,自然动人。

3、目标重读:这篇课文,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尤其要体悟到文章是如何在写景和叙事中,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的。

《项脊轩志》,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脊轩志》,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脊轩志》,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项脊轩志》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教学重点:1、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悲喜之情。

教学难点:形散神聚的方法--线索串联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全文,掌握字词。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二、作者简介: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

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被称为震川先生。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

2、他的散文的特点: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3、代表作品:《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三、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怀宗追远之意;一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借助工具书,结合注解通读全文,在括号中填上省略的成份,在行间空白处写出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定句: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室仅住持,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名作状,往下)注;每移案.(几案),顾视..(北向,..(环视)无可置者.(……的地址)。

又北向名作状,朝着北向),不能得.(取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助词,无义)修缮 (qì),使(省略“之”)不上.(名作状,从上面)漏。

前.(名作状,在前面)辟.(开)四窗,垣墙..(名作动,砌垣墙)(省略“于”,在)周庭,以.(来)当.(挡住)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的样子)。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在)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就)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端正)坐,万籁有声;而.(表顺承)庭阶寂寂,小鸟时.(不时,时常)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

三五之.(的)夜,明月(省略谓语,照)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但是)余居于.(在)此,多可.(值得)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一体)。

迨.(dài)(等到)诸.(各个)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设置)小门,墙往往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可不译)是(如此)。

东犬西.(名作状,向西)吠,客逾.(越过)庖(páo) 而.(表顺承)宴,鸡栖于.(在)厅。

庭中始.(起初)为.(动词,筑)篱,已.(后来)为墙,凡再.(两次)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在)此。

妪,先.大母婢也(判定句:那个妻子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乳.(名作动,用乳汁喂养)二世.(代),先妣(bǐ)抚之.(代“她”)甚厚。

室西连于.(介词,引进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可译“与,和”)中闺,先妣尝一至。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用)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用)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项脊轩志归有光编制人:李云松审核人:于海峰审批人:许志旭【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2、注重诵读,因声求气、披文入情。

3、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项脊轩志》的文意。

二、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是思考感悟的基础。

请把这篇文章读至少十遍,分别画出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三、认识作者。

1、作者有关知识: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明代著名散文家。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善于记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真挚生活感受。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奏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课题有关知识:“项脊轩“,书斋名,双重含义,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自号项脊生,又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3.文章结尾余韵徐歇,悠悠不尽,诗意无穷,试赏析。
明确:文章的结尾,托物抒情。睹物伤怀,物是人非。虽没有一个字涉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表现得诚挚感人。看到枇杷树,并突出是妻当年“手植”,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欢聚。项脊轩的欢声笑语,妻子的喁喁私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亭亭如盖”的树,仿佛亭亭玉立的身影。但这一切终是虚幻。物还在,人已去,空留一腔怅惘之情。结尾虽只一句话,却将归有光的全部由回忆引起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确实是惨恻隽永,感人肺腑。
明确:着一“旧”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问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项脊轩呢?
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
问3: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修缮前的项脊轩有三个特点:
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④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人亡物在,再加上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家道日衰,而深情难忘,这又怎能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呢?
总之,一根亲情线,无限的伤痛,贯穿文章始末。
(2)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借景言事抒情,托物寓情。
文中写景、叙事、描物都与一个“情”字关联。
②余稍微修葺:葺,本义是用茅草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③垣墙四周: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
④亦遂增胜:胜,光彩,美观。
⑤小鸟时来啄食:食,名词,食物。
⑥珊珊可爱: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
二、问题探讨
问1:文章开篇一个判断句,何以言其“旧”呢?
明确:三件事,叙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共出现了诸伯父、乳母、先母、大母等人物,重点追忆祖母和母亲。

高二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导学案(4)(教师版)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导学案(4)(教师版)新人教版

项脊轩志第四课时㈠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⒉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

⒉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重难点: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②积累文言知识,增强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前提问四、文本探究余既为此志,既:副词,已经。

从这句以下,是作者在相隔十多年以后所作的补记。

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嫁到我家来。

旧时女子出嫁叫“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从:介词,向。

或凭几学书。

凭几:伏在几案旁。

学书:学写字。

○以轻描淡写之笔,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的情状。

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述诸小妹语曰:这是妻子探望父母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话。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且:提起连词,那么。

○问话传神,童稚娇憨之态可掬。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把“室坏”与“妻死”互相联系地写出,有无限哀伤。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卧病:因病卧床。

“病”是“卧”的补语。

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

聊,依赖,寄托。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乃:副词,于是,就。

复:副词,再,又。

其制稍异于前。

其:它的。

制:格局,样式。

于:同。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自后:从此以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所手植:亲手种植的。

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盖:伞盖。

○结尾抒物在人亡的感叹,情意缠绵深永。

五、实战演练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15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归有光
一、导入:
文贵情真,真挚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铁路时艰难的攀援,是晚自修过后妈妈递过来的那一杯热牛奶,是遇到困难时爸爸那热情的鼓励,是遇到委屈时爸爸妈妈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

二、预习检测
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家庭琐事,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清淡朴素、自然亲切,感情真挚深沉,细节生动传神。

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和物在人亡,表达三
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三.听录音,然后完成以下的练习:断句练习: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

1.日过午/已昏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鸡/栖于厅
4.先大/母婢也
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6.述诸/小妹语
7.然/自后/余多在外
正确的是:1.3.5.7
四、研读第一段
(一)、学生朗读第一段,解决以下重
点字词。

方丈——一丈见方(古今意义)顾.视——回头看
当——挡
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洞然——明亮(洞若观火)的样子
胜——美
满架——形容词作动词,摆满然.予居于此——但是
(二)、课堂探究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句是什么句式?
答:判断句,用来判断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
什么范围的句子。

译文中,能翻译出“是”,相关内容一定做谓语。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表判断的词有:①也,用“……,……也”的句式,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②用“者”“也”表示,其句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③用“者”表示,句式为“……者,……”,如“陈轸者,游说之士”;④用“是、乃、为、即、则、非、亦、必、诚、皆、本”等词语表示,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⑤不用标志,直接用主语和宾语组合,如“七略四库,天子之
书”。

2.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和“前辟四窗”中“下”、“上”“前”几个方位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答:“上”“下”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从上面”“向下”;而“前”还是名词,做状语。

3、请分析“垣墙周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的句式特点。

答:状语后置句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包含什么文化常识?
答:“三五”表示“十五”。

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

再如“年方二八”,表示为十
六岁。

“桂影”指月影,神话传说,月中有桂花树,所以用桂代月。

5、“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本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多可喜”转景入画,“多可悲”点人事兴衰。

6、作者在项脊轩中感受到哪些喜悦?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之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之美(板书)。

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
记》。

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

7、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用了什么手法?
“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
明确:(投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
能听见”
“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
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

“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

(三)、学生自由朗读本段,边读边翻译。

(四)、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

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
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研读第二段
(一)分析第一层
1.释义:
①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②……为一:成为整体,“一”是数词作名词。

③“而”的用法:
A墙往往修饰连词,“地”
B客逾庖而宴顺接连词
C呱呱而泣修饰连词
D而庭阶寂寂转折连词
E某所,而母立于兹“尔”,你
F余扃牖而居修饰连词
④东犬西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鸡栖于庭”是什么句式?
状语后置句式。

栖,读音同“期”,居住,停留。

3.本层写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写与诸父饮,后庭院一再变迁,家境没落,表现一个“悲”字。

可悲之事之一。

(二)分析第二层
1.妪:老妇人。

2.乳二世:乳,名词做动词,喂乳。

3.“厚”的用法:
①先妣抚之甚厚
②水之积不厚
③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④遂厚葬之
意思:①好②深③忠厚④优厚
4.“先”的用法:
①争先恐后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先妣尝一至
⑤先达德隆望重
意思:①前面
②率先
③在……之前
④逝世的
⑤前辈
5.“所”的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鱼我所欲也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所以动心忍性
意思:①地方②……的东西
③被④用来……的方法
6.分析:试概括本层的主要内容。

答:本层接老妪之口追述往事,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可悲之事之二。

二、分析第三段
1.束发:古人男子十五岁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人。

2.“过”的用法:
①大母过余
②非寡人之过也
③过故人庄
④有过之,无不及
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从轩前过
意思:①看望②过失③拜访④超过⑤犯错误⑥经过
3.久不见若影:你
4.分析:本层写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回忆祖母,写自己怀才不遇,表现了愧对亲人的思想感情。

可悲之事之三。

三.读本段文句,指译难句,板书总结。

可悲之事之一:分家,家境没落可悲之事之二:回忆母亲遗事
可悲之事之三:回忆祖母遗事
四、研读第四、五段
1、集体朗读第4、5段。

2、解读以下字词:扃牖—关闭窗户凡——共
来归—出嫁
学书.—写字
归宁—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手植—亲手种植,手:名词作状语
3、“故”的用法:
①轩东故尝为厨
②公问其故
③温故而知新
④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⑥此物故非西产
⑦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意思:①从前②缘故③旧的④老交情
⑤所以⑥本来⑦仍然,还
4、“为”的用法:
①余既为此志
②②庭中始为篱
③吾从板外相为答应
④④轩东故尝为厨
⑤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⑨为
⑩为富不仁
①写②做③作④作为⑤被⑥认为⑦替⑧是⑨呢⑩作为
5.分析:试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本部分主要是回忆妻子,可悲之事之四。

同样是抓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琐事来写。

五、课堂小结:
作者以项脊轩为线索,追忆了许多可喜可悲之事,写出了对这座百年老屋的亲切感受,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挚怀念,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功业未就的忧愤心情。

作者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表真感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日常习作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驾驭写作材料的技巧,写小事,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散
文家)
读书乐
多可喜
环境美
记日



抒真
挚情感
忆分家
多可悲忆母亲
忆祖母
忆妻子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