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方便了对元素性质的研究和应用。
2.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它研究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其中,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计量比等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比例关系。
3. 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气体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形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方法对于气体样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4. 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溶液是将固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一种体系。
制备溶液需要掌握溶解度、稀释等技术,而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则需要了解重力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
5.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pH值是测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则碱性越强。
6. 电化学法和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流对物质进行分析或制备的方法,应用广泛。
电解质溶液是可以导电的溶液,其中溶解了电离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7.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比较光的强度差来计算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8. 质谱和色谱分析质谱和色谱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质谱分析通过测量物质分子的质量-荷比值来确定物质的组成,而色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定物质。
9. 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是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n di
i 1
x1
x x2
x xi
x
n i 1
xi
n
1 n
n i 1
xi
0
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②相对平均偏差:
d
d1 d2
dn n
1 n
n i 1
di
六.极差 R: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 xmax )与最小值( xmin )之差称为极差。
(全距或范围误差)
R xmax xmin
c(H 2 SO4 ) 0.1mol L1
c(
1 2
H
2
SO4
)
0.2mol
L1
c(2H 2 SO4 ) 0.05mol L1
c(B)
1 2
c( 12
B)
2c(2B)
c
b a
B
a b
c(B)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Fe K2Cr2O7 0.00500g mL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 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
1.误差 E :测定结果与真值( xT )之间的差值。
x xT E
( E 为正值, x xT ; E 为负值, x xT ) ①绝对误差 Ea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 x =81.18%, xT =80.13%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1.滴定分析法: 2.滴定剂: 3.滴定: 4.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5.滴定终点(end point) 6.终点误差(Et)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考研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考研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以及性质等信息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在考研中,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3. 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的原理-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应用-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4. 仪器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电化学分析(电位分析、极谱分析、伏安法等)- 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5. 分析仪器的结构与原理- 光谱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色谱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分析条件的优化-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评价7. 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技术- 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环境分析和食品分析中的现代技术8.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废物的处理和回收-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结束语:通过上述对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考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分析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分析知识点

化学分析知识点化学分析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检验等。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分析知识点。
一、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是化学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样品转化为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
样品制备技术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和样品的处理方法等。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标记和传递等环节,以避免造成样品的污染或变质。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物质定性分析和物质定量分析两类。
1.物质定性分析物质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颜色反应试剂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沉淀反应法等。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我们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通过沉淀反应法,我们可以检测溶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离子。
2.物质定量分析物质定量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溶液浓度分析、比重测定法和质量分析法等。
例如,通过溶液浓度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通过质量分析法,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某个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仪器分析技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可以快速、精确地进行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技术有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还可以分析样品中微量的组分。
四、质量控制在化学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和使用、实验方法的验证以及各种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评估等。
通过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结:化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应用广泛。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样品制备技术、常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点。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分析,我们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支持。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度:指各平行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由某种确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可用进行比较、校准仪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以及回收试验等方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可用增加平行试验次数进行处理。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后一位欠准确的值。
相对平均偏差:_1_r ||x n x x d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100_r ⨯=x ss有效数字的计算:四舍六入五留双,例如:0.0250精确到一位有效数字0.02,0.0150则为0.02。
第五章;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恰好满足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剂刚好变色时便停止滴定,这一点便为滴定终点。
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被测溶液浓度以及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In+X=XIn ,指示剂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由一种型体变化为另一种型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条件: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纯度足够高、性质稳定、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误差、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
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分布系数:指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质子条件式:可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推出。
第六章:酸碱指示剂:一类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
HIn=H+In (In 为碱式色)非水滴定:1.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例如冰醋酸,丙酸。
滴定弱碱性物质的介质。
2.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溶剂,例如乙二胺。
3.两性溶剂:既能接受质子又能给出质子的溶剂。
滴定不太弱的酸碱。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有效监测、检测和控制。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内容的详细分析。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化学研究和生产中的科学和技术领域。
2.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判断未知样品中一些或几个组分的种类和性质。
-定量分析:测定未知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含量。
二、分析化学方法1.定性分析方法:-化学试剂: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定和测定,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仪器分析:利用一些仪器和设备进行分析,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2.定量分析方法:-重量法:根据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如蒸发法、溶解法等。
-体积法:根据体积的变化进行分析,如滴定法、电解法等。
-光度法: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如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等。
-电化学方法:利用电流、电势等进行分析,如电解重量法、电化学滴定法等。
三、分析化学的常用技术和仪器1.电化学技术:包括电解和电化学分析,如电解质量法、电化学滴定法等。
2.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用于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
3.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用于分离和测定物质。
4.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用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分解过程。
5.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和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6.原子吸收光谱:用于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7.蒸馏、萃取、结晶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样品中的各个组分。
四、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分析水体、大气、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医药和生物技术:分析药物的成分和含量,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食品安全: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物、毒素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大一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大一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 定性分析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例如鉴别有机物的官能团。
- 定量分析用于测定物质的含量,如酸碱滴定、原子吸收等。
2. 分析物质的样品准备- 样品准备是分析化学的重要步骤,包括溶液的配制、固体样品的制备等。
- 配制溶液时需控制浓度和容量,避免溶解不完全或超出目标浓度。
3.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试剂与仪器设备- 常见的试剂有标准物质、指示剂、络合剂等,用于定量或定性分析中。
- 常用的仪器设备有天平、移液器、分光光度计等,用于称量、移液和测量。
4. 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标准加入法:通过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来推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 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吸收的特性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 气相色谱法:通过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来鉴定它们的成分。
- 毛细管电泳法:利用电流和毛细管等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二、定性分析知识点1. 离子反应的颜色变化- 铁离子的酸性溶液可以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来生成棕色沉淀。
- 钡离子可以通过加入硫酸来生成白色沉淀。
2. 官能团鉴别- 醇类可以通过尾气点燃产生蓝色火焰反应。
- 酮类可以通过使用2,4-二硝基苯肼溶液来检验。
三、定量分析知识点1. 滴定反应- 酸碱滴定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酸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点来测定浓度。
- 需要注意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搅拌与控制。
2.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物质含量的重要方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的特性。
- 需要选取合适的光源、样品浓度和火焰条件,避免干扰物质的影响。
3.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法是分离和检测化学物质的有效手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误差与数据处理误差是分析化学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例如仪器未校准、试剂不纯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可预测但服从统计规律。
在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有效数字是指在测量中能够实际测量到的数字,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运算中,遵循“先修约,后计算”的原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数据的统计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通过计算置信区间,可以估计出测量结果的可靠范围。
二、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是关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配位滴定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常用的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影响配位滴定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 EDTA 的酸效应等。
氧化还原滴定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常见的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等。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准确性。
沉淀滴定则是基于沉淀反应,如银量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溴离子等。
三、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
沉淀法是将被测组分转化为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最后称量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含量。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沉淀的条件,如沉淀剂的选择、溶液的酸度、温度等。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动画)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时,pH突跃范围与滴定剂浓度、被滴定物的浓度有关。
当CNaOH=CHCl=0.1000mol•L-1时,pH突跃范围为4.30~9.70 当CNaOH=CHCl=1.000mol•L-1时,pH突跃范围为3.30~10.70 当CNaOH=CHCl=0.01000mol•L-1时,pH突跃范围为5.30~8.7206
5后面不为0,入
3.6085000013.609 3.6075000013.608
2.5
4. 修约数字一次到位 将2.5491修约为2位 2.552.6 5
五、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只能保留1位不确定(可 疑)数字;先修约,后计算
+、- 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者为依据(定位) 、 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为依据(定位)
共轭酸碱对中,酸碱解离常数Ka、Kb的乘 积等于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Kw。
Ka Kb [H ][OH ] Kw 1014 pKa pKb pKw 14
13
已知H3PO4在水中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a1= 7.6×10-3,Ka2= 6.3×10-8,Ka3= 4.4×10-13。 试求:H2PO4-的Kb值为( 1.3×10-12 ), HPO42-的Kb值( 1.6×10-7 )。
2 δ 仅是[H+]和Ka 的函数,与酸的分析浓度
c无关。对于给定弱酸,δ 仅与pH有关
3 δHA+ δA- = 1
16
分布分数的总结
n元弱酸HnA
δn
[H+]n = [H+]n + [H+]n-1Ka1 +…+Ka1 Ka2..Kan
δn-1
=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分析化学的分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定量分析确定物质中某种或者某几种成份的含量。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电化学原理、光谱学原理、色谱学原理等。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1.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2. 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分离和测定物质的成份。
3.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解分析、电位滴定、电导率测定等。
这些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4. 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如重力法、萃取法、沉淀法、滴定法等。
三、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1. 样品的准备: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等。
样品的准备对后续的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对于定量分析,需要先制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并测定它们的响应值,然后绘制标准曲线,用于样品的定量测定。
4. 样品的测定:根据所选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的测定,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四、常见的分析误差和精密度评价1.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仪器仪表、操作方法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校正和修正来减小;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来评价。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分析处理-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是指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它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
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系统误差可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这种误差由确定的原因引起,具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会在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1.分析⽅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光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谱法:液相⾊谱,⽓相⾊谱,⽑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机分析,有机分析,⽣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定的反应⽅程式进⾏反应要定量进⾏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硫酸溶解,⽤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过量盐酸,多余盐酸⽤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致;纯度⾼;稳定;摩尔质量⼤;滴定反应时⽆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法分为⼲法分析(原⼦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 E 表⽰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E r 表⽰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精密度: 平⾏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偏差衡量。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化学学科。
在分析化学领域里,主要研究复杂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
1.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产生于18世纪,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分析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早期的分析化学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化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验科学,各种精密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1.3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性质分析。
分析化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环境等各个领域。
1.4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方面。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精密的实验和计算来确定物质的数量及其分布等。
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2.1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元素分析、无机化合物分析、有机化合物分析等。
在化学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各种化学方法和仪器设备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2.2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在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结构分析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3 性质分析性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在性质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 用 d 表示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nxx d nii ∑=-=1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100%100%相对平均偏差1⨯-=⨯=∑=xn xx xdnii标准偏差:s ()112--=∑=n x x s ni i相对标准偏差:RSD%100⨯=xsRSD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8.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具单向性、重现性、可校正特点 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终点误差-用其他方法校正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校准(绝对、相对) 操作误差: 颜色观察试剂误差: 不纯-空白实验 主观误差: 个人误差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不可校正,无法避免,服从统计规律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定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
一般平行测定4-6次 9.有效数字: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包括全部可靠数字及一位不确定数字在内 运算规则: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
(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0.112+12.1+0.3214=12.5乘除法: 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相适应 (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0.0121×25.66×1.0578=0.328432 10.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解决两类问题: (1) 可疑数据的取舍 − 过失误差的判断方法:4d 法、Q 检验法和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2)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的判断显著性检验: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被处理的问题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方法:t 检验法和F 检验法确定某种方法是否可用,判断实验室测定结果准确性11.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方法➢选择恰当分析方法(灵敏度与准确度)➢减小测量误差(误差要求与取样量)➢减小偶然误差(多次测量,至少3次以上)➢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加入空白实验校准仪器校正分析结果12.质子条件式物料平衡(Material (Mass) Balance):各物种的平衡浓度之和等于其分析浓度。
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溶液中正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负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电中性原则)。
质子平衡(Proton Balance):溶液中酸失去质子数目等于碱得到质子数目。
(1) 先选零水准(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一般选取投料组分及H2O(2) 将零水准得质子产物写在等式一边,失质子产物写在等式另一边(3) 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注意:同一种物质,只能选择一个形态作为参考水准13.酸度:溶液中H+的平衡浓度或活度,通常用pH表示pH= -lg [H+]14.酸的浓度:酸的分析浓度,包含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对一元弱酸:c HA=[HA]+[A-]15.分布分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分析浓度的分数,用δ表示“δ”将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联系起来[HA]=δHA c HA , [A-]= δA- c HA16.缓冲溶液:能减缓强酸强碱的加入或稀释而引起的pH变化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不干扰测定,例如:EDTA滴定Pb2+,不用HAc-Ac-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足够的缓冲容量常用单一酸碱指示剂:甲基橙MO(3.1~4.4)甲基红MR(4.4~6.2)酚酞PP(8.0~9.6)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指示剂用量: 宜少不宜多,对单色指示剂影响较大离子强度:影响pKHIn;温度;其他17.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滴定突跃:p K a+3 ~-lg[K w/c NaOH(剩余)]➢浓度: 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单位(上限)➢K a: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单位(下限)➢弱酸准确滴定条件:cK a≥10-8对于0.1000mol·L-1 的HA, K a≥10-7才能准确滴定18.多元酸能分步滴定的条件:➢被滴定的酸足够强, cK an≥10-8➢相邻两步解离相互不影响,△lg K a足够大,若△pH=±0.2, 允许E t=±0.3%,则需△lg K a≥519.混合酸分步滴定:两弱酸混合(HA+HB)被滴定的酸足够强, cKa≥10-8,c1Ka/c2Ka’>105强酸+弱酸(H++HA)Ka >10-7, 测总量;Ka <10-7, 测强酸量20.终点误差: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EP)与化学计量点(SP) 之间存在着差异(pH ep≠pH sp) ,使滴定结果产生的误差,用E t表示。
21.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酸标准溶液: HCl (HNO3, H2SO4)配制:用市售HCl(12 mol·L-1),HNO3(16 mol·L-1), H2SO4(18 mol·L-1)稀释.标定: 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碱标准溶液: NaOH配制: 以饱和的NaOH(约19 mol·L-1), 用除去CO2 的去离子水稀释.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或草酸(H2C2O4·2H2O)22.酸碱滴定法的应用NaOH与Na2CO3混合碱的测定;极弱酸的测定;磷的测定;氮的测定23.络合物的分布分数δM=[M]/C M = 1/(1+β1[L]+β2[L]2+…+βn[L]n)δML=[ML]/C M = β1[L]/(1+β1[L]+β2[L]2+…+βn[L]n)= δMβ1[L]……δMLn=[ML n]/C M = βn[L]n/(1+β1[L]+β2[L]2+…+βn[L]n)= δMβn[L]n24.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滴定突跃pM':p c M sp+3.0 ~lg K'MY-3.0➢浓度: 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M单位(下限)➢K'MY: 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M单位(上限)络合滴定准确滴定条件:lg c M sp·K'MY≥6.0对于0.0100mol·L-1 的M, lg K'MY≥8才能准确滴定25.络合滴定法测定的条件考虑到浓度和条件常数对滴定突跃的共同影响,用指示剂确定终点时,若ΔpM=±0.2, 要求E t≤0.1%,则需lg c M sp·K 'MY≥6.0若c M sp=0.010mol·L-1时,则要求lg K' ≥8.026.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 指示剂与显色络合物颜色不同(合适的pH);显色反应灵敏、迅速、变色可逆性好;稳定性适当,K'MIn<K'MY金属离子指示剂封闭、僵化和变质➢指示剂的封闭现象若K'MIn>K'MY, 则封闭指示剂Fe3+、Al3+、Cu2+、Co2+、Ni2+对EBT、XO有封闭作用;若K'MIn太小,终点提前➢指示剂的僵化现象PAN溶解度小, 需加乙醇、丙酮或加热➢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点pM ep的计算变色点:[MIn] = [In']故pM ep = lg K'MIn =lg K MIn -lgαIn(H)αIn(H)=1+[H+]/K a2+[H+]2/K a1K a227.准确滴定判别式若ΔpM=±0.2, 要求E t≤0.1%,根据终点误差公式,可知需lg c M sp·K'MY≥6.0若c M sp=0.010mol·L-1时,则要求lg K'≥8.0多种金属离子共存例:M,N存在时,分步滴定可能性的判断lg c M sp·K'MY≥6.0,考虑Y的副反应αY(H) <<αY(N)c M K'MY≈ c M K MY/ αY(N) ≈ c M K MY/c N K NYlg c M K'MY =△lg cK所以:△lg cK≥6 即可准确滴定M一般来说,分步滴定中,E t = 0.3%△lg cK≥5如c M=c N 则以△lg K≥5 为判据28.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M,N共存,且△lgc K<5⏹络合掩蔽法⏹沉淀掩蔽法降低[N]⏹氧化还原掩蔽法⏹采用其他鳌合剂作为滴定剂改变K29.络合滴定方式及应用直接滴定法: lgc K'≥6;反应速率快;有合适指示剂指示终点;被测离子不水解返滴定法:封闭指示剂;被测M与Y络合反应慢;易水解置换滴定法:置换金属离子:被测M与Y的络合物不稳定间接滴定法:测非金属离子: PO43- 、SO42-;待测M与Y的络合物不稳定: K+、Na+ 30.氧化还原电对可逆电对:任一瞬间都能建立平衡,电势可用能斯特方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