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六大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矿井六大系统ppt课件

矿井六大系统ppt课件
8
2.3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安全生产需要
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安全出口以外25- 40m范围内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回风巷有 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进 风巷在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 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2、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 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 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岩巷掘 进工作面距迎头50-100m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 门装置;迎头向外每隔500m和放炮警戒地点各 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采区巷道每500米要安设一组压风三通阀门 装置,并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国家安全
监管总局颁布 煤矿井下安全 避险“六大系 统”建设完善 基本规范(试 行)。
20121
20125
国有重点
煤矿建立将建 立监测监控、 人员定位、紧 急避险、压风 自救、供水施 救和通信联络 等安全避险六 大系统。
中国所有
煤矿必须都建 设完成矿井安 全避险六大系 统。并达到 “设施完备、 系统可靠、管 理到位、运转 有序”的要求。
7
2.2监测监控系统
4.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 5.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
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6.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
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 处置工作。 7.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 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32
2.11紧急避险体系的功能定位
足够坚固,能
够抵御外部如
顶板冒落、瓦
斯煤尘爆 舱体
炸冲击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课件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课件
(1) 机构
由滤毒罐和口具等部件构成。其性能应
符合GB8159-8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 器》的规定。
(2)性能要求
①防一氧化碳性能
当按GB8160-8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
自救器试验方法》试验时,吸入空气的一 氧化碳透过质量分数不超过5×10-4,一氧 化碳透过累积量不超过380mL。
3.3.2 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矿工自救中,由于自救器有效时间较短,
当佩戴自救器后,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 能到达安全地点;
撤退路线无法通过;
若有自救器而有害气体含量又较高时,避
.
6
2009年8月,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
托龙安科技研究“矿山井下防透水型固定式 避难所”课题,并在龙岩马坑矿业开展试点 研究工作。
根据2010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
咨询中心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为国内首 个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
.
7
通过福建省安全监督管理局验收并通过科
技局的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
各地要由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牵头,
会同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 全监察机构,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并将 进展情况及时报国家煤矿安监局。
.
12
3.1.2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安全
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 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煤矿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建 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
39
.
40
.
41
②吸气温度
试验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时,
吸入空气的最高温度不超过65℃,试验空 气中的一氧化碳达到1.5%时,吸入空气的 温度不超过95℃。

矿井六大系统课件ppt-课件

矿井六大系统课件ppt-课件

国家安 全监管总局颁 布煤矿井下安 全避险“六大 系统”建设完 善基本规范 (试行)。
国有 重点 煤矿建 立将建立监测 监控、人员定 位、紧急避险、 压风自救、供 水施救和通信 联络等安全避 险六大系统。
中国 所有煤矿必须 都建设完成矿 井安全避险六 大系统。并达 到“设施完备、 系统可靠、管 理到位、运转 有序”的要求。
2.3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安全生产需要
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安全出口以外25-40m 范围内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回风巷有人固 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进风巷 在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三 通阀门装置。 2、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 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 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岩巷掘进 工作面距迎头50-100m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 置;迎头向外每隔500m和放炮警戒地点各安装一 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采区巷道每500米要安设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 置,并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2.4供水施救系统
1 .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 有井下水源的,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 网形成系统。地面水池应采取防冻和防护 措施。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 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 安装供水阀门。 3.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 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 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 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4.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 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2.5人员定位
1.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 理规范》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优先选择 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 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重要性:在煤矿井下安全避险中,通信联络系统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安 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信联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范围
主要功能:实 现井下人员与 地面指挥中心 之间的通信联 络,包括语音、 数据和视频传
输。
应用范围:适 用于煤矿井下 安全避险、应 急救援和生产 调度等场景, 提高矿井安全 管理和应急处
YOUR LOGO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煤矿井下安 全避险六大 系统概述
监测
压风自救系 统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通信联络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组成:由井下有线通信联络系统、无线通信联络系统和卫星通信联络系统 等组成。
工作原理:通过有线、无线或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井下人员之间的语音、 数据和图像通信,以及地面与井下的通信联络。
主要功能:提供井下人员之间以及地面与井下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信息 畅通,便于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
供水施救系统:提供水源, 保障井下人员的饮水需求 和灭火等应急救援需要。
通信联络系统:保障井上 与井下人员及时沟通,传 递信息。
六大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监测监控 系统:实 时监测煤 矿井下的 安全状况, 及时发出 警报。
人员定位 系统:实 时掌握井 下人员的 位置信息, 便于应急 救援。
紧急避险 系统:为 井下工作 人员提供 紧急避难 所,保障 生命安全。
供水施救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定期检查:确保供水施救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六大系统建设 ppt课件

六大系统建设 ppt课件

六大系统建设
b 可同时连接多台台读卡器,与读卡器之 间采用CAN或485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 率5000bps;
c 提供多路本安电源,向读卡器供电 d 具有备用电池,保证在网电停电时,系 统还能正常工作2小时以上。
六大系统建设
4)传输接口 系统主机通过接口与系统中放置在井下的传输分站进行远程通
讯。将监控主机发送的标准RS232的各种命令信息转换成CAN总 线(RS485总线)信号传送到井下传输分站; 同时将传输分站传送来的CAN总线(RS485)信号,再转变成 RS232信号上传给监控主机。 接口的防爆型式为一般兼矿用本质安全型。通过安全栅实现本 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电气连接,防止地面中心站设备的非本 质安全电压传送到井下。 传输接口放置在地面监控室,属于一般兼矿用本安型设备,由 地面交流AC220V电源供电。 六大系统建设
实行有效监督,保证制度落实 通过对瓦斯巡检、通风巡检、设备巡检、安全巡检等安全生产岗位人员的精确定位,
确保其按规定线路、时间、地点以及次数检查到位,杜绝瓦斯检查、安全检查的脱 岗、空班、漏检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情况,防止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各类 事故,促进安全生产。 提高救援效率,保障生命安全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该作业面的具体工作人员构成及人员 数量、事故发生位置、救援设备位置等信息,尽快确定被困人员的身份、人数、所 处位置等必要信息,确保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救援人员可使用手 持式探测器接受被困人员的信息,极大地提高救援效率,保障生命安全。
电源模块
蜂鸣器
六大系统建设
2)无线读卡基站(读卡器)
a 本机初始化功能:接收上位机初始化命令按要求设 置本机的通讯参数(波特率、信道和发射功率等…);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 统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安全避险系统概述 02. 六大系统的详细介绍 03. 安全避险系统的应用案例 04. 安全避险系统的发展趋势
安全避险系统概述
1
安全避险系统的重要性
01 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安全
避险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矿 工在井下作业时的风险, 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02 提高生产效率:安全避险
人员安全
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紧急避险系统包括紧急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避难 硐室通道等设施。
紧急避难硐室是井下工作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可以快速进入避难硐室进行避难。
避难硐室通道是连接紧急避难硐室和井下其他区域 的通道,方便井下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压风自救系统
01
压风自救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压风自救系统主要用于在发生矿难时, 为被困人员提供新鲜空气和逃生通道。
03
压风自救系统包括压风自救装置、压风 管道、阀门等设备。
04
压风自救系统在矿难发生时,能够自动 启动,为被困人员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供水施救系统
01
案例五:某煤矿发生煤尘爆 炸事故,安全避险系统及时 启动,成功保护了井下作业 人员的生命安全。启示:安 全避险系统在应对煤尘爆炸 事故时能够有效保护井下作 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案例六:某煤矿发生地压事 故,安全避险系统及时启动, 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启示: 安全避险系统在应对地压事 故时能够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系统能够降低矿工在井下 作业时的心理压力,提高 生产效率。
03 降低企业损失:安全避险
系统能够降低企业因安全 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ppt 55页)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ppt 55页)
2)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 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标准要求》(AQ6201-2006)的规 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 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19
第二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论述
3)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 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 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 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 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 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4
第二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简介
二、我国关于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法律法规
1)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 试行)2009.12.25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10.07.19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 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2010.08.24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 难硐室内的甲烷、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
16
第二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论述
17
第二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论述
18
第二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论述
2.2.2 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1)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 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 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 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4)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 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0
第二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论述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培训课件ppt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培训课件ppt
开关量:是指非连续性信号的采集和输出,包括遥信采集和遥控输出。它有1和0两种状态,这是数字电路中的开关性质,而电力上是指电路的开和关或者说是触点的接通和断开。 一般开关量装置通过内部继电器实现开关量的输出。
控制量:由各类传感器采集到信号后传输到分站进行数据处理后。给控制单元一个控制信号,从而实现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
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1 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屋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墙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3.1 长壁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必须按图1设置。U形通风方式在上隅角设置甲烷传感器T0或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T1,工作面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2;若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甲烷传感器T1不能控制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则在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3;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4,如图1a所示。Z形、Y形、H形和W形通风方式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如图1b~图1e所示。
a——U形通风方式; b——Z形通风方式; c——Y形通风方式; d——H形通风方式; e——W形通风方式。 图1 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6.3.2 采用两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必须按图2设置。甲烷传感器T0、T1和T2的设置同图1a;在第二条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5、T6。采用三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第三条回风巷甲烷传感器的设置与第二条回风巷甲烷传感器T5、T6的设置相同。
六大系统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
我矿各类监控系统的组成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PPT课件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PPT课件

.8%、人员定位系统分别完成77.2%和51.4%
,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259对“六大系统”示范
矿井,也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
5
6
本质安全区
(一)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服务器
操作站
ZM20
TCP/IP (Fiber ) Profibus ( Cu )FSK
ZM12+I/O分站
7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1 定义
机备份。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
计、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控制打
印输出、联网等。
1.4 特点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有易燃易爆可燃性气体和
腐蚀性气体,潮湿、淋水、矿尘大、电网电压波动大、电磁干扰
严重、空间狭小、监控距离远。因此,矿井监控系统不同于一般
工业监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同一般工业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如下
特点:
(1)电气防爆。一般工业监控系统均工作在非爆炸性环境中,
而矿井监控系统工作在有瓦斯和煤尘爆炸性环境的煤矿井下。因
此,矿井监控系统的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电气设备,并且不同于化
工、石油等爆炸性环境中的工厂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11
(2)传输距离远。一般工业监控对系统的传输距离要 求不高,仅为几千米,甚至几百米,而矿井监控系统的 传输距离至少要达到10千米。
1.3 工作原理 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具有显示和声光报
警功能(有些传感器没有显示、或没有声光报警)。 执行机构(含声光报警及显示设备)将控制信号转换为被
控物理量。
9
分站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 方式远距离传送给主站(或传输接口),同时,接收来 自主站(或传输接口)多路复用信号。分站还具有线性 校正、超限判别、逻辑运算等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对 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和主站(或传输接口)传输来的信号 进行处理,控制执行机构工作。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
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
27.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对深部多水平 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 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 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平安可靠的 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chǎnpǐn)平安标
志, 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完善各系统图纸等根底资料。 53.煤矿应随井下生产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 和补充完善“六大系统〞。 54.煤矿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 路线(lùxiàn),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
大系 统〞联合应急演练。
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
55.“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 “产
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平安标志〞和 防爆、
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17.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 人员(rényuán)定位系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
设施 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18.矿井调度室应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 站,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
四、紧急避险系统根本要求
19.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紧急 避险系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30.煤与瓦斯突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 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 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 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zìjiù)装置;在长距离
的 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 装置的设置组数。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 5~8人使用。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敷压风 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 速等
的动态监控。
第六页,共五十六页。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 平安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 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平安标 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平安标志 证书(zhèngshū)中所列产品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
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 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3.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
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 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 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 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二部分
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1我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组成
一、监测监控 二、压风自救 三、供水施救系统 四、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五、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六、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监测监控系统
1.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
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 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井下小灵通
通信信号通过井下中继站到达地面
扩音群呼电话
环境监测系统:
系统构成 说明 内部环境监测系 包括H2S、O2、CO、CO2、 CH4 、温度检测仪
统 外部环境监测系 包括CO、 O2、CO2、CH4传感器
统 系统构成 说明 温度控制 采用各种空调调节温度 湿度控制 通过循环风和吸附剂控制湿度 空气净化 化学吸附剂 氧气控制 氧气瓶控制氧气浓度
2.5人员定位
1.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 理规范》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优先选择 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 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 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 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必须 满足《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定位分站、基站等相关设备 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紧急避 险系统
4.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 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 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5.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 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6.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 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 急预案等。 7.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 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可移 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 标志。
2.3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安全生产需要
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安全出口以外25- 40m范围内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回风巷有 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进 风巷在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 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2、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 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 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岩巷掘 进工作面距迎头50-100m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 门装置;迎头向外每隔500m和放炮警戒地点各 安装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采区巷道每500米要安设一组压风三通阀门 装置,并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调度台
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 录音设备


广播控制设备


矿用本 矿用本 矿用本 安电话 安电话 安电话
防爆广 防 爆 广 防爆显 防爆显 播设备 播设备 示屏 示屏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2.6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移动通信系 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 全型防爆手机、矿用 防爆基站、系统控制 器、调度台、电源、 电缆(或光缆)等组 成。
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避难硐室的系 统主要组成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 环系统、压缩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
2.7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要求
• 把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生命保障技术进行放大拓展延伸,形成和开发避难 硐室成套技术装备。
• 避难硐室具有救生舱的一切防护功能,而且具有更大的维生空间,可以满 足一定区域内所有矿工的避险维生需求,实现井下避险全员覆盖。
救生舱
救生舱技术成果扩大拓展延伸
避难硐室
救护能力:8人
可实现全员覆盖
救护能力:10人-100人
2.7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要求
多级防护,独立运行
• 当矿井各固有系统和 网络因灾害、事故崩 溃时,所有避难空间 内都能形成独立运行 、完整有效的维生系 统,保证避险人员的 生命安全。
2.7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要求
2.6通信联络系统
1.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含 安全栅)、调度台、电源、电缆等组成。
2. 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实现声音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同时具有来电提示、拨 号等功能。
3. 程控调度交换机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具有交换、接续、控制和管理功能。
2.6通信联络系统
工作 区域
工作面人数 巷道口人数 巡回人员人数
掘进作业区域
生产班
14 4 3
检修班
2 4 3
综采作业区域
生产班
31 5 2
检修班
21 1
19
安装回撤 工作区域
生产班
检修班
31
21
5
1
2
19
根据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状况,确定避难空间布置
大功率大扬程深水潜水泵
被困人员

救 援 人
防爆装载机
通 被 堵
支架 支 支柱 护
2.2监测监控系统
4.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 5.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
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6.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 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 处置工作。
7.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 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调度台 系统控制器
基站

基站

基站


动… 动




动…


动…

移… 移




2.6通信联络系统—井下应急广播
1. 掘进工作面井下广 播安装地点距迎头 的距离应保持50米 以内。
2. 施工单位应注意保 护广播设备,不得 因放炮、喷浆、喷 水、淋水等原因引 起广播设备和通讯 线路的损坏。
2.7紧急避险系统
2.5人员定位
3.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 线通讯设备)。 4.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 等地点均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 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应设 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5.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 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6.矿井调度室应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 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11紧急避险体系的功能定位
足够坚固,能
够抵御外部如
顶板冒落、瓦
斯煤尘爆 舱体
炸冲击
设计
能够将外部有
害的气体环境
、高温热环境
气密 隔热
隔 绝
内部
能够监测 设备 空间内外环境 状况,并能依靠通 讯设备向外主动传 递井下信息
2.7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设计要求
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 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 护密闭门;
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 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设观 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 装手动阀门。
•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 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 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 可移动式救生舱。
• 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 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 舱。
对外的各类报表
2.8紧急避险系统数量确定
井下工作区域的人员分布
矿井六大系统讲座
涝坝湾煤矿安全环保部韩飞 2016年03月
第一部分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 系统”出台背景
2010年7月7日,国 发 (2010)23号文件正 式出台。
我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推行情况
20069
20110
科技部批
准立项的国家 “十 一五”科
技支撑计划专 题“遇险人员 快速救护关键 技术与装备的 研究”。
2.9紧急避险系统—临时避难硐室
三防一隔: “防毒、防火、防震、隔爆
四基”地: 一、矿工生命的救生基地 二、救护人员的中转基地 三、救灾人员的指挥基地 四、与井上进行通讯的联 络基地
2.10紧急避险系统—生命保障系统
根据避险系统的管理规定,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 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 、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 定防护时间不得低于96h
2.4供水施救系统
1 .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 有井下水源的,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 网形成系统。地面水池应采取防冻和防护 措施。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 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 安装供水阀门。 3.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 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 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 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4.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 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