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人口主要死因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籍人口主要死因分析

分析居民死因顺位、减寿顺位居前列的死亡原因在城乡、性别的分布差异。方法利用2010年成都市死因监测资料,和成都市公安局公布的同期户籍人口数,编制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城乡、性别标化死亡率后,比较其差异。结果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减寿前5位、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最多前5位疾病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以肺癌、肝癌、胃癌为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肺癌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肝癌、胃癌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死亡率都是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心脏病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在顺位和构成上农村和城市、男性和女性有差异。结论成都市居民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和中毒,不同地区和性别人群应对不同的重点疾病采取的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被广泛应做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期望寿命的变化直接受不同疾病死亡率水平的影响。通过对2010年成都市户籍人口的死亡资料的分析,确定影响成都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高低的主要疾病,并描述这些疾病死亡的流行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人口资料来自成都市公安局2010公布的“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表”(表号:公业57表),年龄别人口计算使用的是2000成都市人口普查人口构成比[1]。死亡人口资料来自成都市死因监测系统,包括5城区和14郊区县死亡人口资料。该系统为卫生部死因监测点,于1980年建立,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监测资料,资料真实可靠。

1.2方法编制期望寿命表、去死因期望寿命表[2]计算2010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计算标化率对不同地区、不同性别死亡率进行比较。

2.结果

2.1全市户籍人口死因顺位、减寿顺位和去死因期望寿命成都市2010年户籍人口粗死亡率630.96/10万,期望寿命75.36岁。死因顺位、减寿顺位、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量前五位都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失中毒外部原因,见表1。

2.2死因分析

2.2.1恶性肿瘤成都市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177.51/10万。其中又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为主,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的74%。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见表2。

2.2.2慢性下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有81.39%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124.14/10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见表3。

2.2.3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病死亡率107.00/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2.2.5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分析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导致的死亡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占了47.77%,死亡率22.40/10万。另外跌落、自杀死亡分别占了12.63%和10.34%。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各类损伤和中毒原因导致的死亡表现出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见表4。

3 讨论

期望寿命是反映人群死亡状况的综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状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成都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最大的死因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意外伤害,和文献资料报道的一致[3~7]。

成都市2010年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心脏病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农村地区上、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高于城市,具有一定的特点。分析的这4类慢性疾病死亡率男性都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在死亡率上的差异影响了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3]。意外伤害死亡居第1位的是交通事故,其次是跌落、自杀和淹死。意外伤害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城市中被杀、火灾死亡相对突出,农村自杀、淹死和砸死相对突出。跌落在在男性意外伤害死亡中相对突出,自杀在女性意外伤害死亡中相对突出。提示开展疾病控制,在城市和农村应选择不同的重点疾病,针对男女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疾病死亡率。期望寿命的增加将通过降低这些慢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来实现[4]。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这3类疾病成都市的死亡水平和全国城市居民死亡水平较一致(2009年全国城市居民这3类疾病粗死亡率分别为167.57/10万,126.27/10万,34.66/10万[8])。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的成都市死亡水平和全国城市居民死亡水平提示有差异(2009年全国城市居民这两类疾病粗死亡率分别为65.40/10万,128.82/10万)。死亡率水平所表现出的差异是经济、社会、文化、医疗卫生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9]。成都市和全国城市居民死亡率水平表现出的差异提示可以开展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

4 参考文献

[1]成都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成都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2:12.

[2]倪宗瓒.医学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任强,,郑晓瑛,曹桂英.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1):2-13.

[4]饶克勤,陈育德.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变化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1992(3):19-22.

[5] 张晓磊.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分死因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2):69-75.

[6] 孙惠玲,李芳.影响武汉市2006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419-420.

[7] 游允中,郑晓瑛.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水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73-281.

[9]张羚逛,蒋正华,林宝.人口信息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4-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