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报告单
班级:小组成员:实验时间:
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作出假设: 。
三、设计探究方案
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
2.实验材料:矮小的小纸盒,鼠妇(10只),盖板,计时器,潮湿的土壤(自备)
3.探究过程
把鼠妇妇放入底部铺有湿土的盒子,你打算怎样放
.
盖上玻璃盒子的一半用静置2分钟以后,每过1分钟记一次数据。
五、交流讨论
数据与同学的是否相符。
如差距大找出原因。
六、得出结论:支持假设,。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终稿
二、探究土壤的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1、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土壤的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土壤的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设计并完成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5、得出结论
6、进行推理及加以讨论
讨 论 提 纲
1、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土壤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2、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10只鼠妇、盒子、常温下潮湿的土壤,喷冷水的的泥土。 3、实验时,应该在小盒中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 常温下的泥土,喷冷水的泥土。 除了土壤的干燥和潮湿不同以外,其他条件是否保持 一样?是 这种实验方法叫什么实验? 对照实验 4、往小盒中放鼠妇时,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A B C D 10 10 10 5 5 5、明确该实验如何操作?实验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1)放土壤(均匀) (2)放鼠妇(同时) (3)放鼠妇后静置2分钟 (4)观察、计时、记录 6、明确分工:实验员、记录员。
5 5
A
10
B
10
10
C
D
(2)进行实验 ⒈同桌2人互相配合,一人计时,另一个人计 数并记录。每分钟统计未遮盖部分有几只 鼠妇,记录在《试验报告册上》的表格上。
⒉按投放鼠妇的总数,计算并记录遮盖部分 每分钟有几只鼠妇。
⒊将2人10次观察结果累加,算出平均值。计 算每分钟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鼠妇分布 的百分比。
材料用具:
10只鼠妇 培养皿(周边用黑纸遮盖)1个 遮光板 湿土 手表
实验装置:
5
方法步骤(flash)
(1)安放装置 ⒈将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里。 (鼠妇是同时放?还是间隔放?) 一侧用硬纸板遮盖。培养皿置于同桌2人之 间。 ⒉静止2分钟。 (为什么要静止?)
探究实验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实验: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一、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二、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订计划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
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十次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五: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六:表达和交流。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标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引言:
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生物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通过研究光的光周期效应、光质对鼠妇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光污染的危害,以期深入了解光对鼠妇的重要性和影响。
光的光周期效应:
光周期是指生物长期在光照和黑暗间循环的时间模式。
对鼠妇来说,光周期对于控制其繁殖周期和季节行为非常重要。
适宜的光周期可以促进鼠妇正常的发情和繁殖行为,而不恰当的光周期则可能导致其繁殖受阻。
光质对鼠妇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光质是指光线中不同波长的比例和强度。
研究发现,鼠妇对不同光质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健康状态。
例如,蓝光可以提高鼠妇的警觉性和活跃度,而红光则有助于鼠妇的休息和睡眠。
此外,合适的光质条件还会对鼠妇的免疫力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
光污染对鼠妇的危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光污染会干扰鼠妇的生物钟和光感受器官,导致其正常的光周期节律被破坏。
长期暴露在过强的光照下,鼠妇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免疫力下降和生殖问题等健康问题。
结论:
光在鼠妇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周期效应决定了鼠妇的繁殖周期和季节行为,合适的光周期对其生活至关重要。
光质对鼠妇的行为和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不同波长的光对其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光污染对鼠妇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光污染对野生动物的危害。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光对鼠妇的影响机制,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四、实验结果
时间 2min 环境 明亮 阴暗 4min 6min 8min 10min 12min
结论:
实验完毕后,请将鼠妇放回 适于它生活的环境。
3.如果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只统计一次 结果行吗? 4.放置鼠妇后能否立即记录结果?
5.实验操作中该注意哪些事项?
二、实验材料:
鼠妇(每组10只)、湿土、塑料盒或 纸盒、纸板、透光的塑料板等
三、实验步骤
1.在盒中均匀的铺一层细湿沙 2.将鼠妇放入木盒中,两侧的中央同时各放5只鼠 妇 3.盖上透光塑料板和纸板,同时拿一张纸和笔准备 记录。 4.静置2分钟(min)后,每2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 阴暗处鼠妇的数目,统计6次 5.计算平均值
实验目的: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鼠妇又称“潮虫”, 在南方也叫“西瓜 虫”。它的身体为长 椭圆形,略呈扁平, 成体长9—15毫米, 身体分节。灰褐色或 黑色。
在花盆、石块底下等阴暗地方看到鼠妇,而 在明亮的地方不会看到。
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 设计对照实验。 2. 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 学合作和交流。
1.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2.实验时,在木盒中应该给鼠妇提供哪 两种不同的环境?除了光照不同外, 其它条件是否应该保持一样?怎样保 持一致?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发现问题:经常在花盆下、湿土中等阴暗的地方看到鼠妇,见到光它就会立刻爬走。
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三、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四、制定计划:材料用具:秒表、纸盒子、10只鼠妇、相机、记录表、笔。
1.先抓10只鼠妇(潮湿虫)。
2.准备一只长形的纸盒子,将盖子剪掉一半,创造一个明亮和阴暗的对比环境。
3.将10只鼠妇同时放在明亮与阴暗交界的地方,先把他们圈住,同时开始实验。
4.观察并记录(用相机拍照和在表记录中记录)鼠妇在第2至11分钟时鼠妇向两边运动的情况。
五、实验过程:—第一次实验时间明亮(只)阴暗(只)实验中的拍照记录2m373m3#74m285m2827m198m1919%9m10m01011m010;第二次实验时间明亮(只)阴暗(只)试验中的拍照记录2m374m285m2819~6m7m0108m010! 9m01010m0109第三次实验时间明亮(只)阴暗(只)试验中的拍照记录2m2819》3m4m285m19》6m0107m19109m01010m01011m(10实验完毕计算平均数量(四舍五入到个位)时间2m3m4m5m6m7m?9m10m11m8m91010阴暗第一次:778889~910109第二次:71088910#10101010第三次:8989109-10101010平均数:798899'10100明亮第一次:332221、1001第二次:302210`第三次:2121010000平均数:3122110000六、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发现第一次实验时鼠妇在第2分钟时明亮处就只有三只,阴暗处有七只。
随后慢慢地明亮处鼠妇越来越少,阴暗处鼠妇越来越多,直到9分钟后10只鼠妇全部爬到了阴暗处。
第二次实验虽然两边鼠妇的数量有波动,但是大多数鼠妇都在6分钟后待在阴暗处不往明亮处跑了。
第三次实验鼠妇在第一分钟就有8只爬到阴暗处了,第三分钟已经有9只在阴暗处了,与干燥明亮处数量呈明显对比,5分钟以后10只都到阴暗处了。
鼠妇生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鼠妇,学名Blatta orientalis,是一种常见的陆生节肢动物,隶属于直翅目,蟑螂科。
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在我国,鼠妇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鼠妇还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可用于研究生物行为、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活习性。
2. 分析鼠妇对不同湿度环境的需求。
3. 了解鼠妇的繁殖习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鼠妇若干。
2. 实验器材:培养皿、湿度计、温度计、光源、湿度调节装置、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光照实验:将鼠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阴暗和明亮的环境中,观察其生活习性,记录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2. 湿度实验:将鼠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中,观察其生活习性,记录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3. 繁殖实验:将鼠妇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产卵次数、孵化时间等。
五、实验步骤1. 光照实验:- 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10只。
- 将一组鼠妇置于阴暗环境中,另一组置于明亮环境中。
- 每日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 连续观察7天,分析结果。
2. 湿度实验:- 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10只。
- 将一组鼠妇置于高湿度环境中(湿度80%以上),另一组置于低湿度环境中(湿度40%以下)。
- 每日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 连续观察7天,分析结果。
3. 繁殖实验:- 将鼠妇放入培养皿中,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 观察并记录鼠妇的产卵次数、孵化时间等。
- 连续观察30天,分析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实验:- 在阴暗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高,摄食情况良好。
- 在明亮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低,摄食情况较差。
- 结论: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环境中,光会影响其生活习性。
2. 湿度实验:- 在高湿度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高,摄食情况良好。
鼠妇的调查报告
鼠妇的调查报告篇一:鼠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组长:王成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做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三、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木盘、纸板、玻璃板2 方法步骤①在木盘中放上一层湿土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 只鼠妇,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并静置2分钟。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环境处的鼠妇数目,并把结果填入下表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五、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六、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自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环境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10分钟明亮阴暗5初一二班组长:李波一、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做出假设: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三、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干土、木盘、纸板。
2 方法步骤①在木盘中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在左侧放上一一段用于加热的铜丝。
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在整个木盘上盖上纸板,并静置 10分钟。
③10分钟后观察两侧鼠妇的数目,重复5次,把结果填入下表,求平均值。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环境1次 2次3次4次5次均值潮湿干燥五、得出结论: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六、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各自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组长:赵刚一、提出问题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做出假设: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三、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干土、木盘、纸板。
2 方法步骤①以横轴中线为界,在左侧放上一层湿土,右侧放上一层干土。
②在木盘左右两侧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在整个木盘上盖上纸板,并静置10分钟。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设计人:刘凤杰审稿人:颜静班级:组别:实验时间:背景资料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
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
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注意事项1. 收集: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就要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
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
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2.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用塑料瓶(把矿泉水瓶颈部较细的部分去掉或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
每隔2~3天换一次土。
每个容器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
在瓶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实验目的: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实验材料:鼠妇(每组10只)、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得鼠妇得生活环境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定计划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
实验名称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名称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是否对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影响?
作出假设
一、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二、鼠妇喜欢明亮的生活环境
实验目的
1.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器材鼠妇10(再多些也可以),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步骤
1.全班分10个小组进行实验。
2. 将实验装置按要求放置好。
3.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放同样多的鼠妇,静置2 min。
4.观察记录鼠妇活动动向,每隔1min统计一次,一共统计10次鼠妇活动情况。
5.记录与结果(学生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果鼠妇喜欢阴暗环境
探讨交流
1. 为什么要选10只或更多鼠妇?
2.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讨一下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
影响鼠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影响因素。
2. 探究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鼠妇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节肢动物,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
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这些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保护鼠妇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鼠妇、湿润土壤、干燥土壤、透明玻璃板、不透明纸板、温度计、湿度计、实验容器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温度计、湿度计、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鼠妇分为光、湿度、温度三个实验组,每组10只鼠妇。
2. 光实验:在实验容器中分别放置湿润土壤、干燥土壤,一侧用透明玻璃板覆盖,另一侧用不透明纸板覆盖,形成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3. 湿度实验:在实验容器中分别放置湿润土壤和干燥土壤,观察鼠妇对土壤湿度的适应情况。
4. 温度实验:在实验容器中放置湿润土壤,分别调节温度为20℃、30℃、40℃,观察鼠妇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动情况。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观察记录鼠妇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情况,分析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实验结果:在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较少;在黑暗环境中,鼠妇数量较多。
说明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更倾向于生活在阴暗环境中。
2. 湿度实验结果:在湿润土壤中,鼠妇数量较多;在干燥土壤中,鼠妇数量较少。
说明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更适应湿润环境。
3. 温度实验结果:在20℃和30℃环境下,鼠妇活动较为活跃;在40℃环境下,鼠妇活动明显减少。
说明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更适应温和的温度环境。
六、实验结论1. 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有显著影响。
2. 鼠妇更倾向于生活在阴暗、湿润、温和的环境中。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有重要影响。
在保护鼠妇生活环境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鼠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在不常清理的花丛中、石块下,经常生活着一种灰褐色的小虫子——鼠妇。
可是,当我们把石块搬开或者把草拨开时,它们有逃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惊动了它们吗?是因为环境突然变亮了吗?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做出假设
鼠妇总是在黑暗潮湿处生活着,而光,则会影响它的生活。
做出这个假设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物书P4说明了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而鼠妇爬走的原因是环境的突然改变是激活了鼠妇的应激性。
二是因为我们在明亮的地方行走时并没有发现鼠妇的身影,而在阴暗处却可以看到鼠妇。
制定计划
这些假设是否正确?也许在我移开石头的时候,影响了鼠妇的正常生活,这也有可能激活鼠妇的应激性。
所以,我打算进行一次对照实验。
将实验中的变量设置为光线,而其他量尽量保持不变。
实施计划
准备:
1、10只鼠妇;
2、一个长方形盒子,里面铺上细沙;
3、一张保鲜纸与一块硬纸板。
步骤:
1、把鼠妇放进盒子中;
2、用手把鼠妇均匀地拨像盒子两边(光明的一边与黑暗的一边);
3、开始记录,并完成下表。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量
得出结论
光确实对鼠妇有影响,实验结果肯定了假设,但是不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反思、表达和交流
1、不能保证完全给鼠妇创造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不能保证除了光的刺激外,鼠妇不受到其他任何刺激;
3、不排除鼠妇中有老、弱、病、残的情况。
若注意了以上几点,实验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姓名:时间: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将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相信通过你自己努力、同学帮助、老师的指导,你的实验会获得成功,胜利属于你!下表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自我反思、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并把实验报告单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档案,是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附1评价策略:1、这次探究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待到发展,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学生或从阅览室,或上网查询有关鼠妇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安排学校自行到校园中,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去寻找鼠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鼠妇生活环境的认识。
2、此次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的每一个步骤,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或本探究第一段文字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不是随便作用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
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多举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关键步骤。
3、在实验中可以研究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本节课只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
其他如温度、湿度、水分等将于下节课进行探究。
4、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学法引导: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体会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生物】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班级:八年十一班
姓名:王怡锦
考号:11111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实验装置
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六人一组,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两
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鼠数目,统计10次。
得出结论
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各小组汇报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组中得出结论与本
班不一致的,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原因。
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8.为确保对照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除变量外,对影响实 验的其他因素应 (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9.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 所有变量都不同 D. 所有变量都相同 )
10、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 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 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1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 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12、鲫鱼生活在淡水中,影响鲫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水、空气、小鱼等 B.水、温度、藻类植物及饵料 C.水、阳光、温度、空气等 D.温度、阳光、水、其他鱼类
13、水葫芦是从境外引进的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水葫芦大量繁 殖使湖泊几乎看不到其他水生植物,这种现象叫做( ) A.捕食 B.竞争 C.斗争 D.合作 1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 15、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
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
鼠妇又叫潮虫,属于 节肢动物门、是一种 甲壳动物。在 阴暗、 潮湿的环境里可以找 到它们。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 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 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三、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探究方案 • 四、实施计划:实验探究,获得实验数据
0实验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实验六大步骤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材料用具:
10只鼠妇 培养皿(周边用黑纸遮盖)1个 遮光板 湿土 手表
实验装置: 取两个铁盘均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 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 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明亮两种环 境.
阴暗潮湿环境 明亮潮湿环境
鼠妇各5只 湿土
3、制定计划(难点)
你如何保证鼠妇的变化只能是由光这 个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光这个因素不 同之外,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 起的。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中央各放 5只鼠妇,静置2min 。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 妇数目,统计10次。
复习巩固: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光、空气、水、温度等 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呢?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 潮虫科。它的身体为长椭圆形,略呈扁平,灰褐色或黑 色。
鼠妇的生活环境
• 生活环境:
• 花盆下面、下水道
口处、拖布,石头 底下以及腐烂的木
桩等阴暗潮湿处。
巩固练习:
1.香蕉在北方地区不能很好的生长,影响它生长 的主要因素是( B ) A.北方降雨少 B.北方温度低 C.土壤酸碱度不适 D.光照强度不够 2.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B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起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 小鸟为占巢区而在周围鸣叫
4.海洋的上层多绿藻生长,较深处生长许多海 带,影响植物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 ) A.海水温度 B.含盐量 C.含氧量 D.阳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研究报告
光对鼠妇生活地影响探究报告班级:组别:实验时间:实验目地:.体验探究地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实验材料:鼠妇(每组只)、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得鼠妇得生活环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根据所做地假设,设计一个简易地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地假设.注意在设计探究中,尽量使要验证地条件是可变地,其他条件则是不变地(控制变量).这个实验地变量是.实验装置地设计: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p1Ean。
方法步骤:、全班分成个小组进行实验.、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地中央放同样数目地鼠妇,静置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地鼠妇数目,统计次.实施计划:按照设计地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如发现不完善地地方及时该进.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附表:(三)实验结果个小组第次不同环境下地鼠妇数目(四)计算全班各组地平均值:经计算,全班各组地平均值是:明亮处只,黑暗处只.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一段时间地观察发现,在黑暗处地鼠妇数量,而在光亮处得鼠妇数量.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地结论是:.这与你们地假设一至吗? .表达与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地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次数据地平均值.通过计算平均值,在黑暗处地鼠妇有只,明亮处地鼠妇有只.与你们小组地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有哪些?讨论与思考.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地生活有影响?如何保证影响实验结果地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地变量引起地?.为什么要用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地平均值?注: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地自然环境中.。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阴暗潮湿环境
明亮潮湿环境
5
鼠妇各5只
湿土
方法步骤:
将鼠妇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只鼠妇, 放入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min 。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
环 境
明 亮 阴 暗
2
3
4
5
6
7
8
9
10
11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用1只做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 问题.用10只可以减小误差.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当然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 度. (样本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就可以)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 一定反映真实情况.如果全班六个小组, 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6次的平均 值作为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重复实验原则)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块,躲在下面的 鼠妇(潮虫)很快就会爬走。这是为 什么呢?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 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难点)
实验思路
材料用具
实验装置
方法步骤
实验装置:
取两个铁盘均放上一层湿土,以横 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 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 暗、明亮两种环境.
思考: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 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 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1)光 温度 水分等
(2)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 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 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班级:组别: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实验材料:鼠妇(每组10只)、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根据采集鼠妇时所观察到得鼠妇得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
注意在设计探究中,尽量使要验证的条件是可变的,其他条件则是不变的(控制变量)。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10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
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如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及时该进。
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附表:
(三)实验结果
10个小组第10次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只,黑暗处只。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黑暗处的鼠妇数量,而在光亮处得鼠妇数量________。
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这与你们的假设一至吗?。
表达与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通过计算平均值,在黑暗处的鼠妇有只,明亮处的鼠妇有只。
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有哪些?
讨论与思考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如何保证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注: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