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高考要求的修辞及其作用
八种高考要求的修辞及其作用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有时本体和比喻词可不出现。
3、构成比喻的条件。
(1)甲和已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不是比喻)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示猜测)4、比喻的种类:比喻、暗喻、借喻。
例:我和他之间已经隔着厚障壁。
(“厚障壁”比喻我和他之间遥远的距离)5、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种类: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3、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例: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用潮水的特点来描写人多)月光如流水一般,一泻千里。
(用流水“一泻千里”的特点来描写月光,月光本身不具有“泄”的特点)三、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方式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用“雷锋”来表达“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用“马褂”来代替“穿马褂的老爷”,用“西装”来代替“穿西装的老爷”)2、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借代和借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可以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代称”,即直接把借体成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而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八大修辞方法的好处
八大修辞方法的好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八大修辞方法的好处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常见的修辞方法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提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想法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创造出新思想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使个性更加鲜明突出,使情节更加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具体的、易于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具有相似或相近特征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第一个作用是把抽象的东西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加含蓄,用眼前的东西,赋予深远的意义,发人深省。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foil):指对a的支持,使a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修辞手法(rhetoricaldevice)是正式文体中比较重要的写作手法,它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的总称。
通常把文字韵律、比喻、夸张、拟人、象征、因果关系、排比、对偶等统称为修辞格。
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也是思维和写作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表达清楚,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分为八大类:一、比喻: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比作一个概念,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谦虚就像冬天的雪花,美丽不可言传。
”二、拟人:把情况比作人,除了产生可爱的感情(尤其是针对动物),还能使文字有弹性。
例如:“静静地,海盗船驶过,像一只叼着有宝物的海鸥飞行。
”三、夸张:把一件事情放大,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们的欢呼声比做一个地震一样,把山崩了。
”四、排比:在文中不断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词句,使文章更加快速、有力。
例如:“她伸出双手去拥抱未来,伸出双脚去追赶未来,伸出思想去探索未来……”五、对偶:在文章中反复重复一个概念,以突出强调一点。
例如:“时间不等人,人等时间”。
六、因果关系:把前面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后一个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因果关系,使文章更有条理。
例如:“孩子们总是讨厌学习,好象害怕学习一样,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七、象征:把一件事情或概念与另一件事情、概念或实体形象相结合,以表达一种抽象、宏大的概念或观点。
例如:“唐诗是一座宝库,大家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八、韵律:通过句节断句、复句,和押韵、重音,使文字有一定的节奏,使文章更有诗意。
例如:“太阳高悬,蔚蓝天空,游子归来,思乡心恋”。
以上是八大修辞手法的介绍,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八大修辞手法,一定可以使文章得到提升,增强文章的韵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地感受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效果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以下是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效果。
1. 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比喻常用于诗歌、小说和散文中,能够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感知体验。
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比喻常用于诗歌、小说和散文中,能够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感知体验。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感知能力,使其更具有情感和表达的力量。
拟人常被运用于叙事文学和描写文学,能够让读者更为亲近、理解和共鸣。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感知能力,使其更具有情感和表达的力量。
拟人常被运用于叙事文学和描写文学,能够让读者更为亲近、理解和共鸣。
3.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类似结构和语法的句子、短语或词语,达到强调、对比以及增加节奏感的效果。
排比常用于演讲和文学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情绪的共鸣。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类似结构和语法的句子、短语或词语,达到强调、对比以及增加节奏感的效果。
排比常用于演讲和文学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情绪的共鸣。
4. 夸张:通过夸大手法来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表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常用于幽默、讽刺和夸张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戏剧性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夸张:通过夸大手法来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表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常用于幽默、讽刺和夸张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戏剧性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5. 对偶:通过对两个相对或对立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排列,以表达对比、平衡和矛盾的效果。
对偶常见于修辞和修辞韵文中,能够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量。
对偶:通过对两个相对或对立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排列,以表达对比、平衡和矛盾的效果。
对偶常见于修辞和修辞韵文中,能够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量。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八大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说明某个特点或关系。
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脸色像一片乌云,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这句话通过比喻,将脸色与乌云相比较,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内心的阴暗和不安。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特性,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或思想。
拟人能够使事物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共鸣。
例如:“月亮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
”这句话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它害羞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3.夸张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表达强烈的情感。
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他的嗓门大得可以把天震塌下来。
”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嗓门的响亮和威猛。
4.排比排比是将多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排比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关系。
例如:“他是勇敢的战士,是智慧的谋士,是忠诚的朋友。
”这句话通过排比,突出了人物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5.对偶对偶是将两个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相对而出,以表达相互对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偶可以使语言更加和谐、优美。
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这句话通过对偶的手法,表达了朝霞和晚霞与天气的关系,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
6.反复反复是多次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
反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他反复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这句话通过反复的手法,强调了人物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期望的关注。
语文中的各种手法及用法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常见的考点,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8种修辞手法
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二、拟人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应该跟比拟区分开,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例句: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例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例句: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五、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七、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以增加文学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技巧。
下面介绍了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义。
通过比喻,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描述人物或景物,增加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效果:比喻可以使作品更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感情共鸣。
比喻可以使作品更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感情共鸣。
2. 拟人拟人是赋予非人类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类特征。
通过拟人,作家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情色彩,增强读者对形象或概念的关注和理解。
效果:拟人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情表达和思想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拟人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情表达和思想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3. 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创造出鲜明的对比或韵律感。
排比能够让作品更富有节奏感和鲜明的表达特点。
效果: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增加读者的记忆性和感受力。
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增加读者的记忆性和感受力。
4. 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交换,使语序变得非常规律和突出。
倒装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而引人注目,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语言的节奏感。
效果:倒装可以使句子更富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倒装可以使句子更富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5.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过分强调来达到一种强烈的修饰效果。
夸张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注目,增加读者对作品的兴趣和记忆力。
效果: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6.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以增加表现力和效果。
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冲突感,增加读者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比喻作用:
(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
(2)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作用:能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
(1)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排比作用:
(1)加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比作用:
(1)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用:
(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目。
(3)对比鲜明。
7、反复作用:
(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音和颜色。
8、反问作用:
(1)加强语气。
(2)增强语言力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用:
(1)标题与开头用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文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用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处用设问,既可点明主旨,又能增加回味。
10、引用作用:
(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
(2)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3)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修辞手法是一种为了增强作品表达力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艺术
技巧。
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 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意义。
它
可以在作品中产生生动的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 拟人
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行为和特征。
这种手法可以
增强作品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描述的夸大和放大。
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产生戏剧效果,并突出作品中的关键要素。
4. 对比
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种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观点更加鲜明。
5. 排比
排比是通过对句子进行平行结构的重复,以增加修辞效果。
它可以使作品的内容更加有条理,语言更加生动。
6. 反问
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观点,但不要求得到实际回答。
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加深作品的印象。
7. 设问
设问是作者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用一系列的论证来回答。
这种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说服力。
8. 并列
并列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等级的事物并列在一起。
它可以加强作品的逻辑关系,使观点更加清晰。
以上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表达力。
通过多样化地使用这些手法,作品将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参考来源:。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章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直观地传达出其中一种意义或感受。
比喻能够丰富文学作品的意象,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心如刀割、一石二鸟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感受,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鸟儿在枝头歌唱、花儿含笑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其中一种感觉或效果,使作品更具冲击力和艺术感。
例如:铜墙铁壁、困兽犹斗
4.对比: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来突显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紧凑。
例如:南辕北辙、形影不离
5.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同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关注度。
重复可以使句子更加饱满,更具有节奏感。
例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将多个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排列起来,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排比能够扩大句子的规模和强化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设问能够使作品更具有针砭时弊的目的。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追求物质享受?
例如:他能不痛苦吗?他能不悲伤吗?。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
(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八大修辞方法的好处
八大修辞方法的好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八大修辞方法的好处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常见的修辞方法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