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不同参照物选择中的小故事
不同参照物选择中的小故事
1、求身边的物理小故事
记得大学毕业刚到一所农村初中教物理,有一次学生问道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坐在汽车上看外面的景物时,发现公路旁的树木和其他建筑物快速的后退,而远处的大山和山上的树木却是朝前走得,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这个问题我吃了一惊:这个问题以前可从来没有思考过,简单地选取汽车作为参照物去解释这个问题显然不符合实际。
怎么回事呢?我一边支应着学生脑子快速的转起来,眼前不断闪过坐汽车看到过的这一幕。
思考了大约3、4分钟,其中的原因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由于我们观察近物和远处物体是得视角不同,我们下意识的选取了2个参照物的缘故:当我们观察近处的树木或建筑物时,我们选取了汽车作为参照物,树木等当然要后退;但是,当我们观察远处的大山等景物时,不知不觉地选取了正在后退的近处的树木作为参照系,所以,远处的大山才是前进的。
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在接下来十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它一直提醒着我:物理规律可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啊。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167 神兵从天降素材
167神兵从天降
18世纪初,在中亚细亚地区,有一个封建王国叫清军团。
1865年,清军团出兵侵占了我国的新疆.为了驱除侵略者,当时的清朝政府派出军队去收复新疆。
一个严冬的早晨,清兵向驻守在乌鲁木齐以南的达坂城中的侵略者发动了进攻.
攻城还没有开始。
因为天气太冷,清军将领命令部下在城外点起了三堆大火。
突然,城中的敌守军发现,无数体形高大,身穿黑衣的清兵,从天而降.这下可把他们吓坏了,很多人狂叫:“天兵天将来啦!”守军们乱成一团,慌忙开炮,结果大炮炸了膛,把城门炸开一个缺口.城外的清兵立刻抓住时机,冲进城去,一举收复了达坂城。
天兵天将从何而来呢?原来当时天气非常寒冷,靠近地面的一层空气密度很大。
清兵所生起的火,使一股密度小的暖气流进入了上空。
当光线穿过密度不同的空气时,就发生了折射,
使物体的形象严重变形。
恰好此时一队黑乌鸦飞过达坂城的上空,于是它们在守军的眼中就成了从天而降的神兵。
类似的情况在国外也出现过。
1823年,法国军队偷袭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后方要塞时,离部队前方6公里远的沙漠中出现了一群火烈鸟,火烈鸟变成了阿军士兵,骑在面目狰狞的怪兽上向法军冲来。
法军顿时大乱,后来在战斗中失败。
事后经过科学家的分析,这也是由于大气折射而造成的奇景。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关于物理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关于物理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摘要:1.引言:物理的重要性2.故事梗概: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事迹3.特斯拉的成就:无线电力传输、无线电通信、机器人等领域4.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子产品、交通工具等5.结论: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正文:【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人类历史中,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物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故事,了解物理的魅力和重要性。
【故事梗概】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发明家和工程师。
他出生于1856年的奥地利,后来成为了美国公民。
特斯拉在无线电力传输、无线电通信、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斯拉的成就】特斯拉的发明和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
他最早提出了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为无线电力传输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发明了遥控器、雷达、交流发电机等设备。
在机器人领域,特斯拉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电子产品到交通工具,无一不依赖于物理原理。
例如,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运作离不开电磁学、量子力学等物理知识。
而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也离不开力学、热力学等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
【结论】通过了解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特斯拉的成就激发了我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物理学带给我们的便利生活。
让我们致敬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他们的贡献鼓掌。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03怒发冲冠素材新人教版
103 怒发冲冠1987年8月,一队登山队员遇上大风,坐在尼龙帐篷里休息,不料有几位队员的头发竖立了起来,宛如“怒发冲冠”。
正当队员们议论纷纷,迷惑不解的时候,随队考察的科学家进来了。
科学家问清原由,他说,这是静电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静电现象。
在干燥的空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的时候,头发会被梳子吸引;晚上脱毛衣时,能够听见噼噼啪啪的响声,看见小小的火花。
那小小的火花就是电火花。
因为同性电荷会互相排斥,异性电荷会互相吸引,梳子和头发生的电荷不同,所以头发会被梳子吸引。
登山队员坐在尼龙帐篷里,由于山上风大,空气干燥,风和尼龙摩擦会使帐篷带上静电,于是就把登山队员的头发吸起来了。
形成了“怒发冲冠”的架势。
静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会使工业生产降低效率、影响质量,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在目前多种消除静电的方法中,放射性静电消除器由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能发射带电粒子,使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的原理制成的。
当消除器靠近带有静电荷的物体时,消除器和带电体之间就构成一个电场,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各自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中和带电体的表面电荷。
使用放射性静电消除器时,只要用螺钉把它固定在离物体2~3米处,并通过设备接地就可以工作了。
平时不需要特别的维护。
这种消除器的能源就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发射的粒子,不需电源,它不发热,不打火,也不电人,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使用。
条状静电消除器,一般宽约2厘米,厚不到1厘米,长度根据带电体的宽度而定。
如在纺织厂的梳理机上装上它,可大大减少飞花和断头;装在印刷机上,能摞齐印张,加快车速;在造纸厂的切纸机上装上它,切纸时不受静电干扰,减少纸张损失;在胶片生产中装上它,可避免和减少静电灰雾……。
对于各种不同形状带电体,则可生产不同形状的静电消除器以满足需要。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0一箭送三星素材新人教版
40 一箭送三星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把一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轨道。
这样我国便成了继美国、苏联和法国之后,在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种被人称为“一箭多星”的发射新技术的国家。
实现一箭多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把多颗人造卫星一次从运载工具中弹射出去。
显然,被弹射出去的卫星差不多会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
为此,只要在一枚运载工具上装上需要送上同一条轨道的多颗人造卫星就可以了。
另一种是把多颗卫星分别送上不同的运行轨道。
携带不同用途的多颗人造卫星的运载工具,从地面起飞后,每到一定高度就在控制系统的操纵下分离出一颗卫星。
分离的卫星都会在由它分离时的高度和飞行速度所决定的轨道上运行。
我国这次发射的三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大致相同:距离地面最近点为240公里,最远点为1610公里;运行轨道所在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间的夹角为59.5°,它们围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是103分钟。
这三颗人造卫星,装有10多台探测仪器,它们肩负着测量大气密度、高空磁场、地球——大气系统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高空环境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及能量、太阳的爱克斯射线和紫外线等高空物理探测任务。
这些探测数据,将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提供空间环境背景资料,也为我国空间物理的研究工作创造初步条件。
这三颗人造卫星进入运行轨道后,无线电遥测系统便开始工作,利用无线电波,连续发送高空的物理探测数据和卫星在轨道上飞行时的姿态、星体内部的温度等工程数据。
这是实时遥测。
由于无线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卫星飞离我国上空后,我们便无法接收了。
于是,卫星上配备了一套“记忆装置”,能把当时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使卫星飞入我国上空时,再向回发送。
因为地面站得到这些数据,是若干分钟以前卫星所测得的,所以称为延时遥测。
这样,我们通过实时遥测和延时遥测,就可以获得全球范围的探测数据。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分享小故事启迪大智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故事物理教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呢?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举例,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学习兴趣多数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实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尤其是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与自己作出的判断截然相反,则会惊讶万分。
学生将浓厚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
物理是研究物体的道理的,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可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如讲:“摩擦”时,可先问“穿旧鞋为何比新鞋容易滑倒?”讲压强时,可先举“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在身上舒服”等事例.实践证明,用这些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不但能唤起对有关感性知识的回忆,而且使他们积极思维,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选择有着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
讲“密度”一节时,我们拿出外表完全相同的铁块和胶木块各一块问学生“我们怎样鉴别它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哥伦布竖鸡蛋”“阿基米德称王冠”等等,在引入新课时,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紧紧地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急于想了解各种问题发生的原因,既引导学生产生疑难,又为学生架桥铺路,这样不仅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转移或减退,教材的难点,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累积起来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如能突破,不仅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简短幽默小故事
物理简短幽默小故事【篇一:物理简短幽默小故事】物理幽默幽默小故事教材是的源泉, 也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 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恰当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例如, 在讲到势能时, 可向学生说, 当天花板上一个鸡毛掉下来,你将怎样?学生肯定回答: 这有什么可怕的。
如再问, 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头顶, 那还不快跑 , 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在讲到势能和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做比较, 应该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又如, 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 可以结合学生以前在初中学过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编一个对联。
上联: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 下联: 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 横批: 我爱物理。
这个对联一说出来, 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课堂气氛便能活跃起来。
同时, 学生也会在愉悦中牢牢记住这两个著名的实验,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幽默故事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轻松谈笑中领悟物理思想,诙谐交流中增进感情。
它是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将平时积累的一些小故事列举如下,与大家分享。
1、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2、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3、上完分子运动论扩散理论后,老师问学生:上次作业为什么有几个同学错得一样?学生回答:因为扩散。
4、两个吹牛大王坐在草坪上吹牛,一个说:我的本事大,给我一个电筒,我能够沿着光路爬到月亮上去。
学习初中物理必须知道的几个小故事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苹果与牛顿,不但有故事,而且还异常丰富,其中脍炙人口的“苹果落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故事就有若干个版本:(来源:科学网蒋高明博客)版本一: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版本二,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
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村庄。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他父亲的庄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很定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大约是1666年的事情。
版本三,老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目前流传较广的是经过大名鼎鼎的格林和伏尔泰之口说过的苹果落地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广为流传。
格林是在牛顿去世那一年在《哲学原理》一书中谈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他说:“有一天,牛顿在花园中思考问题,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使得牛顿想到万有引力定律。
”可是格林却是从福克斯那儿听到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法国的伏尔泰也是从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巴沃那儿听来的。
在伏尔泰所著的《哲学通信》中,对苹果落地的故事这样写道:“牛顿回到剑桥大学附近的故居。
物理教学故事
物理教学故事——如何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凌建勋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地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经十八年了,在这十八年的教学当中有苦也有乐,苦的是我感觉物理这门课不是很好上,很多学生都感觉物理特别难学,特别是女生更怕学物理,她们上了高中之后还不时打电话告诉我高中物理好难;乐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很多学生都对我说:“老师,听了你的课,我感觉物理没想象中的那么难学了,反而觉得物理挺有趣的。
”听见学生这些话,我感觉到很欣慰,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啊,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作为教师的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课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做到这点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讲述我个人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个故事。
到底如何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呢?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充满着好奇,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都经历过,而且其中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只是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解释其中的道理。
记得我刚毕业的那年我的第一堂课是上《引言》部分,上课时我拿了一大堆的器材进入教室,每个学生都好奇地看着,并私下在议论,开始的几分钟我还挺紧张的,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告诉他们其实物理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接着我还介绍了物理学在高科技方面的应用:例如宇宙飞船的发射,核武器的发明等等都用到物理知识。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听得很有滋味。
接下来我给同学们演示了几个实验:(1)在一个圆底烧瓶里装一些水,把水烧开后停止加热,当水停止沸腾后马上盖上塞子倒过来,往瓶底浇上冷水,“请问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水又冒了很多泡”我告诉他们这是水又沸腾了,这时同学们在下面议论开了:“怎么可能会这样呢?冷水不是很冷吗?怎么它能让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呢?真是不可思议!”我知道他们兴趣来了,我就简单讲了一下理由,正当他们听得一知半解的时候,紧接着我又开始演示第二个实验:(2)把长颈漏斗倒过来,底下放一个乒乓球,然后先叫一个同学用力向下吹气,放开手,同学们看到乒乓球没有掉下来,都怀疑那位同学不是吹气,而是吸气,我又请了几位同学上来亲身做实验,结果他们都说是向下吹气了,同学们相信了这是事实,纷纷问道:“老师,为什么向下吹乒乓球,它不掉下来呢?”我又给他们讲解了原理。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65空气有多重素材新人教版
65 空气有多重1909年,那时候飞机刚发明不久。
当时,飞行员是社会上最受人注意的人物。
有一个飞行员从德国飞到英国去。
路上机件出了故障,飞行员被迫在一个小镇附近降落了。
他找一家饭店去吃饭。
不料,饭店很快就挤满了人,大家围着飞行员,争先恐后地请他签名。
一个商人也挤在人群里面。
飞行员偶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餐桌的台布上。
商人马上向店主把这块台布买了去。
飞行员走后,商人在他坐过的餐桌旁边到处察看。
他渴望能弄到一点飞行员留下的纪念品,可以高价出售。
但是,他什么也没找到。
这时,他忽然想到飞行员在饭店里呼吸过的空气。
如获至宝,他立刻把饭店里所有门窗都关上,跑去对饭店老板说:“亲爱的店主,我想向您买这间屋子里的空气,可以吗?”饭店老板愣住了,他从来没想过空气也可以卖钱。
他心想,这个商人一定是发疯了,于是,决定乘机敲他竹杠。
“我完全同意。
”饭店老板回答说:“这间屋子的容积一共是100立方米。
每1立方米空气算10块钱,一共是1000块钱。
”“这太贵了。
”商人说,“我看这样吧:每1公斤空气,给您10块钱。
”饭店老板想,空气太轻了,这有多少呢?但是,他还是同意了,因为他知道没有第二个人会来买空气的。
商人把门窗都封好,就去拿抽气筒。
旁边看热闹的人对饭店老板说:“你上当了。
空气连一点重量也没有。
你把全屋子里的空气都给了他,也得不到一个子儿的。
”饭店老板耸了耸肩膀,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然而结果怎样呢?结果商人反而多花了293块钱,他一共花了1293块钱,才把空气买了去。
原来空气是有重量的。
每1立方米空气的重量是1.293公斤。
100立方米空气的重量是129.3公斤。
商人原以为空气一点重量也没有,可以不花一个钱买到手。
现在却花了1293块钱,把什么用也没有的空气买了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一、引言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难懂的科目。
其实,物理并不只是数字、公式和实验,它还是一门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看似神奇的现象的学科。
本文将通过几个趣味物理故事,引领大家领略物理的魅力,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趣味物理故事引入1.乒乓球的“魔力”有一次,一位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打出界外,按照规则,他需要捡起球重新发球。
然而,他发现当他将球捡起后再抛向空中一点再用力击打,乒乓球竟然可以飞回原来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和空气阻力的相关知识。
当你将球抛向空中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球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当球的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再用力击打球的下部,就可以使球产生一个反向的速度,从而飞回原来的位置。
2.水的张力水黾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昆虫,它们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甚至跳跃。
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老师带他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盆水和一个硬币放在课桌上,然后慢慢地将硬币旋转在水中。
学生们惊讶地看到,水黾的腿竟然可以站在硬币的边缘而不掉下去。
这是因为水面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当硬币在水面上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旋转的“水涡”,这会加强水面的表面张力,从而支持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或跳跃。
3.热气球的冒险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热气球的活动,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热气球背后的科学原理。
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的原理。
当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产生的浮力足以支持气球升空。
而且,学生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当热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
这是因为随着气球内部的空气被加热,热气球的温度上升导致颜色的褪色。
4.隐形飞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隐形飞机出没的场景,让人惊奇的是现实中也存在隐形飞机。
它的“隐身”原理是什么?原来它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反射和光学折射原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小故事
共振与共鸣一九○六年俄国首都彼德格勒(今列宁格勒)有一支全副武装的沙皇军队,步伐整齐,不可一世地通过爱纪毕特大桥。
这座大桥十分坚固,纵然跑过千军万马也难以撼动。
可是正在指挥官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间哗啦一声巨响,大桥崩塌了。
顿时间,官兵,辎重、马匹纷纷落水,马嘶人号,狼狈不堪……。
经过长期追查研究,发现并不是有人故意破坏,肇事的就是受害者自己。
伤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共振」在作怪。
什么叫共振呢?可以打个粗浅的比方来说明:一个人坐在秋千板上不动,另一个人一下一下地推,假设每当秋千荡去的时候就推一下,如此合拍她进行下去,秋千会越荡越高。
用严格的物理学语言来说,振动体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体固有频率很接近或相等时,振动的幅度就急剧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军人的步伐太整齐了,而其频率恰好接近于爱纪毕特大桥作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激起了桥梁的共振,结果造成了大事故。
为了接受这次血的教训,此后世界各地都先后规定:凡大队人马过桥时必须碎步走,极力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共振现象重演。
前面已经说过,发声体就是一个振动体。
它在空气中造成的声波,也可以使另一个物体发生振动,如这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于声波的频率,就发生共振,使这个物体的振动幅度很大,因而也就发出了相当大的声音来。
这种发声体的共振,叫做共鸣。
几则关于共鸣的故事东汉以后三国纷争年代,有一天,魏都洛阳宫殿前面的一口大钟,突然无缘无故地鸣响起来。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有的以为是不祥之兆,也有人乘机献媚,把它说成是祥瑞,替皇帝歌功颂德一番。
至于魏帝本人则疑虑重重,他本来就担心司马氏集团有不臣之心,对曹家天下虎视耽耽,觊觎已久。
这次大钟不敲自鸣,莫非就是上天给他的某种暗示?总之,造件事闹得他心惊肉跳,简直惶惶不可终日。
事情传到青年张华耳中,只见他思忖片刻,从容说道:「那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不过是因为四川铜山有山崩发生,因而引起宫中大钟相应自鸣罢了。
物理故事演讲稿初中生
物理故事演讲稿初中生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物理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学生小明,他是个爱玩游戏的孩子,对物理科目并不感兴趣。
每次上物理课,他总是心不在焉,很难集中注意力。
一天,他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一本关于物理的科普书籍。
小明拿着这本书,打开第一页,书中写道:“物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小明好奇的继续往下翻,然后看见了一行字:“物理是生活的规律,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小明,他开始对物理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明白了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科学原理的总和。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慢慢开始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奥秘。
他看见电视机背后的电路板,被那密密麻麻的线路迷住了;他探究了手机充电的原理,明白了充电宝的魔法也是靠物理工程实现的;他还观察了放大镜的原理,进一步了解了光的传播;他研究了简单的机械装置,体会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通过这些实际的观察和研究,小明逐渐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开始认真听课,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他的物理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世界。
只有热爱物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感谢大家的聆听!。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58“自信和毅力是我成功的动力”素材
58 “自信和毅力是我成功的动力”1950年,在英国造船工业中工作了十几年的科克莱尔,决心改进现有船舶的整体结构,研制出能在浅而窄的河床中高速灵活航行的新型船舶来。
他变卖了全部家产,买下一家非常小的造船厂,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不得不住在篷车里,过着困苦的生活。
要制造的新型船舶是什么样呢?科克莱尔一边思索,一边制作。
他用废旧铁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船模型,装了拆,拆了又装.可是久久弄不出一个理想的模型来.一天,妻子要他和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浏览,以消除他多日的疲劳。
中午了,他们坐在一片草坪上,科克莱尔顺手把一顶大草帽平抛出去……突然他发现,当草帽落地的一刹那,下落速度骤然变慢了!他高兴地喊叫起来:“有了,有了!”便蓦地从草坪上站起来,匆匆地向船厂跑去!草帽落地的一刹那,速度为什么会变慢呢?这是因为草帽一边下落,一边压缩它下面的那股空气,当接近地面时,草帽下的空气产生了反作用力,把草帽往上“顶”。
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作的“地面效应”。
科克莱尔就是根据这种原理,终于在1955年试制出第一艘用理发吹风机作动力装置的模型气垫船。
试验成功后,科克莱尔想制造一艘像样的模型气垫船,可是希望难以如愿以偿。
他去找船舶制造商,船商们以为这不是船,不愿解囊相助;他又去找飞机制造商,他们认为这不是飞机,拒绝协助.后来在一位挚友的帮助下,他才如愿以偿。
第二年冬天,他携带这艘模型船,来到伦敦自行街的一幢大楼里,为人们作表演。
大厅里人群熙熙攘攘,当这艘模型船向下喷吐烟雾,在地板上灵活地穿来驶去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雀跃,科克莱尔也激动地流出了热泪。
这时,政府决定拨款给他,并请他监制有实用价值的气垫船。
1959年6月25日,这艘气垫船顺利地横渡英吉利海峡。
气垫船是在船的四周安装上“围裙”,让强大的气流通过管道向下喷射,使船体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然后在功率强大的发动机推动下,船就在气垫上飞速前进。
气垫船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水上运输工具之一,它的发明被认为是自从轮子发明以来的重大突破。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57 善于运用物理学的枪乌贼素材 新人教版
57 善于运用物理学的枪乌贼
枪乌贼又称鱿鱼,是游得最快的动物。
看它们的外形,就知道它们善游;菱形的肉质鳍像把尖刀刺开海水,流线型的身体又减少了游泳的阻力。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枪乌贼都拥有“火箭推进器”——外套腔,利用喷水原理使身体前进。
枪乌贼的躯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囊状的外套膜,外套膜里面则是一个叫外套腔的空腔。
一旦灌满水,外套腔的入口便扣上了,枪乌贼使劲挤压外套腔,腔内的水没处去,就从颈下漏斗喷出,喷水的反作用力推动枪乌贼向反方向前进。
为了使自己获得高速度,枪乌贼在进化过程中,抛弃了沉重的外壳,用轻软的内骨骼支持身体。
枪乌贼的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50公里,逃命时更高达每小时150公里,被人们誉为“海中的活鱼雷”。
枪乌贼能以两种姿势交替游泳。
吃饱了,没有危险,它就用菱形鳍慢悠悠地划水,身体呈波浪型有规律地前进。
遇到危险或捕食时,枪乌贼则将尾部朝前,头和10个触手转向尾部,触手紧折在一起,利用喷水方式前进。
此时,身体成为优美的阻力最小的流线型。
本领最大的一种枪乌贼,还能表演凌空飞行的绝技。
这种枪乌贼体长16厘米,当它们以极快的速度跃上波峰借着下跌的浪头滑到空中时,菱状肉质鳍成为稳定飞行的“机翼”。
枪乌贼能飞7~8米高,然后呼地落回海中。
倘若不幸落在甲板上,便成为海员的美味佳肴了。
1。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的讲述与分享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光的旅行一、引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在阳光下观察过树叶的影子?或者在夜晚抬头望向星空,对那漫天的星星感到好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无处不在,它既是我们看得见的世界,也是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光的世界吧。
二、光的探索你知道吗?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拥有恒定的速度,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它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波动,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看见光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物体能发出或反射光,我们就能看到它们。
这就像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就能看到树影的形状。
三、光的故事那么,光是如何旅行的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光从光源出发,跳过一个又一个的“舞蹈步”,穿过空气、水、玻璃或任何其他介质,最终到达我们的眼睛。
在这个过程中,光的路线并不是直的,它会因为折射、反射和散射等各种原因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的旅行”。
四、光的旅行案例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当你在游泳池边看水下的物体时,你会发现它们的位置似乎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光线在水面上反射,使得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视觉体验,也影响我们的生活。
五、光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激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娱乐等领域。
未来的光科学研究可能会更深入地探索光的量子特性,如纠缠和隐形传输,这些新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六、总结与展望在这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光的世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光的旅行过程,也理解了它的多种特性。
从折射、反射到散射,从波粒二象性到量子特性,光的奥秘无穷无尽。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它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个科普故事,你们能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初中物理教研故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物理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物理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故事梗概某日,我校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全体物理教师参加。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活动开始,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引导老师们就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发言。
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
2. 经验分享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张老师邀请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分享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的经验。
王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实验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操作: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4)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在王老师分享经验后,老师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各小组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改进措施:(1)完善实验设备: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增加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创新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总结发言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张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点评,并强调要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9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素材新人教版
19 顺手抓住一颗子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边有一个什么小玩艺儿正游动着。
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什么小昆虫,顺手把它抓了起来。
飞行员一看惊呆了,原来是一颗热乎乎的德国子弹!幸亏他戴着皮手套。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子弹并不是始终用每秒800~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
由于空气的阻力,子弹的飞行速度逐渐慢了下来,而在它跌落前的速度则只有每秒40米了。
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
因此,很可能碰到这种情况:飞机跟子弹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那么,这颗子弹对于飞行员来说,它就相当于静止不动的,或者只是稍微有些移动,飞行员顺手把它抓住就可以理解了。
至于子弹为什么是热乎乎的,是因为它穿过空气时摩擦的结果,有时能达到100℃呢!
无独有偶,在德国著名故事《敏豪生奇遇记》里的主人公敏豪生伯爵也曾用两只手捉住过正在飞行的炮弹。
道理是一样的。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
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3、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
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
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