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专题 知识总结和练习
高中生物基因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遗传知识点总结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遗传学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高中生物课程中也涉及了基因遗传学的部分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基因遗传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对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同学提供帮助。
1.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指控制生物遗传性状表现的功能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中包括基因。
在人类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体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2.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表型是指个体在外部表现出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3.遗传规律3.1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着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即基因和性状,它们以一个很简单的方式组合。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探讨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和劣势定律。
3.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在杂合子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比如说红花颜色。
隐性基因指在杂合子中,掩盖显性基因所表现的性状,但在纯合子中会表现出来,比如说白花颜色。
3.3基因的互作基因的互作指基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两种类型:基因的配合作用和基因的拮抗作用。
基因的配合作用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之间能够产生合作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性状,比如说豌豆形状和种皮颜色。
基因的拮抗作用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之间相互抵消,从而使表现出来的性状中体现出各自的优劣势,比如说人类中的血型。
3.4性连锁遗传性连锁遗传是指某些性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特征以性别为分界线,只在一个性别中表现出来。
例如在人类中,眼色、色盲和血友病等遗传特征都是由性染色体控制的,其中眼色由X染色体控制,色盲和血友病均由X染色体的缺失或突变所造成。
4.突变和基因多样性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随机和突发的改变。
它是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性状。
高中生物基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知识点总结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功能区域,它们编码着生物体内制作蛋白质的指令。
了解基因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性状,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奥秘。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与基因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位于染色体上。
每个基因都有一个特定的位置,称为基因座。
2.基因由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和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的部分)组成。
3.基因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是蛋白质合成的指令。
二、DNA的结构和复制:1. DNA由磷酸、脱氧核糖和氮碱基组成。
2. DNA的结构为双链螺旋状,两条链由氢键连接,碱基对规则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嘧啶)。
3. 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每条DNA链作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DNA链。
三、基因转录和翻译:1. 基因转录是指将基因中编码的信息复制成RNA链的过程。
在转录中,DNA的一部分被RNA聚合酶酶解读出来,合成成RNA 链。
2. 这个RNA链称为mRNA(信使RNA),它携带着DNA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
3. 基因翻译是指mRNA中的信息被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中,mRNA被运输到核糖体,通过伴侣RNA和tRNA,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四、基因突变和突变的影响:1.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插入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突变(碱基缺失)等。
2. 突变可以导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与功能。
五、遗传的规律和模式: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随机分离定律和显性隐性定律。
这些定律解释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规律。
2. 序列和控制基因:序列基因决定了生物体外观和性状,控制基因决定了序列基因的表达程度。
六、遗传的分子基础:1. 连锁互换:染色体上靠近的基因之间通过交换DNA片段来进行基因重组。
2. Meiosis的重要性:有性生物发生两次减数分裂,保证了染色体数量的减半,为基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机会。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 分离基因:从目标DNA序列中分离特定的基因。
- 转录:将分离得到的基因转录成RNA。
- 修饰:对转录后的基因进行修饰,使其更具表达效果。
- 克隆:用适当的载体将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
- 表达:使目标细胞中导入的基因表达。
2. 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
- 重组DNA技术:包括文库制备、扩增和筛选。
- 外源DNA片段导入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转化、融合等。
- 自组织培养技术:包括离心、培养基选择、细胞培养等。
-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CRISPR-Cas13a等。
3. 基因工程的应用:
- 细胞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 农业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和产量。
- 生物恐怖袭击防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检测和防御生物恐怖袭击。
- 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
4. 基因工程的限制:
- 伦理和道德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能会带来未知的伦理和道德
问题。
- 技术成本:基因工程技术相对其他技术更为复杂,成本较高。
- 技术安全:基因工程技术的安全性需要持续进行研究和维护。
5.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 基因突变:基因工程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导致不良后果。
- 质量控制:基因工程技术的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高考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汇
高考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汇1、基因工程的先导是?艾弗里等人的工作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2、不同生物的基因为什么可以连接在一起?因为所有生物的DNA基本结构是相同的3、真核生物的基因为什么可以在原核生物体内表达?(或者原核生物的基因为什么可以在真核生物体内表达?)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4、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什么?具有什么优点?原理:基因重组优点:打破了生殖隔离,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5、与DNA有关的酶的比较6、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进行切割7、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是什么?原核生物DNA分子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8、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什么样的末端?①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相同的黏性末端②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相同黏性末端③任意的两个平末端9、如何防止载体或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自己连接即所谓“环化”?可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使目的基因两侧及载体上各自具有两个不同的黏性末端。
10、载体需具备的条件及其作用1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是哪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2、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哪些?三种方法都需要模板吗?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前两种需要模板,从基因文库中寻找目的基因时需要用DNA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找到目的基因;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不需要模板,只要知道核苷酸序列就行,这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反应13、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区别?cDNA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的互补DNA。
以细胞的全部mRNA 逆转录合成的cDNA组成的重组克隆群体成为cDNA文库。
cDNA文库只包含表达的基因,并且逆转录得来的基因缺乏内含子和启动子、终止子等调控序列基因组文库指的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得到的所有重组体内的基因组DNA片段的集合,它包含了该生物的所有基因。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A 突变成=====AT。
这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用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能(填“能”或“否”)。
用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碱基对的替换?否(填“能”或“否”)。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1)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2)外因(连线)①物理因素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②化学因素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③生物因素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答案]①—c②—a③—b5.特点(1)如图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一个特点:不定向性。
(2)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3)基因突变的其他特点还有普遍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6.结果:可产生新的基因。
(1)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
(2)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
7.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积聚在甲状腺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 提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
2.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
(×)提示:基因突变不一定产生等位基因,如对于原核生物来说,不存在等位基因。
3.A基因可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导致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真核生物基因重组是产生多样化配子和多样化子代的主要原因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或数目D.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A、基因突变时 DNA 分子中的碱基对会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 DNA 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A正确;B、基因重组能产生多样化的配子,多样化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子代,B正确;C、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加、倒位、易位等可能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或数目改变,C正确;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答案:B分析:本题主考查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关的知识。
1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 .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体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C、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通常不同;C错误;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因的表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基因的表达【学习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解释中心法则3、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遗传信息的转录【基因的表达403852遗传信息的转录】(1)转录的概念: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3)转录的模板:DNA分子(基因)的一条链(模板链)(4)所用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5)酶:RNA聚合酶(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7)转录产物及去向: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编码蛋白质r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构建核糖体t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携带氨基酸2、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
(2)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3)模板:mRNA(4)所用原料:20种氨基酸(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C、C―G(6)翻译过程:mRNA形成以后,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蛋白质合成被启动。
tRNA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排列顺序,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将氨基酸运至核糖体上,并确定氨基酸在多肽链上的位置,同时,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而连接成多肽,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一个密码子的位置;前一个tRNA移走,再去运载相应的氨基酸;另一个tRNA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如此反复进行,使肽链不断延长。
形成的多肽再进一步加工修饰形成能体现生物体性状的蛋白质。
要点诠释:(1)对于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来说,遗传信息贮存在RNA 上。
(2)密码子共有64种,但有3种为终止密码子;对应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tRNA 上反密码子所含的碱基有3个,但整个tRNA 不止3个碱基。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
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
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C.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答案:C分析:6个不同的突变体均为隐性纯合,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
AB、①×③、①×④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锯齿状,说明①与③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因此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AB正确;C、①×②、①×⑤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①与⑤是分别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但②与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若为前者,则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若为后者,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C错误;D、①与②是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①与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②×⑥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锯齿状,说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则④与⑥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基因遗传病D.多指和白化病都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答案:B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是由基因导致的,有些可能是环境导致的。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正确;C、人类遗传病包括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多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而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习
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基因重组的类型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
3.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下面是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式图,①〜③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中②表示()A.氢键B.脱氧核糖C.碱基D.核苷酸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DNA,考查对DNA化学组成和理解和识记。
明确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示为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碱基,2为脱氧核糖,3为磷酸,B正确。
故选B。
2、细胞内有些反密码子含碱基次黄嘌呤(I)。
含I的反密码子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1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例子反映了密码子的简并性B.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C.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空间结构的不同造成其功能不同答案:D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tRNA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1) ,其含有的反密码子为CCI,转运的氨基酸是甘氨酸,该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 GGC、 GGA) 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A、密码子有简并性,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A正确;B、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B正确;C、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互补配对,然后通过氢键链接结合,C正确;D、密码子决定氨基酸序列,反密码子决定哪一种氨基酸在哪一个位置,因此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空间结构的是相同的,其功能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D分析:1 .“牝鸡司晨”是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总结例题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答案:B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错误;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C正确;D、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D正确。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能利用宿主细胞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两个实验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D.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通过物质分离提纯技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作用答案:C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题训练
专题9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五年高考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1.(2021北京,14,2分)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
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答案A2.(2023全国甲,6,6分)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
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
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A3.(2023海南,15,3分)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
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的是()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答案D4.(2022海南,15,3分)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高中生物基因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知识归纳总结基因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深入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生物的基础结构和发展过程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基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基因的定义和特点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生命活动。
基因具有以下特点:1. 遗传性: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决定后代的遗传特征。
2. 可变性:基因在个体内可以发生突变,导致个体的遗传变异。
3. 可复制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复制过程传递给新的细胞和后代个体。
4. 互相作用: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决定生物的复杂遗传特征。
二、基因的结构基因是由DNA序列组成的,DNA序列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基因通常由一段编码区和一段调控区组成。
1. 编码区:编码区决定了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序列。
RNA分子通过转录过程将编码区的DNA信息转录为RNA。
2. 调控区:调控区包含启动子、增强子等序列,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它能够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调控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水平。
三、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的转录是指DNA编码区被RNA聚合酶酶解为mRNA的过程,转录过程包括启动、延拓和终止三个阶段。
基因的翻译是指mRNA通过核糖体将mRNA上的遗传信息翻译为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翻译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寻找相应的氨基酸。
四、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多种形式。
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的遗传特征。
遗传变异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五、基因与遗传性疾病一些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如遗传性血友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等。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黄石高三联考)萨顿推测: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配对联会以及随后通过减数分裂进行分离构成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物质基础。
随后,他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的。
下列叙述与萨顿所做的推测不相符的是()A.染色体和基因均是通过受精作用从亲代传到子代的B.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C.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且是独立进行的D.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2.(2024·镇江高三期中)下列有关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通过研究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F1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C.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D.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2024·焦作高三质检)摩尔根用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F1雌、雄果蝇杂交,F2果蝇表型及比例如图。
已知X染色体与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不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的比例,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根据F2中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眼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根据上述过程可确定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D.仅利用上述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无法验证相关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的比例均为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5.(2022·北京,4)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生物基因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生物基因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基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基因的结构、功能、调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对基因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的结构基因是DNA分子上携带遗传信息的一段特定序列,它由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编码区、剪接位点、终止位点等不同部分组成。
启动子和转录起始位点决定了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置,编码区含有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序列,剪接位点是剪接体系识别的区域,终止位点标志着基因的转录终止位置。
基因的结构可以通过DNA测序技术进行测定,帮助科学家对基因进行精准的研究。
2. 基因的功能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编码蛋白质,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的信息被转换为蛋白质。
在转录过程中,DNA双链解旋, 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RNA链,形成mRNA。
而翻译过程则是mRNA表达出氨基酸的线性序列,进而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此外,基因还有调控表达、遗传变异、进化等功能。
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参与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活动、适应环境等基本生理过程。
二、基因的调控1.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在DNA转录为RNA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调控机制,它包括启动子结合蛋白、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的调控。
各种转录因子以及非编码RNA的作用,可以影响RNA合成的速度和转录的效率,从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转录调控决定了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环节。
2. 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在mRNA合成后,对mRNA进一步修饰和调控的过程。
它包括mRNA剪接、RNA加工、mRNA稳定性的调控等。
这些过程能够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从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转录后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3. 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调控是通过转录后修饰的一种可遗传的基因调控方式,它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表达》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表达》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核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中的嘌呤碱基数都等于嘧啶碱基数B.遗传基因在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C.②是由①转录而来的D.肺炎链球菌和T2噬菌体均含①和②2.(2023·邯郸高三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相较于过程②和③,过程①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TB.真核细胞由过程②形成的mRNA和tRNA都需要加工C.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D.图示tRNA可以搬运密码子为CCA的氨基酸3.(2023·全国乙,5)已知某种氨基酸(简称甲)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菌(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古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甲的tRNA(表示为tRNA甲)和酶E,酶E催化甲与tRNA甲结合生成携带了甲的tRNA甲(表示为甲-tRNA甲),进而将甲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
已知tRNA甲可以识别大肠杆菌mRNA 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
若要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含有甲的肽链,则下列物质或细胞器中必须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是()①A TP②甲③RNA聚合酶④古菌的核糖体⑤酶E的基因⑥tRNA甲的基因A.②⑤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4.(2021·浙江1月选考,22)如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
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端→3′-端)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为亮氨酸B.图中结构②从右向左移动C.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基质中5.(2023·浙江1月选考,15)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学专题练习试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学专题练习试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基因突变一般产生等位基因D.DNA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答案】C【详解】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在生物体内是随机发生的,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A正确;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即等位基因,C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2. DNA分子经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
推测“P”不可能是A.胞嘧啶B.鸟嘌呤C.胸腺嘧啶D.胞嘧啶或鸟嘌呤【答案】C【解析】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4、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详解】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不可能是T。
故选C。
3. 二倍体水毛茛的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其等位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1的长度较q2短C.突变后的基因在表达时不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基因工程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基因工程专题练习专题1基因工程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主要是从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B.一种限制酶通常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解析:选B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A错误;一种限制酶通常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正确;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后会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C错误;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双链DNA分子特定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错误。
2.(2019·扬州期末)下列有关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限制酶剪切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得到两个切口,有2个磷酸二酯键被断开B.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C.序列—CATG↓—和—G↓GATCC—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不同D.T4DNA连接酶和E·coli DNA连接酶都能催化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解析:选B用限制酶剪切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得到两个切口,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断开,A错误;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B正确;序列—CATG↓—和—G↓GATCC—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相同,都是4个,C错误;T4DNA连接酶和E·coli DNA连接酶都能催化黏性末端的连接,其中只有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D错误。
3.(2019·深圳期末)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的DNA连接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DNA连接酶能够连接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基因工程中可以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D.根据来源不同,DNA连接酶可分为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大类解析:选C 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大类,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连接的是DNA片段与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在基因工程中不能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专题夯实基础一、经典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1)实验材料:小白鼠、两种类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菌体无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毒性;S型细菌:有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2)实验思路:①无毒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②有毒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③有毒S型死细菌→小鼠(不死亡)④R型活细菌+S型死细菌→小鼠(死亡)(3)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1)实验思路:1944年,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将S型细菌进行分离,提取出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2科学家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然后分别侵染大肠杆菌。
2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噬菌体中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二、DNA结构特点、复制和表达过程1.DNA结构特点12.DNA分子的复制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新DNA分子。
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意义:把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表达:中心法则。
三、★★★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1.基因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3:12.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3:1)n3.适用范围:完全显性。
①基因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 2:1隐性纯合致死1AA、2Aa、1aa(致死)3:0 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只出现某种性别的个体1:1仅为某种性别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异常分离比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异常分离比显性上位效应 A B 和aaB (性状甲):A bb(性状乙)、aabb(性状丙)12:3:1 隐性上位效应 A B (性状甲):aabb和aaB (性状乙)、Abb(性状丙)9:4:3A基因不控制性状,对另一对基因起抑制作用A B 、A bb和aabb(性状甲):aaB (性状乙)13:34.遗传病遗传方式的确定首先判断显隐性:无病生有病,有病为隐性;有病生无病,有病为显性。
确定基因位置:若为隐性,则在系谱中找女患者,(没有女患者,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但伴X的概率大),观察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们,只要有一个为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要是所有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们都患病则两种都可能但伴X的概率大。
若为显性,则在系谱中找男患者,(没有男患者,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但伴X的概率大),观察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们,只要有一个为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要是所有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们都患病则两种都可能但伴X的概率大。
四、生物变异1.基因突变定义: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原因:⑴ 外因:由于某些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剧变、射线、污染等)或者生物内部因素(如异常代谢产物等)的作用。
⑵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特点:①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随机发生;③突变频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
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基因重组定义: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期: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
原因:⑴ 由于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
⑵ 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换。
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⑴ 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⑵ 重复: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
⑶ 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 。
⑷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⑴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⑵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⑶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⑷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归纳总结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也是已经确定的;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十、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考查类型归纳: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
课堂演示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 蛋白质R型②R 荚膜多糖R型③R DNA R型、S型④R DNA(经DNA酶处理)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
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做出的合理解释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3. 番茄中红果(H)对黄果(h)为显性。
将红色番茄的花粉授到黄果番茄的雌蕊柱头上,结出了一个半边红色半边黄色的果实,产生这一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A.最终发育成该果实的那个花芽中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B.提供花粉的花药组织中某个花粉母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提供花粉的红果番茄是杂合子(Hh)D.接受花粉的黄果番茄是杂合子(Hh)4. 下图中甲为果蝇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多个基因,可控制多对相对性状B.图甲中的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可称为一对等位基因C.染色体由甲图变成乙图,因为该果蝇发生了基因重组D.同一果蝇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甲图和乙图所示染色体5.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四种、9﹕3﹕3﹕1 B.两种、13﹕3C.三种、12﹕3﹕1 D.三种、10﹕3﹕36.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