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人教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一样于传统送别诗中的分别凄婉之情,反而展现出快乐、光亮的基调。
全诗境地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光。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光景,色彩明朗: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委宛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活力勃勃的明朗状况。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 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 8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认识古诗所描述的美景,从中感觉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领悟诗人感情。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家,诗歌的历史积厚流光,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谈论。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 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 )这两首诗都是描述自然美景的,语言简易理解,清爽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 (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闻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世作诗 20190 多首,有4200 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清早。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畔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众所周知的济公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说课稿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难点)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春天的景色的。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范写“村”字)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
(居住在乡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玩放风筝的识字游戏,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对比识记:拂——佛堤——提(2)重点指导:“柳”是边音;“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新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 1、2 句。 4.读第 3、4 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 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顺序)
语文的学习时刻离不开
试着说出整首诗的意思。(教师引导) 字、词、句的训练。这一环节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不仅让学生练习说话,更是让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 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为指导
描写景物的诗,那杜甫都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 朗读做好铺垫。
也来到江畔去看看吧!(展示课件第三屏)
(板书:花、蝴蝶、黄莺)
15.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有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图文结合)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诗情画意。
四、课后延伸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 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 我 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五、课后作业 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
最棒。
六、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 蝴 欣欣向荣
蝶 黄 翩翩起舞
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 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
《古诗二首》说课稿
《古诗二首》说课稿《古诗二首》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咏柳》。
一、说教材本单元以春天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
古诗《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说学情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
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
《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五、说教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
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
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六、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4.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诗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春晓》和《静夜思》两首古诗的全文理解,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强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课堂所学,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早晨,鸟儿是怎样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诗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诗句》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教授二年级学生两首古代诗歌《诗句》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学生将通过研究和阅读这两首古诗,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课程也会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教师教授这两首诗歌并设计相关的活动和讨论。
教学目标- 了解两首古代诗歌《诗句》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教学重点- 研究并理解《诗句》这两首古诗的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古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古诗一:诗句》1. 通过图片和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朗读《诗句》古诗,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
3.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古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扩展活动,如填写诗句中的生字解释、复述诗句的意义等。
第二课时:《古诗二:诗句》1.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一》的理解程度。
2. 教师朗读《诗句二》古诗,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
3.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古诗中的主题。
4.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诗歌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就相似和不同之处展开讨论。
第三课时:阅读活动1. 学生阅读《诗句一》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阅读《诗句二》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学生的答案,形成小组合作研究。
研究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在跟读古诗时的准确性,并给予反馈。
-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古诗意义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教学资源- 两首古诗《诗句一》和《诗句二》的文本- 图片和故事用于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以上是《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诗句》》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两首古诗,并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这个教案涵盖了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内容与步骤等关键信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 古诗二首 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
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诗篇》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
诗二首《诗篇》
教学目标
-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 增强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
- 研究并理解《诗篇》这两首古诗的内涵
- 分析古诗的形式和感情表达
-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教学内容
古诗一:《静夜思》
- 教学目标:研究并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感情表达,掌握适当的语音语调
-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情况
2. 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3. 分析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提问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练朗读这首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 教学辅助材料:《静夜思》的诗歌原文、诗歌注释和练朗读材料
古诗二:《登鹳雀楼》
- 教学目标:研究并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感情表达,掌握适当的语音语调
-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情况
2. 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3. 分析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提问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练朗读这首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 教学辅助材料:《登鹳雀楼》的诗歌原文、诗歌注释和练朗读材料
教学评估
- 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朗读这两首古诗
- 学生对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参考资料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12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等,以及“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5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竟”、“映”,以及“湖”、“莲”、“穷”、“荷”等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从课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他要送别一位名叫___的友人。
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3.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___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___要到外地做官,___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这首诗中会写些什么,比如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圈出生字,感受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指名学生朗读,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出示生字“毕”、“湖”,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4.回顾名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5.全班齐读这两句。
6.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教师解释: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1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学习“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4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说一说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述的“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感悟诗人对西湖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西湖的图片。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西湖的景色?学生分享自己游完西湖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相机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西湖优美的景色。
引导: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都在赞美西湖,他们有的用古诗,有的用诗歌,有的用散文,大家能背一背描写西湖的文章吗?学生背一背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的古诗或者文章。
继续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指名读古诗题目。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好“净慈寺”三个字的读音以及题目的停顿。
2、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去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1、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事,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2教案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发
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
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学习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诗人杨万里。
展示杨万里的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习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
同桌之间互相正音,小组比赛认读生字词。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3.古诗赏读。
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
杨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
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
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学习《绝句》
学习《绝句》的方式与上一首诗相似。
但是这首诗要比上一首较难以理解一些,需要在古诗赏读这一块加大力度。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古诗赏读。
杜甫的诗是非常工整,非常有韵律美的,可以让学生反复读去感受这种美感节奏感。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的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与《晓出》不同之处在于《晓出》描写静景,而这首诗用动态画面。
引导学生寻找诗中相对应
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对仗”。
再结合具体图片,逐句解读、赏析。
对“鸣”“翠”的简练分析,让学生体会诗句的画面。
了解了全诗的意思后,请同学来整体描述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根据画面品析这首诗的阔大格局,体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层蕴意。
六、说板书设计
15 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以景寓情
别样红
绝句
动景
静景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
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