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区别

合集下载

【肺功能】快速判断通气功能障碍(阻塞、限制、混合)

【肺功能】快速判断通气功能障碍(阻塞、限制、混合)

【肺功能】快速判断通气功能障碍(阻塞、限制、混合)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

包括肺容积、肺量计、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气道阻力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等。

肺功能检查对于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肺功能检查可以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这些病人治疗的疗效评估;气喘、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重症抢救检测;劳动力鉴定等等。

今日这篇文章向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快速的诊断通气功能障碍。

重点关注3个指标:(FEV1/FVC)/Pred、FVC/Pred、FEV1/Pred。

第一步:看(FEV1/FVC)/Pred结果:若数值<92%,则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二步:看FVC/Pred结果:若数值<80%,则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三步:若同时存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异常结果,则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第四步:评估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看FEV1/Pred结果,共分为5个程度:大于70% 轻度60% -70% 中度50% -60% 中重度35%-50% 重度小于35% 极重度PS:无论阻塞性,还是限制性都是通过FEV1/Pred的结果来评估严重程度。

最后可得出基本的结果:如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极重度限制性型通气功能障碍...实战一下:肺功能检查举例如上图,我们可以先找出三个数据分别是:①(FEV1/FVC)/Pred结果:79.99%,是<92%的,故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②FVC/Pred结果:122%,>80%,故不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③FEV1/Pred的结果:103.27%,>70%,故为轻度。

结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上就是今天简单阐述的内容,主要是分享一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通气功能障碍的判断方法,方便大家掌握最基础的判断方法。

病理生理学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病理生理学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W300D.RFK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2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2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 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 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 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11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 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 C. PaO2下降,PaCO2升高A.吸气性呼吸困难 D. PaO2正常,PaCO2升高B.呼气性呼吸困难 E. PaO2下降,PaCO2正常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点是:E.端坐呼吸 A. 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 B. 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A.过量麻醉药使用p Do八 K冬/工壬n Do「八 rtL_RTC.1@。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探究进展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探究进展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研究进展肺功能检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检查两部分,临床上以通气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分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这一标准沿用多年,也被大家广为接受。

然而,关于判定通气功能障碍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争论并没有停止。

目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FEV1/FVC,但其存在早期诊断敏感度欠佳、老年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完成困难等问题;FEV1 占预计值% 主要用于判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但对于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FEV1 的降低受阻塞和限制两方面的影响,FEV1 占预计值% 难以准确评价其阻塞程度。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FEV3、FEV6 和校正的FEV1 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弥补FEV1/FVC 和FEV1 占预计值% 的缺陷。

此外,临床上经常见到非特异性通气功能指标异常的肺功能,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非特异性肺功能(nonspecific pulmonary function,NSPF) 的概念,并认为这是一种独立类型的肺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本文就近几年肺通气功能检查方面的一些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一、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1.FEV3: 气道阻塞早期多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

由于小气道总横截面积大,对气流的阻力仅为总气道阻力的20% 以下,因此在病变的早期,FEV1 和FEV1/FVC 并无明显下降。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敏感可靠的检测轻度阻塞性肺功能异常的指标。

大多数研究关注于FEF25-75,目前公认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判断也依靠于此,但由于FEF25-75 特异性欠佳,一直未能成为轻度肺功能异常的早期判断指标。

1984 年美国临床肺功能手册中推荐使用FEV3/FVC 及其95%CI,并认为其更优于FEF25-75。

Lam 等对中国成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FEV1/FVC< 正常低限作为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参照,FEV3/FVC< 正常低限的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92. 6%,阳性预测值为65. 3%,阴性预测值为96%。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时间:2010-08-11??来源:胸部肿瘤研究??作者:杨学宁编辑整理肺功能检查对能否手术并不提供明确答案,但有几条肯定可以作为胸廓切开术的简单标准。

要记住,切除的范围只能在手术时才能确定,而且可能需要作肺切除。

肺切除的肺功能标准是,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2L,即大于预计用力肺活量(FVC)的50%。

而且,PaCO2 在静息时应正常。

如果任何一条不符,则应通过灌注定量扫描,如可能的话,加上通气扫描,对局部肺功能加以评估(预计的手术后FEV1 等于未切除肺的灌注百分数乘以手术前FEV1 )。

如果这些检查表明,病人的FEV1 在肺切除后将仍然>800ml或术后仍大于正常FEV1 预计值的30%~40%。

则可以接受这种危险性,如数值越接近这些标准,病人的活动能力将会受到限制。

?(一)????????? 常用肺功能指标肺容量肺活量(VC):是指最大深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是评价肺功能的常用指标。

正常值男性3500ml,女性2500ml。

临床常用实际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表示,正常值应大于80%。

影响因素:呼吸肌力、肺、胸廓的弹性及气管阻力。

临床意义作为反映肺组织或呼吸器官病理改变或呼吸肌力量强弱的指标()。

?功能残气量(FRC):静息状态下,呼气末肺内残留气体量称之为功能残气量,其值相对稳定。

正常男性为1500ml,女性为1000ml。

其功能:吸气时,稀释吸入肺的气体氧浓度;呼气时,维持肺泡内气体,以保证气体交换。

故而稳定吸气和呼气时的动脉氧分压,使其在呼吸时无明显波动。

影响因素:肺弹性(肺气肿时肺弹性减低,FRC增加)、末梢气管阻力。

?残气量(RV):最大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称为残气量。

正常残气量个体差异大,衡量残气的多少以它与肺总量的百分比表示,即:残气/肺总量×%,青年人为25%~30%,中年与老年人一般也不超过35%~40%。

临床意义:结合肺功能其他指标可用为诊断肺气肿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肺功能测试中的指标来进行判定,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患者的肺活量(FVC)正常或增加,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降低,且FEV1/FVC比值低于70%,则可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患者的肺活量(FVC)降低,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比值均正常或增加,则可诊断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则可诊断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进行相关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阻塞性性通气障碍

阻塞性性通气障碍

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一)限制性通气不足(二)阻塞性通气不足学习目标01 掌握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概念;02 了解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03 掌握不同类型气道阻塞的临床特点;04 掌握通气功能障碍时的血气变化01 气道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气道阻力主要受气流流速、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的影响。

其中,以气道管径最为重要。

管径缩小,阻力将大增。

02 气道管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气道管径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①跨壁压: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②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性牵引③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④化学因素的影响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①管壁痉挛(如支气管哮喘)、肿胀或纤维化;②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等阻塞;③管壁外的肿瘤等压迫;④肺组织弹性降低导致对气道管壁的牵引力减弱等气道阻塞的类型中央性气道阻塞(气管分叉以上的气道,急性发作,情况危急)①胸外阻塞②胸内阻塞外周性气道阻塞(直径<2mm的小气道阻塞,常见于COPD)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吸气困难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呼气无困难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吸气无困难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呼气困难外周性气道阻塞☜吸气时,胸内压下降;又由于此时肺泡扩张,管周弹性组织拉紧,管壁受牵拉而使管径增大;关键词:胸内压;肺泡 ☜呼气时,胸内压增高;又由于此时肺泡回缩,管周弹性组织松弛,对小气道的牵拉力减小,管径变小。

P P:胸膜腔内压力P A:肺泡内压力P R:肺泡弹性回缩力IP:等压点呼气时等压点理论示意图点等 压 点 呼气时等压点上移(移向肺泡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细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异常增加,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耗能增加,使阻塞部位以后的气道内压低于正常;肺气肿时由于肺泡壁弹性回缩力减弱,可使胸内压增高以及肺泡内压下降•总肺泡通气量不足 肺通气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PaO 2 ↓,PaCO 2 ↑ Ⅱ型呼吸P A O 2↓,P A CO 2↑ → →总结01 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概念;02 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03 不同类型气道阻塞的临床特点;04 通气功能障碍时的血气变化换气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300D.RFI<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2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A.过量麻醉药使用B.COPD患者C.肺血管病变D.ARDSE.肺实变29.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30.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A.小气道阻塞B.小气道管壁增厚C.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D.小气道痉挛E.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31.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正常,PaCO2正常B.PaO2下降,PaCO2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D.仅PaO2降低,PaCO2正常E.仅PaCO2升高,PaO2正常33.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志是:A.PaCO2N,PaO2 NB.PaCO2↓,PaO2↑C.PaCO2 N,PaO2↓D.PaCO2↑,PaO2↓E.PaCO2↓,PaO2↓34.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升高是由于:A.CO2分子量比O2小B.CO2为脂溶性C.肺泡膜两侧的CO2分压差大D.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E、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快35.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O2↓,PaCO2↑B.PaO2N,PaCO2↑C.PaO2↓,PaCO2ND.PaO2 N,PaCO2NE.PaO2↑,PaCO2↑36.正常人P A 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 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 功能性死腔增多C 功能性分流增多D 解剖分流增多E 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37.肺换气功能障碍不包括A.弥散障碍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解剖分流增加D.功能性分流增加E.限制性通气不足3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可见于:A.肺水肿B.肺动脉炎C.肺内DICD.肺血管收缩E.肺动脉栓塞39.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水肿E.肺动脉栓塞40.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死腔样通气D.弥散面积减小E.功能分流增加41.肺内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增加C.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也增加D.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2.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B.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C.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D.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E.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43.有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D.PaO2↓,而PaCO2可以正常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44.真正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但通气正常C.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45.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C.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6.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47.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48.一侧肺叶切除可引起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功能性分流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障碍49.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解剖分流增加50.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51.I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是由于: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弥散障碍52.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53.阻塞性肺气肿时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分流增加C.死腔样通气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功能障碍54.引起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中央型气道阻塞C.麻醉剂过量D.弥散障碍E.慢性阻塞型肺病5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56.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57.重度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通过:A.肺牵张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D.外周化学感受器E.外周压力感受器58.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9.下列那些病因不能引起II型呼吸衰竭: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大叶性肺炎(早期)D.中央型气道阻塞E.慢性阻塞型肺病患者60.某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为8.0kPa(60mmHg),经吸纯氧15分钟后,此氧分压差变化不大,患者应存在: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E.阻塞性通气障碍61.一患者P A O2为13.3kPa,PaO2为9.1kPa,P A CO2为5.32kPa,PaCO2为11.5kPa,经吸纯氧30分钟后,PaO2无显著变化,此患者系由于:A.阻塞性通气不足B.功能性分流C.死腔样通气D.真正分流E.弥散障碍62.肺充血、水肿致肺顺应性降低时呼吸的变化是:A.深快呼吸 B.浅慢呼吸C.浅快呼吸 D.潮式呼吸E.间歇呼吸63.在肺顺应性降低所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中,呼吸浅快是由于刺激:A.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动脉压力感受器D.心房容量感受器E.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64.呼吸衰竭时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5.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6.I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7.给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使CO2排出过快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酸合并代酸D.呼酸合并代碱E.呼酸合并呼碱68.ARDS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解剖分流增加D.弥散障碍E.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69.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吸入毒气B.休克C.肺挫伤D.败血症E.以上都是70.解剖分流增加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动脉炎E.肺气肿71.呼吸衰竭时影响全身各系统代谢和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交感神经兴奋B.血压升高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酸中毒E.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2.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属于:A.低张性缺氧 B.等张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73.呼吸衰竭导致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A.心力衰竭 B.休克C.DIC D.肾血管收缩E.肝功能衰竭74.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其PaCO2可能为:A.PaO2降至2.67kPa(20mmHg)B.PaO2降至4.00kPa(30 mmHg)C.PaO2降至5.33~6.67kPa(40~50mmHg) D.PaO2降至8.00kPa(60 mmHg)E.PaO2降至9.33kPa(70mmHg)75.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麻醉时的PaCO2为:A.PaCO2>5.33kPa(40mmHg) B.PaCO2>6.67kPa(50mmHg)C.PaCO2>8.00kPa(60mmHg)D.PaC02>9.33kPa(70mmHg)E.PaCO2>10.7kPa(80mmHg)76.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77.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78.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 37.5 mmHg ),HCO3-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9.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B.支气管哮喘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80.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B.缺氧使脑血管扩张C.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D.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8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8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二、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3.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6.功能分流(functional shunt)7.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8.真性分流(true shunt)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11.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12.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三、问答题1.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和诊断指标是什么?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几种类型?血气如何变化?4.根据气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将阻塞性通气不足分为几种类型?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5.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何种形式的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是什么?6.弥散障碍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 )7.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有何异同?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机制是什么?9.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为何?10.死腔样通气和功能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何?11.为何一侧肺不张比一侧肺叶切除更易引起呼吸衰竭?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解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解

4)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余 25% 肺活 量的最大呼气流量 , FEF75 V25)反映呼气末期流速指标数,V50、 V25 的下降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 变等。
四、气速指数(AYI)
mvv % AVI 1 VC %
正常值为1左右,气速指数<1,表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有关。气速指数>1,为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肺扩张受限至肺活量百分比降低,但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最大通气量百分比及肺活量百分 比均降低,气速指数可在正常范围,必须结合临床各项指标 考虑。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肺功能包括O2、 CO2交换,防御免疫和代射分泌等功能,现主 要介绍一下通气功能。
一、肺功能发展:
起初只能做VC,采用浮筒式肺量计,现在 根据各地经济情况,有浮筒,电子肺量计,体 积描记仪进行测定。但是就仪器方面来说,随 着不断更新,已由浮洞式肺量计发展到比较大 型肺功能仪,检查项目不断发展增多,如时间 肺活量,流速容量、肺顺应性、气道阻力、肺 泡膜弥散功能等。仪器密度也提高了,检查的 解释结果也比以前明确。几乎将外呼吸和内呼 吸中许多检查项目都能测定并付诸实现。
(二)肺通气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量,显示时间与容量的关系,与 呼吸幅度、用力大小有关。是一个较好反映肺通气功的指标。 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m,VE):静息状态下每分 钟所呼吸的气量,即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气量,正常值(男 性:6700ml 女性:4200ml)。 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E):静息状态下每分钟 所吸入气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为潮气量 (VT)与生理死腔量(CD)之差。 测定意义:当肺泡通气量不足时,可产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 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而肺泡通气过高则产生低碳酸血症和呼 吸性硷中毒。 3、最大通气量(MVV) 定义:以每分钟最快速度和最大幅度的深呼吸测得的通气量, 因多数病人不易耐受,故以12秒或15秒乘5或乘4得出每分钟 最大通气量。

肺功能简述

肺功能简述

通气储量百分率:反应通气储备能力; 通气储量%=(MVV-VE)/MVV×100%; 正常值≥93%; 低于86%提示通气储备不佳,胸部手术须慎重考虑; 70%-60%时为手术相对禁忌; 60%以下一般为手术禁忌。
气促指数=MVV实测值占预计值%/VC实测值占预计值% 对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1.0为阻塞性; >1.0为限制性。
④测试前使用过舒张剂,致使气道反 应达到了极限。
支气管激发试验判定
✓ 高渗盐水吸入激发 ✓ 药物激发(常用乙酰
胆碱或组胺) ✓ 运动激发(踏车) ✓ 特异性激发(花粉、
尘螨等过敏原)
阳性判定: FVC或FEV1 激发先后下降率≥20%
提示: 气道存在高反应性
1、协助哮喘的诊断:对于轻度哮 喘患者和处于哮喘潜伏期的病人 ,可以早起发现和预防。 2、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3、作为哮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 估:气道反应性高低与哮喘严重 程度相平行。 4、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7、TLC-HE:氦气稀释法 肺总量 FRC-HE:氦气稀释法 功能残气量 RV-HE:氦气稀释法 残气量(男:1.38±0.63;女:1.30±0.47) RV/TLC-He 残气量/肺总量(正常值:≤35%) COPD通气功能程度分级RV/TLC-He:轻:26-45%、中:46-55%、重≥56%。 结论:通气功能X度减退。
注:LLN为正常值下限。
实例解释3
实例解释4
阻塞性通气
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二、西医治疗
(2).改善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 常用的解除支气管痉挛剂: 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间羟叔丁喘宁 茶碱类:氨茶碱、多索茶碱 肾上腺皮质激动 :甲强龙、地塞米松等 祛痰药物:溴已新、氨溴索 用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或雾化吸入。
二、西医治疗
(3).机械通气 指征: (1)呼吸停止或呼吸减弱(5-10次/分) (2) 呼吸频率过快,(35-40次/分),且伴 呼吸困难或窘迫,如抬肩、张口、叹息、 大汗淋漓 (3)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 (4)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性加重或出现精神神 经系统症状,用呼吸兴奋剂无效时。
病因病理
肺通气障碍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肺通气功能障碍有两种,即限制性通气功能 障碍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肺泡通气 量不足,使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未充分 氧合,引起PaO2降低PaCO2升高。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了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等。
中医病因病机
1.六淫之邪
2.创伤瘀毒
临床表现
二、临床分型 2.Ⅱ型急性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以通气障碍为主,神经、肌肉等肺外疾病易 引起2型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PaO2在短时间内下降到 60mmHg以下,伴或不伴PaCO2上升到 50mmHg以上,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原有 慢性呼吸系统疾患,PaO2低于50mmHg或已 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才能考虑急性 呼吸衰竭。 2.X线检查
急性呼吸衰竭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张琼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指由于呼吸系 统或其他系统疾患导致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机体在正常大气压下,动脉血氧分压 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 增高,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 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相关死亡率为6%-40%。

COPD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及呼吸衰竭

COPD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及呼吸衰竭

病理学(Pathology)
镜下:
肺泡壁变薄、 胀大、破裂或 形成大泡,
弹力纤维网破 坏 ,如同破损 的渔网
病理学(Pathology)
病理学(Pathology)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正常肺组织 全小叶型肺气肿
病理学(Pathology)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多见 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 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 的中央区。 全小叶型肺气肿: 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 遍布于肺小叶内。 混合型肺气肿: 两型同时存在一个肺 内。
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
过敏因素
• 过敏体质:慢支喘息型多有过敏史,患者痰 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组织胺含量增高。 • 过敏原: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 花粉、化学物质等。 • 过敏反应使支气管痉挛或收缩、组织损伤和 炎症反应。
机体内在因素: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气道反应性增高。 • 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 • 营养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A的缺乏。 • 遗传因素。
COPD重叠存在。
概念
COPD的现状
COPD是第四位的死亡原因。(美) COPD在大城市是第四位的死亡原因,在农村则为 第一位 的死亡原因。 (中) WHO估计2000年全球约274万人死于COPD 1990年,在疾病负担中,COPD排在第12位,估计 到2020年将排到第五位。
-抗胰蛋白酶 SLP1 TIMPS
嗜中性粒细胞
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
嗜中性细胞弹性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粘液分泌亢进 (慢性支气管炎)
肺泡壁破坏 (肺气肿)
吸烟与肺功能
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病理生理学作业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作业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作业及答案2013-01-16 15:59:29名词解释1、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2、水肿:过多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称为水肿;3、高钾血症:是指血清K+浓度超过L;4、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5、低渗性脱水: 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6、反常性碱性尿:一般酸中毒时尿液呈酸性,但高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高,使细胞外钾离子移入细胞内,同时细胞内氢离子则移到细胞外,造成细胞外液酸中毒,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因H+减少、K+增多而泌H+减少、泌K+增加,从而使尿液反常性地呈中性或偏碱性;7、反常性酸性尿:低钾对有影响,时,肾小管上皮细胞NH3生成增加,近曲小管对HCO3-增强,使尿液更加成酸性8、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全血标本在即温度38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用PaCO240mmHg的气体平衡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的量;9、碱剩余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血标本至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10、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正常值为10-14mmol/L;11、发热: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儿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时,称为发热;12、过热: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13、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14、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15、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16、急性期蛋白: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17、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18、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19、自由基:是外层电子轨道上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的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20、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21、休克:休克这词由英文Shock音译而来,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2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症;2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在致病因子作用下,以凝血系统被激活并引起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一个病理过程;24、裂体细胞:一种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星月形等,统称红细胞碎片;该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25、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在DIC时,由于产生凝血反应,大量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可粘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由于血流不断冲击,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当微血流通道受阻时,红细胞还可从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被“挤压”出血管外,也可使红细胞扭曲、变形、破碎;除机械作用外,某些DIC的病因如内毒素等也有可能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使其容易破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可产生—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6、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尽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27、向心性心肌肥大:如果长期后负荷压力负荷增大,如高血压病,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此时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增厚,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28、离心性心肌肥大:如果长期前负荷容量负荷增加,如主动脉闭锁不全,可引起心肌离心性肥大,此时心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室壁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29、呼吸衰竭: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30、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引起的通气障碍;31、功能性分流: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如:大叶性肺炎早期,使肺泡每分钟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显着减少,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类似动-静脉短路的情况,称为功能性分流,又称为静脉血掺杂;32、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33、肝功能不全: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往往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之为肝功能不全;34、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慢性肾疾病的共同转归,除了泌尿功能障碍外,还出现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紊乱;35、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营养不良由导致的骨代谢病;36、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37、疾病: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38、诱因: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39、低张性缺氧:是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40、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指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严重创伤和恐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精神障碍;4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42、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紧张源性扩张:由于每搏输出量减低,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前负荷增强导致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此时心肌收缩力增强,代谢性增加每搏输出量,这种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腔扩大称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43、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44、死腔样通气:某些病因作用下,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VA/Q可显着增大,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成为死腔样通气;45、缺氧: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46、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47、血氧含量: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毫升%,混合静脉血氧含量约12毫升%;48、肠源性青紫: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Ldl时,皮肤、黏膜可呈咖啡色; 问答题1、何为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有哪些判定脑死亡的根据是①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2、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各举一例说明;答: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如充血性水肿时,全身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如肝硬化时,蛋白质合成减少;3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如炎性水肿时,炎症介质是微血管的通透性升高,4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可引起阻塞淋巴性水肿;3、高钾血症时为什么心肌自律性和收缩性会下降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复极化4相K+外流↑,Na+内流↓→自动除极慢而自律性↓;高钾血症时,K+浓度↑干扰Ca2+内流→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收缩性↓;4.、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答:1.血浆的缓冲: H++ HCO3-H2CO32.呼吸调节: H+肺通气量;H+↓CO2排出-3. 细胞内缓冲:H+进入细胞内,细胞内K+外移,进入细胞内的H+被细胞内缓冲对所缓冲;4. 肾的代偿:泌H+;泌铵;重吸收HCO3-;尿呈酸性5、试述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答:1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机制为:r一氨基丁酸减少,脑组织缺氧;2使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低CA2+引起全身抽搐;3低钾血症机制:细胞内H+外移,细胞外R+内移;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减少,泌H+增多;4氧离曲线左移—组织相对缺氧6、反常性碱性尿的发生机制是什么低钾血症时,c内钾转移到c外,而c外H+进入c内,发生代碱.在肾小管上皮c内因H+浓度增高,使H+-Na+交换↑,故排K+↑,尿液呈酸性,即反常性酸性尿.高钾血症时,c外钾转移到c内,而c内H+移至c外,发生代酸.在肾小管上皮c内因H+浓度↓,使H+-Na+交换↓,故排H+↓,尿液呈碱性,即反常性碱性尿7、试述贫血患者引起组织缺氧的机制贫血患者虽然氧分压正常,但毛细血管床中平均氧分压却低于正常;这是由于贫血者Hb数量减少,血氧容量降低,致使血氧含量也减少,故患者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氧分压降低较快,氧分子向组织弥散速度也很快减慢,故此类缺氧机制是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与组织氧分压差变小,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8、试述氰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答:氰化物中毒可致最典型的组织中毒性缺氧;各种氰化物如HCN、KCN、NaCN、NH4CN等可由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而引起缺氧;9、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为什么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体温上升超过℃,除发热外还可以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剧烈运动时出现的体温超过正常值℃,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另一种是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即过热,这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因此不能说体温升高都是发热;10、发热激活物包括哪些物质发热激活物是指能激活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它的作用部位是“产致热原细胞”,通过促进EP的产生和释放,间接引起发热,不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热激活物包括①病原微生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其毒素内毒素、外毒素、病毒、真菌、疟原虫、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②非微生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性类固醇、恶性肿瘤、无菌性炎症;11、什么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生物学功能如何答: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为:⑴抑制蛋白酶;⑵清除异物或坏死组织;⑶抗感染、抗损伤;⑷结合、运输功能;12、何谓应激原可分为哪几类造成应激的刺激称为应激原stressor ,任何躯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成为应激原;应激原种类很多,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属于非损伤性的有体力消耗疲劳、忧虑、恐惧、盛怒、紧张和不适宜的外界环境如过冷、过热;属于损伤性的有创伤、、感染、中毒等,不少危重急症皆由此类原因引起;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类因素系相对而言,非损伤性因素如作用强烈或作用持久,也可转化为损伤性因素;两类因素的主要区别在于因素是否直接引起组织细胞损害或坏死;如果应激原作用不是过分强烈,作用时间也不过久,机体能动员体内反应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可能损害,此称为良性应激Benign Stress ;如应激原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引起机体各种病理变化,则称为恶性应激Ma - lignant Stress ;13、简述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的生理意义;答:1有利方面表现在:①提高血糖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②稳定溶酶体膜;③提高血管对儿茶酚氨的敏感性;④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2不利效应表现在:①多环节抑制免疫功能,易发生感染;②抑制组织的再生能力,导致机体出现负氮平衡;14、影响缺血再灌住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 缺血时间的长短,2侧支循环;3组织需氧程度;4再灌注条件15、缺血再灌住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什么缺血期组织含氧量减少,作为电子受体的氧供不足,再灌注恢复组织氧供,也提供了大量电子受体,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生成:1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2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3线粒体功能障碍;4儿茶酚胺自身氧化;16、简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答案:1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减轻缺血性损伤是防治再灌注损伤的基础;控制再灌注条件,采用低压、低流、低温、低pH、低钠及低钙液灌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2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适当补充糖酵解底物和外源性ATP;3清除自由基;4减轻钙超载;17、什么是休克病人的“自我输血”,其发生机制及意义如何是的一种;休克时由于全身的,特别是的收缩,可使内的大量返回,从而使增加,对维持有重要意义;这一代偿反应称为"";儿茶酚胺作用,使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回心血量,有利维持动脉血压,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18、什么是休克病人的“自我输液”19、目前在休克治疗中缩血管和扩血管药物使用的原则是什么20、DIC的临床特征;1出血2休克3器官功能障碍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1、试述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答: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DIC时,大量微血栓形成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FⅤ、FⅧ、FⅩ等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明显减少,使凝血过程障碍,导致出血;2纤溶系统激活:DIC时纤溶系统亦被激活,激活的原因主要为:①在FⅫ激活的同时,激肽系统也被激活,产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可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激活了纤溶系统;②有些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肺等,由于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缺血、缺氧、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③应激时,肾上腺素等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④缺氧等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也增多,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的激活可产生大量纤溶酶;纤溶酶是活性较强的蛋白酶,除可使纤维蛋白降解外,尚可水解凝血因子如:FⅤ、FⅧ、凝血酶、FⅫ等,从而导致出血;3FDP的形成:纤溶酶产生后,可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Fbn;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或FDP这些片段中,X,Y,D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Y,•E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此外,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这些均使患者出血倾向进一步加重;22、试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答案要点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清除能力↓2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即PC、PS↓、AT-III↓3肝功能严重障碍: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4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孕妇和机体酸中毒病人5微循环障碍23、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本身有哪些代偿活动①心率加快②心脏紧张源性扩张③心肌收缩性增强④心室重塑24、心功能不全时心外代偿反应有哪些1血容量增加;2血流重新分布;3红细胞增多;4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25、简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机制;26、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有哪些27、试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用力呼吸时,呼气性呼吸困难加重的机制;28、简述血氨升高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的基本原理;答:①、氨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血氨升高时,NH3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脑组织不能将氨转变成尿素,脑内氨浓度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生化紊乱;②、氨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浓度及其相互间的平衡;③、对神经无细胞膜的直接抑制作用;总之,氨中毒学说认为血氨升高从上述多环节干扰脑的代谢,引起脑功能障碍,导致肝性脑病;29、肾性高血压发生的机制;①肾脏对水钠排泄能力减弱造成钠水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多和心输出量增加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高,引起小动脉收缩和钠水潴留③肾脏产生血管舒张物质不足;30、试述肾性贫血发生的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2体内潴留的毒物抑制红细胞生成;3红细胞破坏增加;4铁的再利用障碍;论述题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和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在原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哪些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上的差别低容量性低钠血症1.常见的原因是大量丢失后处理不当,只注意补水而未给电解质平衡液所致;对机体的影响:1易发生休克;2口渴不显着;3早起尿量不减少;4有明显的失水体征;5醛固酮分泌增加;2.防治:1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2适当补液;原则上给予等渗的生理盐水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如出现休克,要按休克的处理方法积极抢救;低容量性高钠血症:1.原因和机制:1水摄入不足;2失水过多;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思饮;2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3ADH的分泌增多;4脑功能障碍;5脱水热;3.防治:1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2补给体内缺少的水分;3在补足水的前提下,适当补充Na+,可给予生理盐水与5%~10%葡萄糖混合液;2.急性低钾血症和急性重度高钾血症时均可出现肌肉无力,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低钾血症主要是由于超极化阻滞;低钾血症时K+ /K+ e 的比值增大,因而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隔增大,细胞兴奋性于是降低,严得时甚至不能兴奋,亦即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高钾血症由于骨骼肌静息电位过小,因而快钠孔道失活,细胞外于往极化阻滞状态而不能被兴奋;3.试述水肿的发病机制;当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和或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时就可能导致水肿;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②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4.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剧烈呕吐易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机制:①胃液中H+丢失,使消化道内HCO3-得不到H+中和而吸收进血;②胃液中Cl-丢失,可引起低氯性碱中毒;③胃液中K+丢失,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④胃液大量丢失,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继发醛固酮增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5.试述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并说明尿液的变化;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互为因果;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外液K + 增多时, K + 与细胞内H + 交换,引起细胞外H + 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时体内H + 总量并未增加, H + 从细胞内逸出,造成细胞内H + 下降,故细胞内呈碱中毒,在肾远曲小管由于小管上皮细胞泌K + 增多、泌H + 减少,尿液呈碱性,引起反常性碱性尿;低钾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互为因果;低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K + 浓度降低,引起细胞内K + 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H + 向细胞内移动,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细胞内H+ 增多,肾泌H + 增多,尿液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6.慢性肾衰患者剧烈呕吐,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aCO2::44mmHg,HCO3——26mmol/L,血Na+142mmol/L,血Cl——92mmol/L,试问患者存在哪些酸碱失衡;7.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8.试述缺氧时的红细胞中2,3-DPG增多使氧离曲线右移的机制及意义;①与2,3-DPG 结合的脱氧Hb 其空间构型较为稳定,不易于氧结合;②2,3-DPG 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增多可降低红细胞内pH , pH 下降通过Bohr 效应使氧合Hb 解离曲线右移;但是,当Pa O2 低于8kPa 时,氧离曲线右移可明显影响肺部血液对氧的摄取;9.试述体温上升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源使调定点升上移,机体体温低于调定点水平,正常体温变成冷刺激,体温中枢通过运动神经加强产热效应;此外,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散热减少,甚至需要覆盖物来减少散热;临床表现为畏寒;本时期热代谢特点是:定点高于体温,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产热>散热,体温上升;10.试述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和分期及特点;GAS: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三期;①警觉期:是机体防疫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②抵抗期: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增强,防御贮备能力被消耗,对其它应激原抵抗力下降;③衰竭期: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显现,应激性疾病出现,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11.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兴奋的基本外周效应有哪些外周效应:GC的分泌增多是应激的一个最重要的反应,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慢性应激的GC的持续增加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升高血糖;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抗炎抗过敏;不利影响:抑制免疫反应;抑制生长发育;抑制性腺轴;抑制甲状腺轴12.热休克蛋白的来源和功能有哪些答:来源:应激原诱导生成,或作为细胞的结构蛋白在应激原作用下生成增加;。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与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与表现
起及体位改变时明显。
3、喘息或气急: (喘息明显时)喘息型支气管炎
合并支气管哮喘
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时的干、湿性罗音。合并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表现
分型: 1、单纯型:咳嗽、咳痰 2、喘息型:伴有喘息(实质上为慢支加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 断标准和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表现
重 1、慢支、慢阻肺(定义) 点 2、慢支和慢阻肺的病因 掌 3、慢支、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握 4、慢支、慢阻肺的诊断与治疗(肺功能

重 1、5慢、支慢、阻慢阻肺肺的等分发病级机制 点 2、慢支和慢阻肺的病理 了 3、慢支、慢阻肺的鉴别诊断 解 4、预防
损伤气道上皮,纤毛功能减退,巨噬细 胞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气道清洁功能下 降 刺激粘膜下感受器,副交感神经功能亢 进气管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杯状细胞 增生,粘液分泌增加,起到阻力增加 香烟使氧自由基慢性增性肺支疾多气病,管诊炎断诱,标慢准导性和阻表中塞现性粒细胞
吸烟者肺 人肺
正常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表现
早期正常 有小气道阻塞时可有最大呼气流量—容积 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呼气流速下降。 严重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70%,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展为慢阻 肺。
•血常规检查:有感染时白细胞及或中性粒细 胞升高。
•痰检查:细菌涂片和培养有助于指导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表现
预后:
部分可控制,不影响工作与生活 部分可发展为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心
病、呼吸衰竭等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表现

呼吸功能不全名词解释

呼吸功能不全名词解释

呼吸功能不全名词解释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dysfun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受损或受限,从而影响呼吸过程的正常进行。

呼吸功能不全可以包括呼吸力量不足、通气不足、气体交换异常等不同类型的异常。

呼吸功能不全可以分为两大类: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和限制性呼吸功能不全。

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主要指呼吸道阻力增加导致通气受限。

这种情况下,呼吸系统运作正常,但由于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空气不能顺利流过呼吸道,从而导致通气不足。

常见的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呼气阻力增加导致呼气流速减慢,通气不足;COPD主要由吸烟引起,呼吸道狭窄导致通气受限。

限制性呼吸功能不全主要指肺组织或胸廓受损导致肺容积减小,从而限制通气和气体交换。

这种情况下,呼吸系统运作正常,但由于肺组织或胸廓的限制,致使肺容积减少,从而使通气和气体交换受限。

常见的疾病包括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等。

除了阻塞性和限制性呼吸功能不全,还有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如呼吸中枢受损、肺动脉高压等。

呼吸中枢受损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引起,导致呼吸节律异常,通气不稳定。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影响肺循环及气体交换。

呼吸功能不全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咳痰等。

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氧合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手段进行。

治疗策略根据不同病因而定,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辅助通气等。

总之,呼吸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受损或受限。

了解和识别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和类型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研究进展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研究进展

一、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1.FEV3: 气道阻塞早期多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

由于小气道总横截面积大,对气流的阻力仅为总气道阻力的 20% 以下,因此在病变的早期,FEV1 和FEV1/FVC 并无明显下降。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敏感可靠的检测轻度阻塞性肺功能异常的指标。

大多数研究关注于 FEF25-75,目前公认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判断也依靠于此,但由于 FEF25-75 特异性欠佳,一直未能成为轻度肺功能异常的早期判断指标。

1984 年美国临床肺功能手册中推荐使用 FEV3/FVC 及其 95%CI,并认为其更优于 FEF25-75。

Lam 等对中国成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 FEV1/FVC< 正常低限作为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参照,FEV3/FVC< 正常低限的敏感度为 78.5%,特异度为 92. 6%,阳性预测值为 65. 3%,阴性预测值为 96%。

而进一步的分组研究结果提示,在 FEV1 占预计值 % 为 70%- 80% 组和50%-70% 组,其敏感度更高,分别为 95. 9% 和 90%,因此作者认为 FEV3/FVC 可被用来做气道阻塞(尤其是轻中度气道阻塞)的筛选。

Morris 等对 13 302 例成人肺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FEV3/FVC 降低组较正常组 TLC 占预计值 %、RV、RV/TLC 增高,FEV1 占预计值 %、深吸气量、弥散功能降低,提示 FEV3/FVC 降低时已发生早期气道陷闭、过度充气和气体交换受损。

对于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FEV3/FVC 与 FEV1/FVC 相比,作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判定指标的敏感度为 91. 0%,特异度为 90. 4%,阳性预测值为 83. 3%,阴性预测值为 95. 1%,用 FEV3/FVC 诊断阻塞的比例为 92. 43%,而用 FEV1/FVC 降低判断阻塞的比例仅为 84. 34%。

堵塞性与限制性通过气障碍的呼吸功能指标异同

堵塞性与限制性通过气障碍的呼吸功能指标异同

堵塞性与限制性通过气障碍的呼吸功能指标异同。

(第六版)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引起。

PH 时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中PH 常呈进行性发展。

目前PH 的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Hg,或者运动状态下mPAP>30mmHg。

此外,诊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除需满足上述标准之外,还应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

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mPAP 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

超声心动图是筛查PH 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拟诊PH的推荐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急性肺水肿的处理原则(一)病因治疗对肺水肿的预后至关重要,可减轻或纠正肺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紊乱。

输液速度过快者应立即停止或减慢速度。

尿毒症患者可用透析治疗。

感染诱发者应立即应用适当抗生素。

毒气吸入者应立即脱离现场,给予解毒剂。

麻醉剂过量摄入者应立即洗胃及给予对抗药。

(二)吗啡每剂5~10mg皮下或静脉注射可减轻焦虑,并通过中枢性交感抑制作用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将血液从肺循环转移到体循环。

还可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改善通气。

对心原性肺水肿效果最好,但禁用于休克、呼吸抑制和慢性阻塞肺病合并肺水肿者。

(三)利尿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40~100mg或丁尿胺1mg可迅速利尿、减少循环血量和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微血管滤过液体量。

通气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区别

通气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区别

通气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区别肺换气功能障碍肺的气体交换系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气体的交换,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肺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与弥散功能。

Ⅰ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两种。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表现为V/Q正常的肺泡通气量代偿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弥散速率约为氧的21倍,而且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呈线性,只要正常肺泡通气量增加,即可排出更多二氧化碳。

其结果表现为:PaO2下降而无PaCO2升高。

(2)弥散功能障碍:在临床实践中,弥散功能障碍极少是惟一病理因素,疾病过程中弥散功能障碍往往总是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同时存在。

因为肺泡膜增厚或面积减少常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由于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散速率约为氧的21倍,所以弥散功能障碍主要是影响氧的交换。

弥散功能障碍所致低氧血症可用吸入高浓度氧加以纠正,因为肺泡氧分压提高可以克服增加的弥散阻力。

临床上常可用吸氧纠正低氧血症,也可用吸氧是否能纠正低氧血症来识别是弥散功能障碍所致低氧血症抑或动-静脉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

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障碍可分限制性通气不足与阻塞性通气不足两种类型。

由肺泡张缩受限引起者称限制性通气不足;因气道阻力增高引起者称阻塞性通气不足。

(1)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张缩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不足。

通常吸气运动是吸气肌的收缩引起主动过程,呼气则是肺泡弹性回缩和肋骨与胸骨借重力作用复位的被动过程。

主动过程容易发生障碍易导致肺泡扩张受限。

其主要涉及呼吸肌、胸廓、呼吸中枢和肺的顺应性,前三者的障碍可统称为呼吸泵衰竭。

(2)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气道阻力增高而导致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

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下降,正常人可借助增加通气量以防止缺氧,而氧耗量增加的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肺泡氧分压不断提高,缺氧亦难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区别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特别是以流速(如FEV1.0/ FVC%)降低为主,如COPD;限制性通气障碍则以肺容量(如VC)减少为主,如间质性肺疾病。

阻塞性是指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所致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气体进出受阻。

就好比气球的口被堵上了。

多见于肺气肿。

见于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限制性是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肺扩张受限制或肺不容易扩张。

就好比用双手包住气球,膨胀的空间受限。

多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肺切除术后等。

常见原因1呼吸中枢受损2呼吸机运动障碍3胸廓或肺顺应性降低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指最大吸气末作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是受试者从最大吸气末开始进行快速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旧称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TVC),是指在进行用力肺活量测定时,某一指定时程内的呼出气量,可以用FEVt占FVC的百分比来表示,即FEVt/FVC%。

临床上以FEV1/FVC%在80%以上为正常,低于70%为异常。

阻塞性肺疾患时FEV1/FVC%降低。

FEV1/FVC%不能反映有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代表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的肺容量。

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ion volume,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尽量用力快速呼吸时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减去平静通气量,其差值与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称为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一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也称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在用力呼气曲线从最高到最低点之间,按坐标轴分为四等份,取中间两分段,即在用力呼气曲线的中间25-75%,求得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以L/s表示。

正常值为3.5L/s,。

小于正常值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大于正常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MEFVC)临床上,让受试者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到余气量,并同步记录呼出的气量和流速,即可绘制成最大呼气流速随肺容积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是衡量肺通气功能、诊断阻塞性肺疾患的指标,敏感度较高。

闭合容量(CC)和闭合气量(CV)闭合容量CC是指从肺总量在一次呼吸气末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

肺闭合容量等于CV+RV(余气量)。

闭合气量CV:肺底部气道闭合时,在余气量位以上的肺容量,即来自肺上部的呼出气量。

对小气道疾患的早期诊断较敏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

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用力肺活量)%(一秒率)<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由于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损伤气道上皮细胞:①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②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③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容易继发感染;④慢性炎症及吸烟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

同时,烟草、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

【例题】与COPD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A.吸烟B.感染因素C.空气污染D.气候异常E.过敏因素『正确答案』A2.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3.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维持平衡是保证肺组织正常结构免受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

蛋白水解酶对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

其中a1-抗胰蛋白酶(a1-AT)是活性最强的一种。

吸入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可以增加蛋白酶的产生和活性加强,而抗蛋白酶(a1-抗胰蛋白酶)的产生则降低,甚至加快其灭活。

4.氧化应激有众多研究表明COPD氧化应激增加,氧化物如超氧阴离子(02-、次氯酸(HCIO)和一氧化氮(NO)等。

可直接作用并破坏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也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5.炎症机制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特征性改变。

6. 其他如机体的内在因素(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IgA-SIgA减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气温的突变、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等都有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病因总结:1.吸烟最密切 2.感染加重期 3.a1-AT活性最强 4.IgA-SIgA减少。

(二)病理生理★1.早期:患者可有小气道(直径-内径小于2mm的气道)功能异常,仅闭合容积增大,动态肺顺应性(指在气体流动时测定的肺和胸廓的顺应性,是慢性支气管炎有小气道阻塞时,最敏感的肺功能检查指标)降低,但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多为正常。

【例题】慢性支气管炎有小气道阻塞时,最敏感的肺功能检查指标是A.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B.残气容积明显增加C.呼吸道阻力增加D.闭合容量减少E.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降低『正确答案』E2.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管壁纤维化与管腔狭窄,阻力增加,气流受限成为不可逆。

最终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发生肺心病)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并发肺心病、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

(1)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可形成肺组织结构的破坏,肺组织融合,常有肺大疱形成(自发性气胸发生)。

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异常。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逐渐出现,最大通气量降低。

(2)换气功能障碍:大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膨胀肺泡的挤压而退化,致使肺毛细血管大量减少,肺泡壁的血流量减少。

如此,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出现换气功能障碍。

【例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不会出现的呼吸功能变化是A.小气道阻B.大气道阻C.残气量增D.弥散面积增大E.通气/血流失调『正确答案』D(三)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期★★★★★1.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有:①慢性咳嗽(最早)、咳痰,常晨间咳嗽或夜间阵咳,清晨排痰较多(注意不是夜间),痰多呈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

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②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③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可出现喘息。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疾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①视诊可见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②触诊示双侧语音震颤减弱;③叩诊示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④听诊示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2.病程分期COPD可分为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②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注意区别慢支的病程分期(急性发作、慢性迁延、临床缓解)(四)辅助检查★★★(五)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1.诊断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用力肺活量)<70%及FEVl<80%预计是值金标准)等。

对少数无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肺功能检查时一秒率<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也可诊断为COPD。

【例题】男性,60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近半年来发作时常伴呼吸困难。

体检:双肺散在哮鸣音,肺底部有湿性啰音。

肺功能测定: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为55%,残气容积/肺总量为35%。

诊断应考虑为A.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B.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C.支气管哮喘D.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E.支气管哮喘合并肺气肿『正确答案』B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下降, PaCO2升高,ph下降或正常,碳酸氢根升高,符合的疾病是(A)本题题干给出的条件是PaO2下降伴PaCO2升高,因此可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上引起Ⅱ型呼衰的病因一般是慢性呼吸道受阻、气流受限,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而吸入异物(B)、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C)都是急性气道受阻,脑干出血(D)所致的呼吸障碍为中枢性,与气道慢性受阻无关。

脊柱后侧突(A)可引起胸廓畸形,导致气管扭曲,发生慢性气道梗阻。

导致肺心病2型呼衰患者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病因有(BD)A使用呼吸兴奋剂B补碱C过度机械通气D利尿AC的结局是一样的,你说呢?都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