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

合集下载

《教育学》(王道俊著)1

《教育学》(王道俊著)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新郑协议班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0小题,每题0.8分,共56分)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A.社会性B.相对独立性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4.()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5.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中世纪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7.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8.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巴甫洛夫B.蒙台梭利C.利托尔诺D.孟禄9.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10.“六艺”中的“礼”为()教育内容。

A.艺术B.基础文化知识C.文字D.政治伦理11.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12.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13.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处于最高级的是()A.首陀罗B.刹帝利C.吠舍D.僧侣14.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5.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 D德国16.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17.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论语》18.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思想图》D.《孟子》19.“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20.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21.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总结词
教育改革问题是指对现有的教育体制 、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的问题,是 教育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 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形势和需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 进教育公平,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但 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阻力, 如利益冲突、观念障碍等。
THANKS
0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区的教育投入等。
03
社会各界的参与
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奖学金
和实习机会,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教育项目,
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教育。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学科体系包括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指导原则。而教育学应用学科则更加具体和实用, 如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的教育问 题。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教育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也日益增多,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这 些交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方法。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 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但 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教育质量问题, 如教学质量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 教育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 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育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决方案
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 入手。首先,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 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质 量的持续提高。其次,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此外,推进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和 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一)中文的“教育”词源 1.(甲骨文)
2.古代典籍关于“教”的论述:(1)教育;(2)教导,指点;(3)告 诉;(4)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效”,相仿。 3.古代典籍关于“育”的论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生育;(2)抚养;(3)培养,教 育;(4)生长,成长。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说
1.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类文化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 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杨贤江 教育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杜威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 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 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
【实用版】
目录
1.教育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代码
3.教育学一级学科包含的二级学科
4.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5.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学术价值。

在我国,教育学被划分为多个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

本篇文章将介绍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及相关内容。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为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涵盖了多个二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

这些二级学科各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共同构成了教育学这个学科体系。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未来,教育学一级学科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学将更加关注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等方面的
问题。

此外,教育学一级学科还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应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

总之,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为 0401,涵盖了多个二级学科。

我国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学原理1

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一、教育学的概念(名)1.教育学含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为研究任务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为研究任务的一门学科。

3.研究任务:(简)①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各种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②指导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指导教育实践。

③探讨教育价值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认真探讨教育的价值问题,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制定合理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教育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要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教育,是一种艺术。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简)(一)萌芽阶段:在古代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的萌芽体现在以下几本著作中:《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哲学、政治、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理想国》:阐述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记》: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所作,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雄辩术原理》(也叫《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特点:教育思想没有从哲学和政治体系中分化出来。

教育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教育著作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上。

教育论述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

(二)独立形态阶段(简)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写了一系列教育著作阐明他们的主张,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并没有达到科学化的程度。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贡献:英国学者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 勒图尔诺。 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4.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一观念。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劳动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最新版整理ppt
(三)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汇编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10、"有教无类"--孔子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学记》26、教学相长--《学记》27、循序渐进--《学记》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34、《教育漫话》--洛克35、《爱弥尔》--卢梭(法国)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37、"白板说"--洛克(英国)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47、教育即生活--杜威48、"在做中学"--杜威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53、外铄论--荀子、华生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61、"学而时习之"--孔子62、"温故而知新"--孔子63、"不陵节而施"--《学记》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中华考试网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44分题量:43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深入共感”主要属于()A.训练行为的方法B.改变认知的方法C.调整情感的方法D.精神分析的方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可分为()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B.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A.1980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洛克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现代教育越来越面向全体公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说明现代教育具有()A.生产性B.公共性C.科学性D.终身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一个学校的传统和仪式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以下诸因素中,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遗传素质B.环境C.主观能动性D.教育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属于()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神学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学生的品德B.发展学生的智慧C.增强学生的体质D.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决定课程结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A.学生的学习方式B.教师的教授方式C.学生的学习兴趣D.教师的知识结构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在教学活动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学应遵循()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为建制形式的班级组织结构属于()A.直线式B.职能式C.直线职能式D.职能直线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潮属于()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主要影响源的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制度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有人观察能力强,有人记忆能力好;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善于理性思维,有人长于形象思维。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动服务的. • 第三,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
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 第四,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
的.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 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提高了教育专门职能 •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
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认识真理的 第一步。
• (相信通过引导,学生有能力 自我认识、自我发展。)
外烁论1:洛克-白板论
•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英国哲学 家、教育家
• 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 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育的作用,但是 “人心”真如同一块白板 吗?)
•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 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内发论:苏格拉底-引出
•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 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
• “产婆术”:通过谈话、反驳 、问难,让对话的对方发现自 己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发现错 误,逐步认清原来早已存在于 心中的知识。
• 四、需要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代表人物:我国的 教育学者胡德海、厉以贤、孙培青等。
• 五、交往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 的交往。代表人物:叶澜。
教育的发展
•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第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
棍棒纪律 •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一题库

教育学一题库

【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传统教育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4.广义教育: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5.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全面发展。

6.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7.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8.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9.学校文化: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11.沟通: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

12.儿童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13.儿童的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教育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和方向-定义说明解析

教育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和方向-定义说明解析

教育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和方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涵盖了广泛的专业与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多个领域,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管理、课程开发、教育评估等。

教育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教育问题和现象,提供对教育实践和政策的科学解释和指导。

同时,教育学也致力于培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存在着众多的二级学科专业与方向。

这些二级学科旨在进一步细分和专业化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特定的教育问题。

例如,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在社会背景下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心理学则探索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方式等。

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不同的专业与方向将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机会。

因此,了解各个专业与方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做出明智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各个二级学科专业与方向,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同时,也将对这些专业与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教育学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专业与方向的研究,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各个专业与方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希望为学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帮助作者表达观点和论证。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介绍教育学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并总结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2. 正文:正文包括专业介绍、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详细解释。

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一级学科

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一级学科

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一级学科一、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定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探讨,致力于探究学科教学(语文)的规律性,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二、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 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是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范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 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研究是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发掘多种适合不同教学场景的语文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方法、写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综合能力。

3. 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是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途径和方法。

4.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是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重要内容,旨在针对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文教学特点,制定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语文课程标准,以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2.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体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适龄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3教育目的: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出什么样的人,集中体现为培养人的质量标准,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

4.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具体质量规格。

课程:广义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科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狭义指一门学科,如语文、数、理、化等。

5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6教学大纲: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国家教师制度:是指一国以法律规定和推行的教师制度的总称。

8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9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10体育:狭义体育主要指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锻炼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的教育。

11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12教学过程: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教学目的的发展过程。

它有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条件和方式组成。

13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规定的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依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全体学生连续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4教学方法: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内隐和外显的动作体系。

15教学疾病:系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的作用之下,教学的形态机构和行为特征发生异常变化,系统功能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以至产生不良影响与消极作用的不正常状态16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17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18人的发展: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

19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0道德意志:个体克服困难,自觉调控行为履行道德规范,以实行一定的道德目的的活动。

【教育学】简答题;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二)指导教育实践(三)指导教育改革(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2德育过程的特征:(一)德育过程以学生行为的改善为终极目标(二)德育过程通过活动来展开,是在内化和外化多次反复的转化活动中实现知行的有机统一(三)内部矛盾运动是德育过程发展的动力(四)德育过程关注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五)德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3影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学习的目的和类型、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的幅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教学的行为和方式、教学环境与设备配置、教师的人数与水平、教师的教学技巧与个人风格等。

5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6)心理咨询法(7)生活指导法7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1)现代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2)现代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3)服务性等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4)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5)个体经营和参加市场竞争的知识和技能。

4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政治功能:(1)教育能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3)促进政治民主化。

育人功能:(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以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6确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8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内容:(1)科学技术活动(2)文化艺术活动(3)体育活动(4)劳动工艺活动(5)社会实践活动。

9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2)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3)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0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1)忠诚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教书育人(4)为人师表11美育的特征:情感激励性、认知形象性、意志自由性。

12教师的权利: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我国的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13体育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3)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三项基本任务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统一于体育过程之中。

体育的意义:1,体育增强学生体质2,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体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14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实际操作原则(3)综合技术原则(4)安全保健原则(5)效益性原则(6)开拓创新原则。

15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3)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4)教学是一种限制性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15教学认知活动的特殊性:1,教学内容的间接性2,教学环境的潜隐性3,教学中介的多样性4,教学发展的高效性5,教学主体的发展性。

16课外教育活动的意义:(1)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2)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3)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4)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校外活动的意义:(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2)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7班集体的培养:(1)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3)培养班干部,形成集体的领导核心(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6)协调人际关系。

18班主任的职责:(1)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3)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4)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课余生活19教学疾病的表现形式:教学失衡、教学示范、教学失偏、教学阻隔。

2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奋斗目标(2)组织集体活动(3)培养选拔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集体核心(4)制定集体规范(5)建立正确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6)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集体的发展。

【教育学】论述题1 论述内部矛盾运动是德育过程发展的动力?借助于学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开发学科教学资源的需要,也是淡化德育痕迹,提高德育艺术性,实现道德内化的有效途径。

德育应当融入学科,并超越学科。

“学科德育”与“学科渗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比后者更准确地体现了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实现方法。

德育与学科学习是内在统一的,体现为内容上的深层交叉与过程性的全面融合。

各科教学应当是学生道德生活的重要平台。

学科教学必须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是以一种内隐的、随机的方式实现德育目标。

2 有人说讲授法就是注入式,而谈话法就是启发式,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对。

在教学中,存在二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一是启发式,一是注入式。

启发式强调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苦学为乐学、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注入式则把学生看成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起接受储存作用。

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产生苦学、厌学、流学、逃学的现象。

有的教师简单地把教学方法的某些表面形式作为判别启发式注入式教学的标志,认为凡是课堂上采取提问的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师一讲到底就是注入式,这完全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

判别一种教学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3学校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中学生的教育)?(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纪的教育(5)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重视生命科学教育并把它作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4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对课程的要求和提供的可能。

(2)科学文化因素:教育的功能在于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完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3)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制约课程的内部因素。

5班级授课制的优劣:优点:(1)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2)有利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4)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劣点:(1)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课本居中心地位(2)容易使学习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

6如何理解职能的形成和发展?(1)智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智能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也会促进智能的形成与发展。

(2)智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学生的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素质以及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智能也难以形成和发展。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使用累能”-----能力在使用中积累。

不参加实践活动就谈不上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智能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