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心理_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_依赖心理的危害

合集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告别依赖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告别依赖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告别依赖告别依赖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小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包括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依赖。

这种依赖性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自主性,也会阻碍他们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告别依赖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自主性。

一、理解依赖心理首先,我们需要让小学生理解什么是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指的是一个人对外界其他人或事物的过度依赖,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这种依赖会使孩子失去自主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依赖心理对自己的限制和不利之处。

二、分析依赖心理的原因接下来,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分析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

依赖心理往往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对孩子过度呵护、过度保护,或者没有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机会,都可能造成他们形成依赖心理。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原因,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原因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的建议和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开展团队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培养自主行动的能力除了独立思考,学生还应该学会自主行动。

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付诸行动去实现。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在实际中学会自主行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等,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会自主管理和处理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心和自主性,告别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心理 依赖性

心理  依赖性

如何改变
• 首先对自己所产生的这种原因要充分的了解,入学后要 重新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塑造新自 我。俗话说:没有享不了的福,也没有吃不了的苦,每 到一个新环境,一定要『从头再来』,同时要自觉地培 养锻炼自己自立自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其次,收集本 地有关自然风貌和人文地理的有关资料,激发寻找异地、 异乡、异校的优势和美感,培养热爱学校、热爱他乡的 感情。第三是认识目前所学的专业,充分认识人纔的竞 争,使自己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第四是积极主动地扩 大人际交往,融入寝室集体、班级集体中去,寻找新朋 友,培养新感情。只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并有意 识地进行改造,那么,依赖型人格就会慢慢地和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又称为无力型人格、 被动型人格障碍或精力不足型人格障 碍。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 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 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
依赖性人格障碍形成原因
•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它的主要特征 是:无主见、无助感、被遗弃感、无独立感、过度容忍、害怕孤独、 难以接受分离、易受伤害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产生源于人的自身 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难以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 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必须依赖他们,总 怕失去了父母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溺爱,鼓励子女依 赖父母,不让他们有自主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 中就会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仍然不能做主。此 类患者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承担起选择 和完成各项任务及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另外,对子女关 心的太少,或子女受到遗弃或遭受挫折等,也会导致儿童的依赖性, 例如孩子从小受到母亲的遗弃或成人对儿童的过分依赖性过多、过 分地苛刻、指责,都会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尤其是父母开始用 粗暴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依赖要求,经不起孩子的『纠缠』又屈 从孩子过分依赖的要求;或者是儿童在表示依赖的要求以后,再搂 抱或亲吻孩子,这种对孩子的态度,无疑会起到鼓励和强化的作用。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依赖心理的危害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依赖心理的危害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依赖心理的危害【依赖心理的产生原因】依赖心理是指个体对其中一种事物或个体具有强烈的依赖和依赖性表现的心理状态。

依赖心理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需求: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时,常常会感到迷茫、孤独和不安全感。

为了寻求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个体愿意依赖于他人或其中一种实体物。

例如,有些人会过度依赖父母、伴侣或朋友,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2.经济需求:经济方面的依赖心理主要由个体对物质财富的依赖产生。

特别是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对他人、组织或机构产生过度的经济依赖,以获得经济上的保障和支持。

3.认知因素:个体可能对自身能力和能量的不足产生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无法独立生活或解决问题。

因此,他们会倾向于依赖于他人的意见和决策,以克服自己认为的弱势。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依赖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社会舆论、群体压力等社会因素可能使个体形成对外界的依赖心理。

同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以依赖为基础的组织和机构,也会强化个体的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但过度依赖也会带来一些危害和负面影响:1.减弱个体能力:过度依赖他人会导致个体自身能力的退化和衰退。

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对于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缺乏应对能力。

2.缺乏自主性:依赖心理的个体缺乏自我主观性和自我决定性,容易受他人的意见和影响。

他们可能会沦为他人的附庸和工具,缺乏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机会。

3.影响人际关系:过度依赖会对个人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依赖心理的个体常常需要他人的关注和支持,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常常是一种交易关系。

这种关系容易导致他人疲于奔命和情感疲惫。

4.限制个体发展:依赖心理可能对个体的发展造成限制。

个体在过度依赖他人或其他资源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他们可能失去了发展自身的动力和目标。

【如何应对依赖心理】为了克服依赖心理的危害,个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建立自信心:通过增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可以减少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从依赖到独立如何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从依赖到独立如何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从依赖到独立如何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从依赖到独立:如何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我们失去独立,甚至影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因此,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您克服这一问题。

一、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过度依赖对我们个人和人际关系的危害。

过度依赖他人会使我们失去自主权,过分依赖他人的决策和支持。

这样的依赖关系往往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我们丧失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同时,过度依赖还可能给他人带来负担和压力,破坏健康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依赖的危害,才能更好地摆脱它。

二、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需要我们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任务和面对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小目标和逐步实现它们来增强自信心。

此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也是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社交和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和独立能力。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是摆脱对他人依赖的重要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思考问题,不要轻易地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抉择时,可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权衡利弊,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和参与讨论来开阔自己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四、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虽然我们需要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断绝与他人的联系。

相反,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对于个人成长和摆脱依赖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他人建立信任和联系,我们可以获得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能给予他人帮助。

关键是确保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平衡,既能给予他人,又能独立思考和行动。

五、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无法自行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我们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学中的心理依赖与成瘾行为研究

心理学中的心理依赖与成瘾行为研究

心理学中的心理依赖与成瘾行为研究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人们对于某种物质或行为的过度依赖和对其难以割舍的渴求,不仅对个体自身造成了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人类福祉构成威胁。

本文将从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的定义、成因、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的定义心理依赖是指个体对某种物质或行为产生的需求和渴求,表现为无法自拔、难以控制的心理状态。

当个体失去对特定物质或行为的依赖时,会出现不适感、抑郁等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

成瘾行为则是指个体在满足特定物质或行为的依赖时,对其产生的强烈愉悦感而反复追求和使用的行为。

成瘾行为不仅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对家庭、社会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二、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的成因1. 遗传因素: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一些人由于基因突变或遗传上的脆弱性,更容易对某些物质或行为形成依赖。

2. 生物因素:成瘾行为涉及到多种神经途径和神经递质的调节。

例如,多巴胺是一种与奖赏机制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过度刺激多巴胺系统可能会导致成瘾行为的形成。

3. 心理因素: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以及个体对自我认同、自尊等心理需求的满足,都可能与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密切相关。

4.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认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社会环境因素也对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

社交圈子、家庭教育和媒体等都可能对个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心理依赖和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1. 生理影响:长期的成瘾行为会导致身体机能的退化和健康问题的加重。

例如,吸烟会引发肺癌和呼吸系统疾病;酗酒会对肝脏和胃肠道造成损害。

2. 心理影响:成瘾行为给个体心理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成瘾行为对于奖赏回路的过度刺激,导致正常的奖赏机制被破坏,进而降低个体对其他正常奖赏的感受能力。

3. 社会影响:成瘾行为对个体的社交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个体与社会的脱节和家庭矛盾。

为什么有些人会依赖和侵赖?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会依赖和侵赖?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会依赖和侵赖?如何处理这种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人都会出现依赖和侵赖的心理。

尤其是在感情和人际关系中,这种心理更加普遍。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种心理?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呢?下面将进行科普解答。

一、为什么会出现依赖和侵赖的心理?1.个人因素个体心理、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等都可以影响一个人是否会产生依赖或侵赖的心理。

通常,这种情况更多见于缺乏安全感的人,或者经历过情感创伤的人。

他们倾向于依赖他人来消除负面情绪或感受到被爱或重视。

2.人际关系因素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往往是造成依赖和侵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关系可能会让一个人感到安全和舒适,但却掩盖了他们自身的问题和缺点。

3.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和社交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尤其是青少年。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们更加依赖社交媒体和虚拟网络世界,从而影响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和人际关系。

二、如何处理依赖和侵赖?1.寻求专业帮助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有依赖和侵赖的问题时,应该立刻寻求专业帮助,尤其是当他们的心理状态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时。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治疗和支持,帮助患者一步步战胜依赖和侵赖的心理。

2.扩大社交圈子扩大社交圈子可以帮助一个人从依赖或侵赖的状态中慢慢走出来。

在社交场合中与不同的人接触,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和想法,可以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一个人拥有更多的爱好和自我价值,从而减少依赖他人的需求。

同时,通过学习和成长,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4.坚定自己的立场当一个人遇到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时,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保持个人独立性。

通过说“不”和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让那些希望控制自己的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

5.自我探索自我探索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这也是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通过参加自我探索的活动,如瑜伽、冥想、阅读等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向往,同时提高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爱护下,因此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家长的教育带来不便。

本文旨在探究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寻求应对依赖心理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依赖心理;成因;对策方法依赖是指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而依赖心理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依赖或依靠的心理体验。

心理学者李丹认为:“依赖心理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感。

”一、学生依赖心理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依赖心理的小学生会依靠父母为他准备好一切,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逐渐变得懒惰,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在学习生活中,意志薄弱,一旦遇到困难,总是想着依靠同学或者老师对他进行指导,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们一旦有了这样的依赖心理,便会越发成瘾。

他们会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加重要,同时也期待着别人对他们的安抚和赞许,会不知不觉地去迎合他人,说话做事都以取悦对方为主。

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缺少自己的想法,直到丧失自我,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有可能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二、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一)、原生家庭的影响依赖性的产生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他们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生怕孩子在生活上受到一点委屈。

父母爷奶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基本都是百依百顺。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

当然,也有的是因为父母的殷切希望而产生的代沟问题。

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让学生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尽管如此,也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去学习各种技能,因为不是自己喜爱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完全依赖老师的讲授,而不是自己主动的求知,日积月累,学生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烈。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依恋心理”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或一组理论)。

“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

依恋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

依照依恋理论,依恋的出现,并不只是由于需要满足各种内驱力,如弗洛伊德所说。

例如,儿童并不只是因为父母提供食物,而依恋于父母;儿童的依恋行为中也包括与儿童的直接需要无关的行为。

依恋理论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存在;人类不只是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内驱力。

在这方面,依恋理论类似于客体关系理论。

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孩子为何对父母过分依恋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恋表现为“缠人”,不愿独处。

其原因大致如下:1、性格弱点造成这类孩子对家长有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独立性。

2、家庭影响。

有些家庭,父母经常发生口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害怕失去父母(特别是母亲),因而总爱“缠人”。

3、父母教育观点、态度不一致,一方教育,一方袒护,容易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人袒护,总爱缠着袒护自己的人。

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方法。

1、对因性格弱点造成的,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凡是孩子所能及的事,都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2、对因家庭影响造成有,父母应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口角,减少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以免使孩子因害怕失去父母而产生对父母过分依恋的心态。

3、父母的教育观点要一致,要使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错误是无人袒护的,从而消除孩子的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的危害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是独生子女的“产物”,是家长溺爱孩子的后果.二我们家长习惯于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已能自己吃饭,害怕他打翻碗,弄脏衣服,去把饭勺抢过来去喂他。

对已经很大的孩子还要帮他穿衣服,去给他洗脸、洗脚。

这样的结果,孩子会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为非常懒惰,不愿动手做事,思维不活跃、“脑子笨”,遇事没主见,没有进取精神。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没有能力。

造成孩子依赖性的原因你知道吗

造成孩子依赖性的原因你知道吗

造成孩子依赖性的原因你知道吗依赖性是指凡事都要依靠别人,缺乏自立和处理的一种心理倾向。

那么,造成孩子依赖性的原因你知道吗?如何让孩子克服依赖性?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吧!造成孩子依赖性的原因你知道吗1、孩子处于过分爱护的包围之中,往往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2、一些孩子利用依赖性作为一种表现自己价值或者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

“妈妈帮我一下,我看不懂这本书。

”他们的请求远远高于他们实际需要的帮助。

3、当父母屈服于孩子的哀求,或担心孩子玩的时间太长而耽误了学习,于是满足孩子要求陪着他做作业时,你可能会铸成大错,导致孩子依赖性的产生。

4、孩子的依赖性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管理不严的结果。

依赖性的危害:依赖性这一不良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发展下去危害很大,可能产生以下两种不良后果:一种依赖性较强的人性格柔弱,属于缺乏自主型。

遇事不能独立思考,没有主见,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要别人为他拿主意。

另一种依赖性较强的人属于缺乏自信型。

生活中总是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对周围的事物颇为敏感,甚至可能由于某些微不足道的羞辱而成为自卑的人。

如何让孩子克服依赖性1.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动手做的食物味道更美,自己动手摘的果子更甜,自己动手洗的衣服更香,人们都有这样子的感觉,凡是自己动手的东西必定比他人动手做出来的更好。

这就是收获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喜悦。

同样的道理,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品尝到收获的喜悦和乐趣,远比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好。

正因为是自己动手的,孩子也特殊地珍惜,如自己动手摘果子,无论摘多摘少,孩子都会吃得津津有味,家里四处摆着的水果他们未必吃。

自己动手有助于孩子克服平时凡事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

2.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有些父母总是埋怨自家的孩子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别人家的孩子却听话懂事,什么都会。

父母在埋怨的同时有没有想一想孩子之所以这样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呢?别人家的孩子肯定也不是生来就会的,而是从小父母帮他们养成的好习惯。

理解心理依赖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某些事物

理解心理依赖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某些事物

理解心理依赖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某些事物理解心理依赖 -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某些事物心理依赖是指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或关系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情感倾向。

这种依赖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方面,例如个人关系、物质、行为习惯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何我们会沉迷于某些事物,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依赖的原因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一、心理依赖的原因1.1 情感需求的满足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情感需求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当我们遇到某种事物或关系能够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时,就会形成心理依赖。

例如,某些人会对亲密关系产生依赖,因为这种关系给予他们安全感和情感寄托。

1.2 自我肯定感的建立心理依赖还与个体的自我肯定感密切相关。

某些人可能通过与特定事物的关联来获得自我肯定感,从而加深对其的依赖。

比如,某人可能对工作或学业上的成功感到极度依赖,因为这种成功能够为他们树立自信和价值感。

1.3 心理逃避的需求面对压力、焦虑或情绪问题时,个体可能会转向某些事物以获得暂时的心理逃避。

这种逃避机制可能产生心理依赖,因为个体渴望通过特定事物得到快速的情感缓解。

例如,某些人可能会沉迷于电视剧、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

二、心理依赖的影响2.1 情绪波动当个体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时,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受到该事物的影响而波动。

这种波动可能包括欢乐、兴奋、失落、愤怒等各种情绪。

例如,某人若对社交媒体沉迷,可能会在没有得到足够关注或赞美时感到沮丧。

2.2 生活质量下降心理依赖可能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下降。

当个体对某种事物过度依赖时,他们可能会忽视其他重要的生活领域,如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这种狭隘的关注范围可能使他们错失其他积极的体验和机会,对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3 自我认同的损害过度依赖某种事物可能导致个体对自我认同的损害。

当个体无法独立地生活或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自我实现时,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受到威胁。

这可能导致个体对事物的过分依赖,并且难以确定自己独立于这些事物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心理依赖症状与治疗方法

心理依赖症状与治疗方法

心理依赖症状与治疗方法心理依赖症状是指个体对某种物质或活动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并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现象。

这种依赖常常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依赖症状的表现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理依赖症状的表现1. 强烈的渴望和需求:个体对特定物质或活动有强烈的渴望和需求,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常常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2. 抑郁和焦虑:在没有获取到心理依赖物体或活动时,个体会感到抑郁、焦虑和不安。

这是由于缺乏所需物质或活动所带来的快感引起的心理反应。

3. 缺乏自控力:个体对心理依赖物体或活动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缺乏自控力。

4.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心理依赖会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5. 拒绝帮助:对于心理依赖问题,个体往往存在自我否认和抵触的态度,拒绝接受帮助和治疗。

心理依赖症状的治疗方法1. 建立支持系统:个体需要与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建立联系。

家庭成员、亲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依赖问题。

2. 寻求专业帮助:个体应该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帮助。

这些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心理支持。

3.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和药物治疗等都是心理依赖症状的常用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个体了解其心理依赖的根源,并学会应对和克服依赖。

4. 健康生活方式:个体应该积极参与运动、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有助于缓解心理依赖问题。

5. 引导思考和自我控制:个体需要通过思考和自我控制,寻找替代性的心理依赖物体或活动。

这有助于逐渐减少对原有依赖的需求。

结论心理依赖症状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寻求专业帮助、接受心理治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引导思考和自我控制,个体可以有效地减少和克服心理依赖问题。

对于那些遭受心理依赖困扰的人而言,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与专业人士紧密合作,以实现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依赖型人格的心理学

依赖型人格的心理学

依赖型人格的心理学依赖型人格指的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中过度依赖他人的心理状态,也包括对他人情感和行为的高度依赖,以及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低估。

这种人格类型应当在人际关系中极度小心,以防止过分依赖他人而极端不健康。

依赖型人格的形成通常有多种因素。

首先,基因和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个性特征。

但是,影响更大的因素是成长经历和环境因素。

例如,失去父母或失去信任和安全感的经历,可以导致孩子内心深处希望寻求他人的扶持和关爱。

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使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评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发展出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1. 对他人的意见、感情和行为过度依赖。

2. 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常常对他人过于关心和照顾。

3. 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自信,难以独立思考和决策。

4. 容易被他人影响和控制,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5. 对自身能力和价值产生低估和怀疑的情绪。

在心理健康方面,依赖型人格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它可能造成严重的情绪波动,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和拒绝时情绪失控和不适。

其次,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低估和怀疑,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健康的自卑情绪。

最后,过度依赖他人,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和不健康。

为了治疗依赖型人格,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增强自信。

通过自我成长和自我探索,建立自身的身份和价值观念。

同时,加强沟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在这种基础上,人们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更好的个人品质和心理防御机制。

总之,依赖型人格存在诸多弊端。

只有通过适当的治疗,才能逐渐减轻这些弊端或者消除这种不健康的人格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自信和健康地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依赖心理的危害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依赖心理的危害

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依赖心理的危害依赖心理是指个体对其中一种对象、人或事物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依赖感。

“依赖心理”通常被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于其中一种他认为必不可缺的东西或人的产生倚赖关系心理。

依赖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多种原因,对个体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首先,依赖心理的产生可以归因于个体生理上的需求。

人类自身存在对食物、饮水和空气等生存基本需求的依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理需求的满足带来的满足感和快乐感使得个体倾向于对满足这些需求的对象或事物形成依赖心理。

例如,一个人如果对其中一种特定食物产生了依赖心理,可能会觉得只有通过摄入该食物才能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此外,依赖心理的产生还可能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社会和家庭中,对于个体的依赖心理可能会被鼓励和强化。

这样的环境使得个体更加倾向于对一些人或事物形成依赖心理。

例如,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溺爱和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增强。

依赖心理对个体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危害。

首先,依赖心理会限制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过度依赖他人或事物的个体往往无法独立处理问题和面对挑战,容易因为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而变得软弱和消极。

其次,依赖心理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

如果个体过度依赖一些人,可能导致关系出现不平衡和压力,造成他人的疲劳和疏远。

同时,依赖心理也可能导致个体对他人的控制和束缚,进而破坏人际关系的平衡和和谐。

此外,依赖心理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他人或事物会使个体的内心变得脆弱和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学解析为什么我们会有依赖性如何独立自主

心理学解析为什么我们会有依赖性如何独立自主

心理学解析为什么我们会有依赖性如何独立自主依赖性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或物品的依赖和依赖需求的心理特征。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维持依赖关系是一种生存和适应的方式。

然而,过度的依赖也可能对个人的发展和自主性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为什么我们会有依赖性,并探讨如何独立自主。

一、依赖性的心理学解析1.1 社会认知理论对依赖性的解释依赖性可以被解释为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方面。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建立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的理解。

这种观察学习和模仿行为也包括对他人的依赖。

在婴儿期,我们会依赖父母或护理者提供的安全和满足基本需求的资源。

随着成长,依赖关系可能扩展到朋友、配偶、工作伙伴等其他人或组织。

1.2 心理发展阶段对依赖性的影响心理学家爱略特·埃里克森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在婴儿期,依靠他人来满足需求是一种自然的依赖模式。

然而,如果在成年前期或青少年期仍然依赖过多,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1.3 心理需求理论对依赖性的解释根据心理需求理论,人的内在动机是驱使行为的关键。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进行层级排序。

在较低的需求层次上,个体更容易表现出依赖性,因为对食物、居所和社交支持等基本需求的满足依赖于他人或外部资源。

二、依赖性对个人的影响2.1 削弱自主性和独立性过度的依赖会削弱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当一个人过度依赖他人来处理问题、做决策或满足需求时,他将逐渐失去自我评估、自我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可能导致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缺乏自信和自主性。

2.2 感受到焦虑和自我怀疑过度依赖他人也可能造成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和不安。

当一个人习惯了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关注,他可能会感到无助和不安,害怕失去依赖的对象。

【依赖心理有什么坏处】依赖心理的弊端是什么

【依赖心理有什么坏处】依赖心理的弊端是什么

【依赖心理有什么坏处】依赖心理的弊端是什么*导读:依赖心理有什么坏处?依赖心理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析依赖心理有什么坏处。

依赖心理易致人心理衰老,依赖心理的主要特征是对未来失去信心,把生活和健康的希望寄托于家人、社会,甚至药物。

缺乏安全感,全身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各脏器功能不断降低,应急能力下降,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悲。

一旦失去依靠,精神支柱倒塌,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

一、不要勉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这样可以促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合理调节饮食,并可以减少家庭不和睦带来的苦恼。

二、生活内容要丰富,养成看书看报的习惯,可以保证自己思想跟上时代的变化,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只要自己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生活就会充满信心和活力,晚年生活就会更加幸福。

三、保持乐观情绪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四、加强人际交流老年人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依赖心理易致人心理衰老,我国老年人基数庞大,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寂寞和孤独会让很多老年人的心理蒙上阴影,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

为了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老年人本身要学会主动性生活,克服生活健康中的依赖心理,适当合理的安排时间,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依赖心理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地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遇事往往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总是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

据心理学专家研究,产生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依赖。

如有的青年人,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溺爱和娇纵惯养,自己生活的一切均由父母包揽,生活中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情考虑过,全部听从父母的摆布,使得自己不懂生活的艰难,养成了做事靠父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如何克服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来源于人类的本能,表现为依赖别人或外界资源来获得满足和安全感。

这种依赖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依赖过度,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和束缚。

因此,如何克服依赖心理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依赖心理的根源。

依赖心理源于人类的本能需求,如食物、水、安全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正常的。

但是,人类的社会化发展也让我们开始依赖社会和周围的人,如亲人、朋友和同事,这包括我们对他们的情感依赖、认可依赖、物质依赖等。

这些依赖在很多情况下是健康的,但是如果依赖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支柱,那么就会限制我们的成长和自由,甚至让我们不自知地陷入焦虑、失落和孤独中。

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是指我们发展自己的能力、技能和品质,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独立、自由、自信和自主的个体。

这包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塑造新习惯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让自己更独立,更有自由和掌控感,从而减少对他人和外界资源的依赖。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社交中体验到更多的情感享受和成就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等。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人,从而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心理。

第三,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依赖心理并寻求帮助。

认识到自己的依赖心理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依赖心理问题时,我们才有可能采取措施去解决它。

在认识到自己存在依赖心理问题后,我们可以向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依赖心理,实施相关的治疗和改变计划,从而帮助我们克服依赖心理。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积极的自我认知是指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积极的自尊、自爱和自尊重。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产生依赖?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产生依赖?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产生依赖?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产生依赖?
1.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个体对产生依赖的易感性可能与基因有关。

某些
基因可能会影响大脑中与奖赏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处理,从而增加依
赖的风险。

2.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体验也可能导致更容易产生依赖。

例如,一些
人可能有更强的寻求刺激的倾向,他们寻求新的、令人愉悦的体验,这可能增
加了他们对物质或行为上的依赖。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依赖产生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

例如,一个人所处
的社交圈子、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物质或行为依赖的接触和
认可程度。

如果一个人身边的人普遍有依赖问题,他们也更有可能受到影响。

4. 心理生理因素:物质或行为上的依赖可能与个体的心理生理反应有关。

例如,一些人可能在面临压力、焦虑或负面情绪时更容易寻求消遣或逃避现实,从而
导致依赖的产生。

5. 学习经验:个体的学习经验也可能影响他们对依赖的易感性。

如果一个人在
过去的经历中发现某种物质或行为可以让他们感到愉悦、减轻痛苦或满足某种
需求,他们可能更容易形成依赖。

6. 处理能力:个体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可能影响他们对依赖的易感性。

如果一个人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他们可能更容易倾向于寻求物质或行为
上的依赖来应对困难或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个体产生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
环境、心理生理因素、学习经验和处理能力。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一
个人对依赖的易感性。

【学龄前教育】依赖心理

【学龄前教育】依赖心理

【学龄前教育】依赖心理
一、依赖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
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

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
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

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

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

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
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具备倚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不能获得及时制止,发展下去有可能构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时时处处被动、倚赖、消极、等候,很难以一个单一制的人立足社会。

须要单一制时,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深感很吃力,内心缺少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恐惧、害怕,时间
一长或稍突遇挫折,极易发生焦虑症、恐怖症等情绪障碍或身心疾患。

二、依赖的成因
倚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料或过分专制有关。

对子女过度维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与子女的都就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问题,没矛盾,没解决问题的
方法,自然时时处处靠父母。

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驳斥孩子的思想,时间一短,孩
子难构成“父母对,自己弄错”的思维模式,踏上社会也真的“别人对,自己弄错”。


两种教育方式都褫夺了子女独立思考、单一制行动、快速增长能力、快速增长经验的机会,阻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三、对策
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必须自己回去干活,例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
都归咎于爸爸妈妈,搞个“小地主”。

在学校,除了自学不好外,必须多出席集体活动,
学会回去协助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赖心理_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_依赖心理的危害依赖心理的定义依赖心理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个体出于自己无法选择的关系之中,被迫做违心的事,虽然他也讨厌被迫行事的方式。

健康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具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能使人得到友爱及独立性。

而只要存在着心理上的依赖性,就必然不会有选择,也就必然会有怨恨和痛苦。

一旦你觉得需要别人,离不开别人,你便成了一个脆弱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所需要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那么你就感到被人抛弃,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极为痛苦,甚至崩溃。

依赖别人如父母、师长、领导、朋友等的人,会把别人看的比自己重要,期待着别人的安抚与赞许,会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别人的意愿说话、做事,以取悦对方,而将自己置于依附的地位,这样就丧失了自我,事后会感到怨恨,心中不平,而不如此又感到内疚和不安。

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教育失当引起的心理依赖在精神上受到抚慰会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因为人性化总有它的弱点,如怕承担责任、愿意受到保护、贪图安逸等。

人有能力不及和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权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其出谋划策,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负责。

这一点在孩子身上极为突出。

孩子是软弱的,他们需要家长及老师的保护和指导。

在孩子眼中,家长尤其是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批评和赞许都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许而做某些事,这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的契机,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必然过程。

我们所要提醒的是,教育培养儿童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了独立性的培养,一味地教育孩子听话、学乖,会抑制独立性这一可贵的品质。

孩子在生活中别人的接受和赞许胜过自我的独立;人与人的交往中是一种从主从关系、依赖关系。

自卑心理产生的依赖有些人有较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如知识平乏、能力不强、笨嘴笨舌。

因此在与人交往中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支配。

当然在依赖中也得到了某些好处,如不再孤单,感到了有了"靠山",自己的一些行为(为迎合他人而做)受到赞扬,这些对自卑的人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代价是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以及由于屈从而引起的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孩子依赖心理的表现表现1、害羞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儿童心理分析: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

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

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

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

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胆小、孤僻。

作为家长平时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气质,并运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大方、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表现2、缠人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

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儿童心理分析: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

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

这是一种感情需要。

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

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2.是一种心理依赖。

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

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

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

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

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

这就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

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

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

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

这样孩子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负责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磨着你帮他干这干那,也不会不知深浅地提出无理要求。

表现3、恐惧很多父母难以忘记孩子恐惧的表情,他们经常害怕的说:"那声音太响了""梦里的怪兽""危险到处都有""分离""没尝试过,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儿童心理分析:也许婴儿经历的第一次恐惧是由巨大的噪声和强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

这种恐惧通常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

因为孩子在出生后失去了母体带来的安全感。

第一年里,他们刚开始认识外界环境。

因此,任何他们不熟悉的刺激、光线、声音都会使之产生恐惧感。

显然,婴儿是逐步适应世界上的新事物的。

在2-4岁之间,孩子会害怕动物。

父母适当地控制局面能为孩子提供帮助。

要让他们了解,有些动物很危险,而有些动物却很有善。

帮助孩子熟悉动物很重要,父母可以给他们看图片,为他们买动物造型的玩具,给他们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查阅展现动物生活形态的资料。

父母永远不能强迫孩子接近他们害怕的动物,这样只会使他们身心不快,并使他们的恐惧心理变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会对暴雨、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

在自然环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险。

应该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但是,要注意不能让孩子的恐惧感变成一种持久的不快。

此外,儿童对黑暗的恐惧也很常见。

不要忘记,孩子到6岁时往往还不能区分虚幻和现实。

如果孩子夜间醒来,应该关着灯哄他入睡。

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总是伴随着黑暗。

表现4、不合群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儿童心理分析:1、宝宝表现为怕生。

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

这些宝宝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园,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是孩子以自己为中心。

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

例如,爱捣乱、爱骂人等原因,小朋友们是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的。

4、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

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体质,要找大夫诊治,把孩子体力恢复起来。

有了强健的体魄,你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5、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这也不奇怪。

如果大人硬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们的欺负和排挤,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产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

他们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

对于他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找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没有同龄孩子。

8、大人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玩。

9、担心出事,干脆谁家也不让孩子去。

10、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就闹个不欢而散。

11、不爱和同学说话,总是自己埋头看书。

12、没老实劲,不是逗弄这个,就是推倒那个,结果谁也不愿和他玩。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

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

让孩子广交朋友。

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

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

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

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表情5、重复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

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

请问这样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儿童心理分析:这位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很细心。

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性的原因。

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能表现出人的个性的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个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

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

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

由于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这样,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动画片和图画书,就会出现记不住、无法接受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孩子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如果这种现象的程度非常严重时,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如何克服孩子依赖心理1、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

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2、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