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

签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精神科就诊的74例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3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率、突发事件率、投诉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6.3±3.7)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差错率(0%)、突发事件率(2.7%)、投诉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8%、16.2%,两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突发事件、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标签:精神科;护理管理;分级护理;应用效果

精神病患者比较特殊,因为精神症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患者的一些动作行为也很难被人理解,甚至会由于病态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做出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严重影响自身、家属以及社会[1-2]。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具有风险性、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等特点,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回复,重归社会,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应该重点研究精神科护理措施[3]。分级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该文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精神科就诊的74例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精神科就診的74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现将该院74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13例;患者年龄最大71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1.5±8.9)岁;患者病程11个月~4年,平均(1.8±1.4)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1.7±8.6)岁;患者病程11个月~4.1年,平均(1.9±1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分级护理措施,分级护理执行标准参照精神科分级护理标准,包括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四个不同等级,具体分级护理方法如下。

1.2.1 特级护理特级护理主要负责的护理对象是病情较为严重,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而且行为非常不稳定,自杀倾向明显,存在严重自伤危险以及自杀未遂的患者。针对这类患者,临床就应该实施专人管理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客观、科学的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需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全天24 h监管患者,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每隔15 min就应该巡视一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而且应该为每位患者单独建立一份护理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其次,应该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保证护理的延续性,确保每一种急救设备都是正常备用状态,以便随时应用[4]。

1.2.2 一级护理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入院后1周内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或者需要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②存在自杀倾向、严重抑郁、幻觉、妄想、异常紧张兴奋、拒绝饮食等症状患者。③可以接受劝导,但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患者。④伴有外伤或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这类患者需要实施一级护理,护理模式和特级护理一样也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方式,但是护理人员可以交替看护,每隔半小时需要巡视1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千万不能让患者脱离观察视线。患者主要在室内活动,每周应该指导患者接受2次不定时检查,而且需要向医生及时反馈患者病情[5]。当然患者可以外出活动,但是如果外出的话必须让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左右,如果患者有自伤、自杀行为倾向,应该适当采用一些约束措施,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若患者长期卧床休养,欠缺生活自理能力的话,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生活管理工作,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每天都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2.3 二级护理若患者属于以下几种类型,应该选择二级护理干预措施:①患者病情有一定改善,精神状态基本稳定,并不会对他人或自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②存在轻微伤害他人或者自伤行为倾向,可听从劝导但是没有做出具体行为的患者。③生活无法完全自理患者。对于以上阐述的几种情况患者应该实施二级护理干预措施,也就是可以采取半开放管理模式,一般要求患者在病房内活动,若患者想要外出,相关护理人员应该陪护,而由患者自己负责管理生活物品[6]。护理人员也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每隔3 d就需要向主治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

1.2.4 三级护理一般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处于康复期即将出院的患者就可以实施三级护理干预模式。这类患者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因此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以将患者安排在一般病房进行开放式管理,每周周末可以安排患者回家,而且鼓励患者多参加下棋、健身操、广场舞等文娱活动。护理人员还应该认真监督患者用药状况,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能够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社会问题,使患者能够更快回归社会。1.3 评价方式

采用该院自拟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同时应统计两组护理差错率、突发事件率以及投诉率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采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7.0,通过(x±s)的方式表示两组计量数据,利用t进行检验;通过%表示两组计数数据,通过χ2检验,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6.3±3.7)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5)。

2.2 两组护理差错率、突发事件率以及投诉率对比

实验组护理差错率(0%)、突发事件率(2.7%)、投诉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8%、16.2%,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行为异常,患者大脑功能紊乱,由于基因重叠、基因缺失而使患者丘脑紊乱,不管是行为方面,还是情感、思维方面都出现异常症状,很容易做出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为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因为情绪不稳定可能随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此非常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況进行分级护理[7]。分级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护理干预工作分成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以及特级护理等四个不同的等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减少护理风险,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8]。该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护理差错率、突发事件率、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刘海萍等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9]。由此可见,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这主要是因为分级管理体系具有明确的护理标准划分,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每位护理人员能够合理分工,全面落实护理工作[10]。分级护理模式下,每位护理人员责任明确,这对于患者治疗以及病情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分级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常规护理模式的弊端,护理人员责任感会大大增强,护理人员会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突发事件、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田萍.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J].现代护理,20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