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期末总结
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城市的根本性质:以人为主体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即与城市居民相互作用的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1.综合性✧研究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研究单个要素和整个系统2.边缘科学特性✧介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3.二重属性✧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重性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生产功能;②生活功能;③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主导因子原理;○4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原理;○5限制因子与耐性定律原理;○6生态位原理;○7生态平衡原理;○8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原理;○9生态演替原理;○10人与自然统一性原理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生态因子之总和。
生存条件: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那些生态因子。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主导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或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限制因子与耐性定律原理✧限制因子:生态因子中最易阻扰和限制生物生长、繁殖的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制时,就会使生物衰退或不生存。
生态幅:各类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或称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态位原理✧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指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间,及其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他们在温度、湿、土壤和其他生存条件的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即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
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结构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寻求(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的生态学对策,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的类型(1)按环境的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2)按环境的性质:自然、人工(3)按环境范围:大环境(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大气候: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经纬度、距海洋远近等因素决定。
小气候:受局部地形、植被、土壤类型等影响,与大气候差别极大。
3、生物与外部环境的基本关系: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发生作用(也称影响),使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生物分布发生变化。
生态因子的作用与因子的质、因子的量、因子的持续时间有关(2)生态适应:生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
分为基因型适应、表现型适应(3)生态反作用: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二、生态因子的概念和特征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如温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
2、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学习总结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观点总结
生态学学习总结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观点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索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方法。
生态学的学习让我对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生态学学习中所得到的观点和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生态学学习使我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组成。
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与循环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一个物种的增加或减少可能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连锁反应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要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生态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例如,过度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化学物质的排放等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生态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环境应该形成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剥削和破坏。
只有在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环境保护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在生态学学习中,我了解到环境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例如,要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应该加强森林保护、合理利用,避免过度砍伐和滥伐。
要减少污染,我们需要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要节约能源,我们应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生态学学习使我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环境:环境指的是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性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地理区域。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污染: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生物体、物体或者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能量、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方式。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4. 损害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调控: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生物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5. 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6. 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寻找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方式。
三、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种群都在特定生态位上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精选5篇)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环境生物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转化方式,影响因素及举例?答:迁移是位置变换,转化是性质的改变。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生物迁移的动力:生物的生理代谢。
转化方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相Ⅰ,产生活性基因)→一级代谢物(有害作用)(排出体外)(相Ⅱ)→二级代谢物→排出体外影响因素: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举例:①大气中的碳氧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气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O3、PAN及其他类似的氧化性物质(二次污染物)。
②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类型,氧气充足(湖面),分解产物为H2O、CO2、NO3-、SO2(2-)等;而(水底)缺氧分解为NH3、H2S和CH4,造成水质恶化。
2.污染物的吸收。
结合吸收,消化部分,主要动物的吸收,吸收消化部位,几种方式,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污染物性质,环境条件。
动物吸收方式:①呼吸系统吸收:呼吸道→肺→血液②消化系统吸收:(影响因素:pH,溶解性消化作用强度)主要部位:胃和小肠③皮肤吸收:通过角质、皮质、汗腺。
影响因素:皮质完整与否,不同部位的皮肤;接触面积、时间、温度;污染物本身理化性质。
3..污染物的转化。
相Ⅰ,相Ⅱ反应(举例)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相关酶系统的催化下代谢变化的过程外源化合物(相Ⅰ,产生活性基因)→一级代谢物(有害作用)(排出体外)(相Ⅱ)→二级代谢物→排出体外相Ⅰ反应:改变外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形成活性基因,或进一步使其暴露,产生一级代谢产物。
①氧化反应⑴微粒体的氧化(在微粒体内氧化):脂肪族烃基氧化;芳香族烃基氧化;胺氨,环氧化;硫氧化;磷氧化。
⑵非微粒体氧化:二胺的氧化;醇醛的氧化。
②还原反应⑴微粒体还原:硝基还原;偶氮还原;还原性脱卤。
⑵非微粒体还原:醇醛酮的还原;氮氧化物的还原。
生态学 期末复习总结 高分必备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一定的种类组成•各物种相互联系•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征阔叶红松林混交林群落的物种•乔木层:–优势种:红松、紫椴–亚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榆–伴生种:槭、云冷杉–偶见种:落叶松、山杨§2.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成员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怎样调查?•什么指标表示?•常用指标:密度多度盖度频度重量体积综合数量指标——种的重要值•森林群落: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草原群落: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群落的结构选择以休眠芽或枝梢在不良季节(寒温带的冬季、热带的旱季)所处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较高的位置,一般25㎝以上。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休眠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休眠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下芽植物(Geophytes)隐芽植物(Cryptophytes)休眠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形式渡过不利季节。
生活型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气候适应的结果四类植物气候–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
–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
–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一年生植物气候。
层片——群落的结构单元层片不是简单的分层,每一个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而某些层可能由几个层片组成。
环境生态学总结
第一章一、生态圈(Ecosphere)生态圈的概念(Concept of Ecosphere):生态圈包括两大部分: (1)生物圈 (2)生命支持系统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充满生机的生态圈,它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它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总和。
二、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启示生态圈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
生态系统正是依靠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才实现了其结构的发育与功能的运行。
1、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物质流动过程在生态圈中封闭的,而且这种封闭并没有使生态圈内出现生物活动所需要物质的枯竭,也没有造成生命活动排泄物的反常积累,任何耗用都得到补偿。
生态圈内的各类生命在功能上的互补,构成了物质循环的多渠道和畅通的各种回路,保证了物质的多级利用与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注意创造新的化合物质,却忽视了它的分解问题。
2、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巨大潜力,包含生物圈保持稳态的功能,实际上生态圈具有纠正偏离、补偿缺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是生态圈自我调节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在强烈的干扰特别是非正常的人为干扰的压力下,一个环节或一个子系统失去控制,都可能成为对系统整体的威胁。
许多生态破坏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生态圈这种调节能力有限性认识不够造成的。
3、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大自然的本质就是物质的、运动的,其各种因素的组合与演化是有规律和方向性的。
因此生态圈的演化是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实现的,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贮备更好的条件,这个演化过程总是趋于生态圈本身的稳定和多样性的增加,如系统的自由能不断增加、生境的复杂多样,自我保障机制的完善等。
生态圈的整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
无论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发达,人类还不能脱离生态圈。
将人类的智慧与生态圈积累的智慧相结合,在两者的协调进化中求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一上学期末生态学实用技能总结
大一上学期末生态学实用技能总结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实用技能和方法。
在大一上学期的生态学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实际操作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理论,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下面我将就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实用技能进行总结。
第一,野外生态调查技能。
在生态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野外生态调查,包括野外样地的选取、生物种类的调查和数量统计、环境因子的测定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还锻炼了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野外调查技能对于未来从事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等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生态学实验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的知识,比如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数据的图表展示和分析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等。
第三,生态模型构建与预测能力。
生态模型是生态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态模型的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模型、种群动态模型、食物网模型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不仅对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运用这些模型来预测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对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
第四,实用软件和工具的运用。
在生态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生态学领域的实用软件和工具,比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光谱仪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和处理数据,对于从事生态学研究和相关工作将会大有帮助。
通过大一上学期的生态学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生态学理论知识,还掌握了许多实用技能,这些技能将会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实用技能一定会发挥重要作用,让我在生态学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环境专业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环境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工作已有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现将我的环境专业工作总结如下:一、专业知识学习1. 理论学习:在大学期间,我系统学习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监测等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环节,我掌握了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术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发表了学术论文,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工作实践1. 环境监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监测项目,掌握了样品采集、前处理、仪器分析等技能。
2. 污染治理:在环境治理项目中,我参与了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工作,了解了各类污染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环境规划与管理:在政府部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执法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环境管理能力。
三、工作体会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紧迫性。
2.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持续学习:环境保护领域知识更新迅速,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未来努力方向1. 深入学习环境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 关注环境保护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积极参与环保项目,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境专业人才。
总之,在环境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工作中,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态学学习总结了解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学学习总结了解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学学习总结:了解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学学习。
通过学习,我对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是维系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的基础。
物种保护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对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在生态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生物群落、种群、个体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我认识到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
而这些生态系统和物种正遭受着破坏和威胁,如森林砍伐、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等。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或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整个生态学学习的过程。
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我也积极了解并采取行动,如推动节能减排、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等,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生态学学习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不仅从理论上了解了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的重要性,也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明白了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系统,它承载着众多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Haeckel, 1866) ]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E.P.Odum (1963)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E.P.Odum (1997)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基本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蕾切尔·卡逊研究美国杀虫剂引发的危害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的行为和观念的理性反思为什么学环境生态学?生态学干嘛用的?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效应预测生物种(物种).... 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强调形态相似与能够繁殖延续(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强调能够杂交繁殖协同进化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的进化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发展生物多样性概念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层次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即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环境复杂性的体现,景观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宏观尺度的空间配置形式。
环境生态学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第一章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第二章第一节:物种(Species)的概念;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点);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第三节: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短日照和长日照植物概念和例子;Bergman规律和Allen规律;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5点);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概念;第三章第一节:种群(Population)和群落(Community)的概念第二节: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3种类型;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年龄锥体的3种类型;种群增长的模型(重点了解逻辑斯谛模型);种群动态中生物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概念;种群调节理论的几个理论(外源性调节和内源性调节)第三节:集群的生态学意义(5点);最小种群原则和阿利规律;高斯假说;生态位(Niche)的概念及内涵(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的实例;r-对策和K-对策的在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上的差别;第四节:群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活型life form、生态型ecotype和生长型growth form概念);群落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演替的类型(重点理解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和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群落演替的几种类型(重点了解单元顶级论);演替包含的6个阶段;第四章第一节: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及要素;关键种和冗余种的概念;食物链的分类及相关实例;顶位种、中位种和基位种的概念;生态效率(林德曼定律,10%定律);第二节:能量流动的特点(4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概念;流通率的概念;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的实例);氮循环的几个关键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的概念;生态危机。
环境生态学导论知识总结
环境生态学导论知识总结环境生态学导论是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从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过程。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首先,它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环境生态学还研究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研究物种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规律、演化历史以及生物地理学现象。
第三,环境生态学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综合体系。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从而采取合适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多样。
其中,野外调查和实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收集到丰富的现场数据,帮助研究者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环境因素,研究其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揭示生态过程的机制。
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也是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
计算机模拟可以模拟复杂的生态系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生态过程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环境生态学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指导。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环境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大一上学期末生态学导论实用技能总结
大一上学期末生态学导论实用技能总结经过大一上学期的生态学导论学习与实践,我收获颇丰,不仅对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掌握了一些实用技能。
以下是我学习生态学导论这门课程所总结的实用技能。
首先,我学会了生态学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本技能。
在生态学导论的课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设计调研方案,进行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采集样本、测量环境因子、观察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操作。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GPS定位,绘制生态环境地图,这些技能对我未来进行生态保护、环境监测和研究工作都将非常有用。
其次,我学习了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技能。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处理和分析生态学调查数据,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清洗、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等方法。
这些技能的掌握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生态学数据,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持。
此外,我还学到了生态学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技能。
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广泛阅读文献,而生态学导论课程中老师教授了我们如何使用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检索文献,如何筛选和评估文献的质量,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写作。
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提升了我的文献阅读能力,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我还学会了生态学实验设计和学术报告的写作技能。
在实验课程中,我学习了生态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包括正交试验、重复对照试验等设计原则。
在学术报告方面,老师还教授了如何撰写生态学实验报告、学术简报和学术论文等。
这些技能使我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和学术交流。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生态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不仅对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掌握了一系列实用技能,包括生态调研、数据分析、文献阅读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技能的掌握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技能,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说明:宋体是要掌握的,楷体要知道)第一章绪论1、生态圈的定义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2、生态圈的结构(1)生命系统生物圈:①地球上所有生物存在的空间;②地表以上达23km高空,地表以下可延伸到12km的深海。
(2)生命支持系统生命系统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能量。
3、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①生态圈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能②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③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自持系统④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4、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2)类型:两大类①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问题;二是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
5、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6、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环境生态学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初。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为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2)20世纪70年代,《增长的极限》的发表,是环境生态学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为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3)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发表,促进了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4)1987年,B.福尔德曼出版了第一本《环境生态学》的教科书,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 1987年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
环境生态学总结
第一讲绪论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4)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
第二讲环境与生物系统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肌肤——土地;地球的血液——河流;地球之肾——湿地;地球之肺——森林;地球的人造系统——城市。
2、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1)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2)湿地生态系统(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类型);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3、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4、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生物种类多;2)系统稳定性高;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4)生产效率高。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1)具有综合的环境效应;2)调节气候;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作为生物遗传资料库。
5、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
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1)天然的基因库;2)潜在资源;3)净化功能;4)气候和水文调节功能。
第三讲生态系统与环境安全1、生态系统的定义:凡任一地段内所有生物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可导致能量流动,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便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总是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具有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系统功能。
(能量流动:十分之一定律)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遇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对照: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4、生态平衡的特征:(1)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2)在生态系统整体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3)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4)与周围其它生态系统相协调。
生态学课程学习总结认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掌握环境保护技术
生态学课程学习总结认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掌握环境保护技术生态学课程学习总结:认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掌握环境保护技术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学习生态学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心得体会。
一、认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个体和环境因子等组成。
其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态系统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自我调节和稳定性等。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物质循环则是指物质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循环利用。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和稳定性,能够保持其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二、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等多个层面上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生态学课程,我认识到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许多生态系统的服务,如保持生态平衡、维护食物链和提供生物资源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受到生境破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砍伐和控制生物入侵等措施。
同时,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重视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三、掌握环境保护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减轻或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学习生态学课程中,我学习到了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技术,如废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废水处理技术是用来处理和净化废水的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
通过合适的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是用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技术,如燃煤减排、机动车尾气治理和工业废气处理等方法。
环境资源保护期末总结
环境资源保护期末总结一、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在本学期的环境资源保护课程中,我学习了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保护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们的有效保护对于维护人类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首先,环境资源的保护关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比如,土壤污染会导致食品中的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水污染会导致水源减少,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
其次,环境资源的保护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产业链的中断,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带来重大损失。
此外,环境资源的保护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维持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环境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在环境资源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预防原则,即在发生环境问题之前预先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其次是治理原则,即针对已经发生的环境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例如,对于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再次是全民参与原则,即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例如,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最后是可持续原则,即环境资源保护应具有可持续性,确保当前环境资源的利用不损害后代的利益。
例如,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节约利用。
在环境资源保护的方法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其中,科技手段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和节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例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再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开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Haeckel, 1866) ]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E.P.Odum (1963)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E.P.Odum (1997)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基本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蕾切尔·卡逊研究美国杀虫剂引发的危害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的行为和观念的理性反思为什么学环境生态学?生态学干嘛用的?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效应预测生物种(物种).... 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强调形态相似与能够繁殖延续(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强调能够杂交繁殖协同进化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的进化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发展生物多样性概念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层次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即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环境复杂性的体现,景观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宏观尺度的空间配置形式。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⒈物种生物量.. ⒉物种属性.. ⒊物种库(种质库)..⒋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PET潜在蒸发蒸发量是表示输入环境总能量的一个重要指数,可用来衡量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 ..⒌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 ⒍生物地化循环.. ⒎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Gaia假说..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其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环境一直起主动调节的作用,生物有机体将大气层作为原料源和废物库这样改变了化学组成,使大气偏离平衡).. 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Gaia系统不是无生命机械且被动的系统,它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相互调节才确保地球系统的稳定性).. 地球本身是进化的系统(生物保证了地球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体影响生存环境,环境也反过来影响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 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整个地球是生物、大气、土壤和海洋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有机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地球的气候可能由浮游植物-云层气候反馈系统进行调节).. 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一旦地球能保持环境的稳定性,就有一个系统在起作用)总结:⑴生命是全球尺度的现象,地球生态系统没有孤立的生命。
生物会调节其生产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们适应生存⑵不能分离物种的进化和它们生存环境。
这是一个紧密的过程。
环境的概念(Environment)..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①相对的概念,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范围大小不同。
②环境是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太阳和地球是生物生存最根本的环境基础。
④现今的地球环境是已经被生物强烈改造过的环境。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平衡之处为光补偿点。
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 植物的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之前与光强度成正比,但达光饱和点后,不随光强增加。
..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 长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便只进行营养生长,不能形成花芽。
.. 较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牛芬、紫莞、风仙花和除虫菊等,作物中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菠菜、甜菜、甘蓝和萝卜等。
.. 人为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这些植物提前开花。
..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这类植物通常是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 常见种类有牵牛、苍耳和菊类,作物中则有水稻、玉米、大豆、烟草、麻和棉等。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 公式:K=N ( T-T0 ).其中,N 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 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 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物的所有生理生物过程都依赖于一系列酶的参予,而每种酶的活性都有其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着生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
植物:芽和叶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鳞片;体表具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
动物:增加隔热层,如增加毛和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体形增大(贝格曼规律);外露部分减小(阿伦规律)。
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恒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以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这种趋向称贝格曼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
阿伦规律(Allen’s rule):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较温暖地区恒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的变小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形态适应。
称阿伦规律。
植物的抗盐性:植物的抗盐方式有.... 富集盐分——聚盐性植物.... 排除盐分——泌盐性植物.... 拒绝吸收——透盐性植物(扛盐植物)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自然界任何环境因子都不是独立的。
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 如:光强变化→温度改变→湿度改变→蒸发、蒸腾改变. 温度是一二年生植物春化阶段中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但是也只能在适度的湿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空气不足、湿度不适,萌发的种子仍不能通过春化阶段2、主导因子作用.. 各环境因子的作用不是等价的,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然有一个或两个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如:. 光周期中的日照长度. 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因子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
.... 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对生物生长、分布以及类型起间接作用。
.... 如:迎风坡和背风坡因降水的不同来影响植物 . 山顶和山脚的海拔影响温度来影响植被的分布.... 对生物因子而言,捕食、寄生、共生关系等是直接作用,而竞争等间接作用4、环境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故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
.... 如:. 光照长短,在植物的春化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光周期阶段则是很重要的。
有些鱼类根据其生活史的各个不同阶段,对生存条件有不同要求,如鱼类的徊游,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节就成群结队徊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而鳗鲡则在淡水中生活,徊游到海洋中去生殖。
5、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生病或死亡。
所以说生态因子是不能代替的。
.... 但环境因子可局部补偿。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同样可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 如:.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量来补足。
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1、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的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 如:温度升高到上限时会导致许多动物死亡,温度上限对动物生存成了限制因子;. 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几个因子在不同情况下,任何一个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
2、Liieebbiigg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利比希,1840,德国)。
.... E. P. Odum(1983)对Liebig定律的补充:.... ①该法则只能用于稳定状态下。
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人和输出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植物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就会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该法则就不能应用。
... ②应用该法则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有一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很多或容易吸收,它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限制因子原理—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the minimum :Liebig 于1840年提出。
“植物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木桶定律: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 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太可能成为限制因子;相反,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很可能就是一种限制因子。
.... 例如:. 氧气对陆生动物来说,数量多、含量稳定而且容易得到,一般不会成为限制因子,但是氧气在水体中的含量是有限的,而且经常发生波动,因此常常成为水生生物的限制因子。
3、SShheellffoorrdd耐受性定律.. 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 V E在最小因子定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他认为生物不仅受环境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环境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 Shelford的耐受性定律: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任何一个环境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据SSmmiitthh,, 11998800).... 对同一环境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