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参考答案: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2.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参考答案: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参考答案:贝格曼法则4.下列哪些是生态因子?参考答案:大气_生物因子_温度_光照_土壤_水分_火5.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参考答案:侵移或迁移_定居_竞争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参考答案:负反馈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块状结构。

参考答案:错误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参考答案:生产者9.在对群落做调查时,常用的种的个体数量指标有:参考答案:丰富度(多度)_频度_高度_盖度_密度10.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11.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参考答案:性选择12.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主要包括————、————、————、————等关键组分构成。

参考答案:生长发育速度_扩散_繁殖和寿命_身体大小13.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参考答案:遗传特征_空间特征_数量特征14.种群的分布格局有三种形式:参考答案:随机分布_均匀分布_聚集分布15.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参考答案:挺水植物_浮水植物_沉水植物16.温度三基点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最适温度_最高温度_最低温度17.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参考答案: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18.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参考答案:成群分布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参考答案:频度20.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参考答案: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21.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参考答案: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22.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个体数量特征主要有密度、()、盖度、()、高度、重量、体积等。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1和第2章的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1和第2章的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估;(2)干扰方式、强度的识别与退化特征判定;(3)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技术;(4)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5)生态系统管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定义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是研究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变化机理和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其开展生态诊断、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科学。

3、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答:(1)人为干扰与生态系统动态;(2)生态系统受损伤程度及危害性的识别;(3)受损伤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育技术;(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指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对其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8、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该现象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9、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要大一些,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

10、阿伦规律恒温动物或称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从而减少散热的形态适应现象。

环境生态学乌云娜综合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乌云娜综合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乌云娜综合习题答案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三个
方面。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正文部分)一、选择题1.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是:a)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b) 研究环境污染与修复的学科;c) 研究生物种群遗传学的学科;d) 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学科。

2. 下列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气候;c) 生态位;d) 生物种群。

3.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_______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a) 食物链;b) 捕食活动;c) 繁殖活动;d) 空间分布。

4. 以下哪种是典型的生态位重叠现象?a) 两个种群以相同的方式获取食物资源;b) 两个种群在同一地区占据相同的生境;c) 两个物种通过竞争获得共同的生存需求;d) 两个物种通过合作改变环境。

5. 下列哪种群落有严重干扰或破坏后能迅速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a) 成熟群落;b) 潜在群落;c) 气候群落;d) 亚稳定群落。

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个体”和“种群”在生态学中的定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体是指同一物种的一个独立个体,在生态学中通常以单个个体为研究对象。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据同一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称为种群。

个体和种群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个体是种群的组成单位,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

个体和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个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依赖于种群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又由个体的生活史和相互作用决定。

2.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和生态位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不同物种的个体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如鸟类种群、植物种群等。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食物链、捕食活动、繁殖活动和空间分布等方式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生态位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等作用。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4-6章试题部分

环境生态学课后练习-第4-6章试题部分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 ②: ③: ②+③: 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5年生、10年生、14年生和22年生林分叶的被采食量分别为57.4、52.9、115.7和105.5g ·m -2·a -1。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 费 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已知被取食者食用的初级生物量为15000J·m-2·a-1,其中有6000 J·m-2·a-1形成了粪便;在取食者对食物的同化过程中,有4500 J·m-2·a-1被呼吸消耗掉了。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库和流通率,要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要性,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已知面积25hm2、平均水深3m 的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库存为10g/m2,输入和输出的流通率均为2g/(m2·月),请计算分析:(1)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年周转率。

(2)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周转时间。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名词解释1. 环境生态学:2. 生态规划(广义):3. 群落的水平结构:4. 土壤肥力:5. r-选择:6. 能量流动:7.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8. K- 选择:9. 须氧污染物:10. 生物种群环境容量:11. 污染物质环境容量12. 生态因子:13. 群落的垂直结构:14. 物质循环:15. 酸雨:16. 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规律:17. 生物多样性:18. 湿地生态系统:19. 光饱和点:20. 生态型工业:21. 间接生态因子:22. 生态监测:23. 光补偿点:24. 群落的交错区:25. 功能区划:26. 食物链加环延长:28.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29. 人为干扰:30. 平行食物链相接:31. 限制因子:32. 协同进化:33. 群落:34. 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35. 光周期性:36.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37. 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38. 生态破坏:39.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40. 动态平衡规律:41. 边缘效应:42. 温度三基点:43. 耐性限度:44. 反馈调节规律:45. 生态位:46. 自然保护:47. 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48. 温室效应:49. 优势种:50. 生态工程:5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2. 正反馈:53. 互利共生:54. 负反馈:55. 食物链:56. 沉积循环:57. 生态幅:59. 初级生产:60. 环境污染:61. 主导因子定律:62. 生态金字塔:63. 系统功能综合性:64. 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65. 群落的演替:7. 对长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日照时间大于 14 小时B.日照时间小于 10 小时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66. 生态平衡: 67.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68.顶级群落: 69. 生态失调: 70. 间接生态因子: 82. 物候期83. 限制因子84.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85. 耐性限度 86. 生态幅 71. 次生演替: 87. 主导因子 72. 能量流动:88. 主导因子定律 73. 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 89. 协同作用 74. 指示生物 90. 不可替代性 75. 平行食物链连接 91. 综合作用规律 76. 食物链加环 92.DO 77. 光补偿点 93. COD 78. 光饱和点 94. BOD79. 光周期性 95. 治污生态工程 80. 温周期现象 81. 物候96.二、选择题1.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 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 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 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 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 目前有两种体系, 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 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环境生态学课后习题

环境生态学课后习题

生物与环境一、简答题:1、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哪几类?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即环境生物及人类生存繁衍的环境要素。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何谓限制因子?说明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和shelford耐受定律。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还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根据对光照的适应性,植物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

2)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都有影响。

生物的适应性,如动物对光的避光性、趋光性;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茎秆粗短、叶面缩小、毛绒发达等。

3)根据光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适应性,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动物如鸟类的迁徙,哺乳动物的换毛和生殖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昆虫的冬眠和滞育也主要与光周期的变化有关。

4、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上有何意义?在适温范围内,生物生长发育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则生物发育停滞、受限,甚至死亡。

当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受害,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也会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 CarsonB、Meadows DennisC、Lynn WhiteD、Baulding K 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 Bergman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规律D. 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简答题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

(每点2分)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

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

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

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

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

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4分)(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

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和小型动物为主。

生态学课后题(选做)

生态学课后题(选做)

1.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2.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答: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种植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

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3.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答:盐土所含的盐类主要为NaCl和Na2SO4,这两种盐类都是中性盐,所以一般盐土的pH 是中性的,土壤结构尚未破坏。

碱土含Na2CO3较多(也有含NaHCO3或K2CO3较多的),碱土是强碱性的,其pH一般在8.5以上,碱土上层的结构被破坏,下层常为坚实的柱状结构,通透性和耕作性能极差。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②泌盐性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除体内的过多盐分③不透盐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4.简述r-对策者和K-对策者在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上的差别答:r-对策者具有能够使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即高生产力、快速发展、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

K-对策者成年个体大、发育慢、产仔少而大、迟生殖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征,以竞争能力高使其得以生存。

在生存竞争中,K-对策者以“质”取胜,而r-对策者是以“量”取胜,K-对策者大部分能量用于提高存活率,而r-对策者则是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

5.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含义,描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含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

整理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整理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文件编号: B7-59-3B -40-33
整理人 尼克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文件编号:B7-59-3B-40-33
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相间电流保护第三、四、七、九题
第三章零序电流保护第六、七题
第四章距离保护第五、七、八题
第六章重合闸第二、三、四题
第七章变压器保护第七题
我答案的两页纸都扫描了,同学们就按照上面的信息到答案图片里面去找!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BY 周晓杰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它包括4 个层次的内容;1)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2)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3)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的形成与发展规律: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20 世纪60 年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 ]。

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书上,有)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第二章:个体1。

环境:是指某- 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 一种或少数儿种因予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5.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 -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外延为耐性定律:对于具体的生物,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 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其中包括最适区,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BY 周晓杰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它包括4 个层次的内容;1)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2)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3)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的形成与发展规律: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20 世纪60 年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 ].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书上,有)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第二章:个体1.环境:是指某- 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儿种因予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5.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 -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外延为耐性定律: 对于具体的生物,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 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其中包括最适区,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9.生活型: 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生活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为选择面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10.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生态幅就是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的反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1)综合性2)非等价性( 主导性)3)直接性和间接性4) 不可替代性和互被性5) 限定性2.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方式的适应其机理是什么见试题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 是食物链的起点2)紫外线具有杀伤和致癌作用3)地表热量基本本上是由红外线产生的4) 是重要的能量环境之一光质不同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的形成影响也不同。

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在不同的植物种中,植物光合能力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是有差异的。

陆生植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4.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见试题5.水分对生物的影向生物如何适应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水是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水为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适应:水生植物: 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 叶片薄而长,以增加光合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陆生植物: 发达的根系、叶面小、单子叶植物中- 一些具扇状的运动、细胞,可使叶面卷曲,具发达的贮水组织: 原生质的渗透浓度高水生动物: 通过不同方式(等渗高渗低渗) 调节渗透压实现水平衡陆生动物: 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面燕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利用代谢水第三章:种群1.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2.单体生物: 各个体保持基本保持- -致的体形结构,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卵。

构件生物:由- 一个合子发育成- -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2.最大出生率:科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3.实际出生率: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值季节,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4.自然增长率: 又称为实际增长率,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36.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or innaterate)f increase) 或内禀增长能力( innate capacity ofincrease )。

7.环境容纳量:某- -环境所能容内的污染物[ 的最大负荷量。

8.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衔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生态学上的意义)9.生态对策: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成的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生物在生存4 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或者说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选择: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冷通常与密度无关,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最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

选择: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密度相关的| 因素,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

具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

12.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2 常指-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7 物质(生,物学碱、萜类、黄酮类、非蛋白质有毒氨基酸,以及各种试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又称为化学他感作用)。

14.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5.竞争排斥原理:在- 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司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或者如果生活在同- 一地区内,由于剧烈竟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16.协同进化:是指- 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 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i 进化,而后- 一物种的这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一猎物间、互物共生间、寄生闻等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参数V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初级参数: 出生率(生理出生率- 最大出生率、生态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死亡率- 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一实际出生率、迁入和迁出率: 种群次级参数: 性比、年龄分布、种群增长率、分布型为什么说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研究种群动态对种群动态及影响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生态因素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何谓生命曲线列出其基本类型.A型: 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的死亡,即几乎所有的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

死亡率直到末期才升高。

B型:呈对角线的存活曲线,表示个体各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的。

C 型: 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

研究年龄锥体和生命表有何意义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生命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具: 此表可用来综合评定各种群各年龄组的死心率和寿命,预测等年龄组的个体能活多长时间: 从表中还可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况; 用生命表分析不同年份环境状况。

研究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有何意义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特定种群对于环境质量反应的一个优良指标; 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它能作为- 一个模型,可以与自然界观察到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

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此就为生态学中着名的逻辑斯谛方程( 又称为阻滞方程)r 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 是环境容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但也随环境条件而变化)R 对策和K 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简述两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偏害作用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在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内竞争。

在不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种间竞争。

根据资源竞争的二种作用方式: 可分为相互干扰性竞争、资源利用性竞争。

竞争的特征: 不对称性: 对一种资源的竞争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资源利用的原理比较两个或多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就能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

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位接近。

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化。

写出Lotka-V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 数学形式),说明其中变量和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并评述模型的行为设: N1; 和N2 分别两物种的种群数量K、K r,r:分别为该两物种种群的环境容量和种群增长率。

阐述下列命题: 国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v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协同进化是指- 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 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 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 -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一猎物间、可物共生间、寄生间等。

捕食者:一进化了一整套适应性特征,如锐齿、利爪、尖喙、毒牙等工具,诱铒追击追击、集体围猎等方式。

猎物:一形成了一系列行为对策,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快跑、集体抵抗等。

第四章1.生物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条件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这些生:物种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2.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3.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渡地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决定的。

4.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

5.岛屿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大,物种数就越多6.群落(生态)演替:就是指某- 一地段上: 一种生生群落被另- 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l)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3) 形成群落环境4) 具有一定的结构5) 一定的动态特征6) 一定的分布范围7) 群落的边界特特征8) 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Raunkiaer 频度定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 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 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少,B 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