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2)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2)原文至真要大论(2)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
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
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泻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眜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
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
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
神门绝,死不治。
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帝曰:善。
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帝曰:善。
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
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成平之。
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素问.至真要大论
经典选讲《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宜章县中医医院范和平副主任医师【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子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子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土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解析]串讲原谅以前,先要明确两个概念,逆治(或称正治法)和从治法(或答反治法)。
逆治法指的是逆疾病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
从治法指的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
原文第一段的所有治法中全部讲的是逆治法,然而只有“甚者从之”例外,讲的是从治法。
按下来我们将一一论述,第一段主要讲的是逆治法,第二段讲从治法。
逆治法即“微者逆之”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是病证比较单纯不复杂的病证。
此处不仅小病轻病答为“微”,若是病重俚没有再现分钟的也称为:“微”。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的偏性,而其之所以能治病,正是以其偏性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寒热虚实之偏,从而使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协调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而用温热的药物治疗服盛的寒证,以寒凉的药物治疗阳盛的热证。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
------------------------------------------素问·至真要大论作者:佚名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
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
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帝曰:善。
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至真要大论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痉,病名,症见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等。 项强,是指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本句意思是多种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 颈项强直等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湿。这是因为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机,气阻则津 液不布,筋脉失却濡养,故可致筋脉拘急而见项 强不舒、屈颈困难乃至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收引,指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 不利的病证。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句的意思是多种形 寒肢冷、肢体蜷缩、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 利的寒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肾。
这是由于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 功能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 故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六淫病机
(一)火的病机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瞀,昏糊。瘛,抽搐。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句的意思是多种出 现神识昏糊、四肢抽搐等的热类病证,其病 机大多属于火。 这是由于火为热之极,火盛则身热;心藏 神,火热扰心,蒙蔽心窍,则神识昏糊; 火灼阴血,筋脉失养,可见肢体抽搐。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是多种肿痛疮疡的 病证,其病机大多 属于心。
因为心为阳脏,在五 行属火,主身之血脉, 若心火亢盛,火热郁炽 于血脉,则腐蚀局部肌 肤,形成痈肿疮疡。
•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包括肺痿和手足痿废不用等各种 痿证。 喘呕,即喘促、呕吐。 上,指下焦以上的中上二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句的意思是多 种痿证、喘促、呕吐的病证,其病机 大都属于中上二焦。 这是因为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 宣降,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素问· 痿论》 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若肺热 叶焦,津不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 证。上焦起于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 其气上逆则呕;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
至真要大论2
三、阳虚阴虚之治 病热者→寒之而热→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病热者→寒之而热→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寒之而热 病寒者→热之而寒→ 病寒者→热之而寒→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四、寒、热证治疗
病证 真热 热 假热 虚热 真寒 寒 假寒 虚寒 治 热者寒之,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热因热用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 寒者热之, 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寒因寒用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法
一、正治法
治则 微 者 逆 之 具体治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含 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削伐法治疗坚硬肿物 外邪侵犯,当驱除 外邪侵犯, 劳则伤气, 劳则伤气,用温补品 邪气内结用消散法 实邪停留, 实邪停留,用攻逐泻下法 津液亏乏, 津液亏乏,用濡润之品 义 举 麻黄汤治表寒 白虎汤治里热 鳖甲煎丸治疟母 羌治胜湿汤治痹证 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 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 抵当汤治瘀血 清燥救肺汤治燥咳 例
二、反治法 治则 具体治法 热因热用 甚 者 从 之 先 其 所 因 含 义 举 例
用热性药物治疗真 寒假热证 用寒性药物治疗 于内的泻利证
通脉四逆 汤治疗 戴阳证 白虎汤治 疗脉滑 而厥之里热证 补中益气 汤治疗 脾虚大便不通 大承气汤 治疗 “ 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
【原文】 原文】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 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 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 必已。帝曰: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 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 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 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 则其道也。 则其道也。
《内经》第17讲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论平衡阴阳,是治“求其属”的基本 原则。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阴虚阳亢而生虚热
“取之阴” —滋肾阴 —六味地黄丸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阳虚阴盛而生虚寒
“取之阳”—补肾阳 —附桂八味丸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
病例
返回结构图
返回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一般表现为疼痛、瘙痒这样的疮疡,多 属于心的病变。
心火亢盛,化腐成脓 心的病变
心血不足,血燥生风
病例
返回结构图
返回
(6)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一般厥逆的病证,以及二便不 通或失禁的病证,多属于下焦元气 的病变。
肾阳虚衰
肾气虚而厥逆 膀胱气化不利 肾气不固则泄
这些方剂,不仅有其历史意义,而且其中某些方剂,现在还有 其实用价值,特别是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法
含义: 逆疾病的征象而治。 逆治
适用 “微者逆之”,适用于病轻或虽重而病
: 范围
情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选药物的属性 与疾病征象相反。
寒者热之 ----治寒病用温热法。 热者寒之 ----治热病用寒凉法。
因病制方
四君子汤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 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 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 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
制方 法则
《内经》十三方
1. 《素问·汤液醪醴论》: 汤 液 醪 醴
2. 《素问·腹中论》:
鸡矢醴
3. 《灵枢·痈疽》:
翘饮
4. 《素问遗篇·刺法论》: 小 金 丹
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 ppt课件(1)
下肢逆冷 或足心发热
腰以下脏腑 (足部经脉肾膀胱
大肠)
多种四肢厥冷或手足发热,二便不通畅或频
数、不禁、溏泄的病证,多数属于腰以下脏腑的 病变。
病机分析:
阳气衰于下
肾气虚
厥
阴气衰于下
肾开窍于二阴,
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固泄
大肠传输功能失调,
则司二阴之职失常。
例:前列腺肥大 癃闭 便秘 五更泻
二、六气病机(风、寒、湿、火、热)
七篇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题解
至:最,极也。真:正也,精粹。 要:关键,纲要。 至真要,最精深的医学理论纲要。
理无尚谓之至,道无妄谓之真,提其纲谓之要。
——吴崑《素问吴注》
【学习要点】:
❖ 掌握病机的重要性。 ❖ 掌握病机十九条内容及临床意义。
古医经
锡读 如赐
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 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
例:复发性口疮 -- 导赤散 皮 肤瘙 痒 -- 消风散+黄连解毒汤
口疮
鹅口疮 (真菌感染)
小儿口里所起白屑,
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
世谓之鹅口”。
--《诸病源候论》
主症: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
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 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 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 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 散涂拭患处。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痠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泠,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句式分析:
病证及其 证候特点
归纳出前述病证 的病位或病邪
诸…… , 皆属于……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4)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4)原文至真要大论(4) 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
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
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此之谓也。
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
此之谓也。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
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夫气之生化,与其衰盛异也。
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
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
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
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分析病机旳注意事项
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强调详。
3、必先五胜
《医学纲目》:“总结一十九条之要 旨也……遗此十六字,犹有舟无操舟 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也。”
病机19条有旳要探求;病机19条中没 有旳也要仔细探求之 。
四.指导意义
1.提醒医生要全方面掌握病机旳主要性、以及 分析病机旳措施
瘛:抽
• 多种高热、闷瞀、抽搐诸证,多为火邪所致。
病机分析
邪热燔灼,热入心包,扰动心神, 风火相煽。 多见于瘟疫、温病、疔疮走黄等。
例外 不属于火旳瞀瘛;
产后虚证 小儿慢脾风 瘀血乘心
(9)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 禁:口噤 鼓:鼓颌 慄:寒慄 • 丧:丧失、不能 神:神明 守:守持 • 口噤、鼓颔战栗,如神明失守不能自控,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题解
至:最 。 真:精深。 要:纲要 。
至真要,最精深旳医学理论纲要。
病机旳概念 广义:病因+病位+病理+病性 狭义:病证发生、发展、变化旳机理
五藏病机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诸:各/多种 皆:全部 /多半 风:肝风内动 掉:摇 眩:眩晕
多种掉摇、眩晕等风气所致之证,多半为 肝之病。
病机分析:
肝主筋,开窍于目,肝经行于巅顶, 肝风内动则出现上述诸证。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 肝血不足, 血虚生风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龙胆泻肝汤
补肝汤
例外: 不属于肝风内动旳眩晕 无痰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阳气虚 髓海不足 血虚
(2)诸寒收引,皆屬於腎。
寒:内寒; 收:收缩、收引;拘急、引急
⒃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胕:腐 酸:酸楚 惊骇:神情惊骇不安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四)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四)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年第05期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己知之矣。
其于正味何如?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
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成。
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
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
水位之主,其泻以成,其补以苦。
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成收之。
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
阳明之客,以酸补之。
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
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帝曰:善。
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
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
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
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
大则数少,小则数多。
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帝曰:善。
病生于本,余知之矣。
生于标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
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岐伯曰:乘其至也。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六)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六)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年第07期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
火熱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
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
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
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
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
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6.5至真要大论、灵枢
病 机 机理:
热邪急迫,肝热犯胃,胃失和降,则见呕吐酸腐。热走肠 间,传化失常,则或见暴泻如注,势如喷射,或见肛门灼热窘 迫,欲便而不能。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三 分。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风 含义: 、 暴强直:暴,猝然;强直,四肢伸而不屈,身躯仰而不 寒 俯,角弓反张。暴强直,指突然发作的全身筋脉挛急, 、 伸而不屈。 湿 的 机理:
肝郁气滞可令“阴阳气不相顺接”而为四肢厥冷。肾为胃之关,
开窍于二阴,肾气不化,阴窍不利,可致二便不通,肾虚不固,
二窍失约,可致二便失禁;大肠燥化失常,传导失职,或为便
秘,或为泄泻;小肠不能泌别清浊,水液不能下渗膀胱而偏走
大肠,可致泄泻;肝气横逆,木旺乘脾,可见泄泻;肝气郁滞,
疏泄无力,可致二便不通。
机理: 热邪壅阻胃肠,气机不利,清浊不分,水气相击,则肠中
鸣响,腹部胀满而叩击时有如敲鼓之声。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三 分。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热 含义: 的 转反戾:转,扭转;反,角弓反张;戾,身曲不直。转反戾,
指筋脉扭转、角弓反张、腰身屈曲等各种病态。
病 水液:主要指小便,亦可包括痰、涕、涎、唾、汗、白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含义:
上:指人体上部的脏腑,包括肺、心、胃上口等。
脏
多种痿病、喘促、呕吐诸证大都为上部的病变。
腑 病机:
心、肺、胃上口均居人体上部。痿病之发,与肺热
病 津伤关系最为密切,《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
机
发为痿躄”即是明证。心主血脉,心气热而血脉受伤亦 可致痿。胃为气吸,宣降失常则发为喘促。喘促亦是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五)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五)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年第06期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數,是谓四塞。
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其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
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
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
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
《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
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1)症同机异
同是筋脉病证 — 病机风、火、热、湿
❖ 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 火—“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 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 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痠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泠,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切而知之谓之巧 问而知之谓之工
弩, 扳机
通勿
六气主时 的规律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病机的概念
此之谓也
所谓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内 容包括:病因、病位、病理、病性等。
613 2.病机十九条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逆冲上、呕吐酸、胀腹大、鼓之如鼓 3.火热煎灼津液:水液浑浊 4.火热燔灼筋脉,引动内风:转反戾、瘛、痉
项强 5.火热壅滞血脉,血热肉腐:胕肿、疼酸
原文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 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 致和平,此之谓也。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句式分析:
病证及其 证候特点
归纳出前述病证 的病位或病邪
诸…… , 皆属于……
众也,不 定多数。
大多, 多数
近也,犹 言“有关”
(一)脏腑病机 7∕19
五脏部分: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指病证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烦躁不安
狂言骂詈 ,打人毁物、 逾垣上屋、弃衣而走
躁
狂
越
多种烦躁不安,狂言骂詈 ,打人毁物、逾 垣上屋、弃衣而走等证候,大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分析:
心主神明,属火,火性主动,热 扰心神,出现烦躁不安,狂言骂詈 , 打人毁物、逾垣上屋、弃衣而走等证 候。
例:阳明腑实证 阳明热盛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病机分析:
脾主运化水湿,主四肢,主大腹,脾为湿 困,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 肤而致四肢浮肿、脘腹胀满。
例: 痞满 脾胃虚弱 —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痰湿内阻 — 除湿化痰,理气宽中 水肿 脾虚湿困 — 燥湿健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 疡也(已溃) 2. 瘙痒
心火,另解: “心” 、 “火” 写错
五脏因肺 热叶焦发
为痿躄
肺与胃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多种痿及喘、呕之证,多与腰以上脏腑病变有关。
病机分析:
肺热叶焦,津液干枯,筋脉失养。 痿
肺气上逆、心气闭塞。
喘
胃气上逆
呕
二便少、
不畅、便秘、 癃闭
二便频数、溏 泄、失禁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下肢逆冷 或足心发热
腰以下脏腑 (足部经脉肾膀胱
大肠)
多种四肢厥冷或手足发热,二便不通畅或频
探求 辨别
病机
掌握
归属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表现出来或已 经知道的症状
无阳性体征
追究、分析
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邪气盛
正气不足
五脏之气 更替相胜
疏通五 脏血气
必先五胜,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使
调畅
达到
顺达
总结
一、掌握病机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方法 : 1. 辨脏腑以定位。 2. 审六气以定因。 3. 责虚实以定性。 4.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例:寒性脓疡
腰椎结核 伴冷脓肿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身体强直, 角弓反张
颈项强直, 转动不灵
多种身体强直,角弓反张,颈项强直,转动 不灵之证,多数与湿邪有关。
病机分析: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阻筋脉,故见 身体强直,角弓反张,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之证 。
例:风湿
火的病机:5条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视物不清
病机分析:
风气通于肝,风邪内袭,伤及筋 脉,故见颈项、躯干、四肢关节等出现 拘急、强直等证候。
例:羊角风 破伤风
羊角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病理排泄物、 分泌物
透明
凊,寒 也
例: 鼻涕清稀、痰涎清稀、呕吐清水、 白带清稀、小便清长等
病机分析:
寒邪伤阳,津液失于阳气温化,形成 多余清稀透明且寒冷的体液。
七篇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题解
至:最,极也。真:正也,精粹。 要:关键,纲要。 至真要,最精深的医学理论纲要。
理无尚谓之至,道无妄谓之真,提其纲谓之要。
——吴崑《素问吴注》
【学习要点】:
❖ 掌握病机的重要性。 ❖ 掌握病机十九条内容及临床意义。
613 1. 掌握病机的重要性
原文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 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 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 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 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小儿口里所起白屑,
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
世谓之鹅口”。
--《诸病源候论》
主症: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
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 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 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 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 散涂拭患处。
脏腑病机
上下部分: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多种寒证引起的牵引拘急、关节屈 伸不利等证候,多数与肾有关。
病机分析: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寒 主收引,肾应冬,其气寒,肾阳不足,亦 或又感外寒,清阳不能温养肢体筋脉,则 筋脉收缩、拘急。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同贲, 气逆喘急
拂郁, 胸部胀闷
多种肺气不利,咳喘胸闷之证候,多 数与肺有关。
病机分析:
摇也,肢体抽 动、震颤、两
眼上翻
目前玄, 眩晕
多种风证而见肢体抽动、震颤、眩晕 症候者,多数与肝有关。
病机分析:
风气通于肝,肝主筋,开窍于目,肝 经行于巅顶,肝病则可出现肢体抽搐、 震颤、目眩、头晕的症候。 例:高血压
帕金森氏病 舞蹈病 震颤麻痹
舞蹈病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收缩
牵牵引引、、拘拘急急
复习题:
❖ 何谓“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 掌握病机的重要意义何在? ❖ 风、寒、湿的病机并解释其义。 ❖ 五脏与上下病机并解释其义。 ❖ 火热病机并解释其义。 ❖ 说明《至真要大论》中分析病机的方法。
抽搐
多种高热、视物昏糊、抽搐诸证,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分析:
火为热之极,火盛则身热,火热之邪燔 灼阴血,血不能濡目,则见视物模糊;筋脉失 养,可见肢体抽。
例:小儿高热惊风
寒战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口噤不开
鼓颌
多种高热、口噤、鼓颔战栗,如神明失 守不能自控,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分析:
阳热之邪内攻,格阴外出,热极似水。 真热假寒之象。
例:败血症
厌氧菌败血症
肺炎链球菌 败血症
烧伤引发败血症
蛀牙引发细菌四处 流窜,跑到胸腔、 血液,引发败血症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气机上逆病证
肺胃 肝火
多数咳、喘、呕、呃、哕等证,大多 与火邪有关。
病机分析:
火性炎上,扰动气机,引起脏腑气 机逆上,出现诸如咳、喘、呕、呃、哕 等证候。
跳过
心火
痰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首次提及 六淫内容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 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以及
六淫的多种 组合变化
古医经
锡读 如赐
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 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
但是
上述 治则
疗效不能 令人满意
希望
重要 理论
得到 推行
立竿 见影
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 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
拔除 毛刺
清洗 污垢
(2)症异机同
同是火、热为患,症状却有不同:
诸热瞀瘛 诸逆冲上 诸躁狂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皆属于火
病机十九条应用
火热为病实案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一案: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应用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应用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应用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应用
病机分析:
外感邪热,壅滞胃肠,热结腑实; 或嗜食高粱厚味太过、食积生内热,脾 胃热盛;痰湿蕴热,气机壅滞,则见腹 胀大的证候。
动词,叩击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肠鸣音亢进
名词,击鼓的声响
多种腹中肠鸣有声,叩击腹部如鼓之声的病证, 多数与热邪有关。
病机分析:
邪热壅滞胃肠,气机不利,故肠 鸣音亢进,腹胀中空叩之如鼓音。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无论外感、 内伤均致肺气壅实,气机宣发肃降不利。
例:肺气肿 慢阻肺 外感(宣发) 风寒袭肺-辛温宣肺 风热壅肺-辛凉宣肺 风燥伤肺-清润宣肺 内伤(肃降) 痰湿阻肺-燥湿化痰 外寒内饮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肺气肿
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