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

合集下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课件

《素问至真要大论》课件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实践
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结合
通过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检测等手段相结合,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和客 观的依据。
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阐述的治则治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 治疗效果。
对未来的展望与启示
深入研究与发展
《素问至真要大论》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未来可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理论价值和 临床意义。
对全球医学的贡献
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为全球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 示和借鉴。
CHAPTER 06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争议 与批判
历史上的争议与批判
争议
历史上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的争议主 要集中在对其内容的理解与解释上。由 于该文献的语言较为晦涩,且涉及中医 理论体系,因此对其内容的解读存在分 歧。
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 络系统,负责气血运行和 信息传递。
脏腑经络与疾病
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会导 致各种疾病,通过调整脏 腑经络可以治疗疾病。
病因病机理论
六淫七情
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和喜、怒、忧、思、 悲、恐、惊七情是常见的 病因。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 的基本物质,其运行失常 会导致疾病。
其他贡献
除了《素问至真要大论》,张仲 景还著有《伤寒杂病论》、《金 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
书籍影响与地位
影响
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该书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四大经典”之一。
地位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是中医学习和研 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素问-至真要大论》十九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十九病机

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而能出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十九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职,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至真要大论讲解学习

至真要大论讲解学习

①病证:

掉 摇,肢体不自主地摇摆或震颤。
眩 眩晕,视物旋转,站立不稳。 风

②含义:

多种因风邪所致的肢体震掉动摇、头目眩晕的
病证,多与肝脏有关。 皆

③病机分析:
筋失所养


在体合筋
肢体震掉
风木

肝阳上亢

开窍于目
眩晕
清窍被扰
①病证:

收引 肢体绻缩,筋脉牵引拘急,屈伸不利


②含义: 多种因寒邪所致的肢体绻缩、筋脉牵引拘急,
瞀 ②含义:

多种发热、神志昏瞀、手足抽瘛的病证,多

与火邪有关。

③病机分析:

为阳邪,其性炎热 热

火 易扰神明 昏冒 灼伤阴液,筋伤所养
抽瘛

①病证:
逆 呕吐

冲哕

上噫

②含义:
多种气机上逆所致的呕吐、哕、噫等病证,

多与火邪有关。

③病机分析:

呕吐
火性炎上,令脏腑气机上逆 哕


①病证:

①病证: 胀腹大
腹部胀满膨隆(疼痛拒按,大

便不下)

②含义:

多种腹部胀满膨隆、疼痛拒按,大便不下的 病证,多与热邪有关。
皆 ③病机分析:


外感 邪热
腹部胀满 热结腑实 疼痛拒按

入里
大便不通
①病证:
诸 病 有
病有声
腹中肠鸣。
鼓之如鼓 腹胀中空,叩之如鼓。

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

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

病机分析:
外感邪热,壅滞胃肠,热结腑实; 或嗜食高粱厚味太过、食积生内热,脾 胃热盛;痰湿蕴热,气机壅滞,则见腹 胀大旳证候。
动词,叩击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肠鸣音亢进
名词,击鼓旳声响
多种腹中肠鸣有声,叩击腹部如鼓之声旳病证, 多数与热邪有关。
病机分析:
邪热壅滞胃肠,气机不利,故肠 鸣音亢进,腹胀中空叩之如鼓音。
病机分析:
风气通于肝,风邪内袭,伤及筋 脉,故见颈项、躯干、四肢关节等出现 拘急、强直等证候。
例:羊角风 破伤风
羊角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病理排泄物、 分泌物
透明
凊,寒 也
例: 鼻涕清稀、痰涎清稀、呕吐清水、 白带清稀、小便清长等
病机分析:
寒邪伤阳,津液失于阳气温化,形成 多出清稀透明且寒冷旳体液。
烦躁不安
狂言骂詈 ,打人毁物、 逾垣上屋、弃衣而走



多种烦躁不安,狂言骂詈 ,打人毁物、逾 垣上屋、弃衣而走等证候,大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分析:
心主神明,属火,火性主动,热 扰心神,出现烦躁不安,狂言骂詈 , 打人毁物、逾垣上屋、弃衣而走等证 候。
例:阳明腑实证 阳明热盛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同腐
酸楚
毒火
多种皮肤肿胀疡溃,疼痛酸楚及惊骇 不宁之证,多数与毒火有关。
病机分析:
火热壅滞血脉,气血不通,血热肉 腐,则出现皮肤肿胀疡溃,疼痛酸楚;火毒 攻心,扰乱心神,则见惊骇不宁。 例:
皮 肤 坏 疽
丹毒
热旳病机:4条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腹胀(自觉)
腹部膨隆
多种腹部胀、大之证,多数与热邪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病胕 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病
胕,通腐。腐肿,皮肉肿胀溃烂。 通腐。腐肿,皮肉肿胀溃烂。 痛酸, 痛之意。 痛酸,酸,同痠,即痠痛之意。 惊骇:恐惧害怕,即惊恐不安的神志症状。 惊骇:恐惧害怕,即惊恐不安的神志症状。
浙江中医药大学
本句意为多种痈肿、疼痛酸楚、 本句意为多种痈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的 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邪所致。 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邪所致。由于火热 壅滞于血脉,血热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 壅滞于血脉,血热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 疼痛或酸楚;火热内迫脏腑, 疼痛或酸楚;火热内迫脏腑,扰神则惊骇不 宁。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句的意思是多种痿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痿喘呕 证、喘促、呕吐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中 喘促、呕吐的病证, 上二焦。 上二焦。 这是因为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宣降, 这是因为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宣降, 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 素问·痿论 痿论》 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素问 痿论》说“五藏 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若肺热叶焦, 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若肺热叶焦,津不 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证。 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证。上焦起于 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呕; 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呕; 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 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
浙江中医药大学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 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抽搐所致的身转侧、 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抽搐所致的身转侧、 背反张、体屈曲的多种症状。 背反张、体屈曲的多种症状。 水液,指由体内排出的各种液体,如汗、 水液,指由体内排出的各种液体,如汗、 涎及白带等。 尿、痰、涕、唾、涎及白带等。 水液混浊,指因热盛煎熬津液,致使尿液 水液混浊,指因热盛煎熬津液, 等液体排泄物黄赤浑浊。 等液体排泄物黄赤浑浊。

至真要大论2

至真要大论2

三、阳虚阴虚之治 病热者→寒之而热→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病热者→寒之而热→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寒之而热 病寒者→热之而寒→ 病寒者→热之而寒→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四、寒、热证治疗
病证 真热 热 假热 虚热 真寒 寒 假寒 虚寒 治 热者寒之,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热因热用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 寒者热之, 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寒因寒用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法
一、正治法
治则 微 者 逆 之 具体治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含 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削伐法治疗坚硬肿物 外邪侵犯,当驱除 外邪侵犯, 劳则伤气, 劳则伤气,用温补品 邪气内结用消散法 实邪停留, 实邪停留,用攻逐泻下法 津液亏乏, 津液亏乏,用濡润之品 义 举 麻黄汤治表寒 白虎汤治里热 鳖甲煎丸治疟母 羌治胜湿汤治痹证 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 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 抵当汤治瘀血 清燥救肺汤治燥咳 例
二、反治法 治则 具体治法 热因热用 甚 者 从 之 先 其 所 因 含 义 举 例
用热性药物治疗真 寒假热证 用寒性药物治疗 于内的泻利证
通脉四逆 汤治疗 戴阳证 白虎汤治 疗脉滑 而厥之里热证 补中益气 汤治疗 脾虚大便不通 大承气汤 治疗 “ 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
【原文】 原文】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 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 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 必已。帝曰: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 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 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 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 则其道也。 则其道也。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8)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8)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8)原文至真要大论(8) 黄帝道:六气相胜是怎样的情况?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就会耳鸣头眩,心中烦乱想吐,胃脘之上及横膈之下,有寒感,大风时起,倮虫不能滋生。

人就容易患胠胁之气偏著一边,化而成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之处疼痛,上肢两胁胀满,肠鸣飧泄,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病严重时就要呕吐,膈咽之间阻塞不通。

少阴热气偏胜,就会患心下热,常觉饥饿,脐下还痛,热气通于三焦,炎暑到来,树木流水汁,草类因此枯萎。

人们患呕逆烦躁,腹部胀满而痛,大便溏泻,转变成为尿血。

太阴湿气偏胜,火气郁结在人体内,就会酝酿成为疮疡,流散在外,则病发于胠胁,甚则心疼。

热气阻隔在上部,就发生头痛、喉痹、项强。

如湿气独胜,郁结于里,湿寒之气迫于下焦,就会囟顶痛,牵扯眉间也痛,胃中满闷。

时常下雨,于是燥化之象出现,少腹满胀,腰椎沉重强直,温蕴于内,而伸展不利,时常泄泻下注,足下温暖,头部沉重,足胫肿,水饮发于内而上部出现浮肿。

少阳火气偏胜,热邪留于胃,于是出现许多症状,如心烦,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常感饥饿,耳痛,尿赤色,易发惊恐,谵妄。

暴热之气消烁万物,草萎黄,水干竭,介虫屈伏不动;在人体上,就产生少腹疼痛、下痢赤白的病。

阳明燥气偏胜,则清凉之气发于内,左胠胁疼痛,泄泻,内则咽嗌窒塞,外则阴囊肿大。

大凉之气肃杀,草木变为枯黄,有毛的虫类死亡。

在人体上,就要胸中不舒,咽嗌窒塞而且咳嗽。

太阳寒气偏胜,凝肃凛冽之气就要来到,不到结冰之时而水已结冰,羽类之虫延迟生化。

发为痔疮、疟疾。

寒气入胃,气逆上冲,就会发生心痛,阴部生疮疡,小便不利,疼痛牵引两股内侧,筋肉拘急引缩,血脉凝滞,所以络脉满而色变,或为便血,皮肤因水气郁积而肿,腹中痞满,饮食减少,热气上行,因之头项巅顶脑户等处都感到疼痛,目珠痛如脱出,寒气入于下焦,转变成为水泻。

黄帝道:如何治疗呢?岐伯说:厥阴风气所胜之病,用甘凉的药品为主,用苦辛的药辅佐,用酸味药泄其胜气;少阴热气所胜之病,用辛寒的药品为主,用苦咸的药辅佐,用甘味药泄其胜气;太阴湿气所胜之病,用咸热的药品为主,用辛甘的药辅佐,用苦味药泄其胜气;少阳火气所胜之病,用辛寒的药品为主,用甘咸的药辅佐,用甘味药泄其胜气;阳明燥气所胜之病,用酸温的药品为主,用辛甘的药辅佐,用苦味药泻其胜气;太阳寒气所胜之病,用甘热的药品为主,用辛酸的药辅佐,用咸味药泄其胜气。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5)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5)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5)原文至真要大论(5) 帝曰:善。

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

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

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热者家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家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

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

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注释】①盈虚更作:指五运之太过与不及交替作用。

②道:这里指自然规律。

③司气:指五运之气。

④居气:即间气。

⑤六节:即六步。

⑥病机:指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理。

⑦主病:指主治疾病的药物。

⑧专精:精粹的意思。

⑨平之:即治疗的意思。

⑩南北:即下文的南政、北政。

黄反见黑:意思是黄色反见于北方黑色的地方。

怫:憋闷的意思。

邪气反胜:本气为自己所不胜的邪气所乘。

风司于地:即厥阴风木在泉。

司天邪胜:指司天之气被邪气反盛。

风化于天:即风气司天。

赤沃:尿血的意思。

热格:指热气被阻隔于上。

阴中乃疡:指阴部生疮疡。

里:指腹胁内部。

赤气后化:即火气之行令推迟。

鳞见于陆:鳞,代指鱼类。

因为雨水暴发,鱼类出现在陆地的意思。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经典选讲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宜章县中医医院范和平副主任医师【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子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子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土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解析]串讲原谅以前,先要明确两个概念,逆治(或称正治法)和从治法(或答反治法)。

逆治法指的是逆疾病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

从治法指的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

原文第一段的所有治法中全部讲的是逆治法,然而只有“甚者从之”例外,讲的是从治法。

按下来我们将一一论述,第一段主要讲的是逆治法,第二段讲从治法。

逆治法即“微者逆之”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是病证比较单纯不复杂的病证。

此处不仅小病轻病答为“微” ,若是病重俚没有再现分钟的也称为:“微”。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即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的偏性,而其之所以能治病,正是以其偏性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寒热虚实之偏,从而使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协调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而用温热的药物治疗服盛的寒证,以寒凉的药物治疗阳盛的热证。

至真要大论、灵枢

至真要大论、灵枢
者使用。
04现Biblioteka 意义对现代中医的影响1 2 3
提供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至真要大论》和《灵枢》是中医理论的经典著 作,为现代中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实践
《至真要大论》和《灵枢》所阐述的病机、证候、 治则等内容,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推动现代中医科学研究
《至真要大论》和《灵枢》中的理论观点和治疗 方法,为现代中医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思路。
灵枢理论在预防医学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通过调节饮食、运动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 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灵枢理论还被应用于养生保健方面,如 通过调节作息、情绪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和 心理健康。
03
两书比较
理论异同
相同点
两书都强调了阴阳五行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 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理论有关。
学应注重预防保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对未来医学的展望
促进中西医结合
通过深入研究《至真要大论》和《灵枢》等 中医经典,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西医 结合的发展。
开创未来医学新领域
借鉴《至真要大论》和《灵枢》中的理论和方法, 探索未来医学的新领域和新思路。
提升全球健康水平
通过推广和应用《至真要大论》和《灵枢》 等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全球健康水平的提升 做出贡献。
至真要大论的内容更加注重于临床实践,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和讨论,而灵 枢的内容则更加注重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和研究,对于人体经络、穴位等有更为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实践优劣
相同点
两书都是中医经典著作,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都非常高,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内经》第17讲 素问·至真要大论

《内经》第17讲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论平衡阴阳,是治“求其属”的基本 原则。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阴虚阳亢而生虚热
“取之阴” —滋肾阴 —六味地黄丸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阳虚阴盛而生虚寒
“取之阳”—补肾阳 —附桂八味丸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
病例
返回结构图
返回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一般表现为疼痛、瘙痒这样的疮疡,多 属于心的病变。
心火亢盛,化腐成脓 心的病变
心血不足,血燥生风
病例
返回结构图
返回
(6)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一般厥逆的病证,以及二便不 通或失禁的病证,多属于下焦元气 的病变。
肾阳虚衰
肾气虚而厥逆 膀胱气化不利 肾气不固则泄
这些方剂,不仅有其历史意义,而且其中某些方剂,现在还有 其实用价值,特别是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法
含义: 逆疾病的征象而治。 逆治
适用 “微者逆之”,适用于病轻或虽重而病
: 范围
情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选药物的属性 与疾病征象相反。
寒者热之 ----治寒病用温热法。 热者寒之 ----治热病用寒凉法。
因病制方
四君子汤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 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 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 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
制方 法则
《内经》十三方
1. 《素问·汤液醪醴论》: 汤 液 醪 醴
2. 《素问·腹中论》:
鸡矢醴
3. 《灵枢·痈疽》:
翘饮
4. 《素问遗篇·刺法论》: 小 金 丹

黄帝内经:素问第74章 至真要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74章 至真要大论

至真要大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翻译】黄帝问道:五运相互交和主岁,太过不及交替为用,我已经知道了。

六气分治一年中,主管司天在泉,其气来时是怎样的?【原文】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翻译】岐伯再拜而回答说:问的多么英明啊!这是自然变化的基本规律,人体的机能活动是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

【原文】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翻译】黄帝道:人体与司天在泉之气相适应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原文】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翻译】岐伯说:这是受自然规律所主宰的,是一般医生疑惑难明的。

【原文】帝曰:愿闻其道也。

【翻译】黄帝道:我要知道它的道理。

【原文】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翻译】岐伯说:厥阴司天,气从风化;少阴司天,气从热化;太阴司天,气从湿化;少阳司天,气从火化;阳明司天,气从燥化;太阳司天,气从寒化。

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确定其疾病。

【原文】帝曰:地化奈何?【翻译】黄帝道:在泉之气的气化是怎样的?【原文】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翻译】岐伯说:与司天同一规律,间气也是如此。

【原文】帝曰:间气何谓?【翻译】黄帝道:间气是怎样的呢?【原文】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翻译】岐伯说:分司在司天和在泉之左右的,就叫做间气。

【原文】帝曰:何以异之?【翻译】黄帝道:与司天在泉有何分别?【原文】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翻译】岐伯说:司天在泉主岁之气,主管一年的气化,间气之气,主一步(六十日多)的气化。

【原文】帝曰:善。

岁主奈何?【翻译】黄帝道:很对!一岁之中气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原文】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至真要大论—正治法

至真要大论—正治法
燥者
津液缺乏类汤
急者
拘急强直类疾病
缓:缓急解痉
芍药甘草汤、资寿解语汤、木瓜汤
散者
耗散、滑脱不禁类疾病
收:收敛固涩
牡蛎散、金锁固精丸
损者
虚损类疾病,如气虚等
温:温养补益
八味丸、四物汤、四君子汤
逸者
瘫痪、痿痹类疾病
行: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大活络丹、小活络丹
惊者
惊悸、惊风、抽搐类疾病
劫:劫夺法,如截疟
截疟七宝饮
发:发散,如发汗、透疹
麻黄汤、升麻葛根汤
劳者
虚损类病证
温:温养强壮
归脾汤、人参养营汤
结者
邪气、痰浊结聚类病证如结胸、流注
散:化痰散结
陷胸汤、指迷茯苓丸
开:开泄,如开宣肺气
止嗽散、桑杏汤
留者
宿食、停饮、蓄水、经闭等病证
攻:攻逐泻下
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薄:急下,如峻下逐水
十枣汤、抵当汤
平:安神镇静止惊
抱龙丸、朱砂安神丸
上之
病位在上者,如膈上痰涎
上:涌吐法
瓜蒂散、救急稀涎散
下之
病位在下者,如太阳蓄水
下:通利二便
五苓散、调胃承气汤
正治法应用举例
分类
病例
治法
方剂举例
寒者
表寒证或里寒证
热:辛温解表,温阳散寒
麻黄汤、四逆汤
热者
表热证或里热证
寒:辛凉解表,苦寒泻热
桑菊饮、黄连解毒汤
坚者
腹内坚硬有形的病证,如癥瘕、癖等
削:克伐推挡,活血化瘀
鳖甲煎丸、削坚丸
客者
六淫及其他外邪侵袭所致的病证,如风寒、风热、风湿、疟疾等
除:祛邪法,如祛湿
银翘散、九味羌活汤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4)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4)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4)原文至真要大论(4) 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

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

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此之谓也。

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

此之谓也。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

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夫气之生化,与其衰盛异也。

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

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

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

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

至真要大论精选版

至真要大论精选版

3
3、运用要点:
适 事 为 故
khk
4
二、反治法
从则反治: 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特殊方法, 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假象相同。适用于 病势较重、病情较复杂而某些证候与病机不一 致的病证,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
khk
5
内容:
寒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塞因塞用 热因热用 通因通用
khk
6
运用要点: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从药多少)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khk
7
三、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的治则
阴虚而热/阳虚而寒 背诵原文,并理解王冰注释。
khk
8
至 真 要 大 论
治则治法
khk
1
一、正治法
逆者正治:逆疾病征象而治的常规方法。即所选药物 的属性与疾病性质相反。适用于病情较单纯,不严重, 证候与病机一致的疾病,微者逆之。
khk
2
内容:
寒者热之 坚者削之 劳者温之 留者攻之 急者缓之 损者温之 惊者平之
khk
热者寒之 客者除之 结者散之 燥者濡之 散者收之 逸者行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分析病机旳注意事项
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强调详。
3、必先五胜
《医学纲目》:“总结一十九条之要 旨也……遗此十六字,犹有舟无操舟 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也。”
病机19条有旳要探求;病机19条中没 有旳也要仔细探求之 。
四.指导意义
1.提醒医生要全方面掌握病机旳主要性、以及 分析病机旳措施
瘛:抽
• 多种高热、闷瞀、抽搐诸证,多为火邪所致。
病机分析
邪热燔灼,热入心包,扰动心神, 风火相煽。 多见于瘟疫、温病、疔疮走黄等。
例外 不属于火旳瞀瘛;
产后虚证 小儿慢脾风 瘀血乘心
(9)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 禁:口噤 鼓:鼓颌 慄:寒慄 • 丧:丧失、不能 神:神明 守:守持 • 口噤、鼓颔战栗,如神明失守不能自控,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题解
至:最 。 真:精深。 要:纲要 。
至真要,最精深旳医学理论纲要。
病机旳概念 广义:病因+病位+病理+病性 狭义:病证发生、发展、变化旳机理
五藏病机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诸:各/多种 皆:全部 /多半 风:肝风内动 掉:摇 眩:眩晕
多种掉摇、眩晕等风气所致之证,多半为 肝之病。
病机分析:
肝主筋,开窍于目,肝经行于巅顶, 肝风内动则出现上述诸证。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 肝血不足, 血虚生风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龙胆泻肝汤
补肝汤
例外: 不属于肝风内动旳眩晕 无痰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阳气虚 髓海不足 血虚
(2)诸寒收引,皆屬於腎。
寒:内寒; 收:收缩、收引;拘急、引急
⒃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胕:腐 酸:酸楚 惊骇:神情惊骇不安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3)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3)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3)原文至真要大论(3) 帝曰:善。

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

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

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

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湿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

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

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

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

半,所谓天枢也。

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

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

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

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

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帝曰:善。

复已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

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复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

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

所谓火燥热也。

帝曰:治之何如?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

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

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

客主之胜复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

【精】至真要大论

【精】至真要大论

•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 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 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 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 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 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 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直,牙关紧闭等。项强,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4)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湿热损伤筋脉,故见此证,如《素问 生气 (4)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19)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凉。 (16)胕肿:皮肉肿胀溃烂。
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20)暴注下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急剧的腹泻。
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
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
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 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 心。
•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大凡热病,神 志昏乱,肢体抽搐,大多与火邪有关。瞀 ,昏糊也。瘛,抽搐也,《素问.玉机真脏 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人瘛。 又高 世轼曰:火,旧本讹心,今改。诸痛痒疮, 皆属于手少阳三焦之火。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
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 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 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 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 ,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 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 、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 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 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 ,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 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4
1
10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3)躁狂越:躁,手足躁扰,坐卧不宁 。狂,神志狂乱。越,言行举止,乖 乱失常。
(14)暴强直:暴,猝然。强直,筋脉拘 急,身体强直不能屈伸。
2021/2/4
1
11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 (16)胕肿:皮肉肿胀溃烂。胕,同“腐”。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
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2021/2/4
1
2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
,皆属于肾。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谓众多肢体搐 动震摇,头目眩晕之风类病症。
(2) 收引:指肢体蜷缩,屈伸不利的症状 。收,收缩。引,牵引,据急。
•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胕肿在《内经》屡见, 但含义不尽相同。如胕肿的胕,又通腐烂的腐,胕肿就是说皮 肉溃烂,又通跗,足跗的跗,就是足背肿。跗肿是指着足背肿 。又通浮,就是浮肿了。一按一个坑,那是浮肿。本条的胕肿 属于火邪。应视为“胕肿”,也就是疮肿,腐烂的肿。就前边 所说的“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那个,是由火热之邪引起阻 滞了经脉,气血不通,而出现胕肿。由于热扰心神,所以可以 出现“惊骇”火热之邪,特别容易扰乱神明。所以出现“惊骇 ”。火热之邪跟“胕肿”相联系的,所以可以出现“疼酸”, 气血不通畅,当然说我们前面讲《调经论》讲过,说“血气者 ,得温就可以消散”。但是真的热起来,也可以使它运行你乱 ,逆乱了就不调畅了。所以照样可以引起疼痛,不通的疼痛。 所以有“疼”,有“酸”,同时火热扰乱心神,还可以出现“ 惊骇”的症状。因此说,“多属于火”,常和火有联系。
2021/2/4
1
12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
(17)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 多种症状。转,身体左右扭转。反 ,角弓反张。戾,身曲不直,如犬 出户下。
(18)水液:指由体内排出的各种 液体。
(19)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透
明而寒凉。
2021/2/4
1
13
至真要大论
4302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
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 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 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 ,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 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 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 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 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7
Thank you!
2021/2/4
1
18
谢谢!
2021/2/4
1
9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说文》云 :“强急也”。病名,症见筋脉拘急,身体强 直,牙关紧闭等。项强,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湿热损伤筋脉,故见此证,如《素问 生气 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緛短为拘,弛长为痿”之类。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凡出现痉证项强、 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 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守病机,各司其属,有 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21)《大要》:古代医学文献名。
(22)各司其属:掌握各种病象的病机归属。司, 掌握。属,归属、隶属、主属,即病机。
2021/2/4
1
16
(23)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有此症当探 求其机理,无彼症亦应探其因,务求与病 机相契合。有者、无者,指与病机相应之 症有无。求之,探求、辨别。
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 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 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 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 ,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 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 、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 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 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 ,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 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 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 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 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 ,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 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2021/2/4
1
4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 属于脾。
2021/2/4
1
3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 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 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 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 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 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 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志昏乱,肢体抽搐,大多与火邪有关。瞀 ,昏糊也。瘛,抽搐也,《素问.玉机真脏 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人瘛。 又高 世轼曰:火,旧本讹心,今改。诸痛痒疮, 皆属于手少阳三焦之火。
(6)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大凡痛痒、疮
疡,病位多在心。痒,《说文》云:“疡
也。”又,高世轼曰:“火,旧本讹心,
今改。诸痛痒疮,皆属于手少阳三焦之火
。”可参 2021/2/4
1
7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 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 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 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 ,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2021/2/4
1
8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
(3)愤郁:此指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 症状。张介宾曰:愤,喘急也。郁,痞 闷也。
(4)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2021/2/4
1
5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凡由气机不 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 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 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 :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 ;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 热。
(20)暴注下迫:暴注,急剧的腹泻。下 迫,下利窘迫,即里急后重。
2021/2/4
1
14
•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 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 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 热”。属热邪次之,共有4条。
• 凡出现腹部胀满、大而拒按,胀满如鼓、肠鸣 有声,转筋反张、小便浑浊,呕吐泛酸、急泄 下坠之证,都与热邪有关。由于脾胃损伤,肝 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 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邪热炽盛,筋脉失养 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 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 急泄下坠等。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 证,当予明辨。
(24)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盛实者,当 责究其邪气致病情况;虚弱者,当责究其 正气不足的情况。盛者,邪气实;虚者, 正气不足。责之,追究、分析。
(25)必先五胜:需要掌握天之五气和人 之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五胜,五行之气 更替相胜,而人之五脏之气与之相应,故 常将两者联系起来。
2021/2/4
1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由湿邪引起
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
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
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
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
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2021/2/4
1
6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 心。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大凡热病,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