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合集下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课件

《素问至真要大论》课件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实践
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结合
通过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检测等手段相结合,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和客 观的依据。
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阐述的治则治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 治疗效果。
对未来的展望与启示
深入研究与发展
《素问至真要大论》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未来可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理论价值和 临床意义。
对全球医学的贡献
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为全球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 示和借鉴。
CHAPTER 06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争议 与批判
历史上的争议与批判
争议
历史上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的争议主 要集中在对其内容的理解与解释上。由 于该文献的语言较为晦涩,且涉及中医 理论体系,因此对其内容的解读存在分 歧。
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 络系统,负责气血运行和 信息传递。
脏腑经络与疾病
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会导 致各种疾病,通过调整脏 腑经络可以治疗疾病。
病因病机理论
六淫七情
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和喜、怒、忧、思、 悲、恐、惊七情是常见的 病因。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 的基本物质,其运行失常 会导致疾病。
其他贡献
除了《素问至真要大论》,张仲 景还著有《伤寒杂病论》、《金 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
书籍影响与地位
影响
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该书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四大经典”之一。
地位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是中医学习和研 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热的病机 ⑿诸胀腹大,皆属于熱。
胀:腹胀 腹大:腹部膨大
多种腹部胀大之证,多为热邪所致
内伤
病 机 分 外感热病 析
嗜食高粱厚味太过, 肥者令人内热,脾 胃热盛,气机壅滞。 痰湿蕴热,阳明壅滞。 邪热壅滞,阳明腑实。
疫黄膨胀 (急性黄色肝萎缩)
不属于热的胀、腹大
• 七情内伤 气胀 • 虫积 • 瘀血
⒃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胕:腐 酸:酸楚
惊骇:神情惊骇不安 多种皮肤肿胀疡溃,疼痛酸楚及惊 骇不宁之证,多为火邪所致。
病机分析: 火邪留连肉腠,腐肉酿脓,火邪 内扰神明. 流火・丹毒・搭背
[总结· 火]
火热:高热 热极动风(瘛)
热极似水(口禁鼓慄)
心神被扰(4条:惊骇・狂・神・瞀) 火性炎上(逆冲上) 火热留连肉腠,腐肉酿脓。
多种转筋拘挛,脊背反张,以及 分泌物、排泄物浑浊之证,多为热邪 所致。
病机分析 热极生风,筋脉失养;邪热煎熬津液。
• [案例] • 朱某, 女,3岁。1963年4月16日初诊 • 3天前发热、咳嗽,前医投杏苏辈未效, 转诊西医,诊为“上感”,注射青霉素 等,症未轻,病家乃转赴地区医院求医。 • 途中高热神昏、项强、角弓反张。 经地区医院门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 收院治疗,因经济困难,又转回家乡。
例:外寒 + 热结旁流,小便短赤 外感邪热、疫气
不属于火的禁鼓慄: 瘟疫渐复 寒邪直中 中恶 破伤风
(11)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逆:气机上逆 冲上:突然向上的趋势
呕吐、呕血、咳嗽、呃逆、嗳气 多种气逆上冲引发的呕、哕等证,多为火 邪所致。
病机分析:火性炎上,引动气机上逆
肝气上逆 肺气上逆 胃气上逆
1.五藏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共45页文档

素问·至真要大论共45页文档
素问·至真要大论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

------------------------------------------素问·至真要大论作者:佚名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

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

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帝曰:善。

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第七节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第七节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

第七節素問·至真要大論(節選) A型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其正确治法是A.清热法B.行气法C.补血法D.滋阴法E.健脾法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正确治法是A.辛热祛寒B.健脾祛湿C.辛温解表D.滋阴补肾E.温养阳气3.《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中“阴阳”是指A.表里B.寒凉法、温热法C.真阴、真阳D.寒药、热药E.气血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治病时对于“留者”,应该A.劫之B.攻之C.发之D.行之E.散之5.《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之法,可治哪种病证?A.寒邪束表所致无汗B.实邪内结所致大便不通C.湿热蕴结所致小便癃闭D.脾虚失运的痞满证E.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下列哪项不是正治法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坚者削之D.客者除之E.甚者从之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下列哪项不是反治法?A.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B.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C.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D.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汤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下述除哪一项外均是正治法?A.甚者从之B.微者逆之C.客者除之D.损者温之E.逸者行之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哪一项治法不属于反治法?A.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B.通脉四逆汤治疗假热证C.白虎汤治疗热厥证D.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E.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大便秘结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热者,应用:A.热之B.寒之C.除之D.开之E.薄之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寒者,应用:A.热之B.寒之C.除之D.开之E.薄之1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劳者,应用:A.热之B.温之C.平之D.浴之E.薄之13.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损者,应用:A.热之B.温之C.平之D.浴之E.薄之1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结者,应用:A.热之B.温之C.平之D.散之E.薄之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客者,应用:A.除之B.泻之C.攻之D.散之E.薄之1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燥者,应用:A.温之B.润之C.濡之D.泻之E.薄之1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急者,应用:A.温之B.润之C.濡之D.缓之E.行之1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散者,应用:A.收之B.润之C.濡之D.缓之E.降之1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逸者,应用:A.收之B.行之C.濡之D.散之E.降之20.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惊者,应用:A.潜之B.平之C.濡之D.散之E.和之2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坚者,应用:A.除之B.行之C.削之D.散之E.和之B型题A.“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重要性B.辨别内脏生克关系及病邪盛衰C.反治法的运用必须针对疾病的本质D.治病要针对人体的阴阳盛衰E.按五味所属而用药1.《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所谓求其属也”,强调2.《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强调A.表热病用荆芥薄荷B.真寒假热证用附子干姜C.阴虚火旺证用鳖甲知母D.真热假寒证用石膏知母E.表寒证用麻黄桂枝3.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是指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是指A.气虚便秘B.阳明腑实便秘C.热结旁流D.虚寒泄泻E.气虚自汗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的适应证是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的适应证是A.坚者B.客者C.留者D.结者E.散者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攻之法适用于: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收之法适用于:A.坚者B.客者C.燥者D.结者E.损者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散之适用于: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濡之适用于:X型题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以下为反治的运用: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寒因寒用E.塞因塞用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以下治法的实质是“其始则同,其终则异”: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通因通用D.寒因寒用E.塞因塞用。

至真要大论2

至真要大论2

三、阳虚阴虚之治 病热者→寒之而热→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病热者→寒之而热→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寒之而热 病寒者→热之而寒→ 病寒者→热之而寒→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四、寒、热证治疗
病证 真热 热 假热 虚热 真寒 寒 假寒 虚寒 治 热者寒之,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热因热用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 寒者热之, 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寒因寒用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法
一、正治法
治则 微 者 逆 之 具体治法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含 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削伐法治疗坚硬肿物 外邪侵犯,当驱除 外邪侵犯, 劳则伤气, 劳则伤气,用温补品 邪气内结用消散法 实邪停留, 实邪停留,用攻逐泻下法 津液亏乏, 津液亏乏,用濡润之品 义 举 麻黄汤治表寒 白虎汤治里热 鳖甲煎丸治疟母 羌治胜湿汤治痹证 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 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 抵当汤治瘀血 清燥救肺汤治燥咳 例
二、反治法 治则 具体治法 热因热用 甚 者 从 之 先 其 所 因 含 义 举 例
用热性药物治疗真 寒假热证 用寒性药物治疗 于内的泻利证
通脉四逆 汤治疗 戴阳证 白虎汤治 疗脉滑 而厥之里热证 补中益气 汤治疗 脾虚大便不通 大承气汤 治疗 “ 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
【原文】 原文】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 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 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 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 必已。帝曰: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 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 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 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 则其道也。 则其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经典选讲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宜章县中医医院范和平副主任医师【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子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子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土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解析]串讲原谅以前,先要明确两个概念,逆治(或称正治法)和从治法(或答反治法)。

逆治法指的是逆疾病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

从治法指的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

原文第一段的所有治法中全部讲的是逆治法,然而只有“甚者从之”例外,讲的是从治法。

按下来我们将一一论述,第一段主要讲的是逆治法,第二段讲从治法。

逆治法即“微者逆之”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是病证比较单纯不复杂的病证。

此处不仅小病轻病答为“微” ,若是病重俚没有再现分钟的也称为:“微”。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即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的偏性,而其之所以能治病,正是以其偏性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寒热虚实之偏,从而使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协调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而用温热的药物治疗服盛的寒证,以寒凉的药物治疗阳盛的热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伤寒杂病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伤寒杂病论

明《万病回春》
大凡头眩者,痰也 清晕化痰汤 治头目眩晕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川芎 白芷 羌活 枳实 南星 防风 细辛 黄芩。 气虚,加人参 白术; 有热,加黄连; 血虚,加川芎 当归 生姜
肥人头眩者,属气虚湿痰也 四君子汤 治气虚湿痰头眩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芪 川芎 陈皮 半夏 天麻 桔梗白芷 当归 甘草 生姜 枣
黄芩、白术、陈皮、竹茹和中止呕。俟症状缓解后, 加山萸肉、枸杞子、百合等,以增大滋补肝肾之比重, 乃阴中求阳也。
谢 李某 肾精
海 女 亏耗
洲 38岁 髓海

不足

李 瞿某 肝阴
斯 男 血不
炽 35岁 足

阳亢

生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桑叶 磁石 女贞子 黑芝麻 + 山萸肉、枸杞子
百合 黄芩 旱莲草 白术 陈皮 竹茹
菊花 刺蒺藜 蚕砂 防风 川芎 + 钩藤 全蝎 天麻
余少读景岳之书,专主补虚一说,遵之不 效。再搜古训,然后知景岳于虚实二字,认得 死煞,即于风火二字,不能洞悉其所以然也。
河间以火风立论也。 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 《内经》以肾虚及髓海不足立论也。 …… 如钩藤、玉竹、菊花,天麻柔润熄风之品 ,无不可于各方中出入加减,以收捷效也。
予尝治大虚之人,眩晕自汗,气短脉 微,其间有用参数斤而愈者,有用参十数斤 而愈者,有用附子二、三斤者,有用芪、术 熬膏近半石者,其所用方,总不离十全、八 味、六君子等。惟时破格投剂,见者皆惊, 坚守不移,闻者尽骇,及至事定功成,甫知 非此不可。
处方:半夏9克 天麻9克 白术12克 茯苓10 克 白芍12克 钩藤12克(后下) 杭菊花12克 枳实 10克 陈皮9克 竹茹12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甘草5 克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 至真要大论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正治法与反治法的定义,使 ,掌握正治法与反治法的定义, 用原则及运用. 用原则及运用. 2,掌握虚寒,虚热的病机与不同治 ,掌握虚寒, 法.
[题解 题解] 题解
至:极也 真:精微,精深 精微, 要:关键,切要 关键, 本文所论最为精深, 本文所论最为精深,最为重要
留者攻之:如用抵当汤治瘀血等. 留者攻之:如用抵当汤治瘀血等. 燥者濡之:如用清燥救肺汤治燥咳. 燥者濡之:如用清燥救肺汤治燥咳. 急者缓之:如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 急者缓之:如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 散者收之:如用牡蛎散止汗之类 散者收之: 损者温之:如用人参养荣丸治精气虚证等. 损者温之:如用人参养荣丸治精气虚证等. 逸者行之: 逸者行之:如用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之类.
《名医类案》 名医类案》
案三 石山治一人,年逾三十,病中满, 石山治一人,年逾三十,病中满,朝 宽暮急,屡医不效.汪诊视, 宽暮急,屡医不效.汪诊视,脉浮小而 弦,按之无力.曰,此病宜补.人参二 按之无力. 此病宜补. 白术,茯苓各一钱,黄芩,木通, 钱,白术,茯苓各一钱,黄芩,木通, 归尾,川芎各八钱,栀子,陈皮各七分, 归尾,川芎各八钱,栀子,陈皮各七分, 厚朴五分,煎服.初服略胀,久则宽矣. 厚朴五分,煎服.初服略胀,久则宽矣.
思考讨论 思考 讨论 1,何谓正治法与反治法?各举一例 ,何谓正治法与反治法? 加以说明. 加以说明. 2,如何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如何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诸热者而寒者取之阳" 诸热者而寒者取之阳"?

误治——苦寒泻热 寒之而热 苦寒泻热 误治 虚热 正治 正治——滋阴清热,壮水之主 取之阴 滋阴清热, 取之阴) 滋阴清热 壮水之主(取之阴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7)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7)原文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7)原文至真要大论(7) 太阳在泉的年份,寒气偏胜,天地之间,就呈现出凝肃惨厉的气象。

人易患少腹疼的病,牵引睾丸、腰脊,上冲心脘作痛,出血,咽痛,下巴颔肿。

黄帝道:讲得好!那么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凡是在泉之气,风气太过而伤于体内的,主药用辛凉之药,用苦味之药辅佐,用甘味缓解,用辛味来驱散风邪;热气太过而伤于体内的,主药用咸寒之药,用甘苦之药辅佐,用酸味收敛阴气,用苦药来发散热邪;湿气太过而伤于体内的,主药用苦热之药,用酸淡之药辅佐,用苦味药来燥湿,用淡味药来泄湿邪;火气太过而伤于体内的,主药用咸冷之药,用苦辛之药辅佐,用酸药收敛阴气,用苦药来发散入邪;燥气太过而伤于体内的,主药用苦温之药,用甘辛之药辅佐,用苦味之药泄热;寒气太过而伤于体内的,主药用甘热之药,用苦辛之药辅佐,用咸味之药来泻泄,用辛味之药来温润,用苦味之药来坚实。

黄帝道:讲得好!天气变化时,又怎样呢?岐伯说:厥阴司天,风气偏胜,天空就会尘浊不明,云物被风气鼓荡而纷乱,寒天而行春令,流水不能冻冰。

人就易患胃脘当心处疼痛,上撑两胁,膈咽阻塞不通,饮食不下,舌根僵硬,食后就呕吐,冷泄腹胀,溏泄,以及气结成瘕,小便不通等病。

蛰虫藏于土中而不去。

这些病的根本是在脾脏。

如冲阳脉绝,那是胃气已败,就会死亡而不能治愈。

少阴司天,热气偏胜,闷热,大雨将至,君火行其政令。

人就易患胸中烦躁而热,咽干,右胁痞满,皮肤疼痛,寒热咳喘等病,由于火热甚而大雨至,唾血,便血,鼻出血,喷嚏,呕吐,小便变色,甚则疮疡浮肿,肩、背、臂、上臂及缺盆等处疼痛,心痛,肺胀,腹大而满,气喘咳嗽,这些病的根本是在肺脏。

如尺泽脉绝,那是肺气已败,就会死亡而不能救治。

太阴司天,湿气偏胜,就会阴沉之气密布,雨水太多,反使草木枯槁。

人就易患浮肿,骨痛阴痹,阴痹这种病按之不知痛处。

腰脊头项疼痛,时常眩晕,大便困难,阴气不能运化,饥饿不愿吃东西,咳唾就有血,心不安宁像悬空一样,这些病的根本是在肾脏。

至真要大论精选版

至真要大论精选版

3
3、运用要点:
适 事 为 故
khk
4
二、反治法
从则反治: 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特殊方法, 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假象相同。适用于 病势较重、病情较复杂而某些证候与病机不一 致的病证,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
khk
5
内容:
寒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塞因塞用 热因热用 通因通用
khk
6
运用要点: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从药多少)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khk
7
三、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的治则
阴虚而热/阳虚而寒 背诵原文,并理解王冰注释。
khk
8
至 真 要 大 论
治则治法
khk
1
一、正治法
逆者正治:逆疾病征象而治的常规方法。即所选药物 的属性与疾病性质相反。适用于病情较单纯,不严重, 证候与病机一致的疾病,微者逆之。
khk
2
内容:
寒者热之 坚者削之 劳者温之 留者攻之 急者缓之 损者温之 惊者平之
khk
热者寒之 客者除之 结者散之 燥者濡之 散者收之 逸者行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分析病机旳注意事项
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强调详。
3、必先五胜
《医学纲目》:“总结一十九条之要 旨也……遗此十六字,犹有舟无操舟 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也。”
病机19条有旳要探求;病机19条中没 有旳也要仔细探求之 。
四.指导意义
1.提醒医生要全方面掌握病机旳主要性、以及 分析病机旳措施
瘛:抽
• 多种高热、闷瞀、抽搐诸证,多为火邪所致。
病机分析
邪热燔灼,热入心包,扰动心神, 风火相煽。 多见于瘟疫、温病、疔疮走黄等。
例外 不属于火旳瞀瘛;
产后虚证 小儿慢脾风 瘀血乘心
(9)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 禁:口噤 鼓:鼓颌 慄:寒慄 • 丧:丧失、不能 神:神明 守:守持 • 口噤、鼓颔战栗,如神明失守不能自控,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题解
至:最 。 真:精深。 要:纲要 。
至真要,最精深旳医学理论纲要。
病机旳概念 广义:病因+病位+病理+病性 狭义:病证发生、发展、变化旳机理
五藏病机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诸:各/多种 皆:全部 /多半 风:肝风内动 掉:摇 眩:眩晕
多种掉摇、眩晕等风气所致之证,多半为 肝之病。
病机分析:
肝主筋,开窍于目,肝经行于巅顶, 肝风内动则出现上述诸证。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 肝血不足, 血虚生风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龙胆泻肝汤
补肝汤
例外: 不属于肝风内动旳眩晕 无痰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阳气虚 髓海不足 血虚
(2)诸寒收引,皆屬於腎。
寒:内寒; 收:收缩、收引;拘急、引急
⒃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胕:腐 酸:酸楚 惊骇:神情惊骇不安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剂。
此方服至11月8日,手颤抖明显减轻, 书写字迹
基本清晰,画直线及弧线已无锯齿形状。食欲、睡眠
好转。
上方加减配制水丸,以巩固疗效,带药赴欧洲某
国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病例2] 杨某,男,26岁,1989年3月20日初诊。该病例
为笔者在内蒙某地指导学生实习时经治。患者来诊时腰 脊佝偻疼痛,两胁胀痛不舒。抠偻之状,腰弯成约150度 角,呈“脊以代头”之状。行动困难,迈门坎亦须转动 全身。形体削瘦,脉弦细,舌苔薄白。
进入掌握病机方法
(二)病机十九条
1 、五脏病机: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皆……” 译作:“一般……多属……”。
一般表现为抽搐、眩晕的风证, 多属肝的病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肝阳上亢 热极生风 血虚生风 肝肾阴虚
阳盛 阴虚
病例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Biblioteka 肝风内动返回结构图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心血不足,血燥生风
病例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返回结构图
返回
(6)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一般厥逆的病证,以及二便不 通或失禁的病证,多属于下焦元气 的病变。
肾阳虚衰
肾气虚而厥逆 膀胱气化不利 肾气不固则泄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返回结构图
(7)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指肢体萎缩废用、气喘、呕吐等 症,多属于上焦肺胃的病变。
病机: 肺胃虚弱不能化生或敷布津液。 肺胃之气上逆而不能降。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返回结构图
2、六气病机
(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一般热证而见神志昏乱,抽搐 痉挛症状,多属化火的病变。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2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2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2第三节:药物的质量与季节气候、采集时间的关系【原文】帝曰:其主病(1)何如?歧伯曰:司岁备物(2)则无遗主(8)矣。

帝曰:先岁物(4)何也?歧伯曰:天地之专精(5)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歧伯曰司气者主岁同(6),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7)何谓也?歧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8)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9),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藏害(10)何谓?歧伯曰:以所不胜命之(11),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12)。

帝曰:善。

平气(13)何如?歧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4)。

正者正治,反者反治(15)【详解】(1)主病“主病”,张志聪注“主病,谓主治病之药物。

”此处是讨论药物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其主病何如”一句,是承前句而问。

前句言“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这里是问“谨候气宜”与治疗的关系。

因为前节中已经提出“五味五色所生”与气候变化密切关,而五味五色又与五藏密切相关,药食产生的气候环境与药食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也就与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

由于如此,所以王冰注谓:“言采药之岁也。

”意即此节主要是谈药物的质量与季节气候、采集时间的关系问题。

(2)司岁备物“司”,即职司、主管之意,亦可作为作用来理解。

“司岁”,意指在一年气候变化中起主要作用者。

由于各个年份的气候变化不尽相同,所以对谷物、药物产生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备物”,即准备药物“司岁备物”句,意即药工必须根据不同年份气候变化特点来采集应时产生的药物王冰注:“谨候司天地所生化者,则其味正,当其岁也。

故彼药工,专司岁气所收药物”张介宾注:“天地之气,每岁各有所司,因司气以备药物,则主病者无遗矣。

如顾阴司岁则备酸物,少阴少阳司岁则备苦物,太阴司岁则备甘物,阳明司岁则备辛物太阳司岁则备咸物,所谓岁物也,岁物备则五味之用全矣。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3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3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3第四节:南北政之年与人体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原文】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1) 阴之所在寸口何如(2)?歧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8)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4);厥阴在泉,则右不应(5)太阴在泉,则左不应(6)。

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7)厥阴司天,则右不应(8)太阴司天,则左不应(9)。

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10)。

帝曰:尺候如何(1?歧伯日: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12)三阴在上,则尺不应(13)。

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14)三阴在泉,则尺不应(15),左右同(16)。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17),此之谓也。

帝曰:善。

【详解】(1)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论言”,此处是指《灵枢·禁服篇》所言。

《禁服》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原文是指人迎脉与寸口脉之所主以及其盛衰大小与季节气候之间的关系。

意即人迎脉(颈动脉搏动处)的搏动变化与“腑”有关,因为“阳者主腑”(《灵枢·终始》);人迎脉属阳脉,腑为阳,阳在外,因此原文谓“人迎主外”寸口脉(桡动脉搏动处)的搏动变化与脏有关,因为“阴者主脏”(《灵枢·终始》),寸口脉属阴脉,脏为阴,内为阴,因此原文谓“寸中主中”。

人迎与寸口,虽然一个在颈部,一个在腕部,但两处脉搏是相应的,搏动是一致的,所谓“两者相应,俱往俱来”。

人迎脉与寸口脉在大小上基本相等,但与季节变化有关。

人迎属阳脉,阳气盛时,人迎脉偏大。

每年春夏季阳气偏盛,所以春夏季人迎脉较寸口脉偏大。

反之,寸口属阴脉,阴气偏盛时,寸口脉偏大。

秋冬季阴气偏盛,所以秋冬寸口脉较人迎脉偏大。

因此,经文谓:“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日平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節素問·至真要大論(節選) A型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其正确治法是
A.清热法
B.行气法
C.补血法
D.滋阴法
E.健脾法
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正确治法是
A.辛热祛寒
B.健脾祛湿
C.辛温解表
D.滋阴补肾
E.温养阳气
3.《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中“阴阳”是指
A.表里
B.寒凉法、温热法
C.真阴、真阳
D.寒药、热药
E.气血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治病时对于“留者”,应该
A.劫之
B.攻之
C.发之
D.行之
E.散之
5.《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之法,可治哪种病证?
A.寒邪束表所致无汗
B.实邪内结所致大便不通
C.湿热蕴结所致小便癃闭
D.脾虚失运的痞满证
E.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
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下列哪项不是正治法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坚者削之
D.客者除之
E.甚者从之
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下列哪项不是反治法?
A.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
B.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
C.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
D.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
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汤
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下述除哪一项外均是正治法?
A.甚者从之
B.微者逆之
C.客者除之
D.损者温之
E.逸者行之
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哪一项治法不属于反治法?
A.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B.通脉四逆汤治疗假热证
C.白虎汤治疗热厥证
D.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
E.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大便秘结
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热者,应用:A.热之
B.寒之
C.除之
D.开之
E.薄之
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寒者,应用:A.热之
B.寒之
C.除之
D.开之
E.薄之
1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劳者,应用:A.热之
B.温之
C.平之
D.浴之
E.薄之
13.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损者,应用:A.热之
B.温之
C.平之
D.浴之
E.薄之
1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结者,应用:A.热之
B.温之
C.平之
D.散之
E.薄之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客者,应用:A.除之
B.泻之
C.攻之
D.散之
E.薄之
1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燥者,应用:A.温之
B.润之
C.濡之
D.泻之
E.薄之
1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急者,应用:A.温之
B.润之
C.濡之
D.缓之
E.行之
1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散者,应用:A.收之
B.润之
C.濡之
D.缓之
E.降之
1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逸者,应用:A.收之
B.行之
C.濡之
D.散之
E.降之
20.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惊者,应用:
A.潜之
B.平之
C.濡之
D.散之
E.和之
2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经文,属坚者,应用:A.除之
B.行之
C.削之
D.散之
E.和之
B型题
A.“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重要性
B.辨别内脏生克关系及病邪盛衰
C.反治法的运用必须针对疾病的本质
D.治病要针对人体的阴阳盛衰
E.按五味所属而用药
1.《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所谓求其属也”,强调
2.《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强调
A.表热病用荆芥薄荷
B.真寒假热证用附子干姜
C.阴虚火旺证用鳖甲知母
D.真热假寒证用石膏知母
E.表寒证用麻黄桂枝
3.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是指
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因寒用是指
A.气虚便秘
B.阳明腑实便秘
C.热结旁流
D.虚寒泄泻
E.气虚自汗
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的适应证是
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的适应证是
A.坚者
B.客者
C.留者
D.结者
E.散者
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攻之法适用于: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收之法适用于:A.坚者
B.客者
C.燥者
D.结者
E.损者
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散之适用于:
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用濡之适用于:
X型题
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以下为反治的运用:
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寒因寒用
E.塞因塞用
2.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的治法中,以下治法的实质是“其始则同,其终则异”: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通因通用
D.寒因寒用
E.塞因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