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重点语句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10句精华,一生受用,值得珍藏!

《黄帝内经》10句精华,一生受用,值得珍藏!

《黄帝内经》10句精华,一生受用,值得珍藏!1.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素问·调经论》心脏的作用是用来蕴含着神。

肺部的作用是蕴含着气。

肝脏的作用是蕴含着血。

脾的作用是蕴含着形体,肾的作用是蕴含着身体的志。

五个器官都有着各自的分工。

因而形成了体型。

2.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素问·经脉别论》全身的小静脉中的精气,会逐渐流入到大的经脉中,全身经脉都和肺部相连。

因此,全身的经脉最终会归入肺部,肺部在将所有的精气运输到全身的表皮。

3. 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黄帝内经》形气都过盛但脉气不足的会死亡,如果脉气过盛但形气不足的会生存。

4.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

——《素问·平人气象论》如果脉搏变化与阴阳变化相一致,疾病容易治愈;如果脉搏变化与阴阳变化相反,疾病就难以治愈。

5. 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黄帝内经》圣人所制定的法则,一定是与自然相应和的。

所以天有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6.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灵枢·营卫生会》水谷进到人的身体够,先经过脾胃,讲过分解后,传入到肺部,在经过肺部的作用,将水谷营养散布于全身,从而使得五脏六腑都得到所需的营养。

7.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身体内正气强劲,外部的邪气便不会进入,便不会发生疾病。

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身体,那是源于身体内的正气衰弱。

8.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灵枢·本神篇》有智慧的人养生,一定会顺应四时的变化,从而去适应寒暑。

不会过于的喜怒,能够良好的适应环境,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

调剂刚柔,使得刚柔相互调剂。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根本,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有十句话被认为是其最精髓之处,下面将逐一详细探讨。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这句话强调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从自身的身体健康出发,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平凡的细节,关注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2. “大道至简” –《黄帝内经·素问·六气通天论》这句话表明了医学理论的简洁性和内在的原则性。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和整个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统一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简单而明确的。

通过研究这种规律,我们可以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3.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提出了阴阳观念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指代了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通过对阴阳的理解,可以把握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从而通过调节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五脏六腑,皆有职守”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脉原则》这句话强调了人体内脏器官的重要性和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的特定职责,只有当这些脏器正常运行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对人体脏器的认识和调节非常关键。

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这句话指出了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体的气机不畅。

当外邪入侵时,如果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受到侵害,产生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6. “形气孤危,著于寒暑”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离合论》这句话指出了人体形体和气血的脆弱性与环境的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对寒暑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受到极端的气温刺激,容易导致身体的机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黄帝内经那句话最经典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黄帝内经那句话最经典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那句话最经典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里面有许多经典的句子很受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的一些黄帝内经经典句子,欢迎大家参阅黄帝内经中的经典语录,盼望大家喜爱。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精选篇)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静,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

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注意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5."假如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推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伤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就是说:心情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行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行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

春三月:应晚睡早起,闲逛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难过;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静,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

"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

黄帝内经100句

黄帝内经100句

黄帝内经100句1.人者,天地之镇也。

(灵枢·玉版)2.生之本,本于阴阳。

(索问·生气通天论)3.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索问·宝命全形论)4.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灵枢·灵枢·逆顺)5.夫精明五色者。

气之华也。

《索问·脉要精微论》6.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

(灵枢·口问)7.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索问·厥论)8.凡治病必察其下。

(索问·五脏别论)9.五脏者,皆禀气于周,周者五脏之本也。

(素问·玉机真脏论)10.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台也。

(素问·痹论)11.周不和则卧不安。

(索问·逆调论)12.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索问·本病论)13.形寒意饮则伤肺。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14.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索问·奇病论)15.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刺节真邪)16.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 素问·咳论)17.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灵枢·海论)18.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19.气味,辛甘发敢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索问·阴阳应象大论)2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索问·咳论)21.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 (素问·太阴阳明)22.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23.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灵枢·口间)24.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灵校·师传)25.育织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素问·生气通天论)2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五十句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五十句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五十句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典。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是黄帝内经中的五十句经典语录,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1.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 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2. '生气以为文,死气以为质' - 表明气的流动与生命活力息息相关,并且强调了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3. '不知者不知,知者不言' - 意味着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和体验,而不是空谈和炫耀。

4.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强调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

5. '心为君,脾为相,肝为将,肺为卫,肾为主' - 揭示了五脏六腑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导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6. '宜怀大虑而少烦小事' - 提醒人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计划,不要为琐事而烦恼。

7. '贵在知足' - 强调要满足于现状,不要贪婪和不满足。

8. '喜怒哀乐,志意安宁,遇事不惊' - 强调情绪稳定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9.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意味着事物的双重性,提醒人们要正确使用和掌握事物。

10. '不善治者不足信' - 强调了专业能力和经验对医生和治疗的重要性。

11. '阴阳相推而为天人' - 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12.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养生' - 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保持身体健康。

13. '疾病者,先其络,后其脏' - 提醒人们要注重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14. '心病生于忧患,止于欢喜' - 强调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的10句精华,养生原典,建议每天读一读!

《黄帝内经》中的10句精华,养生原典,建议每天读一读!

《黄帝内经》中的10句精华,养生原典,建议每天读一读!《黄帝内经》中的10句精华,养生原典,建议每天读一读.1.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五脏化生成五液,心脏主要化生出汗液,肝脏主要化生出泪液,肺脏主要化生出涕液,肾脏主要化生出唾液,脾脏主要化生出涎液。

2.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不好的嗜好是不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睛,淫邪之事业不能够蛊惑他们的内心。

无论是愚笨还是有智慧,有贤德还是低下,都不能够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这样才是符合养生之道。

3.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过久视物伤血,过久躺卧伤气,过久坐伤肉,过久站立伤骨,过久行走伤筋,这就是五劳所伤。

4. 五藏者,故得六腑互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

所说的五脏,自然包括与其相表里的六腑,还有经络所联系的支节,受邪后各有虚实。

其病所在的部位,随具体情况而调治。

5.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所说的真气,是指接受的自然界清气,与水谷之气相并合,起着充养人身作用的一种气。

6.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

清气无法上升而滞于下,便会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如果胃中的浊气在上塞在,便会产生胃胀等疾病。

7. 睛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灵枢·脉度》眼睛的色彩,脸部的五色,是五脏精气在外部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8.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素问.皮部论》络脉气血不足,经脉气血有余,其表现为脉口部位热而尺肤皮寒,发生在秋冬为逆,发生在春夏则为顺,治疗时可泻经灸络。

9.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中焦出自胃部的上面,经过脾胃吸收营养精华之后,化生为营气和津液经过经脉汇集在肺部,并且通过呼吸,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之后,化而为血。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1、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

3、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4、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5、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6、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

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7、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8、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9、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0、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1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

12、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

1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4、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1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7、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8、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19、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20、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2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帝内经的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的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的经典句子1.养生之道,相去甚远。

2.天地之道,大其言矣。

3.无病上医,病已下药。

4.上工骨不可补,解其结,续其绳。

5.圣人医世不医身,治未病,不治已病。

6.用针者必调气。

7.反颇乃通也,以通则和,和则能久。

8.非其材不能胜其教,非其道不能传其器。

9.石在床外,路宾仰之;草在泰山外,马驱鸣之。

10.天地之间,物之间,人之间,物有精气,人亦有之。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君子之道,审定与是非也。

13.奇矣哉,吾知道之真,谓人生一者死,谓人行死之道而生。

14.道者万物之奠。

15.始于足下,止于顶项。

16.脉为阳者,以左为右,脉为阴者,以右为左。

17.精气为命。

18.邪之所胜,其气必虚。

19.心者,邪之所伏之府也。

20.若人脏热者不能使虚劲内攘轧之,虚邪转臼连着之。

21.养心莫喜,养心莫怒,心安即和。

22.心安即智,心和即福,心喜即寿。

23.怀喜人,怀恶人,者寿。

24.血气和为喜,不和为恶。

25.心喜和,则气血自和,营卫之气舒;不和,则气血自鸣,营卫之气不舒。

26.心喜和,则荣卫自安而不动;不和,则荣卫自失而不守。

27.不和则寿者,年五十之前也。

28.心合神安则以之自悦,骨肉节利则使之自乐。

29.复为我起淳淳,从容出淳淳。

30.执一之道,与民亲。

与民亲,天下之民莫不爱。

31.持一之心,观万象。

观万象,天地人神之道无不集也。

32.止则无有不止。

3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其法则全,其神则灵。

34.是故圣人之养生也,法于阴阳,四时五行之变化也。

35.夫上古圣人之知命也,法于自然。

36.帝曰:人犯怒伤肝,是谓肝犯,何以知之?岐伯曰:怒伤冲,冲者生病也。

37.怒则血气直上,而阳气上争,阴气下伏。

38.人者,天地之间也,禀乎天地之气而生也。

39.天生寒热,人生寒热。

40.五运六气,所以岁寒温凉,天之常也,人亦应之也。

41.医道源远历史悠久,黄帝内经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42.四气调神,五味调众。

43.房室之病,必先其易也。

《黄帝内经》必背条文

《黄帝内经》必背条文

《黄帝内经》必背条文一、阴阳五行学说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2)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3)水为阴,火为阳。

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5)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6)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

其信然乎?(7)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黄帝内经》的经典名句

《黄帝内经》的经典名句

《黄帝内经》的经典名句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2、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3、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4、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5、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6、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7、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8、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9、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10、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11、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12、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13、阳化气,阴成形。

14、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15、阳加于阴谓之汪16、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7、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

1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0、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2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2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23、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24、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25、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26、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27、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28、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29、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30、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31.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32、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33、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34、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35、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36、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7、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学习资料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学习资料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导读:本文是关于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阳化气,阴成形。

2、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3、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5、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9、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

10、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11、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2、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3、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14、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15、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敌治未乱。

1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7、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8、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19、以妄为常,神光不圆,同气异形,形弱气虚。

20、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22、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5、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6、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27、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2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29、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32、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33、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4、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35、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医宝典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精髓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与推崇。

以下是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一起来了解一下:1.“治病之道在于灸,发病之候须穴道。

”(《素问·生气通天论》)这句话表达了灸疗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穴位的关键作用,将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作为医生不可或缺的技能。

2.“人有先天之精,与受之气候,维持其命。

”(《素问·灵兰秘典》)这句话表明了人类生命的基本生理机制,在强调环境因素对生命的影响的同时,也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素问·五常政大论》)这句话强调了我国古代医学理论所依据的基础原则,阴阳平衡,强调了术数治病的艺术。

人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进行调养身体。

4.“不治已病,而使未病。

”(《素问·五常政大论》)这句话表明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预防胜于治疗,强调了预防、调理和保健的作用。

积极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调节情绪,都是预防发病的关键。

5.“治未病者,要在于调养形神,以扶本益元。

”(《素问·上古天真论》)这句话强调了调节身体能量平衡和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理论支持保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概念。

6.“病在脏腑,治疗要这法,研究病因,明确治疗策略。

”(《素问·血气形志篇》)这句话表明了疾病起源于人体内部,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刺激。

因此,治疗应该专注于根源。

这个观点强调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不同之处。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基本原因,而西医注重的是病理学的症状。

7.“道生之,物成而名立。

”(《素问·灵兰秘典》)这句话表达了通常生命的基本原理,即自然的整个过程、营养的在体形成,从而可以独立存在并发展自己持续的“生命力属性”。

8.“采用葛巾,谷糠之间,民食于此,保寿无疆。

黄帝内经金句100句

黄帝内经金句100句

黄帝内经金句100句1.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2.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4.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5.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6.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7.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素问·宝命全形论)8.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9. 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

是谓得时而调之。

(素问·八正神明论)10.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11. 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12. 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13.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

14.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5.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灵枢·九针论)16.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导读:本文是关于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阳化气,阴成形。

2、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3、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5、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9、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

10、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11、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2、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3、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14、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15、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敌治未乱。

1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7、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8、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19、以妄为常,神光不圆,同气异形,形弱气虚。

20、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22、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5、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6、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27、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2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29、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32、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33、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4、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35、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选读》重点背诵

《黄帝内经·选读》重点背诵

中医经典背诵《黄帝内经》(选读)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律,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条文,说明人体阴阳的升降失常主要表现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治疗脾胃病应当注重升清降浊,并附典型病例,体现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也说明了重温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6、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7、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黄帝内经:15句精华

黄帝内经:15句精华

黄帝内经:15句精华1.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自出生就具备了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2.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尚未发生病症时就开始进行预防,而非在病症发生后才进行医治。

3.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胃气不能循着正常的通道下行,睡觉就不安稳。

4.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素问·本病论)人如果饮食不节制、过度劳累就会损伤脾。

5.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之气,都依靠胃腑的精气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之本。

6.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素问·痹论)五脏与筋、脉、肉、皮、骨是内外相应的。

病邪在体表上久留不去,就会侵入它所对应的内脏。

7.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调经论)阳虚就会生外寒,阴虚就会生内热,阳盛就会生外热,阴盛就会生内寒。

8.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灵枢·口问)心神会被伤悲、哀苦、烦愁、忧伤之情所牵动,心神不安就会对五脏六腑都产生影响。

9.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精源自饮食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但蓄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损。

10.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五脏各有其所化生的水液:心脏主化生汗液,肝脏主化生泪液,肺脏主化生涕液,肾脏主化生唾液,脾脏主化生涎液。

11.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肝主筋,筋感受风则拘急,所以厌恶风;心主血脉,高热则损伤血脉,所以厌恶热;肺主气,遇寒则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所以厌恶寒;肾属水,性喜润泽,所以厌恶燥;脾属土,性喜干燥,所以厌恶湿。

12.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食物进入胃后,按各自的属性而分别归入与之相合的脏腑。

酸味属木,入于肝,辛味属金,入于肺,苦味属火,入于心,甘味属土,入于脾,咸味属水,入于肾。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1、“视无常,听无声,思无欲,情无穷;立而行之,毋违其理,
定乎天道”
2、“调和万物,以太极为本,乃可观其运;理乎五行,乃可定其位”
3、“知行合一,才可以动;安心立命,则可以长”
4、“病在灵枢,离在五脏;当先立命,以正阳气”
5、“以正经脉,而灭病疾;以和气血,而调神机”
6、“六气相治,应四时变;五病治之,尽在三经”
7、“不可久寒,宜令温暖;不可久热,宜令凉明”
8、“食宜有度,以正五谷;心宜定卧,以调神明”
9、“精微小虑,可识大义;治未病时,以免大灾”
10、“古人云:‘不明管外,不调管中’,是以知之者,难病而轻得”。

《黄帝内经》条文精选

《黄帝内经》条文精选

《黄帝内经》条文精选
《内经》条文精选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膳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4.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黄帝内经中的名句

黄帝内经中的名句

黄帝内经中的名句: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重点语句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2、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3、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
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5、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6、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

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

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

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7、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

肝合胆,明者,中精之府。

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

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

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灵枢·本输第二》
8、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毛皮。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

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9、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灵枢·大惑论第八十》
10、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畦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洩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
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灵枢·决气第三十》
11、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2、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