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一)----马有煜

合集下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文档资料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文档资料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含义: 脏 上:指人体上部的脏腑,包括肺、心、胃等。 多种痿病、喘促、呕吐诸证大都为上部的病变。
腑 病机: 病 肺居上焦,司宣发,若肺热津伤不但可致痿躄,而 机 且会累积心肝脾肾四脏进而导致脉痿、筋痿、肉痿、骨
痿等病;肺主气司呼吸,肺失宣降则发为喘促;胃虽居 中焦,但其上口气通于胸中而位连上焦,阳明胃腑,以 降为顺,若胃气不降,转而上逆,食物自胃上口而出, 是为呕吐。故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含义: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热 含义: 的 病
转反戾:转,扭转;反,角弓反张;戾,身曲不直。转 反戾,指筋脉扭转、角弓反张、腰身屈曲等各种病态。 水液:主要指小便,亦可包括痰、涕、涎、唾、汗、白 带等其他由人体排出的液体。
机 机理:
热性燔灼,易伤津血,津血受伤,筋脉失养,弛张 失度则见筋脉扭转,角弓反张,身体屈曲不直等症。热 盛煎熬津液,则见小便、痰、涕、白带等物黄赤浑浊。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火 的 病
含义: 胕肿:胕,通腐。腐肿,即疮疡肿溃。 多种疮疡肿溃、疼痛酸楚及惊骇不宁的证候,大多 属于火邪所致。
机 机理:
火为阳邪,易伤阴血,易扰心神。若火邪壅遏于局 部,灼伤皮肉筋脉,导致血瘀肉腐,则患处红肿溃烂, 疼痛酸楚;若火邪内迫脏腑,扰及心神则惊骇不宁。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脏 腑 病 机
含义: 收引:收,敛也;引,急也。收引谓筋脉敛缩牵引拘 急。 多种身体蜷缩,四肢牵引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 寒性病证,大都属于肾的病变。 机理: 肾主藏精,为水火之宅。若肾病而阳气受损,温 煦无力,则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温养,可致筋脉 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三)----马有煜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三)----马有煜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三)----马有煜四、少阳之复【原文】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爇,介虫乃耗。

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

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

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

甚则入肺,咳而血泄。

尺泽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耎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之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

【串讲】少阳之复,是因为金胜木,木生火,火复胜金,所以相火为复气。

其气候物候是“大热将至,枯燥燔爇,介虫乃耗。

”。

大热气候到来,酷热如火燃,发生干旱枯燥的灾情,龟类介虫于是不适应而耗损。

提示相火比君火更烈,火复胜金的危重病更容易发生。

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五:1、热极动风:“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

”风火伤肺金而水道不通条则咳嗽,鼻衄血,小便艰涩,恶风。

火极动风则惊骇,手足抽搐,心热烦躁。

风火逆于头面,则面垢如浮尘,目系动抽掣。

2、相火犯胃:“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

”胃火内发,上为口腔糜烂,气逆呕吐,甚至胃出血,吐血,便血。

3、少阳疟疾:“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

”寒热往来,发作有定时,即“发而为疟”。

初起在皮毛,恶寒鼓颔颤栗,寒极反热,热邪损伤咽喉络脉,血液耗损,口渴饮大量水浆。

4、湿热黄疸:“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

”相火湿热内蕴,发露于外,身黄、目黄、尿黄而带赤色,为急性黄疸病的证象。

黄疸病切忌发渴,如果渴饮大量水浆,加重湿热病邪,少气脉濡,传变为身体浮肿。

5、火刑肺金:“甚则入肺,咳而血泄。

尺泽绝,死不治。

”黄疸病传变身体浮肿,腹大如鼓,伴见呼吸急促,咳喘出血,为病邪入肺,尺泽脉气绝必死。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在肘横纹挠侧动脉应手处。

治疗药法:“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耎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之不远热,无犯温凉。

【精】至真要大论

【精】至真要大论

•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 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 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 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 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 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 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直,牙关紧闭等。项强,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4)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湿热损伤筋脉,故见此证,如《素问 生气 (4)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19)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凉。 (16)胕肿:皮肉肿胀溃烂。
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20)暴注下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急剧的腹泻。
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
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
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 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 心。
• (5)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大凡热病,神 志昏乱,肢体抽搐,大多与火邪有关。瞀 ,昏糊也。瘛,抽搐也,《素问.玉机真脏 论》云: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人瘛。 又高 世轼曰:火,旧本讹心,今改。诸痛痒疮, 皆属于手少阳三焦之火。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
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 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 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 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 ,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 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 、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 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 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 ,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 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七)----马有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七)----马有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七)----马有煜第五节审察郁发复气阴年气化不及,有胜复之气;阳年气化太过,也有胜复之气。

但阴年的胜复之气与阳年的胜复之气根源有所不同,本节主要论述阳年的郁发复气。

【原文】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也?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串讲】气化辨证论治是十分精细的,精细微妙之处,在于审察运气相临的郁发复气。

1、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句意即五运的气化加临于司天岁气,有没有复气发生?在论述运气常数里,我们已经知道,凡属阴年都有“××胜复同”,胜复邪气来自岁气或间气,而且复气是不及中运所生的下一代子气。

如木运不及,金胜木,木生火,火复胜金,火是木运所生的下一代子气。

而凡是阳年,只有太过中运的邪胜气化的描述,如太角木运,“其变振拉摧拔”,没有复气的描述。

那么,阳年究竟有没有复气呢?故有“五运之气亦复岁乎”之问。

答案是肯定的。

阳年的胜气是中运之气,中运乘胜岁气,岁气被抑制而气郁,郁极发作起来,就变为郁发复气,所谓“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表明阳年的复气是郁气本身,不是郁极所化生的下一代子气。

这与阴年的复气来源是有区别的。

2、太过不及,其发异也:为什么运气相临的复气待时而作呢?这是因为“五常之气”即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所以胜复之变化有差异。

太过阳年,中运属太,太角木运,太徵火运,太宫土运,太商金运,太羽水运。

司天也属太,或者是少阴君火司天为太徵,或者是少阳相火司天为太徵,或者是太阳寒水司天为太羽,总之阳年的司天不是水就是火,水火者阴阳之极端,气至急暴,故说“太过者暴”“暴者其病甚”病情急暴而危重。

而不及阴年,中运属少,少角木运,少徵火运,少宫土运,少商金运,少羽水运。

司天也属少,或者是厥阴司天为少角,或者是阳明司天为少商,或者是太阴司天为少宫,总之阴年司天分别是木金土,土为水火之中气,金木为水火升降之半途,气至徐缓,故说“不及者徐”“徐者其病持”,病情缠绵难愈。

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件8至真要大论共65页文档

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件8至真要大论共65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5
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件8至真要大 论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至真要大论

至真要大论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痉,病名,症见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等。 项强,是指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本句意思是多种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 颈项强直等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湿。这是因为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机,气阻则津 液不布,筋脉失却濡养,故可致筋脉拘急而见项 强不舒、屈颈困难乃至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收引,指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 不利的病证。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句的意思是多种形 寒肢冷、肢体蜷缩、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 利的寒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肾。
这是由于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 功能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 故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六淫病机
(一)火的病机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瞀,昏糊。瘛,抽搐。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句的意思是多种出 现神识昏糊、四肢抽搐等的热类病证,其病 机大多属于火。 这是由于火为热之极,火盛则身热;心藏 神,火热扰心,蒙蔽心窍,则神识昏糊; 火灼阴血,筋脉失养,可见肢体抽搐。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是多种肿痛疮疡的 病证,其病机大多 属于心。
因为心为阳脏,在五 行属火,主身之血脉, 若心火亢盛,火热郁炽 于血脉,则腐蚀局部肌 肤,形成痈肿疮疡。
•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包括肺痿和手足痿废不用等各种 痿证。 喘呕,即喘促、呕吐。 上,指下焦以上的中上二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句的意思是多 种痿证、喘促、呕吐的病证,其病机 大都属于中上二焦。 这是因为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 宣降,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素问· 痿论》 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若肺热 叶焦,津不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 证。上焦起于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 其气上逆则呕;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

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

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

病机分析:
外感邪热,壅滞胃肠,热结腑实; 或嗜食高粱厚味太过、食积生内热,脾 胃热盛;痰湿蕴热,气机壅滞,则见腹 胀大旳证候。
动词,叩击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肠鸣音亢进
名词,击鼓旳声响
多种腹中肠鸣有声,叩击腹部如鼓之声旳病证, 多数与热邪有关。
病机分析:
邪热壅滞胃肠,气机不利,故肠 鸣音亢进,腹胀中空叩之如鼓音。
病机分析:
风气通于肝,风邪内袭,伤及筋 脉,故见颈项、躯干、四肢关节等出现 拘急、强直等证候。
例:羊角风 破伤风
羊角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病理排泄物、 分泌物
透明
凊,寒 也
例: 鼻涕清稀、痰涎清稀、呕吐清水、 白带清稀、小便清长等
病机分析:
寒邪伤阳,津液失于阳气温化,形成 多出清稀透明且寒冷旳体液。
烦躁不安
狂言骂詈 ,打人毁物、 逾垣上屋、弃衣而走



多种烦躁不安,狂言骂詈 ,打人毁物、逾 垣上屋、弃衣而走等证候,大多与火邪有关。
病机分析:
心主神明,属火,火性主动,热 扰心神,出现烦躁不安,狂言骂詈 , 打人毁物、逾垣上屋、弃衣而走等证 候。
例:阳明腑实证 阳明热盛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同腐
酸楚
毒火
多种皮肤肿胀疡溃,疼痛酸楚及惊骇 不宁之证,多数与毒火有关。
病机分析:
火热壅滞血脉,气血不通,血热肉 腐,则出现皮肤肿胀疡溃,疼痛酸楚;火毒 攻心,扰乱心神,则见惊骇不宁。 例:
皮 肤 坏 疽
丹毒
热旳病机:4条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腹胀(自觉)
腹部膨隆
多种腹部胀、大之证,多数与热邪有关。

《内经》至真要大论

《内经》至真要大论

《内经》至真要大论(3)《内经》至真要大论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濇,太阳之至,大而长。

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

逆,正顺也。

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此之谓也。

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

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

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

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

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

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数,是谓四塞。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经典选讲素问.至真要大论(节选)》宜章县中医医院范和平副主任医师【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子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

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子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土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解析]串讲原谅以前,先要明确两个概念,逆治(或称正治法)和从治法(或答反治法)。

逆治法指的是逆疾病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

从治法指的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

原文第一段的所有治法中全部讲的是逆治法,然而只有“甚者从之”例外,讲的是从治法。

按下来我们将一一论述,第一段主要讲的是逆治法,第二段讲从治法。

逆治法即“微者逆之”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是病证比较单纯不复杂的病证。

此处不仅小病轻病答为“微” ,若是病重俚没有再现分钟的也称为:“微”。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即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的偏性,而其之所以能治病,正是以其偏性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寒热虚实之偏,从而使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协调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而用温热的药物治疗服盛的寒证,以寒凉的药物治疗阳盛的热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译文要点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译文要点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译文|要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本篇先述疾病和气候的密切关系,再述五味在治疗中的作用和六气五行的配合原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

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

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二)----马有煜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二)----马有煜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二)----马有煜四、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原文】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

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

少阴同候。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串讲】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称“岁少阳在泉”。

少阳相火在泉加临主气太阳寒水之上,水火相争,火从地化,虽然郊野空旷也热得如火焰,热胜则寒气来复,故寒热更替而至。

提示该岁多有少阳寒热往来病候。

更有相火湿热蕴于下焦,“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

即暴泻如注,下利赤白冻,伴小腹疼,尿色赤,如果大便下血,为赤利重症。

相火与君火同气,故下焦火热病证相同。

治疗药法:“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治疗药法也基本上与少阴相同,只不过少阴君火伤阴之象严重,故“佐以甘苦”即甘寒与苦寒合用,少阳相火湿热重,故“佐以苦辛”即苦寒与芳香化湿合用。

五、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原文】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

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

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串讲】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称“岁阳明在泉”。

其气候物候是“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

燥金沉降,相火湿热也随之下降,在低空形成浓重的清凉雾气,使人们视物不清楚。

提示该岁多有燥金淫胜肝木的病变。

而根据所述病候,归属的病机有二:1、少阳半表半里证:“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

”金胜木,肝胆起反应而少阳病,故心烦喜呕,口苦,叹息,胸胁痛不能随意反侧。

证候与病机与《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相仿。

2、燥邪伤津液:“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咽喉干燥,面如蒙尘,身体枯瘦色暗,皆属燥邪伤津液的证候。

相火不归藏则足外反热,亦阴虚则热之象。

治疗药法:“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凉燥伤肺,主治以苦温宣肃肺气为君药,佐以辛甘润肺燥为臣药。

方药中至真要大论讲解一和二

方药中至真要大论讲解一和二

方药中至真要大论讲解一和二七、《至真要大论》讲解(一)【题解】“至”,有“最”或“极”之义。

“真”,指真实或正确。

“要”,指重要,“至真要”,即最正确,最重要的意思。

由于本篇主要是总结前几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演泽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以及临床运用规律,所以本篇是《内经》中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因此,本篇以“至真要”三字命名。

马蒔谓:“此篇总结前六篇未尽之义,至真至要,故名篇。

”由此可见本篇在运气学说中的地位以及本篇命名的由来。

【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应更作(1),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2)?歧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3)。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4),奈何?歧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5)。

【讲解】(1)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五”,指木、火、土、金、水五运。

“气”,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

“五气交合”,指五运六气相合。

“盈虚”,即盛衰,此处是指五运各有太过不及。

“更作”,指交替出现。

“盈虚更作”,意即各个年份,由于运气相合的原因,每年的岁运总是太过不及交替出现,这也就是《天元纪大论》中所述:“有余而往,不足随之。

不足而往,有余从之。

”(2)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六气”,指风、热、火、湿、燥、寒。

“分治”,指六气在一年中各有其发挥作用的时间,亦即前章所讲的“六步主时”。

“司天地者”,即司天与在泉之气。

全句意泽之,即问:每年司天在泉之气与六步主时的关系以及在气候、物候、疾病方面的特点如何?实际上也就是以设问的方式揭示本篇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各个年份的气候、物候、疾病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辨证论治的临床规律。

(3)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天地”,指整个自然界。

“大纪”,指根本规律。

“人”,指人体。

“神”,指自然正常变化。

“通应”,即相通、相应。

全句意即前述各个年份的气候、物候、疾病、治疗等特点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人与天地相应的反映。

素问至真要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分析病机旳注意事项
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强调详。
3、必先五胜
《医学纲目》:“总结一十九条之要 旨也……遗此十六字,犹有舟无操舟 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也。”
病机19条有旳要探求;病机19条中没 有旳也要仔细探求之 。
四.指导意义
1.提醒医生要全方面掌握病机旳主要性、以及 分析病机旳措施
瘛:抽
• 多种高热、闷瞀、抽搐诸证,多为火邪所致。
病机分析
邪热燔灼,热入心包,扰动心神, 风火相煽。 多见于瘟疫、温病、疔疮走黄等。
例外 不属于火旳瞀瘛;
产后虚证 小儿慢脾风 瘀血乘心
(9)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 禁:口噤 鼓:鼓颌 慄:寒慄 • 丧:丧失、不能 神:神明 守:守持 • 口噤、鼓颔战栗,如神明失守不能自控,
素问·至真要大论
题解
至:最 。 真:精深。 要:纲要 。
至真要,最精深旳医学理论纲要。
病机旳概念 广义:病因+病位+病理+病性 狭义:病证发生、发展、变化旳机理
五藏病机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诸:各/多种 皆:全部 /多半 风:肝风内动 掉:摇 眩:眩晕
多种掉摇、眩晕等风气所致之证,多半为 肝之病。
病机分析:
肝主筋,开窍于目,肝经行于巅顶, 肝风内动则出现上述诸证。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 肝血不足, 血虚生风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龙胆泻肝汤
补肝汤
例外: 不属于肝风内动旳眩晕 无痰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阳气虚 髓海不足 血虚
(2)诸寒收引,皆屬於腎。
寒:内寒; 收:收缩、收引;拘急、引急
⒃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胕:腐 酸:酸楚 惊骇:神情惊骇不安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八)----马有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八)----马有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八)----马有煜二、平气运行规律【原文】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

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

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

此四时正化之常。

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帝曰:善。

【串讲】1、行有顺逆,至有迟速:一年四季气候的到来,有早晏高下左右时空位置的不同,怎样观察得知?回答是,首先要观察气化的顺逆。

主气顺时针方向运行为“顺”,客气逆时针方向运行为“逆”。

主气顺行则温热凉寒按时气至,客气逆行则有太过不及的变化,故太过则气化早于天时节令,不及则气化晏于天时节令。

2、平气运行规律:四时温热凉寒按时而至即是平气的运行规律。

春气由东往南向西运行,夏气由南往西向北行,秋气由西往北向东行,冬气由北往东向南行。

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顺时而行。

所以春气开始由下往上升,秋气开始由上往下降,盛夏开始于夏至居中的时位,隆冬开始于冬至的标末。

以上皆是春夏秋冬的时间位移。

有时间就有空间,故春气开始于左边的东方,东方生温;秋气开始于右边的西方,西方生凉;冬气开始于在后的北方,北方生寒,夏气开始于在前的南方,南方生热。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顺序按时空位移。

所以,北方至高之地,“高山之巅,盛夏冰雪”,冬气常在;南方至下之地,“污下川津,严冬草生”,春气常在。

第四部运气指归本部内容是将前章的六元正纪辨证论治予以综合、归纳,即是运气指归。

首先简明概括六气的十二种变化,德化政令灾变的规律,落实在辨别病情变化上来,最后重点落实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论治上。

第一节六元正纪简要一、六元正纪的基本内容【原文】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愿尽闻之。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四)----马有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四)----马有煜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四)----马有煜第四节审察气化常数【原文】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

【串讲】气化辨证论治是十分精细的,精细微妙之处,在于审察运气相临的常数。

常数是《内经》作者模仿自然界气化的五行生克制化的自稳调节机制,而创立的防病治病的一套数据化的辨证分析思路。

常数结构是由中运和司天在泉三者组合的“正化度”数值,表示气化正常。

若“正化度”不能维持,就变为“邪气化度”,表示气化反常。

所以首先要确立干支配对的年份,才能确立“正化度”,所谓“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包括与中运相应的脏位之气,六气司天在泉之气和左右四间气。

当气化失常,则中运脏气是病位,六气淫胜是病因病性。

六气失常是为六淫,也可能是由脏腑病变产生的内六淫。

所以六气化生的淫邪有内外两端,即也有来自六气对应脏位所产生的胜复淫邪加临于中运的脏位,也有中运气化对六气脏位的影响。

临证时不必拘泥一定要在当年才依据常数指示的证候进行辨证分析。

只要明确病位、病因和病性即明确病机,就可以仿照某个干支年份的常数失常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

正如戴人所说:“病如不是当年气,看如何年气运同,便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

”例如脾胃虚弱,风木乘虚而入,患气虚感冒咳嗽,正合己卯己酉岁所示的病机指针,甘温与小苦温合用,以止嗽散合四君子汤治之。

六十年有30组运气常数,演变出众多的复合病机,足够临证灵活运用。

“五运气行”即“五气运行”,简称“五运”。

五运与岁纪配合,就是“五运气行主岁之纪”。

六个天干依次与六大纪即子午之纪,丑未之纪,寅申之纪,卯酉之纪,辰戌之纪,巳亥之纪配对,十二年为一大组,称之为“一备”,所谓“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六十年共计有五备。

六十年常数的来源是河图的生成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五生土,天十成之。

”一般而言,中运属太,司天也就属太,在泉属少;中运属少,司天也就属少,在泉属太。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一)----马有煜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一)----马有煜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一)----马有煜《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本大论是对运气七篇内容的总结,其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概述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基本法则以及四诊之后,提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主题思想。

第二部分是论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细则;第三部分是论述针对病机正确论治;第四部分论述运气旨归是辨证论治。

【题解】本大论对运气学说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择其最真切重要的部分而总结之,故命名为《至真要大论》。

这最真切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运气旨归,是辨证论治。

所以本帖命名为《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

第一部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第一部分内容可划分为三节,首先概述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基本法则,接着论述四诊概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主题思想。

第一节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法则一、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串讲】此段经文主要论述六气司天在泉法则的重要性。

1、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五气”即五运。

五气运行,太少相生,虚实更替。

这个道理在以前的篇章里已经讲明白了,故说“余知之矣”。

2、六气分治:六气轮流司天在泉,分别治理一年的气化,就叫做“六气分治”。

其中的司天为天气,主宰上半年的气化,在泉为地气,主宰下半年气化。

司天在泉的气化到来是怎样的呢?故有“其至何如”之问。

3、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司天在泉是标纪一年的岁气,即是“天地之大纪”。

一年的岁气与人体相通应,即与人体生理病理相通应。

“神”即五运六气的代称。

“人神之通应”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中医法则。

二、天道主宰地道【原文】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一)----马有煜《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本大论是对运气七篇内容的总结,其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概述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基本法则以及四诊之后,提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主题思想。

第二部分是论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细则;第三部分是论述针对病机正确论治;第四部分论述运气旨归是辨证论治。

【题解】本大论对运气学说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择其最真切重要的部分而总结之,故命名为《至真要大论》。

这最真切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运气旨归,是辨证论治。

所以本帖命名为《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

第一部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第一部分内容可划分为三节,首先概述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基本法则,接着论述四诊概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主题思想。

第一节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法则一、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串讲】此段经文主要论述六气司天在泉法则的重要性。

1、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五气”即五运。

五气运行,太少相生,虚实更替。

这个道理在以前的篇章里已经讲明白了,故说“余知之矣”。

2、六气分治:六气轮流司天在泉,分别治理一年的气化,就叫做“六气分治”。

其中的司天为天气,主宰上半年的气化,在泉为地气,主宰下半年气化。

司天在泉的气化到来是怎样的呢?故有“其至何如”之问。

3、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司天在泉是标纪一年的岁气,即是“天地之大纪”。

一年的岁气与人体相通应,即与人体生理病理相通应。

“神”即五运六气的代称。

“人神之通应”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中医法则。

二、天道主宰地道【原文】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串讲】此段经文主要论述天道主宰地道的原理。

1、上合昭昭,下合冥冥:主气上半年为春夏,阳光充足,万物生长明显,是为“上合昭昭”,主气下半年为秋冬,阳光较少,万物凋谢幽隐,是为“下合冥冥”。

而客气加临主气,司天主管“上合昭昭”的变化,在泉主管“下合冥冥”的变化。

所谓“幽明之配,寒暑之异”。

主气的“幽明之配,寒暑之异”阴阳两判,年年固定不变。

而客主加临的“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乃是阴阳交错,年年递迁。

如果上半年客气有阳明、太阳,则春夏有秋冬凉寒气化之异;如果下半年客气有厥阴、少阴,则秋冬有温热气化之异。

那么,这阴阳兩判,或阴阳交错的寒暑之异怎样来的呢?是因为“道之所主”。

主气为地道,客气为天道,天道主宰地道。

这是十分重要的运气法则。

正因为天道主宰地道,才会有主客阴阳交错的变化,世界万物才变得多样性,才变得缤纷多彩。

正因为阴阳交错,才会有阴阳变异,主气才不会单调,才不会热就热得要死,冷就冷得要命,主气才会得到客气的调节。

也正因为阴阳交错,生死才由天定,幽可以转为明,明也可以转为幽。

看着人要死了,而得客气阳和之助,可能获生,看着人活得好好的,卒然遭遇客邪,一夕风霜,可能暴死。

这就是天道主宰地道的力量。

故尊称客气司天在泉为“此道之所主”。

而一般医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所谓“工之所疑也”。

“工”即医工,指一般水平的医生。

“疑”即疑惑,不明白。

2、愿闻其道:“道”的实质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产生太阳周年视运动,也由此产生一年六季的气候和物候变化,风季,热季,暑季,湿季,燥季,寒季,每年如此轮转,固定不变,称为“主气”。

实际上,每一季的气候变化都不是单一的,还有六气参与的交叉变化,这参与的气就叫做“客气”。

每年有一个气占据在三之气南天高位,司掌全年尤其是上半年的主要客气变化,这个气就叫做“司天”。

三阴三阳轮流司天,六年一轮回。

“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就是说厥阴司天的年分,它的主要客气变化是风。

“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少阴司天的年份,它的主要客气变化是热。

“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太阴司天的年份,它的主要客气变化是湿。

“少阳司天,其化以火”少阳司天的年份,它的主要客气变化是火。

“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明司天的年份,它的主要客气变化是燥。

“太阳司天,其化以寒”太阳司天的年份,它的主要客气变化是寒。

3、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因为天道主宰地道,所以司天气化正常,就没有六气胜复邪化之变,全年的六步客主加临的气化相对稳定,主气对应的脏位气化正常,不容易生病。

司天气化失常,以致胜复邪化之变,加临所胜的的主气脏位,使人生病。

邪化的司天之气为病因,所加临的脏位为病位,即是“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命”即判断,“病”即病机。

三、司天在泉间气三者的气化异同【原文】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

【串讲】此段经文,主要根据异级同构看运气的原理,识别司天,在泉,间气三者之间主持气化的异同。

1、司天同候,间气皆然:司天主天气变化,在泉主地气变化。

那么,同一种气,所在的时位有天地之别,其地化又是怎样的呢?回答是,气化的标志相同,则无论是司天或在泉,其本质都是同一的。

如少阴司天的本质是热,少阴在泉的本质也是热。

推理,少阴所在的间气,其本质也是热。

所以说“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2、间气何谓:问什么是间气。

一年六步客气,除了司天在泉在天地正位,还有四步气位于司天在泉的左右四间,所谓“司左右者,是谓间气”。

司天的左右是坐南朝北而命其位,其左间是四之气,右间是二之气;在泉的左右是坐北朝南而命其位,左间是初之气,右间是五之气。

3、何以异之:根据异级同构原理,同一种标志的气化,虽然本质结构相同,但有不同级别的差异。

司天主管上半年的客主加临变化,又对下半年的气化有控制作用,级别最大,在泉主管下半年的客主加临变化,级别小于司天,间气主一步客主加临变化,级别最小。

所以说:“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第二节六气与四诊【原文】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串讲】本节经文是论述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所属的四类气化现象,蕴含着辨证的四诊框架,所以可以按此四类释义。

1、六气标本,以本为根据:“岁主”即“主岁者”,也即司天在泉。

六气司天以三阴三阳为标志,以风热湿火燥寒为本质。

所以说:厥阴司天为风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少阳司天为火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太阳司天为寒化。

而按照异级同构原理,六气无论是在司天或在泉或间气,它们的本质是不变的,为何又说在泉主五味,司气主五色,间气主病形呢?这是由于五味五色及病形皆由六气本质所决定,所派生也即为根据的。

所以临证察色按脉,四诊合参,就能推究出气化病机的本质。

2、在泉化生五味:生物的成熟期一般在下半年,成熟后的药食气味才醇厚,故五味由在泉所化生。

厥阴在泉为酸化,因为厥阴的本质是风,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少阴在泉为苦化,因为少阴的本质是热,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太阴在泉为甘化,因为太阴的本质是湿,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少阳在泉为苦化,因为少阳的本质是火,与少阴君火同气;阳明在泉为辛化,因为阳明的本质是燥,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太阳在泉为寒化,因为太阳的本质是寒,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

六气所生的五味确认,据此可以问病人的口味如何,以知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属问诊内容。

也可以据此而口尝药物的味道,以知药物归经,五脏补泻所宜。

3、司气化生五色:“司气”指司天化生的色气。

因为六气本质化生万物的性状以色象为最显著,虽然说“天制色,地制形“,然而气寓形质中,色气与形质是不可分离的。

一般注家根据五气经天图说,认为五运化生五色,”司气“是单指五运生色气。

这与“岁主奈何”的文义不相连属。

更何况运气同化者色气一致,运气异化者,“岁主”的色气会有变化。

因而五运主色不是绝对的,它最终要落实到“岁主”所司的色气变化上来。

所以“司气为×化”,是指司天在泉与色象的对应关系,如苍谷,丹谷,黅谷,白谷,玄谷等岁谷,皆以司天在泉的色象命名的。

4、间气察病形:间气为步气,加临主气脏位而显现病形,反映内脏的病机变化。

厥阴间气为动化,如眩晕而脉弦数,为肝风内动。

少阴间气为灼化,如手心灼热而脉细数,为心火内郁。

太阴间气为柔化,如身软无力,大便柔软,脉象柔细而濡,语言柔弱,为脾虚生湿。

少阳间气为明化,如神昏谵语,脉大而浮,为热入心包,神明扰乱。

阳明间气为清化,如喉中痰鸣,喘不能卧,为肺气清肃失职。

太阳间气为藏化,如脉象沉伏,四肢厥冷拘急,下利清谷,为阴寒太盛,水不藏阳。

皆属望,问,闻,切四诊综合运用。

5、四诊结语:总之,治病必须明白六气分别治理气化的道理,五色五味生成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人体内脏是否相宜。

此论蕴含的意义是,要明白这些道理,必须以天人合一观念,用四诊方法来审察。

而且所论内容很精简,为的是作为四诊框架而示范,说明只有四诊思路有条不紊,才能为辨证论治作出良好的开端,即理出头绪,为尔后的辨证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即是“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盈虚”即虚实,“病生”即生病,“绪”即头绪,有条不紊。

第三节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原文】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

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此之谓也。

【串讲】本节内容蕴含着气化的异级同构原理,并且说明审察六气变化,是为了推求病机之本。

1、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上节言“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这里不言厥阴在泉为风化,而首先言酸化,是何道理,故有“风化之行也何如”之问。

2、风行于地,所谓本也:意思是厥阴在泉,其本质仍然是风气流行,酸味是由风气化生的。

其余之气相仿。

如少阴在泉,其本质仍然是热气流行,苦味是由热气化生的;太阴在泉,其本质仍然是湿气流行,甘味是由湿气化生的;少阳在泉,其本质仍然是火,苦味是由火气化生的;阳明在泉,其本质仍然是燥,辛味是由燥气化生的;太阳在泉,其本质仍然是寒,咸味是由寒气化生的。

所以说“余气同法”。

3、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根据气化的异级同构原理,六气无论是司天还是在泉,其本质都是不变的,即“本乎天者,天之气;本乎地者,地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