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歌曲的结合
谈利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的发声与咬字——以《一杯美酒》为例
9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谈利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的发声与咬字——以《一杯美酒》为例郭慧莹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常常会存在同样一首歌曲,但是不同的人唱出来的效果不同的情况。
有的人能够把一首音乐作品唱出感情,但是有的人却唱得非常平淡。
如何处理音乐作品的演唱,将情感通过歌声传达出来,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讲非常重要。
本文便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的演唱为例,基于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将美声唱法应用到演唱过程中,旨在帮助演唱者学会控制发声和咬字,在充分把握作品风格和情感的基础上,实现演唱的专业和协调。
关键词:美声唱法;《一杯美酒》;发声咬字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郭慧莹(1999-),女,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进程当中诞生出了无数优秀的艺术瑰宝,音乐只是其中之一,各民族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就是中国民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长,对于各个民族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更加关注,加上互联网的传播,民歌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也进入了教育领域。
对于广大音乐学子和音乐演唱家而言,学会演唱民歌,使其能够被更多地人欣赏应该是学习和演唱生涯中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歌采取原生态演唱方式很难大范围地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探索更加丰富、更具新意、更能表现传统民歌艺术价值的演唱方式也需要演唱者和学习者们高度重视。
我国的声乐教育源于国外,经过我国早期一些优秀声乐教育家的引进和推广,美声唱法逐步在国内流行,并和中国的声乐艺术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而民歌目前已经在音乐学院的声乐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美声唱法在中国民歌演唱中的应用也非常必要,这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歌艺术,以提升广大学子和演唱家们的演唱水平,充分提高并展现民歌的艺术价值非常重要。
美声唱法在中国歌曲演唱中的运用
匀地流动 。 做 到音 与音 、 字 与字 之 间的连 接
过 渡要 连 贯而 不露 痕 迹 : 在演 唱 《 滚 滚长 江
在打 开 喉 咙 的 基础 上 . 将 所 有 的 共 鸣腔 体 同 时打 开 .并 灵 活地 运 用 各 个 共 鸣腔 体 . 突 出 主次 然 而 由于 中 国歌 曲风 格 特 点 、
合 我 国汉 语 的 发 音特 点 . 合理 地 运 用 美声 唱 法 中咬 宇 吐 字 的技 巧
美 声 唱 法 在 中 国 歌 曲 的 演 唱 中 发 挥
做 出 相 应 的 变化 和 调 整
稳 的技 巧 , 使 得声 音做 到雄 浑苍 劲 、 饱 满而
富 有穿透 力 : 在 演 唱《 七 月的草 原》 、 《 火把节 的欢乐》 等中国花腔歌 曲时 , 则 要 运 用 美 声 唱 法 中气 息 要 灵活 而 富 有 弹 性 的 技 巧 . 借 助 小 腹 的 力量 快速 地 吐 气 发 声
腔共鸣为辅 : 在演唱{ 4 z 月的 草 原 》 、 《 火把
节 的 欢 乐》 等 中 国花 腔 歌 曲时 . 则会运 用 到美声唱法 中的花腔技术 . 此时 . 头 腔 共
穿透 力等 为 其 主 要特 点 美 声 唱 法 与 其他
唱法最主 要的区别就在于 . 美声 唱法 主张 采 用胸 腹混合 式 的横 膈膜 呼吸 方法 . 即在歌
、
美 声 唱 法 的特 点
美声唱法 ( b e l c a n t o) 起源于 1 7世 纪
沉下来的同时. 运 用 美 声 唱 法 中整 体 共 鸣 的方式 . 以胸腔共 鸣为主 . 口腔 共 鸣 和 头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摘要:现如今,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意大利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也有着密切的交流,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中国民族音乐的民族特色也在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民间唱法是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的主要方式,美声唱法是西方音乐表演的基本形式。
两场演出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体验。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结合引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其声乐文化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自身也都具有一些独立的特点、风情以及演唱风格,这些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以及文化传统。
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与西方传统音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基本是历史文化及民族发展之间的问题,由于其发展过程及历史文化都有所差异,所以这就导致其传统音乐出现了根本差异。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怎样促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
1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1民歌唱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民众根据长久以来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综合性演唱方式,主要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系统。
民族唱法的产生和演变历史悠久,覆盖范围广泛,共经历了古代歌、曲艺戏曲、民族歌曲以及“五四”运动后形成的艺术类歌曲、群众性歌曲和新歌剧四大发展阶段。
现阶段的民歌唱法主要是指经过科班专业训练的民族新唱法,这种新唱法以汉语为基本的表达载体,以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性为向导,以清脆婉转的嗓音为展现形式,以韵律腔调为显著特征,同时融合形体表演进行民歌演绎。
现代的民歌唱法是在吸收和继承传统民歌唱法的精华和典型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炼和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表演原理,综合两种表演方式对民歌进行新编、演唱,从而形成带有民歌和戏曲风韵的原创性歌曲,使现代的民歌唱法兼具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等特征,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个性特点和群众的审美特征。
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融合的研究
二、 中国语言与 美声唱 法相结合 的问题
( 一) 美 声唱 法语 言 的特 点
美声唱法源于意 大利的主要原 因不仅仅是有悠 久 的声 乐历史 ,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语言 自身发音 带来
文介绍 了美 声唱法 的发展 , 探讨 了中国本 土音 乐与
美声 唱 法相 互融 合 的问题 和 中 国艺术 歌 曲 的创 作
发音 问题 以及歌唱方式 的不同在演 唱时产生 了很 多
不 良的效果。所 以中国的歌唱家要 了解俄语 中语 言
发音 的特点 , 了解歌 唱方式上 的不同 , 才能用 同样 的
方 式 演 唱 中 国 艺术 歌 曲 。
美声唱法传人 中国以后 , 很 多歌唱家认 为中国语 言不适合歌 唱 , 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中国最古
杂。俄 罗斯 的声乐学派非常有名 , 而且产 生了很 多的
优秀歌 唱家。俄 罗斯声乐 学派对 中国本 土音乐影 响
的紧张度有 利于形成 歌唱需要 的空间 ,对美 声的发
声方式也有关键作用。
( 二) 中 国本 土 音 乐语 言 的 特 点
最深 , 但是传人 到中国后存在很 多的问题 , 因为语 言
~
、
美声唱法在 中国的发展史
2 0世纪初期美声 唱法传入 中国 ,到现在 已经经
过 了一个世 纪的发展 , 可 以概括 为以下三个阶段 : ①
讲究 , 呼气 的排气 量一定 要大 , 尤其在 中低声 区 , 要
有像叹气一般 的排气 量 ,保证 演唱时声音 的淳厚 而 富有穿透力 。( 3 ) 以鼻腔发 声为主 , 在调节共 鸣时将 喉头位置放低 , 让发音管尽 可能地拉长放 宽 , 以得 到 基音最大 的共 鸣。意大利著名艺术 家贝基认 为 : “ 美 声唱法要求发 声像一 条线那样连贯 , 不能 忽强忽弱 、 忽高忽低 , 声音能够像小提 琴长 弓时那样 保持平稳 , 这才是美声学源 的歌唱方法 。” ( 4) 根据歌 唱时声音 颤动 的频率 、 振幅 的大小 而随着音调高低 、 音量 大小 发生变化 。美声 唱法由于其混合 共鸣和混合声 区的 融合 , 声音的振动 幅度 都比较大 。( 5 ) 由于意 大利语 的语言特点 ,美 声唱法在咬字 上也 非常注重语 言的 节奏 、 音序。再加上意 大利人说话夸 张的特点 , 适当
如何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
唱 出 了 中 国歌 曲 的 韵 味 才 能 成 功 的体 现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美 丽 总 的来 说 . 在运用美声唱法进行中 国
美 声 唱 法 被 公 认 为是 世 界 上 最 科 学 的演 唱 方 法 之 一 , 利 用 美 声 唱 法 进 行 声 乐 表演能够获得较好的结果 . 声 音 听 起来 相 对柔和 、 和 谐 。 现 阶段 美声 唱 法 已经 成 为
韵 味 .在 演 唱 的 时候 就 应 该 注 意 节 奏 : 北 方歌 曲相 对 来 说 拥 有 大气 恢 弘 的韵 味 . 演
曲 有 着 巨大 的 文 化 差 异 . 在 风格 、 实 际 内
了各 大声 乐学 院 基 础 的 教 学 内容 . 将 美 声 唱 法 更 好 地 与 中 国 歌 曲 是 实 际 情 况 相 结 合 也 是 现 阶段 学 习 的重 点 目前 很 多 的歌 唱 家、 学 生 在进 行 中 国歌 曲表 演 的 时候 都
多个 元音 组 合 进 行 发 音 的 . 在 进 行 声 乐演 唱 的 时候 很 多音 实 际 上 没 有 发 声 . 这 一 点 与 中 国发 音 是 有 明显 区别 的 汉 字 发 音 比 较 重视尾音 . 注 重宇尾 . 几 乎 每 一 个 拼 音 都 是 要 发 出声 音 的 其 次 中文 歌 词 非 常 重 视押韵 . 所 以在 发音 的时 候 也 应 该 重视 这
的背景 、 风格 、 特 点相 结合 , 才 能唱 出符合 中
做 好 中 国歌 曲 的演 唱 工 作
美声唱法在演绎中国民歌中的运用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 美声唱法在演绎中国民歌中的运用闵成珺[摘要]美声唱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对人声的自然发育进行充分展现,具有美化音色和提高音乐丰富度的作用。
近几年在中国民歌演唱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西方的美声唱法,这也引发如何将美声唱法更好地融入中国民歌演绎中的相关思考。
基于此,本文就致力于探讨现阶段在中国民歌演唱过程中对于西方美声唱法的有效运用策略,有利于加深西方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歌演唱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艺术;中国民歌[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78-0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发的频繁,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对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民歌演唱领域开始关注美声唱法的应用,通过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民歌作品,充分发挥美声唱法的优势,实现中国声乐作品的全面呈现,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弘扬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今民歌的演唱形态早期中国民歌在唱法方面并没有具体的形式,多是人民群众在日常劳作的过程中口头演唱,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范围特征,并且不同区域的民歌歌唱技巧已经习惯有所差异,这是因为民歌多源于特定区域的民族在民族音乐、语言,所关联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情感表达基础之上演变而来,这使得部分民歌在演唱形式以及具体的发音方面逐渐走向一致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料证据支撑,我们无法针对古代中国民歌演唱实际形态进行确定,但就当代而言,中国的民歌演唱形式千变万化,无论是表演风格或是演唱形式上,不同区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针对中国民歌的民族唱法逐渐形成固定的流派,分别为原生态唱法、学院派唱法以及通俗民歌唱法这三种。
(一)原生态的民歌唱法原生态演唱法是我国民族民歌常见的演唱方式,具体是指未经加工过的原始唱法,因此,不同区域的原生态演唱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其中存在着共同性,都是经由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所提炼而来的,保持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方法,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多数是以真声的形式进行,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声特征,所演唱[收稿日期]2020-09-05[作者简介]闵成珺(1978—),女,红河州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论美声唱法中连音技巧在中国作品中的应用
这样 就 导致 韵 母被 唱 死 了 气 息
无 法 送 出 去 但 如 果 把 i和 n 中 闻 鞘 稍 拉 长 等 到 下 一 个 甜 字 景 唱 出 来 的 一 刹 那 在 归 到 鼻 音 n .就 会 有 不 同 的 效 果
g) 小 ( — i a x — —o) 装 《 h z—
韵 母 很 多 人 把 声 母 韵 母 和 元 音 辅 音 等 同 起 来 是 不 正 确 的 。 从 严 格 意 义 上 来 讲 二 者 是 有 区 U 的 首 先 元 音 和 辅 音 是 以 音 素 为 单 位 一 个 元 音 和 辅 音 只 能 代 表 一 个 因 素 . 而
都 是 以 鼻 音 来 结 尾 这 时 就 需 要 歌 唱 者 用 拆 字 的 方 法 来 处理 了 也 就是 说把 i n之间 的距离 拉长 多在 i 做 文章 和 上 基 本 上 都 是 ar i 和 n做 结 就 比较 容易把 握了 。在这首 歌里
汉 语 作 为 一 个 比较 特 殊 的语 种 .和 日耳 曼 语 、 罗 马
一
要 想 把 一 个 宇 有 头 有 尾 连 贯 准 确 的 说 出 来 唱 出 来 就 必 须 收 好 字 尾 如 果 字 尾 收 音 不 分 明 就 会 影 响 宇 意 的 表 达 进 而 破 坏 作 品 的 表 达 如 正 月 里 正 月 正 这 句 歌 词 如 果 演 唱 时 字 尾 处 理 的 不 够 严 谨 就 会 变 成 “ 月 里 这 月 这 这 既 影 响 宇 意 的 表 达 又 影 响 歌 唱 发 声 气 息 共 鸣 的 连 贯 与 完 善 字 尾 既 是 一 个 音 的 完 结 部 分 又 是 下 一 个 音 的 先 导 起 到 承 前 启 后 的 作 用 宇 音 的 清 晰 准 确 与 否 和 宇 音 的 自 然 顿
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结合探究
42胡晓悦: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结合探究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结合探究胡晓悦(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2)作者简介:胡晓悦(1990-),女,汉族,河南信阳市人,许昌学院学士,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
【摘 要】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各部分地区逐步兴起了美声唱法,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其中发展较快的地区,并逐步形成有自我特色的一派。
它有着知识系统、发声系统、训练系统等完整训练系统。
而我国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套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希望给中国甚至世界的听众带来独特的音乐享受。
本文中简述了美声唱法结合中国声乐艺术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亦帮助我国声乐艺术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声乐;作品;结合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42-01在十七世纪欧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美声唱法逐渐兴起于音乐演唱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音乐地位,美声唱法的超强穿透力、包含的情感以及高连贯性都与西方人自由、奔放的性格有所联系。
所以西方文化中,接受并孕育了这种独特的音乐唱法,使其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一、美声唱法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到了二十年代初期,我国相关人员开始研究美声唱法,随着美声唱法在音乐发展中不断成熟,到如今已经融入到我国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去了,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声乐艺术体系发展得越来越好,教育机构的数目也不断增加,而美声唱法也设置为了教学内容,为我国声乐教育提供了优越的基础。
但美声唱法也开始对声乐流派产生了影响。
我国本以传统的戏剧唱法为本音范围,由于音域较宽,所以初期缺乏与世界性的艺术文化相融合,而中国声乐文化引入美声唱法后,建立起了中国声乐体系与世界声乐文化体系的沟通衔接。
在此影响之下,我国戏曲演奏中融入美声唱法,并在发展中不断搭成民族艺术的声乐文化艺术框架,在此也带给了民族音乐学派教育的深远影响。
《2024年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范文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篇一一、引言在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精湛的声乐技巧,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分析其特点及重要性,以期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是一种源于欧洲的声乐技巧,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气息流畅等特点。
它要求演唱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良好的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美声唱法注重音准、节奏、音色、共鸣等方面的控制,使演唱者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1. 音准与节奏的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律和节奏具有独特性,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音准控制能力。
美声唱法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严谨性,使得演唱者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律和节奏,使歌曲更加动听。
2. 音色的运用美声唱法具有丰富的音色变化,能够根据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调整音色。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可以通过调整音色,使歌曲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表达悲伤情感时,可以采用柔和的音色;在表达激昂情感时,可以采用明亮的音色。
3. 共鸣的控制美声唱法注重共鸣的控制,通过调整发声位置和共鸣腔体,使声音更加丰满和富有层次感。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共鸣的控制对于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表达高亢情感时,可以通过调整共鸣腔体,使声音更加高亢激昂。
4. 情感的表达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声乐技巧,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通过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美声唱法的运用,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和深刻。
四、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重要性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声唱法的运用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加动听和易于传唱,有助于普及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有效结合
论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有效结合美声唱法是指一种高度技术性的声乐表演方式,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中国声乐作品则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的声乐界,美声唱法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美声唱法无法与中国声乐作品完美结合,而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有效结合。
美声唱法在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准确和技巧的运用。
高亢激昂的高音、柔美动人的中音、深情沉稳的低音,都需要通过准确的发声技巧才能实现。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清晰、纯净,并能够迅速切换不同的音域和音色。
这使得美声唱法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音乐要求和情感表达。
美声唱法在演唱表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美声唱法强调的是声音的精准和力度的掌握,而中国声乐作品则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内心的表露。
通过美声唱法的训练,歌手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声音和身体,使演唱更加自如和出色。
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美声唱法能够更好地展现歌曲的独特情感和音乐特色,使演唱更加动人和感人。
美声唱法还可以提高歌手的音乐素养。
美声唱法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感悟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通过学习美声唱法,歌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和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领悟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歌曲的复调和和声结构就需要歌手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而美声唱法的学习可以帮助歌手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要实现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有效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美声唱法和中国声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要求。
美声唱法追求的是声音的华丽和技巧的突出,而中国声乐作品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文化内涵的呈现。
在进行结合时需要歌手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同时要保持对中国声乐作品的理解和尊重。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范文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篇一一、引言美声唱法,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形式,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美声唱法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丰富和提升歌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本文旨在探讨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及其价值。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与技巧美声唱法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歌唱方法,以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声音连贯等特点著称。
其技巧包括呼吸控制、发声技巧、共鸣调节等。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运用气息和共鸣,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表现力。
此外,美声唱法还注重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把握,以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三、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1. 音韵与旋律的结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与美声唱法的音韵特点相得益彰。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需将古诗词的韵律与美声唱法的技巧相结合,使歌曲更加动听。
例如,在演唱《静夜思》等古诗词歌曲时,通过运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和音准把握,使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得以更好地表达。
2. 情感表达与演绎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不仅要求歌唱者掌握技巧,还要注重情感表达和演绎。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需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渲染等手法,将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演唱《春晓》等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时,通过运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
3. 舞台表现力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还需要注重舞台表现力。
歌唱者需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手段,与观众产生共鸣,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此外,舞台布置、灯光效果等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布置和灯光效果,可以营造出符合古诗词意境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沉浸在音乐和诗歌的世界中。
试分析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
试分析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一、结合的意义1. 传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表现形式,如川剧、京剧、黄梅戏等,都有着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声乐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这些传统的民族声乐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而通过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可以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融合到新的表演形式中,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还能够为其传承和发扬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
2. 丰富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美声唱法所代表的古典声乐技巧,在声音的发声、演唱技巧等方面都非常成熟和系统化。
而将其与民族声乐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传统的民族曲艺注入新的艺术元素,还能够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在演唱方式上,还是在音乐创作上,都能够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3. 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品质美声唱法所注重的声音的发声和技巧训练,对声乐表演的艺术品质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而通过与民族声乐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传统的民族曲艺带来更加专业和精湛的表演水平,还能够为声乐表演的艺术品质提升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选择。
这对于提高我国声乐表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结合的方式1. 培养具有双重技能的艺术人才要实现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得民族声乐的特点,又掌握了美声唱法的专业人才。
只有这样的艺术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在两种声乐形式之间进行有效地融合和跨界表演。
应该加强对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不同的声乐技巧和风格,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加强声乐跨界表演的探索和实践为了实现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应该积极鼓励声乐演员开展跨界表演的实践和探索。
他们可以通过在不同类型的演出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声乐技巧和表现方式,以及与不同类型的乐器和编曲进行合作,来探索新的声乐表演形式和风格。
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几点思考
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几点思考在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美声唱法是一种严谨而又有着较高要求的唱法。
在学唱歌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声唱法进行训练,无论是欧美流行歌曲的演唱还是中国传统歌曲的演唱,美声唱法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
以下几点是我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所思考到的几个方面:一、要注意优美的发声优美的发声是美声唱法的特点之一。
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以柔和的声音来诠释歌曲,而不是用力大声地唱。
我们所追求的是将歌曲中的情感传达出来,而不是强调我们的声音的传送能力。
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二、要注意气息的控制美声唱法强调气息的控制,这也是唱歌的基本功之一。
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气息的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做好呼吸训练,使我们呼吸更加自然,而不是喘不过气来。
其次,在演唱中,我们要注意每个音符的声音均匀地出现,而不是由于气息的不良控制而导致音高的上下波动或失去控制。
因此,要在练习唱歌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深浅,以便更好地发挥演唱的效果。
三、要注意声音的掌控唱歌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是需要将声音高低、轻重、快慢地掌控,这是美声唱法的重要训练内容。
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声音的掌控。
首先,要注意音高的准确性,在唱高音时不要让声音过度紧绷,而是要用胸腔的共鸣将声音放松地发出。
其次,在歌曲中要注意声音的旋律走向,要随着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声音的响度和速度,整体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感情。
四、要注意音乐的表现力唱歌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更是文化精神的演绎。
因此,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我们需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
歌曲中有许多情感表达,我们需要通过声音来表现出来。
例如,当我们演唱一首感人的民谣时,我们需要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在声音中表现出来。
通过声音表现出歌曲中的情感,让观众在听时更能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借鉴美声唱法可以让我们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更加注重技巧训练,更加注重音乐的表现力,为我们的音乐生涯带来更多的成就和乐趣。
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
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一、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意义我们在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学中,大多采用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作为演唱的曲目。
因为在我国声乐界多年来有一种共识,认为中国歌咬字比外国歌难,甚至认为中国语言不适合歌唱。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演唱中国歌时不如外国歌那么顺,声音没有外国歌那样好听。
久而久之,似乎把中国歌难唱当作唱不好中国歌的理由了。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学习美声唱法,不应只局限于用意大利语或其他外语原文演唱外国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母语演唱好中国作品。
固然,我们培养的歌手走向世界歌坛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荣耀,但是唱不好中国作品确实很遗憾。
因为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得到老百姓的共鸣。
那么西方人能够用美声唱法演唱好自己本土语言的歌曲,作为中国人就没有理由唱不好自己的母语歌曲。
二、我国声乐界关于咬字的不同提法与存在的问题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关键在于如何把美声唱法与中国字结合的问题,这是老一辈艺术家应尚能先生提出来的。
关于如何咬字的问题,我国声乐界有很多提法。
民族唱法提倡“字正腔圆”“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可以说民族唱法是一种注重以字带声、以字传情的唱法,其中咬字是行腔的灵魂,咬字是行腔的手法,特别强调嘴皮子功夫。
美声唱法也是强调吐字清楚,即“字正”,但与我国民族唱法的“字正”概念有较大的程度差异及技术差异。
它的审美原则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一气呵成,不为歌词的语言韵律及节奏所限制,讲究以声传情,咬字要服从发声,咬字要服从行腔。
在训练上既要咬清中国字,达到“字正”,又要使中国字的咬字发声符合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不破坏声音的整体共鸣效果,达到纯正的美声化形象的“腔圆”。
多年来,我国在美声唱法的教学中关于如何咬字的问题,更多地套用民族唱法的“以字行腔”的概念。
实际上由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语言基础、咬字特点、行腔手法、声音形象及审美标准、规格上都存在很多差异,如果我们一味地、机械地强调中国汉字的发声,照搬民族唱法的咬字原则和方法去“行”美声唱法的“腔”,坚持“以字行腔”,结果只能是背离美声唱法。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
19美眉 2023.06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努恩吉雅(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 017000)摘 要:美声与民族唱法,这两种唱法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诞生的歌唱模式。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中国化、科学化、新型的演唱模式,使我国的演唱水平在世界声乐艺术之林中屹立不倒。
目前在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要学习和融合本民族歌曲的演唱方式和外来的演唱方式,具有包容性的审美观念。
这两种演唱方法,有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水平。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唱法融合引言在声乐演唱方面,尽管美声的融入给民族声乐带来了发展的新活力,相应地,民族声乐与美声的融入也让美声的唱法日臻完美。
所以,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对民族美声进行借鉴和融合来指导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对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一定的调节。
能够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在课堂上发挥完美的艺术效果和演唱技能。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的重要价值(一)融合的必要性自美声出现在中国以来,许多人都爱上了它。
美声的学习逐步丰富起来,教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不仅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还促进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
目前,高校在中国的声乐教学正逐步向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山方向发展。
但对于学生的确切课程并没有达成共识,学术界的争论已经转移到课程中哪种演唱风格更受欢迎的问题上。
今天,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不久就被要求主修美声或民歌,然后只参加一次考试和培训。
美声源于欧洲,所以歌剧咏叹调和外国艺术作品是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民族唱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因此,传统民歌和中国作品是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范文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篇一一、引言在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合了古典文学与音乐艺术。
而美声唱法则是一种富有技巧与情感表达能力的歌唱方法,其独特的发声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分析其表现特点及意义。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又称为声乐技巧,以其独特的发声方法和情感表达能力闻名于世。
其特点包括:1. 发声技巧: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纯净、圆润和共鸣效果,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2. 情感表达:美声唱法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音乐节奏的把握,将歌曲的情感内涵传递给听众。
3. 音乐表现力:美声唱法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能够通过丰富的音色和音乐处理手法,将古典音乐作品进行全新的诠释。
三、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声唱法的运用为这类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1. 古诗词的韵味与美声的结合: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其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美声唱法通过科学的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将古诗词的韵味与音乐完美结合,使古诗词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光彩。
2. 音乐与文学的融合: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使音乐与文学得以完美融合。
演唱者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音乐节奏的把握,将古诗词的情感内涵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学魅力。
3. 独特的音乐风格:美声唱法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力,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带来了新的演绎方式。
演唱者通过丰富的音色和音乐处理手法,将古典音乐作品进行全新的诠释,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具现代感和国际性。
四、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表现特点1. 音色的多样性: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展现出音色的多样性。
演唱者通过调整音色和音量的变化,将古诗词的情感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范文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篇一一、引言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歌唱技巧,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探讨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分析其艺术特色及价值。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又称为声乐艺术,以其纯净、高亢、富有感染力的音色著称。
其特点包括:1. 音色纯净:美声唱法追求的是声音的纯净与和谐,注重音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2. 气息控制:美声唱法强调气息的控制与运用,通过科学的呼吸方法,使声音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音准准确:美声唱法对音准的要求极高,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
4. 技巧丰富:包括颤音、滑音、跳音等技巧的运用,使声音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三、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旋律,为美声唱法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美声唱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表现古诗词的意境:美声唱法通过纯净的音色和丰富的技巧,将古诗词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2. 展现歌唱者的情感:美声唱法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气息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将歌唱者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听众产生共鸣。
3. 丰富音乐的表现力:美声唱法通过运用各种技巧,使音乐作品更具表现力和张力,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增添了新的色彩。
四、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价值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还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中华文化:通过美声唱法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瑰宝。
2. 推动艺术创新:美声唱法的运用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艺术创新的发展。
3. 提高音乐素养:美声唱法的训练过程可以提高歌唱者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为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奠定了基础。
《2024年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范文
《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篇一一、引言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声乐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技巧丰富。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美声唱法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艺术表现的升华。
本文将探讨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方式及其所呈现的艺术效果。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以其独特的发声技巧和音色表现为特点,强调声音的连贯性、音准的准确性以及情感的表达力。
它要求演唱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音乐修养,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灵活的呼吸控制,展现出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声音。
三、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1. 音准与音色的融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往往富有韵律感和诗意,美声唱法的音准准确、音色优美,能够与古诗词的韵律完美结合,使歌曲更加动听。
例如,在演唱《青玉案·元夕》等古典诗词歌曲时,美声唱法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个音符的音准,同时通过优美的音色展现出古诗词的韵味。
2. 情感的表达与传递美声唱法注重情感的表达与传递,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演唱技巧,将古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在演唱《静夜思》《将进酒》等作品时,美声唱法能够通过抑扬顿挫的演唱方式,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气息的运用与控制美声唱法强调气息的运用与控制,通过科学的呼吸方法和灵活的呼吸控制,使声音更加稳定和流畅。
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美声唱法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变化,灵活运用气息,使演唱更加动人。
四、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艺术效果1. 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美声唱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灵活的演唱技巧,将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2. 提升艺术表现力美声唱法的运用,使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
演唱者通过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音乐修养,将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韵味充分展现出来,使观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声乐艺术形式,其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论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
论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两个词对喜爱声乐艺术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
何为唱法?唱法,就是人们在演唱时,怎样去支配发声器官,如何对声音进行调节与控制,以及科学用嗓发出美好的音色,根据民族与地区特有的语言特征、音乐风格、审美方式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演唱的方法和风格。
虽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其产生、由来、发展、特点及其发声法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实际运用方面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人们在多年的演唱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的必要性美声唱法这一歌唱方法来自于意大利,原文为“BelCanto”,翻译成中文的意思为美妙的歌声。
这一歌唱方法无论在意大利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的定位应该为———科学的发声方法。
正因为其唱法的科学性,很多国家的歌唱家在演唱自己本国的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时,都大胆引用和借鉴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但在把握各种歌曲风格时又具有各国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说,美声唱法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过程,也是意大利美声与各国民族性相融合的过程。
这种方法上的融合,催生出各国的声乐学派,如:俄罗斯学派、德国学派、法国学派等。
而在中国,由于一直以来都将声乐艺术划分成“三种唱法”,至使美声唱法一直特立独行,游离于“民族”之外。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声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的研究中发现,同属一个民族的人们,其情感、风格、语言、文化、审美都具有较稳固的共性,这些共性构成了一个民族艺术的独特性。
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每一种艺术,都以独特的民族化特色为生命和灵魂,如东南亚的甘美兰音乐、印度的拉格与塔拉音乐、中东地区的木卡姆音乐等等。
因此,中国的声乐艺术也必须忠实于中华民族的情感文化及审美要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凸显,一方面,中国大众对声乐的审美要求已远远不限于地方戏曲民间小调,开始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性”靠拢。
另一方面,由于东西方人的声音美感差异,包括发声方法和歌唱方法、情感表现形式、审美角度等都存在一定差异,使中国民众对美声唱法这一纯粹的“舶来品”难以广泛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歌曲的结合摘要: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后在西欧各国逐步发展、完善并普遍流行。
对于美声唱法能否演绎出完美的中国歌曲一直是中国艺术领域探讨的话题。
从分析美声唱法的渊源开始,解剖它与中国歌曲的结合点,进而从理论与演唱技巧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使科学的美声唱法运用到中国歌曲的演唱之中。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歌曲;结合;演唱技巧中国歌曲的种类较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传统戏曲和民间歌曲,这两种是中国歌曲的典型代表。
传统戏曲的历史悠久,在明末清初年代已经形成并且逐步发展壮大。
而民间歌曲更是扎根于人民大众普通的生活当中。
可见这两种中国歌曲都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戏曲逐步被人们所淡忘。
更多的年轻人追求的是更加时尚,更加流行的歌曲种类与唱法。
众所周知,歌曲演唱的专业水准多集中于中国的艺术高校之中。
就笔者所就职的高校来说,声乐教师的教学多以美声唱法为主。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研究美声唱法的优点,旨在用美声唱法指导中国歌曲的演唱,将其运用到中国民族歌曲、民族文化的传播当中去。
但是在声乐领域,仍然有一些人认为歌曲本身究竟是民歌的曲目,还是隶属于美声唱法的曲目是有严格界定的。
如果歌曲是民歌,美声唱法是不能够演唱的,反之亦然。
但是目前也有大部分人提倡运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歌曲,可以更好地使中国歌曲在世界上得以传播。
特别是在中国最近几年的青歌赛中,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与评委更加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
一、美声唱法的渊源与特点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发声方法科学,特别注重的是音与音的平滑匀净。
在西方,美声通常是指以作曲家罗西尼、贝利尼为代表的那个时期的声乐艺术作品以及这些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与演唱内容等。
在中国,大多数人所认识的美声唱法来源于舞台歌剧,音乐会等。
它提倡的是声情并茂的演唱,调动在歌唱时可以用的共鸣腔体,达到科学的发声,科学的演唱效果,使人本身所具有的嗓音乐器发挥到最佳状态。
科学的美声唱法,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护好嗓子。
并且让听众感觉歌者具有宽广的音域,美妙的共鸣声。
美声唱法较为独特的一点就是歌者能够完美地结合真假声,能够协调两者之间正确的比例关系。
每个人都具有嗓音这一独特的乐器,但是由于声带的长短不同,共鸣腔体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在歌曲演唱时,歌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调节真假声的分配比例。
美声唱法上用的是全共鸣,并且采用混合声区。
如果能够结合中国歌曲传统的咬字和美声唱法,那么更多的中国歌曲曲目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二、中国歌曲的语言特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一旦失去文化意义,本身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歌唱语言也不例外。
中国民歌的语言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是人的本能。
声音的高低是随着人的情绪发展而变化的,但是只要能够清楚地表达想要说的内容,语言便真正实现了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但中西方语言的构成存在着明显差异。
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语言内容极为丰富。
说出的汉语也需要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而西方语言,如大家所学的英语,语言结构较为复杂,主句与从句的复杂构成给歌者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西方的语言更有实词与虚词的差别,有弱读的,有重读的,这完全是西方的语言在演唱起来是更具有流畅性,给听众一种享受的感觉。
但是歌唱语言除了要表达创作的情感之外,还需要有音色、音量、音域等要求,同时在演唱的过程还需要气息的运用。
例如在歌唱时咬字要清晰,需要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出歌唱的内容。
歌唱中的呼吸也要求平稳、均衡,同时为了美化生硬还需要恰当地运用共鸣腔体。
这些也都是科学的美声唱法所提倡的。
毛泽东早就提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
这一方针充分鼓励美声唱法的学习者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基础上演唱中国歌曲。
就咬字和吐字而言,中国歌曲与西方歌曲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字头、字尾的组成。
如果没有经过认真分析,就盲目照搬西方歌曲的演唱模式与方法,就会使听众无法识别歌曲的演唱内容,误解所传达的信息,达不到较好的交流效果。
所以对于演唱者而言要正确地认识歌唱语言的特性,正确地运用舌头与上颚。
舌头是发声吐字的主要工具,上颚则是连接共鸣腔体的重要因素。
他们与气息对歌曲的演唱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吐字上来讲,要求舌头的着力点运用准确。
听众更容易接受的是字正腔圆的中国歌曲的演唱,他们能通过清晰的声音传送明确歌曲的内涵。
美声唱法的辅音很轻,同时也有清辅音与浊辅音之分。
它更讲究声音的质量、音色等。
通常来说,美声唱法的辅音不需要唱出来,而是清晰有力地将他吐出来的。
这种唱法的发力点是唇。
如双唇音、舌头,上颚与齿。
这些关键因素中,舌头的着力点恰当与否会严重影响到咬字与声音的美化。
在美声唱法运用到中国歌曲的过程中,切勿照搬照抄,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借鉴美声唱法需要演唱技术的改善并建立群众基础1.演唱技术的完善中国的汉语与意大利语言差别很大。
如果单纯地用中国歌曲进行美声的训练,学习者也需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汉语的咬字上,而美声唱法所提倡的声情并茂或打开喉咙在演唱过程中很难得到提高,更不容易体会到鼻腔、咽腔等共鸣腔体的通常状态。
所以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外文歌曲认真体会声音的美声效果及共鸣位置,并在这一前提下学会正确地合理地学习咬字。
首先传统的发音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如重点练习意大利语种的五个母音,并结合相应的辅音作发音练习。
在发音过程中需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嘴巴不要张开得太大,不仅会影响到美观效果,也会缺失了声音的美妙音质。
同时务必使声音连贯优美。
日常学习中的哼鸣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习者才能建立声音的共鸣印象,使共鸣腔体在歌唱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才会使音域得到扩展。
接下来的咬字是比较困难的,无论是对中国的演唱者还是对学唱中国歌曲的外国演唱者来说都是较大的挑战。
有些人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演唱较为地道的中国歌曲如探囊取物一般。
其实不然,中国幅员辽阔,包含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较大差异。
即使是同一民族方言也有差异,这一特点在中国的四川地区体现得极为明显。
但是无论是哪国的语言,哪个民族的语言,其文字都是由元音(母音)和辅音(子音)这两个因素组成的:在汉语拼音中称为韵母和声母。
练习时可以通过去掉声母(即字头)。
直接唱韵母来进行腔体保持打开的训练。
当找到腔体打开的状态以后。
再加上声母,形成声母时,要清楚敏捷,快速释放,并连贯,再准确地形成韵母,并保持韵母的腔体共鸣。
注意字头(也就是咬字),字尾(也就是归韵)的读音一定要准确到位。
咬得太死会影响发声统一,咬得太松又会咬字不清。
拼音正确的方法,是在保持气息的基础上咬字,嘴皮子劲不能太松。
明确腔体的状态。
在演唱中国作品前首先应随着作品的节奏逐字逐句地大声朗读歌词,直到能够准确理解歌词和语言的表达意蕴。
2.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艺术高校中还是比较普及的,但是这一领域是有局限性的,它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与西方人的审美标准差异较大。
如音乐中的礼,也就是说音乐有了人伦,有了人格,所以在古代,礼乐非常发达。
中国的音乐通常都被赋予哲理乃至天理,所以中国的音乐很强调哲理的表现,也就是在演唱中所说的情与理的表达,特别是情感在歌曲演唱中的再现。
中国浙江卫视热播的大型音乐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具有比较高的收视率。
更多的观众除了对歌手的声音有所挑剔之外,更在乎的是情感的表达。
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导师汪峰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的声音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你的情感是最真挚的,打动了我”。
这也在某种程度说明了中国听众的审美标准。
作为声乐学习者或者是声乐爱好者,如果要用美声唱法完成中国歌曲的演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入了解中国听众的审美标准。
可以通过学习中国的曲艺、民歌等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以正确的表达歌曲的内涵与意义。
现在,中国有一些音乐类的电视节目,广泛吸纳各种歌曲的演唱风格。
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
有许多外国歌手在这一节目涌现,并用演唱中国歌曲的方式参加比赛。
也许他们并未达到中国听众所要求的真正的字正腔圆,但是他们中有些人在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歌曲,结果证明中国歌曲的听众是可以接受的,也是乐于接受的。
此外中国的高等艺术学校是声乐文化传播的殿堂。
艺术专业毕业后的莘莘学子完全有能力把在学校学到的美声唱法带入社会当中,让老百姓也能从内心深处接受美声唱法与中国歌曲的结合方式。
四、结语长久以来,运用美声唱法去演绎中国传统歌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反对的人主要担心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到中国歌曲的传播。
但是大多数人也相信,如果运用美声唱法,通过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中国歌曲早晚有一天会传播到全世界。
目前学习美声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特别是在中国的艺术高校之中。
很多声乐学习者也多以美声唱法为基础,进而去追求自己喜欢并欣赏的艺术歌曲。
美声唱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并有极具感染力的声音打动听众。
所以学习运用美声唱法的过程是验证正确科学的途径刻苦训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可以提高演唱技术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增强文学与艺术修养,进而为成功演绎中国歌曲做充分的准备,并将使中国歌曲走向下一个艺术高峰。
参考文献:[1]喻晓雯.意大利语语音优势与美声唱法启蒙训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2]周莹.如何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作品[J].艺术教育,2006,(5).[3]王真.谈谈用美神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歌唱语言状态[J].音乐天地,2008,(9).[4]刘静怡.从音乐的审美看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孙志贤.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几点思考[J].四川戏剧,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