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湘教版九上数学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湘教版九上数学3.6 位似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会判断简单的位似图形和位似中心.2.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采用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使学生亲身经历位似图形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探索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的过程及利用位似准确地把一个图形通过不同的方法放大或缩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是什么?2.相似多边形有哪些性质?3.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它们的性质是什么?【教学说明】分析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下图是运用幻灯机(点O表示光源)把幻灯片上的一只小狗放映到屏幕上的示意图.(1)这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在左边小狗的头顶上和狗尾巴尖上分别取点A,B.右边小狗的头顶上和狗尾巴尖上的点A′,B′分别为点A,B的对应点.作直线AA′、BB′,你发现了什么?(3)分别量出线段OA、OA′、OB、OB′的长度,计算(精确到0.1):OA OA'=_______;OBOB'=_______.(4)任意在两只小狗上找一些对应点,每一对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比与上述的值相等吗?【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图形G上的点A、B、C、…、P与另一个图形G′上的点A′、B′、C′、…、P′分别对应,且满足:(1)直线AA′、BB′、CC′、…、PP′都经过同一点O.(2)OA OB OC OP OA OB OC OP====''''…=k那么图形G与图形G′是位似图形,这个点O叫作位似中心,常数k叫作位似比.2.在下图中,线段AB与A′B′成位似图形,O是位似中心,你能证明AB ∥A′B′吗?3.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结论】两个图形位似,则这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利用位似,可以把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画位似图形的方法:方法:1.确定位似中心;2.找对应点;3.连线;4.下结论.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答案】 D2.如图,五边形ABCDE和五边形A1B1C1D1E1是位似图形,且PA1=23 PA,则AB∶A1B1等于()A.23B.32C.35D.53【答案】 B3.如图,火焰的光线穿过小孔O,在竖直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长度BD=2cm,OA=60cm,OB=15cm,则火焰的长度为______.【答案】8cm4.如图,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2. 若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17cm2,周长为20cm,那么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_______,周长为_______.【答案】174cm210cm5.如图,A′B′∥AB,B′C′∥BC,且OA′∶A′A=4∶3,则△ABC与_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_;△OAB与_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_.【答案】△A′B′C′7∶4 △OA′B′7∶4【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6”中第1题.在学习图形的位似概念过程中,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温故而知新.而通过“位似图形的性质”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位似图形性质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位似的教案设计范文
位似的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位似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位似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位似图形。
1.2 教学内容:1.2.1 位似图形的定义:两个图形如果可以通过一个缩放因子(大于1或小于1)和相似的变换(平移、旋转)相互转换,这两个图形就是位似的。
1.2.2 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的图形具有相似的形状和大小,但位置和方向可能不同。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通过具体的图形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位似的概念:通过展示两个相似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1.4.2 讲解位似图形的定义:详细解释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1.4.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更多的位似图形例子,并解释它们之间的位似关系。
1.4.4 练习题: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位似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位似图形的画法2.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画出位似图形,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进行图形的变换。
2.2 教学内容:2.2.1 位似图形的画法:通过缩放和变换的方法画出位似图形。
2.2.2 位似变换的性质:位似变换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改变位置和方向。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践操作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画出位似图形。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位似图形的画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画出位似图形。
2.4.2 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尝试画出一些位似图形,并运用位似性质进行图形的变换。
2.4.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2.4.4 练习题: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位似图形的画法。
第三章:位似图形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位似图形的应用:通过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放大或缩小图形,寻找相似图形等。
3.2.2 位似图形的意义:位似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设计、建筑、艺术等领域。
初中位似教案
初中位似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似的概念,掌握位似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位似的概念及其性质2. 位似图形的画法3. 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位似的概念、位似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位似图形的画法、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特征。
2. 提问:什么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有哪些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位似的概念:在平面内,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那么这两个图形称为位似图形。
2. 讲解位似的基本性质:(1)位似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
(2)位似图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位似图形的角度相等。
3. 举例说明位似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位似图形的画法(10分钟)1. 讲解位似图形的画法步骤:(1)确定位似中心。
(2)画出位似图形的大致形状。
(3)按照比例关系,调整图形的大小。
(4)检查位似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2. 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位似图形,并讲解画法。
五、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讲解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地图、设计图案等。
2. 让学生思考:位似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点评本节课学生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似的概念、性质和画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位似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7.3.1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公开课)PPT课件
知识点2 位似图形的性质
1.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反之相 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2.判断位似图形时,要注意首先它们 必须是相似图形,其次每一对对应点所在 直线都经过同一点。
3.位似比等于相似比。
判断
下面哪些相似图形是位似图形?
√
√
×
相似图形成为位似图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②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A.6
B.5
C.9
D. 8
3
综合应用
4.如图,正方形EFGH,IJKL都是正方形ABCD的位 似图形,点P是位似中心. (1)如果相似比为3,正方形ABCD的位似图形是 哪一个? (2)正方形IJKL是正方形EFGH的位似 图形吗?如果是,求相似比;是 3∶2 (3)如果由正方形EFGH得到它的位似 图形正方形ABCD,求相似比. 2∶1
3.顺次连接点A′,B′,C′,
A
D′,所得四边形A′B′C′D′就是所
B
D
A'
要求的图形.
B' D' C
C'
O
作法二:
如果在四边形外任选一点O,分别在OA,OB,
OC,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B′,C′,D′使得
OA' 四OA =
OOBB'= OOCC'= OODD'=12
呢?如果点 O 取在
BD
△OCD是位似图形.
知识点3 画位似图形
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例如,要把四边形 ABCD 缩小到原来的 1. 2
怎么画出 来呢?
.
动手操作
作法一:1.在四边形外任选一点 O .
2.分别在线段 OA,OB,OC,OD 上取A′,B′,
公开课教案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27.3 位似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1.正确理解位似图形等有关概念,能够按照要求利用位似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能够正确地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2.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几何图形之美,提高对数学美的认识层次,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阅读教材P47-48,自学“思考”与“探究”,理解位似的概念,会找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并能按要求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变换.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①两个多边形不仅,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③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 )A.原图形的外部B.原图形的内部C.原图形的边上D.任意位置位似的三要素即是判定位似的依据,也是位似图形的性质.活动1 小组讨论例1如图,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解:1.在原图形上取A、B、C、D、E、F、G,在图形外任取一点P;2.作射线AP、BP、CP、DP、EP、FP、GP;3.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A′、B′、C′、D′、E′、F′、G′,使PA′=2PA,PB′=2PB,PC′=2PC,PD′=2PD,PE′=2PE,PF′=2PF,PG′=2PG;4.顺次连接点A′、B′、C′、D′、E′、F′、G′、A′.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在作位似图形时,按要求作出各点的对应点后,注意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不要错连.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例1中的位似中心为点,如果把位似中心选在原图形的内部,那么所得图形是怎样的?如果点A′、B′、C′、D′、E′、F′、G′取在AP、BP、CP、DP、EP、FP、GP的延长线上时,所得的图形又是怎样的?(试着画一画)当位似中心在原图形的外部时,两个图形可能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同侧.2.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第2小题可根据位似的三要素得出对应线段平行;第3小题可有两种情况,画出其中一种即可.4.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OA=2AA′,S△ABC=8,则S△A′B′C′= .活动1 小组讨论例2请画出如图所示两个图形的位似中心.解:如图所示的点O1,就是图1的位似中心.如图所示的点O2,就是图2的位似中心.正确地作出位似中心,是解位似图形的关键,可以根据位似中心的定义,位似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1B1C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是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①画出位似中心点O;②求出△ABC与△A1B1C1的相似比;③以点O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2B2C2,使它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5.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①相似平行位似中心②D③D【合作探究1】活动2 跟踪训练1.P 略2.平行因为位似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平行3.略4.2【合作探究2】活动2 跟踪训练①略②1 2③略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第1课时投影1.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想象,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阅读教材P87-88页,自学“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内容,区分清楚概念.自学反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①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等)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②由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③皮影戏是利用(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一种表演艺术.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投影线有何区别?⑤教材P88页练习题.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线”、“物体”、“形成影子的面”三个条件;本章中所提的“投影面”是一个平面,生活中的影子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而光线的平行与否是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条件.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太阳光照射到日晷上形成的投影与灯光照射到三角尺在墙面上形成的投影有何不同?解:太阳光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灯光形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太阳光是平行光线,由此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灯光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它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 2 如图中①②③④是木杆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在地面上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解:④③②①.一天当中影子的变化情况是:正西—北偏西—正北—北偏东—正东.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请判断如图所示的两根电线杆的影子是灯光还是太阳光形成的.可画出光线,根据光线的方向来判断,若光线平行则是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平行投影;若交于一点则是灯光照射形成的中心投影.2.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距同一路灯2米、3米,路灯亮时,甲的影子比乙的影子.活动1 小组讨论例3如图,小强家后院有一根电线杆和一棵大树.①请根据树在阳光下的影子,画出电线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②若此时大树的影子长为6 m,电线杆高8 m,其影长为10 m,求大树的高度.解:①如图,线段AB即为所求;②设大树的高度为x m,则有6x =810.∴x=4.8. 答:大树的高度为4.8 m.①小题首先要确定太阳光为光源,投影线是平行的,可以根据树和它的影子确定光线,从而画出电线杆的影子;②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长与实际长度的比值是定值.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如图,我国某大使馆内有一单杠支架,支架高2.8 m ,在大使办公楼前竖立着高28 m 的旗杆,旗杆底部离大使办公楼墙根的垂直距离为17 m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某一时刻,单杠支架的影长为2.24 m ,大使办公窗口离地面5 m ,问此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影子是否能达到大使办公室的窗口?可先画出旗杆在办公楼上的投影,通过同一时刻,同一物体的影长与物长的比是一个定值这一规律计算出旗杆投影到墙上的影长,跟5 m 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①影子 投影线 投影面 ②平行 同一点(点光源) ③平行投影 ④略 ⑤略【合作探究1】 活动2 跟踪训练1.灯光2.短【合作探究2】活动2 跟踪训练旗杆的影长应为22.4 m,投在墙上的影长为6.75 m>5 m,所以影子能达到大使办公室的窗口。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27.3 位似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相关知识;(重点)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难点)一、情境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自己好看的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我们得到的照片是真实的.观察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种相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位似图形【类型一】判定是否是位似图形以下3个图形中是位似图形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可知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所以位似图形是第一个和第三个.应选C.方法总结: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首先要看它们是不是相似图形,再看它们对应顶点的连线是否交于一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确定位似中心找出以下列图形的位似中心.解析:(1)连接对应点AE、BF,并延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2)连接对应点AN、BM,并延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3)连接AA′,BB′,它们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解:(1)连接对应点AE、BF,分别延长AE、BF,使AE、BF交于点O,点O就是位似中心;(2)连接对应点AN、BM,延长AN、BM,使AN、BM的延长线交于点O,点O就是位似中心;(3)连接AA′、BB′,AA′、BB′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O.方法总结:确定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时,要找准对应顶点,再经过每组对应顶点作直线,交点即为位似中心.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2题【类型三】画位似图形按要求画位似图形:(1)图①中,以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2)图②中,以O为位似中心,把△ABC缩小为原来的1 3.解析:(1)连接OA、OB、OC并延长使AD=OA,BE=BO,CF=CO,顺次连接D、E、F就得出图形;(2)连接OA、OB、OC,作射线CP,在CP上取点M、N、Q使MN=NQ =CQ,连接OM,作NF∥OM交OC于F,再依次作EF∥BC,DE∥AB,连接DF,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如图①,画图步骤:①连接OA、OB、OC;②分别延长OA至D,OB至E,OC 至F,使AD=OA,BE=BO,CF=CO;③顺次连接D、E、F,∴△DEF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如图②,画图步骤:①连接OA、OB、OC,②作射线CP,在CP上取点M、N、Q 使MN=NQ=CQ,③连接OM,④作NF∥OM交OC于F,⑤再依次作EF∥BC交OB于E,DE∥AB交OA于D,⑥连接DF,∴△DEF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位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④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7题【类型四】位似图形的实际应用在放映电影时,我们需要把胶片上的图片放大到银幕上,以便人们欣赏.如图,点P为放映机的光源,△ABC是胶片上面的画面,△A′B′C′cm×cm,放映的银幕规格是2m×2m,光源P与胶片的距离是20cm,那么银幕应距离光源P多远时,放映的图象正好布满整个银幕?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A′B′C′是△ABC的位似图形,所以其对应边成比例,进而即可求解.解:图中△A′B′C′是△ABC的位似图形,设银幕距离光源P为x m时,放映的图象正好布满整个银幕,那么位似比为x0.2=2×10-2,解得xP16m时,放映的图象正好布满整个银幕.方法总结:在位似变换中,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对应边的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类型五】利用位似的性质进行证明或计算如图,F在BD上,BC、AD相交于点E,且AB∥CD∥EF,(1)图中有哪几对位似三角形,选其中一对加以证明;(2)假设AB=2,CD=3,求EF的长.解析:(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答案;(2)利用比例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EBC=EFDC=25,求出EF即可.解:(1)△DFE与△DBA,△BFE与△BDC,△AEB与△DEC都是位似图形.理由:∵AB∥CD∥EF,∴△DFE∽△DBA,△BFE∽△BDC,△AEB∽△DEC,且对应边都交于一点,∴△DFE 与△DBA ,△BFE 与△BDC ,△AEB 与△DEC 都是位似图形;(2)∵△BFE ∽△BDC ,△AEB ∽△DEC ,AB =2,CD =3,∴AB DC =BE EC =23,∴BE BC =EF DC=25,解得EF =65. 方法总结: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1.位似图形的概念;2.位似图形的性质及画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在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收获.第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 知识与 能力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开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
《图形的位似》(第1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图形的相似图形的位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知道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2.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能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及位似图形的性质的运用.难点:判断位似图形和根据条件画位似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图形的位似情境引入》图片,《图形的位似相关知识点》图片,《图形的位似相关例题》图片.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关于图形的位似知识的思考,帮助学生体会有关探究图形的位似的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新知】交流与思考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种相似有什么特征?(教师幻灯片展示图片)定义: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且每对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1. 判断下列各对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1)正五边形ABCDE 与正五边形A ′B ′C ′D ′E ′;(2)等边三角形ABC 与等边三角形A ′B ′C ′.思考:是否相似图形都是位似图形? 显然,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殊情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可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2.作出下列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教师幻灯片展示动画)思考:位似图形有何性质?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例题精讲例 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21.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21,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 .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OD OC 'OC OB 'OB OA 'OA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2. (教师幻灯片展示画法)对于上面的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在四边形外任选一个点O ,分别在OA 、OB 、OC 、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A ′,B ′、C ′、D ′,使得21====OD 'OD OC 'OC OB 'OB OA 'OA 呢?如果点O 取在四边形ABCD 内部呢?分别画出这时得到的图形.(教师幻灯片展示剩下两种画法)设计意图:问题引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应用新知】1.若△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1:2,则OA :OA ′=( )解:2:1.2.如图,以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为原来的两倍.解:①作射线OA 、OB 、 OC②分别在OA 、OB 、OC 上取点A ' 、B ' 、C ' 使得1'''2OA OB OC OA OB OC ===③顺次连结A′ 、B′ 、C′ 就是所要求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1.总结概括本节知识点1.位似图形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2.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如何作位似图形2.板书设计第一章图形的相似图形的位似第一课时1.位似图形的定义2.位似图形的性质3.如何作位似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7-3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7-3 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一. 教材分析《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3课时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似图形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位似图形的概念和画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2.教学难点:位似图形的性质和画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位似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通过具体实例和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和画图,巩固位似图形的画法。
4.总结提升:通过问题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数学《位似图形》教案
数学《位似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和判定条件;
2. 理解位似比和尺寸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学会应用位似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判定位似图形的条件;
2. 运用位似比和尺寸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新知识
(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两个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学习“位似图形”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位似图形的特点,如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比例相等等。
2. 概念认知
(1)教师为学生讲解位似图形的判定条件;
(2)教师向学生讲解位似比和尺寸比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组位似图形,供学生判断是否为位似图形;
(2)教师引导学生计算位似比和尺寸比,并应用它们解决相
关问题。
4. 拓展练习
让学生自行寻找位似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位似比和尺寸比。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举例分析、实例演练。
六、教学工具
黑板,彩色笔,投影仪。
七、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和表现出来的水平评估。
如:课堂答题、小组或个人实战练习、板书或课堂笔记等。
位似图形教案(完美版)
位似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与方法经历画位似图形,探究位似变换对应点坐标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归纳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获得数学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二、重、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三、教学目标(一)、课堂引入1.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定义:如果两个图形,并且对应点连线,,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这时我们说我两个图形关于这点位似.3.问:已知:如图,多边形ABCDE,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二)、例题讲解例1 (补充)如图,指出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分析: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首先要看这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解:例2 (教材例题)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缩小到原来的L2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2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 : 2 .(三)、课堂练习1.画出所给图中的位似中心.2.把右图中的五边形ABCDE扩大到原来的2倍.3.已知:如图,AABC,画AA' B' C',A 使B' C z ->AABC,且使相似比为15要求(1)位似中心在AABC的外部;(2)位似中心在AABC的内部;(3)位似中心在△ABC的一条边上;(4)以点C为位似中心.(四)、小结:位似的定义,位似图形的画法;(五)、作业:必做:课本习题(六)、课后反思:。
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案)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27.3位似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2. 掌握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和练习.【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思考及动手操作等过程,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位似图片的观察,欣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教学难点】位似图形的多种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下面这些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教学说明】通过所展示的几幅美丽图片的观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审美意识,又能通过相似图形的这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感受位似图形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相似图形所具有的特殊位置关系,可逐个进行剖析.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 如图,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教学说明】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现,然后选取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位似图形.【归纳结论】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顶点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位似图形的特征:(1)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2)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连线(或延长线)必相交于同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3) 位似图形的对应边的比称为位似比,对应顶点连线(或延长线)相交的那个交点称为位似中心.)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如图,指出各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判别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的方法,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结论.显然(1)、(2)、(3) 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其位似中心分别为A,A,P,而(4)中两个正方形就不是位似图形,因为对应点的连线不能相交于同一点,即点O并不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通过本例的处理可加深学生对位似图形及其性质的理解.解答过程略.例2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四边形ABCD,请将它缩小为原图的.【分析】将一个图形缩小的原图的,即是要新图形各个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中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因而只要在同一平面内确定了某一点为位似中心的话,就一定能得到缩小后的四边形.而选取某一点为位似中心时,这点可在两个图形的外部,中间或它们的内部几种不同情形,我们不妨按三种不同情形来进行画图,试试看.解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的外面任取一点0(如图①所示)(2) 过点O分别作射线OA、OB、OC、OD;(3) 分别在OA、OB、OC、OD上截取点A',B’,C’,D’,使得====;(4) 顺次连接A’,B’,C’,D’,所得的四边形A’B' C’D’就是将四边形ABCD缩小后的图形,且其位似比为作法二:(1)在四边形ABCD外任取一点O (如图②)(2)作射线OA、OB、OC、OD;(3)分别在射线OA,OB,OC,OD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 ,B’ ,C’,D’ ,使====;(4)顺次连接A’,B’,C’,D’,则四边形A’B’C’D’ 也是四边形ABCD 缩小的图形.作法三:(1)在四边形ABCD的内部任取一点O (如图③)(2)连OA、OB、OC、OD;(3)分别在OA,OB,OC,OD上截取点A’ ,B’ ,C’,D’ ,使====;(4)顺次连接A’,B’,C’,D’,则四边形A’B’C’D’ 是将四边形ABCD 缩小的图形.【教学说明】对上述三种作图方法,教师可选讲其中一种,另两种方法在稍作提示后应留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获取技能.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如图,△OAB 和△OCD 是位似图形,AB / /CD 吗?为什么?2. 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画出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的图形.【教学说明】这两道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讨论,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位似图形和相似图形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请说说看;2. 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可以利用位似得到. 你认为画出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的关键是什么?通常有几种可能?【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对所学过知识进行反复梳理,加深认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P51习题27.3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通过创设'清境让学生感受了位似的概念,接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了位似图形的作法.在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图形位似教案
初中图形位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 能够利用位似性质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 位似图形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1. 位似图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位似图形的作图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作图方法。
2. 学生准备尺子、圆规、橡皮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或缩小的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相似性。
2.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位似图形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位似图形的性质,如对应边的比例关系、对应角的相等性等。
2. 学生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验证位似图形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位似图形的性质,并强调重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电路图的放大等,引导学生分析并应用位似图形的性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动手画出相应的位似图形,并解释位似图形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位似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位似图形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的相似性,引入位似图形的概念。
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并能够应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位似图形的性质。
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2教案
3.6 位似第1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多边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重点、难点1.重点:位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2.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一.创设情境活动1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自己好看的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我们得到的照片是真实的.观察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种相似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一类相似图形,除具备相似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其特性,学生自己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每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可在形上、形外、形内.) 每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二、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 缩小到原来的21. 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21,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 .作法一:(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2.问:此题目还可以如何画出图形?作法二:(1)在四边形ABCD 外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 OB ,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 OB ,OC , OD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 ′、B ′、C ′、D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 ′,如图3.作法三:(1)在四边形ABCD 内任取一点O ;(2)过点O 分别作射线OA ,OB ,OC ,OD ;(3)分别在射线OA ,OB ,OC ,OD 上取点A ′、B ′、C ′、D ′, 使得21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 ′B ′、B ′C ′、C ′D ′、D ′A ′,得到所要画的四边形A ′B ′C ′D′,(当点O在四边形ABCD的一条边上或在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上时,作法略——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三、课堂练习活动3教材习题小结:谈谈你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广西名校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27.3 位似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1.正确理解位似图形等有关概念,能够按照要求利用位似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能够正确地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2.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几何图形之美,提高对数学美的认识层次,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阅读教材P47-48,自学“思考”与“探究”,理解位似的概念,会找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并能按要求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变换.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①两个多边形不仅,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③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 )A.原图形的外部B.原图形的内部C.原图形的边上D.任意位置位似的三要素即是判定位似的依据,也是位似图形的性质.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解:1.在原图形上取A、B、C、D、E、F、G,在图形外任取一点P;2.作射线AP、BP、CP、DP、EP、FP、GP;3.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A′、B′、C′、D′、E′、F′、G′,使PA′=2PA,PB′=2PB,PC′=2PC,PD′=2PD,PE′=2PE,PF′=2PF,PG′=2PG;4.顺次连接点A′、B′、C′、D′、E′、F′、G′、A′.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在作位似图形时,按要求作出各点的对应点后,注意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不要错连.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例1中的位似中心为点 ,如果把位似中心选在原图形的内部,那么所得图形是怎样的?如果点A′、B′、C′、D′、E′、F′、G′取在AP、BP、CP、DP、EP、FP、GP的延长线上时,所得的图形又是怎样的?(试着画一画)当位似中心在原图形的外部时,两个图形可能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同侧.2.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第2小题可根据位似的三要素得出对应线段平行;第3小题可有两种情况,画出其中一种即可.4.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OA=2AA′,S△ABC=8,则S△A′B′C′= .活动1 小组讨论例2 请画出如图所示两个图形的位似中心.解:如图所示的点O1,就是图1的位似中心.如图所示的点O2,就是图2的位似中心.正确地作出位似中心,是解位似图形的关键,可以根据位似中心的定义,位似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1B1C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是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①画出位似中心点O;②求出△ABC与△A1B1C1的相似比;③以点O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2B2C2,使它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5.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①相似平行位似中心②D③D【合作探究1】活动2 跟踪训练1.P 略2.平行因为位似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平行3.略4.2【合作探究2】活动2 跟踪训练①略②1 2③略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反比例函数k y x=(x >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 对角线的交点M ,分别于AB 、BC 交于点D 、E ,若四边形ODBE 的面积为9,则k 的值为( )A .1B .2C .3D .4 【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E 、M 、D 入手,分别找出△OCE 、△OAD 、矩形OABC 的面积与|k|的关系,列出等式求出k 值.【详解】由题意得:E 、M 、D 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OCE OAD kkS S 22∆∆==,,过点M 作MG ⊥y 轴于点G ,作MN ⊥x 轴于点N ,则S □ONMG =|k|.又∵M 为矩形ABCO 对角线的交点,∴S 矩形ABCO =4S □ONMG =4|k|,∵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 >0,∴k k 94k 22++=. 解得:k=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本知识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应高度关注.2.反比例函数y=a x (a >0,a 为常数)和y=2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 在y=a x 的图象上,MC ⊥x 轴于点C ,交y=2x 的图象于点A ;MD ⊥y 轴于点D ,交y=2x 的图象于点B ,当点M 在y=a x 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S △ODB =S △OCA ;②四边形OAMB 的面积不变;③当点A 是MC 的中点时,则点B 是MD 的中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答案】D 【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逐项分析可得出解.【详解】①由于A 、B 在同一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由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可得S △ODB =S △OCA =1,正确; ②由于矩形OCMD 、△ODB 、△OCA 为定值,则四边形MAOB 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正确; ③连接OM ,点A 是MC 的中点,则S △ODM =S △OCM =2a ,因S △ODB =S △OCA =1,所以△OBD 和△OBM 面积相等,点B 一定是MD 的中点.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3.苹果的单价为a 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 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 ) A .(a+b )元B .(3a+2b )元C .(2a+3b )元D .5(a+b )元【答案】C【解析】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详解】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共用去:(2a+3b)元.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总价=单价乘数量.42a =-,那么( )A .2x <B .2x ≤C .2x >D .2x ≥【答案】B(0)0(0)(0)a a a a a a ><⎧⎪===⎨⎪-⎩,由此可知2-a≥0,解得a≤2.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明确被开方数的符号,然后根据性质(0)0(0)(0)a a a a a a ><⎧⎪===⎨⎪-⎩可求解.5.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2x 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14 B .k>-14且0k ≠ C .k<-14 D .k ≥-14且0k ≠ 【答案】B【解析】在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求值问题中,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二次项系数不为零;(2)在有两个实数根下必须满足△=b 2-4ac≥1.【详解】由题意知,k≠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1,△=b 2-4ac=(2k+1)2-4k 2=4k+1>1. 因此可求得k >14-且k≠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根的情况求参数,熟记判别式与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96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0.96×107B .9.6×106C .96×105D .9.6×10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96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6×106,故选B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7.夏新同学上午卖废品收入13元,记为+13元,下午买旧书支出9元,记为( )元.A .+4B .﹣9C .﹣4D .+9【答案】B【解析】收入和支出是两个相反的概念,故两个数字分别为正数和负数.【详解】收入13元记为+13元,那么支出9元记作-9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运用,熟练掌握正负数的概念是本题的关键. 8.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15B.0.5C.5D.50【答案】C【解析】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详解】A、15=55,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A选项错误;B、0.5=22,被开方数为小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B选项错误;C、5,是最简二次根式;故C选项正确;D.50=52,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故D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最简二次根式.9.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6,则其外接圆半径为()A.3 B.32C.33D.6【答案】D【解析】连接正六边形的中心和各顶点,得到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于是可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正三角形的边长,为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详解】如图为正六边形的外接圆,ABCDEF是正六边形,∴∠AOF=10°, ∵OA=OF, ∴△AOF是等边三角形,∴OA=AF=1.所以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边长,即其外接圆半径为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外接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10.如图,△ABC中,BC=4,⊙P与△ABC的边或边的延长线相切.若⊙P半径为2,△ABC的面积为5,则△ABC的周长为( )A.8 B.10 C.13 D.14 【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切线长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连接PE、PF、PG,AP,由题意可知:∠PEC=∠PFA=PGA=90°,∴S△PBC=12BC•PE=12×4×2=4,∴由切线长定理可知:S△PFC+S△PBG=S△PBC=4,∴S四边形AFPG=S△ABC+S△PFC+S△PBG+S△PBC=5+4+4=13,∴由切线长定理可知:S△APG=12S四边形AFPG=132,∴132=12×AG•PG,∴AG=132,由切线长定理可知:CE=CF,BE=BG,∴△ABC的周长为AC+AB+CE+BE=AC+AB+CF+BG=AF+AG=2AG=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切线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画出辅助线,熟练运用切线长定理,本题属于中等题型.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O,则tan∠AOD=________.【答案】1【解析】首先连接BE,由题意易得BF=CF,△ACO∽△BKO,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KO:CO=1:3,即可得OF:CF=OF:BF=1:1,在Rt△OBF中,即可求得tan∠BOF的值,继而求得答案.【详解】如图,连接BE,∵四边形BCEK是正方形,∴KF=CF=12CK,BF=12BE,CK=BE,BE⊥CK,∴BF=CF,根据题意得:AC∥BK,∴△ACO∽△BKO,∴KO:CO=BK:AC=1:3,∴KO:KF=1:1,∴KO=OF=12CF=12BF,在Rt△PBF中,tan∠BOF=BFOF=1,∵∠AOD=∠BOF,∴tan∠AOD=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辅助线,注意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如图,线段AB=10,点P在线段AB上,在AB的同侧分别以AP、BP为边长作正方形APCD和BPEF,点M、N分别是EF、CD的中点,则MN的最小值是_______.【答案】2【解析】设MN=y,PC=x,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列出y1关于x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详解】作MG⊥DC于G,如图所示:设MN=y,PC=x,根据题意得:GN=2,MG=|10-1x|,在Rt△MNG中,由勾股定理得:MN1=MG1+GN1,即y1=21+(10-1x)1.∵0<x<10,∴当10-1x=0,即x=2时,y1最小值=12,∴y最小值=2.即MN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二次函数的最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矩形ABCD中,AB=6,BC=8.点P在矩形ABCD的内部,点E在边BC上,满足△PBE∽△DBC,若△APD 是等腰三角形,则PE的长为数___________.【答案】3或1.2【解析】由△PBE∽△DBC,可得∠PBE=∠DBC,继而可确定点P在BD上,然后再根据△APD是等腰三角形,分DP=DA、AP=DP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C=90°,CD=AB=6,∴BD=10,∵△PBE∽△DBC,∴∠PBE=∠DBC,∴点P在BD上,如图1,当DP=DA=8时,BP=2,∵△PBE∽△DBC,∴PE:CD=PB:DB=2:10,∴PE:6=2:10,∴PE=1.2;如图2,当AP=DP时,此时P为BD中点,∵△PBE∽△DBC,∴PE:CD=PB:DB=1:2,∴PE:6=1:2,∴PE=3;综上,PE的长为1.2或3,故答案为:1.2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确定出点P在线段BD上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22,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点F,则EF的长是__________.【答案】2【解析】设EF=x,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D,再求出AE=ED,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设EF=x,∵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D=90°,∠ABD=∠ADB=45°,∴22,EF=BF=x,∴2,∵∠BAE=22.5°,∴∠DAE=90°-22.5°=67.5°,∴∠AED=180°-45°-67.5°=67.5°, ∴∠AED=∠DAE , ∴AD=ED ,∴BD=BE+ED=2x+4+22=42+4, 解得:x=2, 即EF=2.15.如图是我市某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7天中最大的日温差是 ℃.【答案】11.【解析】试题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周一的日温差=8℃+1℃=9℃;周二的日温差=7℃+1℃=8℃;周三的日温差=8℃+1℃=9℃;周四的日温差=9℃;周五的日温差=13℃﹣5℃=8℃;周六的日温差=15℃﹣71℃=8℃;周日的日温差=16℃﹣5℃=11℃, ∴这7天中最大的日温差是11℃.考点:1.有理数大小比较;2.有理数的减法.16.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其大意是:有人要去某关口,路程为378里,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由于脚痛,每天走的路程都为前一天的一半,一共走了六天才到达目的地.求此人第六天走的路程为多少里.设此人第六天走的路程为x 里,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 【答案】2481632378x x x x x x +++++=; 【解析】设第一天走了x 里,则第二天走了2x 里,第三天走了4x 里…第六天走了32x里,根据总路程为378里列出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设第一天走了x 里, 则第二天走了2x 里,第三天走了4x 里…第六天走了32x里, 依题意得:3782481632x x x x xx +++++=, 故答案:3782481632x x x x x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17.计算1x x +﹣11x +的结果为_____. 【答案】11x x -+.【解析】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原式=11x x -+, 故答案为11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将三角形AO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20°得三角形BOD ,已知OA=4,OC=1,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结果保留π)【答案】5π【解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 的面积﹣扇形OCD 的面积,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AOC ≌△BOD ,∴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 的面积﹣扇形OCD 的面积2212041201360360ππ⨯⨯⨯⨯=-=5π.故答案为:5π.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正确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 的面积﹣扇形OCD 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定义:任意两个数a ,b ,按规则c =b 2+ab ﹣a+7扩充得到一个新数c ,称所得的新数c 为“如意数”.若a =2,b =﹣1,直接写出a ,b 的“如意数”c ;如果a =3+m ,b =m ﹣2,试说明“如意数”c 为非负数. 【答案】(1)4;(2)详见解析.【解析】(1)本题是一道自定义运算题型,根据题中给的如意数的概念,代入即可得出结果 (2)根据如意数的定义,求出代数式,分析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1)∵a =2,b =﹣1 ∴c =b 2+ab ﹣a+7 =1+(﹣2)﹣2+7=4(2)∵a=3+m,b=m﹣2∴c=b2+ab﹣a+7=(m﹣2)2+(3+m)(m﹣2)﹣(3+m)+7=2m2﹣4m+2=2(m﹣1)2∵(m﹣1)2≥0∴“如意数”c为非负数【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m﹣1)2的非负性,难度不大.20.已知:如图,∠ABC,射线BC上一点D,求作:等腰△PBD,使线段BD为等腰△PBD的底边,点P在∠ABC内部,且点P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点P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点P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PB=PD(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1.如图,已知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再由DC∥AB,可得∠D=∠A,∠C=∠B,进而得到∠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CO=DO.试题解析:证明:∵AB∥CD∴∠A=∠D ∠B=∠C∵OA=OB∴∠A=∠B∴∠C=∠D∴OC=O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2.央视热播节目“朗读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某校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欲购进一批学生喜欢的图书,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须从“文史类、社科类、小说类、生活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统计图(未完成),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此次共调查了名学生;将条形统计图1补充完整;图2中“小说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度;若该校共有学生2000人,估计该校喜欢“社科类”书籍的学生人数.【答案】(1)200;(2)见解析;(3)126°;(4)240人.【解析】(1)根据文史类的人数以及文史类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总人数(2)根据总人数以及生活类的百分比即可求出生活类的人数以及小说类的人数;(3)根据小说类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圆心角的度数;(4)利用样本中喜欢社科类书籍的百分比来估计总体中的百分比,从而求出喜欢社科类书籍的学生人数【详解】(1)∵喜欢文史类的人数为76人,占总人数的38%,∴此次调查的总人数为:76÷38%=200人,故答案为200;(2)∵喜欢生活类书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喜欢生活类书籍的人数为:200×15%=30人,∴喜欢小说类书籍的人数为:200﹣24﹣76﹣30=70人,如图所示:(3)∵喜欢社科类书籍的人数为:24人,∴喜欢社科类书籍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4×100%=12%,100∴喜欢小说类书籍的人数占了总分数的百分比为:100%﹣15%﹣38%﹣12%=35%,∴小说类所在圆心角为:360°×35%=126°;(4)由样本数据可知喜欢“社科类”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总人数的12%,∴该校共有学生2000人,估计该校喜欢“社科类”书籍的学生人数:2000×12%=240人.【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看懂图中数据是解题关键23.定安县定安中学初中部三名学生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他们的笔试成绩和演讲成绩(单位:分)分别用两种方式进行统计,如表和图.A B C笔试85 95 90口试80 85(1)请将表和图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图中B同学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度;竞选的最后一个程序是由初中部的300名学生进行投票,三名候选人的得票情况如图(没有弃权票,每名学生只能推荐一人),则A同学得票数为,B同学得票数为,C同学得票数为;若每票计1分,学校将笔试、演讲、得票三项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成绩,请计算三名候选人的最终成绩,并根据成绩判断当选.(从A、B、C、选择一个填空)【答案】(1)90;(2)144度;(3)105,120,75;(4)B【解析】(1)由条形图可得A演讲得分,由表格可得C笔试得分,据此补全图形即可;(2)用360°乘以B对应的百分比可得答案;(3)用总人数乘以A、B、C三人对应的百分比可得答案;(4)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可得.【详解】解:(1)由条形图知,A演讲得分为90分,补全图形如下:故答案为90;(2)扇图中B同学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360°×40%=144°,故答案为144;(3)A同学得票数为300×35%=105,B同学得票数为300×40%=120,C同学得票数为300×25%=75,故答案为105、120、75;(4)A的最终得分为854903105310⨯+⨯+⨯=92.5(分),B的最终得分为954803120310⨯+⨯+⨯=98(分),C的最终得分为90485375310⨯+⨯+⨯=84(分),∴B最终当选,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24.如图,在▱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ADE≌△CBF;求证:四边形BFDE 为矩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由DE与AB垂直,BF与CD垂直,得到一对直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BC,对角相等,利用AAS即可的值;(2)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DC与AB平行,得到∠CDE为直角,利用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即可的值.【详解】解:(1)∵DE⊥AB,BF⊥CD,∴∠AED=∠CFB=90°,∵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C,在△ADE和△CBF中,{AED CFB A CAD BC∠=∠∠=∠=,∴△ADE≌△CBF(AAS);(2)∵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CD∥AB,∴∠CDE+∠DEB=180°,∵∠DEB=90°,∴∠CDE=90°,∴∠CDE=∠DEB=∠BFD=90°,则四边形BFDE为矩形.【点睛】本题考查1.矩形的判定;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5.如图,过点A(2,0)的两条直线1l,2l分别交y轴于B,C,其中点B在原点上方,点C在原点下方,已知AB=13.求点B 的坐标;若△ABC 的面积为4,求2l 的解析式.【答案】(1)(0,3);(2)112y x =-. 【解析】(1)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OB=3,即可得出点B 的坐标; (2)由ABC S ∆=12BC•OA ,得到BC=4,进而得到C (0,-1).设2l 的解析式为y kx b =+, 把A (2,0),C (0,-1)代入即可得到2l 的解析式. 【详解】(1)在Rt △AOB 中, ∵222OA OB AB +=, ∴2222(13)OB +=, ∴OB=3,∴点B 的坐标是(0,3) . (2)∵ABC S ∆=12BC•OA , ∴12BC×2=4, ∴BC=4, ∴C (0,-1).设2l 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A (2,0),C (0,-1)代入得:20{1k b b +==-,∴1{21k b ==-,∴2l 的解析式为是112y x =-.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26.对于方程=1,某同学解法如下:解:方程两边同乘6,得3x﹣2(x﹣1)=1 ①去括号,得3x﹣2x﹣2=1 ②合并同类项,得x﹣2=1 ③解得x=3 ④∴原方程的解为x=3 ⑤上述解答过程中的错误步骤有(填序号);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答案】(1)错误步骤在第①②步.(2)x=4.【解析】(1)第①步在去分母的时候,两边同乘以6,但是方程右边没有乘,另外在去括号时没有注意到符号的变化,所以出现错误;(2)注重改正错误,按以上步骤进行即可.【详解】解:(1)方程两边同乘6,得3x﹣2(x﹣1)=6 ①去括号,得3x﹣2x+2=6 ②∴错误步骤在第①②步.(2)方程两边同乘6,得3x﹣2(x﹣1)=6去括号,得3x﹣2x+2=6合并同类项,得x+2=6解得x=4∴原方程的解为x=4【点睛】本题考查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去分母与去括号中常见错误,符号也经常是出现错误的原因.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宾馆有50间房供游客居住,当每间房每天定价为180元时,宾馆会住满;当每间房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空闲一间房.如果有游客居住,宾馆需对居住的每间房每天支出20元的费用.当房价定为多少元时,宾馆当天的利润为10890元?设房价比定价180元增加x 元,则有( )A .(x ﹣20)(50﹣18010x -)=10890 B .x (50﹣18010x -)﹣50×20=10890 C .(180+x ﹣20)(50﹣10x )=10890 D .(x+180)(50﹣10x )﹣50×20=10890 【答案】C 【解析】设房价比定价180元増加x 元,根据利润=房价的净利润×入住的房同数可得.【详解】解:设房价比定价180元增加x 元,根据题意,得(180+x ﹣20)(50﹣x 10)=1.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主要在于找到等量关系求解.2.《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对我国古代后世的数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记载了一个问题,大意是:有几个人一起去买一件物品,每人出8元,多3元;每人出7元,少4元,问有多少人?该物品价几何?设有x 人,物品价值y 元,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8374y x y x +=⎧⎨-=⎩B .8374x y x y+=⎧⎨-=⎩ C .8374x y x y -=⎧⎨+=⎩D .8374y x y x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相等关系:①8×人数-3=物品价值,②7×人数+4=物品价值,可列方程组:8374x y x y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3.方程5x +2y =-9与下列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212x y =-⎧⎪⎨=⎪⎩的是( ) A .x +2y =1B .3x +2y =-8C .5x +4y =-3D .3x -4y =-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将x与y的值代入各项检验即可得到结果.解:方程5x+2y=﹣9与下列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的是3x﹣4y=﹣1.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4.如图,在△ABC中,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则∠CBD的度数为( )A.30°B.45°C.50°D.75°【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AB=AC,∠A=30°,∴∠ABC=∠ACB=7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AD=BD,∴∠A=∠ABD=30°,∴∠BDC=60°,∴∠CBD=180°﹣75°﹣60°=45°.故选B.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8x+q=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q的取值范围是( )A.q<16 B.q>16C.q≤4D.q≥4【答案】A【解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8x+q=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即82-4q>0,∴q<16,故选 A.6.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x满足的关系式为()A.1(1)282x x-=B.1(1)282x x+=C.(1)28x x-=D.(1)28x x+=【答案】A【解析】根据应用题的题目条件建立方程即可.【详解】解:由题可得:1(1)47 2x x-=⨯即:1(1)28 2x x-=故答案是:A.【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E 是∠COB 内一点,且OE ⊥AB ,∠AOC=35°,则∠EOD 的度数是( )A .155°B .145°C .135°D .125°【答案】D 【解析】解:∵35AOC ∠=,∴35BOD ∠=,∵EO ⊥AB ,∴90EOB ∠=,∴9035125EOD EOB BOD ∠=∠+∠=+=,故选D.8.如图,一个铁环上挂着6个分别编有号码1,2,3,4,5,6的铁片.如果把其中编号为2,4的铁片取下来,再先后把它们穿回到铁环上的仼意位置,则铁环上的铁片(无论沿铁环如何滑动)不可能排成的情形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摘掉铁片2,4后,铁片1,1,5,6在铁环上按逆时针排列,无论将铁片2,4穿回哪里,铁片1,1,5,6在铁环上的顺序不变,观察四个选择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摘掉铁片2,4后,铁片1,1,5,6在铁环上按逆时针排列,∵选项A ,B ,C 中铁片顺序为1,1,5,6,选项D 中铁片顺序为1,5,6,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找准铁片1,1,5,6在铁环上的顺序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ABC 中,∠ABC=90°,AB=8,BC=1.若DE 是△ABC 的中位线,延长DE 交△ABC 的外角∠ACM 的平分线于点F ,则线段DF 的长为( )A .7B .8C .9D .10【答案】B 【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 ,得到DF ∥BM ,再证明EC=EF=12AC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在RT △ABC 中,∵∠ABC=90°,AB=2,BC=1,∴AC=22AB BC +=2286+=10,∵DE 是△ABC 的中位线,∴DF ∥BM ,DE=12BC=3, ∴∠EFC=∠FCM ,∵∠FCE=∠FCM ,∴∠EFC=∠ECF ,∴EC=EF=12AC=5, ∴DF=DE+EF=3+5=2.故选B .10.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 =3a ,tanA 的值为( )A .13B .24C .2D .3【答案】B【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即可解答.【详解】解:已知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3a ,设a=x,则c=3x,b=229x x -=22x.即tanA=22x x =24.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熟悉掌握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A ,B ,C 均在格点上,D 为AC 边上的一点. 线段AC 的值为______________;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AM 是ABC △的角平分线,在AM 上求一点P ,使CP DP +的值最小,请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AM 和点P ,并简要说明AM 和点P 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___________.【答案】(Ⅰ)5 (Ⅱ)如图,取格点E 、F ,连接AE 与BC 交于点M ,连接DF 与AM 交于点P .【解析】(Ⅰ)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Ⅱ)根据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构造边长为1的菱形ABEC ,连接AE 交BC 于M ,即可得出AM 是ABC 的角平分线,再取点F 使AF=1,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点C 与F 关于AM 对称,连接DF 交AM 于点P ,此时CP DP +的值最小.【详解】(Ⅰ)根据勾股定理得22345+=;故答案为:1.(Ⅱ)如图,如图,取格点E 、F ,连接AE 与BC 交于点M ,连接DF 与AM 交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
位似第一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下列图形中图形.分别观察这五个图,你发现每个图中的两 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
概念与性质
1.位似图形的概念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 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 一直线上),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2.位似图形的性质: 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 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位似图形的作法:
①定 ②找 ③截 ④连
布置作业
课本P60 【习题27.3】
第1、2、4题
《名校课堂》
P43~44
27.3位似(第一课时)
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回顾与反思
1.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哪些变换? w对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 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中心. w平移: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w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w相似:相似比.
注:图形这些不同的变换是我们学习几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 具,它不但装点了我们的生活,而且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思考:位似图形有何性质?
若△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2, 则OA:OA'=( 1:2 )。
A ' A
O
B
B '
C
C
性质:位似图形上任' 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 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1.如图,已知△ABC和点O.以O为位似中心,求作
△ABC的位似图形,并把△ABC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两倍.
4. 如图,已知△EFH和△MNK是位似图形,那么其 位似中心是点( ).
判断下面的正方形是不是位似图形?
【教案】位似图形
位似图形一、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位似图形及其有关看法,认识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差异,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减小.过程与方法经历画位似图形,研究位似变换对应点坐标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归纳研究的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特别到一般地认识事物,获得数学的经验,激发学生研究知识的兴趣二、重、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看法、性质与作图.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减小.三、授课目的(一)、课堂引入1.观察: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色?2.位似的定义:若是两个图形图形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并且对应点连线 ____________,像这样的两个_____________;这时我们说我两个图形关于这点3.问:已知:如图,多边形 ABCDE ,把它放大为原来的 2 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 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二)、例题讲解例 1(补充)如图,指出以下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若是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解析:位似图形是特别地址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可否为位似图形,第一要看这两个图形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以.解:1例 2(教材例题)把图 1 中的四边形 ABCD 减小到原来的.解析:把原图形减小到原来的1,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极点到位似2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极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 .(三)、课堂练习1.画出所给图中的位似中心.2.把右图中的五边形ABCDE 扩大到原来的 2 倍.3.已知:如图,△ ABC ,画△ A ′B′C′,使△ A′B′C′∽△ ABC ,且使相似比为 1.5,要求(1)位似中心在△ ABC 的外面;(2)位似中心在△ ABC 的内部;(3)位似中心在△ ABC 的一条边上;(4)以点 C 为位似中心.(四)、小结:位似的定义,位似图形的画法;(五)、作业:必做:课位本 P51 习题 T2(六)、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3 位似
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
1.正确理解位似图形等有关概念,能够按照要求利用位似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能够正确地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
2.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几何图形之美,提高对数学美的认识层次,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阅读教材P47-48,自学“思考”与“探究”,理解位似的概念,会找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并能按要求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变换.
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①两个多边形不仅,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
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
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
③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 )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位似的三要素即是判定位似的依据,也是位似图形的性质.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如图,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
解:1.在原图形上取A、B、C、D、E、F、G,在图形外任取一点P;
2.作射线AP、BP、CP、DP、EP、FP、GP;
3.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A′、B′、C′、D′、E′、F′、G′,使PA′=2PA,PB′=2PB,PC′=2PC,PD′=2PD,PE′=2PE,PF′=2PF,PG′=2PG;
4.顺次连接点A′、B′、C′、D′、E′、F′、G′、A′.
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
在作位似图形时,按要求作出各点的对应点后,注意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不要错连.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例1中的位似中心为点,如果把位似中心选在原图形的内部,那么所得图形是怎样的?如果点A′、B′、C′、D′、E′、F′、G′取在AP、BP、CP、DP、EP、FP、GP的延长线上时,所得的图形又是怎样的?(试着画一画)
当位似中心在原图形的外部时,两个图形可能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同侧.
2.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
第2小题可根据位似的三要素得出对应线段平行;第3小题可有两种情况,画出其中一种即可.
4.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OA=2AA′,S△ABC=8,则S△A′B′C′= .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2请画出如图所示两个图形的位似中心.
解:如图所示的点O1,就是图1的位似中心.
如图所示的点O2,就是图2的位似中心.
正确地作出位似中心,是解位似图形的关键,可以根据位似中心的定义,位似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1B1C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是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①画出位似中心点O;
②求出△ABC与△A1B1C1的相似比;
③以点O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2B2C2,使它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5.
活动3 课堂小结
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①相似平行位似中心
②D
③D
【合作探究1】
活动2 跟踪训练
1.P 略
2.平行因为位似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平行
3.略
4.2
【合作探究2】
活动2 跟踪训练
①略
②1 2
③略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第1课时投影
1.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想象,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
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
阅读教材P87-88页,自学“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内容,区分清楚概念.
自学反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①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等)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
②由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③皮影戏是利用(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一种表演艺术.
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投影线有何区别?
⑤教材P88页练习题.
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线”、“物体”、“形成影子的面”三个条件;本章中所提的“投影面”是一个平面,生活中的影子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而光线的平行与否是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条件.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太阳光照射到日晷上形成的投影与灯光照射到三角尺在墙面上形成的投影有何不同?
解:太阳光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灯光形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
太阳光是平行光线,由此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灯光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它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例 2 如图中①②③④是木杆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在地面上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为.
解:④③②①.
一天当中影子的变化情况是:正西—北偏西—正北—北偏东—正东.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1.请判断如图所示的两根电线杆的影子是灯光还是太阳光形成的.
可画出光线,根据光线的方向来判断,若光线平行则是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平行投影;若交于一点则是灯光照射形成的中心投影.
2.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距同一路灯2米、3米,路灯亮时,甲的影子比乙的影子.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3如图,小强家后院有一根电线杆和一棵大树.
①请根据树在阳光下的影子,画出电线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
②若此时大树的影子长为6 m,电线杆高8 m,其影长为10 m,求大树的高度.
解:①如图,线段AB即为所求;
②设大树的高度为x m,则有
6x =810
.∴x=4.8. 答:大树的高度为4.8 m.
①小题首先要确定太阳光为光源,投影线是平行的,可以根据树和它的影子确定
光线,从而画出电线杆的影子;②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长与实际长度的比值是定值. 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
如图,我国某大使馆内有一单杠支架,支架高2.8 m ,在大使办公楼前竖立着高28 m 的旗杆,旗杆底部离大使办公楼墙根的垂直距离为17 m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某一时刻,单杠支架的影长为2.24 m ,大使办公窗口离地面5 m ,问此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影子是否能达到大使办公室的窗口?
可先画出旗杆在办公楼上的投影,通过同一时刻,同一物体的影长与物长的比是
一个定值这一规律计算出旗杆投影到墙上的影长,跟5 m 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活动3 课堂小结
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①影子 投影线 投影面 ②平行 同一点(点光源) ③平行投影 ④略 ⑤略
【合作探究1】 活动2 跟踪训练
1.灯光
2.短
【合作探究2】
活动2 跟踪训练
旗杆的影长应为22.4 m,投在墙上的影长为6.75 m>5 m,所以影子能达到大使办公室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