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
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
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
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
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
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
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MRI常见血管流空影。DSA可明确诊断。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得双颍侧偏盲,视神经萎缩及内分泌改
变。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就是诊断垂体瘤得间接征象。
2.鞍上脑膜瘤:多见于成年人,患者有视力下降、偏盲、视盘萎缩而无内分泌功能改变
及下视丘损害症状。肿瘤一般源于鞍结节、鞍隔或鞍旁。冠状位扫描肿瘤不源于鞍内,蝶鞍不扩大;CT示脑膜瘤伴有骨质增生,钙化略多,囊变少。
MRI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可见正常垂体。CT及MRI强化程度高。CAG 眼动脉供血,
有肿瘤血管。
3.颅咽管瘤:发病年龄较轻,常有尿崩、身体发育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内分泌改变,可
发生在鞍上或鞍内。CT示病灶大部分为低密度区,与脑脊液相仿或略高, 提示囊变,囊壁相对较薄,伴有或不伴实质部分,半数以上可见钙化,囊壁钙化呈蛋壳状,实质部分为块状或点状,增强后未钙化部分及实质部分可增强。MRI示粪变部分T1为高信号或含高低信号,而垂体瘤囊变为低信号。
4.异位松果体瘤(生殖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及长期唯一症状,
蝶鞍形态大多正常。CT示鞍区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内有散在钙化点,增强后均匀强化。MRIT1等或稍低信号,T2高信号。有时在术前与垂体瘤很难鉴别。(见三脑室后肿瘤鉴别诊断)
5.星形细胞瘤:多源于视交义、垂体柄或第三脑室前部,冠状位可见其来源于鞍上,CT
示病灶密度不均匀,以略低密度为主,间有等密度区,可伴有少许点状钙化,增强后强化程度低于垂体瘤。
6.表皮样囊肿(胆脂瘤):位于鞍上或鞍旁,CT示水样密度,CT值可低至-20Hu以下。囊
壁可钙化。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脑脊液,增强后肿瘤内容物与包膜均不强化。
7.蛛网膜囊肿:先天性多见,位于鞍上或鞍旁,CT密度、MRI信号均与脑脊液相似,粪壁
如能显示,也极薄且不强化,邻近脑组织有受压表现,局部颅骨变薄、膨隆。
8.动脉瘤:CT见鞍上或鞍旁边缘清楚得圆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一强化。MRI有
流空现象,伴血栓形成与瘤腔内有涡流存在时信号强度复杂。如疑有动脉瘤,应行DSA检查以定性。
幕下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鉴别:
1.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好发与蚓部,常侵入或累及四脑室。CT病灶多为高密度,
边界清楚,增强后成均匀一致增强。MRIT1与T2分别示低、等或高信号, 少见钙化、出血、囊变与坏死。T2相信号强度及增强后强度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沿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就是髄母细胞瘤得特征,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若发生在小脑蚓部,则难以与髓母鉴别。
2.血管母细胞瘤:囊结节型囊腔大结节小,增强后可见结节增强。实质型肿瘤T2 信号明
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少数病人有家族史与伴发视网膜血管瘤或胰、肾等部位病变,有利于诊断。
3.室管膜瘤:源于四脑室得室管膜瘤侵及小脑半球、蚓部,与小脑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前
者囊变率低,常呈分叶状及斑点状细小钙化。
4.蛭性胶质瘤:囊壁有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多较大而强化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明显, 不伴有
异常血管流空影。
5.脑脓肿:有感染史,脓肿壁有环形强化,且厚薄一致,无壁结节。脓肿周围水肿明
显。(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7)
6.出血:多发生在中老年,CT出血呈局限性高密度,无增强效应。星胶伴出血多见
于儿童、青少年,血肿周围出现增强现象。
7.转移瘤: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