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这是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第1篇一、检查背诵。

齐背《锦瑟》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李商隐虽然在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

但他依然是一位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表现了李商隐积极的用世精神。

李商隐作了泾元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后,在开成三年(838),商隐赴京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后回到安定,也就是泾州,登上了城楼有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遣怀诗《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听诵读)提问:读完这首诗,大家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明确:颈联。

提问:从诗歌中,大家读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首二句写景,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

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

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

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两者似相反,实相成。

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

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清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欣赏其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中。

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儒)党”,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诗深婉绵密、典丽精工。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晚唐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锦瑟》一、导入: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_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走近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有《李义山诗集》。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深山倾情】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如: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解析:选取两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以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解析:分别对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准备李商隐的两首诗歌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学习和解析。

5.2 相关资料:收集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活动:6.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2 诗歌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作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两首诗;(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3)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商隐的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商隐诗中的优美词句和深刻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2. 两首诗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3. 如何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诗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诗文本;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李商隐的诗风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感受诗的美感;a. 两首诗的主题分别是什么?b.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c. 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何特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

4. 诗歌解析(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诗意、意象、节奏和韵律;(2)解读诗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锦瑟》和《无题》两首诗,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六、教学拓展1. 比较李商隐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不同之处,如杜甫、白居易等;2. 探讨李商隐诗中的悲观主义情感,分析其成因;3. 引导学生从李商隐的诗中汲取人生智慧,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诗篇一:《锦瑟》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2 诗篇二:《无题》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李商隐的诗句,感受诗歌的美。

3.2 学习诗篇一:《锦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3.3 学习诗篇二:《无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四、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两首诗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文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李商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5.2 文化探索:学生进一步研究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加深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教材,收录李商隐的诗作。

6.2 辅助材料:提供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诗歌注释等参考资料。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们知道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李商隐被称为最具争议的抒情诗人,下面我们一来看看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饱受争议呢?
二、知人论世
根据导学案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
【学】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检】
三、当堂检测
完成教材P44页,课后练习第二题。
明确:“用笔至细”:倒叙的方法,先从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措辞委婉,如“空闻”“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主旨。“讽意至深”:否认怪诞的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寓意子明,结尾通过反问深化主题【练】
4、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渴望被赏识怀才不遇梦想的迷茫
展示现今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恋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自伤身世)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
•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
•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李国光)
•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问题2: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善用典故
感情基调哀怨商伤
语言华丽隐隐
意境迷茫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之一,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语言凄婉、感叹凝重,富有浓郁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李商隐诗歌,引导学生对李商隐及其创作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诗歌欣赏在进行李商隐的课堂教学时,欣赏和鉴赏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将李商隐的两首代表作品《夜雨寄北》和《无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联想,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深入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写的是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虽然短小精悍,但极富情感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欣赏和品味,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从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等角度去分析诗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如:“作者为什么用‘君’‘我’这样的切入方式展开诗歌”的分析;“巴山夜雨”这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等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又称《秦妇吟》,这是一首哀叹亲情和爱情的诗,在表达情感时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再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创作写作在欣赏诵读李商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创作写作表达自己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借鉴大师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高中语文】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 精品教案

【高中语文】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 精品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⑴(《锦瑟》)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3. 课外活动评价
- 朗诵比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和语言感染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 创作实践: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2. 诗句解读: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瑟为象征,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庄子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悟。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四、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广泛运用象征、暗示、典故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诗歌鉴赏:《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对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句的解读,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仿写一首李商隐风格的诗歌,以“夜雨寄北”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和含蓄的语言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调查报告:选择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调查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探讨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 情感表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内心世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语言特色:用词精炼,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李商隐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1. 情感共鸣: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具有相似性。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重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 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词句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 创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感悟
学改进
教材分析:分析教 材内容,确定教学 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明确教 学目标,包括知识、 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的要求
教学内容:介绍教 学内容,包括知识 点、重点和难点等
教学建议:提出教 学建议,包括教学 方法、教学步骤和 教学评价等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感受 诗歌的情感内涵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李商隐的诗歌,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 识
背诵《夜雨寄北》和《贾生》 两首诗
收集李商隐的其他诗作,并 进行赏析
分享学习心得,与同学交流 互动
讲授法:教师讲授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 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 关文献和资料,拓宽视野
课堂表现:观察学 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学习状 态和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文本解读:《夜雨寄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 面的分析
重点词语解释:对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辨析
情感表达: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质教案.doc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优质教案.doc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诗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解读李商隐诗作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李商隐诗作中的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诗作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李商隐诗作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李商隐的诗作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诗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李商隐的诗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作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5.3 讨论与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

5.4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相关的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

6.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李商隐诗作内容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6.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程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课后拓展建议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李商隐的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诗作,需要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这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4.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整体感知1、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锦瑟》。

在读时请同学们注意诗的朦胧意境。

2、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典。

请谈谈本诗中的用典?明确: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全诗共用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

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通过这首诗我们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尽管这首诗晦涩难懂,但我们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只要用心感受,总会有所收获。

第一联,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

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

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3、提问:作者借用这四个典故,想要表达怎样的的主旨和情感?【明确】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

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马嵬》一、导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1、整体把握: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

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

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

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

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明确: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

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

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

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

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2、具体赏析: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批判讽刺唐玄宗的,前人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用“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这八个字。

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谈一谈“用笔至细”,从反衬的方面说说讽至深吗?反衬方面——先看颔联。

今朝与昔日的对比。

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他的皇宫中连鸡都不准养,因为鸡叫声会扰了皇帝的清梦,报晓都由宫人负责。

而现在不同了,玄宗被逼离开了长安,住在军中,在没有宫人传唱的优美歌声了,只有军人们在寒夜敲着金柝。

我们可以回想起木兰诗中的一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大家想一下,军中的情境是何等的悲凉啊!昔日是如此的歌舞升平,今朝又是如此悲惨凄凉。

看到此处,不禁想替作者问一句:玄宗玄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颈联也是今朝和昔日的对比。

当日玄宗与杨贵妃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为此还嘲笑牛郎织女一年才能重聚一次。

可是当六军驻马的时候,又是什么情景呢?昨日的誓言马上化为泡影,杨玉环落得“婉转娥眉马前死”的下场。

玄宗的誓言如此经不得考验。

相比之下,远不及牛郎织女。

秦观在《鹊桥仙》中说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作者眼中,不论是对天下(空闻虎旅传宵柝,害的天下大乱),还是对爱情(七夕时山盟海誓,当六军驻马时却违背当日的誓言),玄宗都是背叛者。

——尾联中也有非常明显的对比与反衬。

卢家是平民百姓,玄宗时一国天子,两人地位相差悬殊。

但是连平民百姓都可以得到的幸福对于天子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作者用平民的幸福来反衬玄宗的落魄,是对玄宗毫不留情的讽刺。

3、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已跃然纸上。

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变昔日的安乐。

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

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

“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

而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三、拓展探究.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