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精选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1840-1895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1840-1895

1.五四运动到建党初期(1919-1921-1923)
2.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3.国共十年对峙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
4.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考情导航
近3年全国新课标Ⅰ、Ⅱ、Ⅲ卷高考试卷的考点分布情况
政治: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晚晴时期
1912
1949
民国 初期
①(1840-1842) ③(1894-1895)
②(1856-1860) ④(1900-1901) ① (1851-1864) ③ (1895-1898) ② (1861-1895) ④ (1894-1912)
⑤(1937-1945)
阶段特征(1840-1949):
政治:在列强侵略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 层开始救亡图存的探索。(侵略与抗争)
经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剧变,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近代化) 思想: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西学东渐)
5. 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 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 对晚清经济结构变动认识的几个问题 • 1. 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2.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直到新 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 3. 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 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 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 作坊而言的,在近代中国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等。“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 主要指由中国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含义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 工业。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的二轮专题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历史考试非常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给出相关的例子和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中国近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富强。

例如,辛亥革命期间爆发了南京光复,南京成为辛亥革命的政治中心。

2. 中共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例如,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二、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全球冲突。

它的爆发导致了全球各大国之间的战争,同时也为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军事失败和国内政治动荡为纳粹党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2. 冷战与美苏两极格局二战后的世界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种对抗关系被称为冷战。

冷战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紧张局势。

例如,在冷战期间,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了美苏之间的全面核战争。

三、思想文化史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瓦解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重要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涌现出来。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等众多杰作。

2.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发生在16世纪到17世纪,是一场对传统科学观念的革命性突破。

科学革命的先驱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概况:一、含义: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二、中国近代化的两大历史任务: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三、中国经济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

经济近代化,即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工业化。

在生产力上:从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五、中国政治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建国初三大政治民主制度、“文革”期间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重大发展等。

政治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治。

六、中国思想观念近代化的重大历程:(1)中国近代各阶级或阶级派别所在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作用与局限(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共)。

(2)中国思想近代化特征:①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②认识不断深化(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③道路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走别人路到走自己路);④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七、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原因、特点、实质、影响、变化的表现、趋势。

1.原因:根本原因:的冲击。

政治:的推动,的推动,改革的影响。

思想:传播。

经济:和的发展2.特点:⑴与向有关。

⑵地域差距大、不平衡性(农村—城市,沿海—内地)⑶虽变化,但始终保持特色。

⑷中西合璧,土洋并存⑸变化随民主进程而不断加深3.实质:碰撞、融合。

4.趋势:封闭—开放、被动—主动、封建传统—近代化5.影响:⑴政治: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促进的发展。

高三复习中国近代史二轮课件(精品)

高三复习中国近代史二轮课件(精品)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清朝统治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指导掀起 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
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
的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
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逐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2)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
• •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 •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和辽 东半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 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 •

侵华战争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签订条约 《辛丑条约》• •
无产阶级
具体层面 (领域)
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 期
发展进程(主要事件)
器物变革: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西 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
思想 (科学化) 20世纪20年代 以后
制度变革: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 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 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 学习“西政”。

高三二轮复习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晚清1840-1912)

高三二轮复习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晚清1840-1912)
高三二轮通史复习
一、晚清的近代化转身 (晚清政府时期:1840—1912年) 二、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
三、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时空定位
近代中国
古代 中国 1840
晚清
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
现代 中国 1949
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
多元解读 多元史观下的晚清近代化
• 现代化史观:在西方的冲击下逐步实现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自由化、理性 化的历史 • 文明史观: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农业文明及其上 层结构、意识形态发生剧变,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 • 全球史观:中国从孤立走向世界,被纳入到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 革命史观:摆脱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 • 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生活习俗开始中西融合入, 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两对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反侵略(反帝)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族革命)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反封建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民主革命)
两个时期:
1919五四运动
1840
约80年
1949 约30年
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发展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考查角度一:侵略与反抗探索的基础识记
(2015·安徽)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 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 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 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 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 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①民族资本主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
对 思想(早期维 帝 新—康梁) 国 ②资产阶级革命 主 思想(三民主义)义 ③新文化运动 抱 (民主与科学) 有 ④“实业救国” 幻 ⑤社会生活:西 想 方化程度加深, 对传统抨击猛烈
总况: 两半程度大大加深至形成;两大矛盾汇流;近代化推进
同时期的西方: 二工后,垄断组织出现,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 ②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济 ③社会生活的政治色彩强烈,生活必需品
主要按计划供应
①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思想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至今)
总况: 从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到中国人民推翻美支持的蒋介石集团
同时期的西方: 从反法西斯战争到雅尔塔体制

1、抗战时期:
济 2、国统区:经济崩溃


日占区:殖民掠夺,以战养 背景: 战
1、抗战(持久
战)
国统区:遭破坏,战时经济; 美在华势力强大 民族工业内迁(影响)
中共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 官僚资本膨胀 设(减租减息运动) 2、内战时期: 解放区:土改(反封建, “耕者有其田”
反帝反封建 文明转型
走向近代化 融入世界
关于近代史复习的分期: 一、19世纪40至70年代:外敌入侵、近代化起步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化、近代化推进 三、1919至1927: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四、1927至1936:由两党对抗转向抵御外侮 五、1937至1949:中国人民的浴血新生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 (5)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城市化(选二)
● 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
● (1)时间:鸦片战争后
● (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 商业。(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3)影响:
● ①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 ④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 ⑥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纲领
● 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②《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清末新政
● A、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 B、内容:在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 央机构

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建立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确立学堂选官制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创
程碑。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 百日维新 ●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 ②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③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 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的改革: ● 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 ④结果 ● A、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 B、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 C、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PPT精品文档

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PPT精品文档

(2)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 重任务。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 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 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资政新篇》是中国 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 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 行。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 甲午战争后,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 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 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 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
1840
1919
1949
专题总结
中国近代史
(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 战争后的中国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60、 70 年代, 在西方工业 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 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1.政治上 (1)两次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时期, 列强疯狂对外扩张, 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 战争,逐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 目排外的局限性。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 治和 2000 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 和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 性变化。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在屡遭挫折后,最终走上 了国共合作的道路。

高考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共44页文档

高考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共44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考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近代史二轮专题复习

近代史二轮专题复习

阻碍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1)根本原因: (2)具体因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 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后天畸形(地区结构) ②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三重压迫与束缚; ③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④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化侵略
这四种侵略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 一起的,共同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 • 一、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 二、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 三、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 四、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 五、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运用多种史学范式理解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导学教程 P17) (1) 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现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 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 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尽管是被动的,但这 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 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5) 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 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 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 材料一 商务与碰撞 其观点否认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两种文明 碰撞”的观点是站在全球文明史的角度。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 (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 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 (2) 观点一;破坏性。 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 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 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二:建设性。 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 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 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 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 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 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

(推荐)高三历史第二轮中国近代史复习

(推荐)高三历史第二轮中国近代史复习
2
问答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 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 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 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2003年广东)
2.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
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
利等思想都是近代化的障碍。
• 2.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 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的压制。
• 3.缺乏正确的道路;
• 4.没有科学的决策;
• 5.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14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 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实现近代化与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 化,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工业有显著发展;后期,由于四大家族的垄断、排斥,
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16
(3)阻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化的前途怎样?
1953一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和 公私合营,使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阶段
晚清时期(1840~191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四大阶级:农民、地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六大部分:国际形势、阶段特征、政治、经济、 8 思想、社会生活
二、突破重点
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打破模块和 阶段(时间)的界线,对知识重组,进行横向和纵向 的联系与比较, 构建大专题。

第二轮专题复习___中国近代史

第二轮专题复习___中国近代史

(2008宁夏,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 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 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009上海历史卷,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 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 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010福建文综卷,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 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从考点和高考题例中对我们备考启示】: 政治上注意把握: 甲午中日战争把握的背景、概况、结合条约内容分析对中国的危 害、影响? (同时注意转化视角:横向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 经济上注意把握: 1、把握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的条件、时间、地区、途径、著 名企业和代表人物、特点、影响)及从宏观上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区别几个概念:资本主义工业与资本主义萌芽、近代工业、 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 3、了解近代中国几种经济成分 思想上注意关注: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社会生活上: 1、近代报刊发展及其功能? 2、掌握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史实,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 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2)义和团运动。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 2000 多年的专制制 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二轮复习 历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 历史笔记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一、概况
1. 三条线索
1.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 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 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 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
1.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任务:反帝反封建)
2.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 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 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中国近代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中国近代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2)·中国近代史一、阶段特征二、主题探究(一)屈辱史1、基础梳理:(1)外国侵华的阶段特征(2)了解主要侵华事件的背景(3)了解主要侵华事件的重大过程性事件(4)区分主要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二)革命史1、基础梳理:(1)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与阶段(2)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土地纲领(3)各革命阶段转折性革命事件的时间、结果(4)不同时期革命军队名称(5)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曲折2、知识应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右侧示意图)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