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深入研究颈部包块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颈部包块的分类和诊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各 种类型包块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理论依 据。
2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颈部包块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未 来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体格检查
观察包块大小、形状、质地、活 动度等,同时注意检查颈部其他 部位有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显示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 部结构,有助于判断包块性质。
CT或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包块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包块来源和性质 。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 等。
01
02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
03
04
压痛与疼痛
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可 有压痛或自发痛。
炎症性包块与非炎症性包块鉴别
症状表现
炎症性包块常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非炎症性包块则无此类表现。
病程发展
炎症性包块病程较短,经抗炎治疗后可消退 ;非炎症性包块病程较长,抗炎治疗无效。
2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了鉴别诊断在颈部包块诊断中 的关键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各种包块的 特征,有助于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包块 ,避免误诊和漏诊。
3
诊断技术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部包块的 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总结了目 前常用的诊断技术,如超声、CT、MRI 等,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精囊囊肿的CT和MRI表现_附2例报告_

精囊囊肿的CT和MRI表现_附2例报告_

作者单位:¹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º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像诊断科精囊囊肿的CT 和M RI 表现(附2例报告)孙永光¹ 陆 立º 董 珂¹ 孙晓红¹摘要 目的:介绍罕见的精囊囊肿(seminal v esicle cysts ,SVC )的CT 和M RI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V C ,并复习国外文献,讨论了SV C 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果:SV C CT 表现:(1)精囊局部单腔偏离中线的边界规则的薄壁囊肿,水样密度;(2)密度不均为囊内出血或结石;(3)边界不规则的多囊腔。

M RI :T 1WI 为低或中低信号,T 2WI 则为高信号。

结论:CT 和M R I 是诊断SV C 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精囊囊肿 断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Seminal Vesicle Cysts Findings on CT and MRI :Report of 2Cases S un Y ongguang ,L u L i ,D ong K e ,et al .D ep ar tment of Radi -ology ,Beij ing H aid ian H osp ital ,Beij ing 100080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tr oduce CT and M R I finding s o f semina l vesical cy sts (SV C)and impro ve know ledge to it.M aterials and M ethods :T wo ca ses of SV C pro ved by sur ger y and patholog y w ere r etr ospectively analysed .Embr yo lo gic development ,differ -ent ial diag nosis ,and imag ing m ethods wer e discussed .Results :CT finding s of SV C :(1)Seminal vesical present as unilocular and sero us desity cyst with r egular in outline;(2)Cy st inho mog eneous desity due to hemor rhag e o r calculus;(3)P olycystic w ith ir reg -ular o ut line.SV C ar e depicted as hight signal o n T 2-w eighted imag es of M R.Concl usion :CT and M RI ar e impo rt ant diag nosis methods to SV C .Key words :Seminal vesicle cy sts T omo g raphy ,X -r ay co mputed M ag netic reso na nce ima ging 精囊囊肿(seminal v esicle cy sts,SVC )较为罕见[1],Smith 于1872年首例报告。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

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标签: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

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

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

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

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按80%规律首先在锁骨以上区域寻 找原发灶,
②按淋巴引流的区域寻找原发灶。
颈部淋巴结分区:
1991年美国耳鼻喉 头颈外科协会建议颈 部淋巴结分为6 区,2002年AJCC增加第 Ⅶ区,即前上纵隔淋巴 结,
原发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口底 磨牙后三角
扁桃体 软腭 口咽壁 舌根 声门上癌 下咽 甲状腺 鼻咽 声门下癌
(3)颌下腺恶性肿瘤除病程较短,晚期可有 疼痛外,其临床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临床上 诊断有一定困难,以吸取活检鉴别肿瘤良恶性 的准确率仅达70%左右,确诊多靠冰冻切片
(二)颈动脉三角区
1、颈动脉体瘤
(1)较少见,在颈动脉分叉处出现无痛单个肿块,生长 缓慢,常有数年病史,
(2)检查见肿块位置较深,质地较硬,可左右移动 但不能上下移动。在肿块上可扪及传导性搏动。听诊时 可闻及杂音,压迫颈总动脉肿块不缩小,部分病例肿块 可向咽部突出。
4、 颌下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按其组织结构和临床特性可分为毛细管 型、海绵型和囊肿型三种,发生于颌下区多为海绵型 淋巴管瘤,
(1)位置靠近颌下三角后缘,患处明显肥大畸形, 多为无痛性肿胀,
(2)早期质地柔软,压迫可有部分回缩,但体位 试验阴性。晚期肿块可变硬。
(3)穿刺有时可抽出清亮透明的淋巴液,不含胆 固醇结晶,淀粉酶试验阴性,以资与腮裂囊肿、颌 下腺囊肿鉴别。
(3)颈动脉造影可见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角度增大, 角的顶端由锐角变为钝角。
(4)B超、CT检查在确诊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CT 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
2、颈动脉瘤
(1)极为罕见,可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或 颈内、颈外动脉干,
(2)肿块不能被拉动,有明显搏动感及杂 音,压迫其近心端动脉,肿块可缩小。

颈部肿块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诊断
临床资料
• 病 史 :年龄、性别,肿块存在的时间、发展速度、有 无 疼痛等。
• 查 体 :肿块部位、数目、大小、形状、表面皮肤颜色、 肿块质地、边界、有无压痛、活动度、波动与搏动、 有无血、管杂音。
• 辅助检查:超声、X线、CT、MRI。 • 穿刺活检:安全、方便、快速、创伤性小,阳性率高,
• 早期淋巴结肿大,局部有红肿,压痛,尚能活动。 炎症扩散后红肿向周围蔓延,局部出现肿块,肿块 不能移动。
• 诊断根据淋巴结肿大,有明显压痛,确诊后要找寻 原发病灶。
鉴别诊断
颏下淋巴结炎要与感染的甲状腺舌骨囊肿鉴别,两者均位 于颈部正中线,后者随着吞咽而上下移动;颏下淋巴结炎 向深层扩散为口底蜂窝织炎后压迫喉部。颌下淋巴结炎可 蔓延到咽侧壁或形成咽后壁脓肿,不可忽视咽部的检查。 咽部有隆起者作试探性穿刺,遇有脓液抽吸减压。颌下部 淋巴结肿块可与鳃源性囊肿混淆,后者位于胸锁乳突肌前 沿,多在出生后即存在,穿刺液内有胆固醇结晶体。耳下 区淋巴结炎要与鳃腺炎区别,有鳃腺炎时颊部的鳃腺导管 开口处粘膜肿胀,鳃腺处有压痛。
CT增强扫 描:左侧颈 部低密度肿 块,位于胸 锁乳突肌深 面,颈后三 角区。
囊性水瘤:无痛性肿胀4周,抗炎治疗无效。
皮样、表皮样囊肿
• 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尤以颏下区多见。 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 肿块质地中等,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 连,触诊呈典型的坚韧而有弹性的所谓 面团样感觉。
• 穿刺可抽得乳白色豆渣样物质。
• 二者临床上难以鉴别,最后确诊靠病理 切片;囊腔内有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件者, 为皮样囊肿;囊腔中如只有上皮细胞而无 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颈部淋巴结炎
• 各种牙源性感染、颌骨炎症、腔粘膜感染和溃疡, 扁桃体炎和咽炎、耳、鼻、喉、眼及皮肤涎腺等的 感染,均可导致发病。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二)增强检查
颈部软组织在平扫中多呈中等密度,多 数情况下与肿块密度相仿,CT平扫显示 不清或难以鉴别,因而颈部CT检查时常 需要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软组织间X线吸收差别增大,从而提高病 灶的显示率和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显 示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造物剂为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为100—150ml儿童按体重计2ml/kg。 造影剂注射的方法有二种,一为快速静脉滴注法,一 般先静脉推注50ml,60%的碘造影剂,余下的50—100ml 经静脉滴注.同时作CT扫描,二是一次静脉注射法(或称 造影剂团注法),注射造影剂100ml,在进入2/3造影用量 后开始扫描,这种方法节省时间,用药量较小,但发生副 反应的机会多,常引起病人恶心而影响图像质量。
(二)颈部筋膜
l、颈部浅筋膜包裹颈阔肌,一般很薄 2、颈部深筋膜分四部分 ①颈深筋膜浅层,围绕整个颈部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 方肌,向后附着于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与对侧汇合。 ②颈深筋膜中层,在浅层的深面,包裹舌骨下肌群, 向上附着干舌骨,向下附于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后缘.向 外与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筋膜融合。 ③颈脏筋膜,包绕颈部器官(喉、气管、咽、血管、 甲状腺)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贴于各脏器的表面,壁层 包括全部脏内的外面,由壁层延续向外又包裹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之结构而构成颈动脉鞘。 ④椎前筋膜,覆盖在颈椎及颈深肌群前面的一层筋在舌 骨上有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腮腺间 隙,颈动脉间隙、嚼肌间隙、咽后间隙 和椎前间隙等,在舌骨下有内脏间隙, 颈动脉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和颈 后间隙,不同间隙内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发生的病变也不相同.
肌群
浅层肌群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中层肌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茎突 舌 骨肌、 颏舌骨肌、下颌舌 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 肌、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颈深肌群: 正中/头长肌、颈长肌。 两侧/前、中、外斜角肌。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常见工作。

颈部肿块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感染等。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时间、症状的出现情况、肿块的大小、是否伴有疼痛、是否有全身不适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类似的肿块的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慢性炎症病史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肿块的质地可以给医生一些线索,例如柔软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而硬结的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还会检查肿块是否可移动,有无压痛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颈部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便判断颈部肿块是否与淋巴结肿大有关。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特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并且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如大小、质地、血流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CT扫描和MRI可以进一步提供肿块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特殊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引等操作来明确诊断。

活检是通过取出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良恶性。

穿刺吸引则是通过穿刺肿块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原因。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特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颈部肿块的诊断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炎、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颈部肿瘤等。

在得出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复查。

颈部肿物查因病例讨论

颈部肿物查因病例讨论
放射治疗
对于一些恶性颈部肿物,放射治疗可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杀死癌细 胞并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
手术治疗颈部肿物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肿物的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然后进行肿 物切除或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物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对于良性颈部肿物, 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术后恢复较快。而对于恶性颈部肿物,治疗效果则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等因素。
06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总结
患者信息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颈部肿物 就诊。
诊疗过程
医生初步诊断为淋巴结肿大, 但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物并非淋 巴结,而是甲状腺癌。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恢 复良好。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经验教训
医生需要更加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全面的 体格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血流情况。
CT检查
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肿物的位置、 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 有助于判断肿物的性质。
X线检查
可观察颈椎及上纵隔的 情况。
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
用细针穿刺肿物,取出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的金标准。
细胞学检查
通过涂片或印片方式获取细胞,进行病理学诊断 。
手术活检
通过手术方式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物,进行病理学 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检测肿物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情况,为治疗 提供依据。
04
病例讨论与诊断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1.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颈部肿块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应用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为实质性还是液性;有无结节,结节边界是否规整等情况。

然而超声影像对肿瘤的诊断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尚有困难。

2.X线拍片颈、胸部的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可以观察颈部软组织块影,及其内有无钙化影,如沙粒样钙化影较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移位、狭窄、肺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等情况。

3.CT、MRI检查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和鉴别,不仅具有诊断意义,更具有指导手术的意义。

可观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密度改变,在周围组织与肿块密度对比尚小时,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提高对肿瘤的分辨率。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及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上,有独到的优越性。

4.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肿块的鉴别。

此外,对于颈前正中线肿块,有排除异位甲状腺的意义。

5.喉镜和鼻咽镜检查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多来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区域,应用喉镜和鼻咽镜含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喉镜对上述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寻找原发灶有重要意义。

发现可疑原发灶者,应行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6.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穿刺后,针道种植性转移的机会极少。

可判断颈部肿块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因其简便、安全,以及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

7.肿块切除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肿块尽可能整块切除活检,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时,应妥善缝合被膜,防止肿瘤对创面的种植。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甲状腺肿瘤病例分析

甲状腺肿瘤病例分析

甲状腺肿瘤病例分析病例背景甲状腺肿瘤是发生在甲状腺细胞中的肿瘤,甲状腺是位于喉咙下方、气管上方的一个重要腺体。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良性甲状腺肿瘤较为常见。

本报告将分析一例甲状腺肿瘤病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病例摘要患者:张三,男,50岁。

主诉:颈部无痛性肿块,近期增大。

病史:患者3个月前发现颈部有一肿块,无疼痛、瘙痒等症状,近期肿块有所增大,遂来就诊。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颈部左侧可触及一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左侧叶一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病例分析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为良性甲状腺肿瘤。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鉴别诊断1. 甲状腺腺瘤:为最常见的良性甲状腺肿瘤,通常呈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

2. 甲状腺囊肿:呈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无回声区。

3. 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较低,呈乳头状生长,边界不清,内部可见砂粒体。

4. 甲状腺滤泡状癌:呈滤泡状生长,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或全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需进行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肿瘤性质。

2. 内分泌治疗: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的患者,需接受内分泌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3. 放射性碘治疗: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为弥漫性甲状腺癌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性碘治疗。

4. 分子靶向治疗:对于部分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可尝试分子靶向治疗。

预后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复发。

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需定期复查,注意遵医嘱进行内分泌治疗。

预后与肿瘤类型、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

总结本病例为一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良性甲状腺肿瘤。

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的外科治疗
手术和手术后注意事项:
1 麻醉:全麻 2 手术: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根据大小及甲亢程
度而定切除多少,一般为80~90%,每叶留成人拇指 末节大小) 处理上血管:紧贴上极 处理下血管:保留腺体背面 3 术后当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甲亢危险发生。 病人采用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帮 助病人及时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服用复方 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共一周。
手术治疗是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适应症 1 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
腺瘤 2 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
亢 3 伴压迫症状 4 内科或131I治疗后复发 5 妊娠早中期病人有上
述指征者
手术禁忌症 1 青少年病人 2 症状轻 3 老年病人或严重
器质性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的外科治疗
合成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 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病因:常继发于病毒性上呼 吸道感染,是颈前肿块 和甲状腺疼痛的常见原 因。
病理生理:在组织切片上可 见到多形核白细胞、淋 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浸 润,在病变滤泡周围出 现巨细胞性肉芽肿是其 特征。
继发性甲亢
高功能腺瘤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的外科治疗
病因分类: 高代谢症候群
脉率增快及脉压 增大常作为判断 病情程度和治疗 效果的重要标志
神经精神系统
心血管系统

颈部肿块的常见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常见鉴别诊断
1.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约0.5一1.0cm,质软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2.淋巴结结核:多低热,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常伴发肺结核。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3.坏死性淋巴结炎:多为青壮年,骤起高烧持续不退,或持续低烧,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相互之间不融合。病理检查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本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
4.恶性组织细胞病:常表现为高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全身衰竭。诊断主要靠反复骨髓涂片及淋巴结活检寻找形态各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
5.淋巴瘤: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有B症状的常有发热。诊体检查和基因重排检查。外周血象、骨髓对某些类型的淋巴瘤例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6.白血病: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根据根据血和骨髓中细胞类型及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的特征和细胞化学染色等可作出诊断。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no.1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no.1
分同时伴有Ⅴ 区淋巴结肿大。 分同时伴有 Ⅴ 区淋巴结肿大 。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 结转移的囊性变, 伴有壁结节, 壁结节血管样强化, 结转移的囊性变 , 伴有壁结节 , 壁结节血管样强化 , 单侧多见,少有Ⅴ区淋巴结肿大。 单侧多见,少有Ⅴ区淋巴结肿大。
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瘤的鉴别
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受累表现为双侧多组多个淋巴结肿大,增强表 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受累表现为双侧多组多个淋巴结肿大,增强表 现多种多样:(1 现多种多样:(1)最常见表现为密度与肌肉相仿、质地均匀的 肿大淋巴结。(2 肿大淋巴结。(2)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并非鳞癌转移淋巴结 特有,见于37.5%的恶性淋巴瘤;强化的边缘可光整、规则,呈 特有,见于37.5%的恶性淋巴瘤;强化的边缘可光整、规则,呈 均匀厚度的薄环状,也可表现为边缘不光整,与鳞癌转移淋巴结 相似。(3 相似。(3)薄环状强化、中央呈均匀软组织密度,考虑为包膜 强化所致,在淋巴瘤中出现率为26.8%,在鳞癌转移淋巴结中少 强化所致,在淋巴瘤中出现率为26.8%,在鳞癌转移淋巴结中少 见,仅为1.5%。(4 见,仅为1.5%。(4)发现颈部大肿物,密度近等于肌肉,其内 仅有小的低密度区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5 仅有小的低密度区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5)恶性 淋巴瘤可有包膜外侵犯,较鳞癌转移淋巴结少见。
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 体瘤鉴别。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 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瘤的鉴 别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体瘤鉴别 颈动脉体瘤:增强后明显强化,部位特殊, 颈动脉体瘤:增强后明显强化,部位特殊, 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分叉角增大, 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分叉角增大,颈内外 动脉分叉夹着一个血供丰富的肿物, 动脉分叉夹着一个血供丰富的肿物,颈内外 动脉受压移位。 动脉受压移位。血管样强化的甲状腺转移性 淋巴结,颈总动脉分叉角无增大, 淋巴结,颈总动脉分叉角无增大,血管受压 向内或内后移位,以多发多见, 向内或内后移位,以多发多见,密度可不均 匀。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1.引言1.1 背景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副神经节,常见于头颈部区域。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确诊非常重要,但由于副神经节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鉴别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2.影像学表现2.1 CT表现副神经节瘤在CT图像上呈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颈部区域的软组织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可见囊实性成分,常伴有钙化和囊变现象。

2.2 MRI表现MRI对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T1加权图像上,副神经节瘤呈等或稍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副神经节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2.3 资料补充补充一些示例图片或图片描述,以丰富文档内容。

3.鉴别诊断3.1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与副神经节瘤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相似的软组织肿块,但淋巴结转移瘤通常伴有其他原发病灶存在,如肺癌、甲状腺癌等。

3.2 耳源性颈内动脉走行式颈内动脉瘤耳源性颈内动脉走行式颈内动脉瘤可表现为局部的颅底和颈部动脉的扩张,但与副神经节瘤不同的是,它的形态更规则且无强化。

3.3 其他鉴别诊断进一步副神经节瘤与其他可能的疾病的鉴别点,如神经母细胞瘤、颌下腺肿瘤等。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图像示例附件:包含了一些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示例图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描述的影像学表现。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法律名词解释在文档中可能涉及一些特定的法律名词,如医疗法规的相关条款、患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名词将在文中出现时进行解释,以便读者理解上下文。

5.2 注释保留一小节作为注释部分,对文中的法律名词或其他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

6.结束语本文详细描述了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旨在帮助医学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该疾病。

附件提供了一些影像学示例以供参考。

对于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和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文档内容。

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

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

舌下囊肿
舌下囊肿是最常见的潴留囊肿,MRI比CT更能良好显示口底囊 性病变的特征,舌下囊肿在T1加权上囊肿的信号变化较大,取 决于蛋白含量或出血等,有时需要与皮样囊肿鉴别。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囊变
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特别是
神经鞘瘤,因含有疏松粘液样组织和中央退化囊
变, 在T2加权呈高信号,与囊性肿块相似。文
咽后间隙脓肿:儿童
常为咽旁感染扩散至
咽后淋巴结,引起淋
巴结化脓性炎症,恶 化成脓肿。


◆颈部囊性肿块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获得性囊性肿块常 为淋巴结转移瘤和肿瘤囊变,先天性囊性病变常有特定 的解剖位置。
◆了解颈部的解剖部位和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正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舌骨和舌骨上水平中线囊性不强化肿块。T2加权呈现为 高信号。
根据典型位置很容易诊断,CT密度和MRI的 信号强度反映蛋白含量和与以往的感染有联系,
囊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时应考虑并发癌肿。
文献报道发生癌变概率为0.7%,既可以是鳞
状上皮,也可以是呼吸道柱状上皮。
右侧第二鳃裂囊肿: 囊肿位于颈内动、 静脉的外侧,颌下 腺后方、胸锁乳突 肌内侧,呈水样密 度,无强化。
第二鳃裂囊肿 囊肿位于颈动 脉间隙大血管 浅面,囊壁薄。 增强无强化。
第二鳃裂囊肿:T1加权信号较高,T2加权呈明显高信
号,囊壁相对厚,提示有感染,手术发现周围有淋巴结 肿大。
第二鳃裂囊肿:
★第三鳃裂囊肿位置与第二相同,但瘘管位于颈 总和颈内动脉的后方,穿过甲状舌骨膜与梨状窝 或喉相通,典型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 ★第四鳃裂起源于梨状窝和舌骨骨膜,沿气管、
食管鞘下降至纵隔。

颈部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颈部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5 锁骨上窝
湖北省肿瘤医院

1 颌下颏下区:颏下皮样囊肿、颌下腺
囊肿、淋巴管囊肿、淋巴结炎、颌下腺 炎 2 颈前正中区:甲状腺舌管囊肿、甲状 腺疾病
湖北省肿瘤医院

3 胸锁乳突肌区:鳃裂囊肿、淋巴结结 核、转移癌、恶性淋巴瘤、颈动脉体瘤等 4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区:囊状淋巴管瘤、 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转移癌、血管瘤 等 5 锁骨上窝:淋巴结结核、转移癌
病灶周围关系
发病年龄、发病时间
临床病史
湖北省肿瘤医院

1 BFF 2 翼状筋膜 3 椎前筋膜 DS 危险间隙 MH 下颌骨舌肌 MS 咀嚼间隙 PPS 茎突前部咽旁间隙 PS 腮腺间隙 PCS 颈后间隙 PMS 咽黏膜间隙 RPPS 颈突后部咽旁间隙 RPS 咽后间隙 SLS 舌下间隙 SMS 下颌骨下间隙
穿刺液多为黄棕色清亮液体,多数含胆固醇结晶


若腮裂口愈合而腮裂不愈合则发生腮裂囊肿
若腮裂口及腮裂均未消失则将形成腮瘘
囊肿破溃后可引起长期不愈,形成腮裂瘘
先天未闭合者,称原发性鳃裂瘘
湖北省肿瘤医院

鳃裂囊肿


1型,最表浅, 位于腮腺与下颌角之间
2型,最常见,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内侧, 颈动脉间
多位于口底一侧,形似蛤蟆的咽囊,故又称蛤蟆 囊肿
湖北省肿瘤医院
涎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多见于颌下腺囊肿
穿刺液淀粉酶试验阳性
与腺体关系密切,可表现为厚壁强化
内部密度均匀,单房多见
湖北省肿瘤医院

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
湖北省肿瘤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

颈部脓肿

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护理课件

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护理课件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颈部肿块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预防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
保健方法
保持正确的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使颈部肌肉疲劳,应适 时调整姿势,减轻颈部负担。
适当的颈部运动
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如转动脖子、伸展颈部等 ,有助于缓解颈部疲劳和预防颈部肿块。
04
颈部肿块护理
一般护理
保持颈部清洁
定期清洁颈部,避免感染 。
观察肿块变化
留意肿块的大小、质地、 颜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避免刺激
避免过度摩擦、挤压或触 摸颈部肿块,以免刺激病 变。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用药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 物。
观察药物反应
留意药物副作用,如出现不适及时 告知医生。
甲状腺肿通常伴随着其他甲状腺疾病 的症状,如甲亢或甲减,而颈部肿块 可能没有其他症状。
颈部肿块与颈部囊性病变的鉴别
颈部肿块通常是实质性的,而颈部囊性病变则具有囊性感。
颈部肿块通常不会移动,而颈部囊性病变可能会移动。
超声检查是鉴别颈部肿块和颈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囊性病变在超声下呈现为液 性暗区,而肿块则呈现为实质性回声。
根据初步检查结况下,进行穿刺抽 取肿块组织进行细胞学分析。
初步检查
医生首先通过触诊和观察,初 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和大小。
实验室检查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决定是 否需要进行血液和其他体液检 查。
综合诊断
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做出 最终的诊断。
诊断注意事项
及时就诊
一旦发现颈部有肿块,应尽快 就医。
如实描述病情
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 ,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