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病,其中包括矽肺和煤工尘肺等类型。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并且可能导致永久性肺功能损害,甚至是早逝。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但尘肺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可能会受到一些新的因素和挑战的影响。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兴产业和领域的涌现使得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所增加。
例如,在大规模建筑工地上,灰尘和粉尘是无可避免的。
此外,随着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细小的粉尘颗粒,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其次,2024年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新兴工作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化,这可能导致工人与粉尘接触的时间和频率增加。
此外,随着远程办公和云办公的兴起,员工可能因为长时间在家工作而缺乏适当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从而增加了他们接触粉尘的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首先,必须加强工作场所的监管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各种产业和领域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和雇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对那些违反安全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和处罚,从而增加他们遵守规定的动力。
其次,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尘方案来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这可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加强产品和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以及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工人。
此外,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尘肺病和个人防护的认识。
第三,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尘肺病的认识和了解。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传递有关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促进社会对尘肺病的关注度,鼓励人们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意识。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尘肺是一种由长期吸入或吸入大量尘粒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其发病率较高,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而生产性粉尘则是尘肺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尘肺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颗粒物,其种类繁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性粉尘来源:1.金属粉尘:如铁粉、铝粉、铜粉等,主要来自于金属加工、焊接、研磨等工艺过程中的金属材料。
2.矿石粉尘:如煤矸石、石棉、石灰石等,来自于采矿、石破碎、石化、冶炼等工艺过程。
3.木尘:来自于木制品加工、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工艺过程。
4.纤维尘:如纤维素、石棉、玻璃纤维等,主要来自于纺织、造纸、建筑等工艺过程。
5.水泥尘:来自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石灰石破碎、炉渣磨碎、水泥包装等工艺过程。
6.有机尘:如面粉、糖粉、酵母粉等,来自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工艺过程。
二、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刺激作用:吸入大量粉尘后,粉尘颗粒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喉咙痛、气喘等症状。
2. 慢性肺部炎症:长期吸入粉尘,尤其是细小的粉尘颗粒会沉积在肺部,造成慢性肺部炎症。
炎症反应会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
3. 尘肺发展:长期吸入粉尘,特别是矽尘、煤矸石尘、石棉尘等更容易引起尘肺的发展。
尘肺的主要类型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
4. 肺癌的风险增加:某些生产性粉尘如石棉尘、铬酶尘等被认为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三、预防尘肺的措施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尘肺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降低劳动者的粉尘接触量。
例如可以采用局部排风、通风设备、湿处理等方式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 个体防护措施:劳动者应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减少粉尘的吸入和接触。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影响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粉尘颗粒物,其来源包括矿石破碎、矿石磨矿、原料破碎、粉磨、研磨以及物料的搬运等过程。
这些粉尘由于粒径小、飘散性大,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下来,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另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常常混杂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直接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尘肺的表现及影响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尘肺的主要表现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
尘肺分为矽肺、煤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些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尘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尘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其次,尘肺还会引起慢性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另外,尘肺还会增加患者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总之,尘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三、尘肺的防治及现状分析尘肺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首先,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降低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效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人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物的机会。
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纱布口罩不得作为防尘口罩使用
30
31
• 第二是适合性,就是口罩要和脸型相 适应,最大限度的保证空气不会从口 罩和面部的缝隙不经过口罩的过滤进 入呼吸道,要按使用说明正确佩戴。 • 第三是佩戴舒适,主要是又要能有效 的阻止粉尘,又要使戴上口罩后呼吸 不费力,重量要轻,佩带卫生,保养 方便。
32
39
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要求员工口 罩使用一段时间后清洗二次使用,有 一些口罩生产厂家还开发出在传统纱 布口罩中间夹一层熔喷无纺布的所谓 “高效可清洗”的防尘口罩,都是错 误和危险的行为。
40
(3)只要戴了防尘口罩就不会得尘肺: 首先,防尘口罩都有一定的过滤容积, 超过了它的过滤能力,就不能防尘了。 因此对一些粉尘浓度高的场所,应该 先进行工程改造来治理粉尘,将粉尘 浓度降到可容许的浓度以下,再考虑 选择戴防尘口罩。
46
47
20
9.尘肺病的预防: •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 有害粉尘的 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 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那么,有哪 些预防措施呢?我国针对防尘降尘制 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 查”八字方针.
21
• “宣”是指进行宣传教育,认识粉尘对 健康的危害,调动各方面的防治尘肺病 的积极性。 • “革”是指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 革新的改造,做到生产机械化、连续化、 管道化、密封化、自动化,使操作工作 与发尘设备尽可能隔离。 • “水”是指进行湿式作业,喷雾酒水, 防止粉尘飞扬,这是一种容易做到的经 济有效防尘降尘办法。
膜间皮瘤;放射性矿物性粉尘、金属粉尘、
镍、铬酸盐、二氧化硅粉尘致癌??
(5) 粉尘沉着症:金属粉尘沉着症,铁、
锑、锡、钡等。
11
12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一、生产性粉尘当固体物质在被进行钻孔、爆破、粉碎、碾磨、筛选、喷射拌和、翻晒、包装、搬运等作业时,以及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氧化、蒸发、合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为有机粉尘(如棉、麻、茶、谷等植物;动物中的骨、角皮、毛等;有机农药、化肥和染料等)、无机粉尘(如铁、锡、铝、石英、石棉、水泥、煤、石墨、玻璃等)及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我国对生产车间的生产性粉尘规定了如下的卫生标准:1.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
(GB11724—89)。
2.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GB11725—89)。
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碳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7—89)。
4.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砂轮磨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8—89)。
5.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蛭石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GB11521—89)。
6.二氧化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2—89)。
7.含2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萤石混合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GB10439—89)。
8.活性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3—89)。
9.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云母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4mg/m3。
(GB10332—89)。
10.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珍珠岩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1—89)。
11.炭黑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8mg/m3。
(GB10330—89)。
12.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皮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29—89)。
13.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石墨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
(GB10328—89)。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范文(二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范文粉尘是指由于工业、农业、建筑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颗粒物,具有很小的颗粒径,轻易悬浮在空气中。
而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的关系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是尘肺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如煤矿开采、石料加工、金属冶炼等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粉尘。
这些粉尘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矽石等有害物质,长时间吸入这些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农业作业中,如农药喷洒、粉碎玉米秸秆等作业也会产生大量粉尘。
这些农业粉尘中含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物和微小的有机颗粒,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尘肺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降低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首先,企业和个人应该加强防护意识,制定和遵守相关的安全和卫生规定。
例如,戴上防尘口罩、佩戴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防止吸入粉尘。
其次,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相关的工作环境和设备改善设施,如安装抽风设备、改善通风系统等。
此外,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患有尘肺病的职工。
同时,政府也应起到重要的监管和推动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生产性粉尘的排放和防护标准。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企业应该进行处罚和整改。
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尘肺病的认识和了解,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保障。
总之,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时间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个人、企业、政府等各方面都需要合作共同努力。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改善工作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范文(二)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各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矿石粉尘、金属粉尘、建筑材料粉尘等。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知识幻灯片
矽肺病:由于长 期吸入矽尘而引 起的尘肺病
煤工尘肺病:由 于长期吸入煤尘 而引起的尘肺病
石棉肺病:由于 长期吸入石棉尘 而引起的尘肺病
其他尘肺病:包 括水泥尘肺病、 铸造尘肺病等
粉尘吸入:长期吸 入生产性粉尘,如 煤尘、水泥尘等
免疫反应:粉尘引 起机体免疫反应, 导致肺部炎症和组 织损伤
氧化应激:粉尘暴 露导致体内氧化应 激反应,进一步加 剧炎症和组织损伤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工业生产:如采矿、冶炼、铸造、喷砂、纺织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粉 尘。 农业劳动:如农民在农田中耕作、收割等作业时产生的粉尘。
建筑业:如建筑施工、道路修建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生活中产生的粉尘:如厨房烹饪、烟尘等。
汇报人:
制定并执行职业卫生管理 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 宣传教育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 粉尘浓度等监测数据
配备符合要求的防尘设施 和个体防护用品
培训内容: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和危害 培训对象:企业负责人、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 培训方式: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包括讲座、视频、案例分析等 培训周期:每年至少一次,新员工入职时必须参加
穿戴防尘服和手套:减少皮 肤接触粉尘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 现尘肺病,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 定期对接触生产 性粉尘人员进行 健康检查,及早 发现尘肺病症状。
职业健康监测: 对生产环境中的 粉尘浓度进行实 时监测,确保工 作场所符合国家 卫生标准。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员工建立 健康档案,记录 健康检查结果和 监测数据。
添加标题
对眼睛的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 粉尘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 部疾病。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控制预防(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控制预防尘肺是由长期接触吸入高浓度的产业粉尘引起的一种职业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和纤维化。
为了控制和预防尘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工作场所产业粉尘的浓度。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控制预防的方法和策略。
1. 粉尘源管理粉尘源管理是尘肺控制的首要措施。
“源头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消除产生粉尘的过程。
首先,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艺或设备,应优先考虑流程改进或替代技术,例如采用湿法或封闭式加工。
其次,应提高设备、工艺和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和故障,从而减少粉尘产生的机会。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更换耗损严重的零部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是通过改变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布。
首先,可以采用湿法加工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产生。
湿法加工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水或其它流体来控制粉尘的产生,并在产生粉尘的设备周围设置排风设备。
其次,应采用封闭式加工,减少粉尘的散布。
在加工设备和工作区域周围设置密封装置,提高设备的密封性,避免粉尘向周围环境散布。
此外,对于易产生粉尘的操作,应进行合理的排风设计和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将粉尘排除。
3. 全员防护全员防护是尘肺控制的关键环节。
首先,员工应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员工应了解尘肺的危害性以及相关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并学会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其次,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作环境,应提供高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器、防尘面具、防尘眼镜等,并定期检查及更换。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职业病人群。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尘肺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粉尘污染的程度,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包括定期的空气采样和粉尘浓度的测量,以及对采样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概述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尘肺病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矽肺病例占尘肺总病例接近50%,位居第一,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矽肺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工龄、防护措施、接触者个体因素。
煤尘、煤矽尘与煤工尘肺采煤工作面的粉尘主要是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多数在5%以下。
但由于地址构造复杂多变,煤层和岩层常交错存在,所以在采煤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煤岩混合尘,成为煤矽尘。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粉碎程度提高,粉尘产生量及分散度也随之增大,煤尘和煤矽尘是仅次于矽尘的对工人健康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
煤工尘肺是指煤矿粉尘作业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的总称。
煤矿生产的公众和工序比较多,不同工种和工序的工作面空气中粉尘性质不同,工人接触粉尘的情况亦各不相同。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工种不同,工人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从而引起肺的弥漫性纤维化,统称之为煤工尘肺。
采煤工作面工人,包括电钻打眼工、采煤机手、回采工、地面煤仓装卸工等。
主要接触单纯性煤尘,如果他们一直在从事采煤工作,没有在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作过,其所患尘肺为煤肺,煤肺病理变化上有典型的煤尘灶或煤尘纤维灶以及灶性肺气肿,发病工龄多在20—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危害较轻。
既在岩石掘进工作面也在采煤工作面工作过的工人,他们基础煤矽尘或既基础矽尘,又接触过煤尘,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矽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类尘肺可称之为煤矽肺,是我国煤工尘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工龄多在15—20年左右,病情发展较快,危害较重。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模版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模版一、概述生产性粉尘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颗粒态颗粒物,包含了各种金属、矿石、矿砂、矿渣等物质的微粉。
而尘肺病则是由长期吸入这些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一类职业性疾病。
尘肺病的发病率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仍然较高,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下面将具体探讨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的关系及相关模板。
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 矿石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在矿石加工厂中,对矿石进行粉碎、研磨等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些矿石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富含各种金属元素,如铁、铝、铜等,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2.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通过切割、焊接、磨削等工艺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
这些金属粉尘中富含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各种职业性病变,包括尘肺病。
3. 煤矿、建筑等行业产生的粉尘煤矿和建筑行业也是生产性粉尘的重要来源。
煤矿中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石英尘和水泥尘等,都是致使尘肺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这些行业中的工人由于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容易发生尘肺病。
三、尘肺病的危害1. 短期危害生产性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直接的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困难、气短、咳嗽、胸闷等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工人的正常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长期危害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引起慢性尘肺病。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
慢性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会逐渐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肺心病甚至死亡。
3. 职业性危害尘肺病是一种职业性疾病,主要危害工人的健康。
当工人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时,很容易患上尘肺病,这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病痛和苦闷,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四、尘肺病模板1. 关于尘肺病的认识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它主要危害工人的呼吸系统,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下降。
因此,对于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来说,尘肺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吸入有害粉尘引起的职业性疾病,主要包括矽肺、煤工尘肺和硬金属尘肺等类型。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在空气中悬浮并可被人体吸入。
这些粉尘主要来自于煤矿、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化工工业等。
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
尘肺病是一种慢性职业病,它的发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是由于被吸入的粉尘颗粒会在呼吸系统内积累,并引起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组织会发生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的尘肺病患者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
此外,尘肺病还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肺癌、结核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矽肺是尘肺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原因是吸入了二氧化硅颗粒物。
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矿物质,存在于煤矿、石灰石开采等工作环境中。
吸入二氧化硅颗粒物后,它们会在肺部积聚并引发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组织会进行纤维化修复,导致肺功能下降。
严重的矽肺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
煤工尘肺是由于吸入煤炭矿井中产生的煤尘颗粒物而引起的。
煤矿工人在开采、运输和处理煤炭时会大量接触到煤尘。
这些煤尘颗粒物主要由煤矸石、煤层剥离产生。
长期暴露于煤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患上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的病程比较慢,但一旦发展到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硬金属尘肺是由于吸入金属矿物或合金的微细颗粒物而引起的,通常是由于金属冶炼、焊接、金属加工等工作环境引起的。
硬金属尘肺主要受到钴、钨和镍等金属尘的影响,这些金属在一些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长期吸入这些金属尘可能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严重的硬金属尘肺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移植。
为了预防尘肺病的发生,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立法和监管,制定严格的工作环境安全标准。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防尘设备和防护措施,如安装除尘装置、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等。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WM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WL
Ⅰ(轻) 1 2 4 6 Ⅱ(中) Ⅲ(重) Ⅳ(极重)
M < 10 10 ≤ M ≤ 50 50 < M ≤ 80 M > 80
1.0 1.5 2.0 2.5 粉尘8h时 间加权评 均浓度实 测值
职业接触比值(B) WB B<1 1≤B≤2 B> 2 0 1 B
B=
CTWA
27
(三)发病机制
机械刺激学说 硅酸聚合学说 表面活性学说 免疫学说
28
(四)病理改变
肉眼观察
29
(四)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改变: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
矽结节形成。
1.结节型矽肺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
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 化病变,典型病变为矽结节。 典型的矽结节是由多层同心圆 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其中 央或偏侧有闭塞的小血管或小 气管,横断面似葱头状。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1
一、概述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定义:生产过程
中形成的,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2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分类:
无机粉尘:金属、非金属、人工无机性粉尘
有机粉尘:动物性、植物性、合成材料粉尘
混合性粉尘
3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存在生产性粉尘的主要作业
21
(五)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尘肺预防
4.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检:就业前体检,禁忌:活动性肺结核,严重
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心血管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胸部
疾病。
定期体检:重接触:1~2年1次,轻的2~3年1次,更轻
3~5年1次。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二)
(⼆)常见的⽣产性粉尘及尘肺病1.矽尘矽尘也称为游离⼆氧化硅(SiO2)粉尘,⽣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常多。
如冶⾦、煤炭⾏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产过程;还有陶瓷、⽔泥⼚作业均可接触SiO2粉尘。
⼆氧化硅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这⾥主要是指井下开采,在掘进和采煤⼯作中接触⼤量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煤矽尘,是对煤矿⼯⼈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
3.⽯棉尘接触⽯棉作业主要是⽯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等作业中。
⽯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使⽤,并组织研究⽯棉替代品。
4.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前我国⼯业⽣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
2002年卫⽣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尘肺、⽯墨尘肺、炭⿊尘肺、⽯棉肺、滑⽯尘肺、⽔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尘肺、铝尘肺、电焊⼯尘肺、铸⼯尘肺、其他尘肺。
(三)⽣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1.⽣产性毒物概念⽣产过程中⽣产或使⽤的有毒物质称为⽣产性毒物。
⽣产性毒物在⽣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体。
如氯、溴、氨、⼀氧化碳、甲烷以⽓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的电焊烟尘、⽔银蒸⽓、苯蒸⽓,还有悬浮于空⽓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1)⾦属及类⾦属中毒⾦属有多种分类⽅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属、轻⾦属、类⾦属3类。
⾦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
类⾦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内有⾦属昧、流涎、恶⼼、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中毒性脑病等;四⼄基铅中毒可产⽣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炎、铍溃疡和⽪肤⾁芽肿;铬对⽪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生产性粉尘尘肺(肺尘埃沉着病)
生产性粉尘尘肺(肺尘埃沉着病)在工业生产中长期吸入某种粉尘,引起以肺实质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由于粉尘的种类不同,引起的病变不同,其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尘肺大致分为:①矽肺(硅沉着病)矿山、凿岩、采石、碎石、陶瓷、铸造等工人长期吸入石英粉尘所致;②煤、炭、石墨等粉尘采煤、洗煤、炭黑、石墨制造工人吸入煤、炭、石墨粉尘所致,分别称为煤尘肺、炭黑肺、石墨肺;③矽酸盐肺:石棉、滑石、云母制造业工人吸入其粉尘,可思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④电焊工尘肺;⑤其他如锡尘肺、锑肺、铁尘肺等。
我国暂订矽肺、石棉肺、滑石肺、炭黑肺、煤矽肺、电焊工尘肺受劳保待遇,确诊后应向卫生防疫站上报。
一、矽肺(硅沉着病)矽肺是尘肺中最严重的~种类型。
系长期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所致。
岩石中含硅极丰富。
石英中含二氧化硅97%以上。
采矿、凿岩、轧石、碎石、玻璃、陶瓷、铸造、翻砂、喷砂等工作中均可吸入大量合二氧化硅的粉尘。
【发病机理】二氧化硅的尘粒或矽尘吸入肺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小体在细胞内与港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参考“高压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政尘与吞噬溶酶体膜上的磷脂或蛋白质结合,形成氢键,使膜受损,通透性增强或吞噬溶酶体破裂。
大量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内,破坏线粒体或使整个细胞崩溃死亡。
崩溃的巨噬细胞还释出一种致纤维化因子。
该因子可激活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与巨噬细胞及其残片形成胶原性砂结节。
最后结节玻璃样变。
矽尘还可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释放出一种类脂物质,该物质刺激骨髓加速巨噬细胞生成。
从破裂的巨噬细胞内释放出来的矽尘颗粒,可以再被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周而复始。
因此,在病人已脱离粉尘环境以后,肺内的病变仍在继续进行。
病变的早期阶段无免疫机制参与,后期有证据表明有免疫机制参与。
后期的巨噬细胞所释出的粘蛋白、脂蛋白抗原性发生变化,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在矽结节周围,加速结节的形成。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关系
一、职业病与职业危害因素的概念: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可概括为: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
二、职业病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根据生产性粉尘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如硅石、石棉、铁、锡、铝、水泥、金刚砂等;有机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骨质、炸药、人造纤维等;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较常见。
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Q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二)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气体、蒸气、雾、烟和气溶胶中,可引起职业中毒。
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
2.常见的工业毒物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默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预防医学8生产性粉尘与尘肺、高温
3. 国防工业上石棉与酚醛、聚丙烯等塑料粘合,可以制成 火箭抗烧蚀材料、飞机机翼、油箱、火箭尾部喷咀管以及鱼 雷高速发射器 4.石棉与各种橡胶混合压模后,还可做成液体火箭发动机连 接件的密封材料。
II
IIIt3
C、大阴影——晚期矽肺的重要表现
长径>10mm
病理基础:团块状纤维化
形态:长条形、椭圆形、圆形,边缘清楚、密度 均匀一致,常对称出现,呈八字形,周围多有肺 气肿带。 分布:两肺中、上区
D、其他
肺门和肺纹理:早期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 有时可见淋巴结增大,包膜下钙质沉着呈蛋壳样 钙化,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变形。晚期肺门上举外 移,肺纹理减少或消失。
我国2002年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 将尘肺分为13种: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 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 、其它尘肺 矽肺危害最为严重,矽肺和煤工尘肺占我 国尘肺总例数的80%以上。
三、常见尘肺
2001年,河南商城县约200民工在江苏宜兴私人 石英砂厂打工期间,5人因患矽肺病死亡。在接 受检查的约170名工人中,已有111人经无锡市煤 矿医院初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矽肺病,其中被怀
离子通道
巨噬细胞
肺组织纤维化
细胞膜的脂 质过氧化
4、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自觉症状出现比矽肺早,主要是咳嗽和活动时呼 吸困难。咳痰,量不多,痰中可查到石棉小体。
矽尘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当时X线胸片未
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从事非接尘作业若干年后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工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所致的一种职业性疾病,属于肺间质纤维化的范畴。
尘肺病主要分为矽肺和矽肺外尘肺两种类型。
其中,矽肺是由于吸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硅颗粒,引发肺组织纤维化和肺活量减少,最终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疾病。
而矽肺外尘肺则是由吸入了除二氧化硅之外的其他矿物尘埃所致。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加工、研磨、破碎等操作过程产生的固体颗粒物。
生产性粉尘常见于矿山、陶瓷、金属加工、建筑材料等行业,其中尤以煤矿工人、石棉工人、金属研磨工人等工种的尘肺病风险最高。
尘肺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受损:吸入大量的生产性粉尘会引起肺部的纤维化,使肺泡和细支气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呼吸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2. 心血管系统病变: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并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3. 免疫功能下降:尘肺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其他职业病。
此外,尘肺病患者还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等。
为了预防和减少尘肺病的发生,有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个人防护:工人在高尘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防尘口罩,戴好安全帽,避免项目将粉尘直接吹入鼻腔和口腔。
2. 全面进行通风:工作场所应设置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区域的空气流通,并及时清洁和更换过滤器。
此外,可以采用湿式工艺、喷雾冷却等方法控制粉尘的产生。
3. 周期性体检和教育:雇主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尘肺病筛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此外,还应对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4. 监测和限制粉尘浓度:对于高尘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可以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实时检测工作区域的粉尘浓度,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事关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尘肺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性纤维增生和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碳氢化形成固体微粒,以气溶胶方式存在的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金业;建筑材料;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其他:石粉加工行业、工艺品制作加工。
二、分类⒈按粉尘的来源可分为:⑴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20um,其中大部分为0.5-5um。
⑵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50um左右。
⑶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u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0.1um。
⒉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⑴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除的烟尘;⑵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⒊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①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②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③可燃尘、不燃尘④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⑤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⑥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⒋★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⑴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矽尘: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粉尘。
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暴露人数最多。
②金属性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铅、锰、铁、锌等。
③人工无机尘:金钢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⑵有机粉尘:①动物性粉尘②植物性粉尘③微生物粉尘④人工有机粉尘⑶混合性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多见)。
三、★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⑴化学成分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①致纤维化作用:主要由矿物性粉尘(含SiO2)引起。
游离性>结合性;结晶型>非结晶型②致癌作用③中毒作用:铅④致敏作用:铍、铅粉尘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
⑵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同一种粉尘,作业环境空气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
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指物体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颗粒直径大小(um)的数量(粒子分散度)或质量(质量分散度)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质量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应注意的情况:①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②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积愈大,愈易参与理化反应③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分散度愈高,沉降速度愈慢④当粉尘粒子大小相同时,比重愈大,沉降速度愈快⑤当质量相同,其形状愈接近球形,沉降速度愈快。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指粉尘粒子a,无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粉尘:①非吸入尘——AED>15um,呼吸道②可吸入尘——AED<15um,上呼吸道,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区③呼吸性尘——AED<5um,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区(导致尘肺病)。
3.粉尘的硬度:粒径较大、外形不规则坚硬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
4.粉尘的溶解度:①某些有毒粉尘,如铅、砷等的粉尘可在呼吸道溶解吸收,溶解度越高,对人体毒作用越强②相对无毒的粉尘如面粉,其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③石英粉尘等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
5.粉尘的荷电性来自:粉尘粉碎过程、固体颗粒流动相互摩擦、吸附空气其他离子而带电。
粉尘带电性的几种现象:①悬浮在空气中的尘粒90-95%带电②各种粉尘荷电性不同:金属尘粒如铅、铁等多带负电;石英、石棉和高岭土多带正电。
③同一种粉尘可带正电、负电或不带电④带异性电荷时,可促进凝集,加速沉降;带同性电荷时,可增强悬浮颗粒的稳定性⑤分散度高荷电性强⑥新形成的粉尘荷电量多⑦温度升高、干燥环境使粉尘荷电性增加⑧荷电尘粒易被阻留在肺内,易被巨噬细胞吞噬。
6.粉尘的爆炸性:易发生爆炸的粉尘为氧化速度快、分散度高、比表面积大的带电荷的粉尘,在采样时必须使用防爆采样器。
常见爆炸物浓度:煤35g/m³;镁20g/m³;糖10.3g/m³;聚乙烯25g/m³;棉屑50g/m³铝、硫磺、淀粉7g/m³。
四、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1.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①撞击:发生在气管分叉处(大气道)②截留:纤维状粉尘主要通过截留作用沉积③重力沉积:见于气管表面(下呼吸道以重力沉积为主)④布朗运动:D<0.5µm(小气道和肺泡壁)⑤静电沉积:带电较多的粒子易在呼吸道表面沉积2.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三道防线):①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②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③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3.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⑴尘肺——①矽肺(silicosis):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
②硅酸盐肺(silicatosis):长期吸入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
③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长期吸入煤、碳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
④混合性尘肺: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的混合性粉尘引起的。
如煤矽肺。
⑤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致纤维化的金属粉尘(如铁、铝等)所致。
⑥其他尘肺:长期吸入电焊烟尘引起的电焊工尘肺。
我国规定的法定尘肺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唯一金属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它尘肺。
我国法定的硅酸盐肺: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水泥尘肺。
⑵其他呼吸系统疾患:①★粉尘沉着症:某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锑)引起一般性异物反应,肺间质非胶原性纤维增生,肺泡结构保留,离尘后病变不进展甚至逐渐减轻,X线阴影消失。
②有机粉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棉尘病(棉、大麻、亚麻);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吸入真菌、细菌或血清蛋白等污染的有机粉尘,如农民肺、蔗渣尘肺、禽类饲养工肺);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吸入被细菌内毒素污染的有机粉尘);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
③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⑶局部作用:①尘粒可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导致鼻炎、咽炎、气管炎等;刺激性强的粉尘(铬酸盐)可引起职业性铬鼻病②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③粉尘堵塞皮肤毛囊、汗腺开口:导致粉刺、毛囊炎、脓皮病④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敏性皮炎⑷中毒作用:吸入含有毒物的粉尘引起的。
⑸肿瘤:石棉尘、石英尘、镍、铬、砷。
五、粉尘危害的控制1.生产性粉尘受到职业医学重视原因:①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学作用,吸入后给暴露者健康造成有害影响②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害人群数相当庞大③由于粉尘是由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途径更难以控制④生产性粉尘的弥散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⑴法律措施:①立法和执法②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⑵组织措施:①加强领导和宣传教育②加强防尘设备的管理和维修⑶技术措施:①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根本途径)③密闭、抽风、除尘②湿式作业(一种既经济又简便实用的防尘措施)④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⑷卫生保健措施:①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就业前检查、定期检查、脱离作业检查)②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八字方针:革(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建立规章制度,维护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监督检查评比、总结)。
矽肺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石英为代表)达到一定量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中进展最快、最严重、最常见和影响面最广的职业病。
一、游离二氧化硅的分布及结构1.分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在16km内的地壳中约占5%,在95%的矿石中均含有游离SiO2。
2.结构:①结晶型:硅四面体排列规则,如石英②隐晶型:硅四面体排列不规则③无定型:存在于含SiO2物质被熔炼产生的蒸气和在空气中凝结的气溶胶中。
二、接触石英的主要作业矿山;开山筑路、隧道;建筑材料行业;钢铁冶金行业;机械制造业;耐酸、耐火材料厂;玻璃搪瓷业;陶瓷行业;石粉加工行业;其他,如工艺品制作加工。
通常认为: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
三、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⒈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含量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严重。
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⒊粉尘浓度:在游离SiO2含量和类型相同的情况下,粉尘浓度愈高,危害愈大。
⒋粉尘分散度:分散度高,吸入肺内的粉尘量大,危害大。
⒌接尘时间:接尘时间长,肺内沉积的粉尘量大,危害大。
⑴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SiO2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的一类矽肺。
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⑵晚发型矽肺:接触高浓度粉尘时间不长即脱离接尘作业,此时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从事非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发现矽肺。
国外分为三型:普通型、激进型、速发型。
⒍防护措施:综合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人健康。
⒎个体因素:年龄、营养、个体易感性、健康素质。
⒏劳动强度⒐混合性粉尘的联合作用四、病理变化1.外观:早期体积增大,晚期体积缩小,含气量减少,入水下沉;白灰色或黑灰色,晚期呈花岗岩样;表面可触及散在、孤立的结节,晚期可有融合团块,质硬,似橡皮;有胸膜增厚、粘连;肺门和支气管分叉处有淋巴结肿大。
2.病理改变: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特征性病理改变。
3.病理形态⑴结节型矽肺:由于长期吸入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
肉眼观:矽结节稍隆起与肺表面呈半球状,约1-5mm。
镜下观:早期矽结节胶原纤维细且排列疏松,间有大量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典型矽结节横断面以葱头状,外围是多层紧密排列呈同心圆状的胶原纤维。
⑵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肺:见于长期吸入的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较低或含量较高,但吸入量较少的病例,病程进展缓慢。
特点:在肺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性细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相互连接呈放射状,肺泡容积缩小,间杂粉尘颗粒和尘细胞。
⑶矽性蛋白沉积(急性矽肺):多见于短期内接触高浓度、高分散度的游离SiO2粉尘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