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链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肉类需求的持续增加,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生猪产业愈发重要。
然而,今年猪瘟疫情的爆发让中国生猪产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也成为全球猪肉市场的一大关注点。
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和专家观点探讨我国生猪产业现状、猪瘟对其产生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一、生猪产业链概述生猪产业链涉及到的环节很多,包括种猪养殖、母猪养殖、育肥猪养殖、猪肉屠宰、猪肉加工、猪肉销售等环节,其中,养殖环节是生猪产业链的核心,是决定整个生产能力和猪肉价格的关键。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大型养殖企业越来越多,国内生猪品种除了少数传统的土杂猪,大多以外来优良品种为主。
据统计,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为54.03万吨,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50.5%,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
二、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猪瘟是一种高度致死的传染病,感染后多数情况下会死亡。
疫情的爆发会对生猪产业产生极大的冲击。
2018年8月以来,我国先后爆发了多起猪瘟疫情,疫情范围遍及我国各地,影响面积之大、影响时间之长均是我国过去几十年来猪瘟疫情的最大规模,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不少农户受到较大的财务压力,生猪存栏量下降,养殖成本上升,生猪价格不稳定。
2018年11月,猪肉价格已经达到了每斤30元的历史高位。
在供需关系恶化的情况下,2019年春节前夕,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已经涨到每斤40元以上。
三、未来发展趋势猪瘟疫情虽然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这并不改变生猪市场前景广阔的事实。
专家表示,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对肉类需求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大,将促使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绿色化方向转化。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和引导,通过提高养殖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推广低碳、环保的养殖模式,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条,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
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生猪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然而,由于我国生猪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存在着养殖环节不规范、市场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亟需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实施方案,来推动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产业效益。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健全生猪全产业链,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稳定市场供应。
2.原则:科学合理、可行性、可持续性、优质高效。
三、实施策略和措施1.健全生猪养殖环节(1)加强养殖技术培训:通过组织养殖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提高养殖员的技术水平,推动养殖环节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完善生猪养殖设施:鼓励种养户使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环境的适应性和生产效益,减少养殖压力。
(3)加强疾病防控:建立完善的养殖疫病监测体系,加强疫苗研发和供应,提高生猪养殖的健康水平。
2.优化生猪加工环节(1)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生猪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肉类加工效率和品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加强生猪肉类产品的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管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3)发展产品深加工:鼓励企业进行生猪肉制品的深加工,推出多样化、高附加值的肉类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
3.完善生猪流通环节(1)建立全国统一的生猪流通追溯体系:通过建立溯源系统和加强行业标准,实现从养殖到销售全程可追溯,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2)优化流通渠道:加强企业协同创新,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产品。
(3)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1.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生猪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各环节工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2.提供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养殖,促进产业链发展。
生猪养殖产业
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概况生猪养殖产业链一、养殖环节二、屠宰加工环节三、零售环节生猪产业链包括种猪繁育,生猪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与冷藏,肉的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
其产业链条如下: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猪(无公害、绿标、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屠宰→A、热鲜肉、切割肉→市场销售B、冷冻肉、冷却肉→冷藏→包装→冷链配送→市场销售C、肉制品加工(低温熟制品、传统风味制品、小包装休闲熟制品)→包装→市场销售D、猪肉内脏、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生猪流通环节一、生猪生产环节二、收购运输环节三、屠宰加工环节四、超市零售环节生猪养殖方式一、农户散养二、专业户养猪三、国营集体养猪生猪养殖企业分类一、专业饲养育肥猪。
二、生产并销售子猪三、全程饲养四、种猪饲养国内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具有小农生产特点。
国内生猪养殖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场为主的弊端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导致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这对农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民生问题影响都较大。
农户散养成本普遍高于规模养殖企业,收入无法保证。
同时,散养农户由于分散、缺乏市场前瞻性、依靠经验决定生产等因素,往往无法判断未来市场行情,养殖存栏量波动较大,最终造成猪肉价格大幅波动。
散养情况下,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生猪养殖中瘦肉精、抗生素、消毒药滥用难以控制,这与居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难以适应。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与下游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市场集中度低,其规模化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下游生猪屠宰及猪肉食品加工企业。
生猪产业的上下游矛盾导致屠宰企业只能大量采购质量无法保证的散养和中小养殖场出栏生猪。
大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高于小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小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又高于农户散养生猪价格,散养户在与规模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由于国内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高,质量有保证的规模养殖的商品肉猪价格高于散养生猪,价格差距一般在5%~10%左右;大规模养殖企业生产的商品仔猪由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其市场售价明显高于小规模养殖企业和散养户,价格差距高于商品肉猪,但不同区域差别较大;大规模养殖企业生产的二元种猪由于成活率和产仔率高,其市场售价也明显高于小规模养殖企业,价格差距又高于商品仔猪,在生猪养殖集中的区域最大价格差距可达到40%以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一)近年来,生猪产业链成为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猪的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本文将围绕生猪产业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猪养殖环节1. 养殖规模与结构生猪养殖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养殖规模主要分为家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两种形式。
家庭养殖以小规模、传统方式为主,规模化养殖则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大规模养殖。
然而,由于家庭养殖存在环境污染、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导模式。
2. 养殖技术与管理养殖技术和管理对生猪养殖环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
精细化管理可以减少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养殖效果。
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是当前生猪养殖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养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猪养殖环境直接关系到肉类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建立健全的养殖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废弃物处理和水资源利用,减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生猪加工环节1. 屠宰与分割生猪屠宰与分割过程是生猪从养殖环节进入市场环节的重要步骤。
传统的屠宰方式存在污染、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引入先进的屠宰设备和科学的屠宰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加强对主要消费国家对肉类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了解,改善产品质量和出口状况,拓宽国际市场也是必要的。
2. 加工与包装生猪加工与包装环节关系到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工环节应该适应市场需求,开展多元化的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包装环节需要注意提升产品的视觉效果和包装品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生猪销售环节1. 销售渠道与模式生猪销售渠道主要包括传统批发市场、超市、网络销售等。
传统批发市场是目前生猪交易的主要场所,但存在卫生环境差、低效率等问题。
超市和网络销售以其便捷性和高效率逐渐成为生猪销售的新模式。
生猪全产业链情况汇报
生猪全产业链情况汇报当前,我国生猪产业链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首先,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提高,养殖场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生猪屠宰加工环节加大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了屠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
再次,生猪产品的销售与流通环节逐渐规范化和现代化,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模式逐渐兴起,提高了生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生猪产品的加工深加工环节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产品丰富多样,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然而,我国生猪产业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生猪养殖环节存在着疫病防控、环境污染、饲料安全等方面的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其次,生猪屠宰加工环节存在着产能过剩、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力度。
再次,生猪产品的销售与流通环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品牌建设。
最后,生猪产品的加工深加工环节需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猪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其次,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生猪产业链的规范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再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生猪产业链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开拓生猪产品的国际市场,提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生猪全产业链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监管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生猪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生猪产业链是指从生猪产出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涉及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
本文将从养殖、加工和销售三个方面对生猪产业链进行研究。
首先是养殖环节。
生猪养殖是生猪产业链的起点,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
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受到饲料、疫病防控、养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饲料是生猪养殖的重要支撑,合理营养配方和质量可靠的饲料能够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疫病防控是保障生猪养殖质量与产能的关键,及时、有效的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对于防止和控制疫病大流行至关重要。
养殖技术的提升能够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益,比如合理的饲养环境设计、科学的养殖管理和健康的选配方式等。
其次是加工环节。
生猪的加工主要包括屠宰、分割和加工制品的生产。
屠宰环节是将活猪宰杀成生猪肉,屠宰要求对猪只进行净化和脱毛处理,以保证肉质和食品安全。
分割是将宰杀后的生猪体分割成不同的肉块,按照不同的部位和肉质特点进行分割,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加工制品的生产是将分割好的生猪肉进行加工,制作成各种猪肉制品,如火腿、腊肉、香肠等。
加工环节能够将生猪肉进行保存和加值,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
最后是销售环节。
生猪的销售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
批发环节是将加工好的生猪肉分销给各类销售商,如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等,以满足大规模消费的需求。
零售环节是将生猪肉进行包装和标价后售卖给终端消费者,如家庭和个人。
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电商渠道也成为了生猪肉销售的重要方式。
销售环节不仅关乎价格和渠道,还需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服务。
综上所述,生猪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环节的产业链,涉及养殖、加工和销售等多个方面。
养殖过程需要关注饲料、疫病防控和养殖技术;加工过程需要注意屠宰、分割和制品生产;销售过程则需要关注批发、零售和电商渠道。
通过研究生猪产业链,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上,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养猪场。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爷爷路过那里,那时候只觉得里面臭烘烘的,满是哼哼唧唧的声音。
可随着年龄增长,我对生猪产业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猪产业链,听起来挺高大上,其实就是从猪的出生到变成咱们餐桌上的美味,这中间经历的一系列环节。
咱们先从猪的养殖说起。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猪关在圈里喂饱就行。
现在的养殖场,那都是科技感满满。
比如说,猪舍的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夏天太热了,有通风降温设备;冬天太冷了,有保暖设施。
而且,饲料的选择也很讲究。
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剩菜剩饭,而是经过精心调配的营养饲料,里面有各种蛋白质、维生素啥的,就为了让猪长得又快又壮。
我就见过一个养殖户,天天拿着个小本子,记录每头猪吃了多少,长得咋样,那认真劲儿,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
再说说生猪的繁殖。
母猪怀孕可不容易,得精心照料。
养殖户得时刻关注母猪的身体状况,稍有不对劲,就得赶紧找兽医。
等到小猪崽出生了,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要给小猪做好保暖,还要保证它们及时吃上初乳,增强免疫力。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猪崽比较瘦弱,吃奶的时候总是抢不过别的兄弟姐妹,养殖户就专门给它开小灶,用奶瓶喂它,那场景,充满了关爱。
生猪长大了,就得进入屠宰环节。
现在的屠宰场可规范了,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流程。
猪被运到屠宰场后,要先进行检疫,确保没有疾病。
然后,就是屠宰的过程,这可是个技术活,既要保证猪肉的品质,又要高效快捷。
我听说有个经验丰富的屠宰师傅,手起刀落,干净利落,一头猪很快就处理好了。
屠宰完的猪肉,就进入了销售环节。
这时候,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销售渠道。
有直接供应给超市的,有卖给菜市场的摊贩的,还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
在超市里,你能看到不同部位的猪肉被整齐地摆放着,标着价格和产地。
菜市场里,摊贩们扯着嗓子吆喝,夸赞自己的猪肉新鲜又实惠。
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中,还有很多相关的产业。
比如,饲料生产企业,他们要研发出更好的饲料,满足生猪生长的需求;还有兽医行业,他们要为猪的健康保驾护航;运输行业也很重要,要把生猪安全、及时地运送到各个地方。
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分析报告
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分析报告一、引言生猪养殖业作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的分析对于了解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生猪养殖业产业链概述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链包括种猪养殖、育种、饲料生产、饲料销售、养殖成品猪生产、屠宰加工、食品销售等环节。
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1. 种猪养殖种猪养殖是生猪养殖业产业链的起始环节,主要包括良种选育、繁殖与养育等过程。
良种选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养殖环节的效益和生产质量。
2. 饲料生产与销售饲料生产是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通常购买专业饲料,而饲料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3. 养殖成品猪生产养殖户通过科学管理和养殖技术提高生猪的种植产能和质量。
养殖成品猪的生产质量和养殖环境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屠宰加工环节。
4. 屠宰加工与食品销售屠宰加工是将养殖的猪转化为食品的环节,其中包括屠宰、肉类切割、检验、包装等过程。
随后,生猪肉制品将通过各个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三、生猪养殖业产业链问题分析在生猪养殖业产业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种猪养殖问题良种选育和繁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存在良种种猪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后续养殖环节面临种猪供应不稳定的困扰。
2. 饲料生产与销售问题饲料行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产能过剩的问题。
部分地区饲料生产企业存在不合理的竞争现象,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同时,饲料销售渠道不畅通,影响了饲料销售的效益。
3. 养殖环节问题养殖过程中,存在疾病防控和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同时,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和技能培训,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4. 屠宰加工与食品销售问题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和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食品销售渠道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高产品质量。
四、产业链发展建议为促进生猪养殖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种猪选育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良种种猪的数量和质量,保障良种供应稳定。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猪产业链研究的报告:一、研究背景生猪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生猪产业链是指从猪食物需求的种植、猪饲养、屠宰、加工到猪肉销售和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相互关联的链条。
二、研究目的1. 了解生猪生产和供应链的整体情况。
2. 分析生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风险。
3. 探讨生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机会。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报告,收集生猪产业链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研究内容1. 考察生猪生产环节:包括种猪养殖、生猪饲养和生猪健康管理等。
2. 考察屠宰加工环节:包括屠宰工艺、食品安全控制等。
3. 考察销售环节:包括生猪肉批发市场、生猪肉加工企业和零售市场等。
4. 分析生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风险:包括猪病防控、环境污染、市场需求波动等。
5. 探讨生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机会:包括养殖方式的创新、绿色生产的发展等。
五、研究结论1. 生猪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
2. 传统的生猪产业链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需要加以改进。
3. 猪病防控是生猪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治。
4. 发展绿色生产和提高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可以增加生猪产业链的竞争力。
5. 生猪产业链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需求波动、养殖成本上涨等,需要积极应对。
六、研究建议1. 建立科学的生猪生产模式,推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2. 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提高生猪健康水平,减少养殖风险。
3. 加强生猪产品质量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4. 推动生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减少环境污染。
5. 加强生猪产业链的合作与协同,提高整体竞争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猪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生猪产业链是一个由猪肉生产、养殖、加工、贸易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
本报告将从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和消费四个方面,对生猪产业链进行研究。
首先,生猪养殖是生猪产业链的起始环节。
养殖户通过购买猪苗、饲料和药品等,进行生猪的养殖工作。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新冠疫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生猪养殖户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养殖户需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益。
其次,屠宰加工是生猪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在屠宰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生猪宰杀和分割成各种肉制品。
目前,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老化、环保标准不达标等。
为了提高屠宰加工效率和质量,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屠宰加工技术和设备,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
再次,市场销售是生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生猪市场存在着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为了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加强对生猪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消费者对生猪产品的认知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意愿。
最后,消费是生猪产业链的终端环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需要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并加强对猪肉安全和质量的监管。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猪肉的宣传和推广,扩大猪肉的消费市场。
综上所述,生猪产业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中包括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
为了促进生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和管理。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实现生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生猪产业链
生猪产业链研究生猪产业链示意图一、饲料环节饲料的种类注:饲料企业应根据销售地农民对饲料的掌握程度决定经营模式。
例如,若农民的掌握程度不够则企业的全价料销路会较好。
反之,则是预混料和浓缩料销路较好。
行业情况饲料业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它处在“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既受前后端的双重压力,同时又影响甚至决定它们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由单纯的企业数量扩张、快速发展,转向优化结构、稳步提高;所有制构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大型化、集中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产品向名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也在调整。
这些变化趋势,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而日趋明显。
国内饲料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了以少数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品种的细分市场中展开激励的竞争,其主要产品及经营特点如下:行业的成本与利润饲料行业上市公司(以猪料为主)饲料销售毛利率情况如下:(单位万元)从行业整体上来看,饲料的销售毛利率较低,整体毛利率差异较小。
这种状况是由我国饲料行业的竞争状况和行业特性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饲料行业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当激烈。
另一方面,国内饲料产品同质化程度日趋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和品牌的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直接导致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
饲料行业的微利状态使得降低成本是其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由于饲料产品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的特点,国内饲料企业的销售半径通常不得超过200公里。
物流上如果存在长距离运输的问题,其饲料成本必然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最终的生存将很困难,而且在长途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颗粒类饲料会部分粉碎成末,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生猪行业产业链概述
中国生猪行业产业链概述中国生猪行业产业链概述中国生猪行业作为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满足大众对猪肉的需求,中国生猪行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将各展其能,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
第一步:生猪饲养生猪饲养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一步,它与生猪行业的供应量和品质直接相关。
生猪饲养需要建立适宜的饲养环境和科学的饲养技术,生产优质猪肉。
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疾病防控和环境保护问题,保证生猪的健康和品质。
第二步:屠宰加工屠宰加工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二步,它与生猪行业的品质和安全直接相关。
屠宰加工需要建立安全卫生的屠宰场所和科学的加工设备,生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猪肉产品。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环保问题,保护环境。
第三步:猪肉包装猪肉包装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三步,它与生猪行业的销售和品牌形象直接相关。
猪肉包装需要设计美观实用的包装盒和标志,提高猪肉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包装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猪肉的质量和安全,保持猪肉的优良品质。
第四步:猪肉销售猪肉销售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最后一步,它与生猪行业的销售和市场竞争直接相关。
猪肉销售需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满足大众对猪肉消费的需求。
同时,在销售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猪肉的品质和安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总之,生猪行业产业链包括生猪饲养、屠宰加工、猪肉包装和猪肉销售四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满足猪肉消费市场的需求。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生产者的利益,生猪行业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在健康、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考虑。
中国生猪行业产业链概述
中国生猪行业产业链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家,生猪行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猪行业产业链包括生猪养殖、饲料生产、疫苗生产、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销售等环节。
生猪养殖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
生猪养殖主要分为家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两种模式。
家庭养殖主要以小规模、散户为主,规模化养殖则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主。
规模化养殖的养殖场通常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如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饲料生产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二环节,饲料是生猪养殖的重要支撑。
饲料生产主要包括饲料原料的种植、加工和配制等环节。
饲料原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鱼粉等,其中玉米是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
疫苗生产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三环节,疫苗是预防猪瘟、猪痢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生产主要包括疫苗菌株的筛选、繁殖、提取和制备等环节。
疫苗的质量和效果对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屠宰加工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四环节,屠宰加工是将生猪转化为肉制品的重要环节。
屠宰加工主要包括屠宰、分割、冷藏等环节。
屠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对肉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肉制品加工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第五环节,肉制品加工是将生猪肉加工成各种肉制品的重要环节。
肉制品加工主要包括腌制、熏制、烤制、煮制等环节。
肉制品的品质和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销售是生猪行业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节,销售是将肉制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环节。
销售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等环节。
销售的渠道和方式对肉制品的销售量和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猪行业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只有各个环节协调配合,才能保证生猪行业的健康发展。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及注意事项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及注意事项生猪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之一,也是养殖业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饲料技术的进步,生猪养殖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来说,产业链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整合路径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探讨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
产业链整合是指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和优化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整合路径。
首先,整合养殖基地和企业。
养殖基地是生猪养殖的重要环节,整合多个养殖基地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整合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整合饲料供应链。
饲料是生猪养殖的重要成本之一,整合饲料供应链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可以通过合作建立自给自足的饲料生产体系,或与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稳定的饲料供应协议,保证饲料的质量和价格的稳定。
再次,整合销售渠道。
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从养殖到销售需要一个完整的销售渠道。
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可以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可以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销售网络的拓展和销售渠道的优化。
最后,整合技术创新和科研力量。
技术创新是推动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整合技术创新和科研力量,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和竞争力。
可以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实现技术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除了路径之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关注。
首先,政策支持是产业链整合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产业链整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合作和资源整合。
其次,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龙头企业在养殖行业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应担负起整合产业链的责任,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1. 引言生猪产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生猪产业链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目前生猪产业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产业链概述生猪产业链是指从生猪饲养到出栏、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包括生猪饲养、猪肉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涉及到养殖户、饲料厂、屠宰场、加工厂、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多个参与主体。
3. 生猪产业链的现状3.1 生猪养殖环节生猪养殖是生猪产业链的起始环节,也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然而,当前生猪养殖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殖环境污染、疫病传播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和生猪的品质。
3.2 猪肉加工环节猪肉加工环节是生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猪肉加工水平相对较低,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缓慢,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
3.3 猪肉销售环节猪肉销售环节是生猪产业链中的最后一环,也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猪肉销售存在着价格波动大、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消费者购买猪肉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4. 生猪产业链存在的问题4.1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当前,我国生猪产业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同配合,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4.2 技术水平不高生猪产业链中的一些环节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猪肉加工设备陈旧,缺乏创新,限制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3 环境污染问题生猪养殖环节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如养殖废水处理不当、粪便排放等,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4 市场竞争不充分生猪产业链中的参与主体众多,但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价格波动大,消费者难以获得稳定的猪肉价格。
5. 解决方案5.1 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生猪产业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5.2 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对猪肉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猪产业链研究
降低了价格,加上以炸鸡为主的洋快餐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普遍认为禽肉比猪肉更有营养,导致了禽类对猪 肉的快速替代。
猪肉的主销区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的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浙江、 福建。四川、湖南、重庆、云南等地区作为重要的猪肉生产区,猪肉消费量也较大。猪肉消费呈
季节性,冬季为旺季,夏季为淡季,中秋国庆以及春节前夕,很多地区消费者都有多购买猪肉的
3)企业将针对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推出大量的高附加值半成肉制品及小包装产品。 冷鲜肉:具有热鲜肉和冷冻肉两者的特点,也是未来产品升级的方向。
我国当前的冷鲜肉占比约为10%,部分一线城市可以达到30%,但这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近90%以上的占 比来看,发展潜力极大。 在中国发展冷鲜肉,目前还受制于冷链物流和能提供冷鲜储存的现代商超渠道的发展。
以波谷划分的周期来看,最短约为3年,最长为8年。最近的几个波动周期分别是1999-
2003年,2003-2006年,2006-2010年上半年(注:猪价自2010年下半年起又步入新一轮上涨 周期)。而从波峰来看,近年来出现在1997,2001,2004和2008年。
猪肉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小幅增长的态势,因此猪肉价格波动更主要的是受供求端的波动 所致,而大量外部因素将加剧或缓和供需矛盾,从而导致猪价呈一定周期性波动,但伴随 并不完全相同的波动幅度。
行业周期
猪肉价格的波动是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调整过的生猪价格来看,猪肉 价格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便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而且经历2‐3个较平稳的周期后,会出现
一个很大幅的波动周期。自2000年以来几个周期的波动频率更接近,呈现出市场普遍认为的
3‐4年。
由于长周期的猪肉价格较难搜集,我们结合使用了统计局生猪收购价格指数(1950-2001)和生猪生 产价格指数(2002-2009),并用2009年的平均生猪价格推算了之前60年每年的历史平均猪价来替代 猪肉价格走势。
健全生猪全产业链发言材料
健全生猪全产业链发言材料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某农业公司负责人,在此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关于健全生猪全产业链的发言。
健全生猪全产业链对于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生猪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据了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发展健全生猪全产业链,能够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次,健全生猪全产业链不仅仅是养殖环节,还包括养殖原料生产、饲料生产、销售环节等一系列环节。
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健全。
首先,生猪养殖环节存在养殖户数量多、规模小等问题,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饲料生产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生猪的健康发展。
再次,销售环节缺乏规范,往往存在价格波动过大的情况,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上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公司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健全生猪全产业链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于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优质种猪、优化养殖管理等方式,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减少了养殖户数量,提高养殖规模。
其次,我们将与饲料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规范饲料质量,确保生猪能够得到高质量的饲料供应。
再次,我们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生猪交易市场,通过建立交易平台、制定交易规则等方式,规范生猪交易,降低市场价格波动。
最后,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推广和培训活动,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意识和技能,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健全生猪全产业链一定能够实现。
这不仅仅是对我们公司的机会,更是对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机遇。
通过健全生猪全产业链,我们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评委和专家能够支持我们的发展计划,并为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
谢谢大家!。
生猪产业链概况说明书
2023年8月3日生猪产业链概况生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汇集了饲料生产加工、动保产品研发生产、生猪育种扩繁、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储藏运输以及零售餐饮等多个环节,行业内参与者数量众多,各环节的发展与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保障了我国生猪产业的稳健发展。
图1生猪产业链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大地期货研究院饲料环节的原料包括玉米、小麦、麸皮、粕类及添加剂等,为生猪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等。
产出品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及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前期料及育肥料,按喂养主体可分为母猪料、乳猪料、保育料、仔猪料、中猪料、大猪料。
疫苗兽药则是为了切实保障猪群的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
生猪的免疫疫苗主要包括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伪狂犬病疫苗、圆环病毒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等等。
养殖环节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保育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过程,最后得到商品猪出栏销售。
养殖环节是生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生猪存出栏情况,进而影响猪肉的供给。
生猪基础知识手册(三)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17号大地期货研究院屠宰环节是将收购的商品猪,分割为猪肉和猪副产品,猪肉分为热鲜肉、冷鲜肉及冻肉。
业内积极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屠宰环节是连接生猪产销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屠宰行业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
肉制品加工环节是利用鲜肉、冻肉、辅料等,加工生产一系列产出品,包括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
生猪产业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从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引领的统购统销阶段(1949-1984);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市场放开阶段(1985-1997);而后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1998-2004);再到如今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2005-现今),我国生猪产业整体发展逐步趋向更加的完整和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产业链研究生猪产业链示意图一、饲料环节饲料的种类注:饲料企业应根据销售地农民对饲料的掌握程度决定经营模式。
例如,若农民的掌握程度不够则企业的全价料销路会较好。
反之,则是预混料和浓缩料销路较好。
➢行业情况饲料业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它处在“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既受前后端的双重压力,同时又影响甚至决定它们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由单纯的企业数量扩张、快速发展,转向优化结构、稳步提高;所有制构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大型化、集中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产品向名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也在调整。
这些变化趋势,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而日趋明显。
国内饲料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了以少数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品种的细分市场中展开激励的竞争,其主要产品及经营特点如下:➢行业的成本与利润饲料行业上市公司(以猪料为主)饲料销售毛利率情况如下:(单位万元)从行业整体上来看,饲料的销售毛利率较低,整体毛利率差异较小。
这种状况是由我国饲料行业的竞争状况和行业特性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饲料行业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当激烈。
另一方面,国内饲料产品同质化程度日趋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和品牌的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直接导致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
饲料行业的微利状态使得降低成本是其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由于饲料产品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的特点,国内饲料企业的销售半径通常不得超过200公里。
物流上如果存在长距离运输的问题,其饲料成本必然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最终的生存将很困难,而且在长途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颗粒类饲料会部分粉碎成末,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长距离运输亦无法确保饲料品质。
饲料中的蛋白成分不易长时间保存,饲料产品因品种不同其保质期一般在为7-60天。
如果以火车长途运输,则品质下降的问题将会比较突出。
鉴于此,饲料企业若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只能利用品牌和资金优势,在全国各地布点扩张,提高产品覆盖面积。
因此,饲料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扩张已成为必然趋势。
例如新希望集团作为我国主要的饲料生产企业之一,目前有13家饲料生产企业,其中国内10家,海外3家,2006年共销售各类饲料83万吨。
在四川省,公司有三家饲料生产企业,2006年实现销量总计月18万吨,占四川省规模以上饲料企业销量的3.43%;在贵阳片区饲料销量达到9.6万吨,占贵州市场的27.45%;下属海南希望2006年实现销量13.35万吨,占海南市场的16.9%。
近年来国外饲料业务进展顺利,在国外市场(主要是越南市场)公司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公司饲料业务新的增长点。
➢饲料企业未来之路:✧追求规模销量,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产业链一体化。
一体化必须建立在规模基础上。
✧凭借技术优势进军高利润率市场,开发高端饲料市场,如乳猪料等。
目前,统筹畜牧业上下游,实现食品企业一条龙生产已成为主流。
国际大型饲料企业往往在饲料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还将业务向上下游拓展,进入养殖业和食品业,个别公司还介入种植业,各种业务都具备相当规模。
如Land O’Lakes Farm Land/Prina Mills 公司(蓝多湖/普瑞纳)年产销猪饲料200 万吨以上,年杀猪900 万头,杀牛600 万头,产业链完整,竞争优势突出。
国内饲料企业新希望亦通过收购千喜鹤,成功介入生猪屠宰及猪肉制品深加工行业。
业内专家认为,饲料行业产业链的整合,将有利于企业规避单一环节的风险,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
未来饲料行业的竞争将是产业链的竞争。
二、养殖环节养猪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自古有“猪粮安天下”,又有“门里有猪才为家”。
猪价的起起落落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猪的供给和需求存在起起落落的变化,市场上猪供给得多,猪价下跌;猪供给得少,猪价就涨。
导致猪肉供给的多少有多种因素,比如:年末岁尾市场上对猪的需求量会上升,这是季节方面的变化;养猪人的多与少;猪病的风险等。
这些都会使得市场上的生猪量发生多多少少的变化。
而市场上的猪价的起起落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猪的供给量调解有个时间延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从小猪(父代)出生、长大、怀胎、生小猪、小猪长大150斤至200斤出售,这个周期需要19月,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
这个时间延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猪价的波动。
生猪繁育链如图,曾祖代引自国外,主要有三种:(1)长白猪:美系、法系、丹麦系,主要是母猪,白色;(2)大约克:来自英国,主要是母猪;(3)杜洛克:来自法国,主要是公猪,棕色。
长白与大约克结合,之后再与杜洛克的公猪结合之后生出的小猪就是商品猪。
这种商品猪的特点是腰身长,脚细、屁股大、肚皮高,肉质好,瘦肉率高,长势快,料比高。
缺点是对饲养的条件、饲料要求较高,病比较多,母性不好,另外由于脂肪少,口感和香味较差。
针对这些缺点,国内也出现了我国国内品种和上述品种结合的猪苗,来减少上述缺陷。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成本问题,一般的企业会从祖代开始投资,养殖户则是从商品代父代养起,再产出小猪。
如果是要大规模饲养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种猪场的。
养猪环节,需要注意是换血问题。
曾祖代的猪通常是五年左右,而祖代由于是杂交,变异较快,通常是两年时间。
上述的时间是指母猪,公猪的话时间还要短,如曾祖代的母猪五年左右换血,公猪则两年左右,每次换20%左右。
另外要严格记录相关繁育数据,不能乱,血统之间要严格控制。
如企业自己引进了曾祖代,则可以自己选育合适的猪源。
这通常是借助电脑来分析各项指标,选出优秀品种用于换血。
养猪最大的成本投入是在猪场建设上。
据了解,一个1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大致需要5000头母猪,除去饲料和土地成本,总投资大概在5000万左右,即一头母猪的成本1万元左右。
饲料成本方面1头猪大概需要600斤全价料。
人工水电方面的成本每头猪约350元。
据估计,每斤毛猪的保本价约在6.2元至6.5元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生猪养殖以农村散养为主、饲养环境较差,容易发生疫情,且活体猪的远距离运输也使得疫病有了流通的可能。
猪只要得病,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上。
这些均说明了养猪的高风险性。
因此在生猪产业链中,单纯的养猪是风险最大的,通常养猪是作为上游饲料企业、兽药企业,以及下游加工企业的跳板:饲料企业、兽药企业通过养猪来卖饲料、卖饲料;下游加工企业选择通过养猪来控制成本,另外还可以控制食品安全的风险。
我们未来投资的此类企业也应避免从事单一饲养,重点关注的企业应该是除养猪外还有对上游或者下游的延伸产业,这样使得产业链延长,降低风险。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企业投资种猪场到产出商品猪,整个时间间隔是比较长的,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中的不确定性,这样才能对一个企业的可能风险把握更大一些。
三、屠宰及加工环节一头猪的利润分配注:据了解,一个盈利的屠宰场要保证一定的流水量,至少要有50万头规模。
因此企业一定要控制一定的猪源来保证自身屠宰场的规模盈利。
相关产品释义:目前,我国的猪肉屠宰加工企业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1)单一屠宰加工模式该模式的屠宰企业只进行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多数小规模企业主要是收取屠宰加工费用。
这种模式的屠宰企业一般是当地收购、当地销售,只针对区域性鲜销市场。
该种模式的屠宰加工企业地域性较强,企业利润水平较低,资金实力不强,不能有效地控制生猪品质,没有品牌效应,很难解决猪肉的跨期存储及远距离销售。
这种模式是国内中小型屠宰加工企业的主要模式。
(2)产销集团模式该模式是指屠宰加工厂商参与猪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几个阶段如种猪繁育、仔猪繁育、生猪育肥、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
企业内实行主体间专业分工与协作的一体化经营,是一种典型的纵向一体化组织方式。
优点是生猪自给,原料质量控制能力强,能通过纵向一体化控制市场价格风险,并有助于形成品牌效应。
弱点是投入大,且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不适应企业大规模发展。
目前,采取这一模式的企业较少。
(3)公司+养猪户模式众所周知,农业天然存在“缺陷”——难于扩张。
核心聚焦于农业产业链的公司,其扩张往往会受制于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
只有那些“突破了资源瓶颈,生产和提供大众消费品”的公司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三种模式就解决了上述问题。
采用此模式的公司,将大量的低效率、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产业化竞争,充分发挥了“散户小车间”形成的农业合作组织的效力,突破了原本不可再生资源的瓶颈,实现了相关性多元化和区域延伸扩张。
这套模式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输出一套标准化的养殖经营模式,这决定着“外包”养殖能否成功。
另外,企业还要考虑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口味也不一样。
企业针对生产对象,要作出不同的调整和变化。
具体来说,这套模式包括了种苗、饲料、药物、技术、生产(饲养)、销售6个环节:种苗由企业的育种公司提供, 由当地各分公司提出需求,然后提前运输到各个分公司,这样保证了猪源的出品。
在饲料方面,例如玉米、大豆等原料由集团统一采购,当地的分公司都配备了相应的饲料厂来加工,而药物(即动物保健品),则由公司下属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人员服务部对所有农户实行免费上门服务,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1次,全程技术指导,除负责免疫接种外,还对通风保温、饲养密度、饲养周期、药物的配比、喂法等进行具体指导。
销售则是由公司统一联系一级批发商,保证农户的销售问题,而生产(饲养)环节则由农户来完成。
养殖户要做的,主要是打扫养猪场、喂猪,以及注意温度湿度的调节。
养殖户认为饲养方面,大部分的风险都由公司承担了。
自己只需要交一部分的押金,而且在交货的当日资金就能回笼。
因此,农户的积极性较高。
而且由于整条产业链中,环环都由公司掌握,因此可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据了解,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通常从公司总部到底层机构至少有三级管理层次,机构众多。
集团总部采取一管到底的方法,分支机构的产供销、财务、人力资源及行政等各条线都由总部对应部门直接指挥,体现高度的集中管理。
而且这样的机构设置原则使得对农户的服务半径和销售半径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这保证了对养殖户的快速反应和快速销售。
目前我国大型的肉制品公司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
另外,第三种模式的延伸模式是“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即以大型的生猪屠宰加工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简称公司)为龙头,在辐射范围内通过收购合同或市场影响力带动区域性养殖基地的发展,并带动养猪户加入产业链条。
一方面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所需的生猪原料,并有效降低了生猪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远距离运销及肉制品深加工以解决大规模生产猪肉的销售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