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平仄
zè
仄
组词:平仄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五种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
除
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
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
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平仄口诀对照表
平仄⼝诀对照表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声⼆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中的⼀声和⼆声,如烟YAN1,⾔YAN2)三声四声他⾔仄。
(指汉语拼⾳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三五位可不论,(⼀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四六巧分明。
(⼆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三五,天下汉字任我⽤。
⼆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机,朗朗上⼝成好联。
对联格律的简易记忆⽅法⼀、对句练习,先遵循“135不论,246分明”。
⼆、判别平仄照例依照“平、上、去、⼊”四声,不过现在很难区分。
先按照普通话⼀声、⼆声、三声、四声来分辨,“⼀声,⼆声”作为平;“三声,四声”作为仄。
⼊声字为短⾳节EDA,另外考虑。
三、句⼦平仄两字⼀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严格。
四、这⾥有两个特例:A\平平仄仄平--这个句⼦第⼀个字不能变,“仄平仄仄平”这样叫孤平,⼤忌。
如果⼀定要变化,就改成这样:仄平平仄平,叫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第三字不能变,变了也是孤平。
如果⼀定要变就改成这样:仄仄仄平平仄平,也是孤平拗救。
B\七⾔:仄[D平仄平仄,五⾔:平平仄平仄,这个不符合“246分明”的原则,这个也是特例,算合律了。
五、对联上句最后⼀个字⼀定是“仄”,如七⾔: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五⾔: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定是平收,如七⾔: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其实五⾔就是七⾔去掉前⾯两个字)六、对句⼀般是“135不论,246分明”就是上句和下句的双数字⼀定要平仄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芔BD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什么意思1. 简介在古代汉语诗词中,平仄是一种重要的音节音调规律。
它在古代汉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诗词的韵律和基本格律。
本文将介绍平仄的概念、分类以及在古代汉诗中的应用。
2. 平仄的概念平仄,顾名思义,就是音节的平和仄分。
音节有两种韵脚,一种是平声,另一种是仄声。
平声指的是读音中没有声调的音节,而仄声则指的是有声调的音节。
在平仄规律中,平声与仄声的交替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3. 平仄的分类平仄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平平仄仄(押韵方式为AABB)、平仄平平(押韵方式为ABAB)、仄仄平平(押韵方式为ABBA)和仄平平仄(押韵方式为ABCC)。
3.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是最常见的平仄类型,也是最常用于古代汉诗和古文的格律形式。
这种格律形式中,第一句和第二句为平声,第三句和第四句为仄声,形成了平仄交错的韵律。
3.2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是一种稍微罕见的平仄类型,也有一定的应用领域。
在这种格律形式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为平声,第二句和第四句为仄声。
3.3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是一种常见但相对较少使用的平仄类型。
它的押韵方式为ABBA,也是指第一句和第四句为仄声,第二句和第三句为平声。
3.4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种相对较少使用的平仄类型,也是较为复杂的一种格律形式。
在这种格律形式中,第一句和第四句为仄声,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则为平声。
4. 平仄在古代汉诗中的应用平仄在古代汉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要求严格遵守。
古代汉诗常常以五言和七言为最常见的格律形式。
在五言诗中,每句有五个音节,按照平仄的规则排列,并且每二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在七言诗中,每句有七个音节,同样也按照平仄的规则排列,并且也是每二句形成一个意象。
平仄的运用使得古代汉诗在形式上更加优美,也给诗人创作提供了一定的限制和挑战,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5. 总结平仄是古代汉语诗词中重要的音节音调规律,决定了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根据平仄的不同排列方式,古代汉诗可分为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和仄平平仄四种不同的格律形式。
诗句平仄押韵规则
诗句平仄押韵规则诗句平仄押韵规则1. 什么是诗句平仄押韵规则?诗句平仄押韵规则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对于诗句的韵脚以及平仄的要求所制定的规则。
这些规则旨在赋予诗歌以韵律美和声调美,使其更加优雅动人。
2. 平仄规则平仄是指古代诗文中,有声调的字与无声调的字的区别。
一般来说,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是无声调的字,仄声是有声调的字。
在汉语中,平仄关系紧密地与音节的长短有关。
古代文人对平仄有严格要求,比如五言绝句中,一句四字,要求平仄相间,平声与仄声交替出现。
六字句则要求仄声开头,后面的字平仄相间。
举例:五言绝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里的第一句“明月别枝惊鹊”,平声平声仄声仄声,符合平仄规则。
3. 押韵规则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韵部分相同或相近。
押韵可以增加诗句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在古代诗歌中,押韵的规则相对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要而变化。
举例: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都是“尽”和“楼”,符合押韵规则。
4. 平仄押韵的关系平仄和押韵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并密切相关。
在古代诗词中,一般要求平仄与押韵相结合,即在押韵的同时要符合平仄规则,以达到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效果。
举例:七言绝句: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都是“光”和“乡”。
同时,这四句都符合平仄规则,平声与仄声交替出现。
5. 结语诗句的平仄押韵规则是一门艺术,它使诗歌优美动人,充满韵律美和音乐感。
创作者在诗歌创作中要熟悉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6. 韵律和音乐感的重要性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还通过声韵来传达韵律和音乐感。
平仄押韵规则的遵守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韵律和音乐感有助于诗歌的记忆和朗诵,同时也使诗歌更易于传播和传承。
诗歌的平仄怎么区分
诗歌的平仄怎么区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平仄怎么区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的平仄怎么区分篇1一,什么是平仄简言之,平仄是就声调而论。
汉字是单音节字,声调具有区别字义的作用。
所以声调是汉语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哪个人的发明创造。
最先从理论到实践发现并运用声调的是南朝的沈约,他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即所谓的“沈分法”)。
平指的是平声,仄的本意是“不平”,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是相对于古四声而定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四声已大不相同。
但是,今四声和古四声是一脉相承的:古平声分化成今四声的阴平、阳平两个声调。
古上声和古去声也大大致相当于今四声的上声和去声。
古入声字消失了,只是在一些方言中,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
那么,古入声字到哪里去了呢?分别转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四声里,叫“入派三声”(阴平、阳平通称为平声,再加上声去声,合计为三声)。
这就会给今人识别平仄造成一定的困难。
进一步探讨,由于汉字的读音是由三部分决定的,即声母、韵母、声调。
因此,平仄不单指声调,还和声母、韵母有关系。
除去声调外,韵母对区分平仄的影响要大于声母。
因为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元音也叫母音;声母则完全由辅音构成,辅音也叫子音,顾名思义,子音没有母音发音响亮清淅,辅音发音时声音受阻。
还因为韵母处在音节中声母的后面,发音时大致以韵母的发音口型结束,声母只起到辅助发音作用。
二,为何要讲平仄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美。
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平仄
LOGO
(四四对四四) 四四对四四)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旬 假 友 云 里 迎 朋 座 仄平平仄,通仄通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仄 通 平 仄 (六四对六四) 六四对六四)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 谊 沙 无 主 鸿 曲 乏明时。 时 仄仄仄平通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平平。 平
作者没有通过直接的批判来表现,而 是力求表现二姑姑被压抑和扭曲了的心 灵,在刻画二姑姑是心理时,也不是直 接的叙述,而是在铺垫了白天的冰冷麻 木的基础上,以结尾的一个真实的一角 显露出二姑姑被压抑之下的真实内心。 这样比直接批判封建思想更有有力。
LOGO
LOGO
守住梦想
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 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 不为一朵乌云放弃蓝天 不为一次沉船放弃海洋 荒漠中守住一方绿洲 风暴里守住一片晴朗 守住一句承诺 守住久别的造访
现代汉语中的平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及去声。
LOGO
平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人声
第一声 平 第二声 第 三声 第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失 仄
LOGO
平仄总规律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第二,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LOGO
两个 黄鹂 鸣 翠鸟,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平平|仄仄 |仄|平平。
LOGO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词平仄谱大全
诗词平仄谱大全一、平仄基础概念。
1. 什么是平仄。
-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声就是平,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部分归入平声,部分归入仄声)。
简单来说,一声和二声大致为平声,三声和四声大致为仄声。
就像走路,平路(平声)走得平稳,仄路(仄声)就有点起伏啦。
2. 平仄的作用。
- 平仄在诗词里就像音乐里的音符组合。
它让诗词读起来有节奏感,就像跳舞有了节拍一样。
如果把诗词比作一栋房子,平仄就是房子的框架结构,让整个诗词的建筑稳稳当当,而且富有韵律美。
二、五言绝句平仄谱。
1. 平起首句入韵式。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赏析:这种格式就像一个小短剧的开场,先平稳地来一句“平平仄仄平”,就像主角稳稳地登场。
然后“仄仄仄平平”给个舒缓的回应。
中间的“仄仄平平仄”有点小转折,最后又回到“平平仄仄平”,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虽然不完全严格按照这个平仄谱(因为在古音和现代音有些差异),但大致的韵律感是很相似的。
2.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开头“平平平仄仄”就像一个小跳跃,没有直接进入那种特别平稳的状态。
然后“仄仄仄平平”又把节奏拉回来。
后面的两句和前面说的平起首句入韵式的后两句一样,整体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有起有伏。
3. 仄起首句入韵式。
-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解析:“仄仄仄平平”一上来就有一种低沉的感觉,像是在酝酿情绪。
接着“平平仄仄平”又把情绪往上提了提。
中间的“平平平仄仄”像是情节的发展,最后“仄仄仄平平”又回归到一种舒缓的状态。
4.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赏析:这个格式一开始就很有冲击力,“仄仄平平仄”,像是故事的一个悬念。
然后“平平仄仄平”来解答一点悬念。
对联平仄口诀一览表
对联平仄口诀一览表
对联平仄口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包括:
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
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要求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对对联的方法: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平仄怎么分?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平仄怎么分?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现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一)、新声: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中“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二)、古声: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
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
但是,不能混用。
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二)、古(旧)声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平仄怎么分?
平仄怎么分?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平仄”泛指诗文的韵律,现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一)、新声: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中“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二)、古声: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
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
但是,不能混用。
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二)、古(旧)声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平仄讲解
这首诗用的是七律中首句仄起入韵式。平仄句型为②④①②③④①②。但颔联的 平仄句型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其中的第五字(即“市”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拗);“宫”字 是可平可仄的,在这里却一定要用平声(拗)。这是一种常见的拗救句式。但它 固定地在七律第二式的颔联上使用,就成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律诗的定型诗体,故 有丁卯句法之名。 (二)折腰体 折腰体,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对立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 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 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 腰折断一般,故有此名。 例如: 渭 城 曲 唐· 王维 仄平平仄仄平平 渭城朝雨浥轻尘,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 △ 仄平仄仄仄平仄 劝君更尽一杯酒, 平仄平平平仄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一真) △ 此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四、六字,都是平仄对立,完全遵循平仄交替的规律。 但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不能平仄相粘,致使两联偶字平仄重复,没有变化, 略显单调。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诗中“心”、“临”、“今”、“侵”、“吟”,韵属十二侵。“心”字,首句入韵 用韵的要求,诗歌首句用韵似乎是多余的。从韵理来说,它也与同声相应的韵 律要求不合。所以,即使首句入韵,古人也不把它算在韵脚之内。古人称五言 、七言律诗为四韵诗,绝句为二韵诗,排律有十韵或二十韵以至一百韵的不同 ,而少有单数韵,就是这个道理。既然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诗人就 可以从这个多余的韵脚上取得一点主动。首句用韵或不用韵,都可以根据诗意 要求和个人爱好决定,不必受格律的限制。一般说来,五言诗中,首句用韵的 较少;七言诗中,首句用韵的较多。这是因为自魏晋以来,五言诗首句就多不 入韵;而七言诗从柏梁体到燕歌行,就有句句用韵的传统。即使唐代格律诗也 免不了存留一些六朝诗歌的影像。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妈麻马骂(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平仄对仗的详解
平仄对仗的详解
平仄对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也是格律诗的基本特征之一。
以下是对平仄对仗的详解:
1. 平仄:平仄是指声调的高低升降,其中平声是指声调平直的声音,而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这些声调的升降变化构成了平仄的关系。
在格律诗中,平仄的要求非常严格,平声和仄声必须交替出现,且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2. 对仗: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诗句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有韵味和乐感,从而增加诗句的表现力。
对仗的具体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主谓结构要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要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要对偏正结构等。
当然,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完全相同,但要求字面要基本相对。
第三,要求词语所属的词性(词类)要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同时,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若同是名词,他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例如:天文、地理、宫室、动物、人体、动作等等,同一意义范围的词才可以对仗。
格律诗中的对仗可以分为工对、宽对和流水对等类型。
工对是指同类的词相对,如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名、地名等。
宽对则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
流水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形式,它上下两句内容相连,像流水一样不能分开,所以称为流水对。
以上就是平仄对仗的详解。
在格律诗中,平仄和对仗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使诗句更加优美、和谐、富有节奏感。
五言平仄表
五言平仄表
平仄是汉语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诗歌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声调平稳、不升不降的音调,而仄声则指声调升高或降低的音调。
在五言诗中,每个字都有平仄之分,下面是五言平仄表: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以上表格中,“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
在五言诗中,每个句子通常由两个相对平仄的句子组成,这就是五言诗的节律。
了解五言平仄表对于写作五言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好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诗歌更具美感和艺术价值。
- 1 -。
新韵词的平仄格式表
新韵词的平仄格式表 1. 平仄规律:
平声,平平平仄仄。
仄声,平仄仄平平。
2. 韵脚分类:
一韵平声,a a a b b。
一韵仄声,a b b a a。
二韵平声,a a b b a。
二韵仄声,a b a a b。
三韵平声,a b a a b。
三韵仄声,a a b b a。
3. 平仄对应:
平声对应平声,仄声对应仄声。
平声和仄声不可互换使用。
4. 韵脚示例:
平声韵脚示例,明、青、明、情、明。
仄声韵脚示例,云、月、云、别、云。
5. 平仄变化:
为了保持韵脚的平仄规律,有时候会出现平仄变化的情况。
平声字可以变为仄声使用,仄声字可以变为平声使用,但要保持整体平仄格律的平衡。
总结起来,新韵词的平仄格式表是根据平声和仄声的规律来确定每个字的平仄,并根据韵脚的分类来安排每个字的位置。
同时,
为了保持整体的平仄格律,有时候会出现平仄变化的情况。
这些规则和要求是为了使新韵词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七律平仄格式表可平可仄
七律平仄格式表可平可仄
平仄是诗歌的基本要素,而七律是汉语诗歌中最为严格的形式之一。
在写作七律时,平仄格式的掌握尤为重要。
下面是七律平仄格式表,供大家参考。
平仄格式表:
一、平仄
1.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平下平下仄上平下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平平仄仄平平仄)
2. 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下仄上平下平下仄)
例:雨打梨花深闭门(平仄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平仄(上平上平下仄下平上仄)
例:岳阳楼记(平平平仄仄平仄)
二、重平
1. 重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下平平仄上下平仄)
例:登鹳雀楼(重平平仄仄平平仄)
2. 重平仄平平仄仄平(上下平上下平下仄上平)
例:静夜思(重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跨度
1.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平上平下仄下平上平下仄)
例:满江红·七律·其一(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下平下仄上平下仄上平下仄下平)
例:长恨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总结:
七律平仄格式表中可平可仄的部分,包括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重平平仄仄平平仄、重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熟练运用这些格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符合七律规范的诗歌作品。
律诗中的平仄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要求诗句的平仄和韵律都符合一定的规则。
在律诗中,平仄是指字音的高低起伏,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发音低平,仄声发音高昂,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歌的声音节奏更加优美动听。
在律诗中,通常每句四个字,其中第一、第三字通常为平声,第二、第四字通常为仄声。
例如,以下是一句符合律诗规则的平仄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在这个句子中,“日”、“依”、“黄”、“海”这四个字都是平声,而“白”、“河”、“入”、“流”这四个字都是仄声。
平仄的运用在律诗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得诗歌的声音节奏更加优美动听,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关于平仄的基础知识
关于平仄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节在韵律上的高低变化。
在古代文学中,平仄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决定了古诗的音韵美。
二、平仄的分类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音调较低的音节,仄声指的是音调较高的音节。
三、平仄的规则1. 在古代文学中,平仄的使用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般来说,平仄是按照字的声母和韵母来决定的。
2. 平仄的规则可以总结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每两个字为一个小节,第一个字平声,第二个字仄声,第三个字平声,以此类推。
3. 在平仄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如果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那么第一个字平声,第二个字仄声。
如果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那么第一个字平声,第二个字仄声。
4. 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平仄的对偶来增强韵律美。
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和“把酒”就是平仄对偶。
四、平仄的作用1. 平仄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2. 平仄还可以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运用平仄的变化,可以表现出诗歌中的喜怒哀乐,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平仄的使用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通过对平仄的处理,可以突出诗句中的重点和主题,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
五、平仄的练习要想熟练运用平仄,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通过朗读和默写的方式,加深对平仄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可以尝试自己写诗,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平仄的运用能力。
六、平仄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虽然现代文学中已经不再像古代文学那样严格要求平仄的运用,但是平仄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在现代诗歌、歌词以及散文中,适当地运用平仄可以增加作品的韵律感和美感。
七、总结平仄作为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古诗的音韵美和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
平仄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在现代文学中,平仄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韵律感和美感。
对于喜爱古诗或希望提升写作能力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平仄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平仄”与“依字行腔”古人称“作诗”为“吟诗”。
就格律诗而言,吟,很大程度上是在做“调平仄”的事儿。
从字到句,从句到篇,求一个整体的韵调“和谐”,声情一体。
吟,是有腔调的,这个“吟腔”的生成,也与“作诗”时候的“调平仄”有很大关系。
在这一节里,我们要从吟诵的角度,掌握格律诗“调平仄”的基本知识,并力求用之于“自吟”的实践当中。
平仄是格律诗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在诗词的写作和鉴赏中,通过平仄这两类声调互相交错,可以使声调多样化,形成抑扬错综、跌宕回环的声律美。
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
因此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而要辨别四声,首先就应该了解古代的四种声调,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唐代僧人处忠在《元和韵谱》中对四声有这样的描述: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人声直而促。
明代僧人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中对古四声的特征作了进一步发挥: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人声短促急收藏。
清代张成孙在《说文谐声谱》中说: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
清代江永《音学辨微》说:平声音长,仄声音短,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木石。
正是由于古代四声的特点,使平仄在诗句中交错运用,读起来会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富有音乐特色,从而增强艺术效果。
以下是有关律诗“调平仄”的“六点”基本知识,力求有一个真切的把握:(一)平仄排列最基本的句型:所谓“基本句型”,是因为其他各种句型(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句型”背熟,从基本句型推导出整首诗的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五言诗四种句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四种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平仄有“粘对”的规则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
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言诗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的“对”,也只有两种的形式,即:(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
这样:五言诗的首联成为:(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的首联成为:(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
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根据粘对的规则,可以得出平仄在诗词中是这样交错的:(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别清楚,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
由此类推,在五字句中,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
但必须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
例如:一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最须注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
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错误,诗论的术语叫做犯“狐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此是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
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
“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
另外,“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中,第三字也可能不用仄声,以免形成“三仄脚”,但这不是格律的硬性规定。
(四)平仄式的几种类型一般平仄格式分为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四小类。
例如:五言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五言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五言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五言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七言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五)犯孤平孤平是写诗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作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
例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
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但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第一个字不得不用仄声字,或用仄声字于文意更好,那么就在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之后,把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
这样整个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则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允许的。
这种变格,叫做“孤平拗救”。
例如:宠深还若惊(王禹称《五更睡》)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六)韵脚处皆为平格律诗,一般来说,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也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每一首的单句的最后一字(除第一句可平可仄外)都是仄声,偶句最后一字都是平声,且压韵,还要一韵到底(首句人韵有时可用临韵)。
□作业一音韵分析——请按着以下提供的样板,对张继《枫桥夜泊》一诗作音韵分析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吟诵建议: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用的是平声“尤(iou)”韵。
这个韵的字有忧、愁、羞、悠、秋、幽、游、囚等等,是一个比较幽远忧郁的韵,这是由于这个韵发音绵长和口型逐渐合拢的缘故。
所以这首诗不是奋发向上的意思,而是含有不尽忧思。
这首诗每句都有入声字,尤其第一句开首连用两个入声字,定下了整首诗顿挫的基调。
但是,诗中又用了很多发音开口度比较大的字,使诗的格调又有开阔激昂的一面。
综合来看,这首诗的涵义是感慨时光流逝,太阳落山,黄河不返,希望挽留美好的人生,因此登楼以眺望,而鹳雀楼只有三层,时间毕竟挽留不住,这与作者的雄心壮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吟诵时,既要注意入声字和开口音,又要突出“尤”韵的特点,把感慨之意吟诵出来。
吟诵时应拖长的字:山、河、流、穷、层、楼。
入声字读短音。
(《我爱吟诵》徐健顺,陈琴主编[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生卒年不祥)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中唐时候的诗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释]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即苏州。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作业二阅读思考——读以下文字,谈谈是否认同其中的观点?翟盛中作《詩道小得》之三十一则有云:吾北人,曾有“而立风云应因我,古稀隐忍不由僧。
”句赠友,有人言"应因"二字连用绕口,吾不觉,后至江西,四川一带,方知普通话多受各地方言影响,发音如in,ing,则南方某地无以别,而北人不知,今知则当避。
网间常有音韵格律之争,吾以此为伪者,乃其间人多不知诗为何物,舍根本而争末事恍如围沙造城,焉有不溃?而音韵之于文字如影随形,虽为末事,亦不可不察。
常言真,善,美;吾以为真者,事也,情也;善者,文辞之驾驭,思维之顺畅也;美者,音韵之调和,字句之铿锵也。
音与天地和,此古人为格律,调平仄之根本。
古人以乐为天籁,故诗常从乐,而音韵与乐和,此根本也。
而平仄,格律之说为不通乐者作,使其诗词大致与乐和,然文无定式,字有多音,故真通音律者不以平仄为凭,而以和天籁为上。
后乐失,人无所宗,强以平仄加之,是为格律,此与格律之根本已有偏失,更加之汉语语音变化之故,再强求也无益。
格律可费乎?非也。
其于探究古来音韵演化也有益,而不以为本本,则于当今之审美也无碍。
人常问今世不应有独立之韵书乎?不应有华语之格律乎?一笑。
辛亥以来,新思潮日胜,崇尚人性自由之风亦甚为猛烈,八十年代之后更如是。
何谓自由?于诗而言乃使世人自会其美,宇宙浩瀚,而美亦不可以规矩权衡之。
此新世界自由之美也。
而能为规律者后人加之,前朝前代某时某种之大体取舍是也,而今人以规矩左右他人审美之行为,只可一笑。
如无名言,赏析,审美皆极其个人化之事物,各有取舍,同我者以为证,异我者以为鉴足以。
而真有领悟者,经年累月所出自然与音韵之美者和,强求无益。
六、辨别入声字由于中国语音的变化,在现在的普通话里,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入声已经消失,这对于学习古诗词来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越过的障碍,例如以杜甫《月夜忆舍弟》为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首诗里的“一、白、月、不、达”都是入声字,如果对入声字不了解,那么则看不出来,从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这首诗的平仄。
如何识得入声字呢?——根据北京话辨别古入声字或现代方言的入声字,可以从两方面看。
积极方面,哪些是入声。
消极方面,哪些不是入声。
一、积极方面,哪些字是入声(1)b、d、g、j、zh、z六个声母阳平字是入声。
例如:b拔跋白帛雹薄荸别蹩脖柏舶伯泊百勃渤博驳醭d答沓达笪得德笛敌嫡觌翟跌叠碟蝶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g各格阁蛤骼革隔膈葛骨国虢j及极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荚裌嚼洁劫傑竭节捷截局菊掬鞠橘决诀掘角厥橛蹶脚觉爵绝zh 扎札紥铡闸(字本作牐)炸(字本作煠)宅择翟着折辙摺哲蜇轴妯竹竺烛筑逐酌浊镯(字本作鋜)琢啄濯拙直值殖质执侄职指趾z 杂凿则择泽责贼足卒族昨(2)fa、fo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
例如:fa 法发伐阀乏罚fo 佛(3)d、t、n、l、z、c、s七声母拼e[?]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只有阳平、去声)都是入声。
例如:de 得德te 忒特ne 诺le 落洛骆络肋勒ze 泽ce 侧厕测恻策册se 塞啬色涩(4)zh、ch、sh、r 四声母拼uo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上声)都是古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