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平仄”与“依字行腔”

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就格律诗而言,吟,很大程度上是在做“调平仄”的事儿。从字到句,从句到篇,求一个整体的韵调“和谐”,声情一体。吟,是有腔调的,这个“吟腔”的生成,也与“作诗”时候的“调平仄”有很大关系。在这一节里,我们要从吟诵的角度,掌握格律诗“调平仄”的基本知识,并力求用之于“自吟”的实践当中。

平仄是格律诗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在诗词的写作和鉴赏中,通过平仄这两类声调互相交错,可以使声调多样化,形成抑扬错综、跌宕回环的声律美。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因此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而要辨别四声,首先就应该了解古代的四种声调,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唐代僧人处忠在《元和韵谱》中对四声有这样的描述: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

去声清而远,人声直而促。

明代僧人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中对古四声的特征作了进一步发挥: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人声短促急收藏。

清代张成孙在《说文谐声谱》中说:

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

清代江永《音学辨微》说:

平声音长,仄声音短,

平声音空,仄声音实,

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木石。

正是由于古代四声的特点,使平仄在诗句中交错运用,读起来会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富有音乐特色,从而增强艺术效果。

以下是有关律诗“调平仄”的“六点”基本知识,力求有一个真切的把握:

(一)平仄排列最基本的句型:

所谓“基本句型”,是因为其他各种句型(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句型”背熟,从基本句型推导出整首诗的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五言诗四种句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四种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言诗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的“对”,也只有两种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

五言诗的首联成为: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的首联成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根据粘对的规则,可以得出平仄在诗词中是这样交错的: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别清楚,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由此类推,在五字句中,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但必须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例如:一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最须注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错误,诗论的术语叫做犯“狐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此是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

另外,“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中,第三字也可能不用仄声,以免形成“三仄脚”,但这不是格律的硬性规定。

(四)平仄式的几种类型

一般平仄格式分为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四小类。例如:

五言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五言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

五言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五言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犯孤平

孤平是写诗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作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例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但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第一个字不得不用仄声字,或用仄声字于文意更好,那么就在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之后,把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这样整个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则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允许的。这种变格,叫做“孤平拗救”。例如:宠深还若惊(王禹称《五更睡》)

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六)韵脚处皆为平

格律诗,一般来说,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也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每一首的单句的最后一字(除第一句可平可仄外)都是仄声,偶句最后一字都是平声,且压韵,还要一韵到底(首句人韵有时可用临韵)。

□作业一音韵分析——请按着以下提供的样板,对张继《枫桥夜泊》一诗作音韵分析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吟诵建议: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用的是平声“尤(iou)”韵。这个韵的字有忧、愁、羞、悠、秋、幽、游、囚等等,是一个比较幽远忧郁的韵,这是由于这个韵发音绵长和口型逐渐合拢的缘故。所以这首诗不是奋发向上的意思,而是含有不尽忧思。这首诗每句都有入声字,尤其第一句开首连用两个入声字,定下了整首诗顿挫的基调。但是,诗中又用了很多发音开口度比较大的字,使诗的格调又有开阔激昂的一面。综合来看,这首诗的涵义是感慨时光流逝,太阳落山,黄河不返,希望挽留美好的人生,因此登楼以眺望,而鹳雀楼只有三层,时间毕竟挽留不住,这与作者的雄心壮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吟诵时,既要注意入声字和开口音,又要突出“尤”韵的特点,把感慨之意吟诵出来。

吟诵时应拖长的字:山、河、流、穷、层、楼。入声字读短音。(《我爱吟诵》徐健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