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常见不良行为的教育措施初探(张学玲)
智障班级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刍议
智障班级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刍议作者:苗建明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1期走访智障班级,常有老师说:“这个孩子没治了,整天在学校捣乱,一会儿是打架,一会儿是骂人,要不就是上课大声讲话、贫嘴……”这些不良行为实际上是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智障儿童的定义中得到启示。
所谓智障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这里的“适应行为障碍”,也就是与正常人的行为相比,智障儿童的行为有些异常。
特别是低年龄智障儿童,这些异常行为表现更多更频繁,如上课吸吮手指、咬铅笔、咬书、吃橡皮、吃纸、吃书、随意大声讲话、大喊大叫、用头撞桌子撞墙等。
针对低年龄智障儿童的这些不良行为,可以运用什么方法矫正呢?在此,笔者提供几种实验过的行为矫正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法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法目标是要减少不良行为,并且当行为以一定低比例或时间发生时,给予强化,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量不断减少。
例如:小明在上课时有咬手指的习惯,一节课咬手指的次数多达30次。
若运用此法进行矫正,可以规定其在一节课中咬手指的次数减少到20次,他就可以得到一次强化,即可以得到一个强化物。
在行为矫正中,强化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设计一张或两张强化物问卷调查表,把该儿童喜欢的东西或老师的表扬,抚摸或自由时间等都逐项列在表中,让儿童选择某一种或几种他最爱吃的、玩的东西,对每一种东西的喜欢程度如何。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哪一种东西是他(她)的强化物,同时,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注意一个原则,即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法包括三种具体的使用方法,根据低年龄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可以选用其中的两种方法来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即低比例区别强化法和零反应区别强化法。
(一)低比例区别强化法其含义是指强化只在行为(或反应)以低比例发生时给予,那么以后的行为(或反应)将以低比例发生。
运用这种方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有一些行为是可以容忍的;②这些行为越少越好。
对智障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教育初探
对智障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教育初探[摘要] 智障儿童由于受到某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身心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往往表现出控制能力差、冲动性强等行为。
在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里发现在许多智障儿童的身上还存在着任性、暴力、依赖、攻击等不良行为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大众传媒中一些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
要避免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就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促进作用,使智障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智障儿童不良行为对策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与普通儿童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他们适应环境能力差,生理心理和环境不能保持平衡,自我认识不正确,对自己不能进行事实求是地反映与评价,常常表现出理智不足、对情感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冲动性较强,容易偏离正轨,不能正确评估环境与自我等弱点和不良行为。
智障儿童由于受智力及适应能力影响而产生的某些缺陷行为,我们觉得不足为奇;但是在当前的特殊教育群体里,我们竟然发现智障儿童还存在着许多诸如任性、暴力、蛮横、偏执、依赖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现象。
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并不是智障儿童先天自身缺陷造成的,而是受后天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发生的几个事例谈谈形成智障儿童不良行为的原因。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当对智障儿童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儿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影响首要渠道。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两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智障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种是“溺爱”型。
据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还可以,而且这些孩子中多数是由于车祸或者小的时候由于父母照顾不周而导致孩子的智力低下,因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多半对孩子都有着愧疚心理,现在想用更多的爱来弥补以前的不足,于是在生活中对孩子百依百顺。
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使孩子变得任性、依赖、抗挫无能。
例如:我校一智障儿童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没有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而造成的。
智障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悉、 不 常 见 的 人 会 有 强烈 反应 , 会不停地大哭 , 直 到 有 亲 密 的人 抱 起 才 会 逐 渐 停 止
需要 . 分 析 智 障 儿 童 的 心 理 状 态 。并 且 要 根 据 智 障 儿 童 的特 点 和 能 力 确立 适 当 的评 价 标 准 。 例如 : 有 一 个 在 学 习上 极 困难 、 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智 障儿 童 在 特 殊 教 育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1 . 多动 、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主 要 表 现 为 : 不 能 较 长 时 间 地 将 注
小、 不敢 与人交往 、 害怕见陌生人 、 害 怕 去 生 疏 的地 方 、 过 分 依 恋 亲人 等 , 例如 : 儿童贵贵 , 从小就胆小 、 怕见生人 , 对 周 围 不 熟
障儿 童的动 手能力 . 还 使 智 障 儿 童 从 中 获 得 自信 . 确信“ 我 能 行” . 体 验 成 功 的喜 悦 。 2 . 对 智 障 儿 童 的 行 为 治 疗 。 在 智 障 儿 童 的治 疗 上 , 一 般 情
意 力 集 中 在 某 一 事 物上 , 特 别 需 要 意 志 努 力 的注 意 : 容易分心 ,
惰的智障儿 童 . 但他 也会有一些积极地 举动 。 像 是 抢 着 打 扫 清 洁、 到垃圾等行为 。 此 时 根 据 智 障 儿童 的行 为 。 教 师 一定 要 及 时
给予鼓励 和夸奖 , 以及引导其更积极 地做其他事情 , 比如 : “ 你
智障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
智障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讲:罗晓峰我们都知道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以,行为规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智障孩子的智力缺陷,限制了他们认知活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道德观念及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行动也不易接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行为规范教育对智障孩子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因而,我们要结合智障孩子的各种行为缺陷,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使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该怎么做,经过反复实践训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我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谈对智障孩子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几种方法及其特点。
一、示范性人人都知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们一种高级的生理机能,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
正常人的思维发展总是按照“低级——高级”这样一种模式发展的。
而智障孩子则不然,直观具体形象是智障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一思维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思维发展停留在具体、直观、形象这一低级水平上。
这就要求行为规范教育注重直观、具体、形象,即示范性。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教师,每天和学生接受七八个小时,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智障孩子。
所以,做教师的,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合乎规范的言行去教育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起到有益、无形的示范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要注意用学生中好的言行习惯提供示范作用。
他们来自本校本班且年龄和经验上相接近,彼此熟悉,他们好的言行容易被同学接受。
(三)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中,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时刻都在吸引智障孩子的注意力,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做为家长也应该和老师一样,要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直观、形象水平,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矫治初探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矫治初探作者:孙瑞青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9期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孙瑞青摘要:智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沟通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专注力低、情绪行为异常、自伤、攻击性行为等,如不进行矫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然而,孩子问题行为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矫治的方法也必须是多样的、全面的。
首先要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做到家校教育方式方法的统一。
同时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到一人一方法,一事一措施。
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世界,知其所想,知其所求。
关键词:智障儿童行为矫治家校合作科学方法爱心责任参加工作以来,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智商(IQ)低于70甚至低到20以下的智障孩子。
今之智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沟通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专注力低、情绪异常、自伤、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摆在我们面前,促使我们必须要在特教领域里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以寻求更好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问题也都不一样,可谓一人一世界。
面对孩子们身上诸多的问题行为,包括看得见的外显行为,也包括看不见的内隐行为,作为教师或家长,及时有效地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治非常重要。
然而,孩子问题行为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行为进行矫治的方法也必须是多样的、科学的。
一、家校统一,是消退特殊儿童不良行为的重要前提为了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更为了尽快改善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每接触一批孩子,都应该经常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每个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做到家校教育方式方法的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治。
如,某8岁女学生,患自闭症,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其本人只能发出简单的几个音,无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不与周围同学玩耍,时常伴有自伤及攻击行为,用手扇自己的脸和头,用手抓别人、打人。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探11
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庄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施闪闪关键词: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智障儿童,由于自身智力特点及父母对其溺爱、放任,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常表现出极度的焦躁、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现象,让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大限度的自理自立,成为能自立于社会,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对特教学校的期待和要求。
现根据几年来的教育实践研究,谈谈对智障儿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感受。
一、和谐环境促养成。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孟母三迁”的故事很早就给我们证明了环境可以塑造人。
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能使智障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之间要相敬如宾,相亲相爱,以形成教育智障孩子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以和谐家庭促养成。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要想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除了保持环境的整洁外,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校园进行文化建设。
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楼层、分主题的设计校园布置相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使学生走在校园的任何位置都能受到环境影响,让无声环境随时发挥其“有声”的教育,以和谐校园促养成。
二、榜样示范促养成。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家长不知不觉间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智障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习惯差,孩子的习惯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家长示范促养成。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也会给学生感染和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行为的形象体现,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特别是对于智障儿童而行,他们对于具体的事件几乎没有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行为多来自于生理的反应和对他人的模仿,而教师常常是和智障儿童相处时间最长的。
智障儿童常见不良行为的教育措施初探(张学玲)
智障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教育措施初探张学玲文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进入校园时间比较短的智障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及后天早期教育的缺陷,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针对智障儿童常见的胆小、爱哭、多动、固执、懒惰和污言秽语的不良行为,尝试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给予矫正。
关键词:智障学生;不良行为;教育措施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培智类学校。
进入我校时间较短的智障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及后天早期教育造成其在认知、思维、注意、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外在表现为种种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矫正这些不良行为,笔者针对二年多来与本班智障学生朝夕相处中遇到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教育方法和体会。
一、胆小、爱哭。
智障学生社会适应困难、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低下,入学前很少有机会跟普通孩子一起玩耍,也不能够到普通学校正常学习。
家长又忙于生计,大部分智障孩子经常独自在家看电视和玩游戏,很少与外人交流。
因此刚入学的智障学生过分依恋亲人,不善于、也不愿意向他人表达内心的想法与烦恼,普遍存在胆小怕事、闷闷不乐、爱哭的行为,在校稍不如意就哭闹、喊叫。
这一行为女孩更为多见。
比如笔者班上的女生琪琪,她是一名脑瘫儿,特别缺乏安全感,每次家长送她到校离开时,她总是情绪低落。
前年,刚入学不久的琪琪,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经常坐在床上大哭,闹着要家长来接。
一次我正好碰到她在哭闹着要回家。
我安慰了几句,没想到她哭得更厉害了。
看着孩子哭得那么伤心,已为人母的我心疼地把她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减轻她心中的不安。
渐渐地,孩子在我的怀里止住了哭声,情绪也平复下来。
这时,我才轻声安慰她:“没事啦,我知道琪琪最懂事了,你看,你住在303,晚上老师就睡在304,就在你隔壁啦,老师会一直陪着你呢,来,我们睡觉啦。
”琪琪听话地上床睡觉了。
我发现那次的拥抱,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她跟我变得特别亲热。
从那以后,我的心里触动着一根弦,一根母爱的弦。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特殊群体的一部分,低年级智障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对低年级智障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探,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我们需要了解低年级智障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低年级智障学生通常指那些在智力发育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或障碍,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
他们可能在语言、记忆、注意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这对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改进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我们应该重视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低年级智障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常常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强化示范和引导,提醒和奖惩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需注意不要因为孩子的智力障碍而放松对他们的行为要求,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自我放任和自我放纵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与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形成合力。
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或家庭的单方面努力,而是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和配合。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培养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家庭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监督,还可以和学校保持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低年级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注重细致和耐心,倡导合作和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研究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研究智障学生是指具有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的困难。
帮助智障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出一些不适宜的行为,如冲动、自我中心等。
通过行为习惯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律、自制,改善不良行为,提升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定:智障学生需要清楚明确的规则和约定,以便于理解与遵守。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来呈现规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提供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对于智障学生,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和奖励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班级/学校的奖励制度,或者给予赞扬、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
3. 提供模仿和示范机会:智障学生通常需要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可以给他们提供模仿和示范的机会,让他们模仿他人的正确行为。
4. 分阶段进行培养:智障学生的认知发展可能相对较慢,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需要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
可以从简单的行为开始,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5. 借助专业的辅导和训练: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专业的辅导和训练来帮助智障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指导,家长应关注和支持学生的行为训练,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的规则、正面激励、模仿示范、分阶段培养以及专业的辅导和训练,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升其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的策略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的策略加强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心理素质应引起当前每一位特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只有在特殊教育机制的条件下,采用积极的补偿教育的方法,在教师的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才能使这些儿童重新获得运用积极的补偿机制的能力,去补偿自己的缺陷,健全自己的人格。
那么怎样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持之以恒,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智障儿童,提出要求就叫他们去落实于行动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很低,在他们根本不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的时候,怎么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呢?1.正面引导,反复强化。
由于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内抑制和言语调节功能较差,他们很难理解和形成道德信念,不易自觉地用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
因此,教师必须按道德准则标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健全集体,环境熏陶。
学校的校风不仅能够促使智障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的确立和定型,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改造那些与良好集体行为相违背的不良行为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在学校和班级中树立好学生榜样,对他们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通过校园里的少先队活动、墙报等,把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之中。
有蓬勃向上的集体环境熏陶,我们对智障儿童的心理行为矫正才能见成效。
二、针对智障学生个体缺陷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纠正他们的行为偏差,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功能的发育缺陷,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养成了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不良习惯。
作为特教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与爱好,善于抓住机遇觅教。
1.交往与情感方面的训练。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要经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智障学生在这一点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他们要么处于家长过度保护之下,丧失与正常人交往的机会,表现为害怕、爱哭、易怒、常发脾气;要么与家长关系冷淡,表现为孤独、自卑、合作性差、常独自玩耍或独坐发呆。
探索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策略
2020年1期┆63研究探索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策略张恒达摘 要:在践行教育公平理念的过程之中,智障儿童的教育以及引导备受关注,智障儿童主要是指的在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的儿童,因此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及引导难度非常大。
老师以及家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和核心,采取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思路来规范智障儿童的行为举止,保障其能够实现自身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策略 一、智障儿童教育学术界的理论界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这一类儿童的智力比同龄儿童要低,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存在极大的缺陷,发育非常迟缓,因此,在培养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过程之中,老师和家长面临着重重的阻碍以及困难。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老师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了解智障儿童的生活习性以及成长和发展规律,根据智能儿童的学习行为特点,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保障智障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会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而提升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智障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策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智障儿童的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同时这一工作也是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老师需要重新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将主要精力及时间放在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规范以及养成上,保证智障儿童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会自我规范以及自我调整。
(一)制定适合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结合上文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智障儿童与同龄儿童存在与许多的差距,为了实现针对性的教学,积极彰显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及优势,老师需要根据智障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其中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年龄不存在之间的联系,每一个智障儿童的表现能力以及性格有所区别,有的儿童智力发展较好,而有的儿童则较差;有的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却不容乐观,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研究
智障学生行为习惯训练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不仅能够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事业铺平道路。
针对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不仅是一项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必要保障。
由于智障学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差、情绪难以控制等问题,所以他们往往更需要规范的行为准则和培养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自我约束能力。
此外,行为习惯训练还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增强他们对生命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规范化的日常行为教师们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指令和事例,规范化智障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仪风范。
例如,教师可以让智障学生按时刷牙、洗脸、洗澡,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智障学生学会礼貌用语和礼仪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化能力。
2、后果分析法后果分析法主要是对一些危害或不利于智障学生成长的行为进行后果分析,让智障学生知道从某个行为不良的习惯中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以此来调整他们的行为。
例如,当一名智障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打瞌睡,教师可以告诉他打瞌睡会导致错过重要的学习内容,导致考试成绩下降,这就是不良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正弦教育法正弦教育法是一种通过短时间内的强化来改变个体性格和思维方式的教育方法。
通过正弦教育法,教师可以鼓励智障学生遵循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当一名智障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时,教师可以给予他“棒棒糖”等奖励,以此激励他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检测是行为习惯训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检测可以了解智障学生的所学成果和个人进度,及时地调整行为习惯训练的方法和策略,以求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行为习惯的检测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智障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智障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2019年教育文档
智障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一、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为:不能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特别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智障儿童甚至连3-5分钟也难以做到。
例如:儿童小李,上课时总是坐立不安,左顾右盼,没有目光接触。
不停地向教师索要东西,甚至趁人不注意时随意拿玩具,有时还会干扰其他智障儿童上课。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在智障儿童中,男孩子发生冲动、攻击行为的比较多,中度者主要表现为冲动、辱骂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幼小者主要表现为以好打、咬人或物品来发泄情绪。
例如:儿童小青,患有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和自残现象。
只要有长发的女性出现在她的视线内,便会很快地抓住那人头发不放,口中大喊其名字。
喜欢向他人索要食物,如得不到时就用手抠破自己的脸,得以发泄。
3.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
而在年龄较大,特别是程度重的智障儿童中,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例如:儿童贵贵,从小就胆小、怕见生人,对周围不熟悉、不常见的人会有强烈反应,会不停地大哭,直到有亲密的人抱起才会逐渐停止。
4.性行为异常。
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提示下分辨出男女性别。
因智障儿童自身自控能力差、行为规范意识也较为低下,都会以某些特定的行为来掩饰自身心理的缺陷。
例如:一些智障男孩不分场合、地点随意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一些智障女孩常用力夹紧双腿,或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还有的会时常抓挠下身。
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儿童或教师,在智障儿童中也较常见。
5.异食行为。
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的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难以消化,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
【行为教育】浅谈弱智儿童的行为问题
【行为教育】浅谈弱智儿童的行为问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当孩子入学以后,作为教师要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弱智学生由于智力低下,因此,他们在行为辨知方面要比正常儿童差很多。
作为他们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适的行为,什么是不合适的行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看学生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如:爱在众人面前故意大声讲话或做反常动作,以引人注意;胆小,不愿说话和做事;有攻击性行为;说谎;喜欢拿别人的东西等。
针对这些,我根据学生行为的具体情况进行认识和处理。
一、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应持怎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呢?1、推论一定必须精确。
有时受到学生以前名声的优劣影响,教师也可以有著多样的情感变化,而这时,教师若在推论上发生误差,误会了学生而作出错误的推论,那学生则可以产生较情绪化的情绪,而并使教育加强了难度。
因此,教师一定必须推论精确。
2、对学生的行为要进行认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及从家长那获得情况后,列出学生目前所有不合适的行为,并逐一分析它们出现的强度、次数、时间长度和发生的环境。
然后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往后进行比较。
3、多引导。
当学生存有不当犯罪行为发生时,我不是对他展开一味的严厉批评教育,反而就是及时展开正加强,以引导不当犯罪行为向抗拒方面发展。
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尤其就是对我们的弱智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由于智残,大多都脾气高傲,讨厌听到不信,不好表彰。
例如:我班石xx不愿骂人和处事,于是我便引导她:你一定能够说道得更大声的;你一定能够努力做到的。
现在她有时也能够主动提问问题时能帮做一些事情了。
4、运用“顶针”理论,即对一个学生的不当行为订出计划,一步一步去做,去达到目标。
如我班的龙xx在家常常乱发脾气、哭闹,乱要零花钱,喜欢打游戏机。
于是我第一步,在班上读大家的家校联系本上家长写的情况;再让小朋友一起说龙xx的这些行为是对是错;然后诱导他自己说出自己的缺点,并让他下决心改正这些缺点;接着再从逐个行为入手,每天让家长监督记录,有进步就及时表扬,最后过度到这些行为逐步减少至消失。
怎样矫正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教育叙事)
怎样矫正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智力落后儿童的主要缺陷是表现在智能低下方面,对他们的教育很容易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发掘他们那些残存的智能上,注意教学工作,努力弥补他们智力上的各种缺陷。
但是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改善他们的智力、教会他们一些知识,而放松了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的教育工作,是绝对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面对智障儿童,如果认为他们的脑袋不正常,无需思想教育,只是一味地教给他们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怎么能行呢?因此,加强对智障儿童的思想教育,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智障儿童的思想素质是当前我们每一位特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认识活动方面的障碍,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较差,加上语言系统功能不完善,所以在他们的人格结构中较高级的成分,如道德感、信仰、世界观、理想等等往往是非常薄弱的。
人们认为"教也没有用,干脆不教了"固然不可取,然而,企图通过简单的言语指导的形式来说服、教育他们,就可以确立他们的道德观念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智障儿童比起正常儿童更难适应周围环境,更难在家庭、学校或在同龄儿童中取得平等地位,为了争取自己所希望的东西,为了获得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不得不经常运用消极的补偿机制(如:报复、迎合奉承等)。
只有在特殊教育机制的条件下,采用积极的补偿教育的方法,在教师的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才能使这些儿童重新获得运用积极的补偿机制的能力,去补偿自己的缺陷,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
人格中的高级结构的形成首先要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一正确途径才能逐步实现,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下面就结合我在培智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实践体会来谈谈对智障儿童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矫正问题。
弱智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
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及时地运用矫正原理,矫正弱智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端正他们的思想。
行为矫正和思想教育是引导弱智生走向正常的教育轨道,成为一名自食其力劳动者的必要途径。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低年级智障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成为了一项挑战。
本文将对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一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培养这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是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第一步。
由于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无法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标准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逐一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对于行为激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和进行定期的行为规范教育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关键。
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教育机构和家长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稳定、连续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及时而有效的奖惩机制也是培养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及时明确的奖惩机制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指导下,可以通过适时的表扬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同时采取适度的惩罚措施来纠正不良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奖惩机制必须是公平、合理的,不能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否则会产生反作用。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配合也是培养低年级智障学生行为习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智障学生的家长,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
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智障儿童异常行为表现及其教育对策
智障儿童异常行为表现及其教育对策关于智障学生可能存有的行为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自己也试着琢磨了几点,估计也不科学,仅仅一些感性理解。
我以为智障学生可能存有的行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作行为问题,表现在1、多动、注意力缺陷;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3、退缩行为;4、性行为异常;5、异食行为。
6、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迟缓。
二是生活行为问题,表现在1、生活不能自理,吃穿住行,都过度依赖他人的协助;2、食欲亢进。
三是情绪行为问题,表现在1、抑郁情绪2、害怕情绪3、发脾气4、爱哭,顽固;四是学习行为问题,表现在1、不感兴趣2、屡次失败3、稳定性差措施:都说智障教育不亚于驯兽师“驯兽”,智障学生的行为问题的矫正,最让教师头疼的是他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混合性,所以说,最好的措施就是耐心、细致对症下药。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分散问题,细化问题,个个击破,最后达到触类旁通的最佳效果。
1、暂时隔离和身体限制隔离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即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这种行为改变的策略叫隔离。
当学生发较长时间脾气,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会被强制带到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或者实行身体限制,身体限制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后,控制个体参与与行为部分的身体,限制他不能做出问题行为。
例如当朱某出现打人这种攻击行为后,老师可抓住他的胳膊1分钟,使他不能再打人。
2、忽略崔某主要是动作行为问题,主要是退缩行为,做什么事情都不干,总依赖家人,不能离开,什么活动不参加,采取集体忽视他,所以,在课堂上,我总是让他在旁边看,不让他参加,时间一长,他慢慢被同学的游戏活动吸引,然后逐步加入集体。
3、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对于青春期的学生,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教给家长准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形成家校统一的合力。
利用游戏分散学生实行不良行为的注意力。
智障儿童的教学策略
智障儿童的教学策略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受损、在智力、学习和适应能力方面存在明显障碍的儿童。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学工作,需要采取特殊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智障儿童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这类学生。
一、个性化教学智障儿童在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对于智力发展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材料,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情感关怀智障儿童通常具有较弱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挫折时情感波动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和支持。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教学、分组合作、个别辅导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游戏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四、积极家校合作智障儿童的学习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支持和配合。
教师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同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智障儿童虽然存在学习和发展的困难,但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呵护,他们同样可以取得进步和成就。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情感关怀、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积极与家庭合作,共同努力,助力智障儿童克服困难,实现自身潜能。
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
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摘要:培养智障孩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培养目标。
第二、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
第三、在培养智障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关爱学生,以爱执教;协调好和任课教师的关系;第四、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家校联合,密切合作;第五、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关键词: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内容的重要引领者、指导者、榜样示范者。
其中,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制定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
1、全面细致分析学生,有针对性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目前培智班的学生出现残疾种类多,智力差异较大的特点。
每个培智班都存在自闭症、先天愚型、脑瘫、遗传性智力低下等多种智障类型的学生,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培养目标。
刚入学时,学生们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或怜惜溺爱,或放任不管,或简单粗暴,导致部分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进行分类,主要从文明礼貌、爱劳动讲卫生、遵守纪律、爱护环境、爱护公物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2、具体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原因,接受能力弱,记得慢,忘得快,迁移能力差。
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一点一滴逐步积累,长期坚持。
因此,教师在制定总目标时,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分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培养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智障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情绪,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智障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才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其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看到点滴进步及时给与鼓励与奖励,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榜样示范,影响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障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教育措施初探张学玲文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进入校园时间比较短的智障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及后天早期教育的缺陷,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针对智障儿童常见的胆小、爱哭、多动、固执、懒惰和污言秽语的不良行为,尝试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给予矫正。
关键词:智障学生;不良行为;教育措施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培智类学校。
进入我校时间较短的智障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及后天早期教育造成其在认知、思维、注意、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外在表现为种种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矫正这些不良行为,笔者针对二年多来与本班智障学生朝夕相处中遇到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教育方法和体会。
一、胆小、爱哭。
智障学生社会适应困难、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低下,入学前很少有机会跟普通孩子一起玩耍,也不能够到普通学校正常学习。
家长又忙于生计,大部分智障孩子经常独自在家看电视和玩游戏,很少与外人交流。
因此刚入学的智障学生过分依恋亲人,不善于、也不愿意向他人表达内心的想法与烦恼,普遍存在胆小怕事、闷闷不乐、爱哭的行为,在校稍不如意就哭闹、喊叫。
这一行为女孩更为多见。
比如笔者班上的女生琪琪,她是一名脑瘫儿,特别缺乏安全感,每次家长送她到校离开时,她总是情绪低落。
前年,刚入学不久的琪琪,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经常坐在床上大哭,闹着要家长来接。
一次我正好碰到她在哭闹着要回家。
我安慰了几句,没想到她哭得更厉害了。
看着孩子哭得那么伤心,已为人母的我心疼地把她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减轻她心中的不安。
渐渐地,孩子在我的怀里止住了哭声,情绪也平复下来。
这时,我才轻声安慰她:“没事啦,我知道琪琪最懂事了,你看,你住在303,晚上老师就睡在304,就在你隔壁啦,老师会一直陪着你呢,来,我们睡觉啦。
”琪琪听话地上床睡觉了。
我发现那次的拥抱,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她跟我变得特别亲热。
从那以后,我的心里触动着一根弦,一根母爱的弦。
这根弦时刻提醒着我,跟我朝夕相处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个儿看上去或许是大孩子了,但智力,心理年龄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小朋友。
长篇大论地说教,他们根本听不懂,没法理解。
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无需太多语言,在他们需要安慰,需要鼓励的时候,说一句温暖人心的话,抱抱这些孩子。
在后来的教育教学中,对表现优秀的孩子,我经常会奖励他们一个拥抱。
我感到孩子们被我抱住的那一刹那,他们小小的身体似乎要在我的怀抱里融化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外,我还通过家长会统一思想,让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场合,要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交往。
在生活中尽量少批评,多鼓励表扬,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其感觉家庭的温暖。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我班学生变得越来越活泼可爱,极少有哭闹现象发生,甚至有些学生放假离校时对老师同学都依依不舍。
二、多动、注意力缺陷。
多动症,正式的说法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智障学生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
主要表现为:1、注意障碍:注意力短暂,容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自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能注意听讲,爱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
2、冲动: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表现幼稚。
3、活动过多:坐不住,手脚不停搞东西,多嘴,喜欢扰人。
4、感知觉障碍:手眼协调性差,精细动作操作显得笨拙,形状相似的字(如6与9)难于区分,学习困难。
比如本班的学生顺顺,晃眼看上去跟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可是你只要静静地凝望一会儿,就会发现他的眼神里的呆滞、茫然。
顺顺幼儿时高烧导致脑膜炎,抢救过来后就变得智力低下,多动,语言含糊不清,还跛了一条腿。
父母离异后,顺顺一直跟爷爷生活。
顺顺在学校经常捣乱,上课只要老师不看他就手舞足蹈,拍打周围同学,乱碰别人东西,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最让我猝不及防的是他莫名发作的破坏性行为。
一次,在精细操作课上,我让孩子们分组上去用筷子夹珠子,顺顺一上去就把装珠子的碗打翻,五颜六色的玻璃珠滚得满地都是。
我生气地瞪着他。
但很快,他怯怯的眼神,不知所措,好似无辜的表情又让我没有办法继续生气。
我用温和的语气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来,我们一起把珠子捡起来。
”顺顺点点头,跟我一起把珠子捡起来后顺利地参加完活动。
刚开始来读书的时候,操场边的几个带轮子的大垃圾桶是顺顺的最爱,他经常把垃圾桶当成推车玩,垃圾弄得满地都是。
每次发现后,我不骂他,只让他去教室拿扫把和撮箕,自己清理。
为矫正他上课爱捣乱的行为,我上课多提问,多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一旦他有任何小进步就表扬,促使其学会专心听讲。
二年多来,我发现用这样的方法反复教育后,他多动行为明显减少了。
三、固执固执行为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表现为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能满足要求就哭闹,不达目的不罢休;稍微不顺心,就乱发脾气,怎么说怎么哄都没用;总觉得自己没错,就算是自己做错了,也不愿意认错,不听大人的话;以自我为中心,和同伴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这样的行为唐氏综合症学生尤为明显。
比如我班的“唐宝宝”松松,是个很让人操心的“小牛筋”。
松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一直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加之隔代教育,长辈过于溺爱和放任,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固执任性,经常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达目的不罢休。
松松行为偏激、刻板。
座位要固定坐一个,吃饭固定要一种花纹的口缸,如那种花纹的口缸被其他同学拿完了就哭闹不已。
就连周末来接他的不是爷爷,而是不常来接他的奶奶,他也要又跳又叫,声嘶力竭地哭闹,任我怎么哄都没有用。
他这样的行为开始很是让我头疼。
为了让松松换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我在班上进行角色表演,让松松当老师,我扮演哭闹的松松。
在我逼真的表演和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松松不好意思了。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予他更多的关注,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能坚持下去。
此外,我多次与松松的爷爷奶奶沟通交流,要求其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家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能因为孩子的缺陷就无原则地溺爱包容。
多渠道的教育措施效果较好,松松的固执行为逐渐减少。
四、懒惰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表现行为。
刚入学不久的智障儿童懒惰行为较为常见,到校后简单的穿衣叠被,清洗餐具都费劲。
究其原因源于思想上的懒惰。
在家里,智障孩子的父母包办代劳子女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总认为他们还小,做事情慢等不了,又是这样的特殊儿童,更心生一份怜惜,使其形成依赖习惯。
比如本班的权权,其母亲属于高龄产妇,四十多岁才生权权。
患唐氏综合症的权权虽然智力低下,但家里的长辈都很宠爱他,很少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已经11岁的权权刚来学校时连鞋都不会自己穿,早上起床就坐在床上等值班老师来帮忙。
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强化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从起床、内务整理,晨练、就餐就寝纪律、仪表及卫生逐一训练,特别对有懒惰行为的学生着重强化。
宿舍、教室每天的清洁工作也实行二人一组轮班值日,发现进步就及时进行口头表扬,还在教室评比栏中的劳动项目上贴上一面小红旗,逐步树立学生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我多次与权权的家长沟通,动员他们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一起拟定教育目标,督促孩子做一些诸如自己洗脸洗澡、打扫卫生、动手洗自己的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加强孩子的自理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权权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能很好的自己穿衣物,按时参加值日,虽然床铺整理得还不够平整,但他的进步已经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五、污言秽语污言秽语,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本校这样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
部分智障学生缺少辨别对错的能力,学校只要有同学说脏话,很快就在学生中传播开来。
比如本班的天天,爱说脏话,爱唱花灯调。
入学后的好长一段时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全是一串串不堪入耳的脏话,有时候还用花灯调唱脏话,引起好多学生模仿学习,为改变这一现象,真是让全校教师操碎了心。
一开始我和所有教职工一样,一听见天天说脏话就批评制止,结果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演越烈,作为天天班主任的我油然而生一种失败感。
后来我冷静下来查找和分析原因,发现天天首先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天天生活在落后的村庄,家庭条件差,父母每天忙农活,对天天疏于管束。
入学前的天天每天在村子里游荡,村里无良的成年人就经常教他说脏话,拿他戏耍取乐。
加上落后的村里喜事丧事都有请人跳恶俗花灯戏的习惯,天天就养成了满嘴污言秽语的行为。
其次发现天天对说脏话越来越着迷的原因往往是周围人的反应让他觉得很好玩,比如同学跟着他学说脏话,家长老师严厉的制止,一下子让他成为关注的焦点。
找到原因后,我首先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抽时间多陪陪孩子,不能再让他跟那些不良村民接触。
其次在学校我教育其他学生不要学天天说话,并告知每一个教职工,听到天天说脏话也不必去理会他。
冷处理实际上是告诉天天,说这些脏话毫无意义,没有哪个当回事。
这样的教育措施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天天现在很少讲脏话了。
这些残缺的花儿,因为以前没有合适的学校就读,在家就好比自然放养,被人耍弄嘲笑。
幸运的是我校的成立让我市的智障孩子有了适合他们读书学习的地方,通过我们所有教职工耐心的教育,渐渐地,孩子们点滴的进步聚少成多,每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他们有的变得懂礼貌了,有的变得讲卫生了,有的能动笔写简单的字了,有的会画画了……。
在改变他们的同时,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以前那个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为教不会学生叠被子急得嘴唇起泡的我,渐渐也变得有耐心了,心思也越来越细腻。
心急的时候,我常常拿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首诗来提醒和鼓励自己:上天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牵着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啊,/蜗牛已经尽力在爬,/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是啊,作为培智教师,我们就像带着蜗牛去散步。
这更得要求我们秉承着对每一个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以加倍的耐心去引领着他们,探索着前进。
参考文献:1、唐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042、邢同渊《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603、单志艳《学生学习问题与教育方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504、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重庆:重庆教育出版社,2005.1895、陈彩琦《多动症的心理研究与矫治》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