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控制实验指导书参考

合集下载

集散控制实验指导书

集散控制实验指导书

《DCS与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指导书前言本课程实验是从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和掌握集散控制JX—300X系统以及相应的组态软件。

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如下:实验1: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实验2:(设计性实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实验3:(设计性实验)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学习JX-300X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掌握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实验4(设计性实验):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集散控制系统的了解;了解一个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学会对系统硬、软件的调试、编译、下载和运行等。

目录实验一: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 (4)实验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7. 实验三: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 (11)实验四: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设计 (14)实验一: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3、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4、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二、实验内容:硬件简介:1、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示意图通讯网分为三层:信息管理、过程控制(SCnet II)和控制站内部I/O控制总线(SBUS)。

2、控制站卡件控制站卡件位于控制站卡件机笼里,主要由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I/O卡组成。

卡件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控制、计算、通讯等功能。

实验二 、三 JX-300集散系统的组态

实验二 、三   JX-300集散系统的组态

实验二JX-300 集散系统的组态——系统组态、控制组态一、实验目的:1、熟悉JX-300X集散系统的系统组态和控制组态。

2、了解集散系统如何实现过程控制。

二、实验准备和预习已知某精馏塔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部分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FIC101单回路控制系统:原料流量变送器的流量范围为0~1200ml/h、流量变送器及调节阀(带电气转换换器)的传送信号为4~20 mA。

调节阀为气开阀。

TIC101单回路控制系统:精馏塔的温度变送器的温度测量范围:0~200℃、温度变送器及调节阀(带电气转换换器)的传送信号为4~20 mA。

调节阀为气闭阀。

LIC101-FIC102 串级控制系统:精馏塔的液位变送器的液位测量范围:0-6 M(或0~100%)、塔釜产品流量变送器的流量范围:0~600ml/h、液位变送器、塔釜产品流量变送器、及调节阀(带电气转换换器)的传送信号为4~20 mA。

调节阀为气开阀)。

LIC102-FIC103 串级控制系统:精馏塔冷凝罐的液位变送器的液位测量范围:0-2 M(或0~100%)、塔顶产品流量变送器的流量范围:0~600ml/h、液位变送器、塔釜产品流量变送器、及调节阀(带电气转换换器)的传送信号为4~20 mA。

调节阀为气开阀)。

V-2塔产图某精馏塔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部分控制系统)1、根据选定的控制回路,确定变送器和执行器的信号类型,统计输入输出点个数,进行JX-300集散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操作站、工程师站和现场控制站(主控卡、数据转发卡、I/O卡)的选型、设计JX-300的集散系统的组态内容见附录。

三、实验步骤1、利用JX-300X集散系统的工程师站及其组态软件SCKey系统组态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学会利用组态软件的帮助文件进行组态。

)2、从桌面点击JX-300X组态进入SCKey系统组态软件。

3、新建一个组态文件并指定其存放位置:E :集散系统实验>学生姓名拼音〉实验二4、根据设计的JX-300X集散系统结构内容进行控制站、操作站组态。

集散控制系统-流程图组态实验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流程图组态实验讲义

实验八流程图组态-实验讲义
流程图画面是操作人员平时监控的最常见画面之一,体现了他所监控的整体工艺和数据。

一、实验的目的
(1)掌握流程图制作软件的启动方法
(2)掌握新建流程图、流程图关联的方法
(3)掌握基本流程图绘制的方法
二、实验装置
工程师站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新建流程图
点击工具栏上流程图F图标-选择操作小组-增加-点击编辑进入流程图绘制软件-文件-另存为-通过路径找到项目文件夹-flow子文件夹-起名字:CS2000流程图-关闭流程图绘制软件(流程图新建完成)
第二步:流程图关联
点击问号-选择刚才建好的流程图CS2000流程图-点击选择(流程图关联完成)
第三步:流程图绘制
流程图绘制时要先绘制设备和装置,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模板中的设备,如果模板中没有需要的设备,可以自己使用图形组合来绘制。

绘制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比例。

先画两个蓄水池,相同的设备尽量复制粘贴。

上、中、下三个水箱,夹套式锅炉,换热器,泵、仪表等设备。

然后绘制工艺流程线,工艺流程线尽量采用线来画,但要注意主管道和其他管道之间的粗细比例。

设备和管道要注意图层的问题,一个管道尽量不要截成若干节,可以将设备置于管道上层。

接着添加动态数据,绘制动态数据时要添加个文本注明该动态数据是什么,需要时还可以加上单位。

动态数据添加上之后一定要和前面组态完成的数据相关联,到时进入监控才能显示出该位号的真实数据。

最后在流程图添加文字说明、阀门、箭头等内容。

第四步:保存、关闭、编译-快速编译
验证流程图组态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双击错误内容进行修改。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通信网络设置实验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通信网络设置实验讲义

实验一通信网络设置-实验讲义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由三部分组成,用来传输控制各个环节中的数据。

我们本次实验的学习一下三个内容
(1)掌握通信网络IP设置
(2)了解现场控制站的连接设置
(3)学会测试计算机与现场控制站的通信情况
第一步,我们首先打开计算机并调出ip设置页面
点击网络-右键选择属性-选择适配器设置-选择本地连接1-右键选择属性-选择tcp/ip协议-点击属性。

至此ip设置页面完成。

第二步:设置ip
选择常规-点击使用下面ip地址-输入IP地址设置-输入128.128.1.130,至此工程师站IP设置完毕。

第三步:设置子网掩码
我们进入刚才选择设置-输入子网掩码设置-输入255.255.255.0
第四步:设置二号网卡相关ip
重复之前的操作,选择本地连接2,设置2号网卡,注意IP地址的变化
第五步:认识现场控制站
了解现场控制站的硬件结构,了解控制站后盖电源设置
第六步:硬件连接
选取两根网线,分别连接两个网卡与现场控制站
第七步:测试通信情况
回到计算机-选择开始-点击运行-输入cmd命令-输入ping命令,测试通信状况。

今天我们完成了一个纯通信网络的连接实验,大家下去可以考虑如果现在对计算机,按要求分成ES和OS两组,如何进行通信连接?。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指导书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指导书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建立工程项目一、 实验目的:1、了解WinCC 的特点。

2、熟悉和掌握项目管理器的结构。

3、掌握项目创建的步骤。

二、 实验设备安装了WinCC 软件的计算机三、 实验原理1、 项目管理器(1) 启动WinCC 安装成功后,WinCC 将出现在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上。

启动WinCC 可使用Windows Control 5.0命令,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启动WinCC 项目管理器。

(2) WinCC 项目管理器的结构使用WinCC 项目管理器,可完成以下工作:● 创建和打开项目。

● 管理项目数据和归档。

● 打开各种编辑器。

● 激活或取消激活项目。

WinCC 项目管理器的用户界面由以下元素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 浏览窗口和数据窗口,如图1-1所示。

状态栏浏览窗口数据窗口图1-1 WinCC 项目管理器2、项目类型WinCC中的工程项目分为3种类型:单用户项目、多用户项目和客户机项目。

项目包括“计算机”、“变量管理器”、“编辑器”等组件。

单用户项目是一种只拥有一个操作终端的项目类型。

在此计算机上可以完成组态、操作、与过程总线的连接以及项目数据的存储。

项目的计算机既用作进行数据处理的服务器,又用作操作员的输入站。

其他计算机不能访问该计算机上的项目(通过OPC等访问的除外)。

单用户项目可与多个控制器建立连接。

在单用户项目计算机所在的自动化网络中,一般只有一台PC机。

如果有多台PC机,则PC机上的数据也是相互独立的,不可通过WinCC 进行相互访问。

如果只希望在WinCC项目中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工作,可创建单用户项目,运行WinCC。

3、创建项目的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

创建项目前应对项目的结构给出一些初步的考虑。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项目类型在开始创建项目前,应清楚创建的是单用户项目,还是多用户项目。

(2)项目路径可将WinCC项目创建在一个单独的分区上,不要将WinCC项目放在系统分区上(即不要将项目建立在C盘上)。

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实验报告

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实验报告

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实验报告1. 引言ECS-700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进行实验,验证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3.验证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3. 实验器材与软件本实验使用以下器材和软件:•ECS-700集散控制系统主机•ECS-700集散控制系统模块•电源供应器•交流电机•电压表•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编程软件4. 实验步骤4.1 硬件配置首先,按照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要求,将主机和模块连接起来。

确保所有的连接线松紧适当,并检查电源供应器的电压是否正常。

4.2 软件编程然后,打开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编程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软件编程。

根据实际需求,编写控制程序,设置输入输出变量,并进行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

4.3 实际操作接下来,根据实际需要,将交流电机连接到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口,并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机的运行情况。

根据软件编程设置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观察电机的运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4.4 数据分析与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效果。

根据实际需求,对软件编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一些结论和讨论。

例如,评估其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践,掌握了其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满足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需求。

《集散系统》实验指导书

《集散系统》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控制回路的组态1.1过散过程控制装置 (2)1.2控制组态软件 (3)1.3 ICC组态器的使用 (5)1.4 Compound/Block参数 (9)1.5 常用模块介绍 (11)第二部分面板的显示与操作2.1面板的显示与操作 (17)2.2显示组态与调用(Grp Disp Cfg) (19)第三部分流程图的建立与组态3.1流程图的建立 (23)3.2流程图的组态 (25)第四部分 FOXDRAW4.1操作界面 (29)4.2 FoxDraw菜单介绍 (30)实验一设置系统时间 (37)实验二系统组态 (38)实验三CIO组态 (39)实验四画工艺流程图 (40)实验五流程图的组态 (41)试验六建立面板和趋势图 (42)第一部分控制回路的组态1.1 分散过程监控装置1.1.1控制处理器(CP)控制处理机是一个可选的容错站,和与它相连的现场总线组件(FBM)一起,按组态好的控制方案对过程进行控制。

可实现连续控制、梯形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等功能。

完成数据采集、检测、报警和传送信息的功能。

CP对功能块的最快处理周期为0.05秒。

对功能块的扫描周期可以是0.05~3600秒。

这些功能块可任意组合,实现常规调节控制的功能块有51种,包括: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处理,计算和转换以及报警和限幅等五大类。

实现梯形逻辑和顺序控制的模块有6种。

任何CP中的任意模块的参数都可以连接到其它任何CP中的任意模块上去,构成用户所要求的控制方案。

1.1.2现场总线组件(FBM)I/A系统的现场总线组件FBM(Field Bus Module),可以连接到运行I/A综合控制软件的控制处理机或PC机上。

现场总线组件可与控制处理机或PC机一起就地安装,也可以安装在远程的地方。

I/A的现场总线组件与工业现场的各种测量信号相匹配。

而且这些组件是由软件组态的,所以品种要比以前的系统少的多。

现场总线组件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信号类型,每个模拟组件有8个输入输出通道,数字组件为16个通道。

CS2000DCS实验指导书

CS2000DCS实验指导书
上式表示h(t)若以在原点时的速度h(∞)/T恒速变化,即只要花T秒时间就可达到稳态值h(∞)。
五.实验内容步骤
1)对象的连接和检查:
(1)将CS2000 实验对象的储水箱灌满水(至最高高度)。
(2)打开以水泵、电动调节阀、孔板流量计组成的动力支路至上水箱的出水阀门.关闭动力支路上通往其他对象的切换阀门。
如图2-1所示:这是由两个一阶非周期惯性环节串联起来,输出量是下水箱的水位h2。当输入量有一个阶跃增加 Q1时,输出量变化的反应曲线如图2-2所示的 h2曲线。它不再是简单的指数曲线,而是就使调节对象的飞升特性在时间上更加落后一步。在图中S形曲线的拐点P上作切线,它在时间轴上截出一段时间OA。这段时间可以近似地衡量由于多了一个容量而使飞升过程向后推迟的程度,因此,称容量滞后,通常以τC代表之。设流量Q1为双容水箱的输入量,下水箱的液位高度h2为输出量,根据物料动态平衡关系,并考虑到液体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其传递函数为:
CS2000实验对象的检测及执行装置包括:
检测装置: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分别用来检测上水箱、下水箱液位的压力;孔板流量计、涡轮流量计分别用来检测单相水泵支路流量和变频器动力支路流量;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锅炉内胆、锅炉夹套和强制对流换热器冷水出口、热水出口。
执行装置:单相可控硅移相调压装置用来调节单相电加热管的工作电压;电动调节阀调节管道出水量;变频器调节副回路水泵的工作电压。
二.实验设备
CS20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PC机,DCS控制系统与监控软件。
三、系统结构框图
单容水箱如图1-1所示:
图1-1、 单容水箱系统结构图
四、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系统在开环运行条件下,待系统稳定后,通过调节器或其他操作器,手动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已给定对象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模型中各参数。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单容水箱液位控制仿真2013年12月一、实验目的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具体学习集西门子的集散控制系统PCS7组态软件;能够用组态软件建立工程,学习系统,设备组态以及数据和图形组态,最后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系统调试;通过仿真,对单容对象特性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在西门子PCS7集散控制系统环境下,完成如下内容:根据单容对象的特性,建立单容对象的仿真模型;实现液位控制,并通过PLCSIM 进行仿真,建立OS 连接,实现OS 界面。

三、实验原理3.1、单容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单容水槽水位调节对象为例,分析其动态特性和数学模型。

典型的单容水槽水位调节对象如下图所示P-4P-5各个变量定义:Q1:输入水流量(米3/秒) Q10:输入稳态水流量(米3/秒)。

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稳态方程式为:Q10 −Q20=0动态方程式是:dV/dt是流体储存量的变化率。

它与被调水位h 间的关系是:dV=Fdh整理以上式子,可得化成以增量表示的微分方程式最终得到单容对象特性的拉氏变换为:1()(1()2())H S Q S Q SFS=-3.2、模式实现原理有模型图可知,当模型没有滞后时单容对象特性的拉氏变换为:INT-P:1()() V S U STI S=⨯当模型有滞后时单容对象特性的拉氏变换为:PT1-P:1()()_1V S U STM LAG S=⨯+如果TM_LAG=0,表示没滞后,即V(S)=U(S)。

四、仿真实现过程根据教学视频,可完成以下步骤:4.1、在PCS7中创建模型1、打开SIMATIC MANAGER软件;在菜单“选项-自定义”下,设定存放项目的目录;用向导创建项目。

2、在组件视图的“图表”中,新建CFC对象,改名为LEVEL,打开,进行编辑。

集散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学年学期: 2015 —— 2016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集散型控制系统及应用指导老师:学院(部):班级:学号:姓名:认识实验实验目的:1.认识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2.了解System View组态软件的功能;3.掌握工程的建立。

实验原理:集散型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以下称作DCS) 也称为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分析了计算机、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它是以微处漓历为核心,采苊数据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够完成直接数字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多变量解耦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功能,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中,还包含有生产的指挥、调度和管理功能。

System View 是一个用于现代工程与科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 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实验内容:运行System View组态建立一个简单的工程,了解组态的功能。

结果分析:1.集散型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以下称作DCS) 也称为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分析了计算机、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系统总体结构、操作小组、数据组数据区组态实验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系统总体结构、操作小组、数据组数据区组态实验讲义

实验四系统总体结构、操作小组、数据组数据区组态-实验
讲义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新建组态、用户授权管理,现在我们来学习对已创建组态进行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操作小组设置、创建数据组。

我们本次实验的目的包括
(1)学习系统总体结构组态
(2)了解操作小组设置
(3)掌握创建数据组
采用的实验装置是计算机
第一步:学习系统总体结构组态
找到主机图标-点击-在主机设置中点击增加-增加需要的主控卡数量
第二步:主控卡设置
在主机设置中选择型号-选择xp243-点击确定-点击注释-对主控卡进行命名-设置主控卡IP地址-设置其他参数第三步:操作站设置
点击操作站标签-增加1个工程师站和2个操作员站-选择相应ip地址
第四步:操作小组设置
找到操作小组图标-点击增加-增加需要的两个操作小组-对操作小组进行命名
第五步:创建数据组
找到区域设置图标-选择默认分组-选择数据分区-设置需要的分区数量并命名
第六步:用户操作小组授权
点击用户授权图标-角色列表选择工程师+-选择操作小组权限-勾选相应的操作小组权限-选择其他角色并勾选相应权限今天我们完成了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操作小组设置、创建数据组,大家下去可以尝试如果我们现在对于主控卡设置修改后,其他设置哪里需要改动?。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卡件跳线设置实验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卡件跳线设置实验讲义

实验二卡件跳线设置-实验讲义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各种控制卡件,主要包括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各种I/O卡件,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功能。

我们本次实验的目的包括:
(1)掌握主控卡跳线设置
(2)掌握数据转发卡跳线设置
(3)掌握i/o卡件跳线设置
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1)现场控制站(2)计算机
第一步:认识各类卡件在机笼中的摆放位置
打开现场控制站前盖-认识电源箱机笼和卡件机笼-了解各类卡件在机笼中的位置
第二步:主控卡跳线设置
抽出一块冗余主控卡-认识面板指示灯功能-认识主控卡上的拨号开关和冗余设置-学习对应地址拨号-掌握跳线J5设置第三步:掌握数据转发卡跳线设置
认识不同机笼数据转发卡位置-抽出数据转发卡-认识面板指示灯功能-认识数据转发卡的拨号开关和冗余设置-学习对应地址拨号-掌握跳线J2设置
第四步:掌握XP313卡件跳线设置
认识不同机笼数据i/o卡位置-抽出XP313-认识面板指示灯功能-认识XP313的配电跳线和冗余跳线
第五步:掌握XP314卡件跳线设置
抽出XP314-认识面板指示灯功能-认识XP314的冗余跳线-学习对应地址拨号
第六步:通信连接测试
观察各卡件指示灯,查看是否通信正常
今天我们完成了不同卡件跳线设置,其中i/o卡件只给大家介绍了两种,大家下去可以尝试一下其他不同I/O卡件的跳线设置。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1.硬件部分1.1实验目的:1.1.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1.2 熟悉系统规模和控制站规模1.1.3 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1.1.4 掌握控制站的地址设置1.2实验内容:因为是刚开始接触集散控制系统实验,对其实验内容还是不很清楚。

来到学院实验室,首先李兰君老师向我们分别介绍了流量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统。

并且主要选择了流量控制系统,对它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中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其内部主要是包括北京和利时公司的控制器811,以及一系列的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的输入/输出模块,还有价格非常贵的I/O模块,还有任何电器都需要的电源模块。

接下来就是控制系统的变送部分,在控制系统主要起到测量和反馈作用,有助于帮助系统消除外界的干扰;再然后就是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及控制阀,主要是接受控制器的控制,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1.3实验结果:图(1)液位控制系统硬件连接图实验结果说明:FM191主要是为控制系统提供必需的供电;FM148A和FM161还有FM171A都是用来控制器内部的信号接收,传递和输出的;对应的FM192FR 主要是作用于外部设备的。

1.4实验心得这是大学四年级自动化专业集散控制系统的第一个实验,开始的时候觉得还有点紧张。

这个实验主要是学习了控制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对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

为后面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接下来的实验会更加轻松的!2.软件部分2.1实验目的:2.1.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1.2 熟悉系统规模和控制站规模2.1.3 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2.1.4 掌握控制站的地址设置2.1.5 具体学习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MACS组态软件2.1.6 能够用组态软件建立工程,学习系统,设备组态以及数据和图形组态,最后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系统调试。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内容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 AUTOCAD的基本操作、基本电气器件绘制
简要介绍AUTOCAD2008,叙述一下AUTOCAD画直线、园、阵列等的基本操作过程。

附图:基本电气器件的图纸打印;
2、控制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图绘制
分析电机控制原理,说明电气控制图中各符号的编写规则(网上有)
附图:电机电气控制的图纸打印;
3、电气柜设计图以及电气柜内部布局图设计
叙述一下电气控制柜的基本设计步骤(网上有)
附图:电气控制柜的图纸打印;
4、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及组态软件监控画面的设计
简要介绍力控组态软件,叙述一下组态画面的基本操作过程
5、组态软件的控制系统设计
叙述组态监控画面的设计过程(网上有)
附图:组态监控画面的截屏打印;
6、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PLC与上位机的网络连接实验
叙述PLC与力控组态软件的通讯设置,以及相应的数据连接
7、组态软件与PLC控制系统的系统编程与调试
基于三菱PLC实验平台,叙述三菱PLC的实验模块程序如何与组态软件实现数据的交换(即采集和控制)
附:相应的PLC程序+组态软件运行的截屏图。

集散实验报告

集散实验报告

《集散控制系统》实训报告专业班级:自动化2011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2014年11 月一.实训目的(1)熟悉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组成。

(2)掌握MACS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习、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和系统配置方法。

(4)培养灵活组态的能力。

(5)掌握系统组态与装置调试的技能。

二.实训设备和器材(1)HSA-1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装置。

(2)和利时DCS控制系统。

三.实训内容(1)设备选型及系统配置(2)数据库组态、设备组态(3)算法组态(4)画面组态(5)系统调试四. 实训接线将过程连接电缆接到和利时DCS控制装置电缆接口。

五. 实训步骤1.工程分析C2H2反应器工艺控制系统需要13个温度测量信号,5个压力检测信号,3个流量测量信号,5个输出控制信号。

因此需要两个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3、一个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8A和一个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分别用于采集温度、压力、流量以及控制电动控制阀的开度。

系统由一个主控单元FM801、一个电源模块FM910和一台计算机(兼作服务器和操作员站)构成。

系统配置要求:一个现场控制站,二个操作员站,一台服务器,不冗余。

2. 工程建立1) 打开:开始→程序→macsv组态软件→数据库总控。

2). 选择工程/新建工程,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字:LLL。

3). 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在空白处选择“LLL”工程,如下图所示,显示当前域号为65535等信息。

4). 选择“编辑>域组号组态”,选择组号为1,选中刚建的工程名LLL,点向右箭头,将刚创建的工程从“未分组的域”移到右边“该组所包含的域”里,点“确认”按钮。

出现当前域号:0等信息。

3、设备组态步骤为系统内的所有设备包括服务器、操作站、控制站、输入输出模块指定地址,从而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

1)打开“设备组态工具”。

打开“开始→程序→macsv组态软件→设备组态工具”,定义系统设备和I/O设备。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实验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实验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实验实验要求:1.熟悉SUPCON-JX300DCS组态软件。

2.根据提供的设备控制要求及I/O信号一览表,完成硬件配置,进行系统登录、I/O组态、控制回路组态。

3.进行操作组态,完成各种标准画面组态。

实验内容:1.温度控制系统注:地址一栏第一位:主控制卡地址,第二位:数据转发卡地址,第三位:I/O卡件地址,第四位:信号通道地址。

组态要求:(1)根据I/O信号一览表,完成硬件配置表(2)根据硬件配置及I/O信号一览表,完成系统登录和I/O组态。

(3)控制回路组态:TI-101和TV-101构成一单回路,回路号为TIC-101,TI-102和TV-102构成一单回路,回路号为TIC-102。

(4)操作组态:只进行标准画面组态包括:总貌画面、趋势曲线、控制分组、数据一览。

注:地址一栏第一位:主控制卡地址,第二位:数据转发卡地址,第三位:I/O卡件地址,第四位:信号通道地址。

组态要求:(1)根据I/O信号一览表,完成硬件配置表(2)根据硬件配置及I/O信号一览表,完成系统登录和I/O组态。

(3)控制回路组态:LI-101和LV-101构成一单回路,回路号为LIC-101,LI-102和LV-102、LI-103和LV-103构成一串级控制回路,回路号为LIC-102。

(4)操作组态:只进行标准画面组态包括:总貌画面、趋势曲线、控制分组数据一览。

注:地址一栏第一位:主控制卡地址,第二位:数据转发卡地址,第三位:I/O卡件地址,第四位:信号通道地址。

组态要求:(1)根据I/O信号一览表,完成硬件配置表(2)根据硬件配置及I/O信号一览表,完成系统登录和I/O组态。

(3)控制回路组态:FI-101和FV-101构成一单回路,回路号为FIC-101,FI-102和FV-102构成一单回路,回路号为FIC-102。

(4)操作组态:只进行标准画面组态包括:总貌画面、趋势曲线、控制分组数据一览。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实验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实验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实验第一部分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装置介绍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装置由浙大中控(SUPCON)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和浙江省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构成。

一、JX-300X集散控制系统简介JX-300X DCS的基本组成包括工程师站(ES)、操作站(OS)、控制站(CS)和通讯网络SCnetII。

在通讯网络上挂接通信接口单元(CIU)可实现JX-300X DCS 与PLC等数字设备的连接;通过多功能计算站(MFS)和相应的应用软件AdvanTrol-PIMS可实现与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的信息交换,实现企业网络(Intranet)环境下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流程查看、实时趋势浏览、报警记录与查看、开关量变位记录与查看、报表数据的存贮、历史趋势存贮与查看、生产过程报表生成与输出等功能,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全集成综合自动化。

JX-300X DCS覆盖了大型集散系统的安全性、冗余功能、网络扩展功能、集成的用户界面及信息存取功能,系统规模变换灵活,可以实现从一个单元的过程控制,到全厂范围的自动化集成。

工程师站(ES)是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内装有相应的组态平台和系统维护工具。

通过系统组态平台生成适合于生产工艺要求的应用系统,具体功能包括:系统生成、数据库结构定义、操作组态、流程图画面组态、报表程序编制等;使用系统的维护工具软件实现过程控制网络调试、故障诊断、信号调校等。

操作站(OS)是由工业PC机、CRT、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组成的人机系统,是操作人员完成过程监控管理任务的环境。

高性能工控机、卓越的流程图机能、多窗口画面显示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生产过程信息的集中显示、集中操作和集中管理。

控制站(CS)是JX-300X DCS中和现场数据直接打交道的单元,由主控制卡、数据转发卡、I/O卡件、供电单元等构成。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新建组态、用户授权实验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新建组态、用户授权实验讲义

实验三新建组态、用户授权-实验讲义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硬件设置,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在计算机上进行软件设置,包括如何新建组态以及用户授权管理。

我们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1)学习如何新建组态
(2)针对不同用户设置授权管理
(3)了解实时监控设置
第一步:学习如何使用相关软件
找到系统组态图标-双击进入-选择新建组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针对不同版本注意密码不同)-为新文件指定存放位置-为新文件命名。

第二步:学习新建用户
找到用户授权图标-点击-选择用户列表-右键点击向导-按照规定添加教师和学生用户。

第三步:用户授权管理
点击对应用户- -设置用户名和对应角色-设置对应登录密码。

第四步:用户分组管理
将不同用户分入不同角色-点击角色列表-检查工程师+和操作员对应教师和学生用户列表。

第五步:工程师+功能权限设置
点击角色列表-展开-选择功能权限-设置需要的权限。

第六步:操作员功能权限设置
参照工程师设置,点击角色列表-展开-选择功能权限-设置需要的权限。

第七步:实时监控设置
找到实时监控图标-双击进入-点击用户登录-针对不同用户输入相应密码-了解不同用户对用相关权限。

今天我们完成了新建组态、用户授权管理实验,大家下去可以考虑如果我们现在相对于工程师+和操作员,需要增加其他不同角色及不同权限该如何设置。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标准画面组态实验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标准画面组态实验讲义

实验七标准画面组态-实验讲义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常规控制方案组态,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对标准画面组态
我们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1)学习可浏览总貌画面组态
(2)学习可浏览分组画面组态
(3)学习可浏览一览画面组态
(4)学习可浏览趋势画面组态
采用的实验装置是计算机
第一步:可浏览总貌画面组态(教师组监控)
选择总貌图标-选择操作小组-点击增加-增加所需页标题-选择对应模入量-预留索引界面
第二步:可浏览分组画面组态
选择分组图标-选择对应的操作小组-点击增加-增加合适页码-增加所需页标题-选择对应模入量
第三步:可浏览一览画面组态
选择一览图标-选择操作小组-点击增加-增加所需页标题-选择对应模入量
第四步:可浏览趋势画面组态
选择趋势图标-选择需要显示的操作小组-点击增加一页-增加所需页页数-输入对应名称-选取对应需要的趋势位号与颜色第五步:索引界面
选择总貌图标-选择索引-选择操作主机标签页-将所建组态放入索引界面
今天我们完成了教师组的标准画面组态,大家下去可以将学生组的标准组态作为联系尝试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思考题: 1、硬件选型时,I/O 卡件选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测点清单》中测点性质确定系统 I/O 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
于重要的信号点考虑是否进行冗余设置。通过上面的分析,实现测点清单的所有信号 的采集与控制需要的 I/O 卡件为:SP313 卡件 1 块,SP314 卡件 2 块,SP316 卡件 1 块, SP322 卡件 1 块,SP362 卡件 1 块,SP363 卡件 1 块,共计 7 块卡件。以上统计数据中, 如果考虑到将来的系统扩展及备品备件等要求,各种卡件还需做相应的增加。
本课程实验是从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和掌握集散控制 JX—300X 系统以及 相应的组态软件。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如下:
实验 1: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系统规模、 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掌握控制站卡的地 址设置。
实验 2:(设计性实验)JX-300 系统的组态设计:了解 JX-300X 系统组态软件包; 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掌握 I/O 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表 2.2 1#机笼卡件布置图
1 2 3 4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冗余 冗余 冗余
冗余
冗余
冗余
S S SS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P P PP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2 2 223 3 3 3 3 3 3 0 3 3 3 3 0 0 3 3
4 4 331 1 1 1 1 1 1 0 1 1 2 2 0 0 6 6
3 3 333 3 3 3 4 4 4 0 6 6 2 2 0 0 2 3
5、 控制方案组态
本实验的控制要求中,回路控制的前两个要求都是标准常规回路。加热炉烟气压力
实验二:JX-300 系统的组态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JX-300X 系统组态软件包; 2、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 3、 掌握 I/O 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参考实验四加热炉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备、系统所需采集的信号、控制方案、操
作时需显示的数据和如何操作等完成系统组态。
7
I/O 卡件[2]的 I/O 点设置:
I/O 卡件[8]的 I/O 点设置:
五、思考题: 1、 I/O 卡件的组态和 I/O 卡件的硬件排布有何联系? 答:在系统中 I/O 卡件的地址范围在 00--15 之间,I/O 卡件的组态地址应与它在控制 站机笼中的排列编号相匹配,并要求遵循冗余规则。
实验三: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
实验 3:(设计性实验)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学习 JX-300X 系统的流程图 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掌握
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实验 4(设计性实验):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集散控制系统的了 解;了解一个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学会对系统硬、软件的调试、编译、下载和运行 等。
PI-102 与 PV-102 构成一个单回路 PIC-102,参见图 2.1。原料加热炉出口温度 TI-101
控制是一个串级控制其中副回路是流量控制,流量测量信号为 FI-104,输给调节阀的
信号是 FV-104,回路号为 FIC-104,主回路是温度控制,温度测量位号为 TI-101,回
路号为 TIC-101。
制站。接下来填写相应控制站的参数。IP 地址:JX—300X 系统主控卡在 ScnetII 网络
中的地址,对 TCP/IP 协议地址采用表 1.2 所示的系统约定。点击“操作站”标签,可
对操作站进行配置,点击 增加 按钮 ,即增加操作站。填写相应操作站的参数。
4、 控制站 I/O 组态
主机设置完成后,可进行控制站 I/O 组态:包括数发卡、I/O 卡、信号点设置。
点击工具栏 I/O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发卡。这时对话框中出现“数据
转发卡” 选项,在这里可以进行数发卡设置,点击 增加 按钮 ,即增加一个数发卡。
接下来填写相应的参数。完成数发卡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点击“I/O 卡件”标签,
可对 I/O 卡件进行组态,点击 增加 按钮 ,即增加 I/O 卡件。填写相应 I/O 卡件的参
2、 根据 I/O 卡件数量和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个数;
3、 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配置其它设备,如机柜、机笼、电源、操作台等;
4、 对于开关量,根据其数量和性质要考虑是否选配相应的端子板、转接端子和继电器。
Scnet II 网络组件地址设置:
对 TCP/IP 协议地址采用如表 1.2 所示的系统约定:
控制站卡件位于控制站卡件机笼里,主要由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 I/O 卡组成。 卡件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控制、计算、 通讯等功能。控制站卡件一览表如表 1.1 所示:
表 1.1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
3
硬件选型:
1、 根据测点性质确定系统 I/O 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 点要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 JX-300X 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 2、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
3、掌握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二、实验内容: 1、绘制一幅工艺流程图,如图 3.1 所示:
8
图 3.1 加热炉流程图
2、制作一张能自动生成的班报表,如表 3.1 所示: 表 3.1 班报表
control:存放图形化组态文件;flow:存放流程图文件;lang:存放 SCX 语言文
件; report:存放报表文件; run:存放运行文件; temp:存放临时文件。
3、 主机设置
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 主机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主机。这时对话框中出
现“主控卡” 选项,在这里可以进行主控卡设置,点击 增加 按钮 ,即增加一个控
6
图 2.1 PI-102 与 PV-102 构成单回路 点击工具栏 常规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控制方案。点击 增加 按钮 ,即 增加一个控制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案。完成控制方案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 6、 操作站组态 点击工具栏 操作小组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操作小组。点击 增加 按钮 , 即增加一个操作小组。填写相应的参数。完成操作小组参数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 趋势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 趋势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趋势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 增加 按钮 ,在 该操作小组中增加趋势画面。设置画面内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完成趋 势画面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 分组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 分组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分组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 增加 按钮 ,在 该操作小组中增加分组画面。设置画面内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完成分 组画面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 一览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 一览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一览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 增加 按钮 ,在 该操作小组中增加一览画面。设置画面内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完成一 览画面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 总貌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 总貌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总貌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 增加 按钮 ,在 该操作小组中增加总貌画面。设置画面内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完成总 貌画面设置后点击 退出 按钮。提示:组态顺序必须是:先操作小组,后操作画面。 四、实验结果: I/O 卡件设置:
《集散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姓名: 乔俊福 系部: 自动化系
太原工业学院 2016 年 10 月
前言
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以来,集散控 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装置的主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控制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显示技术、软件技术艺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 展,集散控制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课程实验主要从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 和基本操作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集散控制系统的能力。
表 1.2 系统约定的参数
类别
地址范围
备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网络码
IP 地址
控制站地址 128.128.1 2~31 每个控制站包括两快互为冗余主控制卡。
128.128.2
2~31 两个冗余主控制卡享用不同的 IP 地址,
两个网络码
操作站地址 128.128.1 129~160 每个操作站包括两快互为冗余的网卡。两
128.128.2 129~160 两块网卡享用不同的 IP 地址,但应设置
三、实验步骤:
对于一个项目的组态设计,主要是指利用 JX-300X DCS 系统组态软件包,在工程师
站上完成的设计、配置工作,组态设计基本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整理硬件及 I/O 信息,测点分配表如表 2.1
卡件通道
序号
卡件型号
00
01
02
03
测 00
点 02

04

06

08
SP316 SP314 SP314 SP313 SP322
数。地址设置参考机笼卡件布置表,如表 2.2。I/O 卡件全部设置完毕后点击 退出 按
钮。点击“I/O 点”标签,可对 I/O 信号点进行组态,通过下拉菜单选择 I/O 卡件设置
中的任意 I/O 卡件下地某信号点进行设置。参考测点分配图设置。当 I/O 信号点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