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负筋和分布钢筋配筋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配筋图解
板配筋图解目录一、板的计算原则二、现浇板设计三、板的配筋要求1、底部钢筋2、支座负筋3、分布筋四、绘制板配筋图1、制图要求2、PKPM板配筋计算数据的含义3、数据处理示例4、板配筋示例一、板的计算原则1、只有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混规9.1.1)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二 现浇板设计1、现浇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不宜高于C40。
(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混规4.1.2)板柱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板不应低于C20,对于柱、墙承重构件是不宜低于C30注意:不应与不宜2、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
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抗规3.4.3)板上的孔洞应预留,当孔洞尺寸不大于300时,将板内钢筋绕过洞边,不得切断;当孔洞尺寸大于300时,除图中注明外,均应设置补强钢筋。
我们公司统一规定楼面开大洞位置,薄弱部位板厚可增加,悬挑阳台板不得加厚3、板厚:双向板取大于等于1/40板短跨净距且不小于100,单向板取1/30板短跨左右。
在实际工程上,我们公司规定一般板厚取板跨1/35,荷载较大板(空中花园、露台、屋面)取1/33。
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00。
4、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建筑工程现浇板配筋图文详解
建筑工程现浇板配筋图文详解建筑工程现浇板配筋图文详解很多施工人员见到板图不认识,经常把一些板的钢筋概念搞糊涂,比如下面这个图1。
图1你能说出图1中哪些钢筋是底筋?哪些钢筋是面筋吗?你能说出图1中哪些钢筋是受力筋?哪些钢筋是跨板受力筋吗?或者,你能说出图1中哪些钢筋是负筋?哪些钢筋是爬爬筋吗?上面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同一种钢筋的多种叫法,很多同学就被这些叫法给搞糊涂了。
要彻底弄清板筋的识图问题,我们还要从板的受力角度进行剖析。
1.板为什么要这样配筋?1、板的受力分析下面我们以一个常见的三跨板来分析板的受力原理,当板承受一定的荷载时候,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图22、按照受力图给板配筋板因为是非抗震构件,水平荷载对其的影响很小,此处不考虑水平荷载对板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上的受力图,给板配筋了,如图3所示。
图3从上图可以看出,板的上部配置负筋,主要承担支座处板的拉力,所以,负筋也叫面筋。
同时,板的下部配置底部受力筋,也叫底筋。
上述板的配筋在平面上表示如图4所示。
图43、为什么会出现跨板受力筋如果某一跨很小,相邻两个负筋离得很近,就合并成一根负筋,如图5所示。
图5平面布置变成如图6所示的配筋图。
图62.板其他钢筋分别起什么作用?1、分布筋起什么作用从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明白了,板为了解决受力问题,必须配置底筋和负筋,在这里,所谓面筋,其实就是负筋或者跨板受力筋。
我们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板的底筋可以自动形成网片,如图7所示。
图7而负筋除了两个方向相交处自动形成网片外,单向负筋处却不能形成网片,如图8所示。
图8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分布筋过来帮忙形成网片了,如图9所示。
图9这下明白了,板的负筋,为什么一定要同时出现分布筋。
对预算员来说,负筋同时伴随着分布筋,就是常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图纸上分布筋是不画出来的,因为是常识吗。
不需要画出来,再,你也看到了,只画底筋和负筋,再加上尺寸和钢筋直径标注,已经分非常了,分布筋就别在板的配筋图上捣乱了,一般都在图纸说明中给出分布筋的直径和间距。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现 浇 板 钢筋 布 置
现浇板钢筋布置要求1、现浇板的下部钢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
上部钢筋短跨在上,长跨在下。
街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
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锚固入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见101-2 焊接接头位置要保证50%的截面比例。
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长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钢筋间距的一半,从梁外侧筋外侧开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侧模外5公分。
2、从设计角度来讲,当楼板大于150mm厚时,一般是建议采用上下上层配筋的。
因为楼板厚度大的情况下,通长从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上部跨中负弯矩的作用,虽然理论上没有跨中负弯矩,但是考虑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支模、施工时人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钢筋。
布置双向钢筋的时候,短跨是计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当然这也要取决于板的长宽比,当长宽比接近于1:1的时候,双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应当配置在外侧。
3、浇板的下部钢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
上部钢筋短跨在上,长跨在下。
街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
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锚固入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4、根据受力特点,应该是短方向受力较大,对板下部受力筋来讲应放在下边,长边方向受相对较小,应放在上边;上层筋相反短边放在上边,长边放在下边。
详见04G101-4。
现浇板配筋构造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现浇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现浇楼板钢筋计算公式【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 f-b)h' 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9.5.3)Mu> Mcr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 、(7.2.2-2) 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 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板的配筋率示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分布筋_温度筋、负筋讲解
板底筋一、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2、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几种1、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2、上层通长钢筋、支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长钢筋);3、支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4、马蹬筋;二、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1、字母代表的含义:La—非抗震时锚固长度; d ---钢筋直径; L1E—连接长度; BHC—保护层;Ha—支座宽度 S--- 钢筋间距 ceil—向上取整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板底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 左锚固 + 右锚固 + “连接长度”+12.5*D(II 级以上为0)其中:12.5D是指一级钢中的180度弯钩,一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几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Max ( 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比取大值);Max ( ha /2,12*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比取大值);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ha–bhc (即,支座宽度 - 保护层);ha /2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连接长度”算法为: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 定尺长度)* L1根数N= 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 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板的钢筋规范
板的钢筋板配筋划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感化分为:底部受力筋 .上部负筋.散布筋几种.一.受力筋重要用来推却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设置装备摆设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头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安插;当板为周围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偏向安插;当板为周围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偏向均为受力钢筋.1.板中受力钢筋的经常应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取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该小于6mm,预制板时不该小于4mm.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光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端设置装备摆设.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取分别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分别式配筋因施工便利,已成为工程中重要采取的配筋方法.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取分别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体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长长度a应笼罩负弯矩图并知足钢筋锚固的请求.4.简支板或持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间线且锚固长度不该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当持续板内温度压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恰当增长.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偏向上均需设置装备摆设受力钢筋.推却弯矩较大偏向的受力钢筋,安插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二.散布钢筋它重要用来使感化在板面荷载能平均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更和混凝土压缩在垂直于板跨偏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路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散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偏向板截面面积的0.15%;散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分散荷载较大的情形,散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恰当增长,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2.在温度.压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配筋概况安插温度压缩钢筋.板的上.下概况沿纵.横两个偏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压缩钢筋可应用原有钢筋贯通安插,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请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三.构造钢筋为了防止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消失裂痕,平日是在这些部们上部设置装备摆设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1.对与支承构造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设置装备摆设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痩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相符下列划定:(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偏向设置装备摆设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偏向设置装备摆设时可依据实践经验恰当削减.(2)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双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设置装备摆设);对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偏向板盘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见图2-21.2.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偏向设置装备摆设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构造钢筋伸人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盘算跨度Lo的1/4.四.板上开洞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偏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2.当300≤D≤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设置装备摆设增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割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A10,3.当D>300mm且孔洞周边有分散荷载时或D>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五.板柱节点在板柱节点处,为进步板的冲切强度,可设置装备摆设箍筋或弯起钢筋.板的厚度不该小于150mm.箍筋应设置装备摆设在柱边以外不小于1.5h0规模内,其间距不该大h0/3,如图2-25a,箍筋外形宜为关闭式.箍筋直径不该小于6mm.弯起钢筋可由一组或二组构成,如图2-25b.其竖直度应与冲切损坏斜截面订交,其交点应在柱周边以外h/2~2/3h的规模内.弯起钢筋直径不该小于12mm,且每一偏向不该小于3根.4抗震配筋请求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构造构件的抗震设计,依据设防烈度.构造类型和衡宇高度,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应相符响应的盘算和构造措施请求,并应相符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抗震等级表的划定.一般划定1.构造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HRB400级钢筋.2.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为1.15La,对***抗震等级为1.05La,对四级抗震等级为La.3.采取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lE,应按下列公式盘算:LlE=ζLae.4.纵向受力钢筋衔接接头的地位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知足等强度请求的高质量机械衔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该超出50%.5.箍筋的末尾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该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规模内的箍筋,其直径不该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该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该大于100mm.框架梁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盘算肯定外,一般抗震等级不该小于0.5;二.***抗震等级不该小于0.3.2.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取.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抗震等级箍筋加密区长度(二者取大值)箍筋最大间距(三者取大值)箍筋最小直径一2h.500mm 6d.h/4.100mm Φ10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三(四)8d.h/4.150mm Φ8(Φ6)表2-6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请求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为梁的高度.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长2mm.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备设置装备摆设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该小于14mm,且分别不该少于梁两头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该小于12mm.4.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二.***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5.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应距框架节点边沿不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于加密区间距的2倍.。
“屋面层钢筋负筋通长布置规范”
“屋面层钢筋负筋通长布置规范”现浇板钢筋布置要求从设计角度来讲,当楼板大于150mm厚时,一般是建议采用上下上层配筋的。
因为楼板厚度大的情况下,通长从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上部跨中负弯矩的作用,虽然理论上没有跨中负弯矩,但是考虑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支模、施工时人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钢筋。
布置双向钢筋的时候,短跨是计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当然这也要取决于板的长宽比,当长宽比接近于1:1的时候,双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应当配置在外侧。
2、接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
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错周入地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见101-2。
焊接接头价置要保证50%的截面比例。
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长度要成1.4。
3、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钢筋间距的一半,从梁外侧筋外侧开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侧模外5公分。
现浇板配筋构造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目其长短边之出值大千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率并目其长短边之比信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 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现浇板中的受力筋和分布筋如何区别
受力筋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承受拉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 承受压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通长筋:就是指在所标的区段内通长设置,直径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个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抗拉强度,而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构造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如:混凝土结构中梁的架立筋、纵向构造钢筋(其配置在梁侧中部,俗称腰筋) .架立筋:在混凝土构件中起架立作用(固定箍筋位置)形成钢筋笼骨架的构造钢筋,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受压筋(称单筋截面梁),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理论上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钢筋布置在上面的两角,计算上不考虑其受力,但实际上受压,同时起到抵抗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或者温度应力, 这就是架立筋. 如梁根据承载力计算的需要既配置受拉纵筋也配受压钢筋(称双筋截面梁),则不需另外配置架立钢筋。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立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分布筋: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平行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负筋: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负筋和分布钢筋配筋探讨
姜学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审图所北京 10004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除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外,还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简称《混凝土规范》)的规定配置必要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
合理配置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不仅有利于保证楼(屋)面板的正常使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板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主要是指:1)板简支边的上部构造负筋;2)单向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3)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
合理布置构造钢筋,就是要按《混凝土规范》的要求限制构造钢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保证构造钢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积。
比如上述第1,2 项的板上部构造负筋,按规范要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三分之一。
笔者认为,此构造负筋的配筋率也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否则,当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小于0.45%时,会出现板支座上部构造负筋的截面面积反而小于分布钢筋面积的不合理现象。
对“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不论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是否采用同一强度等级的钢筋,一律将受力钢筋面积除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2)当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高于构造钢筋时,将受力钢筋的面积换算成与构造钢筋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的面积,然后除以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
显然,后一种构造钢筋的配筋方法较合理。
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按规范要求其间距为150~200mm,纵横两个方向的最少配筋面积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主要是在板的未配筋表面配置。
已配置钢筋的部位,只要板的上、下表面
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1%,可不配置温度、收缩钢筋。
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另配的温度、收缩钢筋应与已配的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
钢筋混凝土板的分布钢筋,主要是指:1)单向板(两对边支承板,长短边之比≥3的四边支承板)底面处垂直于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2)垂直于板支座上部负筋的分布钢筋;3)2<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宜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按单向板计算配筋时垂直于板底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
长短边之比<2 的板应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当钢筋混凝土板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地下室外墙按单向板(以楼板和基础底板为支承点的单跨、双跨或多跨板)计算墙的竖向受力钢筋配筋时,除墙的竖向受力钢筋应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要求外,墙的水平分布筋也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而且墙的水平分布筋的强度等级应与墙的竖向受力钢筋相同。
板的分布钢筋和支座构造负筋如图1 所示。
图 1 板支座构造负筋及分布钢筋配筋示意应当指出,对于普通梁板类受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C35,不宜过高;当板的受力钢筋选用HRB335 级钢筋或HRB400 级钢筋时,可以获得比选用HPB235 级钢筋更好的性价比,因而也更经济。
注:两对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长短边之比等于和大于3 的四边支承板,工程上通常按单向板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