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答案
短小文言文带翻译及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能闻名。
水不一定要很深,只要有龙潜藏,就能显灵。
这是我的简陋居所,但我的品德却是馨香的。
苔痕爬上台阶,显得一片翠绿,草色透过窗帘,显得格外青葱。
在这里,我可以与博学之士谈笑风生,来来往往的都是有才学的人。
我可以弹奏素琴,阅读金经。
没有丝竹乐器的嘈杂,没有文书案卷的劳累。
就像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孔子曾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答案】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为:这是我的简陋居所,但我的品德却是馨香的。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为:在这里,我可以与博学之士谈笑风生,来来往往的都是有才学的人。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为:没有丝竹乐器的嘈杂,没有文书案卷的劳累。
4. 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内文言文翻译参考答案
《苏武传译文》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报答他的好意。
2.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恰逢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3.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以状语(yù)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
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判处虞常(的罪),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7.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
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8.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文言文带答案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昔者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四子者,皆当世之大儒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今有人于此,自以为是,而不知其非,此所谓“自以为是,不可与入于道”。
夫道者,道也,非物也,非可求而得也,非可舍而失也。
道在于是,而不在于是也。
是以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正其心,然后正其身,然后正其家,然后正其国,然后正其天下。
【答案翻译】古时候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就会始终不能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固然在我之前,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学习的是道理,何必在乎他比我年长还是年幼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以前孔子曾经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这四位都是当时的大儒。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懂得道理有先后,技艺和学问有专攻,就是这样罢了。
现在有这样的人,自以为是,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所说的“自以为是,不可与入于道”。
道,是道,不是具体的事物,不是可以追求而得到,也不是可以舍弃而失去的东西。
道在这里,又不在这里。
因此,君子的道理,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然后端正自己的行为,然后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然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然后平定天下。
翻译文言文考试答案
一、解释下列词语:1. 然:(连词)但是;于是。
2. 悲:形容词,悲伤。
3. 举:动词,拿起。
4.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内容。
5. 喜:形容词,高兴。
6. 而已:副词,罢了。
7. 知:动词,知道。
8. 也:助词,表示语气。
9. 乃:副词,于是,就。
10. 勿:副词,不要。
二、翻译下列句子:1. 江水之清,可鉴日月。
翻译:江水清澈见底,可以照见日月。
2. 非吾之所能也。
翻译: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3. 此之谓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意思。
4. 吾友志同道合,共同追求理想。
翻译:我的朋友志同道合,我们一起追求理想。
5. 吾欲与君共勉之。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努力。
三、简述下列文言文的特点:特点:以记言为主,简洁明快,富有哲理,语言精炼。
2. 《史记》特点:以纪传体为主,记载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文笔优美,人物形象鲜明。
3. 《红楼梦》特点:以小说形式展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4. 《庄子》特点:以寓言故事为主,寓意深刻,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哲理。
5. 《诗经》特点:以诗歌形式表达思想感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分析下列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1. 《论语》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
2. 《史记》修辞手法:对仗、比喻、借代。
3. 《红楼梦》修辞手法:夸张、对比、拟人。
4. 《庄子》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
5. 《诗经》修辞手法:对仗、比喻、拟人。
五、简要概括下列文言文的主旨:主旨:论述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史记》主旨:记载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
3. 《红楼梦》主旨:揭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反映人性的善恶美丑。
4. 《庄子》主旨:探讨人生哲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5. 《诗经》主旨:表达古代人民的情感,反映社会风貌。
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答案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 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 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 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 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 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 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 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 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 了学习做人的道理, 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 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 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 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 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 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 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 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 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 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 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 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的书, 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的书,写 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 十分喜欢他的勤学, 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 脏衣服。( 。(他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 诫说: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 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 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 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 了。”
7、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 “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①徒 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 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②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 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答案附后)(一) 精短 精选 精练 1.鼠 画 逼 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3.悦 谀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4.吝啬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5.争雁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6.齐人乞食(见课本)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课内文句翻译答案
《段太尉逸事状》 1、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译:邠州人中那些偷懒、贪婪、凶残、邪恶的人,大都用钱财 和货物行贿,把名字混入军队里,就可以任意妄为,官吏 不能干涉。 2、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译: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集上勒索,不能满足他们的,就奋 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们丢 满路上。 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译: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遭受残暴伤害,仍 旧安闲自在,将要引起大乱,怎么办? 4、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 噪,尽甲。 译: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都砍下他们的头来挂在 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 披上铠甲。
《黄州快哉亭记》 1.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 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译: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户,也没有什么不快活 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迎送着西山的白云,穷尽 耳目所能享受到的美妙的景物来求得自我的安乐呢!
2.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译:这风真痛快啊,这是寡人和老百姓共享的吧? 3.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译:他们遗留的风采和(这里的)遗迹,也足以让世俗称快。 4.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译:这些都是文人游子之所以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 哪里能看到这景物能成为人们的快乐呢!
《张中丞传》后叙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 译:许、张两家子弟们才能智慧低下,又未能深入了解两位 父辈的志向,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是战死许远却成了俘虏。 2.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译:像张巡、许远成就的功业,如此卓绝不凡,还不能免 遭小人的诽谤,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3,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 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译: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那个病的部 位;拉绳子而使它断开,绳子的断绝必定有裂痕之处。 观察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跟着归罪那先患病的脏腑和绳 断之处,这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吧。
课前展示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故师者,人之本也。
三寸之舌,三寸之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那些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了道理,我就会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了道理,我同样会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难道还要在意他比我年纪大还是小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难道还要在意他比我年纪大还是小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培养一棵树需要十年,培养一个人需要一百年。
所以,老师是人的根本。
三寸长的舌头,三寸长的教鞭,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文言文,文章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指出老师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关键人物。
韩愈认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应该尊重老师,因为老师是知识的源泉,是培养人才的基石。
这篇文章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师生关系,尊重老师,学习他们的知识和智慧。
作为学生,我们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进步;作为老师,要关心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进步的教育环境。
课前文言翻译小练(原文+句子翻译+整段译文)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页
第一练
•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从军。 ①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 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 多贪纵,②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 未尝鞫问。③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 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初议者认为有唐以来,治广 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经过啊!” • 关键点:“靳”“顾”,“有求官者”定语后置,句意对。
第6页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考中进
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 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
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 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学士。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 草定。进吏部侍郎。景云元 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
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 “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
起。”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 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按照旧例,从
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 外地召回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
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 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
•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第2页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 之卒业。 •译文:(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 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所以终止了学业。 •关键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有到官府诉冤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收了首领贿赂,不曾 审问。 •关键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私人交往,放纵残暴 首领均受到法律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关键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文言文重点翻译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陈涉世家(一)1.略2.B 3.(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二)1.《史记》司马迁《后汉书》2.C 3.C 4. 你如果停止以……为耻5. 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6. 略详比喻7. 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
8. 幼时都有远大抱负。
儿时就应该有远大理想为将来做打算(三)8.(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
B.唱:同“倡”,倡导。
C.谓:告诉;对……说。
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9.D 10.(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11.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第二件事:篝火狐鸣12.C 13.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四)(1)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3)甲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意思对即可)隆中对(一)17.①器重;②去拜访③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④停止18。
左右皆笑之19. (1)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
文言文小片段翻译答案
「子路曰:“吾闻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忧,何曾忘君?」翻译答案:子路言:「吾闻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此言君子之行为,当以静心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谓若非心境淡泊,则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若非心境宁静,则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此言学习必须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有所成就;而才能的获得,亦依赖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此句强调,若不学习,则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若无坚定的志向,则无法成为有用的器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形容自己对君子的思念之情深厚。
「但为君忧,何曾忘君?」此言自己时刻为君主担忧,从未忘记过君主。
整段文言文通过子路之口,阐述了对君子行为的理解,强调静心修身、节俭养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学习的重视。
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与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整段文言文的详细翻译:子路说:「我听说君子行事,应当以静心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这是说君子在行为上,应当保持内心的平静,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看淡世俗的名利,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志向;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保持宁静,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学习必须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有所成就;而才能的获得,亦依赖于学习。
」这句话指出,学习需要心灵的平静,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有所收获;同时,才能的提升也离不开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成为有用的器具。
」这句话强调,不学习就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言文课内翻译及答案
期末复习:文言文课内重点句子翻译【真题回顾】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4分)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3分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4分)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4分)【重点句子突破】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7.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必修一《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必修二《兰亭集序》1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必修二《赤壁赋》1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9.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高三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春天的风又把江南岸吹得一片绿色,明亮的月光何时才能再次照耀着我。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白天时太阳从山脚下沉下去,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勇往直前的风也会吹破浪花,在如此时候,我就要高悬起摆满风的帆,驶向广阔的大海。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床前的明亮月光映照在地上,让人误以为地上结满了霜。
5. 白日依边境,黄河逆山走。
答案:白天太阳依附在边境边沿,黄河逆着山势流淌。
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黄河从远处向白云中流淌,一片孤独的城市矗立在万仞高山之间。
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明亮的月亮何时才会出现?我举起酒杯询问苍天。
8. 斗转星移几度秋,皎如玉的月亮经历了多少个秋天。
答案:斗转星移的过程中,皎洁似玉的月亮经历了多少个秋季。
9. 掀起了春之情,盛开了春之花。
答案:掀起了春天的情感,绽放了春天的花朵。
10. 梅妻鹤子,赏心悦目。
答案:梅花是鹤子的妻,观赏梅花心情愉悦。
1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夜晚传来了风雨声,花儿落尽了多少。
12.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充满了生机。
答案:雨后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大地充满了生机。
13.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答案:我身上没有五彩斑斓的凤凰双翼,但我们的心灵可以心意相通。
1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答案:大江水向东流去,浪花冲刷掉时光,留下千古风流人物。
15. 星光灿烂的夜晚,让人心旷神怡。
答案:夜晚星光灿烂,令人心情开朗愉悦。
以上是我为你提供的高三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请参考并进行练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小段翻译及答案
翻译以下各段文言文〔二〕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韩信说:汉王对待我很优厚,把他的坐驾给我乘,把他的锦衣给我穿,用他的饭菜给我吃。
我听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和他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分担他的忧虑,吃别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他的事而出力效死,我又怎么可以看见利益就忘记道义呢!2.凡人陆行那么劳,水行那么逸。
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急,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
洵游山者之最也。
但凡人在陆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拟安逸。
但是对于游山的人来说,往往陆地多而水路少。
只有武夷两山中间夹着一条小溪,一条小舟摇曳着往上走,溪流湍急,同时发出声响。
游客有的坐有的卧,有的躺着脸朝上,只要是自己的兴致〔心情〕所适宜〔合〕的〔即可〕,而且奇妙的风光都能看到,〔这〕确实是游山的人最好的去处了。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及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及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北魏〕从这以后,国家丰足,国库里的物品十分丰盈,堆满了走廊和房屋之间的露天场地的钱币和布匹多得无法计算清楚。
等到太后决定将布匹赏给百官,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力气往回拿。
官员们没有不按照自己的能力,拿上布匹回去的。
只有章武王融和陈留侯李崇,因为拿得太多而跌倒扭伤了踝骨。
太后于是不给他俩布匹,让他们两个人空着手回去了,当时的人们耻笑他们。
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布,太后问他:“侍中为什么拿得这样少?〞崔光答复说:“我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这已经够多的了。
〞朝中的人们都佩服他的清正廉洁。
4.公乘亿,魏人也,以辞赋著名。
文言文基础句子翻译答案
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正气歌》)
翻译:当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
翻译: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荀子·劝学》)
翻译: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人太精明了就没有朋友。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翻译:桃花潭的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翻译:千里之行,都是从脚下开始的。
7. 世间万物皆有毒,唯有爱人心无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翻译:世间万物都有毒,唯有爱人心是无毒的。
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关雎》)
翻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心。
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翻译: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翻译:人生自古谁没有死过,只留下赤诚的心照亮历史。
通过对以上文言文基础句子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古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
逍遥游曰:“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翻译:
《逍遥游》篇说:“列子能够乘风而行,飘逸自如,十五天后才能返回。
他对于追求幸福的事情,并不热衷于追求。
他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但仍然有所依赖。
至于那些顺应天地之道,驾驭六气变化,自由自在地游历无穷的人,他们又怎么会有所依赖呢?所以说:‘最高境界的人无私欲,神妙的人不求功名,圣贤不求名声。
’”
答案:
1. “泠然善也”翻译为:飘逸自如的样子。
2. “旬有五日而后反”翻译为:十五天后才能返回。
3. “致福者”翻译为:追求幸福的人。
4. “数数然”翻译为:热衷于追求的样子。
5. “乘天地之正”翻译为:顺应天地之道。
6. “御六气之辩”翻译为:驾驭六气变化。
7. “无穷者”翻译为:自由自在地游历无穷。
8. “至人无己”翻译为:最高境界的人无私欲。
9. “神人无功”翻译为:神妙的人不求功名。
10. “圣人无名”翻译为:圣贤不求名声。
《逍遥游》篇通过列子乘风而行的寓言,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由自在、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依赖于外物,而是内心的超越和宁静。
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正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引导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答案共61页文档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答案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
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答案共61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ຫໍສະໝຸດ 案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课前5分钟 古文翻译答案共61页文档
▪
谢谢!
6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 “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①徒 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 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②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 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 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 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 “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 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 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 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 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 益良多。”
6、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①若有之,父兄当以为 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 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②如 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 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 后悔。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 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 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 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 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 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 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 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注:这里的“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 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 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 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 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 (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 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 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 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 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 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高三课前5分钟 翻译训练
1、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jí书箱) 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 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 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 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①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 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②夫 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 尸走肉耳!”
3、林逋论学问
①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 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 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 当时学者之实务。②盖学以学为人也, 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 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 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 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 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 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 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 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 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8、墨子怒责耕柱子
2、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 时尝语僚属言:①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 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 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 在史院, ②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 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 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 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 思尔。”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 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 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 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 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 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的书,写 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 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 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 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 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 了。”
5、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 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 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 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 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 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 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 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 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 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 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 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பைடு நூலகம்
4、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家训云:“后世子 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 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yíng坟墓 )之 中。①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 七字。其下押字又云:“②仰珙(gǒng) 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 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 “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 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 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如 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 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 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 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 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