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故事
三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
文章标题:透过三个小故事,探索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元化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在涉及到礼仪和行为规范方面,中外文化的差异就显得格外突出。
通过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一、见面礼:握手与鞠躬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等地,人们见面时通常会进行握手。
在商务场合,握手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友好、坦诚和尊重。
然而,在东方国家,尤其是在我国和日本,见面时的礼仪通常是鞠躬。
在这里,握手可能会被视为过于亲密或不够庄重。
在跨国交流中,如果没有了解到这一点,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
二、用餐礼仪:筷子与刀叉在我国和日本等国家,人们通常使用筷子来进餐。
而在西方国家,刀叉则是主要的用餐工具。
在餐桌上,不仅仅是用餐工具的不同,用餐时的礼仪习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在我国,用餐时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规范和礼节,比如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能将筷子插立在饭碗中等。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餐桌上的谈吐和举止,比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大口嚼食等。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上行为规范的重视和理解。
三、节日习俗:春节与圣诞节春节和圣诞节是中西方两大文化圈的重要节日。
在我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而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则是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圣诞树装饰、送礼物、举办派对等活动。
这两个节日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在庆祝方式、节日氛围、重要活动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外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是多方面且深远的。
这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和礼仪习惯至关重要。
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不仅能促进相互理解与友谊,更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
我的个人观点是,文化差异和礼仪习惯的存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眼界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
有一个中国商人和一个美国商人一起前往欧洲进行商务旅行。
在欧洲的旅途中,两人不小心走散了,中国商人不知道该怎么做,
便决定在原地等待。
而美国商人则直接开始四处寻找线索,试图找
到他们应该前往的地点。
几个小时后,中国商人终于看到了美国商人,他非常高兴地喊道:“我终于找到你了!”而美国商人却一脸冷漠地回答:“我本来就
在这里啊。
”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国
文化中,人们通常不太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倾向于保持
沉默和忍耐。
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意识。
因此,在中国商人和美国商人之间,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理解方式存
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小故事
中美文化差异得一个小例子昨天中午不知道怎么忽然打嗝,DC said: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lying;JH said: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hiding something;我告诉她们: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eating by yourself without sharing with others、她们听完以后沉默了。
教育得出发点都就是好得。
但就是她们就是要诚实,说明您不诚实;我们要得就是大家分享,说明我们有得时候自私得。
为什么我奶奶没有说要我诚实,因为诚实对我们来讲从来不就是一个问题。
很多人告诉我:DC always lies。
我得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化差异就是存在得。
比一下就除了高低。
shame on Americans、I'm Trying to Stop It"Boy, why have you got cottonwool in your ear? Is it infected?""No, sir, but you said yesterday that everything you told me went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 so I am trying to stop it、"“孩子,您为什么用棉花塞住耳朵?它感染了吗?”“没有,老师。
可就是您昨天说您告诉我得知识都就是一个耳朵里进,一个耳朵里出,所以我要把它堵在里面。
”“I'm sorry ,Madam ,but I shall have to charge you twenty dollars for pulling your boy's tooth 、”“Twenty d ollars! Why ,I understand you to say that you charged only four dollars for such work!”“Yes ,but this youngster yelled so terribly that he scared four other patients out of the office 、”“对不起,夫人,为您孩子拔牙我要收取20美元。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_875
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故事来源于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辞》。
《木兰辞》是一篇叙事诗,讲述了在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派兵侵扰中原地区,北魏朝廷大量征兵以抗强敌的背景下,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从军十二年,屡建奇功。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
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
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
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花木兰的故事,投资制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Mulan),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中国传奇故事。
这部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迪斯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
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电影也极力通过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的外包装。
但是影片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
本文将具体分析文化的几个组成要素在影片《花木兰》和中国传统木兰传奇中的体现,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木兰的性格塑造中国传统故事里的木兰温婉贤淑,勤于女工,是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
当她为了年老伤病的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重重困难,毅然从军,不仅体现出她的勇敢,更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
中国古代的孝文化是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孝对一个人的要求,根据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木兰的父亲哪怕伤痛在身仍然要应征,是孝的一种体现,而木兰代父从军更是对孝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这个传统故事的伦理出发点,体现了个人应该报效国家,孝敬父母等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
而在电影中的花木兰从外形的塑造上看是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形象:柳叶眉、樱桃嘴、单凤眼,每只眼睛斜翘了45度。
而这种造型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有一定的出入。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差异小故事
【引言】1. 俄罗斯和我国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虽然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但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俄罗斯和我国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展现这些差异。
【文化差异】2. 在俄罗斯,人们习惯于悠闲地享受生活,午餐时间通常会花费数小时。
而在我国,午餐时间往往十分匆忙,人们习惯于吃快餐或者快速解决饮食问题。
3. 在俄罗斯,酒精文化非常盛行,人们热爱饮酒,并且经常聚在一起喝酒。
而在我国,尽管也有饮酒的习俗,但对于推崇节制饮酒的观念更为普遍。
4. 在俄罗斯,人们对于长辈和老人的尊敬非常重视,晚辈们会尽可能地照顾和尊重长者。
而在我国,礼仪也十分重要,但个体主义和自我意识更为突出。
【教育差异】5. 在俄罗斯,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华。
而在我国,教育体系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6. 在俄罗斯,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可以比较自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
而在我国,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通常被补习班和作业填满。
【就业差异】7. 在俄罗斯,人们更加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注重休闲和娱乐,金钱并非是一切。
而在我国,人们往往会为了事业和金钱而忽略休闲和家庭生活。
8. 在俄罗斯,人们更加看重人际关系和人情味,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人际交往和感情融洽。
而在我国,往往更加看中个人的能力和业绩。
【交通差异】9. 在俄罗斯,人们在城市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地铁和公交,私家车使用较少。
而在我国,私家车拥有率较高,交通拥堵问题也相对突出。
10. 在俄罗斯,人们出行更加随意和自由,不太注重交通规则和红绿灯的遵守。
而在我国,出行更加注重纪律和安全。
【结语】11. 俄罗斯和我国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教育、就业和交通等方面,更是源于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特点以及社会制度。
通过对比这些差异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两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中外文化差异趣味故事
中外文化差异趣味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来自中国的小明和来自美国的小华在学校的图书馆相遇了。
他们都是12岁,由于学校正在举办一个国际文化节,他们都被分配为各自国家文化的代表,需要一起准备一个展示本国文化的项目。
小明对小华的美国文化展示充满了好奇。
小华计划展示美国的流行音乐,她向小明推荐了一些美国著名的歌手和歌曲。
小明对美国的流行音乐并不熟悉,他以为这只是西方人的喜好,与他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在准备过程中,小明开始对美国的流行音乐产生了兴趣。
他发现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有趣,而且与中国的传统音乐有所不同。
他开始尝试听这些歌曲,并逐渐喜欢上了它们。
同时,小华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开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她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文化节的展示环节中,小明和小华的项目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小明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了一首美国流行歌曲,小华则用英语介绍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他们的表演让其他学生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通过交流和接纳,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只有通过了解和接纳不
同的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外文化差异 历史故事
中外文化差异历史故事
中外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
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描述了中外文化差异。
一位中
国学者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他在会上发言时非常注重礼貌,先向主
持人致谢,然后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当他的美国同行发言时,只
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话,就很快结束了发言。
中国学者感到十分惊讶,
他觉得美国人太不注重礼貌,并且浪费了这个学术交流的机会。
事后,中国学者请教了当地的一位朋友,他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
朋友告诉他,在美国,人们更注重效率和时间的利用。
因此,在
会议上,只要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就会受到赞赏。
而中国文化
注重细节和仪式,在发言之前要表达谢意和尊重。
这样的差异导致了
中国学者对美国同行的行为感到不解。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外文化差异的一面。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独立。
这种差异在历史上的不同环境中逐渐形成,也影响着人们在思维方式、社交礼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中外文化差异对于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外语教育案例:以《白鹅》为观察对象,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外语教育案例:以《白鹅》为观察对象,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外语才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尤其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等外语已经成为了必学的科目之一。
但是,在外语教育中,仅仅掌握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和内涵。
因此,本文将以《白鹅》这个故事为例,来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白鹅》是一篇流传很广的童话故事,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样也是一篇很好的外语学习素材。
本文将通过对《白鹅》的解读和比较,来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就是故事中涉及到的不同动物类型。
在中西方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在《白鹅》中,天上的金属丝里面住着的是两个白鹅,而不是美国版本里的两个小兔子。
这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鹅代表着忠诚、纯洁和吉祥,与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神话传说息息相关。
而在西方,兔子代表春天、新生和生命力。
因此,在翻译传达这种不同的文化内涵时,要学生们理解这些文化差异的背后。
就是故事中涉及到的亲情观念。
在西方故事中,一般都会强调个体的价值和独立性。
而在中国故事中,常常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白鹅》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尊重和感恩亲情,家庭是一个人重要的归属感和感情支柱。
这样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因此理解这些文化差异非常重要。
就是故事中展现出来的不同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的是竞争和个人成就。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的是团队的方向和合作精神。
在《白鹅》的故事中,鹅之间的合作和友谊获得了更多的重视。
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种“至善至美”的价值观有关。
因此,在外语教育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指导学生开放心态学习。
通过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白鹅》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外语教育中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外语的,并且也存在误导学生的风险。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案例故事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案例故事
小麦从一万年前被驯化,9000年前开始向东向西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西方对小麦的加工和利用基本都围绕考来进行,烤面包,烤披萨之类的;东方往往以水来进行熟化的加工,比如煮面条、蒸馒头之类的。
西方在吃饭的时候注重的是交流和沟通,东方从宋以后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这和我们的劳动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西方以游牧渔猎为主,在劳作的过程中,交流是很难的,因为人们比较分散,也需要安静的环境;东方是以田地耕作为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耕作的时候,距离不会太远,累了休息的时候是一起坐在田间地头的,晌饭以家里的妇女送饭到地头为主,所以劳作中的交流是很容易的。
文化冲突小故事
文化冲突小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文化冲突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华的中国留学生,他在美国大学读书。
李华来自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他的父母很注重家庭教育,教他要尊重长辈,要遵从家规,要注重社交礼仪。
在中国,这些都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然而,在美国,这些价值观有时会与当地的文化相冲突。
有一天,李华的美国同学带他去参加一个派对。
当他到了派对上,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派对上的人们喝酒、跳舞、说笑,有些人还吸烟。
对于李华来说,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他感到在这样的场合里,他无法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
当他被一位女孩邀请跳舞时,他有些担心。
李华知道,在中国,跳舞可能被视为不讲究道德的举止。
他于是拒绝了邀请。
这引起了女孩的反感,她认为李华是一个过于守旧的人,无法适应美国的文化。
于是她离开了他。
李华意识到,在美国,他需要更加适应当地的文化,否则他将会遭受文化冲突的痛苦。
他开始尝试适应美国的文化,学会了喝酒、跳舞、结交新朋友。
虽然这些行为让他感到不舒服,但他还是坚持着。
一天,他听到一位老师说,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尊重他人的文化。
文化差异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欣赏和尊重这些差异。
听完老师的话,李华感到很惊讶。
他意识到,在尊重他人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文化的身份,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然而,在美国,这是很重要的。
李华从此开始尝试寻找平衡点。
他保持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文化。
他跳舞、喝酒、交朋友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的文化特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自信和成长,最终融入了美国的文化。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文化冲突是在跨文化和跨国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解决这些冲突,我们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文化,也要让他人尊重我们的文化。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合作。
中西文化差异的名人的典型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的名人的典型例子心有蔷薇,细嗅山茶,东西文化各有不同,无论是东方爱山,还是西方爱水,山水之间各有各的领悟,各有各的魅力。
同样对于花草,爱花之情也各有不同,各有所爱,给予的人物观照也各有不同。
同样杜十娘和茶花女都是西方文学史上杰出女性代表,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两个人职业肮脏下的美好心灵和纯净的灵魂,美丑之间的对比彰显出二人的人格魅力,她们的遭遇,她们的为人处世都值得我们探究,同样能够通过对于二者的挖掘,可以窥探到中西文化的异同。
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的简介每一本书籍都是作者根据一定社会和现实依旧进行改造和加工完成的,艺术从来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因此通过对于书籍的学习和阅读,我们能够找到关于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从中找到社会的存在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或许这就是书籍的力量。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中,我们不仅仅能够看到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能够看到这个时代女子的生存状况,本来男女主人公的相爱已经很甜蜜了,但是谁知道痴情女子终究遇到了负心汉,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是经常发生的,比如陈世美为了荣华富贵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可见文学也是根据具体的历史人物来进行加工的。
而最终杜十娘和李甲也因为封建家庭制度和社会的压迫之下,走上了悲剧之路。
最终杜十娘辛辛苦苦赎身,却被李甲在卖给其他人,这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常见的事情,古代社会往往把女子看做是男人的产物,所以能够随便买卖。
因此痴情的杜十娘最终选择以怒沉白百宝箱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同样茶花女也是以甜蜜的爱情开头,美丽的巴黎名妓遇到了外省青年,两个人如同干柴烈火一般地在一起,然后却被青年父亲的逼迫之下离开儿子,最终玛格丽特选择默默承受这一切,反而被自己的丈夫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忠诚,最终被虐待折磨致死,只能在其日记之中看到这场误会,给人们的心灵留上了巨大的撞击感。
而这两个女子的不幸的共同点都好那个时代又这么密切的关系,那么就一起来看看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吧!。
三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
三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礼仪习俗也因此而产生,这些差异往往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中得到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三个小故事来看一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次中外交流活动中。
一位我国朋友在美国朋友家中受邀参加晚宴。
晚宴中,美国朋友端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菜肴,表达了对客人的热情款待。
然而,我国朋友却并未第一时间享用,在场的美国朋友都略显惊讶。
后来经过了解,我国朋友表示他习惯于等大家都就座后再一起开饭,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这件事情,引发了一场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的思考。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国外旅行的我国游客身上。
在一次参观外国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国游客不小心触碰到了一件展品,立刻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和抗议。
在我国,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展品,甚至可以触摸一些展品以增加亲近感。
然而,在国外,对展品的保护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触碰展品是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和侵犯。
这也引发了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的思考。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位我国公司的员工因经常迟到而遭到了上司的批评。
在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人对于时间观念并不是特别重视,迟到现象比较普遍。
然而,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时间被视为金钱,迟到会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位我国员工在国外工作时需要适应并尊重当地的时间观念,这需要跨越文化差异的理解和体谅。
以上三个小故事,将我们带入了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的思考。
在我国有句古话“入乡随俗”,意思是到了别人的地盘就得遵守别人的规矩。
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之道。
在对待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时,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习俗,避免盲目地对外国文化抱有偏见或主观评价。
也需要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他国的礼仪规矩,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回顾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外文化差异及礼仪的相互作用。
三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
() e ’ gt oeh r o et e t ek Wh t a oy us get 2 L tS e tgte m men x w e . a t d o u g s s i de ? () o b u c m n ypaef in r hsStra? 3 H w a o t o igt m lc o dn e i aud y o r t
f)Ha e y u g ta ypa o hswe k n ?Ho b u . 4 v o o n ln frt i e e d w a o t. ?
譬 蹄. 1
可 以使 用 下 列 句 型 :
f 1I n o r o h a a . l ’ ls ry t e rt t h f 1I o e y u’1b l rg t o r 2 p o 1 e a l ih o1 h s .
() a ec r o oref 3 T k ae f usl y .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
文化冲突小故事
文化冲突小故事引言文化冲突在全球化时代变得越来越常见。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摩擦甚至冲突。
本文将讲述一个关于文化冲突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故事背景小明是来自中国的一位留学生,他决定去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他来到了一个小城市的大学,并与一位美国室友住在同一个宿舍里。
小明非常期待能够与室友相处融洽,但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文化冲突。
不同的生活习惯(二级标题)1.作息时间不同小明习惯晚上比较晚睡觉,而他的室友习惯早起。
小明每天凌晨才入睡,早晨却需要睡到比较晚才能精神焕发,这与室友的作息时间完全不一样。
2.饮食习惯的差异小明对辣食有着很高的需求,但他的室友却对辣食非常敏感,几乎不能吃任何辣的食物。
每当小明在厨房做饭时,室友都会闻到辣椒的味道,非常不舒服。
不同的沟通方式(二级标题)1.直接与委婉的表达方式在中国,人们有时会直接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然而,小明的室友习惯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让小明感到很困惑。
2.个人空间的理解不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
小明经常邀请一些朋友来宿舍玩耍,这让室友觉得他的个人空间被侵犯了,他认为宿舍应该只是居住和学习的地方,不应该成为一个社交场所。
文化冲突的解决(二级标题)1.尊重和理解小明和室友在遇到文化冲突后,首先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他们可以互相交流,解释自己的文化特点,并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
2.寻找共同点小明和室友可以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建立更良好的关系。
他们可以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看电影、打篮球,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妥协和适应小明和室友可以相互妥协和适应,以解决文化冲突。
他们可以商讨一些折中的办法,比如在室友需要休息的时候小明保持安静,或者小明使用低辣度的调料来做饭。
4.寻求帮助如果小明和室友无法解决文化冲突,他们可以寻求校方或其他专业机构的帮助,比如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或心理咨询师。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文化差异的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就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就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就是pretty与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就是外貌与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与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与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瞧中个人的独立性。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文化差异的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
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
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
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
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 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第三幕:有空来坐坐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
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
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
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
”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
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问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
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
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
平时如果有事上门,首先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
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
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藐视行为。
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特别忠告:有心约会要主动约时间地点特别成就感:(1)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5)Would…suit you?(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about…?(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第四幕:亲密无间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 Smith或Prof. Smith。
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
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
”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
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
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
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
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
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
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
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
隐私包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
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
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
特别成就感:1) May I call you…?2) 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3) You can call me John.4) Please call me Mary.5) 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 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 When will you be free?7) 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 (tomorrow afternoon) 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 Shall I come over (this afternoon)?9) 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第五幕:一概而论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sex..”(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
“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
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
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
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sex.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
)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
特别成就感:1) It seem to me that…2) It appears that…3) 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疯狂英语绝密资料(二)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 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 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
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
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
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
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
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人权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 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 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 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 (doing) 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 A: Thank you very much. B: Not at all.6) 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 B: Don’t mention it.7) A: Thanks a lot. B: You’re welcome.8) A: I really appreciate it. B: It’s my pleasure.第七幕:干嘛数落他一位加拿大男士想夸赞中国女同事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