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合集下载

传统泡菜制作与乳酸菌的分离观察

传统泡菜制作与乳酸菌的分离观察

传统泡菜制作与乳酸菌的分离观察泡菜是一道传统的韩国食品,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乳酸菌进行发酵。

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细菌,常用于发酵食品以达到延长保质期和增加食品味道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泡菜制作的过程,并且对乳酸菌进行分离观察,以进一步了解其在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材料准备。

传统泡菜的主要材料是白菜和辣椒粉。

白菜需要先切成块状,然后洗净沥水备用。

辣椒粉是为了增加泡菜的辣味,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添加。

接下来是腌制。

将白菜块放入腌菜缸中,加入适量的盐,均匀撒在每一块白菜上。

腌制的时间通常需要3-4小时,这个过程中盐会吸收白菜中的水分,同时排出一部分的水分。

腌制结束后,用流水冲洗掉菜块上的盐份,并搅拌去掉多余的水分。

然后是发酵。

将冲洗干净的白菜块放回腌菜缸中,并适量加入辣椒粉和其他调料,如大蒜、姜、鸡精等,根据个人喜好可自由搭配。

将所有材料均匀混合,确保每一块白菜都裹上了调料。

此时,泡菜需要放置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发酵的时间根据个人口味可适当延长,通常需要2-3天。

最后是贮存。

发酵结束后,将泡菜存放在低温环境中,以防止继续发酵。

传统泡菜通常会存放在冰箱中,这样可以延长其保质期,同时也使其味道更加浓郁。

通过以上制作步骤,我们可以制作出美味可口的传统泡菜。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乳酸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乳酸菌在泡菜中的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分离观察乳酸菌。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小部分发酵后的泡菜,并将其放入无菌水中进行稀释,以得到适量的菌液。

2.取一份无菌琼脂平板,将菌液均匀涂抹在平板表面。

3.将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4.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情况,根据形态和颜色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乳酸菌的种类。

5.从菌落上挑选出几个代表性的菌落进行单菌分离,分别培养在琼脂平板上,以获得纯种乳酸菌。

6.对单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如利用能力、发酵产物等。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1、实验目的1、学习自制酸奶的方法。

2、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3、掌握用浇注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纯种。

4、了解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5、学习用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对乳酸菌进行活菌计数。

二、实验原理酸奶又称酸乳,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国际流行的保健饮料。

酸奶发酵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其pH降至酪蛋白等电点附件从而使牛奶形成凝固状;其次,乳酸菌还会触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定二酮等风味物质。

酸奶发酵过程通常是由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的。

其中的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部分乙醛,由此链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的物质,因此,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

根据高层半固体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乳酸菌等不产气的厌氧菌进行简便快速菌落计数的方法。

此法把稀释(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和(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后)集中在同一支试管中内,以不易透氧、装有高层半固体培养基的试管代替常规的培养皿平板进行菌落计数,从而使活菌计数操作简化成“试样分散----逐级稀释+常规培养---菌落计数”3步,而传统的方法则需“试样分散----逐级稀释---涂布或浇注平板---厌氧培养---菌落计数”5步。

因此,本法不仅有简化操作步骤的优点,还有省略专用厌氧培养装置、缩短培养时间以及节约试剂和材料等优点。

3、实验器材1、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菌(可从品牌酸奶商品中自行分离)2、培养基:(1)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2)MRS琼脂培养基200ml(3)MRS液体培养基10ml3、材料:优质全脂牛奶或奶粉(内含脂肪28%,蛋白石27%,乳糖37%,矿物质6%,水分2%),蔗糖:市售优质酸奶(1瓶)4、器皿:锥形瓶(3个)、空试管(14支)、无菌移液管(1ml*15根,10ml*2根)、培养皿(6套)、涂布棒、量筒、酒精灯、恒温水浴锅,恒温箱,冰箱4、实验步骤1、实验的准备(1)配制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MRS琼脂培养基200ml,MRS液体培养基10ml(2)用量筒各量取自来水225ml至2锥形瓶中,用移液管移取4.5ml至4支试管中(3)将培养基进行分装,用无菌移液管吸取9mlLAB半固体培养至6支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5mlMRS液体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mlMRS琼脂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制作两个斜面(4)用报纸进行包扎试管,移液管,锥形瓶,培养皿,然后放入灭菌锅进行灭菌2、酸奶的制作(1)配奶:在牛奶中添加6%~10%蔗糖后搅匀。

发酵实验报告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生物教育班级12应生A班姓名李顺昌学号124120218实验课程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指导教师许波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方法2.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3.学会酸奶的制作方法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仪器设备:三角瓶、平皿、试管、移液管、玻璃涂布棒、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恒温摇床、冰箱等。

2、材料:市售酸奶、奶粉、白糖、棉花、酸奶瓶(自备,1个/人)等。

3、培养基:乳酸菌分离用乳酸菌分离用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0.5%;琼脂:2.5%;pH6.8。

配制250mL/组,装于2个三角瓶三、实验原理1、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1)酸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

(2)生理生化原理牛奶(乳糖)→接种乳酸菌→β-D-半乳糖苷酶→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乳酸发酵(葡萄糖)→乳酸→破坏钙-酪蛋白-磷酸复合物的稳定性→蛋白质凝结→酸奶2、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一定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就能够从酸奶中分离出乳酸菌。

3、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因而对人体的肠胃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实验方法步骤(一)乳酸菌的分离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1、倒平板(约6块/100ml)2、制备酸奶稀释液(1)将0.5mL酸奶吸入4.5mL无菌水(自备)中,摇动5min;(2)用无菌吸管吸出0.5mL酸奶悬液,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备得到10-2稀释液;(3)再从中吸出0.5mL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混匀后得到10-3稀释液;(4)以此类推,分别制备得到10-4、10-5、10-6酸奶稀释液。

乳酸的生产工艺

乳酸的生产工艺

乳酸的生产工艺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制药、化妆品和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乳酸的生产主要包括两个工艺: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

微生物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是利用乳酸菌对含有易于发酵的碳源(如糖类)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乳酸。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属的乳酸杆菌、乳酸球菌等。

该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简单、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 提取菌种:从自然界中分离乳酸菌,经培养、筛选等步骤得到适合生产的菌种。

2. 激活菌种:将菌种转移到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中,进行激活。

3. 培养菌种:将激活的菌种转移到大规模培养罐中,通过控制温度、pH等条件培养增殖。

4. 发酵:将培养好的菌种与含有易于发酵的碳源的物质混合,通过控制温度、pH等条件进行发酵。

5. 分离纯化:将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去除杂质、提取乳酸。

化学合成生产乳酸的工艺主要适用于无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乳酸的特定情况,如高浓度、高纯度的乳酸。

化学合成工艺主要通过氧化反应和非氧化反应来合成乳酸。

常用的化学合成工艺有以下几种:1. 二氧化碳法: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通入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反应生成乳酸。

该工艺需要高压氧化器和脱碳装置。

2. 氧化法:将含有氧气的空气通入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反应生成乳酸。

该工艺需要氧化反应器和乳酸蒸馏装置。

3. 甲醇法:将甲醇和含有盐酸的溶液反应生成氯乙酸甲酯,再通过水解反应生成乳酸。

该工艺需要甲醇反应器和水解装置。

以上是乳酸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工艺来生产乳酸,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乳酸的生产工艺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组长:组员: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2.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乳酸菌的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3.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的清洗与包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4.了解各种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5.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观察乳酸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数目的测定的方法。

6.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

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7.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8.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情况,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实验原理: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本实验中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

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应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酸奶中通常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种菌。

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大小,通常用测微计来测量,测微计分接目测微计与镜台测微计;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份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乳酸菌的制作原理

乳酸菌的制作原理

乳酸菌的制作原理
乳酸菌的制作原理是指利用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培养乳酸菌菌株,使其产酸和生长,最终得到活性乳酸菌产品的过程。

乳酸菌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菌株的选取:乳酸菌菌株的选择通常基于其对人体有益的特性,如抗菌作用、免疫调节功能等。

常见的乳酸菌菌株包括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2. 培养基的准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保证乳酸菌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牛乳、乳清、大豆蛋白等,其中添加了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作为乳酸菌的能量来源。

3. 接种和培养:将选取的乳酸菌菌株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乳酸菌通常适合在温度为35-40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而pH值在
4.5-6.5之间是
乳酸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4. 发酵和产酸:培养一段时间后,乳酸菌会开始进行发酵作用,将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

乳酸的积累会降低培养基的pH值,创造出适宜乳酸菌生长的环境。

5. 停止发酵和分离:发酵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停止发酵过程。

通常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或者降低温度来停止发酵。

然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将乳酸菌分离出来。

6. 产品加工和包装:分离出的乳酸菌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如冻干、稳定剂添加等,最终制成乳酸菌产品。

然后将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包装并储存,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总之,乳酸菌的制作原理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菌株和培养条件,促使乳酸菌进行发酵作用并产酸,最终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产品。

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检测及纯化ppt课件

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检测及纯化ppt课件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实验材料:市售乳酸饮料或酸奶。 实验仪器:保温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水浴锅、 培养皿、试管、涂布器、酒精灯等。 实验试剂:脱脂乳试管、脱脂奶粉、5%蔗糖水、 1.6%溴甲酚紫、95%乙醇溶液、酵母膏、 琼脂、无菌水
【实验步骤】
1、1.6%溴钾酚紫牛乳培养基的制备
2、脱脂乳试管的制备
3、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 4、乳酸菌的检测、纯化培养
(1)、1.6%溴甲酚紫牛乳培养基的制备
配料: (A)液:脱脂奶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 80℃灭菌20min。 (B)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 操作: (1)、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 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用1N NaOH或1N HCl调pH,加琼脂溶化,加 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琼脂完全溶解后 倒入250mL的锥形 瓶中,贴上标签,在高压锅中灭菌20min。 (2)、灭好菌的A液和B液趁热充分混合,并在酒精灯的附近趁热倒平板 。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1
花园酸奶 90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另留一管不稀释留作对照(CK)
(2)、分离方法
A.平板划线 接种环挑取10-1菌液,按无菌操作对标有”10-1”的3个平板进 行划操作;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放在40℃恒温培养箱中培 养48小时。
B.平板涂布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解读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解读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

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 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

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

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

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

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 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

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

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

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 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

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 筛选方法:1.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 →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 37℃培养48h→挑选产生溶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一、引言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乳酸菌可以通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转化为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酶、抗生素等。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对于深入研究乳酸菌菌种的特性、功能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乳酸菌分离方法1. 采样乳酸菌的分离首先需要进行采样工作。

可以从发酵食品、乳制品、蔬菜、水果、土壤、肠道等多种来源进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新鲜性和卫生性,避免外部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培养基的选择乳酸菌可以利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乳清培养基等。

根据具体的分离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分离将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系列稀释,取适量的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温度一般在30-37摄氏度之间,培养时间约48-72小时。

4. 纯化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选择典型的菌落进行分离单菌培养,通过多次传代稀释可以纯化获得纯种的乳酸菌。

5. 形态观察利用显微镜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三、乳酸菌鉴定方法1.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包括乳酸发酵能力、氧耐受性、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等,可以初步判断乳酸菌的种属。

2. 生化试剂法利用生化试剂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如气体发生试验、氧化还原酶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扩增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分类。

四、乳酸菌试验方法1. 发酵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活性,如发酵速率、产酸速率、产酶能力等。

2. 抗菌活性测定测定乳酸菌对一些有害菌的抑菌作用,判断其在抗菌方面的潜力。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此次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BCG牛乳培养基[3]。

乳酸菌分离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乳酸菌的单个菌落,为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繁殖成单菌落;从而得到待分离菌种的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学院:漓江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技术组员:吴汉川200913007005杨隆荷200913007006李翠200913007007王志远200913007008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放线菌的菌种特性和分离方法2初步掌握军中筛选方法设计3掌握平菌种的选育二、实验原理乳酸菌是指以糖为原料,属于真细菌纲真细菌目中的乳酸细菌科。

乳酸细菌科根据细胞呈球状或呈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

在BCG 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乳酸菌菌落大约1-3 mm,圆形隆起,表面光的溶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3解圈。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涂片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

乳酸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乳酸杆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

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后呈蓝紫色。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含乳酸菌的酸奶、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乙醇、蕃红溶液、灭菌CaCO3粉末、NaCl;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1000ml烧瓶一个, 无菌培养皿9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乳酸菌扩培方法

乳酸菌扩培方法

乳酸菌扩培方法
乳酸菌扩培是指将一定量的乳酸菌菌种通过培养、繁殖扩大数量,以达到制备大量乳酸菌的目的。

以下是乳酸菌扩培的一些基本方法: 1. 乳酸菌的复苏和培养:先将乳酸菌菌种进行冻存,然后在适
宜的温度下复苏。

复苏后的乳酸菌菌种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消毒,以杀灭其中的杂菌。

随后,将乳酸菌菌种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中,并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2. 乳酸菌的分离和纯化:将接种到培养基中的乳酸菌菌种进行
划线分离,并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纯化步骤,可以去除混杂的微生物,进一步提高乳酸菌的纯度。

3. 乳酸菌的扩培:在纯化后的乳酸菌菌种中,将其接种到相应
的培养基中,并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通过不断扩培,可以使乳酸菌的数量不断增多。

4. 乳酸菌的制备:将扩培后的乳酸菌菌种进行最终的制备,例
如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去除其中的杂质,制备成纯净的乳酸菌菌种。

在乳酸菌扩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例如温度、pH 值、氧气浓度等,以确保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

同时,需要避免引入杂菌等因素,以保证乳酸菌菌种的纯度和活性。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组长:组员: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2.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乳酸菌的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3.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的清洗与包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4.了解各种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5.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观察乳酸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数目的测定的方法。

6.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

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7.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8.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情况,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实验原理: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本实验中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

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应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酸奶中通常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种菌。

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大小,通常用测微计来测量,测微计分接目测微计与镜台测微计;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份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1.实验⽬的2.实验材料2.1试验设备天平、⽜⾓匙、电炉、pH试纸、刻度搪瓷杯、量筒、漏⽃、漏⽃架、玻璃棒、试管、棉塞、培养基、吸管、⽜⽪纸、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两个、250mL锥形瓶两个、试管20只、500mL烧杯两个、250mL烧杯两个、100mL 烧杯两个、酒精灯、⽯棉⽹、接种针(环)。

2.2实验仪器50L的⾼压蒸汽灭菌锅、恒压⼲热灭菌箱、超镜台、光学显微镜、75%酒精棉、冰箱。

2.3实验药品新鲜酸奶、脱脂奶粉或全脂奶粉、蔗糖、 1.6%溴甲酚绿⼄醇溶液、酵母膏、琼脂、结晶紫染液、卢⼽⽒碘液、95%⼄醇、诗坛酸复红染液。

3.试验⽅法及操作过程3.1BCG⽜乳培养基配⽅及灭菌(A)液:脱脂奶粉10克,⽔50ml,加⼊1.6%溴甲酚绿⼄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液:酵母膏1克,⽔50克,琼脂2克,pH6.8,121℃灭菌2.min。

按照配⽅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在搪瓷杯中加⼊所需⽔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1N NaOH或1N HCl调pH,⽤pH试纸对照,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

琼脂完全溶解后倒⼊250mL的锥形瓶中,⽤纱布包扎好(注意不要污染纱布)再⽤⽜⽪纸包扎,贴上标签(必须⽤铅笔写),注明何种培养基。

在⾼压锅中,在1kg/cm2压⼒下维持30min。

3.2倒BCG培养基平板的⽅法将灭好菌的A液和B液趁热充分混合,点燃酒精灯对周围的空⽓进⾏灭菌,并在酒精灯的附近⽤左⼿握着平板⽤拇指和⼩拇指打开⼀个⼩缝,趁热将培养液倒如平板内,倒⼊的量能使培养基刚要覆盖平板底部,倒好后把平板平放到实验台,轻轻晃动是培养基形成⼀个平⾯,等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倒放并贴上标签。

(注意:整个实验要在酒精灯附近做,以保证培养基不染菌)3.3脱脂乳试管的配制与灭菌直接选⽤脱脂乳液或按脱脂奶粉10克与蔗糖5克,⽔95克(蔗糖与⽔的⽐例在1:10的范围内)的⽐例配制,装量以试管的1/3为宜,115℃灭菌15min。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此次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BCG牛乳培养基[3]。

乳酸菌分离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乳酸菌的单个菌落,为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繁殖成单菌落;从而得到待分离菌种的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组长:组员: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2.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乳酸菌的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3.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的清洗与包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4.了解各种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围,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5.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观察乳酸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数目的测定的方法。

6.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

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7.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8.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情况,认识微生物代类型的多样性。

实验原理: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本实验中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

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应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酸奶常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种菌。

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大小,通常用测微计来测量,测微计分接目测微计与镜台测微计;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份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作用及其代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器材: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①培养基:改良MRS固体培养基蛋白胨5g 牛肉膏5g 酵母提取物 2.5g 柠檬酸二铵1g 水500mL乙酸钠2.5g K2HPO4 1g MnSO4·4H2O 0.125 吐温80 0.5mL琼脂12.5g MgSO4·7H2O 0.29g CaCO3 5g 葡萄糖10g 。

仪器用品:500ml烧杯一个100ml量筒一个无菌培养皿12个250ml容量三角瓶2个5ml无菌移液管1ml无菌移液管6只15ml试管7只高压灭菌锅天平水浴锅一个玻棒一根旋涡均匀器一台镜台测微尺电磁炉一个棉花纱布目镜测微尺牛皮纸麻绳接种环一个盖玻片酒精灯一盏牛角匙pH试纸血球计数板载玻片若干恒温培养箱酸度计擦镜纸、吸水纸液体石蜡显微镜载玻片玻片架、洗瓶、酒精灯火柴、滴管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铵,碘,碘化钾,番红,KOH,NaCl,10%NaOH,2%氯化铁。

药品配制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g草酸铵于蒸馏水100ml。

将两液混匀即成。

卢戈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

用时取1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0.1%的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

混合A和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生理盐水:称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培养1.称量用天平称取蛋白胨1g, 牛肉膏1g , 酵母提取物0.5g ,柠檬酸二铵0.2g,乙酸钠0.5g , K2HPO4 0.2g, MnSO4·4H2O 0.025g, MgSO4·7H2O 0.06g , 葡萄糖2g , 吐温80 0.1mL , CaCO3 1g放入烧杯。

2.溶解向上述烧杯中加入蒸馏水50 mL无菌水,用玻璃棒搅匀后,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在石棉网上加热溶解后,加入2.5g琼脂,并继续用微火加热。

在琼脂溶化的过程中,要控制火力的大小,并且不断搅拌,以免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待琼脂完全溶化后,补加蒸馏水至100mL。

3.调节pH 用滴管逐滴滴入1mol/L的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并随时用精密的pH试纸测pH,直到pH到6.8左右。

4.过滤要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5.培养基的分装将培养基趁热分装到2个三角瓶里(一半为宜)。

注意:分装时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口和试管上段,以免引起污染。

6.加棉塞培养基分装完毕以后,在管口上加一个棉塞。

棉塞能防止杂菌污染,保证通气良好。

加棉塞时,应使棉塞长度的2/3在试管口。

7.包扎在管口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然后,用线绳扎好。

在每捆试管外挂上标签,注明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和制作者二、灭菌1.打开高压蒸汽灭菌锅,将里面的灭菌桶取出,向锅加水(最好用开水),水面与底架平齐为宜(直至高水位灯亮起)。

2.将扎好的试管管口向上竖放在灭菌桶,再将灭菌桶放回灭菌锅。

(注意:灭菌桶的物品不能放得太挤,否则会影响灭菌效果)。

3.加盖,并将排气软管插入灭菌桶的排气槽。

(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紧固螺栓,以防漏气)同时关闭灭菌锅上方的安全阀,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时得以排除锅的冷空气。

4.设置灭菌温度和时间。

温度为121℃,20分钟灭菌5.排出锅的冷空气,关上排气阀,让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的压力上升到98kPa时,控制火力大小,使压力维持在98kPa左右20min。

6.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将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三、无菌检查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保温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四、菌悬液的配制先将酸奶样品搅拌均匀,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样品10ml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在旋涡均匀器上充分振摇20分钟,使样品均匀分散。

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酸奶悬液注入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息三次,使充分混匀。

然后再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10-7各种稀释度的菌悬液(要取7只15ml 试管)。

五、倒平板取无菌平板12个,编号标明10-1、10-5、10-6、10-7各三套;将经高温消毒的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按无菌操作法倒12只平板,每皿约15ml;平置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皿底,待凝固。

六、分离方法A.涂布平板法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5、10-6和10-7的稀释菌悬液各1ml,对号接种于与之对应的3个无菌平板中,每个平皿放0.2ml;尽快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布均匀,平放与试验台上20 Min;然后倒置于4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B.平板划线1、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按无菌操作对标有‘10-1‘的3个平板进行划操作。

常用的划线方法有;(a)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菌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做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做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放在4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b)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放在4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C.稀释混合平板法先分别吸取1ml的10-5、10-6、10-7稀释度的菌悬液对号放入平板中,然后再倒入经高温消毒的并冷却到50℃左右培养基中,边倒入边摇匀,使样品中的微生物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到冷凝成平板后,倒置于4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七、菌落特征的观察恒温培养48小时过后,取出培养平板;选择菌落分布较好的平板,先对其菌落形态(如菌落的大小、表面状况、透明度、色泽、边缘、隆起度、透光性、是否分泌色素等特点)进行观察,初步找出乳酸菌菌落。

乳酸菌的菌落很小,大约1~3 mm,园形隆起,表面光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3的溶解圈。

八、乳酸菌的形态观察及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形态观察(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时,用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直立移动,轻放在平稳的实验台上,使用前首先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部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地清洁和调整工作。

2.调节光照1)用粗调节器提升镜筒,将低倍物镜旋到镜筒下方,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5mm左右。

2)上升聚光器,使之与载物台表面相距1毫米左右。

3)插上电源,开开电源开关。

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在天然的光线下观察,一般用平面反镜;若以灯光为光源,则一般多用凹面反光镜)。

4)开闭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直至视野得到最均匀最适宜的光度为止。

3.低倍镜观察1)将载片标本(涂面朝上)置于载物台的标本夹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头下降至镜面距离检视物大约5mm处。

2)然后以左眼看目镜,另一眼睁开,一边观察视野,一边扭动粗调节器使镜头缓慢地升高,至视野出现物像后,改用细调节器上下微微转动,仔细调节焦距和照明,直至视野获得清晰的物像,选择适宜部位,移到视野中心。

3)移动推动器,换高倍镜观察。

4.高倍镜观察将高倍物镜转至镜筒下方,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亮度适中,再仔细反复转动微调螺旋,调节焦距,获得清晰物象,再移动推动器选择最满意的镜检部位将染色标本移至视野中央,待油镜观察。

5.油镜观察1)先用粗调节旋钮将镜筒提升(或将载物台下降)约2cm,转动转换器将油镜转至镜筒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旋钮将载物台缓缓地上升,使油浸物镜浸入香柏油中,使镜头几乎与标本接触。

2)左眼看目镜,右手反时针方向微微转动粗调螺旋,下将载物台,当视野中有模糊地标本物象时,改用细调螺旋,并移动标本直至标本物象清晰为止。

3)观察完毕,下降载物台,将油镜头转出,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或乙醚酒精混合液(乙醚2份,纯酒精3份),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用擦镜纸擦拭2~3下即可,(注意向一个方向擦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