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古汉语知识专练(六)通假字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PPT《常见通假字大全》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机:通"几";预兆。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 棘 籍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录:同"碌";平凡,平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 甿 俛 缪 陌
介:同"芥";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 迥 鸠 沮 句
景:同"影";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2021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古汉语知识专练(七)古今异义
(七)古今异义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室今方丈,仅容一人居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下列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问征夫以前路B.翱翔蓬蒿之间C.千里逢迎D.告诉不许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D.依乎天理,批大郤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秋毫不敢有所近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左右既前,斩荆轲C.所以遣将守关者约为婚姻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下列加粗字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门前冷落鞍马稀B.烟涛微茫信难求C.老大嫁作商人妇D.势拔五岳掩赤城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秦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江南金锡不为用B.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所以游目骋怀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D.俨骖騑于上路求天下奇闻壮观8.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D.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盘桓:徘徊;逗留住宿;2.答案:D解析: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飞行或盘旋。
3.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B项,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4.答案:A解析:A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
秋毫:古今义相同,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B项,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文言文--通假字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C.【 同(近)音字相代替 】
借字 本字 字义
(1)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 贯 套上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背 背弃
(3)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 甫 对老年男子尊称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辨 变 变化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6. 上贤而释之(指代汲黯)。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
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
大治。
(11江西卷《汲黯》)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 】
归纳:(4)取消偏旁,推断本字。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 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 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 ,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 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
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专题复习指导与训练
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一要译对句子大意,二 要准确把握关键词的翻译。(1)中的关键词:“锡”“虔”“人 主”“安”。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2016·新课标Ⅱ卷)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完全同音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们宴》) “蚤”通“早”。译文:明天清早,你不可不早早地亲自 来向项王道歉。
二.声母相同 如: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 “亡”通“无”。译文: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够休息。
三.韵母相同 如:置之河之干兮。(《诗经·魏风·伐檀》) “干”通“岸”。译文:把它放在河岸边啊。 四.同音代替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时候的许多同音字,现在已经不同音 了。 如:①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趣”通“促”; 因为“趣”与“促”,古时候是同音字,但现在已经不同 音了。) ②填国家,吾不如萧何。(《汉书·高帝记》)(“填” 通“镇”;因为在古代“填”与“镇”也是同音字。)
辨识提醒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果结合语境推测出的意思 和本字的关系不大时要考虑通假的可能。注意通 假的几种情况,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联系。 尤其在疏通文意时,如果翻译不通,要考虑通假。
课堂专练
翻译下列画线句子。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 之安乎?” (2016 ·新课标Ⅰ卷)
10.须臾成五采。 11.多平方,少圜。 12. 鼓瑟希。 13. 莫春者,春服既成。 14.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5.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6. 盖亦反其本矣。 17.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8.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假字——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含解析)
(6)通假字——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1.下列句中均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②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③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⑤鼓瑟希,舍瑟而作(《子路……侍坐》)⑥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⑤⑥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诏书切峻,责臣逋慢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D.“离骚”者,犹离忧也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河海不择细流B.或师焉,或不焉C.项王按剑而跽D.毋内诸侯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复一一自辨B.振之以威怒C.藉寇兵而赍盗粮D.弹铮搏髀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藉寇兵而赍盗粮朝济而夕设版焉B.手裁举河海不择细流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思厥先祖父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则思无因喜以谬赏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B.治乱之条贯C.屈原既绌D.乃令张仪详去秦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其微易散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故有道者不处8.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辟邪说,难壬人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不复一一自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①直——“值”⑤希——“稀” ⑥裁——“才”③暴——“曝”2.答案:A解析:B.“畔”同“判”;C.“趣”同“取”;D.“离”同“罹”3.答案:C解析:A.“择”:通“释”,舍弃。
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
B.“不”:通“否”,不从师。
句意: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C.没有通假字。
句意:项羽握着剑挺起身。
D.“内”:通“纳”,接纳。
句意: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
故选C。
高考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复习(简单实用)
卡通风工作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文
言
实
词
的
考
查
重
点
】
1
.
通
假
字
;
2
.
古
今
异
义
;
3
.
一
词
多Leabharlann 义4.偏
义
复
词
;
5
.
词
类
活
用
。
一 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 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 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 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 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造成古今异义的原因
06
名称说法发生 改变
05
词义强化或弱
化
04
感情色彩变化
03
( 三) 词 义
转移
02
( 二) 词 义
缩小
01
( 一) 词 义
扩大
( 一) 词 义 扩 大
01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 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01
音同形似
音近形似
04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03
0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音同形异。
0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属”通“嘱”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3、更换偏旁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罢免,革除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赈济
通假字的判断方法:
一、联想同音字
1.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环绕。)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
练一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②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③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
文言实词的特点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 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 动宾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 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示例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供)
乏困。
②失其所与,不知。
(智)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 出本字。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②距关,毋内诸侯。
(拒)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2021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古汉语知识专练(八)词类活用
(八)词类活用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明道德之广崇②其后楚日以削③时秦昭王与楚婚④身客死于秦⑤短屈原于顷襄王⑥故内惑于郑袖⑦方正之不容也⑧邪曲之害公也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B.①④⑤//②⑥//③//⑦⑧C.①⑤//②④⑥//③//⑦⑧D.①⑦⑧//②③⑥//④//⑤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客逾庖而宴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足之所履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良庖岁更刀,割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范增数目项王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越国以鄙远项伯杀人,臣活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5.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师道也②吾从而师之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则耻学于师⑥不耻相师⑦孔子师郯子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①③④/②⑦/⑤⑥⑧B.①③④/⑧⑦/②⑤⑥C.③④/②⑥⑤/①⑦⑧D.③④/②⑥⑦/①⑤⑧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乌鹊南飞A.鼓瑟吹笙B.天下归心C.有仙则名D.其一犬坐于前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贤思齐焉在明明德B.先齐其家我树之成而实五石C.故亏兄而自利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8.下列各项中的加粗词与例句中的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侣鱼虾而友麋鹿C.襟三江而带五湖D.以弱天下之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①⑤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④⑥都是名词作状语,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⑦⑧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所有通假字,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能帮助你的孩子复习和记忆!100例文言文通假字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明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通假字课件
评
一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仓促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3.某所,而母立于兹 。 “而”通“尔”,你(的)
评
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
人乃寤而请之。
文中的通假字有: 傍——旁 不——否 坐——座 乡——向
嘿——默 亡——无
息——熄 寤——悟
思
请完成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议
P326面《旧唐书·李昭德传》
(一)实词(解释词义)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 功劳的 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
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
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
通 文 假 言
文
字 之
通假字
导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 通用之意。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导
“通假”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 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 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 们一般用“通”来表示, 如“A通B”。
导
通用字
假借字
古今字
本无其字,同音替代
导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 “员”通“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而“同”则是指二者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代替以下是按首字母顺序归纳的高中常考的文言通假字,如:A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 ;疲劳。
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杯: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①通“背” ;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同“背" ;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穿着,覆盖在肩上。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①通“避” ;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通“僻” ;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困顿,失败,疲惫,衰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 ;不。
副词,句尾语气词“吗" “或师焉,或不焉。
" “汝见我不?”C材:同“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 ;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通 假 字
一、什么是通假字?
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 互相借用的现象。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字面上的 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句意解错。因此, 必须掌握通假字的基本特点。
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暮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嘱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披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 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
广义通假字,包括狭义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异体字。
2.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 是古人写的别字。 2. 古人在写书或作文时仓猝忘其字,暂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3. 图省事,以熟代生,以简代繁. 4. 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5. 是古人并不十分在意将一个音写成哪一个字形 6. 古书经秦火而几乎被烧光,汉代的许多书籍是靠人们回忆再述记
高三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2021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为大家整理了高三2021年必修语文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ﻭ高考语文常考必考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ﻭ不:同“否”;不。
副词.“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ﻭ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ﻭ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君求救,合从于楚。
”ﻭ当:通“挡”;抵挡.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ﻭ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ﻭ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ﻭ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拂:同“弼”;辅弼。
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王回深父,余弟**平父、安上纯父.”ﻭ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ﻭ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
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
C.要项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起如厕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与武决去
D.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6.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④此小大之辩也
⑤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⑥而征一国者
⑦而御六气之辩
⑧彼且恶乎待哉
A.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⑥⑦
7.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8.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郤—隙振—震;A共—供倍—背坐—座;B说—悦知—智距—拒内—纳;C要—邀孰—熟蚤—早;
2.答案:B
解析:A项,“倍”,通“背”。
C项,“颁”,通“斑”。
D项,“不”,通“否”。
3.答案:D
解析:A不通否,表疑问语气;B孰通熟,仔细;C决通诀,辞别。
4.答案:A
解析: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加强对通假字考点的积累。
这里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答案:C
解析:A项,“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B项,“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D项,“蓐”通“褥”,垫子。
6.答案:D
解析:③⑤⑧不含有通假字。
①“冥”通“溟”,海;②“知”通“智”,智慧;④“辩”通“辨”,区别;⑥“而”通“能”,才能;⑦“辩”通“变”,变化。
7.答案:A
解析:“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8.答案:D
解析:A项,“冯”同“凭”;B项,“属”同“嘱”;C项,“采”同“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