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PPT优秀课件1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 感受到了每个节日的风俗民情。让我们拿 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我国的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团圆、喜庆、吉祥
和希望。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本文介绍了7 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 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本课是识字课,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 俗的词语集中儿歌中,我们在诵读中了解了我 国的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积累了语言,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 的历史文化。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点拨:要读得热情,读出对祖国节日的赞美 和热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背诵,记住我 国的这几个典型的传统节日。
2.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 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教师点拨:先按照时间顺序排一排。这几个节日,一般按 照农历过的,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 五,清明节是按照阳历的4月4日或5日,端午节是农历的五 月初五,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 初九。知道时间就好排顺序了。再选两个节日说一说,自 己是怎么过的。
2.二思:说说本文所介绍的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
每个节日的民俗活动各不相同:春节里人们 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清明节扫 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七月七乞 巧;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踏秋,赏菊, 登高,敬老。
3.三探: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
我还知道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寒食节禁 烟火,只吃冷食。
推荐阅读 过大年
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喝点解了馋,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 初四吃米饭,初五的饺子要素馅, 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 十三没错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 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国学诵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核心问题: 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2.二思:说说本文所介绍的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 3.三探: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 4.四悟: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听录音回顾课文
边听 边想 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4.四悟: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最隆重,最热闹。
课文结构
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
(祭扫)
重阳节(踏秋 赏菊 登高 敬老)
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
七月七
(乞巧)
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插艾叶)
课文主旨
本文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了我国几个传统节日的民 俗活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了什么?
“看花灯”是元宵节的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大街小巷人如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街上的 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在清明节里都做什么了。“雨 纷纷”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也 代表人们的哀伤的心情。“先人墓前去祭扫”,交代 了清明节人们的主要活动。
积累 写出几个和“牛郎织女”类似的民间传说。 《__梁__山__伯__与__祝__英__台__》__、__《__孟__姜__女__哭__长__城__》__、__《__白__蛇__传__》。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这句话写的什么节日的什么习俗?
这句话是对中秋节民俗活动的描写。吃月饼、 赏月是人们在这一天要做的事。“十五圆月当空照” 写出了这个节日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这句话写的什么节日的什么习俗? 这句话是对重阳节民俗活动的描写。“要敬老”
是因为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人们常在这天举行尊老爱 老活动。“踏秋、赏菊、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民俗 活动。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结尾这一句呼应了开头的一句。又一次写到春节。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这句话写的什么节日的什么习俗? 这句话是对端午节人们的活动描写。“赛龙舟”
是南方人们的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粽子艾香满 堂飘”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人们插艾叶,吃粽子的 情景。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这句话写了什么?你体会出了什么?
这句话写了七月初七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传说。 “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 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 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牛郎织女的传说,表现了人们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欢笑”,写出过春节时,人们的心里很高兴。 “贴窗花,放鞭炮”概括了这一节日的最具代表性的 民俗活动。当然春节习俗还有:包饺子、拜年、給压 岁钱,还有贴春联。
阅读方法解密:准确使用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概念: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是指成语中有一对反 义词。 好处: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文采飞扬,使文章的表 现力更加生动。 运用:本文的“大街小巷”,属于含有一对反义的成 语,固定用法,用词很准确,使文章语言生动。
② 传统节日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3.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元日》 王安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杜牧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 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 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 以求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