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推拿手法与穴位 多图
小儿推拿ppt课件
如推拿后出现皮肤红肿、破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 感染或加重症状。
记录与反馈
对推拿过程及效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同时,将推 拿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或监护人,以便其了解小儿的治疗进展。
05
家长参与互动环节设计
家长学习简单手法操作
学习基本推拿手法
家长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几种简单且常用的小儿推拿基本 手法,如推、拿、按、摩等。
亲子互动按摩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互动按摩,增进亲 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按摩效果评估
了解如何评估按摩效果及孩子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按摩方式和方 法。
分享经验和心得体会
分享学习成果
鼓励家长分享自己学习小儿推拿的心得体会,以 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效果。
交流互动环节
设置交流互动环节,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
小儿推拿ppt课件
目 录
•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演示 • 常见病症治疗方案设计 •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措施 • 家长参与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及作用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刺激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 ,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02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演示
推法
01
02
03
04
定义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 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
分类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操作要点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推动时 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
01
03
02
外感发热
病因:小儿体质素弱,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灸病伤阴而致肺曳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
01
临床表现: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02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搓涌泉。
03
阴虚内热
病因: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
牛杨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 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除了有点状穴外,还有线状穴、面状穴等。
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
由于此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
掐法 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刺激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指针法”。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救逆。 主治:小儿惊风、昏厥等症。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课件
推拿过程中注意宝宝保暖,避免宝宝受凉 ;推拿后可适当给宝宝喝些温水,有助于 软化粪便。
THANKS
感谢观看
用掌心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环形揉按, 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3分钟。
功效
中脘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理 气止痛的功效,对于小儿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
神阙穴
位置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
功效
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消 化不良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
对于骨折、皮肤破损、高热惊厥等急性病症,以及某些慢性疾病 如肿瘤等,不宜进行小儿推拿。
注意观察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 情况应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05
胸腹部穴位推拿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儿消化不良的胸腹部穴位推拿
01
02
03
04
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体重 下降等。
关元穴具有温肾壮阳、培 元固本的功效,对于小儿 遗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
用掌心或指腹在穴位上做 环形揉按,力度适中,每 次按摩1-3分钟。
03
胸腹部穴位推拿手法
推法
总结词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着固定方向,缓慢推动穴位。
详细描述
推法是一种基本的按摩手法,通过用指腹在穴位上施加适度 的压力,并沿固定方向缓慢推动,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在胸腹部推拿中,推法常用于促进消化、缓解腹胀等 。
推拿穴位
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等 。
注意事项
推拿过程中注意宝宝保暖,避 免宝宝受凉;推拿后可适当给 宝宝喝些温水,有助于补充体
穴位清肺化痰
穴位清肺化痰穴位清肺化痰按摩治喘穴的作用与好处有缓解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落枕、咳嗽等功效。
治喘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治喘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治喘穴位位置图】【图解治喘穴位的位置】治喘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肩颈部,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即: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取穴时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和横突棘肌。
分布有第七、八颈神经后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脉和颈横动、静脉的分支。
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治喘穴,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为“定喘”。
【按摩治喘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作用功效: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疾病:1、缓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2、治疗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上肢疼痛不举、肩背痛、瘫痪、麻痹、荨麻疹、头后部痛。
治喘穴位配伍哮喘:配膻中穴、内关穴、大椎穴、中喘穴、丰隆穴(《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百日咳:配天突穴、大椎穴、丰隆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慢性支气管炎:配涌泉穴、天突穴、丰隆穴(《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手法】指压该穴,对于治疗气喘发作非常显效,一面缓缓的吐气,一面用力按压6秒钟,重复做3次,会使气喘舒适。
刺灸法:直刺或针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人体肺、脾、肾三脏虚弱,导致肺中始终存有宿痰所致。
人体一旦感受外界邪气刺激,痰就会阻塞气道使人出现喘憋现象。
刺激特定的穴位可补益肺、脾、肾,调节机体功能,从而有效化痰、宣肺、平喘。
定喘穴:“定”:指安定或平定。
“喘”,这里指咳喘、哮喘。
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故名“定喘”。
指压治喘穴,对于治疗气喘发作非常显效。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颈项部扭挫伤等。
配肺俞、中府主治咳喘。
定喘穴〖标准定位〗定喘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小儿哮喘的推拿手法与穴位(多图)
小儿哮喘的推拿手法与穴位哮喘是由于天气寒冷或吸入花粉、灰尘以及食用鱼、虾、蟹后引发气管痉挛、狭窄、分泌及量痰液,气道受阻,而出现痰鸣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本病常反复发作,多见于4-5岁以上的小儿。
小儿哮喘常有家族史。
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各有偏重。
发作期治疗应以祛痰除湿、宣肺解痉为主。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擦胸骨、分八道、揉乳根、揉乳旁、搓摩胁肋、分肩胛、揉肺俞、揉脾俞、揉紧俞。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左手肺经,自指根推向指尖500次。
2、右手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和胃经,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指根400次。
3、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食指桡侧的大肠经,自指根推向指尖,共400次。
4、五指着力并扰着力于胸骨上,进行上下往返擦法,直至局部发热。
5、双手拇指指腹着力,沿小儿一、二、三、四肋间自上而下向两侧分推,反复操作3-5遍。
6、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乳根穴,按揉300次。
7、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乳旁穴,按揉300次。
8、双掌自小儿腋下向下搓摩至胁肋边缘,反复5-10遍。
9、双手拇指置于小儿肩胛内侧,沿肩胛内缘自上而下分推100次。
10、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着力于小儿背部两侧的肺俞穴,按揉1分钟,至有酸胀感。
1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12、中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肾俞穴,顺时针揉2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别一侧肾俞穴。
一、若伴有形寒无汗,痰清稀多沫、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苔白脉滑,可加擦胸部、擦背部、擦督脉。
1、五指并扰,在胸部上进行斜向往返擦法,直至局部发热。
2、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背部进行横向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至局部发热。
3、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督脉进行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至局部发热。
二、若伴有发热面红、痰稠色黄、口渴喜饮、小便黄、大便干、苔黄脉滑、可加推膻中、开璇玑、揉中府、揉云门。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龟尾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服从: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向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服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用。
主治:发烧、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吐逆、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划分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服从: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课堂提醒您临床上常用医治消化体系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服从: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利用社区资源,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小儿推 拿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度。
线上推广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小儿推拿相关知识和案 例,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模式探索
线上理论学习
提供线上视频课程、图文教程等学习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 习小儿推拿理论知识。
年龄段划分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采用不 同的推拿方案,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个性化调整
根据每个小儿的具体情况,如病史、家族遗传等因素,对推拿方案进 行个性化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跟踪观察及效果巩固
定期随访
对接受过小儿推拿治疗的小儿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身体状况和 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的疗效。
03
情绪表现
观察小儿推拿前后的情绪变化 ,如哭闹、烦躁等情绪的改善 情况,评估推拿对小儿心理状
态的调节作用。
04
家长反馈
收集家长对小儿推拿效果的反 馈意见,了解家长对推拿的认
可度和满意度。
针对不同体质和年龄段调整策略
体质辨识
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如寒热虚实等,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法选择和力度掌握原则
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如推、 拿、捏、揉等。
力度要适中,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对小儿造成 不适或伤害。
在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和力度。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收集小儿推拿常用穴附每个穴位图
二、大椎
•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 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 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 脉之交会穴。
•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 椎、刮大椎之分。按30~50次,揉大 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 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
三、肺俞
•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左逆时针
按揉50~100次,称揉肺俞。 • 用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经肺俞向外下斜方推至两肩胛骨
下角50-100次,推呈“八”字型,继而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100次,推 呈Ⅱ型,称推“介”字。 • 推肺俞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法,可治感冒、发热、咳嗽气 喘、多痰等症。
三、肺俞
四、脾俞
三、脾经
四、肝经
• 【位置】食指指腹螺纹面
• 【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食指螺纹 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或从指端向指根直推,称补肝经;由小儿食 指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 500次。
• 【功效】清肝经: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熄风止痉——惊风、抽搐、烦躁。
摩5分钟 • 【主治】腹痛、消化不良。 • 【功效】调理脾胃与大小肠蠕动,利于
消化吸收。 • 【临床应用】分腹阴阳用于腹胀消化不
良;摩腹用于腹痛、腹泻。
五、脐
• 【位置】肚脐正中。 • 【操作】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100-300次;或掌摩。 • 【功效】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涩肠固脱。 •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
小儿推拿全套课件(2024)
常用推拿手法
注意事项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 阳、黄蜂入洞、揉耳后
高骨等。
12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 度保暖,多饮水。
咳嗽
01
症状表现
咳嗽、咳痰、气喘等。
2024/1/30
02
03
04
推拿治疗原则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常用推拿手法
清肺经、揉肺俞、推揉膻中、 揉乳根、揉乳旁等。
注意事项
避免烟雾刺激,保持空气湿润 ,多饮水。
常用推拿手法
清大肠、揉天枢、摩腹、推下七节骨等。
2024/1/30
推拿治疗原则
润肠通便,和胃降逆。
注意事项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 习惯。
15
夜啼
2024/1/30
症状表现
婴儿夜间啼哭不止,或每夜定时啼哭 ,甚则通宵达旦等。
推拿治疗原则
安神定志,调和气血。
常用推拿手法
清心经、清肝经、揉小天心、揉百会 等。
2024/1/30
捏脊法
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 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 大椎穴两旁。
推脊法
用食、中二指罗纹面着力,在脊柱上作直线推动。
捏三提一法
在捏脊的基础上,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
20
24
操作后观察与护理
观察宝宝反应
推拿后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 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宝宝的体质和推拿目的,给予适当的饮 食调理,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024/1/30
保暖避风
推拿后宝宝毛孔张开,容易受凉,应注意保 暖避风。
中医平喘按摩推拿
中医认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特别是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弱、痰浊内生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哮喘发作主要表现:喉间哮呜,呼吸困难,咯痰不爽。
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哮喘宝宝推拿保健法着重于宣肺、健脾、补肾,化痰平喘。
家有哮喘宝宝的父母们在这个季节可以用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来给孩子做保健预防。
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喘患儿的发病症状,并通过配合饮食的调控,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经过一个或几个疗程的推拿,甚至可以控制和治愈小儿哮喘。
推拿取穴:1、擦后背肺俞部位和前胸膻中部位至局部发热;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膻中。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肺俞。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2、揉定喘1-3分钟;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为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寸,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指端揉。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补脾经300-500次;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4、清肺经300次;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泻,称清肺经。
功用: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5、揉掌小横纹200-500次;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掌小横纹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
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6、运八卦100-300次;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
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7、捏脊6-10遍;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手掌及上肢屈面)2009-05-07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背面)2009-05-07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正面)2009-05-07小天心穴可安神小天心穴是所有经络出入的总大门,位于手掌根部的中心,大小鱼际中间。
这个穴位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医认为该穴具有畅通经络、通窍散结、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等作用。
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发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等。
肾经穴增智力补肾经穴(在小指掌面,自指尖推至指根)具有补肾益脑等作用,可用于促进大脑智力发育和保健。
临床我们的体会是,该穴多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例如治疗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等。
脾经穴促消化推补脾经穴(在大拇指的外侧边缘,自指尖推向指间关节)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亦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所以,推补脾经穴具有良好的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
其它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但是家长们不易掌握,不如在平时多搓搓孩子的手,也能起到一定保健作用。
推荐几个简单的手掌小体操搓手:双手对掌,五指相对,一前一后像洗手一样搓手(重点刺激五经穴和板门穴)。
拍手:双手左右相对,垂直拍击,做类似欢迎动作(同上,亦可重点叩击掌根部,刺激小天心穴)。
摩手:双手对掌,像画圆圈一样旋转摩擦(重点刺激内八卦穴和内劳宫穴)。
叉手:双手拇、食指张开,对叉虎口;或双手十指张开,互相交叉于指缝间(重点刺激合谷穴和八邪穴)。
①推拿组小儿哮喘缓解期以健脾益肺、补肾固本为施护原则。
推拿以推、揉、捏为主要手法。
推拿处方,补脾经(拇指末节桡侧面)、补肺经(无名指末节掌侧)、补肾经(小指末节掌面),按揉定喘穴,揉脾腧(shù)、肺腧、及肾腧;偏于肺脾气虚者揉膻(tán)中50--100次,以补气定喘;偏于肾虚不纳气者,加揉二马穴300--500次,以补肾纳气固本。
部分患儿选捏脊法为主,配合推揉法。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生理:大发育、性成熟--
病理:
调护: 心理、精神教育、自我管理、行为习惯
精选ppt
47
小儿的生长发育
❖ 一、体格生长 ❖ 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这些生理
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 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 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的便利,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 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 儿童的生理常数。
精选ppt
43
❖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精选ppt
44
❖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 童期。
生理 : 语言行为发育-
病理:热病、肺系、脾胃、免疫······
养护
饮食、户外活动、智力开发--
精选ppt
精选ppt
48
❖ (一)体重
❖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 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 愈小,增长速率愈高。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 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 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 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精选ppt
22
肝常有余
❖生理方面:肝属木,旺于春,主 生发少阳之气,生理的肝常有余 是指小儿生发之气旺盛的特征。 同时由于肝肾同源,生理上肝得 肾水济济而不过于亢盛。
精选ppt
23
肝常有余
❖病理方面:小儿易动肝风。
精选p神明,心属火, 属阳,小儿体属纯阳,生长发 育迅速,心阳自然有余。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小儿穴位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穴位是经络和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通过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儿童的体内功能,促进健康发育。
本文将对小儿常用的穴位进行归纳总结。
一、足三里(ST36)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3寸。
这是一处经络运行畅通的穴位,被誉为“百会之会”。
按摩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于儿童常见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足三里是一个有效的穴位。
二、迎香(LI4)迎香穴位于手掌背侧第一、二掌骨之间的间隙处。
按摩迎香穴可以调节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对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迎香穴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但需要注意,迎香穴在孕妇中具有促进宫缩的作用,在儿童中轻柔按摩即可,不宜用力刺激。
三、曲池(LI11)曲池位于手臂外侧,当肘部弯曲时,尺侧尺骨下端后缘的凹陷处。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通利经络的作用。
对于儿童出现的皮肤病、耳鼻喉感染等疾病,曲池穴的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四、百会(GV20)百会穴位于头部的中央部位,最高点的凹陷处。
百会穴是一处重要的穴位,具有平衡五脏、调整气血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等,按摩百会穴具有较好的效果。
五、列缺(TE6)列缺穴位于手臂背侧,尺侧尺骨前缘直线下5寸,当手臂伸直时凹陷处。
按摩列缺穴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于儿童常见的肺热咳嗽、气血不足等问题有辅助疗效。
六、膈俞(BL17)膈俞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的隆起处。
膈俞穴是调节呼吸系统的重要穴位,可以舒张肺部,增强肺功能。
对于儿童的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膈俞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儿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且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细致,避免过度刺激。
希望本文能对关注小儿穴位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的推拿手法与穴位
哮喘是由于天气寒冷或吸入花粉、灰尘以及食用鱼、虾、蟹后引发气管痉挛、狭窄、分泌及量痰液,气道受阻,而出现痰鸣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本病常反复发作,多见于4-5岁以上的小儿。
小儿哮喘常有家族史。
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各有偏重。
发作期治疗应以祛痰除湿、宣肺解痉为主。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擦胸骨、分八道、揉乳根、揉乳旁、搓摩胁肋、分肩胛、揉肺俞、揉脾俞、揉紧俞。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左手肺经,自指根推向指尖500次。
2、右手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和胃经,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指根400次。
3、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食指桡侧的大肠经,自指根推向指尖,共400次。
4、五指着力并扰着力于胸骨上,进行上下往返擦法,直至局部发热。
5、双手拇指指腹着力,沿小儿一、二、三、四肋间自上而下向两侧分推,反复操作3-5遍。
6、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乳根穴,按揉300次。
7、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乳旁穴,按揉300次。
8、双掌自小儿腋下向下搓摩至胁肋边缘,反复5-10遍。
9、双手拇指置于小儿肩胛内侧,沿肩胛内缘自上而下分推100次。
10、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着力于小儿背部两侧的肺俞穴,按揉1分钟,至有酸胀感。
1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12、中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肾俞穴,顺时针揉2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别一侧肾俞穴。
一、若伴有形寒无汗,痰清稀多沫、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苔白脉滑,可加擦胸部、擦背部、擦督脉。
1、五指并扰,在胸部上进行斜向往返擦法,直至局部发热。
2、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背部进行横向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至局部发热。
3、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督脉进行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至局部发热。
二、若伴有发热面红、痰稠色黄、口渴喜饮、小便黄、大便干、苔黄脉滑、可加推膻中、开璇玑、揉中府、揉云门。
1、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膻中,沿第四肋间向两侧分推。
反复操作10-20遍。
2、开璇玑分为四步操作:双手拇指处小儿璇玑穴沿胸肋由上往下向两旁分推;分推至肋缘后改为用右手食、中、无名指从剑突向脐直推;推至脐后再用右手掌面进行摩腹;摩腹3-5遍后再用右手食、中、无名指从脐向下直推至耻骨联合。
反复操作3-5遍。
3、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中府穴,按揉300次。
4、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云门穴,按揉300次。
以上讲的是哮喘发作期的推拿手法和穴位,下面来讲一讲哮喘缓解期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缓解期可见咳痰气短、怕冷自汗、喉间时有痰鸣、食少便溏、易感冒、全身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清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揉外劳宫、揉肺俞、揉定喘、揉脾俞、揉肾俞和三焦俞、擦督脉和两侧膀胱经。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左手肺经,自指根推向指尖500次。
2、右手拇指侧峰着力,推补脾经500次。
3、右手拇指指腹着力,推补肾经500次。
4、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手背外营宫穴,揉500次。
5、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着力于小儿背部两侧的肺俞穴,按揉1分钟,至有酸胀感。
6、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的定喘穴,按揉1-2分钟,至有酸胀感。
7、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8、中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肾俞穴,顺时针揉2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别一侧肾俞穴。
9、右手食、中指分别按于小儿背部两侧三焦俞上,按揉2分钟。
10、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督脉进行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至局部发热。
11、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一侧膀胱经进行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于局部发热,完毕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操作另一侧。
专家提示:
饮食有节,不宜过饱,切勿食用过甜、过咸和生冷的食品。
适当活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