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中国地产网2009-10-14 9:52:50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背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小帕刘谨赫樊琪指导老师:张贞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
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未来成都 盛装起航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这对成都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上版总规批准于1999年,至今已历时16年之久,从前后总规对比可以发现:成都新的发展定位已经跳出四川省和西南地区发展范畴,具备在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作用。
原有的“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被“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所取代,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已上升至国家功能层面予以明确,“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表述强调了成都在西部区域整体层面的引领作用和功能影响的方方面面,城市职能中提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枢纽;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等,更加细化了要素层面的全面表述。
新总规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9区,双流、郫县2县以及新津县普兴、金华两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75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域扩大,新总规城市规划区范围整体空间区域调整不多,但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新总规规划市域形成“一区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空间格局,双核分别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
确定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和环城生态区的划定限定了城市发展空间,可以适度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保障了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推进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集约发展。
这次新总规的范围包括了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含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共计1293平方公里。
明确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定位。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总规修编历程 3【2】规划期限 3【3】规划范围 3【4】发展目标与战略3【5】城市性质与职能5【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6】6号线11〖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1〗基本情况13〖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8】高密成都规划15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限制性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城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体系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建设指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产业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经过审核并获得批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旨在推动
成都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规划内容围绕城市空间布局、发展
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具体规划。
该规划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规划还提
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
保护等,以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的综合竞争力。
此次国务院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标志着成都市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措施,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和市民的需求,助力成都市成为国际
一流的宜居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开展空间和潜力。
为了有效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成都市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2. 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加快,成都市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保障城市开展的可持续性。
3. 目标与原那么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开展需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原那么如下:3.1 目标•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的平安性和稳定性;•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2 原那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4. 规划内容4.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开展密度,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
同时,开展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开展。
4.2 城市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开展公共交通,并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
4.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展和利用。
4.4 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供气等根底设施的状况,同时加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5 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5. 实施措施5.1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展。
5.2 政策支持出台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城市建设和开展。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外围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包括公园、广场、河道绿化等。
6. 城市设施规划: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四、规划实施1. 规划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后形成正式规划文件。
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确保规划的资金保障。
4.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城市承载能力瓶颈等,为此,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型城市,推动成都成为国际知名文化、创新及城市智慧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开放型城市,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经济活力、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全面提升。
二、空间结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中心城市、都市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城市组团和城市节点。
1. 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成都市的核心区域,包括锦江、武侯、成华、青羊、金牛、双流等区。
其重点发展文化、商业、金融等服务业。
2. 都市区都市区是成都市的组成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包括郫都区、龙泉驿区等。
其发展重点是提高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主要规划在成都市郊区,包括西南新城、天府新区、郫县科技城等。
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先支持的行业,并提高生态环境和交通水平。
4. 城市组团城市组团是成都市的重要区域,由多个城市节点组成,包括金融城、科技城等。
主要发展都市功能和新型产业。
5. 城市节点城市节点是成都市的基础单位,包括商圈、社区、村镇等。
关注于提高生活质量、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发展重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都市将聚焦于高附加值、创新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如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旅游等。
同时,建设一批新型金融中心和智慧文化产业园,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优化城市功能成都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重点在推动高效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保障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的顺畅运营;在完善城市绿化、碧道、文化旅游等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简介
成都都市简介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都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开展方案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根基上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兴盛专设锦官治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不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市名来历成都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通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根基上中国城址未变、连续至今最古老的都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成根基上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兴盛。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建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2020年九月整理).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03—2020)方案汇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年12 月1汇报内容一、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三、城市性质与规模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六、重点问题讨论2总规修编背景特点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沿革与历次总体规划回顾现状基本概况工作难点与工作重点3一、总规修编背景特点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以便超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特别关注政府管理层面1.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发展新思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路”,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 2.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
43.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发展。
(二)特别协调建设发展层面1.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2.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成都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3.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市政府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南迁)工程启动。
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1. 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对城市的发展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成都市决定规划和建设成都东部新区。
本文将就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2. 规划目标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打造成为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打破成都市区与东部地区的分割,促进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具体规划目标包括:•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构建宜居、宜业、宜商的发展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建设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人居环境。
3. 总体布局成都东部新区总体布局以“一轴一带”为核心,分为城市发展轴和生态发展带。
3.1 城市发展轴城市发展轴从成都市区的东部延伸出来,贯穿新区整个地域,形成核心发展区。
•北部:以商务区为主,集中发展金融、商贸、会展等产业;•中部:以科技创新园区为主,为高科技和创新型产业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南部:以高端住宅区为主,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3.2 生态发展带生态发展带位于城市发展轴的东部,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区、森林公园和生态保护区。
•生态农业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森林公园:打造多功能的公园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4. 产业发展概况成都东部新区将聚焦于发展以下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对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新材料产业:推动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新材料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进程。
5. 基础设施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与成都市区的交通网络相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便人们的出行;•交通枢纽建设:建设新的火车站和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多种交通方式供人们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导读】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第一、二层次共同构筑成都市区,共3260平方公里,也是中心城规划区范围。
5. 城市发展目标5.1 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 为了实现总目标,应达到以下城市发展目标:①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的园林城市;②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征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③具有较高科技开发和创新水平、促进新技术的产业经,市民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和高尚文明素质的现代化城市;④具有多种选择性,能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市民的需要的城市;⑤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⑥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
6. 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6.1 城市性质: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6.2 城市规模:6.2.1 人口规模①市域各规划时段总人口分别为:至2000年,总人口1020万人;至2005年,总人口1070万人;至2010年,总人口1100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1150万人。
②中心城各规划时段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至200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0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30万人;至2005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23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50万人;至201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42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70万人;至202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78万人,实际居住人口310万人。
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非农业人口规模应控制在305万人以内,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0万人以内。
6.2.2 用地规模①市域内各规划时段总城市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用地分别为:至200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34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0平方公里;至2005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2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6平方公里;至201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9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40平方公里;至202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67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60平方公里。
6.2.3 中心城各规划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至2000年,172平方公里;至2005年,200平方公里;至2010年,226平方公里;至2020年,248平方公里。
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内。
7. 市域城镇体系7.1 城镇体系发展方针为:严格控制中心城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7.2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以大城市为核心,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小城镇为基础。
7.3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
其中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11个;小城镇139个。
市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由中心城-卫星城-县(市)域中心城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五级构成。
7.4 根据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形态为:以中心城为核心,依托交通干线集聚发展的点轴型放射状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主要发展轴分别为:①依托成灌路的犀浦-红光-郫筒-安德-都江堰市城镇发展轴;②依托成温邛高等级公路、成大路的文家-涌泉-柳城-崇州市-晋原-邛崃市城镇发展轴;③依托成雅高速路、川藏路(机场专用路)的双流航空港开发区-东升-五津城镇发展轴;④依托成渝高速路、老成渝路、成龙路的大面-龙泉城镇发展轴;⑤依托成绵高速路、川陕高等级公路、宝成铁路的天回-桂湖-大弯城镇发展轴;⑥依托人民南路、元华路、成仁路的石羊-华阳城镇发展轴。
8. 都市区8.1 总体布局:都市区是市域城市化及第二、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都市区以内为一体化的城市地区,区内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在2010年以前逐步实现一体化;各卫星城既相对独立地承担所在区域的中心职能,又分别承担中心城的部分职能。
8.1.1 都市区是由大弯、龙泉、柳城、桂湖、郫筒、东升、华阳等七个卫星城与中心城共同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城市群,是形成成都现代化都市的主体,各卫星城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都市区的整体功能。
8.1.2 卫星城需承担第二产业发展的职能,一方面疏解中心城工业,另一方面截流新的大型工业进入中心城。
都市区内各城市(镇)之间均保留生态绿化间隔带,严禁城市(镇)连片发展。
8.1.3 按照保护良田和保护中心城环境的原则,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南部的城市下风、下游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台地地区。
向南沿人民南路南延线形成石羊-华阳高新技术发展走廊,向东沿老成渝路形成洪河-龙泉工业发展走廊。
9. 中心城9.1. 总体布局9.1.1 中心城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辐射西南地区的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信息、综合管理和服务等第三产业。
9.1.2 中心城的布局形态逐步由现在的密集“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使城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9.1.3 中心城共划分为13个分区及22个大区,各大区平均人口规模约15万人。
中心城逐步由现在的单中心结构发展为多中心结构,形成由市中心-副中心-大区中心-居住区中心构成的城市结构。
9.1.4 按照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结构,中心城划分为三个区:一环路以内为市中心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一环路与规划三环路(南部和东部以铁路为界)之间区域为主城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主城区以外至规划外环路为环城区,面积为442平方公里。
9.2 市中心区9.2.1 市中心区重点建设大型的金融、商贸、文化、信息及服务设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保护历史文物,体现名城风貌;提高环境质量,将市中心区建设成为具有历史和地方特征的现代化高效率都市核心。
9.2.2 市中心区内各类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其功能的高效率运行。
9.2.3 市中心区内现有的工业应在2000年以前逐步迁出,不得在原址改造或扩建。
9.2.4 严格控制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使之与基础设施能力相匹配,地块开发的平均容积率应控制在4以内。
9.2.5 至2010年市中心区内的实际居住人口由现在的约80万人下降到70万人左右;至2020年市中心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减少到60万人左右,最少应保持50万人以上规模。
9.3 主城区9.3.1 主城区是中心城的主体,重点发展生活居住、科研教育、交通枢纽、物资集散等功能。
除发展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以外,不再新增工业区或设置大型工业项目。
鼓励区内工业迁往卫星城发展。
9.3.2 主城区划分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东北区等5个分区,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发展重点。
9.4 环城区9.4.1 环城区是中心城的外围之域,依托现有的小城镇及工业点形成天回-大丰、龙潭寺、洪河-十陵、石羊-琉璃、族桥-机投、黄田坝、犀浦-土桥等7个相对独立的分区。
各分区之间以永久性生态绿地隔离,严禁连片发展。
9.4.2 环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至2010年控制在69.7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控制在91.7平方公里以内。
9.4.3 环城区内可适当发展占地少、效益高、污染低的Ⅰ、Ⅱ类工业,同时接受市中心区及主城区部分工业的迁移。
9.4.4 环城区内各分区按照生活与就业相对平衡的模式发展,根据不同的区位,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
9.5 公共设施体系9.5.1 中心城公共设施体系由1个市级中、2个市级副中心、20个大区级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中心四级构成。
在高新区人民南路南延线与三环路交叉口地带设置城市南部副中心;在洪河片区沿老成渝路侧设置城市东部副中心。
9.5.2 公共设施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重保持14-17%,至2010年新增公共设施用地11.16平方公里,至2020年再新增1.6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