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合集下载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绪论)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绪论)
2.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务的空间障碍 指商品交换和提供服务不能瞬间完成,也不是免费。1、因空间距离 而导致的运输成本,降低经济效率,削弱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2、任何出行方式和运输方式,都不能瞬间完成人员输送和商品运输,需 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3、空间距离越远,运输的及时性就越低。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 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区域 经济活动协调以及区域决策。
1.经济活动空间布局
经济活动空间布局,主要指厂商、劳动力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区位 选择。
2.区域经济活动协调 区域经济活动协调,主要指区内和区际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从区 内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而言,主要指区内经济活动所需的各部门的相互 匹配;从区际经济活动相互匹配而言,主要指区域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补 充与依赖,包括区际分工与合作、价值链共享、都市经济圈等;从如何 协调区内外经济活动而言,主要指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1.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决定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指的是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生产)成本效应相互 成为因果关系,这种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进一步放大初始冲击对经济系统的 影响,导致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最终形成核心区和边缘区。反过来, 如果不存在循环累积过程或聚集力小于分散力,则初始冲击的影响力逐渐 减弱,产业空间分布保持不变活变化较小,不会形成核心区和边缘区的格 局。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 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 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区域经济学四次作业答案(电大)

区域经济学四次作业答案(电大)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A建筑业 B农业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区域经济学(填空题)

区域经济学(填空题)

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和胡佛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4、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和区域性。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6、人才与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7、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9、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10、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11、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12、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产业主要是以落后农业产业为主,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可是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13、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各地区产业结构普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地区优势得不到发挥。

14、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区域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 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取聚集效益的选择。

15、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其次是劳动费的最低点。

16、对产业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和劳动力、资金、市场和运输。

17、传统的产业布局重要是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在增加了对知识产品生产的布局。

18、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包括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J
T X Y Z
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也称智力经济,具体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经济
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 C 城市化: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镇体系: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 地区生产专业化: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 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 区生产专业化为前提。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区位因素:也就是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区位因素: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区域:它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 的空间范围。 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 Q 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经济核心区: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 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 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有各种表述方法。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中国学 者认为,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为推动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调控区域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区域空间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R 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体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 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S 生产要素禀赋: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课程性质: 非主流),中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是经济学的分支(非主流),中观经济学,
是应用经济学,边缘学科, 是应用经济学,边缘学科,综合性强。
课程学习目的: 课程学习目的: 拓宽经济理论知识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了解中国区域发展实践过程 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区域经济问题 的思路及方法 看懂经济类报纸
经济学的区域:指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 经济学的区域:指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 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经济地理单元。 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经济地理单元。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或综合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或 重点研究国家内部的区域) (重点研究国家内部的区域) 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 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 他经济学的根本点。 他经济学的根本点。
区域经济学主要是从以下学科中产生的: 区域经济学主要是从以下学科中产生的: ①经济学 ②生产布局学 ③经济地理学 ④城市经济学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开始。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开始。 从改革开放开始 1989年出版第一本 区域经济学》教材( 年出版第一本《 1989年出版第一本《区域经济学》教材(周起 业著)。 业著)。 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理论落后于实践, 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理论落后于实践, 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方法上偏 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重规范研究,忽视实证研究。 重规范研究,忽视实证研究。
目前全国有几十个学科点,其中重点学科有: 目前全国有几十个学科点,其中重点学科有:人 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民大学、南开大学、
(三)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福建)形成性考核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福建)形成性考核1参考答案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
【答案】
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题目、
名词解释:综合经济区
【答案】
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题目、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内部贸易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消极作用
第一,形成区域化组织间竞争加剧。

第二,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学
【答案】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题目、。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空间的存在和作用,以及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察和研究不同地域的经济现象和发展模式。

例如,古代中国就有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这种区域经济联系主要是由粮食、商品和人口流动等经济要素的调配和交换所形成的。

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初。

当时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经济空间的特征和区域差异,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这些现象。

其中最重要的是尤金·斯塔学派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在一个核心区域开始,然后向边缘地区扩散。

这种扩散过程会产生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首先,它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

例如,某个地区可能以农业为主,另外一个地区则以制造业或服务业为主。

区域经济学可以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来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

其次,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贸易、人口流动、技术交流等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联系和作用,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依存关系和相互影响。

再次,区域经济学还研究区域的发展和政策。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和贫富差距的差异。

通过研究这些差异,可以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例如,一些落后地区可以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区域经济学还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挑战。

区域经济学可以研究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总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史悠久,涉及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包括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发展和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国际区域经济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1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形成区域化组织 消
间竞争加剧



形成对外壁垒, 导致国际竞争加 剧。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2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一,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深化:如卫生、环境 标准。 第二,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扩展 。 第三,订立新的区域贸易协定。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33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对拉美国家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促 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 协定的谈判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34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概亚 况太
1994年
欧洲提出欧洲经济区 计划的倡议
1995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吸 收越南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5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 济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 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 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 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
对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 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 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
题重 点 问
国际区域经济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与政策框架 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概念

区域经济学概念

区域经济学概念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地区发展差异和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各个地区的特点、优势和劣势,探究区域内的经济运行规律,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研究内容1.地域差异性分析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是对地域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多个维度分析区域的差异性。

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平衡现象。

2.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机制,探索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等,揭示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路径,并为政府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3.区域间相互联系与合作区域经济学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通过分析区域间的贸易、人口流动和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揭示区域联动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学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要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该理论指出,一个地区在特定领域的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时,应该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与其他地区互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集聚效应理论集聚效应理论认为,相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将会促进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的提升。

这是因为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资源共享能够激发创新和经济活力,形成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3.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是区域经济学的新兴分支,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和地方发展的动力机制。

该理论将经济发展视为地理环境、制度因素和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分析城市化、区域特色产业等现象,为区域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应用与启示1.贸易与投资政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对于制定贸易和投资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市场规模、竞争状况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可以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贸易策略和优势产业扶持政策,提升本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 )“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1) “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 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霉观郵济规律办事。

2) “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一、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分支,也是当今经济学研究最活泼的领域之一。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科技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开展战略、创新机制及其模式、科技工业园区的辐射与扩展功能及其相应的理论都应纳入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围之。

几种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的。

这种观点的根本出发点是强调经济学家长期视而不见的空间维第二种观点是区域经济学研究容的罗列。

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域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四种观点: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不同区域经济开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二、主要任务考察决定区域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间经济开展的交互作用过程,进而描述、说明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势,提醒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

二、所谓区位,即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位那么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涵。

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本钱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

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空间位置所标志的经济利益差异。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本钱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1)地区性投入:具体是指存在于某一区位、难以从他出移入的原料供给品或效劳等(2)地区性需求:该区位上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该区位的可转移投入的供给情况(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区域分为三类(1)均质区域,即某一区域各变量的一致性最大,而区际分异也最大(2)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局部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在经济开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带动单位〕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3)计划区域,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他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地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孙久文)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孙久文)
????3?????1???2??????3????1??1???2???????3?2??1?12?1826?1234?pevt??pvet??6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孙久文
第一讲

导论
要点: 界定基本概念 介绍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 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流派 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


工厂规模既受一般技术经济因素影响,又 受特定区位的条件影响。衡量最优规模有 两个标准:一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 二是企业总利润最大。用这两个标准确定 的最优规模是不一致的,单位产品生产成 本最低点为平均成本最低的那一点,而总 利润最大点为边际利润为零的那一点。企 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 越分散。

n MinF=f*Min(∑miri +rk) ⅰ=1 式中F为单位产品总运费,f为运费率, m1(i=1,…,n)为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燃料重量, r1为i原、燃料的运距,rk为产品运距。上式含 有若干假设条件,主要有:①所研究的是一个 匀质国家,各地生产成本一致;②只研究一种 产品的生产布局,不考虑生产的相互作用;③ 原料地与市场已知;④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 比。

以这些概念为基础,韦伯提出了衡量工业布局 指向的指标——原料指数(MI): 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 原料指数(MI)= ———————————— — 制成品重量 若MI>1,则工业为原料地指向,因其耗用了一 部分地方失重原料;若MI<1,则工业为消费地 (市场)指向,其耗用了较多广布原料;若 MI=1,则工业可灵活布局。
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 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 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 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 多样化。 自从有了区域的概念,才有在此之上的与 区域有关的各类学科。所以,我们应当把 区域概念的建立作为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起 点。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发展和区际关系的学科。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区域资源: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人力资源是与区域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经济资源,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某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包含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自然条件在内的区域综合系统。

有什么样的区域系统,就有什么样的投资环境,区域的性质、结构和发展直接决定投资环境的面貌及变化趋势。

第三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这个主体自始至终都控制着开发过程;区域开发是以特定区域为对象,对这个区域未利用的自然和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利用,对已利用的进行再利用。

所以,区域开发是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对区域内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经济的最大限度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第四章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2)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 k, X3 W A+ ^9 Q: Q% B+ X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一门科学。

P42、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标志,它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其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使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P63、经济区位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往往被描述为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

P20-21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填空题1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对于今天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

2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进程。

3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三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

4、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选择、市场份额最大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5、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类:顺序—规模分布型、双中心型、网络型。

6、产业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7、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区域政策理论。

2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三个部分组成区域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系统、公共工程。

3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三种。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点、产业分布情况等,帮助理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势,帮助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指导。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地理区域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体制条件。

•区域间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研究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

•区域政策与规划:分析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指导区域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

2. 请简单描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主要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帮助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地理区域或企业的实践案例,了解其特点、经验和成功因素。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具体地理区域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和归纳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规律性。

具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导。

•数量模型:通过建立和运行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地理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和数据回归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经济假设和关系。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相互补充和支持,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2. 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

3. 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15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治理(本科)《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B2.A3. ACD4.BCD5. AC6. ABC7. BD 8. D. 9. BCD 10.BCD 11. ABCD 12. ACD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域经济学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绪论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答: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区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发展和空间差异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因此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2、区域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答:“区域”尺度上的积极发展问题有许多特点:①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

②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

③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产业系统和地域系统,所以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必然的关系,区域的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④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障碍和发展道路等许多方面差异是必然的。

⑤区域经济由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3、我国地方经济现象有哪些?答:①历史上中原的政治经济重心从西(渭河流域)向东(洛阳、开封等)的转移,和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都与地方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格局变换有关。

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仍然发育了明显的地方经济。

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使我国中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得以发展,彻底改变了那里的传统产业面貌,初步形成了这些省份的工业体系。

④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层出不穷的时期。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答:①地方经济的发展现象。

②地方经济的差异现象,表现为水平的差异和垂直的差异两个方面。

③地方经济的地方经济竞争现象。

④地方经济的地方联合现象。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

经济学、应用性、综合性与边缘性。

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区位理论就是确定经济活动的最佳区位和最佳空间结构的理论。

区位理论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了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以及市场区位论。

古典区位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产生。

二、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酝酿阶段:20世纪20至50年代初2.兴起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论”。

艾尔伯特.赫什曼的“核心与边缘区理论”。

埃德加.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1970年)和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学概论》(1969年)。

3.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90年代后●“十一五”规划时期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区域与区域分异的基础1.区域与经济区域(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即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地理单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且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区域内部具有经济活动的一致性(相似性)或关联性。

同质区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一致或相似的区域。

功能区由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而形成的区域。

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区域分异的基础(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与空间运行规律的应用经济学。

2.研究内容一、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运行1.经济活动的空间运行与空间组织。

2.经济区划理论。

3.城市与区域经济二、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1.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理论2.影响区域发展的诸因素3.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的空间布局4.特殊经济区问题三、区际分工协作与区际利益协调四、区域经济的组织与管理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区域规划与开发3.区域经济政策三、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经济学生产布局学经济地理学第三节学习区域经济学的意义经济活动的三个层面:(1)国民经济活动(2)企业经济活动(3)以政府为中心的地方经济活动第一章区位理论●有关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第一节有关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区位与经济区位1.区位位置说、活动说、区域说。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指人类活动在特定区域空间中的位置。

这种人类活动本身或实体称为区位主体。

2.经济区位经济区位即是指企业、产业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等区位主体在空间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作为经济活动意义上的区位,它可以表现为空间上的一个点、线和面。

二、区位条件、区位因子与区位理论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指某一区域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属性。

2.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3.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确定区位主体的最佳区位选择和经济活动的最佳空间组织的理论。

第二节古典关区位理论一、农业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孤产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利润M=农产品市场价格P—(生产成本C+运费T)二、工业区位理论龙哈德的“重量三角形”理论1.最低成本学派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

韦伯的代表作《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1909)和《工业区位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1914)。

●关于运费因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关于劳动力费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关于集聚效应对工业布局的影响2.运输费用学派胡佛的费用结构理论。

3.市场学派利润 = 销售收入—成本4.成本-市场学派●艾萨德●俄林●维农5.社会行为学派6.对古典区位的简要评述第三节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一、克莱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有关中心地的几个概念●中心功能商品与服务●中心地●中心地区域或市场区域3.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1)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等级体系K=3系列,其中心系列为1、2、6、18、54等,市场区域系列为1、3、9、27、81等。

(2)交通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等级体系K= 4系列,其中心地系列为1、3、12、48等,市场区域系列为1、4、16、64等。

(3)行政原则与中心系统的等级体系K=7系列,其中心地系列为1、6、42、294等。

其市场区域系列为1、7、49、343等。

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第三章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形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一、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1.集聚与集聚经济效应空间集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

集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生产要素在企业内的聚合;二是若干企业在某一地域的聚合。

集聚经济效应是指由于产业在某一地域的集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1)生产成本的节约;(2)降低协作成本;(3)形成外部经济性;(4)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5)扩展市场扩展。

集聚能产生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6)促进创新。

2.集聚机制●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的关联性●获取集聚经济效应3.集聚的类型●指向性集聚●经济联系集聚●效应集聚4.影响集聚的因素●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基础●区域内核心城市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城市的承载能力、政策环境等软环境条件。

●区域的文化教育、观念、开放程度、生活条件、素质对产业集聚有吸引能力;●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知名度;●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5.集聚不经济●因不合理的集聚而造成的不经济●因集聚过度造成的不经济6.集聚体与集聚的空间效应集聚体:(1)产业指向性相同形成的集聚体;(2)经济联系形成的集聚体;(3)地方化的经济集聚体;(4)城市化的经济集聚体;(5)沿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的产业集聚体。

集聚的空间效应●区域极化现象●区域空间的分化●从动态过程来看,集聚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1.空间引力与潜力理论空间引力理论空间潜力理论2.空间扩散方式哈格特的空间扩散模式:●对流●传导●辐射对空间扩散模式的概括●周边式扩散●等级式扩散●点轴式扩散●跳跃式扩散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一、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基本要素结构指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

整体的不同结构表现为不同的排列次序、空间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空间组合形式。

1.点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一般地,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在空间集聚往往趋向于某一点,呈现出点状,从而形成了相应的工业点、商业网点和服务网点等。

2.线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线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

线包括交通线、通讯线、能源供给线、给排水线以及由一系列城镇作线状分布所形成的线。

3.域面区域空间结构中的域面是由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态。

最常见的有,农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域面,各种市场活动所形成的域面,城市经济辐射所形成的域面。

4.网络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网络是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状形态。

网络是连接区域空间中点和线的载体。

当区域空间中相关的点和线连接形成网络后,网络会产生不同于单个点和单条线的功能。

空间要素的组合“点—点”构成的节点系统“点—线”构成的枢纽系统“点—面”构成的城市区域系统“线—线”构成的网络设施系统“线—面”组成的产业区域系统“面—面”组成的宏观经济地域系统“点—线—面”构成的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统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1.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前工业化●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成熟期●空间相对均衡2.唐富藏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3.陆大道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第三节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理论一、增长极理论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增长极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经济增长过程。

核心思想: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均匀地体现在各个产业。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某些主导产业或者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处于支配地位,吸引起更多的资本和技术的投入。

同时,这类产业或企业构成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对其他产业或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这种产业或企业就称为增长极。

2.布德维尔对增长极理论的发展(1)明确了增长极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2)投资应该集中于增长中心,并且增长会从这个中心向区域传播。

3.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1)极化效应(2)扩散效应(3)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理论4.增长极理论的政策意义二、点轴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陆大道院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

1.主要内容与观点点轴系统的“点”即中心城镇,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

点轴系统的“轴”是在一定的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产业带或人口带。

陆大道将发展轴分为:(1)海岸发展轴(2)铁路干线沿线发展轴(3)大河河岸发展轴(4)复合型发展轴2.对点轴理论的评价(1)积极意义(2)不足三、梯度发展理论1.梯度概念指各个地理单元在海拔高度上存在差异,并由此在一定空间X围内形成一定的高低不同的等级分布。

经济梯度的内涵和意义。

2.经济发展梯度的划分方法(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如何测度?(2)在测度基础上如何归入相应的梯度?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理论基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工业产品从生产投放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要经历四个阶段:创新、发展、成熟和衰退。

与工业产品生产相对应的工业部门也就可以分为兴旺部门、停滞部门和衰退部门(XX工业、夕阳工业)。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解释区域经济为什么会呈现梯度发展现象。

第四章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理念●经济区及其形成理论●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经济区的类型●经济区划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节经济区及其形成理论一、经济区1.经济区的内涵经济区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经济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所划分出的经济区域类型。

或者说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2.经济区的特征●匀质性或同类性●经济联系性●经济管理的合理性二、经济区的形成理论劳动分工自然分工企业内部劳动分工社会劳动分工:部门分工和地域分工第二节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方法一、经济区划的内涵●从经济角度对区域进行的划分。

即含有过程或活动的意思;●按一定标准和方式划分出的各类经济区。

二、经济区划的原则●区域内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形成了一定的地域专业化分工优势;●具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地和一定的经济腹地;●其区域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同一级经济区之间在地理X围上不交叉三、经济区划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地域分工分析法●经济中心分析法第三节经济区类型分析一、按等级系统划分的经济区划●经济带●大经济区●省级经济区●县级经济区●县内经济区全国六大经济区——东北区(东三省及内蒙东部三盟一市)——华北区(京、津、冀、鲁、内蒙中西部、晋、豫)——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赣、鄂、湘)——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藏)——西北区(陕、甘、青、宁、新)XX省内经济区划●XX经济区:XX的全部及XX、德阳、眉山、资阳、XX、XX;●攀西经济:XX市和凉山自治州;●川南地区:该XX、XX、XX、内江●川东及川北地区:XX、XX、达州、XX、XX及XX等地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