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适应症和操作手法
穴位敷贴技术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 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 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丸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拌和适当的粘糊剂制成,便 于应用。
11将药物研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等赋形剂适量,制 成锭形,晾干,临床使用时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 可减少配制过程的麻烦,方便储存,适应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软膏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 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 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11/21/2016
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 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 物等特点,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 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 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 后更换。 磁片: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的和穴位 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贴敷于相应穴位。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3、瘢痕体质者;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5、颜面部;四、操作规范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主讲人:李少彦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辨证分型穴位敷贴防治咳喘病
疗效观察(mMRC比较)
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均采用用非参数检验,治疗组疗前疗后 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组内 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后组间比较 P=0.42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0
疗效观察(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均采用用非参数检验,治疗组疗前疗后 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组内 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后组间比较 P=0.46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6
气虚血瘀痰阻是COPD的本质
久病 迁延
肺气虚/气阴两虚 (肺、脾、肾)
阴阳两虚、甚或气血阴阳俱损 (肺、肾、心、肝)
痰、瘀
清气难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古人顺应四时气候的养生之道。 四季养生关键在于应阴阳气化。
春夏---阳长阴消,顺应阳长的气化趋势养阳 秋冬---阴长阳消,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
基本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黄芪等 偏虚:如加党参、白术加强补虚作用; 痰盛:加半夏、白前加强化痰之功; 瘀血:加三棱、莪术增强活血之效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选穴
◆ 辨病选穴
哮喘、慢支、慢阻肺—定喘、肺俞、肾俞 反复感冒、咽炎、鼻炎—肺俞、脾俞、肾俞
横指同身寸法
注意事项
◆ 胸前穴位一般不选,皮肤娇嫩,结疤或色素沉着。 ◆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汗多者,先休
止痛,又能祛瘀生新; ◆ 补骨脂气温味苦,温肾逐寒、壮元阳,纳气归元、
止嗽平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此方中补 骨脂补肾助阳,纳气归宅
治疗组疗前疗后比较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疗前疗后比较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后组间比较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一、三伏贴开展时间及基本作用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贴敷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
作用: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三是综合作用: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二、贴敷方法1.患者取正坐位暴露贴敷部位先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皮肤干燥后将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贴敷,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2.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老人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缩短时间。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3.根据病情每伏贴敷1-3次,连续治疗3年为宜。
三、选取穴位基本原则1.根据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如哮喘、久咳、肺痹、肺胀呼吸系统疾病应首选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其次百劳定喘、脾俞、肾俞、天突.鼻疾、咽炎首选肺俞、膈俞、大椎、天突等;风湿类疾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首选腰阳关、膝阳关、足三里、关节局部穴位;痹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应选取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2.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经穴取之选穴不宜多。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方法,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三伏灸”、“三伏贴”。
它主要适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来,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在施术前,需要准备好药物、选择相应的穴位、确定治疗体位和环境,并进行消毒。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为基本处方,可以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要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在施术时,可以采用贴法、敷法、填法和熨贴法等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前,需要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方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但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在贴敷期间,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患者应积极就医,并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在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公共区域和个人区域都需要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门窗、墙壁、卫生间、洗手池等都需要经常保持清洁,毛巾等卫生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洁整理。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
禁用与慎用
贴敷方案 成人
贴敷阶段
贴敷时间
贴敷 次数
[头伏]
7月13日 至7月2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共3次
[中伏]
7月23日 至8月1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共3次
[闰中伏]
8月2日 至8月1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共3次
[末伏]
8月12日 至8月21日
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适应证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等主管部门,根据目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科学研究证据, 2015年“冬病夏治社区工作”统一防治病种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点推荐以下适宜病症。
禁用与慎用
技术规范 2015
2015.7
中医科 陈妍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治未病”的重要手段。
感谢聆听
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腧穴。
[随证加减]
[注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椎
肺俞
心俞
肾俞
膻中
定喘
膏肓
脾俞
中府
膈俞
贴敷方案 每伏连贴3天,每次贴敷6至8小时。每伏贴敷的间隔时间为7天。 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每次贴敷2至4小时。 [贴敷时间] [成人] [儿童]
浅谈穴位贴敷
浅谈穴位贴敷【摘要】: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俗称“三伏贴”,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来源于清代张潞《张氏医通》的“百芥子疗法”。
其为纯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少、疗效好、价格低廉。
【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中医药疗法每年一度的“三伏贴”时间又到了,好多患者过来咨询关于冬病夏治的知识,现通过我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近年来本院自制中药敷贴的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的观察及总结,浅谈一下穴位敷贴。
1.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理论概述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它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俗称“三伏贴”,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特色方法,来源于清代张潞《张氏医通》的“百芥子疗法”。
此法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另外还可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从而使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此法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二、敷贴的应用1.适应范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儿科疾病等等。
2.用药与方法:选用我院自制的中药配方,用姜汁调成膏状,用专用的敷贴将中药于初伏、中伏、末伏时根据不同病症贴与所选穴位。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童每次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也可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①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选穴: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膻中穴、脾俞穴、肾俞穴,然后使用空白贴将药物做成穴位贴,贴敷在以上穴位,持续贴敷2-6小时,在贴敷药物期间,患者需要禁食生冷、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在贴敷之后,如果患者的局部皮肤存在微微发红情况,无需担心,会自行消失,如果皮肤处出现水泡,不要挠抓,避免抓破发生感染,如果水泡较大,需要及时处理。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51
精品文档
52
• 肾俞穴 shèn shù 〖定位〗 该穴位于腰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
,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 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冬病夏治(三伏贴) 技术操作规范
常州市中医医院 张建明
精品文档
1
文件依据
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
精品文档
2
概述
1.“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特色疗法,它根据《黄 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 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内服外敷、 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反映了人 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 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 生肌。
精品文档
31
• 透皮剂
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 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 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类,为无 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 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 想的促透剂之一。
精品文档
14
2.适应病种
• 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 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心脑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PPT课件
目录
2
中医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简介
2019/12/3
3
概念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冬天三九 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三九贴”、“三伏 三九灸”。敷贴属于中医学中的灸法中的天灸,又 名自灸。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夏养 三伏、冬补三九,利用具有辛温助阳的中药贴敷在 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作用, 疏经散寒、温肺逐痰、健脾补肾、调节脏腑功能, 提高机体免役力和增强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019/12/3
11
3、在选择用药部位时,主要根据患者体质确定穴位,已发 现穴位与脏腑的相关已达到相对特异的程度。研究发现伏天 用药与冬季用药对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作用有明显差别,说明 伏天用药药物在经络的作用下,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 调节在体内生物效价明显上升,药性易达到“春夏养阳,温 阳祛寒”的治疗目的。
2019病/12/3在冬季的发作。
5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依据
理论渊源 理论源于“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学说
2019/12/3
6
何谓“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按照现代的解释就是: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 体)和人(小宇宙、微观个体)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 为映照的。
天人相应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 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是揭示在 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 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 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穴位贴敷法在儿科的应用(修改)
乐清市中医院 王建敏
中药穴位贴敷
1 2
冬病夏治三伏天疗法
治疗小儿汗证 治疗小儿流涎
3
一、冬病夏治三伏天疗法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 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 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源自《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的思想,具体方法来自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 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 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 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 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注意事项
1.禁忌症:感冒、咳嗽、哮喘急性发作期间 禁用。 2.患儿家属应注意药粉保存,防止小儿误食。 3.敷贴后一般皮肤无明显异常,贴敷部位如 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 自然吸收。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 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三、中药外敷治疗小儿流涎
小儿流涎亦称小儿流口水,属儿科常见病。 常发生于断奶前后,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 多由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运化无力所致。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因小儿久 病、或过食生冷、或因小儿素体脾胃虚寒,不 能收摄其津液,以致口角流涎清稀、大便溏薄、 面苍色白、唇舌色淡;治宜温中健脾。 小儿流涎穴位外敷疗法主要针对小儿脾胃 虚寒所致之流涎。脾胃蕴热所致者慎用。
为何选择在三伏天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 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 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是温煦机体阳气,驱 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选取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功能的药物,通过 膀胱经及督脉腧穴的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 邪之功,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何为“冬病”?所谓“冬病”,即在冬季容易发生或者容易加重的、属于虚寒性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以下几大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肌瘤、囊肿、不孕症等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为何要“夏治”?一般而言,夏季虚寒性疾病的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四季的生长化收藏之中,夏季主“长”。
此时阳气偏旺,气候炎热,因此能借“外力”以助人体阳气,祛寒外出。
同时夏季人体阳气外出,腠理开泄,因此体内的寒气易随随汗而出。
另外,夏季“寒邪”相对较弱。
因此夏季正是两阳相合,而寒邪最弱的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治”的常见方法“夏治”主要的是扶阳,并注意谨防“避暑伤阳”。
常用的扶阳方法有食补、药饵、灸疗、膏贴、药物熏蒸、运动等,其中灸疗和膏贴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灸”和“三伏贴”。
三伏灸(贴)的作用①局部的刺激作用。
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
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用。
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及护理
理[ J ] . 中国医学创新 , 2 0 0 9, 6 ( 1 O) : 8 2— 8 3 .
治疗脊 柱骨折是 目前骨科临床上较常使用 的一种 , 通过使用三 椎体六 钉内固定 术将 伤椎 与上下椎 体相连 接 , 同时预 弯 , 用撑 开 的钛 棒顶住伤椎 , 从而 维持伤 椎 的高度 , 避免 了普通 四钉 固 定 出现 的不稳定效应 , 有效地 减少 了后 凸的形成 J , 其最 大 的
生命 。随着社会 工业 化的高度发展及交通运输业 的快 速运转 ,
椎 弓根 内固定减少 了内固定器 的应 力集 中, 使钉棒应力 负荷 大 大降低 , 从 而有 效减少了 内固定折 损 的发生 率 。2个 固定 点之 间棒的长度 最短 , 使椎 弓根螺钉 内 固定生 物力学稳定 性增 加 , 锥 体的压缩 成角得 到了矫正 , 伤 椎的正 常高度得到 了恢复 , 应 力 可更好 地通过椎问 隙传输到伤椎 , 有效避免 了椎 间隙出现 塌
陷。本 文观察组在手术切 口长度 、 手术时 间、 术 中出血量 、 术 后 引流量 等方面具有 明显 的优势 。由此 可见 , 微创经皮椎 弓根 螺
交通事 故、 高空 坠落及其 他事故 等原 因 , 使 得骨折 的发生 率越
来越 高 , 而脊柱骨折 已成 为其 中发生 率最高 的一种 骨折 , 多发 生 于男性青 壮年 , 间接外力是 引起脊柱 骨折 的主要原因 。高空 坠落时臀部或足着地 、 冲击性外 力 向上传 至胸 腰段 发生骨 折 ,
想, 已 日益成为广大 医务 工作者 密切关 注 的重点和 自觉行 动。
中医“ 治未病” 理论 主要包括 “ 未病先 防、 既病 防变 、 预后防 复” 三 大主题 。而冬 病夏治是 利用夏季时节 , 治疗冬 季易复发甚至
穴位贴敷原理 药物 适应症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
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规定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规定为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三伏贴”应用范围“三伏贴”适用于以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它系统疾病。
二、“三伏贴”应用时间“三伏贴”的使用时间应在头、中、末伏的第1天至第3天,贴敷疗程每伏以1-3次为宜。
三、提供“三伏贴”服务机构基本要求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
四、“三伏贴”处方基本要求“三伏贴”用药应为医院制剂或协定处方,明确处方用药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协定处方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中医师组织拟定,并经一定数量病例的预试验证实其安全性。
五、“三伏贴”操作人员基本要求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治疗和干预的人员,应由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接受过穴位贴敷疗法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或接受过中医学和穴位贴敷疗法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组成。
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六、“三伏贴”安全管理与疗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三伏贴”的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确保其应用安全。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三伏贴”效果评价工作,收集相关数据,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跟踪评价接受“三伏贴”治疗与干预人员的效果。
七、监督管理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对“三伏贴”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的各项要求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控制质量,做好本单位“三伏贴”处方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
【适应症】
1、穴位敷贴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慢性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冻疮等。
其他素体阳虚、喜暖怕凉、痛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敷贴方法】
辩证分析、选取穴位,选取穴位后局部用医用酒精或碘酒消毒皮肤,将已制备好的敷贴贴于穴位处,无不良反应一般贴服4小时,4小时后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局部擦洗。
【注意事项】
①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②出现水泡时应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③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④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⑤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忌症】
①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②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③瘢痕体质者;
④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