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美术教案
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针对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进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内容;2. 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课本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第一单元:色彩与画法2. 第二单元:造型与构图3. 第三单元:美术欣赏与评价4. 第四单元:美术创作与表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解读课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2. 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实物示范和画法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4. 比较法:引导学生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下教学资源可供参考:1. 教材: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2. 教具:色彩、画笔、画纸、作品展示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作品表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测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期中考试:设置一次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 期末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展示,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水平。
以上是《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线的运用第一课 "线"的基本认识本课主要讲述了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通过一些绘画练帮助学生对线条的运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1. 了解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线条的表现方法和构图技巧;3. 训练学生观察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线的基本概念;2. 掌握线条的运用;3. 学会构图的技巧。
教学难点1. 线的形态分类;2. 线的表现技法;3. 线的应用。
第二课线与色彩本课主要讲述线与色彩的搭配和关系,并通过一些绘画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
教学目标1. 了解线和色彩的搭配关系;2. 掌握线和色彩的表现技法;3. 训练学生的色彩观察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线和色彩的搭配;2. 掌握线和色彩的表现方法;3. 学会将线和色彩结合运用于创作中。
教学难点1. 线和色彩的搭配;2. 线和色彩的表现方法;3. 线和色彩的结合应用。
第二单元点、线、面的关系第三课点、线、面的基本关系本课主要讲述点、线、面三者关系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一些绘画练帮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1. 思考和理解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2. 掌握点、线、面三者的表现方法;3. 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抽象能力。
教学重点1. 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2. 掌握点、线、面三者的表现方法;3. 学会将点、线、面结合运用于创作中。
教学难点1. 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2. 点、线、面的表现方法;3. 点、线、面的结合应用。
第四课面与空间本课主要讲述面的概念和应用,并联结前面所学的点、线、面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应用场景的不同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面的概念和表现方法;2. 理解面在创作中的应用;3. 训练学生空间想象和构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的概念和表现方法;2. 掌握面在构图中的应用;3. 训练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和构图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任课教师:何仙梅第1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
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着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二、鉴赏过程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
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
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最新 人教版九年级 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一、素描基础知识
1. 研究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了解素描的材料和工具。
3. 研究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练、明暗表现等。
二、色彩基础知识
1. 研究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了解颜色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
3. 研究色彩的基本配色原理。
三、中国画基础知识
1. 研究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
3. 研究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等。
四、西洋绘画基础知识
1. 研究西洋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了解西洋绘画的材料和工具。
3. 研究西洋绘画的基本技法,如透视、构图等。
五、名画欣赏
1. 欣赏中国古代名画的代表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千里
江山图》等。
2. 欣赏西洋经典名画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星夜》等。
3. 分析和评价名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六、创作实践
1. 尝试用素描表现自然风景。
2. 创作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画作。
3. 创作一幅具有中国画意境的作品。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的概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和参与创作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美术
素养,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人教版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的授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作品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
但是缺少对历史的深入了解。
3.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所以这节欣赏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4教学目标通过本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结合历史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6.教学时-2时7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资料学生准备学具: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8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2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本教案是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的完整版,包含教材中所有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美术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能够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章四季美景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四季相关的节日和景观。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第三章名画欣赏
本章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品,通过欣赏这些名画,了解名家的风格、技法和意境。
第四章形与空间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中的形状和空间概念,并通过绘画、创作
等方式进行实践。
第五章美的语言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手段,包括线、色、形等艺
术语言,以及视角、构图等表现手法。
第六章制作与欣赏
本章主要围绕手工艺术创作和欣赏展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
艺术作品带来的艺术感受和乐趣。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法,拓展自己的艺术知识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作品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
但是缺少对历史的深入了解。
3.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4.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5.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6.教学课时 1-2课时 7.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8.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2.可引导学生345678*********2019-02-16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实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和结构化的整理,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
相关欣赏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二、讲授新课1、设计原则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
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
”(夸张)“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
(变形)“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
”(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欣赏、评述)第一课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人物画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与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她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与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与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她作品。
共享预案个性调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导阶段提问:什么就是中国画?回答: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样式。
小知识: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新授课程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中国最早的独副人物画。
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
人物画按题材分类的种类:人物画(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事);风俗画(表现社会风俗);仕女图(表现妇女形象);写真(人物肖像)。
鉴赏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人物画欣赏,要瞧它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⑴、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传说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时曾遇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相恋,后甄宓嫁给曹丕为后,生子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
曹植获得甄后遗枕,感而生梦,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叡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
洛神就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化而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
将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就是对故人的怀念与感情寄托。
(2)、唐.阎立本《步辇图》提问:唐.阎立本《步辇图》就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回答:历史故事画描绘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与智慧的头脑。
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
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
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与,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历史背景:松赞干布就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她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可以说松赞干布就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赞普。
634年,她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
638年,她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她又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压力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
至此,她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唐与好。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就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就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与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与。
”她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与宫室,这就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3)、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提问: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就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您就是怎么判断她就是韩熙载?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就是怎样的动态神情?回答:其她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五代时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就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懂音乐,擅长诗文书画。
工书善画,而且富有政治才能。
但就是,此人蓄养歌伎,纵情声色,家里常常云集宾客,时时饮宴,常常酣歌达旦。
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
权弱的后主李煜倚重韩熙载,想用她为相,又不放心。
原来,当时国家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国势衰弱,北方强大的后周对南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后主李煜对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她们存有二心。
有人向后主李煜报告,今晚又有一些朝中官员要去北方籍大臣韩熙载家聚会。
后主李煜心存疑惑,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于就是派顾闳中与周文矩深夜潜入韩宅,了解一下她的背后活动情况。
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与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与舞女。
夜宴的气氛异常热烈,宾主觥筹交错,大有一醉方休之势。
夜宴进行当中,还有歌女唱歌、奏乐与舞女跳舞助兴。
宾客们一个个陶醉于欢乐之中。
顾闳中心里明白,韩熙载这种沉湎声色来消磨时光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力求自保,想借此来表明自己对权力没有兴趣,以达到避免受皇帝怀疑与迫害的目的。
回去后,顾闳中与周文矩根据自己的目识心记,各自绘制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送给后主李煜。
李煜瞧了画以后,对韩熙载的戒心减少了许多。
后来,韩熙载在南唐累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得善终。
(4)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与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就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就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就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瞧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第二课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与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她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与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与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她作品。
后世影响极大。
2、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就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与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就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
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3、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这幅画卷起首处危崖层叠,中间群山起伏环抱,尖峰峭壁直插,奇峦怪石或横或耸、错落其间,山中溪流萦回,曲曲折折注入大江,卷尾一山屹立江心,烟浮远岫,思出画外。
其间并点缀有苍松茂树,舟桥屋宇,以及各种人事活动——幽居的高上正对客论道,觅诗的骚人则徘徊山径,外出的游子刚刚启动轻棹,村民们却忙着罱泥积肥,人勤春早,愈加显出山水有情,风景如画。
石涛(1630一1724)清初四僧之一。
法名原济,一作元济、道济。
本姓朱,名若极。
字石涛,又号苦瓜与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汉族,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
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
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就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有生趣。
4、五代.黄筌《写生真禽图》画面中24只小动物均匀地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
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就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就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
《写生珍禽图》乃其传世珍品,图中画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二十余件,排列无序,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
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
勾廓填彩,本就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就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
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黄筌(公元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
西蜀宫廷画家,先后供职前蜀、后蜀,入北宋画院。
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滕昌佑、孙位等人。
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法”。
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5、北宋.文同《墨竹图》文同(1018年-1079年) 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四川梓州人,善画墨竹,她的表弟苏轼曾称赞她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