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物理组_沈在寅_《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意图

厦门双十中学物理组沈在寅

一、知识体系的分析

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

超重、失重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易受平时不太科学的感性认识的误导,有些学生会误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且运用超重和失重现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先是用两个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的例子引入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后,接着实验探究、理论探究,最后大量分析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立足于学以致用,这体现了一个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强调观察是学习物理的一种研究基本方法,是学生实验探究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用了模拟电梯和压力传感器及朗威DISLab软件来研究超重、失重的条件,帮助学生建立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精神,注重多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思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敢表现个人的想法,促进个性发展。本课还进行了学法渗透,如实验探究法,如先实验探究,后理论研究的方法,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析现象的一般方法,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过介绍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反馈设计

在引入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亲手做实验,让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在实验探究过程,预设了表格1,每个学生一份,学生把现象记录在表格1中,进行对比分析,方便得出结论。在理论探究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一步步递进思考。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去分析大量的生活中例子,来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超重与失重》教案

厦门双十中学物理组沈在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

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③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④理解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掌握正确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以及对该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②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

②在自主实验和逐步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

作精神。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概念,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教学难点】

1.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分析;

2.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教学资源】

1.教学器材:矿泉水瓶,铁架台,电筒,模拟电梯,压力传感器,芭比娃娃各1个,红色的水1瓶,白纸2张,朗威DISLab数字化实验室数据采集分析器,,体重计28个。

2.教学课件:朗威DISLab数字化实验室数据采集分析器配套的软件,杨利伟在太空吃月饼的影片及PPT。

【教学方法】

激趣教学、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板书】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 1.当加速度a 向上时,产生超重现象(可以是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 2.当加速度a 向下时,产生失重现象(可以是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

3.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 时,完全失重。

超重失重

产生条件 超重失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