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古诗词常用意象100例及常见意象及寓意
![古诗词常用意象100例及常见意象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84e5fc1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d.png)
古诗词常用意象100例及常见意象及寓意.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破,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1”、“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满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溺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濡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濡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c377e7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c.png)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语文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Word版含答案
![语文高考知识储备: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de379e009581b6ad9eb1b.png)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名称简析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名称简析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鸿雁抒情。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a6f80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0.png)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类】(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自然现象类】(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特定地点类】(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06c9ec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c.png)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诗歌中意像
![诗歌中意像](https://img.taocdn.com/s3/m/028264036bd97f192279e9a1.png)
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 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 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 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 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 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2002年高 考试题即就此命题。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
1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 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 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 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 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 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
34、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又指对友人 眷念之情;象征爱情或相思。 35、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 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以及表现羁旅 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柳”的特定意象
一是抒写离愁别恨。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 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 不舍”的层面上来。 二是倔强的弱者形象。白居易《有木诗八首》写 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 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是在作 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 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 强的弱者。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4749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3.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一败涂地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德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特别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许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寒冷,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德。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终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究竟什么时候能重返家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晰,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高考必备之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高考必备之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602d293c8762caaedc33d465.png)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类动物类乐器类自然类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
高考诗歌意象总结
![高考诗歌意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a03f1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0.png)
诗歌意象总结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
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34163696137ee06eff918f8.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ccfa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6.png)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总结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象表达。
在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中,考生需要对古代诗歌的意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总结。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一篇____字左右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花古代诗歌中的花多具有美丽、浪漫、纯洁等意象。
例如,《渔父》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描绘了花的美丽;《白日依山尽》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了花的浪漫和纯洁。
二、月在古代诗歌中,月常常被用作借景抒怀的意象。
月可以唤起文人士人的情感,表达忧愁、孤独等情感,也可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三、山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壮丽、险峻和永恒。
山的形象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诗人用来表达自然的力量,以及人类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达了对山的险峻和壮丽的赞美。
四、水水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柔情、流动和变幻。
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的心情和意志,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例如,《乌衣巷》中的“路旁若有曲水流,绮窗侵春晓”描绘了水的柔情和静谧。
五、鸟古代诗歌中的鸟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代表,它们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鸟可以飞翔到天空,代表着思想的自由和超越。
例如,《鹿柴》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敕勒歌》中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中的鸟的形象,都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六、雨雨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表达情感的流露、动人的景色、忧愁的心情等。
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以及白居易的《夜雨寄南山》中的“银灯照墟落,水色复黄昏”都表达了雨的特有韵味和诗人的忧愁心情。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重点(部编新高考版) 识记七 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重点(部编新高考版) 识记七 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8c4c4c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0.png)
识记七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杜鹃也叫子规。
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即望帝)禅位后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寒蝉秋后的蝉已活不了多久,一番秋雨之后,便剩下几声凄凉的哀鸣,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凄楚悲凉的同义词。
如柳永《雨霖铃》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就营造了一种悲凉的离愁别绪。
鸿雁雁在秋天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寓浓浓的乡愁。
如赵嘏《长安秋望》:“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也有以鸿雁代指书信的。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跟随西王母,并服侍在西王母身旁。
后来用青鸟指代传书的信使。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客远思归等联系了起来。
如杜甫《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燕子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猿猴其啼声为哀伤、凄厉的象征,如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鹧鸪鹧鸪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1202c286c175f0e7cd137e3.png)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93f634b307e87100f69626.png)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往)高考语文答题的注意事项一、开考前5分钟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
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
这样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二、开考后前40分钟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10题),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
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
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三、开考后40--90分钟1.第四、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自然类》常见意象解读
![高考语文古诗词《自然类》常见意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f009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e.png)
高考语文古诗词《自然类》常见意象解读
水水柔和清冷,常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水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用以喻愁。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月月圆象征着人的团圆,月缺象征着不圆满的分离,故“月”有思乡之意,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又因月色银白,冷色调倍添凄凉,故又有怀人之感、苍凉之意,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月千年不变高悬夜空,而人寿命短暂,故月又有永恒之感,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云烟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烟一般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如柳永《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
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
”。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意象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意象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a76719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2.png)
6.琴瑟唐代边塞诗中常常提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常勾起身处边关的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让人怆à然泪下。
7.杨柳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8.芳草以远接天际、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方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殊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10.梧桐梧桐常与秋雨的意象一起运用,秋雨打梧桐,更增一分愁味道。
11.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坚贞坚韧高洁品德的象征。
12.梅花独立、高洁人格的象征。
13.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虚心,虚怀若谷,清高14.菊花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德的追求。
15.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6.杜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嘹亮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闻。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7.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瞒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有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18.哀鸿“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áo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哀伤苦痛。
19.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德的高洁。
20.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
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如同雄伟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21.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高考古诗意象集释
![高考古诗意象集释](https://img.taocdn.com/s3/m/b5b0746fcaaedd3383c4d341.png)
高考古诗意象集释
①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月: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家怀国之愁
③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⑤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⑩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⑾鹧鸪鸟:离愁别绪
⑿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⒀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⒁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⒂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⒃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⒄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⒅梅花:梅花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⒆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⒇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21、猿啼: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2、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23、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4、水: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5、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笔者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
熟知这些意象的寓意,对备考2003年高考是极有意义的。
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解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