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讲教案火山
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火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山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内容《火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六年级上册的第10课,它与《地表在变化》、《地震》、《岩石也变化》、《走进矿产》、《人类对地表的影响》共同组成了该册教材的《地表变化的奥妙》单元,《火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
2、内容简析:本课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关于火山喷发预报以火山喷发利、害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在线形式呈现的),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学情分析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情况的科幻小短文。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5、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能大胆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3、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能初步推测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STSE目标:1、能够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在火山喷发预报方面的作用。
2、能够知道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根据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模拟实验,展开探究;展开想象,大胆推测;表达交流,形成结论;科学在线,开阔视野;科幻短文,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高中地理《火山喷发机制解析》教案
高中地理《火山喷发机制解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火山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及机制。
(3)了解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实例,分析火山喷发机制。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火山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火山喷发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关爱地球家园,珍惜资源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及机制。
(2)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火山喷发机制的深入理解。
(2)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火山喷发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喷发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火山是什么吗?火山喷发有什么危害?2.火山的定义及分类(1)讲解火山的定义: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喷出地表的过程。
(2)介绍火山的分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3.火山喷发机制(1)讲解火山喷发的基本原理:地球内部的热能驱动岩浆上升,当岩浆上升到地表时,由于压力降低,岩浆中的气体迅速膨胀,导致火山喷发。
(2)分析火山喷发机制:a.岩浆上升:地球内部热能驱动岩浆上升。
b.压力降低:岩浆上升过程中,压力逐渐降低。
c.气体膨胀:压力降低导致岩浆中的气体迅速膨胀。
d.爆发喷发:气体膨胀使岩浆喷出地表。
4.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1)讲解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形成火山地貌: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如火山岛、火山锥等。
b.改变土壤性质: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富含矿物质,有利于土壤肥沃。
c.影响气候: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和气体,可影响大气层,进而影响气候。
(2)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灾害: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火山灰、火山气体等,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害。
b.资源:火山活动产生的温泉、地热等资源,可应用于发电、旅游等领域。
地理教案:探索地球上的火山
地理教案:探索地球上的火山一、火山简介火山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它是由地壳上堆积的岩浆、气体和灰尘构成的。
火山分布在世界各地,从海底到高山,甚至遍布在一些地球的表面。
探索地球上的火山将带我们进入这个神秘而壮观的地质领域。
二、火山的形成和类型1. 形成机制:地球内部的岩浆会在地壳裂缝中冷却和固化,形成火山体。
当地壳裂缝发生断裂时,岩浆会通过这些裂缝向地面喷发,形成火山喷发。
2. 火山类型:(1) 盾状火山:这种火山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以流动的液态形式喷发。
它们通常较平缓且喷发持续时间较长。
(2) 锥形火山: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火山类型,形成于岩浆以破碎的固态形式从火山喷口喷发。
它们通常形成陡峭的山体,喷发持续时间较短。
(3) 火山口:火山口是火山的开口,岩浆、气体和灰尘通过火山口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爆发。
三、火山喷发的过程火山喷发是一种剧烈的地质活动,它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1. 多年期休眠:火山在此期间没有喷发活动,但仍然有火山体内部的岩浆活动。
2. 短期预警阶段:火山开始出现一些特殊的地震活动和气体释放,这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可能即将喷发。
3. 爆发阶段:火山开始喷发,高温的岩浆从火山口冒出,伴随着巨大的喷发声和火山灰的喷射。
4. 喷发后期:火山的岩浆消耗殆尽,火山喷发活动逐渐减弱。
此时,火山周围可能出现岩浆流动和地震活动。
四、火山的影响火山虽然带来了许多灾害,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 土地肥沃:火山的喷发会释放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为周围的土地提供肥沃的物质基础。
2. 旅游资源:一些古老的休眠火山成为了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例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3. 地质研究: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和地壳演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地质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它们是研究地球结构和历史的重要资源。
五、火山保护与预警措施由于火山喷发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1. 监测系统:在活跃的火山周围建立监测系统,以检测地震活动、气体释放和地表变形等迹象。
高中地理试讲教案《火山》,DOC
高中地理试讲教案|《火山》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一)
PPT
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
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
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
(2)
3
(三)
(2)
(四)
1
点击
查看)
2。
《火山爆发》教案
《火山爆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火山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火山的概念: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2. 火山的类型:根据火山喷发物的性质和爆发特点,可分为盾火山、复合火山和爆发火山等。
3. 火山的分布: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和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洋中脊火山带等。
4. 火山爆发的原因:地球内部熔融岩浆上升至地表,由于压力减小而突然释放能量的过程。
5. 火山爆发的过程:岩浆上升、火山口形成、喷发物喷发、火山口愈合等。
6. 火山爆发的影响:对周围环境、气候、生物、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火山的概念、类型、分布和火山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
2. 难点:火山爆发的物理过程和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火山的概念、类型、分布和火山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火山爆发事件,让学生了解火山爆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火山爆发的应对措施和火山旅游资源开发。
4. 实践活动:观察火山地貌图片,识别不同类型的火山。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火山的概念、类型、分布。
2. 第二课时:讲解火山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火山爆发事件,讨论火山爆发的应对措施。
4. 第四课时:探讨火山旅游资源开发,总结火山地貌的特点。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观察火山地貌图片,识别不同类型的火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火山基本概念和火山爆发影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火山爆发应对措施和火山旅游资源开发时的表现。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识别火山地貌图片的能力,以及对不同类型火山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球科学相关教材,火山地貌图片集。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火山》教案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火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地理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2. 掌握火山的形成、喷发原理和类型。
3. 了解火山带分布情况和火山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4. 掌握山地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规律。
【教学重点】1. 火山的形成与喷发原理。
2. 火山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 火山带的地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 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
2. 图像展示法。
3. 调查研究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出火山的概念和地理意义,带领学生重新认识山地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二、讲授和探究1. 火山的发生与喷发原理:(1) 定义火山,解释火山的地理意义和地球科学意义。
(2) 火山的形成原因,分清火山喷发的三个类型。
(3) 火山内部的喷发机制及地质特征,让学生了解火山岩、熔岩等基本知识。
2. 火山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分析火山分布规律,分清活火山和死火山,引导学生了解与火山相关的地理现象和地质灾害,同时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火山分类。
3. 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1) 火山的主要危害,包括火山喷发和地震、火山爆炸与地质灾害。
(2) 火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区的影响。
4. 火山带的地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简要讲解火山带的定义和主要的地理特征,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火山发生规律。
三、总结归纳通过课上的学习和讲解,老师引导学生对火山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让他们了解火山的地理现象、地质危险等基本知识。
四、巩固练习利用课后作业和小组调研方法,让学生阅读相关学术文章,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让他们了解山地的形成、演变及其地理意义。
五、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排名,同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深入了解火山地形变化的地理教案
作为地理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火山地形变化一直是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深入了解火山地形变化对于学生不仅意味着了解地球上自然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还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地球的能量运动规律和防止火山灾害的重要性。
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堂讲解、现场调查和模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火山地形变化的形成过程,并加深他们对于火山地形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本次教学活动将涵盖三个主要部分:基础知识概念的讲解,实地调查和模拟实验。
一、基础知识概念的讲解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将首先进行基础知识概念的讲解。
老师将向学生介绍火山地形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包括火山熔岩和火山喷发,在地球上的分布等内容。
同时,老师还将与学生一起探讨火山地形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全球气候的影响等相关问题。
通过这些讲解,学生们将逐渐深入了解火山地形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并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火山地形变化对于地球的影响和重要性。
二、实地调查在完成基本概念的讲解之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火山地形的实地调查。
学生们将前往附近的地区,实地考察不同种类的火山地形,包括盾状火山、斜坡火山、火山口和火山环状山等。
他们将分组进行探索,通过测量和拍照等方式记录火山地貌的特征和形态。
此外,学生还将调查火山地貌的发展历程、与地球上其他自然地貌的比较等问题,以深入了解火山地貌的特殊性和变化规律。
三、模拟实验在实地调查结束后,我们将邀请专业人员和学生一起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将重点探讨火山泥流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学生们将通过制作模拟火山造山机,重现火山泥流的形成过程,并测试泥流颗粒的大小、速度和密度等参数。
这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清晰地理解火山泥流的形成机制和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组合开展,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火山地形变化的过程和机理,掌握相关的基础概念和实际应用技能。
此外,学生还将拥有更加全面的地理知识和学术视野,进一步增强对环境和气候保护工作的意识。
我们相信,这种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实地调查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全面展开的教学方式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学教案】-《火山》教案
【教学教案】-《火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火山的概念,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火山。
学生能够掌握火山喷发的影响和火山喷发物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理解自然界的力量,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
火山喷发的影响和火山喷发物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火山喷发物的形成和分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火山图片和视频资料。
火山模型或图片。
火山喷发物样本。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准备展示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山爆发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火山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火山的概念,解释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讲解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火山喷发的影响和火山喷发物的作用。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学生观察火山喷发物样本,了解火山喷发物的形成和分布。
学生通过观察火山模型,加深对火山形成过程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或图书查找有关火山的资料,了解火山的更多知识。
学生完成火山知识小测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火山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火山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火山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3.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火山主题探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火山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喷发物的利用等。
《3火山》教案
《3火山》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情况的科幻小短文。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5、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能大胆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3、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能初步推测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教学重点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根据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内容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1、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你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后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然后开始实验吧!2、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3、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记录现象、主动通过画图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交流本组观察到的现象。
(注:当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时,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形成像喷泉一样的喷发现象,喷出来的物体沿着铝箔下流,好像火山的岩浆。
补充实验的基本步骤:1、在小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边缘略低于盒子边缘;2、中间堆成小山的形状,用小勺柄在中间挖一个小洞;3、在番茄酱中加少量水,然后从小洞倒入;4、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5、将小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教学教案】《火山》教案
【教学教案】-《火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3.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火山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火山图片和视频,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火山的定义和类型。
2.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1.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的理解。
2. 不同类型火山的特征的识别。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火山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火山喷发过程的动画或模型。
3. 火山类型和特征的介绍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火山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火山的了解。
2. 火山的定义和类型:教师介绍火山的定义,解释火山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介绍火山的类型,包括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3.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教师通过火山喷发过程的动画或模型,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地壳的承受能力时,岩浆就会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4. 不同类型火山的特征: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火山的特征,包括盾火山、锥火山和复合火山。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不同类型火山的特点。
5.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火山的特征和喷发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火山特征和喷发过程的笔记整理。
2. 学生选择一座火山,进行调查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火山与地震:教师介绍火山与地震的关系,解释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而火山喷发则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活动造成的。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
(4)我国火山分布及喷发实例的掌握:学生对我国火山分布及喷发实例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举例: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详细讲解我国火山分布及典型喷发实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火山喷发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火山喷发这一自然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互动,课堂氛围活跃,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意识到火山喷发的成因和类型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火山喷发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火山喷发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火山喷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火山喷发对地形、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以实例说明火山喷发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教案:山地的形成——火山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教案:山地的形成——火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火山的结构、分类以及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设置问题尝试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火山的结构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恐龙灭绝──火山爆发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最近提出造成恐龙大绝灭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
那么火山又是何方神圣竟能如此厉害的让称霸一时的恐龙遭受灭绝呢?(二)新课教学1.火山的结构与组成展示火山喷发示意图:问题设置:①火山有哪些组成部分?②其喷发物都有哪些?总结归纳(协作交流、课件展示):火山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等组成;火山喷发时主要喷发物有水蒸气等气体、火山灰等固体、熔岩流等液体。
2.火山分类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不同的火山类型图片:火山可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三类。
①死火山是指那些保留火山形态和物质、但在人类历史时期和现今从未活动过的火山这类火山在世界上的分布最广泛。
②休眠火山是指人类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但现今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休眠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
例如:富士火山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南部第四纪形成的复合火山是日本最大的火山之一海拔3776米体积约870立方千米。
③活火山则是指那些现今仍在活动或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的火山。
目前世界上的活火山约有500余座。
3.火山活动带来的影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辩论。
问题设置: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山喷发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新闻火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教师最后总结:①消极影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污染大气有时引起地震等。
②积极影响:能带来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等资源许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游和疗养胜地。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火山的基本结构、火山分类以及火山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体例与《地震的成因及其作用》相似: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分析,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并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与前一课不同,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按照“由外及里”的顺序安排。
活动一:先是了解火山喷发的外部表现——喷发时的情景和喷后发会地表的影响。
活动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内部成因。
因为模拟实验需要将“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与自然现象一一对应。
从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入手,可为后面进行模拟实验奠定知识储备。
“先外后里”的学习顺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每一步骤的目的以及每一种现象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三:通过正反两面描述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变化。
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内部原因;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影响。
难点:对火山喷发的形成做出有依据的猜测,并借助模拟现象进行对比验证。
【材料准备】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火山喷发的事例和喷发后带来的影响。
实验材料:土豆泥、稀释过的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火柴。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展示地震成因动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
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褶皱、断裂等。
【教学教案】《火山》教案
【教学教案】-《火山》教案第一章节:火山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火山的基本分类和分布情况1.2 教学内容火山的定义与特征火山的分类火山的分布与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的分布和特点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1.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的定义与特征介绍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1.4.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著名的火山:如长白山天池火山、乌苏里江火山群等1.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的分布与特点分享学生对火山现象的观察和体验1.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第二章节:火山喷发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火山喷发的原理与过程火山喷发的原因与影响因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喷发的原理、过程和原因实验法: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喷发的原理与过程介绍火山喷发的原因与影响因素2.4.3 实验演示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2.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喷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享学生对火山喷发现象的观察和体验2.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喷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三章节:火山作用与地质形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作用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掌握火山地质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2 教学内容火山作用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火山地质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作用、火山地质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山地质公园,观察火山地质现象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地质公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火山地质现象3.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作用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介绍火山地质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4.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山地质公园引导学生观察火山地质现象,理解火山地质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作用与地质形成之间的关系分享学生对火山地质现象的观察和体验3.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地质形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节:火山灾害与防护措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使学生掌握火山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4.2 教学内容火山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火山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灾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和预防应对措施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灾害应急演练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灾害的严重性4.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介绍火山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4.4.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灾害应急演练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和逃生第五章节:火山监测与科学研究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监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火山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5.2 教学内容火山监测的重要性与方法火山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监测的重要性与方法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山监测站,了解火山监测设施与技术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监测站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监测的实际操作5.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监测的重要性与方法介绍火山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5.4.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山监测站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监测设施与技术5.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监测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火山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分享学生对火山监测站的观察和体验5.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监测与科学研究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第六章节:火山资源与生态保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资源的种类与价值使学生掌握火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火山资源的种类与价值火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资源的种类与价值以及火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分析火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案例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资源与生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资源与生态保护的问题6.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资源的种类与价值介绍火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4.3 案例分析分析火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火山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6.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分享学生对火山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看法6.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七章节:火山旅游与文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旅游的资源与价值使学生掌握火山文化的历史与传承7.2 教学内容火山旅游的资源与价值火山文化的历史与传承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旅游的资源与价值以及火山文化的历史与传承案例分析:分析火山旅游与文化传承的案例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旅游与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火山旅游与文化的重要性7.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旅游的资源与价值介绍火山文化的历史与传承7.4.3 案例分析分析火山旅游与文化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火山旅游与文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7.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旅游与文化传承的方法与措施分享学生对火山旅游与文化保护的看法7.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旅游与文化传承在本地区的实际应用第八章节:火山研究的前沿动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技术使学生掌握火山研究的前沿动态8.2 教学内容火山研究的新发现火山研究的新技术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学术报告:邀请火山研究专家进行讲座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技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研究的前沿动态8.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研究的新发现介绍火山研究的新技术8.4.3 学术报告邀请火山研究专家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提问并与专家互动8.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研究的前沿动态对火山防灾减灾的意义分享学生对火山研究的认识和体会8.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第九章节:火山灾害的应急预案与救援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火山灾害救援的基本方法9.2 教学内容火山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火山灾害救援的方法与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灾害救援模拟演练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灾害救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9.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介绍火山灾害救援的方法与技巧9.4.3 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灾害救援模拟演练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救援方法和技巧9.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灾害应急预案与救援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与教训分享学生对火山灾害应急预案与救援的认识和体会9.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灾害应急预案与救援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第十章节:火山研究的教育与普及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研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火山研究普及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火山研究教育的意义与方法火山研究普及的目标与途径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研究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研究普及活动10.4 教学步骤10.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研究教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研究教育与普及的重要性10.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研究教育的意义与方法介绍火山研究普及的目标与途径10.4.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火山研究普及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普及方法和技巧10.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研究教育与普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与教训分享学生对火山研究教育与普及的认识和体会10.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研究教育与普及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第十一章节:火山的未来研究展望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火山研究的潜在研究方向11.2 教学内容火山研究的当前挑战与机遇火山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研究的当前挑战与机遇学术报告:邀请火山研究领域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11.4 教学步骤11.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研究的新进展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1.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研究的当前挑战与机遇介绍火山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11.4.3 学术报告邀请火山研究领域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提问并与专家互动11.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对火山防灾减灾的意义分享学生对火山研究的认识和体会11.4.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火山研究对本地区火山防灾减灾的贡献第十二章节: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火山研究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12.2 教学内容火山研究项目的选题与设计火山研究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山研究项目的选题与设计案例分析:分析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案例12.4 教学步骤12.4.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案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12.4.2 新课导入讲解火山研究项目的选题与设计介绍火山研究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2.4.3 案例分析分析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火山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2. 火山喷发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 火山作用与地质形成的過程和特点4. 火山灾害与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5. 火山监测的重要性与方法6. 火山资源的种类与价值7. 火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8. 火山旅游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9. 火山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10. 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难点:1. 火山喷发原理的深入理解及其复杂性2. 火山作用与地质形成过程的动态变化分析3. 火山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细节4. 火山监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趋势5. 火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策略6. 火山旅游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传承7. 火山研究领域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解读8. 火山研究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评价方法。
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和火山的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地震和火山分布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震和火山的成因、特点及其分布。
2.难点: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内部结构。
(2)提问:地球内部的岩石是如何运动的?这些运动对地表有什么影响?(3)引导学生关注地震和火山这两种自然现象。
2.地震部分(1)展示地震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地震的分布规律。
(2)讲解地震的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
(3)介绍地震的特点:突发性、破坏性、周期性等。
(4)案例分析:介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地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
(5)讨论:如何减轻地震灾害?3.火山部分(1)展示火山分布图,让学生观察火山的分布规律。
(2)讲解火山的成因:地壳运动、岩浆上升等。
(3)介绍火山的特点:爆发性、周期性、多样性等。
(4)案例分析:介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火山喷发,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危害。
(5)讨论:如何减轻火山灾害?4.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讲解地震和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筑物破坏、交通瘫痪、人员伤亡等。
(2)展示地震和火山灾害实例,让学生感受灾害的严重性。
(3)讨论:如何降低地震和火山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灾害防范措施(1)介绍地震和火山灾害的预警方法。
(2)讲解地震和火山灾害的自救互救方法。
(3)讨论:如何提高自然灾害防范意识?(2)布置作业:绘制我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分析地震和火山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讲解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地震和火山的危害。
同时,通过讨论自然灾害防范措施,提高学生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教案:山地的形成——火山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地理教案:山地的形成——火山教案名称:山地的形成——火山教学科目:地理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定义和分类;2. 理解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3. 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和影响;4. 归纳总结火山地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火山的定义和分类;2. 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3.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火山地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3. 火山模型或图片;4. 地理教科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一段关于火山喷发的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于火山的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Step 2:介绍火山(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火山的定义和一些著名火山的图片,简要介绍火山的特点。
2. 介绍火山的分类: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
Step 3: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和岩浆喷发等。
2. 借助火山模型或图片,生动地演示岩浆喷发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火山地貌的形成。
Step 4:火山喷发的原因和影响(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包括地震活动、板块运动和热力活动等。
2. 探讨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包括火山灰的降解作用、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火山灾害带来的破坏等。
Step 5:火山地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10分钟)1. 介绍火山地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包括提供肥沃的土壤、吸引旅游业和供应地热能等。
2.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火山地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火山的定义和分类、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火山喷发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火山地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Step 7:课堂练习和讨论(15分钟)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以检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Step 8:课堂反馈与课后作业(5分钟)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授课效果的反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
火山教案——精选推荐
《火山》教学设计石浦中学陈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
2.火山爆发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团队协作的意识。
2.课前网上查阅资料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2.培养学生不要脱离实际学习,积极观察生活关注各大新闻。
重点:火山爆发的原因。
难点:火山爆发的原因。
教学器材:两只装满可乐的瓶子,热水,水槽。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美丽奇妙的蒸汽圈图片。
师:这现象是怎么形成的?生:自由猜测。
师:那我们接着往下看,继续展示图片。
学生恍然大悟:是火山爆发。
师:不错,这是最近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形成的奇观。
同学们平时在家也要多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动态,开阔眼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神奇的火山。
新课教学:师:对于火山,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生:火山爆发会喷出什么?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师:很好。
先来解决同学们的第一个疑问。
大家看视频。
(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师:看了视频,谁能告诉大家,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喷发出了哪几种物质?生: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
师:很好,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物质从火山口喷出来,分别是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
那么大家再想想,这三种物质分别又属于那种状态?生:灼热的岩浆是液态的,火山灰是固态的,水汽烟雾是液态的。
师:现在已经知道了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几种物质。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火山是怎么喷发的?演示实验:准备两瓶可乐,一瓶摇晃充分之后,放入热水中,打开瓶盖。
师:饮料为什么会从瓶子中喷出来?生:因为用力摇晃了。
师:用力摇晃就可以使饮料喷出来吗?接着用力摇晃另一瓶可乐,但不打开瓶盖。
观察现象。
生:没有打开瓶盖。
师:谁能总结饮料喷发的原因。
生:用力摇晃并要打开瓶盖。
师:恩,很好。
现在我们把可乐当作岩浆,你们能类推出火山喷发的原因吗?生: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
师:很好。
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个动画,在来体会下我们火山喷发的过程,并思考一个问题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么?播放flash文件(火山喷发的过程)生:会。
火山教案及反思
3.3《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山体。
知道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给人类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产物。
2 科学探究搜集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能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感受“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预防烧烫伤。
3 科学态度、STSE积极搜集资料,乐于完成与火山相关的了解和学习任务。
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关于火山形成及喷发的见解。
辩证地看待火山喷发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火山形成及喷发的资料,活动手册、记录笔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火山地貌图片,火山喷发的音像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护目镜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在本单元第 1 课中,我们了解到,1963 年,冰岛以南海域海底发生了火山喷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
由此可知,火山喷发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解与火山有关的内容。
二、了解火山1.观看火山喷发视频。
2.交流:(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火山停止喷发,山体冷却后会是什么样?可以推测到地球内部有何特点?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岩浆为什么会冲出地面?(3)推理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
(4)分析火山的形成。
阅读指南车信息资料,说一说新的认识。
描述火山喷发形成要具备什么条件?3.小结:因为地壳深处的熔融的岩浆,在很大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裂缝上升,有的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了岩浆岩,有的岩浆,冲击地面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三、模拟“火山”喷发1.教师出示模拟材料,共同分析。
如土豆模拟“小山”,蕃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球内部高温。
2.说一说:模拟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火山喷发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试讲教案|《火山》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
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
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
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
(三)巩固拓展
(1)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火山
1、火山的形成: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六、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