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疾病诊疗―、心脏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1.室颤给予一次电击除颤,单向波除颤能量为360J,双向波能量为120-200J。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Img/次,每3〜5分钟I次。

6.持续心电监护。

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 kg、硫酸镁1〜2g。

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性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I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转送注意事项: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依据:1.大多有心绞痛病史。

2.剧烈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

3.心电图表现为相对应导联高尖T波、ST段抬高、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

救治原则:1.吸氧。

2.生命体征监测(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开通静脉通道。

4.无低血压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5M/分钟。

202X年急救诊疗规范

202X年急救诊疗规范
•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静卧床休息。 •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D-二聚体、心
肌(xīnjī)酶等)。 •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三)腹痛(fù tònɡ)
• 1.保持呼吸道通畅。 • 2.可开展相应检查(jiǎnchá)(心电图、心肌酶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 危重症的院前医疗(yīliáo)急救诊疗 规范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心脏 骤停 (xīnzàng)
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搏室速、无脉搏电活动 (PEA)和心脏停搏
(1)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①胸外按压。
• ②手法开放(kāifàng)气道,或采用口咽通气管、喉罩或气 管插管。
• 6.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如对张力性 气胸紧急排气、危及生命的心脏压塞紧急减压、气 道异物梗阻紧急解除。
•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五)气道异物(yìwù)
• 1.尽快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其他手段。 有呼吸心跳停止(tíngzhǐ)者立刻心肺复苏。
• 1.采取正确(zhèngquè)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2.通气与吸氧。 • 3.建立静脉通道。 • 4.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
糖等)。 •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6.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九)小儿(xiǎo ér)高热惊厥
•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 • 2.通气与吸氧。 • 3.控制体温(或物理降温)。 • 4.建立静脉通道,必要(bìyào)时使用抗惊厥药物。 •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根据你的要求,我将按照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写一篇1500字的文章。

请注意,以下文章仅为模拟示例:----------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急诊急救是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及时对病情危急的患者进行救治,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为了规范和提高我国120急救的管理水平,保证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发布了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该规范细化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急救病历记录和信息管理根据规范,120急救人员在接到急诊呼叫后,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救治。

在急救过程中,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过程非常重要。

规范要求急救人员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或纸质病历记录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观症状、体征、诊断和处理方案等。

这些记录不仅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救治提供参考,也是进行医学研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数据来源。

2. 急救队伍建设和培训规范强调了120急救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的急救人员。

急救人员需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心肺复苏、止血和急救药物等技术手段。

此外,规范还要求急救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应对各种急诊情况的能力。

3. 急救设备和药品配置规范明确了120急救车辆所需的设备和药品配置。

急救车应配备急救箱、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基础设备,并储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硝酸甘油等。

这些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和维护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以确保在急诊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4. 医疗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急诊急救工作不仅仅是120急救人员的责任,医疗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也至关重要。

规范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急诊急救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和急救转诊流程。

在急救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迅速转运和就近就医,提高急诊科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

5. 急救服务的质量控制为了提高急救服务的质量,规范强调了急救过程的质量控制。

急诊科疾病诊治流程规范

急诊科疾病诊治流程规范

急诊科疾病诊治流程规范前言为了提高急诊科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诊治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是医院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适用于急诊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全部医务人员都应严格遵守,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就诊程序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在接待台进行挂号登记,并供应身份证明和医保卡。

2.挂号后,患者按次序等待医生接诊,等待期间可以在候诊区等待。

3.医生依照就诊次序,对患者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

必需时,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依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并订立治疗方案。

5.医生将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6.患者依据医生的建议,前往相应的检查科室或药房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取药。

7.检查结果出来后,患者回到急诊科进行复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8.医生依据诊断确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动。

9.治疗结束后,医生填写病历并进行医嘱。

10.医生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并供应必需的病愈引导。

二、诊治流程规范1.急诊科医生应严格遵从医学道德和职业操守,以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确保诊断准确、治疗规范。

2.医生在接诊时,应耐性倾听患者的主诉,认真询问病史,并认真记录。

3.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细致全面,避开遗漏紧要体征和症状。

4.医生在订立诊断和治疗方案时,应依据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明确具体,包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病愈治疗等内容,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6.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7.医生在治疗结束后,应及时填写病历和医嘱,并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

8.医生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依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医生应向患者供应必需的病愈引导,帮忙患者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自我管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1.急诊科应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含对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

有效的现场急救,要求医务人员须严格按预定的急救规范进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急救质量,对解决医疗纠纷、保险等也有重大意义。

本规范倡导尽量使用最新的药物、器械诊治;各操作程序方案的设置力求符合最新理论,并注重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院前急救的医疗定位和内容院前急救医疗定位为高级生命支持等级水平。

内容是挽救和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缓解伤病员的剧烈痛苦,防止搬送途中的继发损伤及安全转送。

着重在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维持与监护,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进行解痉、镇痛、止血、止喘、止吐、抗晕、催吐等对症处理。

治疗原则以生命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的原则。

一概述一、制定规范的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院前急救医疗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残率。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院前急救医疗规范,制定规范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总体水平。

同时更规范的服务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规范的基本特性诊断治疗标准的“院前急救医疗规范”必须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规范尽量使用最新、最有效的药物和器械诊治,使其具备先进性,各操作程序方案设置力求符合最新理论和强调可操作性,使其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不能兼顾时,把实用的放在规范里,把先进的放在说明部分。

在急诊医学和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修订“规范”才能使其保持先进、科学和实用特性。

三、规范的定位规范的定位是急救医疗的核心,定位过高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形同虚设,定位过低时就会阻碍业务发展,当前国内外急救医疗大致有四个定位等级:即院前急救的BLS(基本生命支持)、ALS(进一步生命支持)、急诊科常规和急诊监护病房常规。

本规范定位在BLS、ALS等级水平。

四、规范确定的救治目的维持和挽救患者基本生命,减轻患者剧烈痛苦,预防继发损伤和安全转运,这样的目的是和ALS水平一致,也和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体系第一环节的功能相一致,只有坚持这样的目的,才能在尽力院前抢救,不耽搁时间的基础上,为院内救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伤病员的康复。

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参考文本)

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参考文本)

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1、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按照指南实施心肺复苏。

(2)急性冠脉综合征。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处理。

①患者卧床,停止任何主动活动。

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④心电图。

⑤胸片。

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

⑧请心内科医生会诊,确定并安排进一步治疗。

⑨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2)药物治疗。

①扩冠治疗。

②镇痛。

③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④溶栓治疗。

(3)急性左心衰竭。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使患者呈坐位或半卧位,双小腿下垂。

3)扩张血管治疗。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尿治疗。

5)静脉注射吗啡3~5mg。

6)视病情酌情使用强心药,氨茶碱和地塞米松。

(4)心律失常。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快速心律失常。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a.兴奋迷走神经。

b.普罗帕酮。

c.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首选胺碘酮。

d.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考虑直流电复律。

②室性心动过速(VT)。

a.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直流电复律。

b.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可选择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

c.尖端扭转性室速,首选硫酸镁,禁用电复律。

③心室纤维颤动(VF)/心室扑动。

a.立即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b.查找并纠正病因或诱因。

c.心肺复苏。

④快速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

a.以控制心室率为主。

b.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应选用胺碘酮。

c.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同步直流电复律。

注意:预激综合症合并房颤时a.不用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

b.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c.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选用静脉胺碘酮或普罗帕酮。

2)缓慢心律失常。

①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无需治疗。

②导致晕厥的病窦综合征,尤其是慢-快综合征,可临时体外起搏。

③房室传导阻滞。

a.Ⅰ度和Ⅱ度文氏阻滞可观察,查找与纠正病因。

b.Ⅱ度Ⅱ型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安装起搏器,如无条件起搏,可试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及急救流程图(新)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及急救流程图(新)

急救通则(First Aid)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诊疗常规诊断依据1。

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大量丢失体液、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或过敏等病史.2.低血压成人收缩压≤10.6kPa(80mmHg),儿童则成比例地降低。

3.心动过速。

4。

尿量减少。

5.周围血管灌注不足:四肢湿冷,面色和口唇苍白,肢体出现斑点,脉搏弱快而扪不清等。

6。

精神状态改变:不安、激动、精神错乱,亦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救治原则1。

置病人仰卧或腿抬高仰卧位;血压正常或低于正常的肺水肿患者应置坐位。

2。

吸氧。

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4。

补充血容量:这是治疗的关键。

立即静脉输液,恢复足够的血容量。

按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原则补充.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早期不宜用血管收缩药物,只有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又无继续出血以及酸中毒与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多巴胺等.6.过敏性体克紧急使用肾上腺素,继而使用抗组织胺药和激素。

严重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保证气道通畅,可给氧或做气管插管或切开.注意点鉴别休克原因对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低血容量休克院前治疗为一边输液,一边使用升压药多巴胺;感染性休克应用多巴胺、阿拉明时要注意滴速;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最困难,应用多巴胺后,若血压改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不同在处理上有显著的不同,如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休克,主要是复律治疗,风湿性心肌炎主要是抗风湿治疗,急性心脏填塞主要是心包穿刺抽液减压.多发性创伤引起的休克不宜用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转送注意事项1。

保持气道通畅。

2。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予以相应处理4.途中注意保暖。

休克抢救流程图昏迷是指患者生命体征存在,但对体内外的一切刺激均无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等功能障碍。

昏迷的病因很多,可将其分为颅内病变和颅外病变,也可以分为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

昏迷程度的分类方法也较多,为院前急救方便起见,只将其分为两类,即浅昏迷和深昏迷。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目录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第二章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一)急症疾病种类(二)危重症疾病种类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休克(二)胸痛(三)腹痛(四)呼吸困难(五)气道异物(六)呕血(七)咯血(八)意识障碍(九)小儿高热惊厥二、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恶性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二)呼吸系统1.重症支气管哮喘2.呼吸衰竭(三)消化系统(四)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五)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六)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3.枪伤4.电击伤5.溺水6.中暑7.急性中毒8.急性过敏性反应9.动物性伤害(七)外科危重症1.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四肢损伤5.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胎膜早破3.急产4.宫外孕破裂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第一章医院急诊科救治范围及流程一、医院急诊科救治病种范围二、急诊处理流程三、急诊处置分级第二章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休克(二)胸痛(三)腹痛(四)呼吸困难(五)呕血(六)大咯血(七)昏迷(八)小儿热性惊厥二、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1.心脏骤停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6.急性心包压塞(二)呼吸系统1.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2.呼吸衰竭3.重症肺炎4.肺栓塞(三)消化系统1.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重症胰腺炎3.急腹症(四)内分泌系统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甲亢危象5.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6.垂体危象7.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五)神经系统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3.重症肌无力危象(六)意外伤害1.坠落伤2.爆炸伤3.电击4.溺水5.中暑6.急性中毒7.过敏反应8.动物性伤害(七)创伤和烧伤1.多发性创伤2.颅脑损伤3.胸部损伤4.腹部损伤5.脊柱/脊髓损伤6.四肢损伤7.骨盆骨折8.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产后出血3.胎膜早破4.急产5.宫外孕破裂出血第三部分重症医学科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一、休克二、急性呼吸衰竭三、急性肾功能衰竭四、急性肝脏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出凝血功能障碍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一、休克(一)低容量性休克(二)感染性休克(三)心源性休克(四)梗阻性休克二、循环系统(一)心脏骤停(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三)急性左心衰竭(四)恶性心律失常(五)高血压危象三、呼吸系统(一)重症哮喘(二)AECOPD(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四、消化系统(一)消化道出血(二)急性肝脏衰竭(三)急性重症胰腺炎五、内分泌系统(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低血糖昏迷(三)高渗性昏迷(四)甲亢危象六、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二)肾脏替代的指征七、妇产科急症(一)妊高症(二)产后大出血(三)羊水栓塞八、出凝血功能障碍(一)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二)DIC九、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重度颅脑创伤(二)急性脑血管病(三)癫痫持续状态十、严重多发创伤十一、外科大手术术后十二、突发高热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e及急救流程图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e及急救流程图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e及急救流程图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及急救流程图第一部分:院前急救诊疗常规1. 快速行动:院前急救需要快速行动,救援者需要尽快抵达现场,并给予患者紧急的注意力和救治。

2. 现场安全:救援者需要确保现场的安全,尽量避免二次伤害。

3. 估价情况:救援者需要尽快对患者进行估价,确定其生命体征、伤情程度等。

4. 建立信任:急救者需要帮助患者建立信任,告诉他们将会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尽力保护他们。

5. 麻醉:急救者有时需要给患者略微的镇静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并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6. 治疗与转移:应根据患者的伤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与转移,尽可能地避免二次伤害。

第二部分:院前急救技术操作规范1. 呼吸道管理:在急性气道阻塞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该措施包括抬头、开颈夹、头部支撑等。

2. 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维护。

3. 静脉通路建立:急救人员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在需要时方便快速输液。

4. 血气分析:在病情紧急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血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纠正危险因素: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发现危险因素,急救人员应尽快建立保障机制,尽量减少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第三部分:院前急救流程图1. 确定情况:急救人员应尽快抵达现场,并对患者进行估价,确定病情是否紧急。

2. 加以处理:在确认病情紧急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应立即给予患者紧急处理,并尽可能避免二次伤害。

3. 建立通讯:急救人员应立即建立与医生的通讯,以获取更多的治疗建议。

4. 安全转移:在紧急处理和医生建议的指导下,急救人员应将患者安全快速地转移到医院进行后续的治疗。

结语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急救人员尽快响应,并对患者进行紧急的救治。

每位急救人员都需要掌握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按照急救流程图处理紧急情况。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
1、伤情危重,机体耐受力明显减弱且伤情形势危急,危及生命安全。

2、并发证倾向于多发性系统器官衰竭,需要抢救保护,提供综合治疗。

3、有全身性感染、败血性休克条件出现且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加强
复苏病人的机能调控。

4、伤者出现大量出血,出血不易控制,伤口污染严重,新生器官功
能受损。

5、伤口重度撕裂,开放性伤口大幅度损伤,双侧肢体伤情并发,关
节脱位严重。

6、头部外伤,外伤后的癫痫、精神病及植物性状态,或伴有头部重
度撕裂伤口。

7、全身烧伤超过30%以上,或烧伤面积较大,并发症较多,可能危
及生命的程度。

诊疗规范:
1、抢救急救:抢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迅
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2、急救治疗:应给予急救治疗,控制出血和伤口清洗,伤口清创及
吻合,治疗伤口感染,预防消瘦,伤口精细等。

3、复苏治疗:为伤者进行有效的复苏治疗,重点对伤口、呼吸、循环复苏进行控制,使伤者能够顺利恢复。

4、预防病情恶化:病情可能恶化,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检查和早期治疗,提高抢救率。

5、护理治疗:合理开展。

常见诊疗技术操作与急救诊疗规范

常见诊疗技术操作与急救诊疗规范

常见诊疗技术操作与急救诊疗规范胸腔穿刺术【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症】【准备工作】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清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

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者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点可作标记,常选择:①肩胛下角线7-9肋间;②腋后线7-8肋间;③腋中线6-7肋间;④腋前线5-6肋间。

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某线及超声波定位进行穿刺。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先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用无菌纱布包裹),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示针尖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

由助手松开止血钳,助手同时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

抽吸胸腔液体,注射器抽满后,助手用止血钳夹紧橡皮胶管,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盛器中,记量并送化验检查。

抽液量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

6.术后处理:①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以胶布固定,嘱病人静卧休息。

急诊、内科诊疗规范

急诊、内科诊疗规范

急诊、内科诊疗规范第一节心脏骤停【病史采集】1.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2.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检查】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

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 院内急救措施(第二期复苏)(1)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2)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阿拉明每分钟静滴0.4mg;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3)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3.重症监护室处理(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可进入ICU病房进行如下处理:(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

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急性颅脑损伤二、出血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急性呼吸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急性心梗七、心律失常八、脑出血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清创缝合术急性颅脑损伤(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 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急诊病人诊疗规范

急诊病人诊疗规范

急诊病人诊疗规范
(1)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急诊轮科时间不少于半年,有50%的人员固定在急诊科;
(2)急诊设置有独立的分诊、候诊、诊疗、抢救空间;
(3)综合医院急诊应设内、外、妇、儿基本分科(150张床位以下医院只设内、外科);
(4)急诊接诊时间<5分钟,危重病员立即接诊;
(5)急诊设立二线值班,至少1名高级职称医师;
(6)危重病员检查有专人陪送,等候时间<5分钟;
(7)抢救室有各种急危重症新版抢救规范(上墙);
(8)急诊抢救室有生命体征监护设施;
(9)急诊病员有登记,留观病员有交班,抢救病员床旁交班;
(10)留观病员有观察病历,抢救病员有抢救病历;
(11)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3天,留观24小时以上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或会诊;
(12)危重病员住院前须有适当的维护生命体征处理;
(13)设立对外公开的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
(14)设有院前科的院前急救1分钟内出车,没设院前科的2分钟内出车。

出诊人员与急救伤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篇一:重症医学科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目录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重症医学科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重症医学科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重症医学科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重症医学科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重症医学科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根据重症病人特点,在重视原发病诊疗基础上,强调器官功能评估与支持。

一、休克(一)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三)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四)积极处理原发病因。

(五)调整容量状态。

(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强心药物,维持血压,保障灌注。

(七)观察尿量、血乳酸等灌注指标并保障组织灌注水平。

二、急性呼吸衰竭(一)氧疗。

(二)明确并保持气道通畅。

(三)及时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四)积极进行评估,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

(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评估肾功能。

(二)分析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三)根据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确定初步治疗方案。

(四)必要时根据肾脏支持的处理常规进行肾脏支持。

四、急性肝脏衰竭(一)评估肝功能。

(二)查找肝功能衰竭原因。

(三)去除病因,尽可能停用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四)注意纠正凝血功能。

(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六)必要时进行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五、急性左心衰竭(一)评估心脏功能及容量状态。

(二)查找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原因。

(三)积极去除诱发因素。

(四)积极调整容量状态,如利尿剂无效时,应用CRRT。

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

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

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引言概述:急诊急救是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急性疾病、创伤以及其他紧急情况的处理。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的五个部份。

一、患者接待与登记1.1 人员配置:急诊科应有足够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以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1.2 患者信息采集:在接待患者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以及主诉,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1.3 登记与分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有序地进行处理。

二、初步评估与处理2.1 病情评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2.2 快速处理:对于病情较为紧急的患者,应即将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2.3 通知专科: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治的患者,应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医生,以便他们能够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三、辅助检查与诊断3.1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务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匡助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3.2 影像学检查:对于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等。

3.3 诊断与治疗方案确定: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情评估,医务人员应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四、治疗与护理4.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诊断和病情,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4.2 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伤口处理、导尿等。

4.3 病情观察与记录: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五、转归评估与出院5.1 病情转归评估: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搏室速、无脉搏电活 动(PEA)和心脏停搏
(1)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①胸外按压。 • ②手法开放气道,或采用口咽通气管、喉罩或气
管插管。 • ③人工通气或球囊面罩通气。 • ④有条件的应当尽快监测心电情况,如有可除颤
心律(室颤或无脉室速)应当立即除颤。
心脏骤停
• (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3)开放静脉通道。 • (4)根据条件酌情应用复苏药物及抗心律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 及诊疗规范
普外科
急救诊疗规范
• 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
<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 >120mmHg。
糖等)。 •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6.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九)小儿高热惊厥
•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 • 2.通气与吸氧。 • 3.控制体温(或物理降温)。 • 4.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抗惊厥药物。 •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 规范
心脏骤停
电击伤
• (1)确认现场抢救环境安全,迅速脱离电源。 •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 (3)心跳、呼吸骤停者即刻给予心肺复苏。 • (4)保护体表电灼伤创面。 • (5)开放静脉通道。 • (6)防治心律失常及其他对症处理。 •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溺水
• (1)确认现场抢救环境安全。 • (2)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畅通气道。 • (3)通气与吸氧。 • (4)心跳、呼吸骤停者即刻给予心肺复苏。 • (5)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或对症治疗。 • (6)注意保暖。 •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四)呼吸困难
• 1.取半卧位或坐位。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 3.通气与吸氧。 •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血气分析
等)。 • 6.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如对张
力性气胸紧急排气、危及生命的心脏压塞紧急减 压、气道异物梗阻紧急解除。 •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度、呼吸等)。 • 7.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二)胸痛
•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静卧床休息。 •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D-二聚体、心
肌酶等)。 •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三)腹痛
• 1.保持呼吸道通畅。 •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等)。 •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通气(面罩或气管插管)。 • (4)开放静脉通道,酌情使用支气管扩张
剂、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 •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上消化道出血
• (1)取正确体位,防止呕吐物引起误吸或 窒息。
•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 (3)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 (4)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止血等对症治
(五)气道异物
• 1.尽快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其他手段。 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心肺复苏。
• 2.通气与吸氧。 • 3.监测生命体征。 • 4.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对症处理。
(六)呕血
• 1.保持患者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 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 血药物。
疗。 • (5)酌情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1)监测血糖、肾功、离子、血气分析、 尿常规等。
•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 (3)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纠酸、可控性
降糖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 (1)立即做快速血糖检查。 • (2)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25%~50%
葡萄糖溶液,密切监测血糖。
• 3.通气与吸氧。 •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七)咯血
• 1.取侧卧位,防止咯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
血药物。 • 3.通气与吸氧。 •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八)意识障碍
• 1.采取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2.通气与吸氧。 • 3.建立静脉通道。 • 4.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
急症疾病种类
• 1.休克 • 2.胸痛 • 3.腹痛 • 4.呼吸困难 • 5.气道异物 • 6.呕血 • 7.咯血 • 8.意识障碍 • 9.小儿高热惊厥
(一)休克
• 1.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伴有急性肺水肿的 休克患者可置半卧位。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 3.通气与吸氧。 •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等)。 •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血氧饱和
癫痫大发作
• (1)立即平卧,松解衣领,头转向一侧, 上下齿间加垫,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下 颌脱臼和舌头咬伤。
• (2)通气与吸氧。 • (3)开放静脉通道。 • (4)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控制抽搐。 • (5)防治脑水肿等并发症。 •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坠落伤
• (1)首先对病人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查,确定伤员 是否有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的征象。
• (2)保护颈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放置口 咽通气管或进行气管插管。
• (3)出现心脏停搏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开放静脉 通道,根据病情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 (4)周围血管伤大出血时应立即给予止血处理。
• (5)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加 重脊柱损伤。
•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
失常药物。
高血压危象
• (1)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 (2)开放静脉通道。 • (3)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 (4)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脑水肿、心衰
等)。 •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血压、
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
呼吸衰竭
• (1)保持正确体位。 • (2)氧疗。 • (3)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者可采用机械辅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