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小学科学知识点(完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是学习的最后一个学年,也是对整个小学科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的阶段。
以下是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2.物质的特性:颜色、形状、硬度、重量、挥发性等。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熔化、凝固、融化、蒸发、沸腾、燃烧、溶解等变化。
4.能量的分类:光能、热能、声能、电能等。
5.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体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太阳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二、生物与环境1.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栖息地的适应、捕食方式、运动方式等。
2.动植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
3.植物的繁殖:种子传播、花的结构、花粉的传播等。
4.生物多样性:了解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5.环境保护: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三、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影响。
2.星空的观测:了解星座、行星和对地球的影响。
3.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如何进行防灾减灾。
四、科学与技术1.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五、健康与生活1.饮食与健康:了解科学的饮食结构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运动与健康:了解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3.安全与健康: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安全和食品安全,如避免食品中毒、交通安全等。
六、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
2.科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安全第一、遵守实验室规则、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以上是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
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1. 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 观察法: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描述特征
- 比较法:比较相同或不同的现象、物体或过程
- 实验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2. 物体的性质
- 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
-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 物体的硬度和韧性
- 物体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 物体的热传导性和电导性
3. 状态变化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态)
- 物质的状态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
- 物质的温度和热量
4. 食物营养
- 均衡膳食:五大类食物的比例(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 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 饮食习惯:少油少盐、不挑食、多喝水
5.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果实)
-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头、身体、四肢、触角、鳞片等)
-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6.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位、食物链、能量流
- 污染物: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等
- 环保行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的精华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课本知识]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最全的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收藏)
[课本知识]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最全的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收藏)第一单元植物一. 植物是活的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与塑料花相比,植物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能够说明植物是活的?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比如,荷花生长在水里,兰花喜欢室内背阴处,青苔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向日葵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
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成熟,枯萎,死亡。
二.观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观察植物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观察植物的方法: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不能使用的方法:用嘴巴尝一尝。
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爱惜植物,不能伤害植物,如拔出根来观察、摘下叶片观察,都是不对的。
植物的身体:根、茎、叶。
根一般生长在土里,可以吸收水和土壤中的营养,还可以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
茎是连接叶和根的部分,起到支撑植物身体、运输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有直立茎(菊花),也有攀爬茎(爬山虎)、匍匐茎(地瓜)和缠绕茎(牵牛花)。
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画一棵植物的步骤:先画土,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
三. 叶叶是有生命的,由叶柄和叶片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分别使用眼睛看、手摸和鼻子闻的方法来观察叶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气味等。
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形状:荷叶像伞一样,银杏叶像扇子,松叶像针,绿萝和牵牛的叶子像爱心,枫叶是掌形的。
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大小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同一种植物的叶,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和颜色。
我们可以画图把观察的叶记录下来,画叶的步骤包括:先画叶片的形状,再画叶柄,最后画上叶脉。
四. 植物对人类很重要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有的植物还可以吃(米饭,蔬菜和水果等),有的植物可以制造生活用品(草帽,筷子,篮子等),有的植物可以用来建造房屋。
第一单元植物一、我们知道的植物1.植物分布范围很广,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长在水里。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小学科学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探索的学科,它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
以下是对教科版小学科学的知识点汇总。
一、生命科学领域1、植物(1)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能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并运输物质,叶进行光合作用,花是繁殖器官,果实包含种子,种子能繁殖新植物。
(2)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经过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到最终衰老死亡。
(3)植物的生存需求:阳光、空气、水、土壤、适宜的温度等。
2、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分为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等阶段。
(3)动物的适应能力:为了适应环境,动物具有不同的身体结构和行为方式,如鸟类的翅膀用于飞行,骆驼的驼峰储存脂肪以适应沙漠环境。
3、微生物(1)常见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作用: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如用于发酵制作食品;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二、物质科学领域1、物体的特征和材料(1)物体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质地等。
(2)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人造材料(如塑料、金属)。
(3)材料的性能: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导电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只是物体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如冰融化成水。
(2)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如铁生锈、燃烧等。
3、力和运动(1)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加速、减速、改变运动方向。
4、简单机械(1)杠杆:如跷跷板,能省力或费力。
(2)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
(3)斜面:可以省力。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1、地球的表面(1)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海洋等。
(2)岩石和土壤: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和土壤的特点。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1. 2.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放置。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4.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5.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6.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7.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9.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①形状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④光滑程度不同⑤软硬程度不同⑥气味不同……10.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3.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变化过程。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光照不足种子的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周围约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向日、玉米、芦苇、菊花、竹子、柳树等。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坚硬的树干,有的没有树干,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花。
区分植物与非植物:塑料花不是植物,因为和真的植物相比,它的组成结构不同,气味不同,手感不同,而且它长期保持一种形态,不会生长,不会繁殖,不会死亡,没有生命。
2.观蔡植物观察方法: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等方法观察物。
描述植物:可以根据植物的颜色、大小、形状、软硬、气味等方面描述植物,植物的结构: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个体差异:同一种植物的高度、茎的数星、叶子的数量也会有少许差别。
3.植物长在哪里生长地点:植物长在水里(池、小河、湖泊)、土里(山上、田里、花盆)。
生长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空气、养分等,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氧气、水、养分等。
4.给植物画张“像”绘画要求:先观察植物的特点,再给植物画张“像”,写出它的名称,画出它长在哪里、它的样子和特点。
记录方式: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要实事求是,一边看一边画,从整体到局部,尽量画得真实。
5.植物的变化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变大、长出叶片、开花结果等。
养护要点:照两植物时要轻浇水、晒太阳、多通风、有耐心、多观察、记录。
6.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注意事项: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要小心、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
常见植物举例:常见的蔬菜有白菜、萝卜、土豆、香菇、大蒜、南瓜、茄子、豌豆等;常见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西瓜、草莓、桃了、橘了、葡萄等。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身体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部组成。
认识身体器官: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巴、手等都是身体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2.发现生长身体的生长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会不断生长,比如身高变高、体重增加、衣服尺码变大等。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WORD格式..可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键。
9.食物键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备色至望宪。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他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佣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统、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精华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3-6年级)(全面版)
精华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3-6年级)(全面版)一、生物1.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类别- 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昆虫- 软体动物- 硬骨鱼类- 植物:- 树木- 草本植物- 水生植物- 空气净化植物2. 人体结构与功能- 头部:头脑、眼、耳、鼻子、嘴巴- 身体:手、脚、胳膊、腿、躯干、皮肤- 内部器官:心脏、肺、肝脏、胃、肾脏、肠道、脑- 功能: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控制、感知3. 植物生长与繁殖- 种子发芽- 根的功能与结构- 光合作用- 花的结构与繁殖- 果实的发育与传播二、物理1. 物体的属性与测量- 形状: 线、面、体- 颜色: 原色、混合色、反射、吸收- 材料: 金属、非金属- 大小: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2.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与效果-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 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风的形成与特点- 摩擦力与减速3. 光与声- 光的传播与阻挡- 光的折射与反射-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 声音的音量与音调三、化学1. 物质与变化-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纯净物与混合物-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酸、碱、盐的性质与检验- 金属与非金属- 常见化合物的用途:水、空气、食盐3. 燃烧与能源- 燃烧的条件与种类- 火的形成与防范- 能源的来源与利用以上是精华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的总结,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部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请注意,这份文档仅供参考和简要总结,并不详尽覆盖所有内容。
具体的教学需根据学校和教科书的要求进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5.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8.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撕、滴、展、盖、染、吸。
9.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10.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发现血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单。
11.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2.微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1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草履虫、线虫等为单细胞生物。
15.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16.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1.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3.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24小时(一天) 目镜 物镜 调节旋钮 反光镜载物台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册
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分类:动物根据骨骼结构的不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特点:具有脊椎、内骨骼和完整的器官系统,能直立行走或捕食。
3.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能分泌乳汁喂养幼崽的动物,如狗、猫等。
4.鸟类:鸟类是一类能飞行的脊椎动物,具有羽毛和两条腿,如鹰、鸽子等。
5.昆虫:昆虫是一类具有六条腿和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如蝴蝶、蜜蜂等。
6.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可通过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繁殖后代。
二、植物学知识点总结:1.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种子的不同,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2.被子植物的特点:具有种子和坚硬的木质茎,在陆地上广泛分布,如花朵植物和裂叶植物等。
3.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它们通过叶子中的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植物的组成:植物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5.花的结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组成,其中雄蕊负责产生花粉,雌蕊负责接收花粉。
6.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来繁殖后代。
三、地理学知识点总结: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行星,它绕太阳旋转,同时也自转着。
2.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大部分的水体都是海洋。
3.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地球大气中的长期天气状况,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洋和大陆等。
4.中国的地理: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地形地貌。
5.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6.环境保护: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四、天文学知识点总结:1.宇宙的结构:宇宙由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天体组成,其中星系是数以亿计的恒星的集合体。
2.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带等。
3.星星和星座:星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星座是用来帮助我们区分星星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22,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步骤(见右图)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19第三单元宇宙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左: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左: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27,垃圾回收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