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本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发现物体的特征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下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观察物体的特征,学习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物体的一些特点,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物体的特征的情感。

重点观察物体的特征,并学习描述的方法。

难点描述各种物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是如何猜出来的?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西瓜)---根据物体的特征2.这些物体你们见过吗?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特征,学习《发现物体的特征》观倾听思考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和动画情景引出本课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描述周围的物体过渡: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先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物体。

1.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我们怎样描述它们?参考词语:qīng zhòng轻重cū cāo 观察思考观察图片理解词语通过观察交流为下面的小组学习做铺垫通过具体的图片理解词语意思,粗糙guāng huá光滑2.小组内选择并观察周围的物体。

要求:每组选择两个物体观察物体的样子并描述、3.学生汇报,描述物体。

重、光滑、透明重、光滑轻、光滑、透明轻、粗糙轻、光滑轻、光滑过渡:我们用到的“轻”与“重”,“光滑”与“粗糙”都是把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进行比较得来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通过比较如何来描述物体。

二、和其他物体比一比1.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呢?(利用已有的材料讨论思考)2.汇报整理:小组合作选择两个物体并进行观察汇报总结讨论思考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特点在合作学习前选择观察的物体,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合作学习创下良好氛围将学生的答案整理展示,有利于学生对观察描述方法的掌握通过第一部分的活动给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物体打下基础运用已有的材料讨论比较的方面,利于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和意识。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学设计

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在黑板上写下“物体”一词,学生说出常见的物体名称。

2.接着,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描述这个物体?”学生可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这个物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记录在黑板上。

二、探索活动:描述物体的特征1.用图片呈现需要研究的8种物体,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的名称,认识它们。

2.选择1个物体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征。

先出示木块提出问题,“木块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可能会说“方形的”、“有颜色的”等。

3.接着,出示另一物体,比如塑料杯,引导学生将它与木块对比,比如,对比观察透明情况、轻重情况等。

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物体的特征?”学生说出可能的观察方法,教师把相应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利用感官看、闻、摸等方式来观察物体。

然后,用课件展示观察方法的图,提示学生还可以像这样选择其他物体跟木块作对比。

4.探究前,指导学生先阅读教科书上的 4 幅图,进一步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法。

要求所有小组先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观察一个物体,比如选择木块,引导学生观察形状、颜色、气味、透明与否、轻重、光滑还是粗糙等。

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再选择另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两两对比。

5.教师示范记录的方式,剪下最后一页的词汇,选择描述观察结果的词汇,比如把“有颜色”粘贴在活动手册相应的表格中。

6.分发材料,分小组探究。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选择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三、研讨活动: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特征,汇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用“我把木块与乒乓球作比较,发现木块是方形的”的句子来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对同伴的观点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想法。

2.边梳理并记录学生汇报的词汇,形成班级汇总表,比如,有颜色、有气味、较粗糙、较重、方形的、不透明等,提出研讨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学生可能根据已经梳理的词汇来交流。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形状: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物体的大小: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宽度、高度等。

3. 物体的颜色:观察物体的颜色变化,了解颜色的基本原理。

4. 物体的质地:感受物体的光滑、粗糙、软硬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大小的物体,如球、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颜色变化的材料,以及质地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4. 巩固: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特征。

4. 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特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校园中的不同物体特征。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科学活动,共同探索家庭中的物体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 教材分析《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验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课文教材、实验器材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实验器材和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物体,让学生发现物体的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特征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科学的魅力。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发现物体的特征》

1.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知道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征;2. 知道我们可以从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程度等方面描述它的特征。

科学探究:1. 尝试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2. 尝试使用准确的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3. 学习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科学态度:1.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2. 通过同伴交流,能及时地扩充自己的科学词汇库。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使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难点: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意识到有些特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1. 杯子装橡皮10组,杯子装乒乓球10组2. 一块小木块3. 记录单教师材料:班级记录表、板贴、盒子内装一个橙子三、教学设计课前活动1.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2.比比谁的小花最美丽。

(一)聚焦1. 师:小朋友们,橙子是一个物体,我们发现它有很多的特征。

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它是什么样的?师: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发现物体的特征。

2. 师:我们继续来玩“我来说,你来猜”的游戏。

科学课堂上,我们对说也有更高的要求。

(二)探索A观察2种物体的特征1.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发现物体的特征呢?2. 师:有两个注意点:(1)在实验室里,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去观察。

(2)2 人小组合作观察,及时记录。

3. 记录单指导4. 师:所有的提示都在大屏幕上,如果忘记了,可以来看一看。

5. 学生小组活动。

6. 交流:我来说,你来猜(1)师:先来猜1号物体。

请大家用“我们()到1号物体是()。

”来说预设:乒乓球:黄色、圆的、会滚、轻(重)、大(小)、空心、光滑(粗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它轻、有的小朋友认为它重,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啊,轻还是重是比出来的。

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让学生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让学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让学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让学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6.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

(播放资源:文具的自我介绍)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

(播放资源:发现物体的特征)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1)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1)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1)一. 教材分析《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世界。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现其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物体特征。

3.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物体,如球、盒子、杯子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滴管等。

3.准备教学PPT,包含物体图片和实验操作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学PPT,展示物体的图片和实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的特征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物体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探究。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体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体,发现其特征,并记录下来。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物体大小特征的认识: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尺寸,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如长短、高低、粗细等。
(3)物体颜色特征的认识: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颜色,使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颜色特征,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4)物体质地特征的认识:通过触摸不同物体的表面,使学生能够感知物体的质地特征,如光滑、粗糙、柔软等。
3. 借助教材中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触摸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物体特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从而提高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物体特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章节为“1.1发现物体的特征”。主要内容包括:
1. 引导学生质地等特征。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提升对物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等特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核心知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同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然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还是存在困难的。

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能比较并发现物体的异同点,且进一步发现不同特征的物体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

比如描述铅笔盒,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

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

所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

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并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思维]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现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探究实践]能用各种感官观察、描述不同的物体,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

[态度责任]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形成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1.认识8种物体,知道他们的名字。
2.分小组,每两人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找找他们有什么特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语言、词汇描述)
3.两个物体进行观察、比较。
两两对比,引导学生找异同。可以通过观察方法,比如看、闻、摸、掂等进行对比,在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词汇进行规范,明确用科学词汇该怎么说。另外必须强调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用尝的方式。
教师备课
课 题
1.1发现物体的特征
课 时
第1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说一说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物体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尺子、笔等。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并描述。
2.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拓展学生的认识面。
3.分小组说,然后班级派代表说。
二、观察书中第三页探索部分8个物体。
板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
颜色
形状
轻重
。。。。。。
教 学
反 思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选择适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年级科学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年级科学

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篇一: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描述和分类物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香蕉、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探索发现: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3.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他们总结出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同时,纠正学生在描述和分类中的错误,进一步强调正确的描述和分类方法。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回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一些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5. 课堂延伸: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科普读物,如《小小科学家》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和学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物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展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

同时,问题引导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和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如描述物体的特征、分类物体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 教材分析《发现物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对于物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的物体,用于展示和实验。

2.准备实验材料,如放大镜、色卡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特征。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放大镜、色卡等工具,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化的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物体的特征。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特征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例如: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衣物?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设计建筑?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体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1发现物体的特征》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学本教学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对比观察两个物体主问题2:任意选择两件物体,先观察物体,再试着向同伴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每个小组再领一种不同的材料,与之前一种材料对比,找出更多的特征,并且用“我用……的方法,通过对比…和…,发现……是……的”的句式来描述,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观察。

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

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

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声音洪亮,语言较为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

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主问题2预设答案略三、研讨(教学总结)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课后练习: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

板书设计: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

了解物体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分类物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周围物体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铅笔、杯子等,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出课题。

2.观察物体的特征分发一些物体给学生,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气味等特征。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圆圆的、有点硬、有香味”。

3.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选择两个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硬度、气味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这个苹果比那个梨子大,苹果是红色的,梨子是黄色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比较物体特征的方法和结果。

4.物体特征的作用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和比较物体的特征呢?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特征的作用,如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物体、分类物体、选择合适的物体等。

举例说明物体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根据衣服的颜色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衣服,根据水果的特征挑选水果等。

5.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和比较物体特征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一些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比较活动。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通常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探索和发现新事物。他们对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有很高的兴趣。在能力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学习,他们喜欢参与小组合作和讨论。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年级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观察不够仔细、描述不够准确等。此外,他们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特级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物体特征的基本概念和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特征的内涵和外延。
(2)讨论法:特级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实验法:特级老师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体的特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发现物体的特征”,这一章节来自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包括: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描述。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特征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物体的属性,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发现物体的特征》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操作。

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物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物体,如球、盒子、纸片等。

2.实验工具:放大镜、尺子、笔等。

3.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有没有观察过周围的物体?物体的特征有哪些?让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物体,如球、盒子、纸片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特征,并用尺子和笔记录下来。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下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哟!)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掂量和摸等方法观察
物体;可以从气味、形状、厚薄、颜色等等方面
描述物体的特征;学会使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
体进行观察,并描述出来。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1发现物体的特征
观察物体的方法:
1.用眼睛看
2.用鼻子闻
3.用耳朵听
4.用
手掂和摸
物体的特征描述:
板书设计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一下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下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下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 教材分析《发现物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质地等。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系统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从而深入理解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物体的各种特征,如形状、大小、质地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物体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各种特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发现物体的特征。

2.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验证物体的特征。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实物,如球、苹果、书本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物体的各种特征,如形状、大小、质地等,并简要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实物,用放大镜观察,记录物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观察的实物,并描述其特征。

其他学生听后,判断是否正确。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的形状。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尝试猜测。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观察方法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交流为下面的小组学习做铺垫
通过具体的图片理解词语意思,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特点
在合作学习前选择观察的物体,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合作学习创下良好氛围
将学生的答案整理展示,有利于学生对观察描述方法的掌握
通过第一部分的活动给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物体打下基础
4.汇报整理:
物体名称
形状、大小、味道、轻重等特点
乒乓球
圆形、小、无味道、轻
玻璃球
圆形、很小、无味道、重
木块
方形、小、有味道、轻
海绵
方形、大、有味道、轻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包括你喜爱的玩具和文具,他们有着各自的特征。
向同学介绍你喜爱的物品,比一比谁描述的更详细、更精彩!
三、总结观察方法
回顾: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难点
描述各种物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
---根据物体的特征
2.这些物体你们见过吗?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特征,学习《发现物体的特征》
观倾听
思考
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和动画情景引出本课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描述周围的物体
过渡: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先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物体。
1.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我们怎样描述它们?参考词语:qīng Nhomakorabeahòng
轻重
cūcāo
粗糙
guāng huá
光滑
2.小组内选择并观察周围的物体。
要求:每组选择两个物体
观察物体的样子并描述

3.学生汇报,描述物体。
重、光滑、透明重、光滑
运用已有的材料讨论比较的方面,利于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直观对比,了解物体的特征,便于描述物体特征能力的掌握
通过学生的观察,再根据表格描述物体,使学生明确物体的特征
通过总结观察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周围的物体。()
()
二、填空题
1.我们可以通过()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物体。
轻、光滑、透明轻、粗糙
轻、光滑轻、光滑
过渡:我们用到的“轻”与“重”,“光滑”与“粗糙”都是把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进行比较得来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通过比较如何来描述物体。
2、和其他物体比一比
1.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呢?
(利用已有的材料讨论思考)
2.汇报整理:
形状味道
大小轻重
3.小组合作: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这些方面描述物体
通过比较的方法
我们可以我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形状、大小、味道、轻重等方面
过渡:我们描述了一些简单的物体,现在挑战一下,看看游乐场里的娱乐设施你能不能描述。
三、拓展延伸
出示的游乐场画面,描述游乐场当中的娱乐设施
观察思考
观察图片理解词语
小组合作选择两个物体并进行观察
汇报总结
讨论思考
讨论描述
填写观察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方法——比较。并学习了比较的几个方面:形状、大小、轻重、味道。下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轻重的比较。
板书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发现物体的特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下
学习
目标
(一)科学知识:
观察物体的特征,学习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物体的一些特点,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物体的特征的情感。
重点
观察物体的特征,并学习描述的方法。
2.观察物体时,对物体的()、()、()、()等方面比较。
1.√
2.×
3.×
1.比较
2.形状、大小、轻重、味道
2.观察的玻璃球是圆形,木块是方形,可见物体的形状不都是完全一样的。
3.题干描述的特点是木块的特点,玻璃球是圆形、无味道、很小、重
1.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物体。
2.观察物体时,对比的几个方面:形状、大小、轻重、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