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梳理导学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使用时间:2013年9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的继承性;(2)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 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能力目标:(1)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生自主学习】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
(2)传统习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3)建筑,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4)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等。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对今天中国人的、和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和,是的精神纽带。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传统文化的继承》高中政治优秀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地位;2.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掌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影响;明确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课前准备】1、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
2、背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朗诵《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自主学习】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及地位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①传统习俗②北京故宫③北京“鸟巢”④《论语》⑤井冈山客家民居建筑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
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传统文化具有。
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③传统文化具有。
即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是维系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双重性,不能一概而论。
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巩固练习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同时又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这表明()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④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3.____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4。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
4.1传统文化的继承__导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在形成并保留在,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征:(1)从、、、、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性。
(2)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和传统文化崇尚的“浩然正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性。
这种性既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同时,它的具体内涵能够。
(3)“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性,是一个民族在,具有鲜明的、、和,是维系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克服,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才能,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应是:。
具体解释为,对于,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主干知识1、传统文化的特征2、传统文化的作用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三)合作探究: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四)误区点拨:(重点班学生完成)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五)目标检测:1.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学案
高一()班第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识记并能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作用,能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辨证看待传统文化的能力。
3.增强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难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方法指导】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初步掌握重点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课前预习案】二、预习自测(单项选择题)1.2005年9月9日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新修订的法规,取消实行了13年之久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认为,燃放鞭炮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义重大,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疏导使人们享受民俗乐趣。
节日燃放鞭炮是()A.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B.对传统思想的继承C.封建迷信活动 D.落后的过节方式2.建筑专家称北京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
说明菊儿胡同建筑文化()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继承性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④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3.在传统文化中,能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4.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5.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
许多台胞到山东参观访问时,都要去曲阜“三孔”圣地。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定稿
ZZ——14——02——09《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编写:王景梅审核:王斌编写时间:2014年9月5日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传统文化的含义。
2.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3.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学习重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学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本39-43页相关内容,独立完,完成过程要做到读、写、标注同时进行。
完成后通过对议纠正问题,熟悉知识。
1. 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就没有文化的。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1)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
____________是民族精神的火炬;(4)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及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纽带。
(3)作用有两重性:①若_______________则推动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成不变则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4.如何继承传统文化?(1)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字)(2)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二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预习案一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传统习俗,对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
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
的(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须,自觉地加以。
探究案一:传统文化的含义视频欣赏:《传统文化荟萃》思考: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二: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一批美籍华裔青少年到湘乡旅游。
作为湘乡市的一名中学生,请你向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要求:第一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的传统习俗;有何影响。
第二小组介绍湘乡市的传统建筑;第三小组介绍湘乡的传统文艺;第四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传统思想;并说明它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并完成表格:表现含义影响地位例子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三: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做“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扫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问题探究】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否举例说明?2、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归纳: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有怎样的作用(双重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合作探究】1、《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2、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四、综合探究
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全盘肯定,或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全盘否定。你怎样认识这两种观点?
五、巩固深化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是①中秋节赏月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③艺术装饰丰富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你的认识。
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5.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①理论观点②学术思想③道德观念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
2.《百家讲坛》让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成为大众易懂的、富有时代气息,为大家接受。这说明()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导学案包括题目)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材分析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入手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一点,教师可以举例点拨,重点理解。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明确,教师要适时予以引导。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4.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5.(2008广东模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2.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对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历来有非常多的争论,课本上为大家提供的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加正确呢?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极之处,也有着思想的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 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合
作
互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互动与展示
合作探究:P40——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合作探究:P41探究——“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高中政治第2单元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懂得文化的继承性;(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2)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认识和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预习检测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在长期①中形成并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③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其中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⑤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特点:具有⑧和鲜明的⑨。
2.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如果⑩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谁也不能摆脱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正确发挥的作用,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正确对待的影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四、选择题1.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三个概念。
下列对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都是先进文化B.文化、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先进文化,同时也存在着落后文化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传统文化没有这种差别D.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令世界瞩目。
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学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一、【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2.传统文化的特点 3.传统文化的作用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习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自主学习: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
3.传统文化的特点:(1)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性。
(2)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和传统文化崇尚的“浩然正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性。
(3)“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性。
4.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具体解释为: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二、【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根据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
材料二:清明节我们都要扫墓祭祀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习俗,清明节是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材料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力提倡文明祭扫,低碳清明。
人们可以用鲜花换礼炮,也可以在墓前用手机或MP4播放哀乐,或自制一张纸卡片寄托哀思,或植树纪念死者或网上扫墓、文明环保的方式祭扫,缓解交通压力,消除因烧纸钱、焚香放炮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火灾隐患。
这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吗?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2)结合材料二,说明清明节为何会引起海内外华人的“祭祖情怀”?这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合作探究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的美德,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我国自古就有“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千秋名言。
【高二】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新人教版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6.在中国这个有着长期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的国家里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特别需要以科学的分析精神来鉴别、判定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抛弃传统,全盘西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学生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对教材的事例进行自主分析和把握,教师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精讲与点拨
一、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
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
P43探究——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
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由特定的情境引入,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中探究问题,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排除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
2.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基础梳理】1、阅读教材,归纳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思考:你知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历史上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从传统文化含义中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思考:①你知道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这些传统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②中国有哪些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各自有怎样的特点?③中国传统文艺主要以什么为代表?请你举例说明?④中国传统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请你举例说明。
2、阅读教材,归纳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思考:①“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的“和”、“合”思想是什么关系?体现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谈谈你的想法。
(2)传统文化的作用3、阅读教材,归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合作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
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现在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梳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知识梳理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
传统习俗,对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
中国传统文艺,以
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
对,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
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的精
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
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①中秋节赏月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③艺术装饰丰富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和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和建筑
B.传统思想和文学艺术
C.传统思想和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和文学艺术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①理论观点②学术思想③道德观念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
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7.人们之所以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
A.稳定性
B.民族性
C.一致性
D.发展性
8.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今天体现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
A.民族性和渗透性
B.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
C.民族性并能因时而变
D.融合性和多变性
9.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1.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可见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3.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
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14.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
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
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5.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
①民族②国家③社会④个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发展和继承
B.取其精华和去其糟柏
C.传统文化是包袱
D.抛弃传统文化
18.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全部继承
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中尽是糟柏,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与糟柏,必须扬弃即批判继承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必须全部抛弃
19.毛泽东引用《汉书》上 " 实事求是 " 一词,并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说
明:
A.传统文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B.我们要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我们要抛弃所有传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
20.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
因为
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
C.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参考答案:
1-10 CDDAD ABBCC 11-20 CDCDD DBCCA。